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泰州景点导游词篇一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乔园的西入口。乔园共有四处入口,目前已建成三处。分别为曲廊式结构的西入口、宅院式的南入口以及庭院式的北入口。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乔园的历史。乔园地处泰州古城的核心区域,东起的笆巷、西至海陵南南路、南起八字桥东街,北致税务桥东街。历经430余年历史,目前占地是1万平方米,投资4.8千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约2千万。在07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我国知名的世界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1977年来日涉园考察时,就认为其是"苏北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在古典园林的研究上,不失为一地区的实例"。陈教授还专门撰写《泰州乔园》一文,介绍这座园林。乔园也是享有"淮左第一园"之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园中有多幢别具特色的苏北园林建筑,栽植诸多年代悠久的名贵花木。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乔园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保护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等多功能的历史名园。
乔园又称为日涉园。最早建于万历年间,是由当时的太仆寺卿陈应芳所建。起初这里是他的祖父陈鸢的旧居。后来陈应芳在重新建造房屋的基础上,兴建了这座园林。取晋朝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已成趣"的"日涉"之意。日涉园建成后,四百多年间几易其主,几度兴废。它的历史演变也很不平常。
日涉园在陈应芳去世60多年后,于清代的康熙初年归于田氏。到雍正时又转为高凤翥所有。日涉园也在高凤翥手下经营得最久,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高氏的家业财力与文人造诣使得日涉园经过其苦心经营后,文化品位和造园艺术已然可属上乘。而在仁宗嘉庆年间,高凤翥又多方寻购,终得石笋三支,皆拔地盈丈,增立在园内。这时,园林达到最盛期,而高凤翥也不再满足于沿用前代"日涉园"的园名,因其新置的三石笋而将园名改为"三峰园"。直至文宗咸丰八年,这一时期或许为高氏的衰落,或许也与这一时期城市历史环境有关。这个时期的泰州自然灾害频频,经济衰落。三峰园重新被提及的时候,已然是以"荒落破败"四字出现,到了咸丰九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峰园被在川南做官回乡的吴文锡以三千六百缗买得接着又用三个多月时间,耗资一千五百缗对园林进行了修缮。工程结束后,他认为修复的园林"其他甚小而外之山环水抱无美不备",从此自己可以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藏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将三峰园更名"蛰园"。但只有几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鹤侪)从扬州来泰居住此园之中,园归乔氏,改称"乔园"。此时"乔园"的景物与"蛰园"并无二致,但正值仕途上升阶段的乔松年自然不喜蛰园景点的名称,又将名称悉数改回原"三峰园"时的称呼。然此时的"乔园"毕竟不比前"三峰园"的盛况,但山石,树木却均是前代之物,看起来更为古拙,故而乔松年对自己的"乔园"评价为"小园虽陋,而嘉树可誉,青土苍官,胜于绮阁雕萝多矣"。乔松年后又历任布政使、巡抚,为园林历代园主中官位最高,权势最盛者,这一时期的乔园也因而名声最广,名流之间唱和最多,乔园也成为园林最终定格的称谓。建国后以园林及附近民居改建政府招待所,于是称园林招待所、乔园宾馆至今。由于乔园的名字距当代最近,加之乔松年又比较出名,所以此园以乔园名最广为人知,而日涉园的名字往往少有人知晓了。
