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论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8:24:06
网络反腐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6 08:24:06     小编:QJ墨客

阅读能够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整理。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网络反腐论文篇一

网络热点不断更新,大家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在网上发表评论,但总有一些人利用网络不实名的特点,对一些人和事展开语言攻击。这类人被称为“键盘侠”,。网络百度词条:“键盘侠”,指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自私自利,却在网上习惯性地、集中性地发表"恶性发言"的人。

比如前段时间,演员乔任梁抑郁症去世,一些圈内的好友纷纷发微博悼念。一些他的朋友没没有发微博,部分网友就跑到他们的微博下评论,道德绑架的说他们没有良心,不为好友发微博表示。严重的甚至诅咒他们,话说的非常难听。

再比如近日演员陶昕然因为在热播电视剧《甄环传》中饰演了一个反派角色,最近在微博晒自己女儿照片时被某网友诅咒:你女儿不会有好下场。陶昕然转发这条评论并愤怒回应:x你大爷。

针对这两件事,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网络上对一些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自己说的话,最起码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要做到最起码的尊重。有一些人因为一些电视电影中虚构的情节就对一个演员或什么人进行人生攻击或是侮辱是很不理智很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人诅咒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对于这样的人就应当接受广大网友的唾弃。还有一些人,利用自己所谓的正义感,和网络不实名制的特点,针对一些人进行道德绑架,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些公众人物。躲在电脑后用键盘在网络上进行疯狂攻击。

一些公众人物在受到这些“键盘侠”攻击后,有些人选择无视,也有一些人高调回应。在回应时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语。公众人物也是普通人,和大家一样,相信大家在自己受到侮辱后也很难不生气吧。但在回应时还是应当注意分寸,毕竟公众人物相对于大家来说影响力更大,若是语言不得体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净化网络环境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在上网时做到文明上网,理智上网。不发布过分的不合时宜的内容。也呼吁相关部门尽量做到微博等平台实名制,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消灭网络“键盘侠”,给大家一个文明健康的上网环境。

网络反腐论文篇二

网络课程是“同各国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或这样表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料库、试题库等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网络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在我们对网络课程下定义之前,先要搞清楚课程的概念,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总和,按照这个定义。教学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含于这些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资源:“教学计划”指预先为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哥哥教学环节拟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中,教学内容是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指教与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过程。

网络课程是“同各国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或这样表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料库、试题库等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从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来分析,网络课程基于网络运行的课程,在网上通过www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指导思想和理论来分析,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与学的理论的课程。从学习环境来分析,网络课程提供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可以把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虚拟教室,它是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媒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一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由于网络课程需要发布在网络上,自身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支撑环境,从而保障网络课程能够被正常使用。从学习过程的`特点分析,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而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支持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互动与交流。支持自主和和主动的学习,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异步的和实时参与活动和交流的各种机会,这种机会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模式来达成,如专家、教师、咨询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与知识内容的互动、学习者与情境的互动等等。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原则,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仅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时间的开放、资源的开放、管理的开放、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主体的开放。作为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的网络课程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结构,适应社会需要。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在内容、空间、时间、资源等的开放性其中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日益综合化和相互交叉,课程不再限于某一学科体系,而是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课程空间的开放性指课程设计应汲取优秀课程的设计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课程时间的开放性指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时间安排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满足人们学习的不同需求。

2、网络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

网络课程的系统性体现在网络课程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适应社会特点、科学知识的发展又要适应现代媒体技术的特点,既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目的,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式,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网络课程的整体设计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教学功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因此只有系统、整体的设计课程,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价值。

3、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教学规律,既要在学科内容的传授上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符合教学规律。网络课程应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起的作用。课程设计在体现教学规律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远程教育史开放式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进行学习。而不需要一定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网络教育的这一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内容的选择的权利。

4、网络课程媒体多样化的原则。

网络课程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同于文字教材、录音、录像等单一形式的教学资源,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配合达到教学要求。

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具有较高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熟悉远程教育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设计与制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网络课程。

网络反腐论文篇三

网络课程方面的设计应该要怎么进行相关的研究呢?当中有什么要点?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网络课程设计。

论文。

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网络课程是“同各国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或这样表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料库、试题库等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网络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在我们对网络课程下定义之前,先要搞清楚课程的概念,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总和,按照这个定义。教学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含于这些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资源:“教学计划”指预先为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哥哥教学环节拟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中,教学内容是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指教与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过程。

网络课程是“同各国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或这样表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料库、试题库等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从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来分析,网络课程基于网络运行的课程,在网上通过www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指导思想和理论来分析,网络课程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与学的理论的课程。从学习环境来分析,网络课程提供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情景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可以把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虚拟教室,它是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媒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一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由于网络课程需要发布在网络上,自身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支撑环境,从而保障网络课程能够被正常使用。从学习过程的特点分析,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而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支持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互动与交流。支持自主和和主动的学习,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异步的和实时参与活动和交流的各种机会,这种机会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模式来达成,如专家、教师、咨询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与知识内容的互动、学习者与情境的互动等等。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原则,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仅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时间的开放、资源的开放、管理的开放、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主体的开放。作为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的网络课程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结构,适应社会需要。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在内容、空间、时间、资源等的开放性其中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日益综合化和相互交叉,课程不再限于某一学科体系,而是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课程空间的开放性指课程设计应汲取优秀课程的设计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课程时间的开放性指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时间安排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满足人们学习的不同需求。

2、网络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

网络课程的系统性体现在网络课程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适应社会特点、科学知识的发展又要适应现代媒体技术的特点,既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目的,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式,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网络课程的整体设计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教学功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因此只有系统、整体的设计课程,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价值。

3、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教学规律,既要在学科内容的传授上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符合教学规律。网络课程应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起的作用。课程设计在体现教学规律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远程教育史开放式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进行学习。而不需要一定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网络教育的这一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内容的选择的权利。

4、网络课程媒体多样化的原则。

网络课程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同于文字教材、录音、录像等单一形式的教学资源,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配合达到教学要求。

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具有较高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熟悉远程教育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设计与制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网络课程。

本文给出了《中小企业网络设计与构建》课程的全新课程设计,旨在解决目前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低,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本文以实际的项目为背景,围绕思捷公司网络组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布线与实施,直至最后的服务与管理展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岗位需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情境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

项目情景;课程设计;素质目标;考核。

0引言。

《中小企业网络设计与构建》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加课堂实验为主,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低,综合设计能力较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理论与实验相分离,各实验结合性较差,学生接受困难。

目前在中职也有网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按照要求配置设备的能力;校外培训班有网络应用工程师的认证培训,旨在短期集中培训上岗,培养学生对单种设备的配置调试能力;普通高校的此类课程,关注底层原理,注重培养学生深层开发能力;笔者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新的课程设计,使课程与中职、培训班、普通高校皆有不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种设备的配置调试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及综合排错能力。

1课程目标设计。

1.1项目情景。

思捷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个电器公司,总公司位于中关村,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公司在丰台区建立了研发生产中心,包括研发楼一栋,生产厂房两座。公司招标网络项目。要求在研发生产中心的研发楼建立网络中心,达到全网互通,研发生产中心要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在研发成果保密的情况下与总公司连接。

本课程围绕思捷公司网络组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布线与实施,直至最后的服务与管理展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岗位需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情境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1.2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学生能够运用中小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能够正确设计网络拓扑结构,熟练划分子网,书写简单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学生能运用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规范,进行综合布线,并能够使用测线设备进行网络线路的测试。

