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7:21:06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优秀14篇)
时间:2023-11-26 07:21:06     小编:琴心月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我们能够不断进步的基础。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事实,以加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经济是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的学科,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一

这是一种以批发市场主导的模式,涉及的批发市场可以按作用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主要进行鸡蛋的收购和简单的分拣与包装,并联系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长距离的运输。最后,产品通过销地市场进入低端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等。

1.质量分析。在“批发市场+农户”模式下,鸡蛋生产的农户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养殖规模普遍不大,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都较为落后,鸡蛋质量不高且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另外,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没有对鸡蛋进行清洗消毒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检验检疫,加之鸡蛋一般没有品牌难以进行辨别和追踪,造成鸡蛋的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2.成本分析。该模式包含较多的交易环节,导致交易成本较高。但作为我国的传统流通模式,这一模式不涉及较多的技术要求,所需投入的成本不高。

3.风险分析。现阶段我国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市场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加之农户与批发市场之间的供给关系不稳定,容易造成产品价格波动和生产风险;与此同时,由于批发市场服务功能较弱,使得产品附加值较低,我国鸡蛋主要流通渠道分析冯仕彬各环节利润率较小,产业链条盈利能力差,链条结构不稳定。

(二)“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例如湖北神丹等蛋品加工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结合饲料、防疫等方面的合作,保证了蛋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稳定性。之后经过企业对蛋品的加工,使蛋品附加值明显增加,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

1.质量分析。“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通过合同的约束能力以及技术和服务支持,加强了与生产者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阶段的质量安全,并通过加工过程,使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在这一模式下销售的鸡蛋大部分都是品牌鸡蛋,便于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追溯。如今,生产企业一般都在鸡蛋外壳喷涂唯一的编码,通过这个编码,可以查询到“养殖户、饲料使用情况、产蛋日期”等情况以进行质量追溯。

2.成本分析。“公司+农户”模式较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但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监督和维护成本。因为养殖户与公司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企业不得不时常监督养殖户的生产过程;为了保证原料供给的稳定,公司必须采取措施,稳住养殖户,例如采取保护价收购、开展培训等。另外,由于国内的蛋品加工设备工艺水平较低,企业一般采用了国外进口设备,较高的购置和维护费用造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运行成本。

3.风险分析。“公司+农户”模式由于交易环节较少,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和物流周转成本。另外,此模式下市场信息的传递效率较高,供求信息更易掌控,有利于减少养殖和生产风险。蛋品通过公司的加工,显著地提高了附加值,再结合企业的“保护价收购”政策,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农户与企业间通过合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农户和养殖场由于规模的限制,其议价能力较差,容易在价格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产销一体化”模式。

该模式下的饲料生产、蛋鸡养殖、蛋品加工以及产品分销等所有环节都由企业独立完成,是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延伸的结果。现今采用“产销一体化”模式的蛋品加工企业非常少,北京德青源是典型的一家。这家公司的业务囊括了雏鸡培育、饲料生产、蛋鸡养殖及产品分销等环节,基本实现了全链条的控制。这一模式下的产品由于品质优异,一般价格较高,大都通过经销商和超市等高端途径进行销售。

1.质量分析。“产销一体化”模式使鸡蛋生产成为企业的内部行为,企业能够从源头开始控制产品质量。企业不仅可以控制蛋鸡饲养过程中的饲料及用药,还能够控制蛋鸡的品种,易于实现蛋品的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

2.成本分析。该模式使企业获得了上下游环节的利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降低了协调控制成本、交易成本以及信息收集成本。但这一模式下养殖环节的投资巨大,养殖规模受到资本限制难以快速扩大,致使其单位蛋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3.风险分析。纵向一体化使企业能够很好的保证原料的供给和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但是,较长的产业链造成企业生产灵活性较差,不能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反映和调整,因此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综合比较3种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蛋鸡产业发展可以预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餐桌上的蛋品直接来自于“批发市场+农户”模式下的无品牌散装鸡蛋将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公司+农户”模式和“产销一体化”模式下流通的品牌鸡蛋。根据调查,近年来“产销一体化”模式由于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强而使企业成长缓慢,“公司+农户”模式由于适应了现阶段消费者需求和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并借助曰益成熟的物流服务支持,而得以迅速发展。(摘编自《中国畜牧杂志》)。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二

我国城市管理理论分析论文以中国全文期刊网中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

我国城市管理理论分析论文【1】。

[提要]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学的三大基本内容。

在这三个概念中,公共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最为丰富,而相对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范围虽小,但内涵更加丰富。

我国国内的城市管理理论起步较晚,且较国外理论相对滞后。

关键词:城市管理;理论;综述。

我国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丰富,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管理的主体、客体、管理手段体系以及城市管理理论的变革等内容,并且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

但是在研究的深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方法较单一,诸多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均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应用较少。

鉴于城市管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相关样本的分析研究,本文进一步明确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理论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定量研究对于城市管理理论的改进所具有的现实应用意义,并做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一、城市管理主体理论。

(一)政府主体。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其最基本的主体无疑是政府部门。

因此,诸多学者在研究城市管理理论过程中选择政府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如论文《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城市管理》。

该文总结了北京城市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并指出以后努力方向,但是此类文章属于总结性文章,学术意义不大。

又如王霞、蔡晓辉、李茜的《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探析》本文针对类似“9・11”、非典等一系列紧急事故,灾害处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强调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应建立宣传、法律、预警、反应四种机制。

对于各级政府在紧急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措施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政府无疑是城市管理的最直接的主体,起到基础(日常管理)和核心(突发事件)作用。

日常政府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发现,以城市管理为主题,研究政府主体的文章仍然不够丰富。

(二)参与城市管理主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不断完善,许多学者开始另辟蹊径从参与城市管理的多元主体入手,研究诸如社区、ngo、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对于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其中参与城市管理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和志愿者参与两方面,对其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此外还有文章针对社区文化建设、民间组织等进行了探讨。

城市管理多元参与主体的研究对于城市管理主体理论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对于城市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管理客体理论。

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对城市管理客体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中,有12篇以具体城市为例,对如何开展城市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解析;涉及城市社会管理(主要内容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交通管理的各有1篇,涉及城市环境管理的和城市经济管理的各有3篇;此外,还有1篇涉及城市管理过程中公共权力及公平的内容。

但是,有关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及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不多。

(一)在涉及城市管理客体理论研究的论文中,许多学者主要从城市管理具体管什么着手,对现代城市政府的管理职能进行具体研究。

一方面包括专门管理职能,如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另一方面主要讨论了政府的一般管理职能,即城市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组织都具有的职能,主要包括城市经济的调控和城市社会管理。

这些文章对于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社会保障的研究。

有关城市社会保障的研究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位学者的注意。

(二)以具体城市为例进行城市管理理论研究。

此类文章有以具体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如上海市;有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如特区城市;还有文章从具体城市的具体区域进行研究。

以上文章多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具体城市的城市管理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但是仍然都是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研究的内容。

城市管理客体理论的研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城市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仍有待增加。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定量研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城市管理手段体系理论。

城市管理手段体系涉及的是现代城市怎么管的问题,主要包含了城市法制建设和城市规划两个大的方面。

(一)城市法制建设。

城市管理理论中所讨论的城市法制建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城市管理过程中所依据的一系列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另一方面指如何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这一系列法律体系,保持良好有序的社会状态。

笔者认为,城市法制建设若与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服务政府理论,或者与系统理论结合,将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城市管理手段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城市的全局规划。

此类文章主要从宏观上对于城市管理提出原则性的指导。

此类文章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飞速过程中,城市管理难以同步发展的弊端提出宏观性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文献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当代城市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宏观性。

从选取的文献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在研究城市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宏观性的理论结构框架,学者们往往针对城市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宏观性,理论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并且城市管理的某些方面如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还没有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

(二)当代城市管理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够。

在城市管理理论的变革研究中,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对于城市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自觉的将两者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但是这种结合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当代城市管理研究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

这一不足可以说是城市管理理论乃至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最大弱点,虽然在城市管理变革的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定量分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仅仅局限于将定量分析作为一种辅助研究手段。

总之,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

但我们应该看到城市管理理论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当代城市管理,尤其是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有余而实证研究不足,相信未来城市管理的研究必将呈现进一步综合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会与其他学科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主要参考文献:

[1]景星蓉,张健生.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j].城市问题,2004.6.

