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本教案(专业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8:48:16
化学课本教案(专业24篇)
时间:2023-11-26 08:48:16     小编:琉璃

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化学课本教案篇一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反应原理。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

本节课总计50分钟,使用的教材是《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教学的内容是第45课《马大为求职》。这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词,这一节课主要是复习生词并开始学习课文。掌握本课“表示满意”、“求职”等交际功能的项目,并能撰写简单中文简历,就求职、面试等进行初步交际。

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题提示法,讲练结合、听说先行。通过组织小组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力图增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中文写一份较为简略的个人简历。本堂课应用到的教学工具包括ppt、词卡、桌签、应聘现场分角色表演的道具等。

二、课堂教学实施环节。

1、复习并听写生词环节。

老师给语境,请学生说生词。然后,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其他学生用听写本,开始听写生词。听写结束后,先请学生用红色笔或不一样颜色的笔自行检查听写错误,然后上交听写本(老师课下再次批改),最后一起检查黑板上的听写内容。

2、课文学习环节。

2.1放整篇课文的录音,学生只听不跟读。

(由于孔院没有录音材料,只能老师读。)。

2.2老师读,学生跟读。

2.3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找三组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用了,谢谢。”。这一部分主要讲,请马大为来公司的目的。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马大为什么时候来过钱经理的公司?(上个月、贵公司)。

2.谁让马大为再来公司?

3.钱经理的秘书为什么让马大为到公司来?(是……)。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ppt上的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

钱经理说“是这样”,重音在“是”上,肯定秘书打电话给马大为让他来公司这件事。

第二部分:从“钱经理:您知道……”到“……贵公司有没有新的考虑。”这一部分主要讲,市场开发部经理这个职务的要求和马大为的本人条件。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公司的什么部门要招聘什么职务?(本)。

2.这个部门的经理要做什么工作?(出差、商务)。

3.这个职务有什么要求?(不但要求……,而且要求……)。

4.马大为觉得这个职务怎么样?他有什么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工商管理、商务代表、对……比较熟悉)。

5.他的汉语水平怎么样?他觉得自己能胜任吗?(为了,用于、成为)。

6.钱经理觉得马大为的条件怎么样?(适应)。

7.马大为上次提了什么问题?(考虑)。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第三部分:到结尾。这一部分主要讲,钱经理对马大为工资问题的意见,以及是否可以签订工作合同。

学生读完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马大为的工资问题,钱经理是什么意见?在他们公司,经理的工资怎么样?(关于、一般、除了……以外)。

2.他们能签订工作合同吗?(如果……就)。

3.钱经理有什么要求?(无论……都)。

先一起回答每个问题,再请一个学生再回答一遍;之后,请一到两个学生根据问题或关键词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

马大为问“工资问题……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新的.考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次跟张经理谈的时候,我对工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意见,提高工资数了没有?这里的“有没有新的考虑”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

钱经理回答“我们还是上次那个意见。”上次他们是什么意见?(这里的“是”字句,“还”表示继续不变,钱经理的意思是工资仍然按上次的意见没有提高。这样说可以避免直接拒绝马大为的意见。)。

延伸问题和讨论:

1.你觉得马大为会同意一切条件,并签合同吗?

2.如果你是马大为,你会怎么再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工资?

3.如果你是钱经理,你会怎么为公司留住人才?

给出问题后,请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3、表演并复述课文环节。

1.两人一组,给学生8分钟时间,朗读并记忆课文内容;

3.老师评价表演水平,指正用语错误,列出重要的用语,请学生跟读并熟读。

4.请学生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先请每人复述两三句,最后请一到两人复述全部内容。

4、学写简历环节。

给出示例:王大中的简历。

1948.9.26出生于北京。

1984.6.21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副校长。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再请学生一条一条读,老师讲解生词。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问:王大中的个人简历都包括什么内容?哪一年王大中做了什么?等等。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出生时间地点、学习经历(从小学到大学,参加过的进修和培训)、工作经验等等。