通过完成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按照t568a/b标准,制作非屏蔽双绞线;能够正确配置windows的tcp/ip协议;能够按照办公室网络的实际需求,设计规划windows域网络,正确安装ad服务器,将成员计算机加入到域并实现域用户的基本管理;能够使用普通二层交换机连接网络,使用windows工作组,实现办公室网络的资源共享。

通过完成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正确连接、使用可网管交互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能够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运用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组建、配置、管理企业内部网络;运用企业核心网络的构架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能够将企业网络在可控状态下连接到internet。

通过完成网络服务与管理项目,学生能运用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能够在windows下正确配置ii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

通过完成无线局域网项目,学生能够运用wlan的相关技术标准,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完成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组建办公室、会议室类型的无线局域网;能够利用ap的wds模式,组建无线干线,实现对大面积、多ap的企业wlan组建与管理。

通过完成网络安全项目,能正确配置、使用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病毒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等软硬件防火墙;能够按照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网络访问控制。

1.3知识目标。

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了解常用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及技术规范;掌握t568a/b标准、tcp/ip协议、普通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应用、网络资源共享;理解windows工作组与域对网络共享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windows域的架构及域用户管理;掌握可网管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ios配置;理解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及其应用实现;了解企业核心网络的架构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与方式;掌握windowsiis、ftp、dhcp、dns服务器的基本功能配置;理解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掌握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ap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配置;理解wlan的点对点、基础结构、多ap、无线网桥、无线中继器和apclient客户端五种构建模式及其应用的实现;了解wlan的相关标准;掌握cisco、netgear、sonicwall等品牌硬件防火墙的设置;了解企业内部网络对internet访问及外部网络通过vpn方式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相关技术与方式。

1.4素质目标。

能够认真阅读用户职责说明书,能够积极地参与和跟进项目,使学生能够形成职业认同感。

通过与客户沟通,并不断参照用户需求进行工作调整,通过定期项目汇报,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用户负责的工作态度。

通过在绘制拓扑图时进行地址、端口、协议详细标注,提高拓扑图的阅读性;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不同学生担任不同任务分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要求进行方案制定和实施,编写方案设计书;在连接网络设备时,用特定的电缆;配置过程中要边配置边测试;配置完成后有测试报告,能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通过网络规划设计;通过配置过程中的排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的推进、按时交付作品、项目阶段汇报与点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分两个项目,课内项目思捷公司网络组件项目和课外项目校园网改造同时进行,课内项目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服务与管理、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六个项目。课外项目因为是校园网络改造和课内项目稍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3考核方案。

本课程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

总分为100分,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1)考勤,考察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和上课表现(避免出勤睡觉、玩手机现象),由课程协调人协助打分。占总分的20%。

2)期末为闭卷书面考试,以客观题结合主观题的方式,考核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占总分的20%。

3)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按项目的子任务划分成6个评分模块,进行共16次打分(基本每次单元课后都有打分),按权重计算总分。打分主要依据平时课堂上和课后完成作业(不仅(下转第220页)(上接第175页)限于纸面作业)的情况,考核方式有小组评分、组内评分、个人作业评分等。

网络反腐论文篇四

网络点击都知道,这一方面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样写论文的?看看下面的企业网络论文吧!

摘要: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

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

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

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

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

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

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

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

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

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

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

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

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

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

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

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

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

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

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

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

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

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

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

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

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

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

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

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

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

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

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

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

可以进行滚动升级。

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

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

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1]莫卫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2]吴怡。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网络反腐论文篇五

摘要:党的十七大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就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工作策略,为建设和谐中国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反腐;工作;建设。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全党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新形势下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一)搞好反腐败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首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腐败是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敌,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效的实际行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关注民生的充分体现。因此,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其次,腐败从根本上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总是用非常的手段获取非法利益,败坏社会风气,与人类文明和进步相背离。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腐败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阻碍经济发展。如果我们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危害,腐败者巧取豪夺,个人利益至上,把人民利益置于脑后,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要加强反腐败斗争,惩处腐败分子,这是加速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真正做到为民、清廉、务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才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为经济大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反腐倡廉是创造发展环境、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入,各项改革措施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很多,只有针对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做好反腐倡廉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使群众对我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因此,按照新的社会平等竞争原则进行政策改革,规范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取得利益的方式,杜绝腐败漏洞,杜绝破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杜绝影响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进程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反腐倡廉发展环境,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优化发展软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不断开创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三)反腐倡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他们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腐败却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人民的利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下决心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诉说着反腐工作的严峻形势,反映了人们对廉洁从业的真情呼唤。须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腐造成的后果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也给国家造成了危害。毛泽东同志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权,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强化以法制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党员标准,以扎实的工作和不同凡响的政绩,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效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重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人民,来确保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持续巩固,确保共产党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四)反腐倡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预防和惩治腐败。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使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社会精神风貌健康向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因此,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任何困难的根本保证。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反腐倡廉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同时,我们还要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同时,我们党郑重地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加大了反腐败斗争力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郑重地提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要切实把作风建设作为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遏制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网络反腐论文篇六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渐渐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伴随着我国一批腐败官员在网络反腐的热潮中纷纷落马,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印两国在网络反腐方面的对比分析,探寻网络反腐的利弊,对规范和引导网络反腐力量提出建议和对策,倡导建立“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官方制度与民间平台相依托”的反腐机制,以规范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中印对比;规范化。

0引言。

曾多次提到反腐倡廉建设,近几年来,我国不断重视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大腐败惩治力度,我国公民参与反腐的意识和热情也不断高涨。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令我们目不暇接,而网络反腐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深化。“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等多名党政干部的相继落马,在带来一定轰动效应的同时,也为中国长久以来的法律缺失与震慑带来了一次补课的机会。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与由网络发起、自发主导,由众多网民广泛性支持参与的网络反腐,相信二者在中国未来的反腐败潮流中将会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扮演重要角色。

最近,关于反腐倡廉的新闻层出不穷。反腐,已经成为我国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反腐倡廉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民众的关注,网民们通过网络反腐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反腐为民众和执政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透明、快捷的环境成为人们揭露腐败的有利后盾。在为公民提供更多“话语权”时,网络反腐也为预防国家腐败有效地增设堡垒,为国家的倡廉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此前,印度人民创立的“我行贿了”的民间反腐网站也曾给中国反腐人士带来灵感,国内的山寨版“我行贿了”的民间反腐网站也争先成为各大媒体新闻的头条。在反腐方面有着共同需求的国家在网络形式上的相互借鉴无疑是将网络反腐推向了一个高潮,值得欣喜。但是,由于政治环境和国情等的不同,网络反腐势必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照搬模式,立足根本,取其精华,结合本土实践,才能推陈出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印两国在网络反腐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的网络反腐现状进行分析,探寻网络反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倡导规范的网络反腐,使网络反腐在我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网络反腐的涵义以及中印两国在网络反腐上的现状。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行政行为与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网络反腐主要包括官方网络反腐和民间网络反腐。它将科技放在反腐的重要位置上,结合民意和舆论的力量,保护民众的话语权,将民众的“反腐意识”变为“反腐权利”,促进我国反腐事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令老百姓和许多社会各阶层深恶痛绝。身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腐败也是屡禁不止。面对源源不止的腐败案件,印度官方和民间都利用网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网络反腐运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官方方面,印度官方政府一直懂得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印度中央警戒委员会创建的“贪官榜”网站,刚开通之初就将过去调查证据确凿的88名涉嫌贪污的高官公布在网上,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网站受到政府身体力行的大力支持,印度辛格以身作则于2011年要求他政府内的所有部长申报个人财产明细,并在政府网站对相关信息予以公开,以供公众查阅。该网站在政府的支持下顺利运行,一直提供大量反腐证据和信息,帮助印度机关掌握证据,利于反腐倡廉。在民间,由两位海归创办的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也受到无数民众的好评。网站开办之初就得到众多粉丝的支持,许多人在主页上分享自己的自己的行贿经历。网站得到了众多网友和政府的支持,已经成为印度人民对抗腐败的窗口,成为印度网络反腐的福音。