[2]隋鹏飞,国晓丽.经营城市与城市营销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9.

[3]徐惠蓉.国内经营城市观点概述[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4]于涛方.顾朝林论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4.6.

[5]马彦林,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

我国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2】。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中国社会结构急剧变革,单位制解体,老龄化社会到来,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使城市社区建设日益迫切。

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对社区建设予以了诸多的关注。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定位。

那么我们所说的“社区”在我国城市中到底是指什么?有人认为“一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范围大致就是社区的地域空间,为了淡化其行政区划的色彩而突出社区特征,许多学者称之为街区”[1];有人认为就是以街道和居委会为单元的基层社区[2];还有人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社区已成为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这些基层管理机构的代名词[3]。

还有人指出“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城市社区指涉的是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范围”[4];而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张明亮曾撰文指出“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和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的街道、居委会规模作适当的调整,以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城市社区的主导形式,形成社区地域”[5]。

可见目前对城市社区的在我国的具体所指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就是指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只有少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应该指居委会所辖区域。

在我们思考社区的定位时,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提出社区的概念,为什么要倡导社区建设,显然社区概念在我国的提出是有明确的背景和用意的,那就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由计划转向市场,计划经济破产,政府不再拥有支配所有社会资源的能力了,但政府承担的职能仍然是全能式的,在此状况下,政府不堪重负,社区概念的提出与社区建设的倡导就是政府想将自己担负的过多的职能还给社会,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明白了这样的背景与用意,我们再来定位社区就明晰多了。

我认为在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城市社区定位于居委会所辖区域而非定位于“街区”。

城市社区的具体定位问题不仅涉及社区的性质问题,更牵涉到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主体问题,从而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乃至最终的成败。

“社区”这一概念几经转译,至1955年就达94中之多[6],人们难以对其达成一致意见,但其核心所指还是明白无误的大家基本公认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相互依存的自发性的地域共同体。

其主要特征有:民间性、普遍参与、自治、高度认同、情感依赖等。

居委会所辖区域刚好在理论上符合社区的性质:居委会在理论上是居民普遍参与的自治组织,非官方组织,居民由于日常生活聚居的原因,对所生活的居民区有某种自发的认同感,居民间也有一种相互的情感依赖。

将城市社区定位为居委会所辖区域就使居委会成为理所当然的社区建设主体,而居委会本来就是法定的自治组织,刚好契合。

而如果将城市社区定位于“街区”,则街道办事处必然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直接的最主要的主体,但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或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它是代表政府来实现国家对社会的监管与制控职能的(当然也还有服务职能),以它为主要主体的城市社区建设能否实现社区建设的普遍参与、自治、高度认同、情感依赖、民间性等目标和特征实在不容乐观。

有人认为将城市社区定位于街区可以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加速社区建设。

行政推动历来为我们崇拜,行政推动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区建设刚起步时更是如此,但这种建设社区的方式极有可能会建设出“行政社区”即行政推动主导的模式因带有传统操作方式的色彩而极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把社区重新变成一个行政化了的“大单位”从而影响政府的职能转换,使政府负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重新增加。

而我们的城市社区建设本意就是要推动社会自治减轻政府的行政负担,建设“行政社区”的思路与社区建设的逻辑背向而驰。

也就是说以行政推动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导模式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社区建设启动后行政力量如何退出,它退出后又用什么力量再来推动城市社区的建设继续进行,又用什么力量推动行政力量在城市社区自治领域的退出?而这样的退出又必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同时这种退出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过程,因此前此阶段的行政推动并未能真正开启实质意义上社区建设之路。

因此将社区定位于街区,即使社区建设能够进行,但其在过程中又不得不解决如何走出“行政社区”的困境,这就与政府提出社区建设的本意相悖。

而将社区定位于居委会(或者是适当调整后的居委会)所辖的区域相对而言就不会遇到此类困境。

二、社区组织的复位。

解决了城市社区的定位后还必须解决社区组织的复位问题。

这里所说的社区组织主要是指以居民委员会为主导的社区自治组织也就是非盈利成员组织,其区别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盈利公益组织[7]。

所谓复位也就是让其回复其原来的位置,扮演其本来应该扮演的角色。

目前应该着力加以解决的就是居委会的行政化问题。

居委会这一社区的主导自治机构变成了基层政府的腿,在实际上成了政府的一部分,甚至全然丧失了自治的特征。

(在调查中大部分居委会成员认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在实际上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居委会日常工作中的70%左右来自街道办事处)当然居委会的行政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当前体制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承认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决不能推演出容忍之、纵容之甚或发展之的结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基层社会永远只会处于国家的强行政控制之中,何谈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本意就是要使基层社会摆脱国家的强控制走向自治之路。

居委会的行政化首先表现于居委会组成人员的行政化。

居委会组成人员的产生、待遇都由街道办事处控制或决定。

虽然目前有些居委会实行了直选的试点,但选举之前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做工作及各种组织保障措施,选中的也皆是原来的居委会成员也就是在选举前反复给居民做工作的街道办事处审定认可的候选人。

居委会成员的身份是“民选街聘”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员属全民事业单位编制的专职干部。

既然居委会成员都是政府的雇员当然都有了干部的身份和替政府做事的义务了。

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依赖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开展各项事业的经费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街道办事处筹集得来。

居委会的固定办公费用由街道办事处按年度统一拨付,但在具体使用上一般是“街管居用”,居委会用任何一笔经费都必须向街道办事处写报告申请报销。

居委会开展公益事业或公共服务的费用也经常向街道办事处求救,或由街道办事处协调由居委会辖区内的有关单位捐助,甚或以街道办事处的名义向本居委会辖区内有关单位或居民摊派集资。

街道办事处还通过频繁的评比、检查来控制影响居委会的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三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到超过8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特别是近3年来,储备增速进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0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截至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0447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逐渐增强等,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因素:

1根本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看。从国际层面来看,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末端,承担了大量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转移,从而在贸易创造和转移过程中创造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自以来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等发展国家资本回报率优于发达国家,使得大量外资以战略投资等渠道涌入国内,从而通过资本项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从国内层面来看,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导向、以引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2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3直接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我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项目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债务性储备稳定性较差,并且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一定风险。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下面仅以20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从上表可知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发生了双顺差,并且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远远低于经常项目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尤其是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

4制度原因。

首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企业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央行,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制度也促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19,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这一制度使企业在经常项目交易下,可自由兑换外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和储备规模较高,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如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两者不可偏废。

