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一
新春佳作庆团圆,年年岁岁酒言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乐剪红梅做窗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及文字,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人们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经使用专门拜年所做的贺年卡,叫做“名刺”或“名帖”。它是把梅花筏成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口贴着一红纸袋,称为门簿。用以接收名帖。拜年者把名帖放进门簿,即表示拜年,意义与现代贺年卡相同。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中国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
挂年画是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年里,将年画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春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宋代时,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来,人们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除了春联外,不少地方也保留着贴门神的习俗。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而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自此,以这两位名将作为门神的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年三十的饺子一般要在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晚上子时再吃,因为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什么是屠苏酒呢?屠苏是一种草名,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饮屠苏酒的风俗则是经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此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人饮屠苏酒的方法很独特,平常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此酒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每人只饮少许,古人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晋周处《风土记》:“ 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对于小孩子来说,春节期间最开心的就是来自长辈们的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压岁钱的寓意为压祟、避邪,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正月初一穿新衣,是历代注重的一个过年习俗。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说,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古时荆楚地区的人们在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就起来了,首先在庭院前燃放爆竹,以震慑山妖鬼怪,然后穿上新衣服的全家老小按长幼顺序相互拜贺。过年了,穿新衣,不仅寓意着新的开始,也蕴含着求吉避凶的美好心愿。
当代许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在除夕晚看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古代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在古代,春节期间大街上会出现游行的队伍,且各朝代各地区都不一样,有的会演社戏,有的会舞龙舞狮。当戏曲逐渐占据人们主要的娱乐领域后,春节看戏就成了那场松散的“春晚”最热闹最受人欢迎的地方。这种游行,有的地方称其为“演春”。至于古代有钱的人家,就不用出去看戏了,他们会在自己家里搭戏台、邀请戏班子开锣。
古代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而元宵佳节,帝城不夜,各地春宵赏灯之会,猜灯谜、百戏杂陈,普天同庆。
-->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二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春节图片 | 春节手抄报 | 春节小报 | 春节资料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图片 | 春节手抄报 | 春节小报 | 春节资料
春节图片 | 春节手抄报 | 春节小报 | 春节资料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三
盼你,在冬日里;想你,在春风里;梦你,在夏日里;见你,在秋风中。任岁月来去匆匆任时光飞逝,对你的思念永久不变!新春快乐!
春节祝福短信:恭喜恭喜恭喜你!祝你财源广进、福星又高照!福气、财气、运气、人气,样样样都不缺,祝你大富大贵一整年!
愿亲人之爱像阳光照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愿朋友之情像空气环绕你而又给你四季常青的快乐!
满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所盼,带给你,欢欣快乐的新年!
所谓幸福:感恩的心,健康的身体,称心的工作,深爱你的爱人,信赖的朋友.愿你拥有这一切,新年快乐!
在这充满温馨的季节里,给你我真挚的祝福及深深的思念,春节快乐,恭喜发财,财源广进,身体健康!
春节习俗 腊月23、24祭灶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四
1、新年到,福星照,送你一个大红包,不装金来不装银,字字句句表真情。好运罩着你,财运迷恋你,健康平安缠着你,幸福吉祥伴随你。祝春节愉快!
2、新年传说:信息发一发,钞票任你花;信息看一看,幸福围你转;信息读一读,快乐你做主;信息转一转,好运永做伴。祝你快乐新年!
3、寄一句真真的问候,字字句句都祝你新年快乐;送一串深深的祝福,分分秒秒都祈祷你新年平安;传一份浓浓的心意,点点滴滴都愿你新年如意!
4、新年春节到,送你三件宝。一件金鸡剑,困难都赶跑。一件金鸡锥,理想不懈追。一件金鸡袍,烦恼不侵扰。愿你新年生活好,万事如意开怀笑!
5、新年春节到,银鸡串门来。财源滚滚来,恭喜您发财。福气汹涌来,恭喜您开怀。手表不要带,悲哀笑别来。莫恋金银财,反腐把贪逮。莫爱美女怀,曝光声明败。莫攀高富帅,高出不胜寒。人活几十载,清白留世间。一年三六五,坦荡乐无忧。祝福送好友,愿你乐逍遥!
6、新年的喜气飘扬万家,甜蜜的美满斟满富贵,喜庆的春联写满吉祥,璀璨的烟花绽放希望,深情的友谊恒久留香,温馨的祝福充满真挚。祝朋友新年快乐,新年吉祥!
7、满面春风贴喜对,欢天喜地辞旧岁,福禄寿喜排长队,吉祥好运聚成堆,健康平安永相随,合家团圆亲友会,新春佳节人陶醉。祝您新年吉祥如意!欢度春节!
8、冬日飘瑞雪,暖阳照心田,漫天祥瑞意,飘落满人间。风过忧愁消,雪落无烦恼,鼓响春将至,福倒乐逍遥。新春佳节至,快乐笑不停,时时逢好运,处处是幸福!