在中国,网络反腐之路并不顺畅。官方网络反腐似乎一直不温不火,影响力不甚广泛。2011年8月,三家仿印度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我行贿啦”“我贿赂了”的民间反腐网站被政府有关部门以不规范、不严肃的理由强行关闭了。最近几年,民间网络反腐在以微博为首的带领下,异军突起,在反腐之路上扮演这重要角色,诸如此前的雷政富、“表哥”杨达才的下马,民间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功不可没。民间网络反腐为反腐的广度和深度做出了一次新的拓展,有人甚至为“微博反腐”的无限性发文鼓掌。中国民间反腐是对促进民主非常有利的珍贵平台,它在带来轰动的同时,也在冲刷这社会,令一大堆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对中国的廉政事业带来了“星光”。

中国的网络反腐在最近几年走过了轰轰烈烈的旅程,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广东省英德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等都是网络反腐交出的成绩单。网络反腐作为这几年中国的反腐主角,正处在收获的喷薄期,对中国的反复事业有诸多收益。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反腐的不足性也逐渐显现。我为此,我们在为网络反腐取得胜利欢呼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冷静认真思考,认真探讨和规划,扬长避短,科学规范网络反腐,使网络反腐真正成为防治腐败的科学良方。

2.1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中国的民间网络反腐在近几年似乎比官方网络反腐要活跃得多。民间网络反腐的涉及范围广泛,政府的引导力明显不足。网络反腐催生出许多的问题,诸如“人肉搜索”等事件曾多次造成侵犯人身隐私问题。另外,一些媒体为了博版面,将一些案件夸大化报道,混淆视听,一方面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能无法得知案件的正确进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民众对于八卦式新闻的关注发更多于案情的真正发展,甚至衍生出许多人为了哗众取宠,故意散布不实案件进展,歪曲了网络反腐的初衷。由于网络涉及的范围广泛,政府无法及时正确引导民众对某一具体案件的关注,容易造成混淆视听的不良后果,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2.3选择性爆料堪忧,媒体角色定位不清。

回首网络反腐的成绩单,爆料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网友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造就了“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叔”杨达才这样的“标签式”爆料。但网络反腐不会永远有那么多标签鲜明的反腐案例,那么其他安全陈旧的反腐事件是否就无法从网络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样的选择性爆料留下太多腐败腐败空间,令人堪忧。

同样,在网络反腐大行其道的今天,令人堪忧的还有媒体的定位不清。此前闹得全程轰动的雷政富一案中,卷入舆论风波的还有作为爆料人之一的网友纪许光。纪许光高呼自己是“资深记者”的身份,在微博上全程直播赴重庆纪委制之约。此举引发不小的争议,认为纪许光的“高调”是在利用记者的身份博出位。且不论纪许光此举的目的如何,在网络反腐的今天,不少媒体为了“搏出位”,如同演员一般,将自己置于事件中,发生角色错位,以至在反腐之路上让人辨析不明,“作秀”的嫌疑往往盖过了网友们对于反腐的关注。

3规范网络反腐的建议。

网络反腐为中国反腐事业带来了“春天”,但新生事物总伴随着不足。为此,我们应该针对网路反腐的不足,科学规划,促使网络反腐走上规范之路。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大法律对于网络反腐的规范和引导。

网络反腐开放的平台为网民们提供了诉求的空间,也成为了反腐的有效途径。但是网络上的“不和谐”声音依旧存在,诽谤、攻击依旧存在。为此,国家应该重视法律对于网络反腐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将网络反腐确定下来,明晰网络反腐的性质和作用,使网络反腐由感性走向理性,让网络反腐走向合法化的轨道。同时,加大法律对网络反腐的规范也有利于网民更负责地举报,有利于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并促使纪检部门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让网络反腐开展得更加顺利。

制度反腐是我们目前所提倡的,而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中的一环。因此,我们应该要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是一整套体系,如自身监督体制、社会监督等。加强制度化建设,做好反腐的一整套体系,网络反腐便有章可循,朝着规范化前进。

3.3政府要重视民间网络反腐的重要作用。

民间网络反腐是我国反腐事业中重要的一环,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我们倡导通过官方网络反腐和民间网络反腐的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形成民间网络反腐协助官方网络反腐,官方网络反腐制度可以规范民间网络反腐,使我国的网络反腐事业越走越好。因此,政府要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要在支持和引导两手抓的基础上,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公民的素质影响着网络反腐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公民自己要有意识地进行法律等等方面不足的提高,各级机关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和培训,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

4结语。

网络反腐虽然存在着不足与弊端,但是网络反腐是我国反腐事业中的重要部分,前景广阔。我们希望国家可以给予网络反腐一定的支持与引导,让网络反腐在不断规范的同时,为我国的反腐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3]沈湜。印度的反腐困局。[eb/ol],2011。

网络反腐论文篇七

现在最热门的名词就算网络了,这个词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已经接受的词。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原先的163拨号上网到现在的adsl,宽带,甚至是无线网络。相信大家都有过上网的经历。网上的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你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刚开始的网络资源很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越来越多,这也成就了一个新的职业ceo,网络和其他的东西也一样,成就了无数的富翁,可是网络泡沫也使无数的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接着网络上的免费资源越来越少,渐渐的开始向用户收少量的费用,用了n久的邮箱,随着263率先收费,其他的网站也紧随其后,现在的免费邮箱容量小,还不定时收到乱七八糟的邮件。互联网经过了一段的沉寂,开始走向理智。各大站开始寻找赚钱的方法,现在他们找到了n多的好办法。其中一条就只短信。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短信的发送量就越来越多,尤其是特殊的日子,像是过节,世界杯等等。总之短信已经是站赚钱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了。还有就是做广告。当你进到一个网站时你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广告,大多数是与网络有关的相关产品,手机,电脑,mp3等等。各大厂家都是找大的网站做广告,大概这有利于他们产品的销售吧。但现在基于网络最赚钱的就要数网络游戏了。盛大代理了传奇后,从一个无名的小公司变成了当今纯收入超过4亿的大公司,九城代理奇迹,华裔代理石器时代等等,他们都赚到了n多的money当然有钱赚大家都会去赚,一些大的站也开始代理网络游戏,比如163也有是网易开始代理精灵。这些网站都想把钱从玩家手里掏出来,当然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光如何了。

网络游戏成就了许多不起眼的小公司,也毁了多少大的公司,网游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一个热点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而下一个带动互联网发展的产业的会是什么呢?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网络反腐论文篇八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极为方便地产生、发送、获取和利用信息。internet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网络安全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造成internet不安全的原因,一方面是internet本身设计的不安全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存在着安全漏洞;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安全的发展落后于网络攻击的发展。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功能最强大的安全工具莫过于防火墙,但是防火墙的安全功能是有限的,它很难防止伪造ip攻击。因此,发展一种新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来加强网络安全性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入侵检测是帮助系统对付网络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的一种解决方案。入侵检测技术是当今一种非常重要的动态安全技术,它与静态防火墙技术等共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1.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功能。

入侵就是指任何试图危及信息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行为。而入侵检测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网络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通常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ids)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另外,它也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是对原有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收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被保护的系统进行安全审计、监控、攻击识别并做出实时的反应。