为了恢复乔园的盛时景象,使之成为泰州这座园林城市的第一园、名牌园,20__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造扩建乔园。20__年市建设局、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本着传承泰州历史文脉的原则,面向社会开明纳谏,重点集纳古文、参照文献、专家和泰州人士三方面的智慧,先后五易其稿,方于定案。乔园重扩建的来青阁等八大景点都有历史上的出处,主要根据史料画册及古文献描述。来自清道光五年的《周庠记》,是现存关于乔园古园风貌的最早历史资料。规划由南京林业大学设计院设计。乔园改扩建工程也是20__年市区十大重点建设工程。总造价1400万。修复部分按现存日涉园中的亭、台、楼、阁、廊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注重恢复乔园私家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并适当创新,形成核心景区、次景区、衬景区、宅院区等四大功能区。同时巧妙地利用地形,布置植物景观,既符合当年乔松年的建园观,又保持了乔园区别于扬州等地园林的特色。乔园一期扩建工程在20__年底全部完成。
下面请随我到里面来游览。穿过了西入口的连廊,沿着竹林向南,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二分竹屋。房体周身用毛竹加工构成。屋体呈浅黄色,设计精巧、精工细作,削竹条板为墙、破半竹筒为瓦、锯竹筒饰窗、拼竹件为门......俨然一座放大的竹制工艺品。该竹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叹为观止,连声叫绝!因此屋将竹林一分为二,竹屋西侧又有一云(龙)墙将竹屋一分为二,故名"二分竹屋"。构思奇妙也!名固高古,制屋工艺亦胜古也!屋房植一株檵木,赤叶红花,频有新意感。
在其旁边,是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在这山上建有"皆绿山房"。房南侧有窗观景,窗外竹林深深,玉兰花、茶花竞展娇艳。过了皆绿山房,就是可览全园美景的建筑-来青阁了。它是三层青瓦重檐,高为11.58米,建筑面积137.82平方米。来青阁是全木结构建筑,底层回廊半栏中设镂空花板。南北为回纹如意,寓意为吉祥如意;东西为宝相花卷草喻为和顺幸福,或和谐美好。回廊内侧窗下板壁木雕八幅,其寓意含蓄丰富深刻。一层镂雕挂楣是松鹤延年;撑牙为喜鹊登梅,寓意为"笑颜常开、喜事不断、和顺美好、健康长寿。"二层与三层镂雕撑拱,南北是狮子盘珠,东西向为喜鹊登梅,寓意:双喜盈门,事事圆满(狮子盘球又意为高官厚禄),三层室内天花,中间大幅是二龙戏珠,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周围四十四幅松鹤图,寓意可为:事事和顺、健康长寿。
在来青阁西北侧的石林别径,意为石林中的小路。是用天然黄石大规模的叠石堆山,造成假山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咫尺山林的气氛。园中的蹬道和台阶用山石叠成,与假山浑然一体,再现了大自然的峰峦峭壁。石林假山下有山洞,山腹空旷,假山一共开设有东、南、西三个洞口。下面就给各位10分钟的时间到山洞中畅游一番,来感受一下山景变幻无穷的意境。10分钟之后,我们在蕉雨轩会合。
这个蕉雨轩是复建的,寓意在轩中可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在它的南侧铺有鹅卵石的小径,用有色石子勾勒出金鱼戏水的美丽图案,东海浪纹,寓意福寿双全,金玉满堂。由蕉雨轩向北,就来到了午韵轩。午,即是抚的意思。以前它是园主人抚琴吟诵之处。现在也是进行文娱活动的地方。从此处向东,就到了文桂之舫了。舫为仿古船形建筑,船头定泊在怡心池,船的后部是个二层的船楼,沿台阶而上,可欣赏池中水景。平静无波的池水,像明镜映见水底蓝天。到了夏秋时节,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微风吹来,纷纷扭动纤腰起舞;景色之美,让人情由景生,从中感受出这迷人的水乡特色。