当前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资源的低效和浪费,减轻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的影响,是我国最明智的选择。关于如何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存量,一般来说,可以确定一个下限和上限。即根据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出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下限;同时,充分考虑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对外支付所需要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上限;下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临界制约点,而上限则表明该国拥有充分的国际清偿能力。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外汇储备区间。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四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表现出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即年第3季度至第2季度一直稳定上升,20第3季度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上升,2003年3季度2004年第3季度以较大速度下滑;各年1季度数据相比较,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从年至2004年均稳步上升。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等于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当收入不变时,储蓄率随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变化而变化,即两者同步变化并表现出一致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是不断提高的,只有当存款增加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时,储蓄率才会表现出与储蓄存款增加额一致的走势,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每年1季度的储蓄率远大于其他3个季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这一期间,年12月、1999年6月和年2月,三次降低存款利率,但上述两个指标并没有因利率下调而下降;相反,2004年10月上调利率时,两个指标均大幅度上涨。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即我国居民储蓄意愿非常强烈。综上所述,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储蓄存款增长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所以,把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同时引进回归方程时,会引起复共线性;最后,居民消费支出还受到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影响。总而言之,把居民消费支出引进方程时,要十分谨慎。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由于房地产固有的保值增值性,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当前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越强烈的情况下,房地产越来越成为更多居民的投资渠道之一。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来源于人们的闲置资金,在房地产投资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储蓄存款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本文采用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来衡量房地产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金融投资渠道及收益。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如股票、国债以及多种多样的基金等金融资产不断进入居民的资产组合之中。本文选取相应期间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简称指数收益率)来反映金融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综上所述,得到如下回归模型:y=a0+a1x1+a2x2+a3x3+a4x4+a5x5+μ(1)。

其中:y表示因变量即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额,x1、x2、x3、x4、x5依次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亿元)、消费支出(亿元)、实际利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元)、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模型(1)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可能存在线性相关,为了消除线性相关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z1=a0+a2z2+a3x3+a4x4+a5x5+μ(2)。

其中z1、z2分别表示储蓄率和消费率,消费率定义为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其他变量同模型(1)。

回归结果及分析。

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均不存在自回归,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发生方向性的变化;只有模型(1)中指数收益率的p值达到0.2,比模型(2)的显著性水平差一些;总的来说,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模型(1)的拟合优度达到0.91,比模型(2)好很多;模型(1)中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两个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所以以模型1为主对结果进行分析。

常数项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3448.76亿元,表明我国居民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每季度负储蓄3448.76亿元,因而可理解为每季度的基本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6,说明在满足基本支出后,每增加1元收入可使储蓄增加0.83元,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增加的重要因素;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50,说明每增加1元的消费使储蓄减少0.50元,消费支出是储蓄存款减少的重要因素;实际利率的回归系数达到392,每提高1%的实际利率使储蓄存款增加392亿元,说明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对我国居民存款消费决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显著为负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表明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商品房涨价预期对储蓄存款分流至房地产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预期房价上涨1元,可以使全国储蓄存款减少4.25亿元;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虽然不显著,但仍然为负,所以上一季度股票市场走势和国债市场走势较好时,证券市场对储蓄存款产生了一定的分流;相反,则储蓄存款发生回流。总而言之,投资渠道和方式的增加对存款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产投资的重要来源,高储蓄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居民对社会经济稳定、金融健康具有信心的表现。在目前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和实际负利率的形势下,势必减少存款的持续增长;而储蓄分流过快,将会进一步增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损害对社会经济稳定和金融健康发展的信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政策调控消费、房地产投资从而使储蓄按照适当的速度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的稳步发展对提高我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未市场化,在储蓄分流和宏观政策从紧的形势下,银行信贷投放减少,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对于优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结构并最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应用的快速普及,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但是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如应用教育相对滞后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家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给出改进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有效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计算机教育更加切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民用、企事业、军事、国防等,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离开计算机。世界各国也都致力于计算机的研发,为本国的围民经济服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互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速度也空前迅速,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国互联网在国际中的地位。但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教育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尽管我国计算机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六

亲爱的大家:

今天我们在双山集团召开县直重点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目的是交流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和应对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刚才,县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顾强生同志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各位企业家的决心大、路子明、措施实,这可以看出大家头脑清醒,目光敏锐,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市场洞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已经作了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牢固确立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

首先,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性。重点企业是工业发展的龙头、地区的形象和支撑全县经济的脊梁,它的兴衰事关发展大局,它的沉浮影响经济走向。多年来,我县的县直重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于全市各县(市)前列,这一成果凝聚了各县直企业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为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年,个县直重点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万元,分别占县直工业的、、和,占全县定报工业的、、和,是全县工业经济中份量最重的一块。因此,县直重点企业能否加快发展,直接决定了县级财政的运转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县工业化的水平。其次,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看不危机,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优势,被无情的市场淘汰。据统计,欧美国家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许多企业的寿命只有-年,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今天与会的各位老总所在企业大多有了年以上的历史,已经渡过了创业之初的波动期,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但同样面临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扰。从所在行业来看,家企业主要来自我县的两个重点行业——纺织和化工,这两个行业都是传统行业,产品趋同度高、技术透明度高、市场开放度高,进入门槛低、利润率低,竞争异常激烈。从纺织行业来讲,全国共有万家纺织企业,初加工能力世界第一,精加工能力世界第四,但无梭织机只占全世界的%,低档产品多,初级产品多,面临竞争淘汰和产品淘汰两种危机。从化工行业来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初级产品装置大型化、终端产品技术特色化为方向,加速淘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而我县化工企业装置陈旧,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场竞争力差,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临异常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从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目前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期,各类企业都在加大投入,扩张规模,抢占地盘。建湖的森达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现在又提出打造“百年森达”,向“百亿企业”进军。我县盐东镇的永大纺织公司正在实施总投资亿元的纺织印染项目,其中一期工程投入亿元的纺织项目土建已基本竣工,正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二期工程投入亿元的印染及成衣项目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将达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的规模。这就给我们的县属重点企业敲了警钟,如果再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随时都有被取代和淘汰的可能。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随时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市场风险。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而我县的化工企业和化纤加工企业,处于以石油为起点的大产业链条末端,成本受市场影响较大,企业的效益难以预料。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将产生极大影响,国际贸易保护将进一步抬头,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去年月份开始的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目前仍在持续,我县棉纺企业的原料棉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出-元,且涨幅比棉纱、棉布的涨幅高出个和个百分点。反观我县的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销售对象较少,只要市场发生一点点变化,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认识危机才能化解危机,预见危机方可把握先机,必须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市场的各种复杂变化,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要看到县直企业加快发展的可能性。县直重点企业是我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批企业。各个重点企业所在的纺织、化工行业是我县的支柱行业、优势行业,产业集中度最高,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最为丰富,市场体系最为成熟,行业运作最为完善,可以讲基础雄厚,实力明显,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超常发展。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重抓本级”的工作思路,决定把纺织、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特殊政策,从金融、人才、科技、财税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将给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各个重点企业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有多种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单打冠军”,企业信誉度高,市场认同度高,用户接受度高,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团结和带领所在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二、提升整合能力,全面落实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措施。