5、小结和作业环节。

带着学生一起回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复述课文,简述简历书写格式等。

1.用“经验、成为、适应、考虑、无论……都”,写一篇作文,200字以上。

2.写一份自己的简历。

3.复习学过的内容;预习课文(二)的生词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复习生词、课文学习、课文复述及交际应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做到了紧跟节奏、积极参与,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互相修改听写的内容、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招聘、结合学生实际布置简历的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的交互性理念,是可取的一面。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关系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没能及时地为学生播放课文的多媒体视频。视频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角色表演的时候就会更轻松自如。此外,简历部分的写作指导时间略显匆忙,部分学生下课后向我咨询,虽然课后教师再进行了补充,但还是应该加强反思,下次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印发相关指导说明,方便大家课后查阅。

化学课本教案篇三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化学课本教案篇四

1、学习写小课本剧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写课本剧的方法。

教学难点:编排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一个剧本。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朗读剧本。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自己准备的剧本。

二、互相评议。

小组内互相评议,挑选出优秀作品。

三、进行修改。

小组内进行修改,要注意编排的合理性,编写剧本要想到什么?

1、时间、地点、人物;

2、编排故事情节;

3、人物的台词;

4、人物活动提示;

四、选定剧本,进行练习。

分析人物,分配角色。

五、分组表演。

六、评价总结。

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最佳表演个人”。

七、板书设计:4-表达——课本剧。

表情、动作、语言。

化学课本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机”、“朵”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荷叶给小伙伴们带来的快乐。

3、练习规范地说一句话,(什么)是(谁)的(什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看这是什么?(荷叶)喜欢吗?(喜欢)能送个词给它吗?出示:荷叶的。

2、听出来了,你们喜欢它,有一个人他比你们更喜欢荷叶,他一下送了两个词语。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谁想读?如果你把圆圆的——绿绿的——读得再慢一点,我们更能感觉到他特别喜欢这荷叶。(真圆,真绿,你真会读书。)咱们一起来告诉大家。

3、在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荷叶圆圆(板书),齐读。(用一个圆还不够,用了两个,看来这荷叶真的很圆。)。

4、这么圆的荷叶,把几个小伙伴都给吸引过来了,听老师讲讲这个故事,等会儿告诉我是哪几个伙伴来了?出示要求。(师讲故事后反馈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二、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故事你想读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第62页,现在请你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多读几次。

有两个生字宝宝还在这荷叶上玩呢!(“机”和“朵”)你瞧瞧它们两个,哪儿长得特别像?仔细看看,还是觉得有不像的地方?师范写,小朋友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又好,肯定也写得特别好,请在63页的.生字表中把“机”和“朵”描一个,写一个。

3、这回呀,生字又排进了长长的句子队伍中,你能把这些句子读正确吗?

(评:真好,每个字都读得很准;“翅膀”读得很好;这么长的句子都读对了,真不容易)。

三、走近课文。

1、现在小伙伴们都到荷叶上去玩了,还对荷叶说起悄悄话来了呢,你再去读读课文,请用——画出小伙伴们说的话。

2、反馈出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贴: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贴: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贴: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贴:凉伞)。

3、现在老师的手一挥,你们就变了,小水珠在这儿,(一组)小蜻蜓在这儿……师引读。

4、有趣吗?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读读它的那一段。

5、师:小水珠在哪儿?

小水珠:(1)请你读一遍小水珠这段。

(2)小朋友们,小水珠是怎么在荷叶上的呀?(躺)。

出示:小水珠()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学生回答后补充完整。

(3)此时此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感觉怎么样啊?(舒服)。

(4)是啊,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宝宝躺在摇篮里一样。(出示图)谁来读读“摇篮”这个词?(“摇篮”摇得慢一点,小宝宝会更舒服)。

(5)风儿轻轻一吹,荷叶像摇篮一样左摇右摆,小水珠忍不住说——谁来读读小水珠的话?(听出来了,小水珠很舒服)这么舒服,这么温暖,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小水珠正享受着这舒适的摇篮,远处飞来一只蜻蜓,谁喜欢小蜻蜓的?