入侵检测的主要功能包括:(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3)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进行相关人士报警;(4)模式的统计分析;(5)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6)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入侵检测的信息来源。

对于入侵检测系统而言,输入数据的选择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操作系统的审计记录;(2)系统日志;(3)应用程序日志;(4)基于网络数据的信息源;(4)来自其他安全产品的数据源。

3.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型。

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集中式、层次式和集成式三个阶段,代表这三个阶段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型分别是通用入侵检测模型(denning模型)、层次化入侵检测模型(idm)和管理式入侵检测模型(snmp-idsm)。

3.1通用入侵检测模型。

denning于1987年最早提出一个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如图2.1所示)。

该模型由6个部分组成:(1)主体(subject);(2)对象(object);(3)审计记录(auditrecords);(4)活动简档(activityprofile);(5)异常记录(anomalyrecord);(6)活动规则。

3.2idm模型。

stevensnapp在设计和开发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时,提出一个层次化的入侵检测模型,简称idm。该模型将入侵检测分为六个层次,分别为:数据(data)、事件(event)、主体(subject)、上下文(context)、威胁(threat)、安全状态(securitystate)。

idm模型给出了在推断网络中的计算机受攻击时数据的抽象过程。也就是说,它给出了将分散的原始数据转换为高层次有关入侵和被监测环境的全部安全假设过程。通过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进行加工抽象和数据关联操作,idm构造了一台虚拟的机器环境,这台机器由所有相连的主机和网络组成。将分布式系统看成一台虚拟计算机的观点简化了跨越单机入侵行为的识别。idm也应用于只有单台计算机的小型网络。

3.3snmp-idsm模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复杂,攻击者大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攻击某个目标系统,而单独的ids难以发现这种类型的入侵行为。然而,如果ids系统也能够像攻击者那样合作,就有可能检测到入侵者。这样就要有一种公共的语言和统一的数据表达格式,能够让ids系统之间顺利交换信息,从而实现分布式协同检测。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的felixwu等人从网络管理的角度考虑ids模型,突出了基于snmp的ids模型,简称snmp-idsm.。

snmp-idsm以snmp为公共语言来实现ids系统之间的消息交换和协同检测,它定义了ids-mib,使得原始事件和抽象事件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易于扩展。snmp-idsm定义了用来描述入侵事件的管理信息库mib,并将入侵事件分析为原始事件(rawevent)和抽象事件(abstractevent)两层结构。原始事件指的是引起安全状态迁移的事件或者是表示单个变量迁移的事件,而抽象事件是指分析原始事件所产生的事件。原始事件和抽象事件的信息都用四元组来描述。

4.入侵检测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4.1入侵检测的分类。

通过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技术研究,可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目标系统的类型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基于主机(host-based)的ids。通常,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系统事件和操作系统下的安全记录以及系统记录。当有文件发生变化时,入侵检测系统就将新的记录条目与攻击标记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2)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ids。该系统使用原始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利用一个运行在混杂模式下的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测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

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的数据来源,数据源可以是主机系统日志、网络数据包、应用程序的日志、防火墙报警日志以及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报警信息等,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不同分析数据源的入侵检测系统。

根据入侵检测方法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异常ids。该类系统利用被监控系统正常行为的信息作为检测系统中入侵、异常活动的依据。

(2)误用ids。误用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已知入侵攻击的信息(知识、模式)来检测系统的入侵和攻击。

根据检测系统对入侵攻击的响应方式,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主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它在检测出入侵后,可自动的对目标系统中的漏洞采取修补、强制可疑用户(可能的入侵者)退出系统以及关闭相关服务等对策和响应措施。

(2)被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它在检测出对系统的入侵攻击后只是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系统安全管理员,至于之后的处理工作则有系统管理员完成。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步方式,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响应都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运行,这种方式适用于网络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

(2)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设备上,一般而言,分布性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模块上,如果网络环境比较复杂、数据量比较大,那么数据分析模块也会分布,一般是按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组织。

当前众多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技术,基本上是根据检测方法、目标系统、信息数据源来设计的。

4.2入侵检测的分析方法。

从入侵检测的角度来说,分析是指对用户和系统活动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及特征提取,以鉴别出感兴趣的攻击。这种行为的鉴别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事后分析,在很多情况下,事后的进一步分析是为了寻找行为的责任人。入侵检测的方法主要由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组成。

误用检测对于系统事件提出的问题是:这个活动是恶意的吗?误用检测涉及到对入侵指示器已知的具体行为的解码信息,然后为这些指示器过滤事件数据。要想执行误用检测,需要有一个对误用行为构成的良好理解,有一个可靠的用户活动记录,有一个可靠的分析活动事件的方法。

异常检测需要建立正常用户行为特征轮廓,然后将实际用户行为和这些特征轮廓相比较,并标示正常的偏离。异常检测的基础是异常行为模式系统误用。轮廓定义成度量集合。度量衡量用户特定方面的行为。每一个度量与一个阈值相联系。异常检测依靠一个假定:用户表现为可预测的、一致的系统使用模式。

有些入侵检测方法既不是误用检测也不属异常检测的范围。这些方案可应用于上述两类检测。它们可以驱动或精简这两种检测形式的先行活动,或以不同于传统的影响检测策略方式。这类方案包括免疫系统方法、遗传算法、基于代理检测以及数据挖掘技术。

5.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5.1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

现有的ids系统多采用单一体系结构,所有的工作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都由单一主机上的单一程序来完成。而一些分布式的ids只是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分布式,数据的分析、入侵的发现还是由单一个程序完成。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如下的缺点:

(1)可扩展性较差。单一主机检测限制了监测的主机数和网络规模,入侵检测的实时性要求高,数据过多将会导致其过载,从而出现丢失网络数据包的问题。

(2)单点失效。当ids系统自身受到攻击或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保护功能会丧失。

(3)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如果系统需要加入新的模块和功能时,必须修改和重新安装整个系统。

5.2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主要主要表现在:(1)大规模网络的问题;(2)网络结构的变化;(3)网络复杂化的思考;(4)高速网络的挑战;(5)无线网络的进步;(6)分布式计算;(7)入侵复杂化;(8)多种分析方法并存的局面。

对于入网络侵检测系统,分析方法是系统的核心。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才是可行之道,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高性能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去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张宏.网络安全基础(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石志国,薛为民,江俐.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唐正军.网路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郭魏,吴承荣.[j]入侵检测方法概述.《计算机工程》,第11期.

[5]泰和信科.内网安全管理[m].重庆:泰和信科,.

[6]薛静锋,宁宇朋等.入侵检测技术(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叶中行.信息论基础(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杜虹.谈谈“内网”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第2期.

[9]崔薇.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第1期.

[10]金卫.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第4期.

网络反腐论文篇九

网络点击都知道,这一方面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样写论文的?看看下面的企业网络论文吧!

摘要: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

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

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

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

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

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

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

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

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

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

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

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

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

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

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

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

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

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

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

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

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

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

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

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

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

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

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

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

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

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

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

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

可以进行滚动升级。

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

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

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1]莫卫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2]吴怡。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201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13.

[11]陈锡江.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二。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宄,(5):2-8.