9、新年到,金鸡耀,千家万户齐热闹;辞旧岁,迎新春,平安快乐喜相随;写春联,饮美酒,富贵满盈财运旺;问候来,祝福到,友谊长存心温暖。祝朋友新年行大运,幸福乐逍遥!
10、今年春节不送礼,送礼只送俏祝福,送你一份健康福,福寿无边心舒畅;送你一份平安福,事业兴旺万事顺;送你一份吉祥福,鸿运当头不可挡;送你一份快乐福,开心自在乐逍遥;再送你一份福满多,万事如意笑开怀。祝你新春交好运,五福临门幸福长!
11、这年头,啥都不容易,穷有穷的苦恼,富有富的烦恼,做官有做官的焦虑,平民有平民的愁绪,日子差的想变好,日子好的想更好,就连想收到属于自己独一份的祝福也不容易。春节到了,我来满足你的心愿,给你独一份的祝愿,愿你享有独一份的快乐,拥抱独一份的幸福!新年大吉!
12、新年的钟声响起,浓浓的思念难抑。相交几十载,不知你在何地。是否合家团聚?是否健康如意?只能短信相送,祝你万事如意!
13、不需要多点拥有,只需要少点计较;不需要想得复杂,只需要过得简单;不需要追名逐利,只需要淡泊随意;不需要阳光明媚,只需要心情晴朗;不需要经常问候,只需要偶尔祝福:新年到,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愿你心情姹紫嫣红,喜圆幸福美梦!
14、吉祥金龙留下成功,欢乐喜鸡送来富足,舞蹈欢歌团圆庆祝,友情亲情举杯祝福,笑容爱恋一桌温暖,叮咛加油似酒甘甜。春节愉快,开心连连。
15、新年春节到,喜鹊枝头闹。梅花开得俏,福字门前倒。快快放鞭炮,迎接财神到。出门捡元宝,进门乐淘淘。祝你新年发大财,身体健康幸福绕!
16、美酒醇厚美,快乐不贪杯,亲情似酒浓,未饮心已醉。水饺似元宝,吉祥馅里包,入口是吉祥,进腹化如意。爆竹声声响,烟花步步高,春联添喜庆,幸福开口笑。春节快乐度过,幸福留在身边,开心挂在脸上,好运四时不断!
17、新年张扬着喜庆,钟声响起了平安,春联写上了富贵,美酒洋溢着美满,烟花灿烂了心情,短信传递着祥和。新春到来之际,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8、新年的喜气,在万户千家中环绕;香醇的美酒,在美满生活中饮尽;春联的抒写,在富贵满盈中张贴;灿烂的烟花,在祥和的星空中绽放;流动的思念,在心中深情发酵;温馨的祝福,在充满真挚的语句中送达。祝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9、锣鼓敲响新春门,炮竹声响佳节临。大红灯笼照前途,灯火摇曳幸福路。合家团圆围一起,滚圆水饺似元宝。美酒深海大鱼头,举杯共饮庆丰年。祝你:春节万事皆顺意,出门捡到人民币。愿君:合家团圆幸福溢,吉星高照棒身体。
20、挂的是春联,写的是平安;贴的是福字,藏的是祝愿;放的是爆竹,响的是喜悦;开的是烟花,吉祥飞满天;吃得是水饺,顺心又如意;看的是春晚,笑容挂嘴边。新春佳节,愿你好运随身,吉祥降临,幸福相伴,笑声不断!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五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春节来临之际,肯定在忙着寻找制作
手抄报
的相关资料,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的图片1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的图片2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的图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
、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六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下面小编整理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内容_春节习俗内容手抄报,欢迎阅读。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1、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谚语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
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
3、拜年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
-->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七
爆竹声中辞旧岁,祝福声中迎新年,真诚祝愿你在新的一年家庭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爱情甜甜蜜蜜,事业风风光光,生活平平安安,心情快快乐乐。
春天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今天是年底,祝你年年岁岁都平安,一生幸福到底;明天是元旦,祝你财源滚滚来,烦恼统统都完蛋。爱神从此恋着你,幸运之神永远保佑你!
开门迎喜,短信送福,元旦到了,愿君好运,岁岁平安,年年如意,幸福快乐,健康开心,无忧无虑,心情愉悦,心想事成,吉星高照!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您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您,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您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让我新春的祝愿,飘进您的心坎 新春贺喜,让新春的风吹进您的屋子,让新春的雪飞进您的屋子,让我新春的祝愿,飘进您的心坎!
春节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八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下面小编整理小学生春节
手抄报
内容_春节习俗内容手抄报,欢迎阅读。“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
、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1、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
谚语
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
3、拜年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
-->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九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新年又来到,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用
手抄报
记录春节的喜悦,与小伙伴一起分享。小编整理了20xx春节小学生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欢度春节的诗句
13.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十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小学手抄报春节祝福语篇十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健康、富足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它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小学生获奖春节
手抄报
图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1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2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3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4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5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6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7
小学生获奖春节手抄报8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2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