小蜻蜓:(1)小蜻蜓觉得荷叶是它的停机坪,停机坪是什么?(出示图)。

(2)如果荷叶像这停机坪,那小蜻蜓是什么?(飞机)。

(3)小蜻蜓像飞机一样,飞过高山,飞过森林,飞过草地,飞过大海,这时候,它看见了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它就会——(立在上面),飞了这么多地方,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小蜻蜓感觉怎么样?(舒服)。

(5)谁愿意读出这份舒服?(指名1)读好“立”字很重要,想想刚才怎么读“躺”的?(指名2)。

(6)多舒服的小蜻蜓呀,怪不得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女同学来试试看。

小青蛙:(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小伙伴们在荷叶上的姿势是不一样的。(出示:小青蛙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齐读。

小青蛙的心情真不错,它把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当作了歌台,唱得多开心呀了!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小青蛙美妙的歌声让小鱼儿听见了——。

小鱼儿:(1)小鱼儿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从哪体会到的?(笑嘻嘻)。

(2)哪条高兴的小鱼来读读?

(3)老师也想变成小鱼儿,我来读,谁来做做动作好吗?

(4)一起读,一起做动作。

5、看老师的板书,说并出示: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四、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小伙伴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不同的东西,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生活中这样有趣的事还多着呢!

看图:西瓜皮是小朋友的帽子。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树叶是小蚂蚁的船。

化学课本教案篇六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

因此,作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回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回里哟内个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作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

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剖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四、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

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生活案例巩固化学知识。

学生复习化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每一单元中的知识点,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把知识点连成线,让知识系统化;通过读课本、随堂练习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以及表示的方法。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但要记得知识点很多,需要下一定功夫,才能做到把知识点记得“如数家珍”一样。

以生活为案例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高二化学提分技巧有哪些。

一、掌握好化学方程式。

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太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考试中,化学方程式出现的是最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清楚。

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要多练习配平,配平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拉开距离的分数,多做一些训练的题目,把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化。

二、重视化学实验。

其实记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反应,有很多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我们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尽量整节课都听老师讲解,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很多的化学题,也不如把老师的所讲的内容听好,理解好,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四、争取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这样既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又能把我们自己没有理解好的弄明白,这对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上课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这样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提高。

化学课本教案篇七

1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加深记忆。

[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2.液态氧为_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_变化。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

[演示]。

[观察提纲]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与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记录。

观察、记录。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征反应的原因。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并回答:

反应条件是点燃,因为2中反应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反应不能发生。

记忆。

领悟。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记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加深记忆。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讨论题]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讲述]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问]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板书]3.氧气与磷反应。

[设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讲解]产生的白烟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

[提问]怎样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言]氧气能与碳、硫、磷发生反应,能否与铁丝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来验证。

[板书]4.氧气与铁反应。

[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题纲]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讨论题]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提问]怎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回忆成分的实验。

回答:产生大量的白烟。

倾听写文字表达式、记录。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铁丝是银白色的固体,绕成了螺旋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回忆实验现象。

记忆物质色态。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讨论]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讲解]一般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检验,请看实验。

[演示]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用带火星木条来检验氧气。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课后小结]。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气气的化学性质(会写文字表达式及对反应现象的描述)。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化学课本教案篇八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2)离子键、极性键。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化学课本教案篇九

1.两种溶液颜色不同,浅绿色的二价铁溶液,黄色的是三价铁溶液。

2.加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是三价铁溶液,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的是二价铁溶液。

3.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三价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马上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溶液为二价铁溶液。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

铁是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铁是一种副族元素,化合价主要有0价、+2价和+3价,+6价(高铁)不常见。

铁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与氧化性较强的反应生成三价铁,如氯气,液溴;与氧化性较弱的.反应生成二价铁,如硫、碘。

(3)铁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3o4,四氧化三铁中含有1/3的二价铁和2/3的三价铁。

与氧化性酸反应,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

铁可以与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的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一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课始检测。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二,导入。

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

五,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实验。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实验现象是?