从文桂之舫东南踏过小石桥上岸,就来到了泛红亭。它是一个复建的六角古亭。就像它名字所说的一样,它的周围花木均以红色品种为主。如红枫、红玉兰、红天竹等等。
据建筑学家研究,古代建房,门罩上原本雕刻的是一种驱魔辟邪的"符镇",类似于人们常见的"泰山石敢当"。因为从风水角度看,建房过程中有许多禁忌。比如营建房屋的那一年,必须与当年的"流年"(指算命先生推算出来的房屋主人当年的运气)相结合。而流连的凶吉,是随着时间的交替而变化的,如果建房完工那年,主人的流连不吉利,则房屋虽已建好也不能使用,否则就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这便给房主带来了很多麻烦。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风水先生创建了一种"符镇法"。"符镇法"在风水中是一种无奈的下策,运用的方法是写上一句"偈语"(佛语里的语言)或是画一张"符"(一种由道士画的宣称可以驱邪的似字非字的图形)张贴在门罩上,从而达到镶解灾祸,趋吉避凶的目的。
泰州景点导游词篇二
泰州老街
街景
桃园东侧建有泰州老街,汇聚老泰州文化、民俗元素,着力体现泰州古街风情。泰州老街,是我们泰州的商业街、文化街,老街全部采用古明清建筑风格,恢复了古明清时代泰州的老字号,老商铺,再现了明清时代泰州的商贾文化。北侧立牌坊,路铺青石板,中设“皮包水水包皮”落地铜雕,两侧建古明清风格建筑。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商铺门前的砖雕、砖饰、门枕石、门楼、透空花脊,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美食
老街全长600米,打造“苏中第一小吃街”,这里有中华传统风味小吃、私房菜馆、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销售、名人工作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种业态都在这里汇合。大炉烧饼、鱼汤面、金三麻糕点等泰州本土特色和来自各地的风味小吃,让您足不出街,就可以享尽天下美食。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泰州小吃的精华---大炉烧饼,因为它凝聚了泰州人朴实、能吃苦的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大家也可以试着去想象一下:大炉烧饼的炉子砌在墙上,近一人高。用一只粗陶瓷大砂缸做炉膛,外面用砖砌成。炉腔底部烧的是一小捆一小捆的麦秸草。贴烧饼的师傅,不管冬夏,都赤裸上身,戴个白布帽子护发。手上沾一点儿水,拿起烧饼坯子左右颠两下,让饼底湿润一下,再往炉里贴。手臂伸进温度很高的炉子,左、右、顶部噼噼啪啪全部贴满。贴到炉膛底部时,是最显大师傅的功力的,大师傅上半身几乎都要钻进炉膛里去。贴出来的大炉烧饼是又脆又香。
另外就是我们泰州的早茶特色包子和面食,传说“在民国时期泰州有家“者者居”在当时生意非常兴隆,它是在泰州北门大街上,很受人欢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店名,于是请来当时的老先生赵瑜来起名,赵老想了很久引用了“近者乐”“远者来”这个典故,取了“者者居”三个字,从此这个名字轰动全城。大家就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泰州特色早茶了。
老街以餐饮、古玩收藏及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业态,发掘泰州老字号及特色风味小吃,并表演本地戏曲、民俗。青砖黛瓦,麻石街巷,戏台书场,尽显海陵古城文化底蕴。
其他民俗文化
老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又是一条文化街,泰兴的木偶、姜堰的面塑、泰州的叶雕等地方文化绝活和泰州婚嫁场景等民俗表演,也在这里重现。2.5万平方的老街,浓缩了整个泰州老城的记忆!