综观当今世界,由于发展要素的活跃性增强,而且不断向强势区域、强势企业流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各种资源,不断集聚优势的过程。目前,市政府正在制定培植壮大工业支柱企业的规划,初步规划我县到年,要形成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家,其中超亿元的家,超亿的家。涉及在座的家企业,其中,规划振阳到年形成销售亿元,双山亿元、德发亿元,巨龙和豪威特超亿。家企业要以此为动力,立足于快、着眼于超,力争提前实现这一蓝图;其他企业也要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可能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努力跻身全市工业支柱企业“龙虎榜”。具体地说,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双学”活动(学森达、学悦达),致力整合“四类资源”,提高“四个水平”。

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规模化水平。没有规模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竞争力。做大是做强的前提。今天与会的个企业年销售最高的个亿,最低的万元,在县内还算是佼佼者,日子也基本能过得去。但对照别人看自己,面向未来看现在,我们这些企业不是大了,而是太小了,必须千方百计尽快把企业盘子做大。在做大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稳步发展与敢冒风险的关系。“稳”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策略,谁也不希望企业大起大落。但求稳不等于小步前进,更不等于原地踏步。消极地求稳,守摊子,只能使路子越走越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敢冒风险。在座每一位企业家都很清楚,办企业,风险是绝对的,平稳只是相对的。我们对风险要辩证地去看。我认为,不敢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机遇往往在风险之后出现。希望大家登高望远,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二是自我积累与借助外力的关系。单靠自己的原始积累去做大做强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企业要发展,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外力。当前,国家开始放松银根,金融资本大举寻求落户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大家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遇,想方设法挖掘素材,包装项目,努力争取多上一些国债项目,争取多一些信贷支持。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企业家一定要有企业家的眼界、谋略、胸怀和魄力,要敢于让别人参股自己的企业,甚至让别人控股自己企业,只要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一定会比你手上的摊子运行得好,完全不应该也不必要有什么顾虑。三是专攻一业与多角经营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只局眼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只局限于一两个产品,肯定难有大的跨越,必须适度进行多角经营。在这方面,振阳的“同心多圆”战略也许对大家都有启发作用,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围绕主业,加大投入,多上一些配套项目,多上一些前后延伸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或产品群,增创新的优势。

整合组织资源,提高规范化水平。现代企业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企业规则,是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的企业组织保障。“入世”后,企业与国际的接轨,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接轨。就我们县直重点企业而言,突出的应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步伐。今天与会的企业除化工厂外,其余都已经完成改制,希望化工厂抓紧时间改制到位。已改制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法人治理机制,法人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决策科学化和提高公司业绩。希望各企业进一步确立公司章程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公司“三会一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中,除振阳、双山这两个股份公司外,德发、豪威特、宏宇、巨龙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争取用年左右时间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也要争取早日跨进股份有限公司行列。二是加快企业内部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用人、分配、激励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统一。三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上市是企业筹资融资、加快技改投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规模化运作的重要动力。重点企业要增强上市意识,首先要敢想,上市绝非高不可攀,更非天方夜谭,只要想到了,并全力地盯上去,就一定会大有所获。在这方面,悦达可以说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功典范。振阳要加快工作节奏,力争年内通过发审委批准,德发要尽快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辅导期。其他企业也要积极为上市创造条件。

整合技术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企业最终用产品说话,只要拥有优势产品,市场自然会向你敞开大门。我国是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但利润却不到%,单件赢利不到美元,附加值为法国、意大利的,德国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因而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几乎已被挤占。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坚持把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发展新平台作为努力方向,走科技兴企之路。

一是加大信息化带动力度。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化工产业,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备系统等,推广计算计集成制造系统,促进行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二要加大新设备、新工艺引进力度,以技术设备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三要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乃至博士后工作站,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同时,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做到借力发展、借梯登楼。总之,各个企业一定要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的、贯穿企业发展全程的大事,努力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盈利点和发展空间。

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要做规模企业,必须有规模市场支撑。加入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步融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只有眼睛向外,市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要叫响产品品牌。当今世界是一个名牌主宰的天下。没有品牌的企业,就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产品的成功还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品牌的成功才算是企业真正的成功。在座的企业,硬梆梆、响当当的产品名牌还不多。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大创牌宣传力度,力争创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客户认同度高的知名品牌。二要开拓国际市场。一季度,全县自营出口同比增长%,增幅不算低,但绝对值仅有万美元。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还很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将逐步萎缩。在这方面,有些企业已经有了切肤之痛。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全球市场的观念,通过聘请本土化人才经营本土化市场、借助合作伙伴营销网络等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国际营销通道,把更多的产品卖出去。三要加快队伍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当前,特别要适应防治疫情的新情况,大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营销手段,追求最大的销售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落实保障措施,创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

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之间营造环境水平的竞争。倾力扶持、服务骨干企业,既是各层各级领导、全县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价值所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形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合力,突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联系到位。县将成立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协调机构,定期会商,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前不久,县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明确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每人至少联系一个重点企业,与会的家企业都有县领导联系挂钩。县四套班子负责人要做企业家的知心朋友,正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与企业家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共同解决问题。各企业要视挂钩领导为“靠山”,主动汇报工作,主动争取帮助,同心协力把企业的事办好。二是政策扶持到位。今年初,县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重点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试行意见,意见涉及为企业创造优良环境,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外向开拓的政策扶持,以及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的政策创新,要言出必行,确保兑现。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对支持重点企业发展还要有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企业负责人给予专门奖励。初步考虑对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且技改投入和两税增幅达到一定比例的,享受科级干部政治待遇,并且按企业规模和实绩增幅分别奖励。同时,在企业经营者本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调任县直部门或乡镇工作。另一方面,对企业建设创业园的,在用地等方面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并在创业园形成一定规模后,给予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之,要做到政策随着形势走,政策随着企业走,只要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政策都可以考虑。三是部门服务到位。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不少部门的负责人,县直各部门要在搞好面上服务的同时,把重点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根据各自职能,全身心、高质量地为企业搞好信息咨询、争取项目、资金协调、业务培训、矛盾协调等工作。对部门工作的评价,企业最有发言权,我在这里明确,企业的满意度就是政府的满意度,就是年终对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今后,县将定期组织重点企业评议机关,掌握部门服务情况。希望各部门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排查薄弱环节,切实弥补整改,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赢得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我衷心地希望各个企业能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全县利益的关系,以快速发展的实绩赢得社会支持,以诚实信用的形象赢得社会认同,以服务社会的举动赢得社会赞誉。

在座的企业家是企业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射阳的精英,希望你们不断锤炼自己、升华自己,增强战略眼光、现代理念、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干大事业、办大企业、出大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射阳的明天一定会辉煌。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七

关注理论体系建设,就是为学科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体系依然处于构建之中,一系列体系构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发展至今本学科理论体系构成现状如何?每个研究领域在整个学科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如何?如何建构一个合理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从教育经济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后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索,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己经初具规模,并继续不断丰富和深化,为本文对其进行统计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分柝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教育经济学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比较,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不尽相同。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应该涵盖更为一般、广泛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应该存在于教育的一般领域不仅包括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普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都脱离不开它的疆域。而高等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学科的一个特殊领域或分支领域使教育经济学的支流主要研究高等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对目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32部着作(国外9部我国23部)中的各基本内容进行统计分柝计算它们在教育经济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得出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并对其中5部以“高等教育经济学”为名的着作所反映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分柝与教育经济学的体系结构进行对比,希望发现目前教育经济学与高等教育经济学在理论体系结构上的异同点,以教育经济学体系结构为鉴,寻找高等教育经学体系中有待完善的地方。

