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含了教师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教案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不论是初级教师还是资深老师,这些教案范文都能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
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第三课时。
课题: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图片2。
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二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感受图形之间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互转化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于对方格纸上图形变换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方法。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能说出几种图形的变换的方式吗?
2、我们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
3、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并说明平移和旋转分别要注意什么。
4、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还要继续研究《图形的变换》。(板书)。
教师呈现图(1)出示幻灯。
1、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的?请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
2、现在请已经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
3、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全班交流。
正解: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得到新的图形。
b号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
c号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
d号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
教师小结评议:我们在分析图形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么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平移:方向、数量。
旋转:绕某一点、方向、度数。
5、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
6、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么变换的吗?
7、学生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
8、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教师呈现图(2)。
1、“风车”图形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还不能直接看图说出变换过程的同学,可以先摆一摆,边摆边说。
2、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想想如何向全班汇报,说那几句话,怎么说?
3、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呈现图(3)(4)。
1、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
2、最初的图形的?先观察图,想一想,然后跟全班同学说一说。
谁来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3、学生说方法,交流不同的方法。
1、解决教材第35页“试一试”
教师呈现教材第35页“试一试”图。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七巧板,哪几块变了,哪几块没有变?
(2)请同学们看着图形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几个图形的变换过程,然后全班交流。
(3)你还能用左图的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再摆出一个图形吗?
(4)动手试一试。
(5)上台展示,集体评价。
2、解决“练一练”
师: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同学们要知道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平移或旋转,也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来,我们试试。
(1)第1题: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说一说,方格中的图形变换过程。
(2)第2题:看图想一想,先跟同桌互相说一所图形的变换过程,再全班交流。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变换的过程,鼓励学生说出多种不同的变换方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图形以什么为对称轴。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三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尝试教学法。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四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掌握图形的要领。
尝试教学法。
园长点评。
1、我园采用教育科学出版杜“新世纪幼儿素质教育”系列丛书。
2、我园试用尝试教学法,起步较晚,张老师的教案,只是实际活动的一个缩影。
3、张老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突出了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五
单元目标。
(须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观察图形的变换,能说出图形平移或旋转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了解图形的变换(2) 经历观察、实践等数学活动,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懂得了区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而且还学会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单元所学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以前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教材编写的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接受,在图形的旋转时,教材中一般都以90°为例,不作复杂度数的旋转,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他们上课是的精力时候集中,随时提醒他们。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有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同时在课堂中设立互帮互助的原则,同时对于新课的知识及时采用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对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练习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尽量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
课时的划分。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一个复杂图形的过程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演示操作,了解图形变化过程。
三、课堂活动。
生:整个图案可以分成4个部分,各部分图形是相同的。
生:将图形a倒下来。
生2:将图形a向右旋转。
生:把图形b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生:把图形c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教材的图案。
师:这些图案好看吗?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你想学会设计一些图案吗?
师:要想学会设计图案,需要我们了解一个新的知识------图形的旋转。
师:先观察一下第一个图案,说一说你能看出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师:是的,它是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得来的,那么,它是如何旋转变换的呢?
1.呈现基本图形a。
师:你们认一认,整个图案是不是由这个基本图形经旋转变换组合而成的。
师:怎样可以得到图形b呢?
师:(1)图形a绕o点旋转;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 旋转90°。
师:怎样得到图形c呢?
有了第一次旋转的经历,学生回答更准确了。
师:怎样得到图形d呢?
课文第55页说一说。
通过具体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看见旋转的过程并理解和消化,对今后自己的操作好很大的帮助作业设计 课本56页试一试的1-3题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单元教学反思备注: 每个单元教学完后,应写单元反思(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情况进行分析)。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六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出示一个美丽的大风车,问孩子们:喜欢吗?其它它是由图1变换而来的,你知道是怎么变换的吗?(答案多样,只要是对的,都应鼓励)。可以是图a向右平移两格,图b向下平移两格,图c向上平移两格,图d向左平移两格,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还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得到风车图形,即图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两格,其他几个三角形作类似的旋转再平移即可得到风车图形。
出示(3)、(4)号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这两副图是如何变换得到的。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3)号图可以是左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两格,右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左平移两格。(4)号图可以是最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格,最右边的三角形向左平移两格,中间两个三角形分别向上平移两格。
如果我想从(4)号图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又该怎么办?