泰州景点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泰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2.77万,其中市区62.81万人。
泰州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海阳、海陵,汉初置县,东晋设郡,南唐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从此而始。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历史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飞、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书画大师齐白石等曾在泰州或主政或从业,为泰州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页。泰州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的有134处,全市建有5座博物馆,珍藏文物万余件,不少为稀世珍品。千年古刹光孝律寺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园、崇儒祠、岳王庙、安定书院、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俱是泰州历史文化的瑰宝。泰州又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沈毅在这里发动了“五一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部挺进苏中,三进泰州,决战黄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白马庙诞生。
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__年,全市实现gdp705.20亿元,财政收入86.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12.09亿元。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兴化市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姜堰市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姜堰市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泰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三位,17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涌现了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陵光集团、中丹集团、兴达钢帘线、新世纪造船等一批销售突破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企业。其中,春兰(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扬子江药业集团规模总量和效益指标自1996年起连续7年在全省同行蝉联榜首。泰州建筑业发展较快,目前拥有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59家,多次摘取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国内外建筑市场赢得了“神兵”、“铁军”的称号。泰州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拥有各类市场360个,其中超亿元市场25个,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邮电、市政服务基础产业高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崛起。
泰州是一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文明城市。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134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20多所,高等院校5所。江苏畜牧兽医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和泰州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事业成绩斐然。泰州市被列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市,泰兴市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姜堰市被列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市。截止20__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才20多万人,创办市级以上厂办科研开发机构105家,其中博士后工作站9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8家,高新技术产品448项,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建成3个省级文化先进市、4个省级卫生保健先进市和3个计划生育先进市、1个计划生育模范市。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635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69处,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245人,其中,医生7497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113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0981张。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跻身于三级医院行列。建市以来,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累计获得金牌85枚,银牌66枚,铜牌65枚。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保险金实施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医疗保险覆盖率不断扩大,社会救灾、救济、互助、福利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
泰州是一个投资环境优良的美丽城市。泰州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是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结合部。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泰州港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10万吨标箱。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于一体,被誉为
“中国的莱茵河”。江阴大桥使长江天堑变通途,是泰州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新沂——长兴)铁路、宁启(南京——启东)铁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泰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古泰州城与水紧密相连,城内外水网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为南北长轴,两座城池为其双翼,外城河与城内的玉带河交错环绕,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凤凰,泰州又有凤凰城之别称。泰州社会生活环境优良。民风淳朴,勤劳善良,遵纪守法。近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泰州市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诚信泰州扎实推进,企业诚信平台正在建立。平安泰州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保持稳定,靖江市、高港区被评为省级安全市区。泰州各级政府服务快捷高效。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以其高效的运行机制、权威的调控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政府工作模式。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426项行政审批核准事项,组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19个部门建起“便民服务大厅”,39个部门和单位向社会作出优化服务公开承诺。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律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让外来投资者宾至如归。
泰州是一个开发开放步伐加快的滨江城市。截止20__年9月份,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泰州投资兴业,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7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9.77亿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韩国lg公司、雅马哈、久保田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国gmt公司、荷兰阿克苏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户。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全市现有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256家,出口市场发展到13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市劳务输出遍及亚、非、欧、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纽波特纽斯市、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市、韩国阴城郡、芬兰科特卡市等4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泰州境内长江岸线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较为稳定的深水岸线60公里,正成为沿江开放开发的重要板块。目前,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完毕。杨湾海螺水泥、陵光重交沥青——燃料油等重点产业项目已落户沿江,沿江高等级公路、泰州电厂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中石化(泰州)开发园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园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等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泰州景点导游词篇四