5、归纳小结。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七,思考与交流。

(1)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苯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八,强调。

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二

3. 探究棉、毛、合成纤维与酸、碱作用及燃烧时的现象;

4. 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辨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5. 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

6. 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点

1. 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知道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

3.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难点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1. 材料的发展过程

2. 材料的分类

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3. 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和各种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

古代――近代工业――现代工业

(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

球墨铸铁(fe、c、si、mn)――可代替钢

锰钢(fe、c、mn)――钢轨、自行车架、坦克装甲、挖掘机铲斗

不锈钢(fe、cr、ni)――医疗器械、炊具

黄铜(cu、zn)――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

青铜(cu、sn)――轴承、齿轮等

白铜(cu、ni)――钱币、代替银饰品

焊锡(sn、pb)――焊接金属

硬铝(al、cu、mg、si)――火箭、飞机、轮船等

18黄金(au、ag、cu)――金饰品、钱币

18白金(au、cu、ni、zn)――金饰品

铂金(pt)――铂金饰品

4. 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传统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

5. 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

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腐蚀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三

1、认识滴定管和容量瓶,了解其规格、构造和用途。

2、熟练掌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练习,训练操作技能。

4、在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方法和精神。

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滴定操作技能的形成。

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夹、锥形瓶。

单人单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两种新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前,复习一下量筒的知识。

量筒的用途是什么?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仔细观察,注意其刻度。

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最小刻度为0.1ml,不估读,使用时应注意:

1、使用时,应选合适的规格,观察刻度时量筒要放平,使视线、刻度及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同一水平。

2、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和进行化学反应,不能加热。

3、量筒内残留的液体为“自然残留液”,不应洗涤后再转移。

4、量筒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

实验时,有时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这时量筒不能满足需要,那么用什么仪器呢?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酸、碱式滴定管的结构、规格、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滴定管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酸式滴定管)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碱式滴定管)。规格有25ml、和50ml。滴定管主要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可估读到0.01ml。

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使用前应检验滴定管是否堵塞或漏水。

检验滴定管是否堵漏,方法是:用自来水充满,夹在滴定台架上,静止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渗出。将活塞旋转180度,再检查一次,若前后两次均无水渗出,活塞转动也灵活,即可使用。漏水应重新涂凡士林,条件好的学校可更换;还要检验是否堵塞,堵塞应擦净凡士林并把小孔中的凡士林用滤纸和细丝除掉,涂凡士林的方法是:将活塞取出,用滤纸及干净布将活塞及活塞槽内的水擦干净。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的一层,在离活塞孔的两旁,少涂一些,以免凡士林塞住塞孔,或者在活塞粗的一端和塞槽细的一端的内壁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初学者用此方法较好),将活塞插入活塞槽中并拧紧,同时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直到活塞中的油膜均匀透明;如果活塞不配,需重新更换;如发现转动不灵或活塞上出现纹路,表示凡士林涂得不够;若有凡士林从活塞缝内挤出,或活塞孔被堵塞,表示凡士林涂得太多。遇到这种情况,都必须把塞槽和活塞擦干净后重新涂上凡士林;涂上凡士林后,用橡皮圈将活塞栓好,以防活塞脱落打碎。

2、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盛放碱性溶液,不可互换。均不可盛放热液体。

3、用蒸馏水洗涤后,用操作液润洗滴定管2~3次,第一次用10ml左右,第二、三次用5ml左右,装入操作液时用漏斗,烧杯等仪器。

注意:无论何种滴定管,每次洗涤(操作液润洗除外),将水倒出后应擦干外壁,观察内壁,若不挂水珠,表示洗净。

4、读数时,应使视线、刻度及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同一水平。

5、滴定管内气泡的排除。

滴定管内的气泡:对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很快冲出,将气泡带走,如带不走则有老师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处理。对碱式滴定管,可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利用气泡上浮原理,挤动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气泡即可排除。注意,只有排除气泡后才可以读数。

1、检验滴定管是否堵塞或漏水。

2、向滴定管装液,润洗滴定管。

3、排除滴定管内气泡。

4、练习滴定管读数。

5、学生们测出25滴水的体积。

6、用滴定管量取10.00ml水。

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2、润洗3、赶气泡,调液面。

4、读数(眼睛平视,液体的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容量瓶的结构、规格,了解其用途。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的玻璃塞或塑料塞、瓶体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所量液体的体积,瓶颈部有一环形刻线,当液体凹液面与此刻线相切时,溶液的体积即为容量瓶所标注的体积,没有零刻度。

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种。

使用容量瓶应注意:

1、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2、容量瓶不能被加热,也不能装热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才可转移入容量瓶。不可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溶液。

3、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加到刻度线(眼睛平视,液体的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

4、容量平使用完毕后及时洗净、凉干。

p170操作练习1、2。

使用方法:

1、检漏2、移入室温溶液3、定容4、摇匀。

1、完成实验报告。2、完成教材后的问题。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四

1、学习写小课本剧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学习写课本剧的`方法。

编排的合理性。

一个剧本。

自主设计。

一、朗读剧本。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自己准备的剧本。

二、互相评议。

小组内互相评议,挑选出优秀作品。

三、进行修改。

小组内进行修改,要注意编排的合理性,编写剧本要想到什么?