1.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从他们的理论框架中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既与教育经济学有重合的领域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畴。将上表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按比例大小排列:投资理论、概述、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供求关系及其调节、成本一收益理论、筹资收费问题、产业理论、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产学研研究。我们进行对比发现,教育经济学将关系到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元研究”放到了重要位置(该内容在所有着作中占到了81.5%,在我国着作中占到947%)而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对这部分内容却关注甚少,这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经济学在学科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学科指向性,而高等教育经济学却以问题研究的思路来构建理论体系缺乏对“元研究’的思考其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和不完善。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将教育投资问题不约而同地放在了重要位置,而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供求关系理论、成本一收益理论、筹资等问题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这些在教育经济学范畴内也是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经济学不同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产业研究、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及产学研研究等充分体现出高等教育经济学不同于教育经济学的独特研究领域,显示了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以问题研究为主各着作的理论体系也主要从问题研究出发进行构建,即使其中遵循了学科构建的规范,其要素也不完整,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还不够规范与完善。

2.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与国外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二)理论体系结构的分类。

纵观我国学科发展从宏观上来说,我国目前着作中所反映出的学科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经典型或传统型.

经典性或传统型的体系主要是指在学科发展一开始在借鉴前苏联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由学科最基本的一些研究领域构成能够较为全面的学科研究的各个方面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读者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对该领域的基本范围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全面了觯但是这种体系结构下一般不会对问题研究的太过深入常常是一些概述性或常识性的探讨,研究方法也较为传统和规范。我国大部分着作都属于这种类型。

2个性型或专着型.

这种类型的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体系完全不或不完全按照传统型体系进行构建而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或研究优势对学科某一(些)领域或某一(些)方面以独特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细致和深入地研究,得出一些有创新性的结论形成富有个性化的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作品常以专着的形式出版,其体系结构的个性化特征极为明显。如张万朋的《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对高等教育产权、经济规制、产业融资、后勤社会化和高等教育投资问题进行探讨。

1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中国特色。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起步较晚,这便有了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的机会。在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之初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就吸收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内核,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及其调节、高等教育成本——收益问题、教育投资和经费等问题。同时,在理论构建上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乘市场浪潮参与市场运行机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研究以理论为本,放眼实际对许多高等教育领域中显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如高等教育的产业问题、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问题、产学研研究、产权制度研究、后勤管理研究、学生就业问题等等。这些内容既丰富了理论体系扩展了研究内容,又显示了中国的特色。

2以问题研究为主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问题研究为思路的。我国在借鉴西方理论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以问题研究为主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其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够严密,缺乏一个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即逻辑起点,理论体系的结构总体上是问题式的。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高等教育经济学概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及其调节、高等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和高等教育投资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理论部分;一部分是以后勤管理理论、产学研研究、学生就业研究、筹资收费问题研究甚至包括产权制度研究、高等教育产业理论研究等问题理论部分。问题研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头戏也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实指向性。

3强调与社会的外部联系,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社会服务功能。高等教育经济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必然会将高等教育的这一功能作为研究的重点。如高等教育资金筹措、学生就业问题、产学研研究、后勤社会化、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和区域经济问题都是高等教育经济学特有的研究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高等’性注重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科研功能的角度来探索高等教育经济理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直接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经济学具有明确的社会指向使得研究获得的所有结论和成果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为高等教育的运行服务。

4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兼用规范分析。

注重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明显特点。高等教育经济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问题,明确事实。从大的范围来说主要有: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甩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包括高等教育规模效益现象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等)高等教育经费筹资多渠道的可能性、教育投资的合理比例、负担与补偿、成本与效益。在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中,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主要采取调查统计、量化研究、数理模型、经济学模型等多种方式。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另一部分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他们涉及道德规范、价值判断等问题。主要有: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财政资助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等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二者的融合所获得的结论优于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我们应该走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彼此补充,互为支撑,更加有利于学科理论建设。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理论体系亟待逻辑化。

1.逻辑起点的确定。

每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理论体系而每一种体系都应该有各自的逻辑起点,它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首先应当确定逻辑起点借助逻辑推导,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谨的逻辑系统。我国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倾向于问题研究其理论体系不严密也不完善,并且缺乏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教育服务。无论是从逻辑学中队逻辑起点的规定性还是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思路来看,将教育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都具有科学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2概念体系的重构。

可以说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成熟与否,其核心是概念体系的建构是否科学,概念体系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总结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现,现有的基本概念体系存在不完整、逻辑层次不明显的特点。因此应该从对概念体系的现状研究出发剖析目前概念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观点从“高等教育服务”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明确高等教育服务存在的环境及运行机制理顺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构建科学的概念体系.

3理论体系的重建。

理论体系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范畴,它是通过作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概念是基于人们对现实事物的理性认识而产生的抽象要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构成了概念体系的逻辑,沿着这种逻辑对理论内容的展开就构成了理论体系的逻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行程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构以凸显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研究视角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教育学的范畴当中,具有一定的局限丨性科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应该以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其重要标志,因此,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有系统论的观点和逻辑性的视角。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系统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发生联系时产生的现象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该学科研究传统所累积的庞大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重建,运用系统化的方法把己经获得的各种理论知识——现象、概念和原理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

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应有严密的逻辑性。它们都应当是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按照逻辑的必然联系组成的严密系统。爱因斯坦曾对理论体系的概念逻辑进行论述。他说“在发展的第一阶段,科学并不包含别的任何东西。我们的日常思维大致是适合这个水平的。但这种情况不能满足真正有科学头脑的人因为这样得到的全部概念和关系完全没有逻辑的统一性。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人们创造出一个包含数目较少的概念和关系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第一层’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作为逻辑上的导出概念和到处关系而保留下来,这个新的'第二级体系’由于具有自己的基本概念(第二层的概念)而有了较高的逻辑统一性。对逻辑统一性的进一步追求使我们到达了'第三级体系这种过程如此继续下去,一直到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体系:它具有可想象的最大的统一性和最少的逻辑基础概念,而这个体系同那些由我们的感官所作的观察仍然是相容的。

(三)研究领域丰富化。

1.加强微观领域研究。高等教育经济学从研究层次来看,应该从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构建,并结合实际问题完善理论体系;但从分析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以宏观和中观领域的教育经济问题研究为主,而对教育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仍然缺乏研究兴趣,特别是教育内部的经济问题如学校、班级教育中显现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关注较少。

2重视主体研究。从上文分析我们还可以明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发展至今,主要集中在对教育的客体研究上,而对教育主体即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的研究力度不够。一些教育经济学着作己经注意了对教育者即教师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但受教育者即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有学者关注也是势单力薄,没有形成一股整体力量来推动其发展。论文也会从人的角度提出这一现实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3.吸收话语体系中的成熟理论纳入到理论体系中来.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学者的许多探索在话语体系中己经掀起了研究热潮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内容却至今还没有纳入到理论体系中来是理论体系的发展与话语体系发展相脱节。如教育产权问题、高等教育的制度研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教育融资问题研究等在话语发展的舞台上绽放了动人的光彩尽快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到理论体系中来无疑对完善教育经济学学科的理论框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然而,根据国内仍有一些中小学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做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结合中小学当前计算机教育问题所在,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以期望提高当前国内中小学计算机的教育程度。