泰州市凤城河风景区,依傍凤城河,以水为脉,以人为魂,集中而又完整地体现全国不多见的一种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悠久的历史文脉。
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哺育世世代代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亩水域绕城四周,是江苏省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泛舟河上,您会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
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景区内核心景观望海楼,始建于宋,明清重建,更领江淮雄风,国学大师文怀沙老人称其为“江淮第一楼”。楼西文会堂,史载初为北宋滕子京所建。列北宋时在泰为官,而后升迁至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树”;立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所作范仲淹青铜塑像,加之以景区内的已有千年之久的州城遗址和宋城古涵等景点,一切尽显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历史。望海楼隔河为桃园景区,取孔尚任寄寓泰州陈庵创作《桃花扇》之意,与泰州梅园戏剧、柳园评话相联,三园一线,形成“戏曲文化三家村”的独特人文旅游景观,徜徉其中,宛若行走于中国戏曲文化之长廊。景区内,凤凰姑娘、飞来钟、齑汤桥等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同样使人流连忘返。桃园东侧六百米长的麻石老街,青砖黛瓦,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泰州古街巷,皮包水、水包皮,戏院书场,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在这里尽现。该景点已被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____年在首届“乐游长三角·旅游休闲双百佳”推选活动被评选为“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景区介绍
望海楼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相传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丙戌初春,泰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望海楼。建筑采宋代形制,且又壮其规模,优其材料,精其工艺,以吞吐古郡风范,盛世气韵。清人咏望海楼诗云:“忍见荆榛老夕阳”,“建楼一夕万户忙。”今荆榛已除,夕阳未老,新楼既成,万户更忙。忙於登临,忙於接待,忙於怀古,忙於畅想。正可谓: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日登楼望海听涛,望之烟波浩渺,听之舒展沁心;今朝登楼思海听“涛”,思之情意绵绵,听之意韵犹存。今望海楼依旧,海虽消逝,但她养育的波澜不惊之静的人民却早已在心底埋藏了深深的大海情结。
文会堂
泰州东城河畔,新开辟了一座“文会堂”的景观。内有范仲淹(998-1053)和滕宗谅(991-1047)二人的塑像。按照当时的史实,还应该增加胡瑗(993-1059)、周孟阳(1000-1068)、富弼(1004-1083)三人。他们在北宋·天圣中(1023-1031)适逢其会地都聚集在泰州。范任西溪盐监、滕任泰州通判、胡、周是泰州人,其时尚未做官,富弼是洛阳人,时年二十,侍父富言(任泰州税监)来泰在景德禅院读书。这五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雅集。因此,滕宗谅特地在州署内建了一堂,取以父会友之义,名曰“文会堂”。范仲淹为作《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五言诗二十二句(见《泰州志·艺文》,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诗中有“君子不独乐”之句,这与二十三年后,滕知岳州重修岳楼,请范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一机杼。范滕二人在泰期间,修筑捍海堤堰,制止里下河水灾,民享其利。这也证明了范、滕的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
滕宗谅,字子京,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学进士,于天圣中又与范仲淹同时分配到泰州,后曾任天章阁待制,以事出知数州。滕生性洒脱,爱交游,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他每到一处为官,都要为当地兴建或重修楼堂。他初次官泰州,就在署园中建了“文会堂”,以瓷游乐。建筑经费,当然是动用公财了。后来他知泾州时,又使用国库建了不少楼堂馆阁被上级弹劾,调至岳州。
与滕宗谅同时入纂《资治通鉴》的宰相司马光在其所著的《涑水记闻》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滕宗谅知泾州,用公使钱无度,修建楼堂,为台练所言,朝延遣使鞫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即账册)。使者至,不能案,朝延落取,徒知岳州(即岳阳)。”滕调到岳州后,“江山易改,性难移”。他在岳州任知州不久,又重修“岳阳楼”。但他这次不动用国库钱了,钱从哪里来呢?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又记载了钱的来源:“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公款),不敛于民。但榜(贴告示)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代为追债)。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无账册,不记载如何支销)。楼成,极雅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入囊也不少)。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滕在泰州建“文会堂”之事,因共时甚早,司马光未曾知道,故《涑水记闻》未载。
滕宗谅每到一处为官,因动用公款修建档堂而获罪,若以如今时尚来说,修建楼堂为地方增添景观,恢复名胜,并非为自己建造毫华宅弟。虽用公款并无不为过。至于为民追债,以所得重修名楼,更为可取,只是多余入了私囊,是为美中不足。
北宋滕子京始建,“以文会友”的沙龙,亦是传播儒学的讲堂,今走进文会堂,似乎亲临“五贤唱和”的现场:写景、抒怀、言志,其思也广,其忧也深。范仲淹“君子不独乐,我朋自远方”的唱和声在耳边萦绕。
碑苑
碑苑在秀丽的凤城河边,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翠竹海之中,那些格局迥异的奇石上面,分别刻着上至五代沿至当代精选的名人咏泰州的诗句。有人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间人情物理的隽永表达。同时这些诗又由本土籍的书法名流泼墨而就,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艺术佳品,不犹觉得似乎在这里看到了许许多多无形的高山,而且这种高山在我们的心中又是那样巍峨挺拔。
泰州2100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诸多文化名人的因缘。他们在这里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游宦,或寄寓,但却留下了文笔精炼优美、笔花耀眼四射的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啊!你看,1700多年前的西晋左思专门为这里写下的“(丽见)海陵”,“窥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丽见)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唐朝大诗人王维对泰州的写意:“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北宋年间泰州相继出了五位宰相,其中三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都任过泰州盐仓监,同时又留下了不朽诗句。晏殊的词章意蕴深远,风格清丽,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后人奉为“天然奇偶”。吕夷简在这里亲手栽植牡丹并赋诗:“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至今脍炙人口。范仲淹更以雄才大略为民兴利除害,他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然而该名句正是源于“泰州文会堂”诗的“君子不独乐”。
另北宋曾致尧、刘颁,南宋陆游、文天祥,明朝储瓘、凌儒,清朝邓汉仪、周亮工、陈维崧、王士祯、蒋春霖、郑板桥、孔尚任,当代赵朴初等,在“碑苑”中都留有不朽诗篇。这些诗歌,或豪放不羁,或婉约多情,或典雅华丽,或朴素生风。有的是诗人羁旅的偶感之作,有的是诗人哲思的理性升华,有的表现了诗人的磊落心胸,有的则流露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赤子情怀。诗歌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意蕴独具。读过这一首首诗歌,觉得这一位位先贤不正是家乡泰州历史上令人仰视的一座座高山吗?