1、时间、地点、人物;

2、编排故事情节;

3、人物的台词;

4、人物活动提示;

四、选定剧本,进行练习。

分析人物,分配角色。

五、分组表演。

六、评价总结。

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最佳表演个人”。

七、板书设计:4-表达——课本剧。

表情、动作、语言。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

通过[实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六

化学课要尽力创设好的环境,要利用学生刚接触新课程,内心充满好奇的心理,充分利用化学课本身具有的特点,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充满神奇色彩的教学氛围。以下是九年级化学课本内容,欢迎阅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1 金刚石和石墨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化学键》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课题选自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属于物质的结构性质这主题,主要介绍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教材中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验现象和微观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形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在结合微观解释离子键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可以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根据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离子键的概念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立足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认知特点来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都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撑。从知识经验上上分析,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同时对于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在上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课我会采用模拟微观变化的演示法并全程配合使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以达到学生自主构建课程知识。建构主义活动元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因此我确定如下学法,学生自主回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通过学生借助微观变化来感受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疑导入。

本节课我会通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上课之初,请同学们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并提问:元素周期中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以这些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却数以千万计,这些元素之间通过什么作用连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建立与本节课的联系。

环节二:初步感知离子键相关概念。

教师播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自主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接下来由宏观进入到微观,教师播放模拟动画请学生结合氧化还原中得失电子知识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如何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在此过程中完成离子键概念的讲解。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教师设置关键性的提问: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什么?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是离子键,由此也可以得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结合元素周期律说说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阳离子,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阴离子,加深理解离子键的相关概念,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为了更方便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教师用课件逐步展示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请学生小组内观察书写特点,其中重点关注阴离子书写方式,和离子化合物中若出现相同离子时的情况。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并评价学生的结果还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后对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自主总结构建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节四:巩固练习。

教师设置层次性的习题供学生选择,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第一层次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包含离子键,第二层次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在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环节五: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知识联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并用电子式可以表达其形成过程。

环节六:布置作业。

本篇课题设置迁移类的作业,请学生思考除了离子键,物质中元素与元素之间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关于离子键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八

别称。

灰锰氧、pp粉。

化学式。

kmno4。

分子量。

158.034。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

240℃。

沸点。

分解。

水溶性。

6.38g/100ml(20℃)。

密度。

1.01g/ml(25°c)。

外观。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储存条件。

室温。

高锰酸钾如何清洗?

高锰酸钾清洗外阴常常配成1/5000的溶液,并且也可以用于阴道内的冲洗,也是配成1/5000的溶液,还可以用于产后外阴的护理,或者是人工流产之后外阴的护理,都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只不过在配制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浓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浓度太浓可能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会出现刺激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黏膜组织出现灼伤的现象,所以在配置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注意。另外,高锰酸钾是酸性溶液常常用于阴道炎,比如说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冲洗治疗,那么如果是念珠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也就是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给予相应的用药。

高锰酸钾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pp粉,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出特有的紫红色。高锰酸钾的热稳定性差,加热到473k以上就会分解释放出氧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有微量酸存在时,发生明显分解而析出mn02,使溶液变浑浊。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kmna的分解速率较慢,因此kmnot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较为稳定。而光对kmnot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因此高锰酸钾溶液通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加热沸腾后kmnot溶液分解反应速率加快。

高锰酸钾中的mn的价态是+7价,是锰的最高氧化态,因此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i一、mn02或mn2+。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在酸性介质中kmn04是强氧化剂,它可以氧化cl一、i一、fe2+、soj一,还原产物为mn2+,溶液呈淡粉色,如果mn()f过量,它可能和反应生成的mn2+进一步反应,析出mnoz;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性减弱,与一些还原剂反应,产物为mn()z,是棕黑色沉淀;在碱性介质中,mn()f的氧化性最弱,但仍然可以用作氧化剂,();,溶液是绿色。