可以是左下角的三角形先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两格,其他三个三角形作类似的平移即可。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试一试:七巧板图,师介绍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
观察图形,从左图到右图,变换了几个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师小结:图中三个图形进行了变换,即3号图形先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上平移6格;5号图形是先向上平移6格,再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旋转90得到的;7号图形是先向上平移8格,再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
三、拓展练习。
(1)书p35页,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写一写、说一说。
a、图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b、图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c、先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2)圆形a如何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图形a向右平移7格可以得到图形b,图形b沿直线mn作轴对称图形可以得到图形c。
第3题。
如可以是图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图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仔细观察,并尝试着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回答。
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回答。
注意倾听。
看着图形想一想,也可以摆一摆,再说一说图中的几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写一写、说一说。
学生完成。
独立观察,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板书:
教学反思。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七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出示一个美丽的大风车,问孩子们:喜欢吗?其它它是由图1变换而来的,你知道是怎么变换的吗?(答案多样,只要是对的',都应鼓励)。可以是图a向右平移两格,图b向下平移两格,图c向上平移两格,图d向左平移两格,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还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得到风车图形,即图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两格,其他几个三角形作类似的旋转再平移即可得到风车图形。
出示(3)、(4)号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这两副图是如何变换得到的。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3)号图可以是左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两格,右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两格,再向左平移两格。(4)号图可以是最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格,最右边的三角形向左平移两格,中间两个三角形分别向上平移两格。
如果我想从(4)号图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又该怎么办?
可以是左下角的三角形先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两格,其他三个三角形作类似的平移即可。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试一试:七巧板图,师介绍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
观察图形,从左图到右图,变换了几个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师小结:图中三个图形进行了变换,即3号图形先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上平移6格;5号图形是先向上平移6格,再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旋转90得到的;7号图形是先向上平移8格,再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
三、拓展练习
(1)书p35页,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写一写、说一说。
a、图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b、图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c、先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2)圆形a如何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图形a向右平移7格可以得到图形b,图形b沿直线mn作轴对称图形可以得到图形c。
第3题
如可以是图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图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仔细观察,并尝试着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回答。
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回答
注意倾听
看着图形想一想,也可以摆一摆,再说一说图中的几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写一写、说一说。
学生完成
独立观察,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板书:
图形的变换(2)
教学反思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1、方向。
2、绕某一点旋转。
3、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六、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九
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
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
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也有足之处,幼儿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不知利用手上的几何图形,可通过折纸、撕纸拼出机器人。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得到新的图形。
(3)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得到新的图形。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哪位同学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旋转现象。(试举例说明)。
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个表,仔细看看这个表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换?(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指针的旋转其实就是线段的旋转,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使学生明确顺时针、逆时针和旋转90°的问题,为后面面的旋转做好准备。)。
二、感受、体会、操作图形的旋转。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复杂而美丽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同点: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绕着一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
不同点:所选用的简单图形不同。一个用的是椭圆形,一个用的是正六边形。
(我们把这个简单的图形叫做这个复杂图形的基本图形;把绕着的这一点叫做它的旋转点。)。
板书:基本图形旋转点。
2、由简单到复杂。
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一个图形。认识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目,《大风车剧场》的标志。)。
为了有利于观察和研究,我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现在再仔细看看这个标志,你认为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
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图形3可以看作图形2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图形4可以看作图形3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每一次旋转,都要求学生说清是哪个图形绕着哪一点怎样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得到了哪个图形?(绕着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也是可以的。如果图形1绕着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那么应该得到的是哪个图形呢?)。
3、由复杂到简单(分析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物品和图案也都是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而制作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仔细观察最后这个图形,认真思考,你认为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让学生到前面来指着说: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图形绕着哪个点旋转多少度而得到的。)。
三、小组合作设计美丽的图形。
1、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形呢?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
设计要求:
(1)每人从学具袋中任选一个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2)以这个图形的一个顶点为旋转点,使这个图形在方格纸上依次旋转90o得到一组新的图形。
(3)用水彩笔把你设计的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2、展示学生的杰作。
先让其他同学猜想这个图形的绘制方法,然后再由创作者本人点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二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三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1、方向。
2、绕某一点旋转。
3、旋转的度数。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四
轴对称:对称轴。
教学反思: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五
《图形的变换》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从分析变换的几个要素入手。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平移?
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平移;
3.距离:平移了多远?如上图中基本图形是三角形,方向是向上,平移了两个单位。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
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
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
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
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平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画一画、折一折等;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平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小学阶段要求旋转的角度为90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但是让学生把自己操作的这个过程用语言来描述,似乎困难较大,描述的也不够准确,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训练。
同时也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发挥想象力,能设计出一些新颖的独特的图案,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六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硬纸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图形纸、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多媒体展示下面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举例,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出示课本第3页的六幅图。(请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5、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4)教师归纳总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对折、画图、剪一剪。
2、利用轴对称变换在练习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练习一的第1题)。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应力求问题生活化,要注重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