[10]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宄[a].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2.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5.基础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8.会计论文参考文献集锦。

9.基础会计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一

本文给出了《中小企业网络设计与构建》课程的全新课程设计,旨在解决目前网络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低,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本文以实际的项目为背景,围绕思捷公司网络组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布线与实施,直至最后的服务与管理展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岗位需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情境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

项目情景;课程设计;素质目标;考核。

0引言。

《中小企业网络设计与构建》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加课堂实验为主,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低,综合设计能力较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理论与实验相分离,各实验结合性较差,学生接受困难。

目前在中职也有网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按照要求配置设备的能力;校外培训班有网络应用工程师的认证培训,旨在短期集中培训上岗,培养学生对单种设备的配置调试能力;普通高校的此类课程,关注底层原理,注重培养学生深层开发能力;笔者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新的课程设计,使课程与中职、培训班、普通高校皆有不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种设备的配置调试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及综合排错能力。

1课程目标设计。

1.1项目情景。

思捷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个电器公司,总公司位于中关村,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公司在丰台区建立了研发生产中心,包括研发楼一栋,生产厂房两座。公司招标网络项目。要求在研发生产中心的研发楼建立网络中心,达到全网互通,研发生产中心要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在研发成果保密的情况下与总公司连接。

本课程围绕思捷公司网络组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布线与实施,直至最后的服务与管理展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岗位需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情境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1.2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学生能够运用中小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能够正确设计网络拓扑结构,熟练划分子网,书写简单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学生能运用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规范,进行综合布线,并能够使用测线设备进行网络线路的测试。

通过完成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按照t568a/b标准,制作非屏蔽双绞线;能够正确配置windows的tcp/ip协议;能够按照办公室网络的实际需求,设计规划windows域网络,正确安装ad服务器,将成员计算机加入到域并实现域用户的基本管理;能够使用普通二层交换机连接网络,使用windows工作组,实现办公室网络的资源共享。

通过完成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正确连接、使用可网管交互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能够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运用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组建、配置、管理企业内部网络;运用企业核心网络的构架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能够将企业网络在可控状态下连接到internet。

通过完成网络服务与管理项目,学生能运用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能够在windows下正确配置ii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

通过完成无线局域网项目,学生能够运用wlan的相关技术标准,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完成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组建办公室、会议室类型的无线局域网;能够利用ap的wds模式,组建无线干线,实现对大面积、多ap的企业wlan组建与管理。

通过完成网络安全项目,能正确配置、使用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病毒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等软硬件防火墙;能够按照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网络访问控制。

1.3知识目标。

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了解常用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及技术规范;掌握t568a/b标准、tcp/ip协议、普通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应用、网络资源共享;理解windows工作组与域对网络共享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windows域的架构及域用户管理;掌握可网管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ios配置;理解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及其应用实现;了解企业核心网络的架构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与方式;掌握windowsiis、ftp、dhcp、dns服务器的基本功能配置;理解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掌握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ap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配置;理解wlan的点对点、基础结构、多ap、无线网桥、无线中继器和apclient客户端五种构建模式及其应用的实现;了解wlan的相关标准;掌握cisco、netgear、sonicwall等品牌硬件防火墙的设置;了解企业内部网络对internet访问及外部网络通过vpn方式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相关技术与方式。

1.4素质目标。

能够认真阅读用户职责说明书,能够积极地参与和跟进项目,使学生能够形成职业认同感。

通过与客户沟通,并不断参照用户需求进行工作调整,通过定期项目汇报,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用户负责的工作态度。

通过在绘制拓扑图时进行地址、端口、协议详细标注,提高拓扑图的阅读性;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不同学生担任不同任务分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要求进行方案制定和实施,编写方案设计书;在连接网络设备时,用特定的电缆;配置过程中要边配置边测试;配置完成后有测试报告,能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通过网络规划设计;通过配置过程中的排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的推进、按时交付作品、项目阶段汇报与点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分两个项目,课内项目思捷公司网络组件项目和课外项目校园网改造同时进行,课内项目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服务与管理、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六个项目。课外项目因为是校园网络改造和课内项目稍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3考核方案。

本课程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

总分为100分,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1)考勤,考察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和上课表现(避免出勤睡觉、玩手机现象),由课程协调人协助打分。占总分的20%。

2)期末为闭卷书面考试,以客观题结合主观题的方式,考核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占总分的20%。

3)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按项目的子任务划分成6个评分模块,进行共16次打分(基本每次单元课后都有打分),按权重计算总分。打分主要依据平时课堂上和课后完成作业(不仅(下转第220页)(上接第175页)限于纸面作业)的情况,考核方式有小组评分、组内评分、个人作业评分等。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二

摘要: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导致网络伦理学研究的兴起,网络伦理学初探论文。网络伦理学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学科的特点,拥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具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范畴和基本问题。研究网络伦理学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行为;网络伦理学。

一、为什么要提出网络伦理学。

网络伦理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它是由网络行为引发的道德关注。

网络行为是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交往行为。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相比较,网络行为具有特殊的涵义,其特殊性表现在:其一,所处的环境特殊。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又称虚拟实在virtualreality)中。这种虚拟的现实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实现的。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存在着虚拟的一切:不仅有虚拟人(virtualhuman)、虚拟社会(virtualsociety)、虚拟共同体(virtualcommunity),而且有虚拟全球文化(virtualglobalculture),社会文化论文《网络伦理学初探论文》。虚拟的环境产生了虚拟的情感,进而有虚拟的伦理道德。当然,这种虚拟的东西并非虚无,只是另外一种存在方式罢了;虚拟的规范也不是凭空设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约束。这种“二元性”的特殊环境和行为决定了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必然具有同传统伦理学不同的特征。

其二,交往的方式特殊。即交往具有“虚拟性”和“数字化”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直接接触减少,而是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此时人的存在以虚拟的“网络人”的面目出现。这种“匿名性”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大,交往风险却大大降低,交往更具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进而交往中的伦理道德冲突也更加明显。同以前相比,网络交往方式所受到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更少一些。传统伦理学在这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它无法直接判定网络交往方式是否合乎(传统的)道德规范,例如它无法判定网络攻击的正当性。这表性传统伦理学并不十分符合现代网络社会的交往实际。因而,建立一门适合现代网络化生存的伦理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其三,交往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亟待解决。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也导致了随意性。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版权、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未获授权之前甚至根本不考虑授权就发布、登载信息资源,随意下载别人的作品等,无疑违背了法律和道义的精神。在互联网缺乏监督力量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法律的、伦理的宣传,只有依靠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尽管如此,这些手段收效甚微。我们可以看到,在技术手段走到法律、道德意识之前时,往往是要么更改规范,要么就得限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显然,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比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在现阶段提出网络伦理学就不是空穴来风的。

不可否认,在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中的虚拟交往行为必将对古老的伦理学产生新的影响。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反差,引发许多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也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理解网络。

二、网络伦理的特征。

(一)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一个企业的信息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的内部信息网。在网络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控制,随时查阅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另外,通过网络审计人员还可以随时获得企业外部区域性、政策性的信息,避免了由于信息闭塞而造成的判断错误,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二)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网络审计模式在信息采集和整理方面不会产生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被授权的情况下,企业的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共享,所以不存在人工采集方式下的抄错、误看、漏掉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对某些重大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只有采用电话、信函、传真等手段获取相关资料,从而使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而在网络审计模式下只要还在授权期内,由于企业所发生的事件都被如实地记录在案,因此,凡是对报表有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都可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地得到。

(四)信息提供的客观性和唯一性。由于注册会计师被授权允许进入企业的网络,因此在执业的过程中允许访问的信息资源就有了唯一性,同时由于这个信息会作为永久资料得以保存而具有客观性。这有利于在发生法律诉讼时正确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三、实现网络伦理的条件。

(一)企业财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及地区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是实现网络审计模式的最基本条件。

(二)不断完善的网络技术,使网络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让社会对网络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和信任,有利于网络审计规范化。