高锰酸钾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无机盐,常用于漂白?、棉、丝以及使油类脱色。高锰酸钾对中性天然水源水中,无论是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污染物,还是高分子量、高沸点有机污染物,氧化去除效果均很好,明显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效果,剩余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对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高分子量、高沸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很差,有些有机污染物浓度反而高于原水,最高者增加达数倍,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下的最大特点是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由于二氧化锰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会以水合二氧化锰胶体的形式由水中析出,正是由于水合二氧化锰胶体的作用,使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具有很高的除微污染物的效能。二氧化锰是许多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试验表明,二氧化锰对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物的催化作用也很显著。新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新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对微污染物的吸附,大大提高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物的效果。

化学课本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课题:溶解度。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十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发给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十一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引言]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综上所述,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十二

4.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辨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5.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

6.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点。

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

3.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难点。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1.材料的发展过程。

2.材料的分类。

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3.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和各种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

古代——近代工业——现代工业。

(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

球墨铸铁(fe、c、si、mn)——可代替钢。

锰钢(fe、c、mn)——钢轨、自行车架、坦克装甲、挖掘机铲斗。

不锈钢(fe、cr、ni)——医疗器械、炊具。

黄铜(cu、zn)——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

青铜(cu、sn)——轴承、齿轮等。

白铜(cu、ni)——钱币、代替银饰品。

焊锡(sn、pb)——焊接金属。

硬铝(al、cu、mg、si)——火箭、飞机、轮船等。

18黄金(au、ag、cu)——金饰品、钱币。

18白金(au、cu、ni、zn)——金饰品。

铂金(pt)——铂金饰品。

4.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传统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

5.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

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腐蚀。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2.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

教学过程:

[复习]。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

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a)na(b)ne(c)cl(d)o。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板书]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讲述]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强,也越稳定。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微粒的半径大小有关。如键和h—cl。

h—i。

[板书](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讲述]键能决定分子的稳定性,键能越大,键越牢,分子越稳定。

[板书](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讲述]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凡键角为180°的为直线型,如:;凡键角为。

109°28′的为正四面体,如:。

[思考]共价键中有极性键和非金属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是否也有极性呢?

[板]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讲述](1)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结构对称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只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叠,结构对称也属于非极性分子。如:

(2)极性分子:分子中由于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而呈极性的分子。由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产生正、负极,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分子极性分子。如:hcl、。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

[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

[设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间作用力是不是一种化学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阅读]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板书]氢键:

[讲述]与吸电子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极大地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而h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它会受到相邻分子中电负性强、半径较小的原子中孤对电子的强烈吸引,而在其间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键。

[讲述]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解释]化合物的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其中以色散力为主。以氧族元素为例,h2te、s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色散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小结]略。

[板书计划]。

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3.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o2b.na2oc.naoh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l2b.h2oc.n2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极性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化学课本教案篇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2.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

教学过程:

[复习]。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

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a)na(b)ne(c)cl(d)o。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板书]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讲述]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强,也越稳定。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微粒的半径大小有关。如键和h—cl。

h—i。

[板书](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讲述]键能决定分子的稳定性,键能越大,键越牢,分子越稳定。

[板书](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讲述]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凡键角为180°的为直线型,如:;凡键角为。

109°28′的为正四面体,如:。

[思考]共价键中有极性键和非金属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是否也有极性呢?

[板]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讲述](1)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结构对称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只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叠,结构对称也属于非极性分子。如:

(2)极性分子:分子中由于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而呈极性的分子。由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产生正、负极,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分子极性分子。如:hcl、。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

[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

[设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间作用力是不是一种化学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阅读]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板书]氢键:

[讲述]与吸电子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极大地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而h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它会受到相邻分子中电负性强、半径较小的原子中孤对电子的强烈吸引,而在其间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键。

[讲述]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解释]化合物的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其中以色散力为主。以氧族元素为例,h2te、s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色散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小结]略。

[板书计划]。

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3.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o2b.na2oc.naoh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l2b.h2oc.n2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极性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110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