再看,“碑苑”中的每一首诗歌又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佳品。这里除明朝的储瓘与当代赵朴初采用的原作之外,其他有来自于京城的傅家宝、高运甲、朱天曙;海上张森、周志高、西子湖畔王冬龄、大名湖边顾庆生、龙城厥长山、省城金陵的陈仲民、吴为山、陆越子、黄明、周积寅、刘灿明、郑奇以及居住本土张舜德、俞振林、戴琦等。他们不管现在安居何地但均清一色的泰州籍。在他们中间有的早已成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在书法领域颇为显赫,但为家乡却慷慨应征作品,其作品中不仅表现有阳刚雄浑,还有表现秀逸儒雅,风格各异。正由于这些书法家的二度创作,使这一首首古诗似乎陡然间增加了厚重和灵性。
走进“碑苑”,向历史深处回望,正由于看到两千年流播而不衰的诗词歌赋而看到泰州大地两千年的延续而不息。在这矗立无形的高山怀抱之中,似乎正是承载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记忆,并有了无穷的人文张力,还有了那摄人的神秘……也许这心目中无形的高山已远远超过了气象万千的三山五岳了。
碑嵌廊中,廊隐林中。置身竹海,放眼望去,纷纷细雨中,更显圆润剔透,娇翠欲滴。脚踩青石板,漫步其中,品味诗词经典,感悟历史厚重。阵阵微风,从竹间巡巡拂来,竹与诗的巧妙结合,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竹?还是诗?如此令人沉醉,令人惊悸。
州城遗址
断壁残垣,虽破损难辨,但不难看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砖石青色的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外敌入侵时是儿女们最好的依靠。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都是解读历史的典籍。
古城池地雕广场
驻足“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着从前的泰州,凤舞川上,城坚濠深,城夹水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泰州向来是仁者的好去处。“聆听”过去的故事,感受别样的韵味。
泰州景点导游词篇五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乔园参观。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各位参观游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x导。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乔园的西入口。乔园共有四处入口,目前已建成三处。分别为曲廊式结构的西入口、宅院式的南入口以及庭院式的北入口。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乔园的历史。乔园地处泰州古城的核心区域,东起的笆巷、西至海陵南南路、南起八字桥东街,北致税务桥东街。历经430余年历史,目前占地是1万平方米,投资4.8千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约2千万。在07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我国知名的世界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1977年来日涉园考察时,就认为其是"苏北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在古典园林的研究上,不失为一地区的实例"。陈教授还专门撰写《泰州乔园》一文,介绍这座园林。乔园也是享有"淮左第一园"之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园中有多幢别具特色的苏北园林建筑,栽植诸多年代悠久的名贵花木。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乔园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保护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等多功能的历史名园。