(三)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如制订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方案、网上交易的监督机制等,使注册会计师实现网络审计得以保障。

(四)注册会计师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注册会计师不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优势,更要精通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审计技能,确保网络审计高效率、高质量。

四、进行网络伦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资源,任何企业都可以随时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因而会计信息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或恶意修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加之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入,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是网络审计必须防范的首要问题。

(二)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由于会计信息主要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缺乏交易处理应有的痕迹,会计信息很容易被删改或毁坏,加上许多财务软件、审计软件本身尚不完善,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也是网络审计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三)如何降低网络审计风险?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对审计环境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由于目前复合型审计人才尚为数不多,加上计算机故障或被审计单位舞弊等原因,使网络审计风险比传统审计风险更复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网络审计风险,避免法律诉讼,是每个注册会计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三

网络反腐“双刃剑”正确引导是关键所谓网络反腐,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以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全新反腐败方式。一项媒体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访者选择“网络曝光”作为“最愿意选择的反腐参与渠道”。

近年来,“网络反腐”不断展现自身的强大能力,从“表哥”、“房叔”、“车爷”、“名烟”,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日记门”等热点事件,以及今年四月的兰州市长袁占亭“名表”事件,网络曝光似乎已经成为反腐的先锋和利器。网络反腐的优点也显而易见。

件和其波及范围,形成强劲的舆论势头,如此可提高相关部门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认真度,提高案件的进展速度及透明度。

二是网络的匿名性是反腐的保护伞。传统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当面对质,常常会导致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关系,还有可能会影响检举人今后的发展。更有甚者,某些上级官员发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后,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封杀信息,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以上种种担忧都会挫伤检举人检举腐败行为的积极性。而网络的匿名性释放了检举人这一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发表意见,检举不法腐败行为,其中许多意见都比现实语境中来得更为尖刻和准确,从而也就具有更可靠、便利的参考价值。这种与生俱来的“草根性”,使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里畅所欲言,避免现实举报遭遇打击报复等诸多的顾忌。

地公开,不但侵犯了个人的权利,也会对其家属造成重大的伤害。其次,网络反腐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鉴于网络反腐的隐蔽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匿名举报有效地保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制造极强的舆论影响力,误导民众盲目的复制、粘贴所举报内容,在事实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帮助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反腐的名义对他人进行造谣、诽谤和诋毁,达到打击报复的目的。

家秘密的把握、公众监督与造谣诽谤的判别认定等,给予清晰界定。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四

面向公众社会的网络,在所难免会出现一些非法的问题,网络会计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更多的依赖于网上公证系统的依赖,假设公证系统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内部控制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此外,在会计信息的系统中存在人工和智能程序相结合的特点,结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营运程序,程序运行一次一旦存在漏洞就会危害到系统的安全,只有专业程序员补上这一漏洞,才能使网络会计更加安全。

2.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由于资源的共享,这表明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第一,由于网络会计使企业逐步走上无纸化的舞台,但仍然不可避免出现电子图书和电子凭证被修改而不留下痕迹。

所以信息的不真实性仍然存在,第二,因为网络上的虚假现象,存在虚假信息,对于会计信息需求者而言,对于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难以分辨真伪,以至于决策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可能导致公司有所损失。

3.计算机系统问题。

网络会计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都在于计算机硬件,如果选择的计算机硬件不当,就会影响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和网络速度。

如果网络的工作环境选择不正确也会影响网络的可靠甚至于设备发生问题,数据处理既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功能的集中性,所以自然灾害或者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威胁到计算机内部。

4.法律法规问题。

网络会计的出现必然将在会计的法规上掀起轩然大波,它的出现引起了严重的现有法律法规的滞后,例如:原来规定不能对电子文档,电子签名和有效合法性做出司法解释,也不能解决由电子交易引发的纷争,比如合同,如证据的可靠性。

因此,在这种新崛起的网络会计平台下,过去和现在许多特定的会计原则,方法和观念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控制已经成了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没有之一,谁掌握的信息准确,及时,谁就拥有了获胜的机会,而由于不安全的网络,计算机的资源也有可能被他人获取。

在计算机人员处理信息时,很容易遭到黑客,病毒或者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很多重要的信息被删毁,截取等。

而计算机病毒不断的更新变化,病毒的传播力强,破坏力大,途径多,范围广而且很难控制的特点,容易导致电脑陷入瘫痪状态。

利用这个机会黑客获取了信息就可以威胁到企业的系统。

二、解决网络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计算机系统的控制。

首先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上应该有足够的保证,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的硬件,以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的丢失或破坏。

其次,对于重要的硬件采取备份。

然后,考虑计算机所处的环境,应考虑防火,防潮,防尘,防磁,防辐射和恒定的温度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流程,禁止非机房工作人员入内,没有工作许可证者不可以入内等。

最后要加强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及成果的保护,使用正版软件和操作安全性较高的软件绝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应该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杀毒,清扫垃圾,安装补丁,修复漏洞等等。

2.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加强企业内联网系统的内部控制,保证网络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完整的。

主要是安全的管理会计电子数据档案,以及有效控制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

其次加强企业内联网系统的内部控制还包括在线业务的安全控制,限制企业以外的任何用户访问和外部环境进行监控。

3.网络安全控制的对策。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很容易受到黑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威胁,首先要做的就是抵御病毒,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使用一个防火墙来对病毒进行防御和阻止。

防止病毒和非法访问者进入企业的内部,然后,多进行木马查杀会有显著的成果。

4.健全的网络会计发展法律法规。

现今网络犯罪越来越猖狂,为了保护合法权益的使用者,我们首先得有相关的法律条例。

但是如果太早的制定详细政策和法规,很有可能抑制网络会计实践的创造性,不利于网络会计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制定既能引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受网络会计政策的束缚。

故而,政府应该及时的调整并制定符合社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网络有法可依。

5.网络安全控制的对策。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很容易受到黑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威胁,首先要做的就是抵御病毒,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使用一个防火墙来对病毒进行防御和阻止。

防止病毒和非法访问者进入企业的内部,然后,多进行木马查杀会有显著的成果。

四、结语我认为,网络会计的出现优缺点是共存的。

它既打破了古老原始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同时在陈旧的基础上又兼容衔接着跨时代的发展任务,网络会计的运用将更加广泛的贯穿于社会和生活当中。

人们并不能因此而完全依赖于网络的运用,由于存在着硬件和网络安全性问题,存于网络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失去真实性和专有性。

我们应该利用好网络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便捷,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和详细的前景规划,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会计人才,使得网络会计在社会和生活中得到更大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五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极为方便地产生、发送、获取和利用信息。internet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网络安全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造成internet不安全的原因,一方面是internet本身设计的不安全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存在着安全漏洞;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安全的发展落后于网络攻击的发展。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功能最强大的安全工具莫过于防火墙,但是防火墙的安全功能是有限的,它很难防止伪造ip攻击。因此,发展一种新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来加强网络安全性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入侵检测是帮助系统对付网络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的一种解决方案。入侵检测技术是当今一种非常重要的动态安全技术,它与静态防火墙技术等共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1.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功能。

入侵就是指任何试图危及信息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行为。而入侵检测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网络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通常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ids)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另外,它也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是对原有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收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被保护的系统进行安全审计、监控、攻击识别并做出实时的反应。

入侵检测的主要功能包括:(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3)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进行相关人士报警;(4)模式的统计分析;(5)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6)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入侵检测的信息来源。

对于入侵检测系统而言,输入数据的选择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操作系统的审计记录;(2)系统日志;(3)应用程序日志;(4)基于网络数据的信息源;(4)来自其他安全产品的数据源。