21世纪在中小学教育当中,为应对计算机发展对基础教育带来的挑战,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可以说培养中小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十分必要。当前社会向信息化迈进,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关键。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鉴于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可以说这一目标的确立无疑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实际应用与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导致计算机教育在出现脱节的情况。而且,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落后,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很差,不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的需要。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严重的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主要是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得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不感兴趣。在中小学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注重与时俱进,给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国家加大了计算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计算机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备、现代化设备和先进计算机设备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教师只注重计算机学习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不利于培养专业化计算机人才。

(一)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管理。

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领导缺乏计算机教育现代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一般小学科,每周安排的课时较少。而且,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没有系统的管理体制,导致计算机课常被占用。可以说,目前很多中小学对于对于计算机的教学十分不重视。

(二)硬件设备落后。

虽然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经费加大了力度,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计算机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备、现代化设备和先进计算机设备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效果。除此以外,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不能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教师队伍薄弱,教学方法落后。

很多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大多数只是照本宣科;除此以外,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一些硬件环境好的学校,虽然配备了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但大多数教师很少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良好的硬件设施使用几率很少,甚至于只是用作应付上级检查。观察课的使用。

(四)缺乏评价机制。

很多中小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低下。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提高青年一代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应用信息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课程,因此,将计算机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是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的。从全球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价值取向值得思考。发达国家提出,计算机教育不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过程,也不是一种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各种软件产品的使用教育。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软件的应用情况,找出隐藏在其中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重视计算机与多媒体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尊重知识产权法,使用合法的软件系统。

(二)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投入经费。

我国现如今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投入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资、社会的赞助。从近年来看,计算机经费的投入并不多。此外,还要加强对投资计算机教育资金的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家可以实行优惠的教育投资政策、具体的投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以确保计算机教育所需资金的落实。

(三)加强师资培训,确保计算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国内,专业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十分缺乏,因此,加强计算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一是要培养中小学计算机专业教师,二是培养中小学在职计算机教师。前者是计算机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后者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础。为了尽快解决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师范院校开设计算机科学课程。开展计算机教育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小学在职教师计算机培训也是促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学校的作用,可以分批集中短期培训,使培训教师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有当中小学教师能够把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种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薛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4).

[2]张德瑛.对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7(70).

[3]汪凯.中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九

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多媒体化与网络化日益紧密地结合。显然,这件事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的。当中国教育迈向21世纪之时,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如何?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本文主要谈计算机教育的宏观管理、计算机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在这十年中,计算机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计算机学科教学转向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已经开始逐步成为真正帮助师生进行教学的工具,并与教育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提高教育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对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领导,1992年8月,国家教委成立了以柳斌副主任为组长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是“领导小组”的组织执行部门,为“领导小组”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文件资料、信息动态及实施措施等。“中心”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参与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编写计算机教育教材与组织研制、开发软件等,为促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家教委还多次发文就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问题为各地提供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得以稳步提高。

请见下表。

1992年比。

1994年比比。

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

第一阶段,1983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制定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basic程序设计。

第二阶段,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1983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3个应用软件的内容: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课程的目的也相应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

第三阶段,1991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并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正式下发。,国家教委再次对《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指导纲要》(修订稿)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结构,增加了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新内容,削弱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突出了计算机的应用部分。

综观计算机学科教学发展的历程,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从以“程序设计”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强调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注意不要再走回头路,不要过分强调程序设计,不要把程序设计作为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近两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深入,并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地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走出“重学科教学、轻辅助教学”的误区,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阶段,主要矛盾是缺乏硬件。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学校通常也都会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没为教学服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可以说,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始终是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学校务必要走出这个误区,只有充分重视软件建设,才能使计算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阶段,主要矛盾开始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然而,有些教师提出疑问:教师的工作究竟是去开发软件,还是组织教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有时要花70~80个小时来开发一个小时的课件,而且用80倍的时间换来的课件往往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教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开发等多种能力,不可能在此领域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着差异而影响设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教师都想自己搞一套“课件”,而每个课件的水平都不高,这就造成了至今犹存的教学软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19才有所缓解。在此阶段,开发软件的指导思想由“课件”向“组织”或“积件”(指把微教学单元自由组合起来的平台)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方向。年涌现出的“几何画板”、“csc语文电子备课系统”、“教学实验室”等3个优秀cai软件,令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目一新,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热潮,从而大大改变了cai的面貌。可以预言,两三年内,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软件,从而改变人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

第三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以各种资料库、工具平台为背景的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拥有更强大的能力,人们开始考虑技术与教学如何“整合”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而不是“开发”技术的问题。

技术引入教学并不是把技术手段简单地叠加到原有的教学之中。很多专家早就提出:陈旧的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技术的需要;只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一阶段,由于每个老师都能很容易地应用资源库或开发出适合自己需要的软件,因此最重要的反倒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老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来使用技术,以什么样的理论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恰恰是教学本身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实验表明: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然后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手段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的话,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极为有限的。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计算机是现代化的工具,因此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原因很简单:并不是配置最现代化的学校,就能叫作“好学校”,好学校需要靠教育思想正确的领导和教师来支撑;同样,在课堂中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本身并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更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现代教学”。所谓“现代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的教学。用这种眼光来看,许多公开课、评优课还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近两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些实验已经开始应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的实验。该实验课题组认为: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已经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变迁,而课件的设计思想也应从“面向教师”转向“面向学生”。在教学中,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念,要强调情境,强调协作,强调对学生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在课堂中再也不仅仅是老师讲课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的“认知工具”。这与当前教育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相吻合。

然而,以上这些理论、思潮、观念必须要让广大教师理解、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第三个阶段的关键所在是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在教学改革中,还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把师资培训工作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实践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这里所说的师资培训,不是指计算机操作技能,更不是指培训教师开发软件,而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3方面: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它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管理。

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指在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由于管理工作是非常烦琐、比较程式化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很容易发挥较大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例如,题库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按照知识点、难度、题型等各种参数自动组卷,并可以修改不太合适的题。智能助教系统如果用在网络上还能够自动发卷、收卷、改卷、评分,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和长期跟踪。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估。此外还有一些校长办公系统、自动阅卷系统等,都能大大减轻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劳动。但由于有些产品不符合教育需求和使用者本身水平不高等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管理产品,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使用计算机的水平。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地纷纷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庞大的建设资金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难以满足的。而城投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城投债有利于融资渠道多元化,适合市政建设的资金需求特点,能够解决如市政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多为非经营性项目或者盖利能力较差,地方财政面临的较大压力,依靠银行贷款并不能完全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等问题。

债券作为一种契约,其契约的不完备会导致在未来不可预计的事件发生时产生风险。而一个完全的契约是指在契约订立时,契约的双方就已经订立充分而详细的合约内容,但是完全契约成立有着极其苛刻的前提,契约的双方大都是有限理性的,未来发生的'事件往往是不可预计的,每个人的偏好会发生变化,而信息一般既是非对称又是不完全的。因此,完全的契约总是不存在的,契约的双方有可能利用契约的漏洞来做出一些利己的行为,因而产生信用风险。

城投债契约风险产生主要包括:(1)契约不完备导致的信用风险;(2)产权不明晰导致的信用风险;(3)交易成本约束导致的信用风险;(4)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

2.市政债券属性的风险。

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存在天然的联系,地方政府通过担保形式与城投债企业分享了部分政府信用。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趋势,因此城投债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并且这一风险的根源来自于地方政府无法代替平台企业足额偿还债务,因此,城投债信用风险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支持的风险。地方财政的支持能力越强,这部分的风险就越低。