3.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型。

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集中式、层次式和集成式三个阶段,代表这三个阶段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型分别是通用入侵检测模型(denning模型)、层次化入侵检测模型(idm)和管理式入侵检测模型(snmp-idsm)。

3.1通用入侵检测模型。

denning于1987年最早提出一个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如图2.1所示)。

该模型由6个部分组成:(1)主体(subject);(2)对象(object);(3)审计记录(auditrecords);(4)活动简档(activityprofile);(5)异常记录(anomalyrecord);(6)活动规则。

3.2idm模型。

stevensnapp在设计和开发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时,提出一个层次化的入侵检测模型,简称idm。该模型将入侵检测分为六个层次,分别为:数据(data)、事件(event)、主体(subject)、上下文(context)、威胁(threat)、安全状态(securitystate)。

idm模型给出了在推断网络中的计算机受攻击时数据的抽象过程。也就是说,它给出了将分散的原始数据转换为高层次有关入侵和被监测环境的全部安全假设过程。通过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进行加工抽象和数据关联操作,idm构造了一台虚拟的机器环境,这台机器由所有相连的主机和网络组成。将分布式系统看成一台虚拟计算机的观点简化了跨越单机入侵行为的识别。idm也应用于只有单台计算机的小型网络。

3.3snmp-idsm模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复杂,攻击者大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攻击某个目标系统,而单独的ids难以发现这种类型的入侵行为。然而,如果ids系统也能够像攻击者那样合作,就有可能检测到入侵者。这样就要有一种公共的语言和统一的数据表达格式,能够让ids系统之间顺利交换信息,从而实现分布式协同检测。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的felixwu等人从网络管理的角度考虑ids模型,突出了基于snmp的ids模型,简称snmp-idsm.。

snmp-idsm以snmp为公共语言来实现ids系统之间的消息交换和协同检测,它定义了ids-mib,使得原始事件和抽象事件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易于扩展。snmp-idsm定义了用来描述入侵事件的管理信息库mib,并将入侵事件分析为原始事件(rawevent)和抽象事件(abstractevent)两层结构。原始事件指的是引起安全状态迁移的事件或者是表示单个变量迁移的事件,而抽象事件是指分析原始事件所产生的事件。原始事件和抽象事件的信息都用四元组来描述。

4.入侵检测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4.1入侵检测的分类。

通过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技术研究,可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目标系统的类型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基于主机(host-based)的ids。通常,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系统事件和操作系统下的安全记录以及系统记录。当有文件发生变化时,入侵检测系统就将新的记录条目与攻击标记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2)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ids。该系统使用原始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利用一个运行在混杂模式下的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测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

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的数据来源,数据源可以是主机系统日志、网络数据包、应用程序的日志、防火墙报警日志以及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报警信息等,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不同分析数据源的入侵检测系统。

根据入侵检测方法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异常ids。该类系统利用被监控系统正常行为的信息作为检测系统中入侵、异常活动的依据。

(2)误用ids。误用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已知入侵攻击的信息(知识、模式)来检测系统的入侵和攻击。

根据检测系统对入侵攻击的响应方式,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主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它在检测出入侵后,可自动的对目标系统中的漏洞采取修补、强制可疑用户(可能的入侵者)退出系统以及关闭相关服务等对策和响应措施。

(2)被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它在检测出对系统的入侵攻击后只是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系统安全管理员,至于之后的处理工作则有系统管理员完成。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步方式,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两类:

(1)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响应都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运行,这种方式适用于网络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

(2)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设备上,一般而言,分布性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模块上,如果网络环境比较复杂、数据量比较大,那么数据分析模块也会分布,一般是按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组织。

当前众多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技术,基本上是根据检测方法、目标系统、信息数据源来设计的。

4.2入侵检测的分析方法。

从入侵检测的角度来说,分析是指对用户和系统活动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及特征提取,以鉴别出感兴趣的攻击。这种行为的鉴别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事后分析,在很多情况下,事后的进一步分析是为了寻找行为的责任人。入侵检测的方法主要由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组成。

误用检测对于系统事件提出的问题是:这个活动是恶意的吗?误用检测涉及到对入侵指示器已知的具体行为的解码信息,然后为这些指示器过滤事件数据。要想执行误用检测,需要有一个对误用行为构成的良好理解,有一个可靠的用户活动记录,有一个可靠的分析活动事件的方法。

异常检测需要建立正常用户行为特征轮廓,然后将实际用户行为和这些特征轮廓相比较,并标示正常的偏离。异常检测的基础是异常行为模式系统误用。轮廓定义成度量集合。度量衡量用户特定方面的行为。每一个度量与一个阈值相联系。异常检测依靠一个假定:用户表现为可预测的、一致的系统使用模式。

有些入侵检测方法既不是误用检测也不属异常检测的范围。这些方案可应用于上述两类检测。它们可以驱动或精简这两种检测形式的先行活动,或以不同于传统的影响检测策略方式。这类方案包括免疫系统方法、遗传算法、基于代理检测以及数据挖掘技术。

5.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5.1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

现有的ids系统多采用单一体系结构,所有的工作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都由单一主机上的单一程序来完成。而一些分布式的ids只是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分布式,数据的分析、入侵的发现还是由单一个程序完成。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如下的缺点:

(1)可扩展性较差。单一主机检测限制了监测的主机数和网络规模,入侵检测的实时性要求高,数据过多将会导致其过载,从而出现丢失网络数据包的问题。

(2)单点失效。当ids系统自身受到攻击或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保护功能会丧失。

(3)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如果系统需要加入新的模块和功能时,必须修改和重新安装整个系统。

5.2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主要主要表现在:(1)大规模网络的问题;(2)网络结构的变化;(3)网络复杂化的思考;(4)高速网络的挑战;(5)无线网络的进步;(6)分布式计算;(7)入侵复杂化;(8)多种分析方法并存的局面。

对于入网络侵检测系统,分析方法是系统的核心。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才是可行之道,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高性能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去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张宏.网络安全基础(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石志国,薛为民,江俐.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唐正军.网路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郭魏,吴承荣.[j]入侵检测方法概述.《计算机工程》,第11期.

[5]泰和信科.内网安全管理[m].重庆:泰和信科,.

[6]薛静锋,宁宇朋等.入侵检测技术(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叶中行.信息论基础(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杜虹.谈谈“内网”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第2期.

[9]崔薇.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第1期.

[10]金卫.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第4期.

网络反腐论文篇十六

一是真假难辨。在网络反腐取得成效的同时,另一种现象却不得不引起重视。由于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个别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快速性、高效性、群众性等特点,把网络作为打击报复、官场内斗的工具,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人身攻击等等。

二是负面评论。大家在对网络反腐的成果拍手欢呼,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在议论质疑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意志: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在网上引爆,才由纪检监察机关出面调查、证实、处理?随之而来的还有网民的过激言论和极端行为,如“无官不贪”的“有罪推定”。当查证辟谣时,相当一部分群众会认为这是“官官相护”的结果。

三是绑架民意。一旦有人在网上爆料,会立即引来无数网民的围观和微博的海量转发。由于没有分辨真伪的事实材料,只有人云亦云。此时的网络被告,根本没有“发声辩解”的机会,法律退后,民意审判,很容易造成误伤误判,也给办案的部门和人员带来压力。“药家鑫案”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当时该案代理人张显利用社会大众“仇富仇官心理”,发布药家鑫是官二代、富二代的虚假信息,挑起网上一片“喊杀声”,人为制造了所谓的网络民意。

笔者发现,近年查办的腐败案件大多是群众通过网络举报,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而获得线索的。网络反腐成为网络时代反腐的新渠道,新力量,彰显了网络反腐的威力。不过,南京市纪委近日表示,“微博举报”过早曝光腐败,容易打草惊蛇,影响办案,必须以制度理性引导非理性的社会监督行为,深化制度反腐,从而引导网络反腐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理性化的轨道。

因此,目前出现的网络举报、微博反腐只应是一种暂时现象,我们不能让网络一直充当反腐的急先锋,不能指望一直依靠网络举报获得反腐线索,不能把反腐的希望寄托在体制外的社会力量上。我们要坚持制度反腐、机构反腐、网络反腐的有机结合。制度反腐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反腐败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反腐败的长效机制,把反腐败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机构反腐就是由专门的机构(即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干部作风纪律和廉洁自律教育,负责对腐败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处理,负责对反腐败问题的理论研究。网络反腐就是要利用网络渠道发现反腐线索,查处腐败案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网络(如论坛、微博等)举报的人和事及时介入,及时调查,及时回应。制度反腐是刚性反腐,机构反腐是常态反腐,网络反腐是群众反腐。

总之,无论网络的力量有多大,它都不能取代制度反腐而成为反腐的主力军,它永远只能成为制度反腐的一种重要补充力量。因为,网络反腐对于举报者、报料者来说,或者基于对干部不满甚至仇恨的仇官心态,或者出于对自我的无奈保护。因为网上发微博、论坛发帖、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实名验证,不会泄露身份、电话等信息。因此,网络举报也存在一些问题:举报内容真实性难辨,举报线索难以查找,举报人难以直接联系,举报容易打草惊蛇,导致证据销毁隐匿,影响案件办结效率。可见,网络反腐作为体制外的一种力量,作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重要渠道,尽管其作用确实不可低估,但我们仍不能把反腐败建立在对网络举报的过分依赖上。任何时候,反腐败的根本举措只能是刚性的制度建设,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约束人,预防腐败,惩治腐败。同时,辅之以长期不懈的反腐倡廉教育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切实为干部构筑一道远离腐败的“安全网”。

但微博反腐也存在一些重要缺陷:网民多采用“无官不贪”的“有罪推定”,微博成了虚拟空间的断头台,罗伯斯庇尔式的革命狂欢;民意审判,法律退后,以微博“大v”和媒体人为后援的爆料,被告在微博上无“还嘴”之力,权利救济缺乏;爆料者身份的模糊,还容易被官场恶斗所利用;像安徽庐江官员“艳照门”中的大尺度曝光,有损公序良俗;全民“扒粪”时代,伤害社会信任体系。

总之,网络反腐是公众参与反腐的新渠道,是对传统反腐模式的补充#近年来,我国网络反腐事件的不断增多,相关问题官员的下台,表明网络反腐取得了巨大成效#网络反腐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要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监督作用,还需要克服许多现实阻力和技术障碍#政府要不断加强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建设,完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积极引导网民反腐行为;网民也要规范自身网络反腐行为,做到依法文明反腐,从而在政府和网民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网络反腐以快速高效、公开透明以及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等自身特殊威力将一些难以发现的官员腐败行为予以彻底曝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弥补了传统反腐模式的缺位与不足。然而,网络反腐又是一把“双刃剑”,其自发、盲动、无序和侵权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的,若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加以法律规制,则因其网络虚拟的特性,以至于成为不法分子打击报复他人的工具,最终危及公民权利,冲击我国民主法治秩序。职是之故,科学理性地对待网络反腐,尤其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道路中,透视网络反腐的利弊得失,并将其规范化、法治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益于网络反腐自身的科学发展,更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

(一)网络反腐缺乏监管,呈现出自发性、混乱无序化的弊端目前,网络反腐大多处于网民对官员腐败的义愤而自发进行,缺乏法律监管的网络反腐呈现出混乱无序化的弊端。这是因为网络信息容量巨大,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当新的热点事件出现时,民众的注意力又迅速转移到别处,原来的热点问题迅速“降温”。这种“一阵风”现象,造成了网络反腐的混乱性。

[2]网络反腐主要是主体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将腐败分子公布于网络之上。在这里,就有许多问题会出现。文字、照片、视频是否会全部真实?反腐主体是否有栽赃陷害之意?这种行为是否会侵犯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安宁与隐私权?另外,当今社会腐败现象之多已经激起了大众的愤慨,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旦网络上出现了腐败分子,缺乏法律责任的民众就会基于愤青的心理群起而攻之,甚至对其进行“人肉搜索”,这样势必会造成网络反腐的混乱与无序。所以,目前自发的网络反腐本身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与监管,具有混乱无序化的弊端,这就需要公众在运用网络反腐这种模式的时候要冷静对待、理性思考。

(二)网络反腐可能侵犯官员的隐私权与名誉权,造成冲击法治秩序的弊端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则可能淡化公民法律意识,伤及无辜官员,甚或阻滞法治进程。特别是“情绪化”的、“运动式”的网络人肉搜索团队的网络行为,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在证据不确凿情况下就贸然对官员情况在网络上进行公布、披露、追踪报道,则极有可能侵犯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生活的安宁以及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而那些不负责任、子虚乌有的网络信息,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网络反腐之名而恶意造谣、诽谤、诋毁官员的行为,则完全违背了网络反腐的初衷,严重地冲击了公职人员合法权利和法治秩序形成。譬如,被网络举报的广州城管系统干部李芸卿拥有房产24套的“房婶”腐败案,经广州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查实,李芸卿并没有违法违纪的腐败问题,其所拥房产属合法致富。职是之故,必须对网络反腐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网络反腐能/不能成为一种趋势!

反方:网络反腐不能成为一种大趋势!一辩稿:

破题理论标准:反腐力度和强度更大,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论点:

1、网络反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方辩友不要把手段等同于目的。或者说:网络反腐区别于反腐,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2、网络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真假行、或是带有攻击性等等!

3、我们不能放弃中国的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五个方面。而且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必须不动摇!

4、网络反腐作为反腐的补充而出现,它必将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做出贡献!但是要说大趋势,只能说反腐工作的大趋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当家做主!这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精彩的开篇立论,但是我方却不敢苟同对方辩友的观点;1反方备用开头: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

然而,这样就能说网络反腐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吗?网络执政可以代替人民代表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吗?其实,很简单:网络反腐会取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地位吗?显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2根据临场:对正方一辩稿进行发难!挑明矛盾!

所以,经过我方的深入探讨,我方认为: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

首先,开宗明义: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反腐,顾名思义就是反对腐败;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因而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即:网络反腐不能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而存在!我方破题理论标准是:反腐力度和强度更大,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二、网络反腐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调查显示我国仅有3亿网民,在13亿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下,我们还能说网络反腐拥有普及性的优点吗?它的普及受到经济的制约以及其本身的自由性,民主性,匿名性等等这些我们无法控制的条件约束,就像网络舆论一样,网络反腐也只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如此,网络的不确定性、真假性、或是带有攻击性等等问题也会成为反腐过程中的一个阻碍而存在!况且网络反腐,披露信息很多都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这些法律问题都会使得网络反腐只能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存在。而不能成为大趋势!

三、我国是个民主的法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网络反腐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民主监督不仅包括群众监督;还包括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必须不动摇!“国无法不立”正说明了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强大效用!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工作过程渠道的补充而出现,它必将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做出贡献!但是要说大趋势,只能说反腐工作的大趋势是更加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律制度!

在这些论据面前,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反腐不能成为大趋势。如果对方辩友还有疑问,我的其他几位辩友将在辩论中为你方解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038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