地方财政支持风险可以具体为三点,一是地方政府有没有责任对城投债提供财政支持,二是地方政府有没有意愿对城投债提供财政支持,三是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对城投债提供财政支持。综合起来讲,就是考察地方政府是否“有责任、有意愿、有能力”支持城投公司的发债行为。

3.企业债券属性的风险。

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企业的违约率,因此企业微观主体资质与信用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衡量企业微观主体资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盖利能力。对于城投公司,从规模上看普遍存在经营性资产不足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比重过大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期投资大、投资期限长、效益产出慢、因此城投公司的总体周转能力普遍不是很好,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流转风险、偿债风险和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

4.债项因素导致的风险溢价。

不同的债券条款设计的不同,使各只债券包含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债券一般承载着票面利率、发行期限、发行总额、到期日、利率类型、计息次数、特殊条款、评级等内容。通常,票面利率越高、发行期限越短、发行总额越大、到期日较近且不在特殊时点、不含对投资者不利的特殊条款、评级越高的债券,其风险溢价就越低。而特殊条款、利率类型、信用级别、到期期限、发行总额对城投债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

1.地方财政支持风险的影响因素。

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城投债的信用风险。一般而言,财政支持越强的城投债,其违约率就越小。国外在对市政债券的研究中加入了对财政支持力度的评价。以标普为例,它认为地方经济因素、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财务收支状况及弹性和管理水平都将影啊市政债券的风险评价。

2.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关于城投债企业属性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本文整理出了以下四类因素作为评价企业债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在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信用利差影响的文献里,获得较多认可的是无风险利率、cdp、货币供应量和股票指数指标,这些指标对信用利差均有比较显著的逆相关性。这是因为当经济处于繁荣周期时,企业经营环境良好,产生违约行为的可能较小,因此信用风险较小,信用利差收窄。无风险利率、货币政策宽松与否、股票指数涨跌都是与经济周期正相关的,因此对信用利差存在逆相关性。

(2)公司运营能力。公司的营运能力与信用利差负相关,经营能力越好的企业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对营运能力的考察主要通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周转率指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资金效率越高,营运能力也就越强,从而信用利差越小。

3.增信合规风险的影响因素。

关于增信合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不同方式的增信效果。第二是担保或偿债对债务的覆盖程度或覆盖倍数,是全覆盖还是不完全覆盖,是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三个方面,就是必须适当考虑评估价值的真实性。

城投债对经济、财政、区域发展、人民生活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1.分减中央财政压力,填补地方财政缺口。2.促进城市建设,保证经济增长,合理分配税负。3.丰富金融投资品种。4.维护社会总供求平衡。

促进城投债的健康发展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信用和地方财政的有序发展。而防范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完善城投债的增信体系及信用评级制度,从而为我国科学规范的发展“城投债”、促进我国的城投公司发债融资、探索未来中国市政债券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十一

1.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研究分析建筑工程建设是否具有意义与价值,如果值得去建筑,那么就开始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就是按照建筑设计意图以及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图纸的设计与方案的确定,之后进入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的建筑施工环节。建筑工程从提出建议到最终变成建筑物都要按照上述这个步骤进行,所以其具备明显的阶段性,每一个环节与阶段都要有一定的时限。

1.2建筑设计的修改。

预算编制工作是发生在工程建筑施工之前的工作,与图纸设计的过程基本处于同步。对于工程进行设计除了满足一些设计规范与要求之外,还有保证其具备可实施性,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对现场进行实地的考察,对施工的整体环境与条件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建筑设计,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保证后期施工工作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

2建筑工程结算超预算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的结算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编制依据不同;其二,编制时间不同;实施阶段控制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监督。首先,编制依据不同。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主要是按照图纸以及国家标准定额,以及材料的价格进行编制,没有考虑其中一些临时状况以及突发问题,而结算不同,其涵盖了工程中出现的很多突发的实际的问题,包含了各种突发性的修改或者变动,是一种实际的费用消耗。其次,预算编制与结算编制发生的时间段不同,一个是发生在工程实施之前,另一个是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另外,在工程决策到变为实际的建筑物,有多个负责的单位与主题,这些主体不会考虑整个建筑物的整体预算,只会去关系自己负责的部分是否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不会在乎整个工程造价的高低,特别是在工程建筑实施的过程中,预算的数额有比较明显的变动,这样其可控性也就会比较大一些。另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如果没有确实到位的话,难免出现一些资金的浪费,这样工程整体造价随着提高。

3控制建筑工程结算的方法。

3.1选择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

在选择施工单位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最适合的.单位接手工程,很多单位参加投标,我们要选择有资质,且社会评价好的单位,同时其配套的施工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与素质,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报价在招标单位承受范围内,施工设备和机械设施较先进的投标单位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3.2强化监管力度。

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要体现在建筑工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在进行工程决策的过程中要做好资金投资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而工艺技术方案、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和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等多种因素都对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决策的阶段,要对以上能够对投资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其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保证达到设计意图的同时,必须保证建筑物具备实用性,并且保证其具备可以实施性。最后,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其中预算金额浮动比较大的阶段,施工过程中施工原材料的购买,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时间的控制等都会对预算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实际的过程中,材料以及设备购买的过程中,出现价格与预算出入较大的情况,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工期延长,都会使得预算标准度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在工程建筑实施阶段,注重加强监督与管理,特别是材料机械的购进与进度监督阶段,必须做好管理与把握。

4结语。

不断的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注重结算工作的控制,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小预算与结算之间的变化与差异,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突发现象,会造成结算与预算的出入过大的问题与现象,通过选择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强化监管力度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结算方法,从而使得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现代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水利工程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文章主要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分析制约水利工程中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瓶颈因素,探讨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平稳运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广泛运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在不断完善与提升,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因此,水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正视制约水利工程中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瓶颈因素,采取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平稳运行。

1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相较于原有的管理方式,它能够使水管部门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对职能、岗位、具体操作、管理制度诸多环节;强化管理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技术以及造价等工作,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升人员素质、注重内部控制,完善管理,总体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可以说,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摒弃了原有的陈规陋习,使职工不再严重依赖、接受上级行政命令,避免头痛医头,脚疼治脚,促进工程管理全面升级,向人水和谐转变。

2精细化管理。

实施存在的制约因素受原有管理方式的影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

2.1前期管理简单化。

部分周期短、规模小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时,并没有制订相应的规划与项目建议书,以至于工程前期管理过于简化;部分单位对工程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论证工程建设技术的经济性,单纯以主观经验来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从而出现考虑不周全,边改边管理等问题,影响管理工作精细化程度。

2.2监管不严谨。

水利工程建设是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环节、施工工艺,如果不加以科学周密的考量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水利工程涉及面范围广,监督部门难以进行全面性的监督;现行工程体制下监理单位地位与作用被弱化,对部分工程施工环节不能实现有效监督与管理,致使在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控制、进度控制与造价控制等多个方面难以展开有效监督。

2.3规划不科学。

尽管部分水利工程出台规划与设计方案,但安全性和科学合理性不高,甚至存在严重的漏洞,在施工中出现偏差。一些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管理方案过于简单,分施工工序的施工管理方案表述不明确,使施工管理方案难以实施,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3精细化管理实施新途径。

水管部门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建立起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体制。

3.1树立新理念、新意识。

水管部门要紧跟时代脉搏,跟随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水管知识,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把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日常管理中。

3.2深化体制改革。

要想适应新形势,就必须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配套措施,明确分工,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组织考核程序,提升人员积极性。

3.3创新技术。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研发工作,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在具体的'实践中,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尽量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并且随时跟踪国内外最新进展。精细化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保证,融入了信息技术的精细化管理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办事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无缝隙对接的网络系统,对水利工程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汇总,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3.4提升队伍素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人是主体,为了有效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必须积极培养大量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强化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坚持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人才职业素质,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还要实施一定程度的奖惩措施,激发工作积极性。

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正视制约水利工程中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瓶颈因素,采取科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平稳运行。

作者:毕炳军单位:山东省菏泽市东鱼河流域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十三

医疗侵权是指人们在医疗的过程中,医院或医务人员侵犯病人的人身,财产和隐私等权利。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构成包括:存在医疗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主观过错、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医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进行年来医疗侵权的案件不断增多,消费者如何知道自己的权利被损害了呢。本文就此就行论述。

(一)紧急救治侵权行为。

紧急救治是指对那些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进行救治,如果不进行救治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这是法律赋予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义务,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而在现实生活中紧急救助的医疗侵权屡见不鲜。如:行人刘某把突发脑溢血的王某送到医院,由于刘某身上没钱,而且也不是王某的家属,但是如果不对王某就行救治可能会导致其死亡,这时医院就有紧急救治的义务,如不进行救治那么就构成医疗侵权。

(二)医疗检查侵权行为。

所谓的医疗检查就是在治疗前给病人进行检查为治疗提供依据,我国法律赋予医生给病人全面检查的义务,这种全面检查被一些医院滥用,给病人许多不必要的检查,从而增加也病人的医疗费用。所谓不必要的检查,是指跟病人病情不相关的检查项目。由于医院对病情检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医院同一病情检查项目不相同,这就为医疗侵权行为的存在提供了沃土。而医疗检查的侵权行为在医疗过程中是最常见的医疗侵权行为,因此人们应该加以注意。

(三)医疗诊断错误的侵权行为。

医疗诊断错误的侵权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现行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为前提对病者的病情产生错误的诊断结果给病人造成损失的侵权行为。这种医疗侵权行为在现实的医疗过程中是有发生,如:胎位检查,胎位对于一个孕妇的生产非常重要,决定了孕妇如何生产的问题,如胎位不正常而检查则是正常,如果最后导致孕妇的一些不良情况则是医疗侵权行为。

(一)告知义务的侵权行为。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生有告知病人的义务,在手术前医生应该明确告知病人或家属手术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手术后可能会产生的状况。这是法律赋予医生的义务,带有强制性,而在现实生活中,医务人员可能会忘记告诉病人或家属关于手术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形或夸大或缩小危险情形,这些都是医疗侵权行为。

手术后医院应该患者进行持续性观察义务,如果患者强行出院,医生应明确告知患者出院后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而现在许多医院在患者强行出院时,只是让患者签一份形式上的责任自负书许多医院的医生并没有详细的把出院后果给患者说明,这样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情况,医院也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二)用药的侵权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医生应该给病人合理的用药及对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进行详细解释的义务。在个方面可能存在以下几个侵权行为:首先、是用药过程中的侵权行为。所谓合理用药是指,符合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如果有类似的药物应该给患者说明其利弊,由患者自己决定用哪种类型的药物,医院不能强加给患者。现在许多医院喜欢给病人开贵药,开多药。如:感冒,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关于感冒类的药品,其价格各不相同,有些吃了对人的身体影响不大,这时医生就应该告知患者实情,有患者自己选择药物,要不然就够成侵权。其次,是药物解释侵权行为。医生有给病人进行药物解释的义务,现在大部分医生给病人开药时,基本上对药物的使用,药物的药性及副作用没有说明。再加上中国许多药物产品对要约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没有相关的描述,如果患者用药后而产生不良后果,医院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篇十四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表现出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即1999年第3季度至2002年第2季度一直稳定上升,2002年第3季度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上升,2003年3季度2004年第3季度以较大速度下滑;各年1季度数据相比较,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从2000年至2004年均稳步上升。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等于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当收入不变时,储蓄率随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变化而变化,即两者同步变化并表现出一致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是不断提高的,只有当存款增加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时,储蓄率才会表现出与储蓄存款增加额一致的走势,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每年1季度的储蓄率远大于其他3个季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这一期间,1998年12月、1999年6月和2002年2月,三次降低存款利率,但上述两个指标并没有因利率下调而下降;相反,2004年10月上调利率时,两个指标均大幅度上涨。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即我国居民储蓄意愿非常强烈。综上所述,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储蓄存款增长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所以,把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同时引进回归方程时,会引起复共线性;最后,居民消费支出还受到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影响。总而言之,把居民消费支出引进方程时,要十分谨慎。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由于房地产固有的保值增值性,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当前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越强烈的情况下,房地产越来越成为更多居民的投资渠道之一。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来源于人们的闲置资金,在房地产投资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储蓄存款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本文采用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来衡量房地产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金融投资渠道及收益。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如股票、国债以及多种多样的基金等金融资产不断进入居民的资产组合之中。本文选取相应期间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简称指数收益率)来反映金融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综上所述,得到如下回归模型:y=a0+a1x1+a2x2+a3x3+a4x4+a5x5+μ(1)。

其中:y表示因变量即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额,x1、x2、x3、x4、x5依次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亿元)、消费支出(亿元)、实际利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元)、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模型(1)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可能存在线性相关,为了消除线性相关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z1=a0+a2z2+a3x3+a4x4+a5x5+μ(2)。

其中z1、z2分别表示储蓄率和消费率,消费率定义为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其他变量同模型(1)。

回归结果及分析。

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均不存在自回归,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发生方向性的变化;只有模型(1)中指数收益率的p值达到0.2,比模型(2)的显著性水平差一些;总的来说,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模型(1)的拟合优度达到0.91,比模型(2)好很多;模型(1)中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两个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所以以模型1为主对结果进行分析。

常数项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3448.76亿元,表明我国居民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每季度负储蓄3448.76亿元,因而可理解为每季度的基本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6,说明在满足基本支出后,每增加1元收入可使储蓄增加0.83元,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增加的重要因素;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50,说明每增加1元的消费使储蓄减少0.50元,消费支出是储蓄存款减少的重要因素;实际利率的回归系数达到392,每提高1%的实际利率使储蓄存款增加392亿元,说明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对我国居民存款消费决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显著为负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表明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商品房涨价预期对储蓄存款分流至房地产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预期房价上涨1元,可以使全国储蓄存款减少4.25亿元;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虽然不显著,但仍然为负,所以上一季度股票市场走势和国债市场走势较好时,证券市场对储蓄存款产生了一定的分流;相反,则储蓄存款发生回流。总而言之,投资渠道和方式的增加对存款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产投资的重要来源,高储蓄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居民对社会经济稳定、金融健康具有信心的表现。在目前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和实际负利率的形势下,势必减少存款的持续增长;而储蓄分流过快,将会进一步增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损害对社会经济稳定和金融健康发展的信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政策调控消费、房地产投资从而使储蓄按照适当的速度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的稳步发展对提高我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未市场化,在储蓄分流和宏观政策从紧的形势下,银行信贷投放减少,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对于优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结构并最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892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