乔园又称为日涉园。最早建于万历年间,是由当时的太仆寺卿陈应芳所建。起初这里是他的祖父陈鸢的旧居。后来陈应芳在重新建造房屋的基础上,兴建了这座园林。取晋朝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已成趣"的"日涉"之意。日涉园建成后,四百多年间几易其主,几度兴废。它的历史演变也很不平常。
日涉园在陈应芳去世60多年后,于清代的康熙初年归于田氏。到雍正时又转为高凤翥所有。日涉园也在高凤翥手下经营得最久,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高氏的家业财力与文人造诣使得日涉园经过其苦心经营后,文化品位和造园艺术已然可属上乘。而在仁宗嘉庆年间,高凤翥又多方寻购,终得石笋三支,皆拔地盈丈,增立在园内。这时,园林达到最盛期,而高凤翥也不再满足于沿用前代"日涉园"的园名,因其新置的三石笋而将园名改为"三峰园"。直至文宗咸丰八年,这一时期或许为高氏的衰落,或许也与这一时期城市历史环境有关。这个时期的泰州自然灾害频频,经济衰落。三峰园重新被提及的时候,已然是以"荒落破败"四字出现,到了咸丰九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峰园被在川南做官回乡的吴文锡以三千六百缗买得接着又用三个多月时间,耗资一千五百缗对园林进行了修缮。工程结束后,他认为修复的园林"其他甚小而外之山环水抱无美不备",从此自己可以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藏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将三峰园更名"蛰园"。但只有几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鹤侪)从扬州来泰居住此园之中,园归乔氏,改称"乔园"。此时"乔园"的景物与"蛰园"并无二致,但正值仕途上升阶段的乔松年自然不喜蛰园景点的名称,又将名称悉数改回原"三峰园"时的称呼。然此时的"乔园"毕竟不比前"三峰园"的盛况,但山石,树木却均是前代之物,看起来更为古拙,故而乔松年对自己的"乔园"评价为"小园虽陋,而嘉树可誉,青土苍官,胜于绮阁雕萝多矣"。乔松年后又历任布政使、巡抚,为园林历代园主中官位最高,权势最盛者,这一时期的乔园也因而名声最广,名流之间唱和最多,乔园也成为园林最终定格的称谓。建国后以园林及附近民居改建政府招待所,于是称园林招待所、乔园宾馆至今。由于乔园的名字距当代最近,加之乔松年又比较出名,所以此园以乔园名最广为人知,而日涉园的名字往往少有人知晓了。
为了恢复乔园的盛时景象,使之成为泰州这座园林城市的第一园、名牌园,20__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造扩建乔园。20__年市建设局、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本着传承泰州历史文脉的原则,面向社会开明纳谏,重点集纳古文、参照文献、专家和泰州人士三方面的智慧,先后五易其稿,方于定案。乔园重扩建的来青阁等八大景点都有历史上的出处,主要根据史料画册及古文献描述。来自清道光五年的《周庠记》,是现存关于乔园古园风貌的最早历史资料。规划由南京林业大学设计院设计。乔园改扩建工程也是20__年市区十大重点建设工程。总造价1400万。修复部分按现存日涉园中的亭、台、楼、阁、廊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注重恢复乔园私家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并适当创新,形成核心景区、次景区、衬景区、宅院区等四大功能区。同时巧妙地利用地形,布置植物景观,既符合当年乔松年的建园观,又保持了乔园区别于扬州等地园林的特色。乔园一期扩建工程在20__年底全部完成。
下面请随我到里面来游览。穿过了西入口的连廊,沿着竹林向南,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二分竹屋。房体周身用毛竹加工构成。屋体呈浅黄色,设计精巧、精工细作,削竹条板为墙、破半竹筒为瓦、锯竹筒饰窗、拼竹件为门......俨然一座放大的竹制工艺品。该竹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叹为观止,连声叫绝!因此屋将竹林一分为二,竹屋西侧又有一云(龙)墙将竹屋一分为二,故名"二分竹屋"。构思奇妙也!名固高古,制屋工艺亦胜古也!屋房植一株檵木,赤叶红花,频有新意感。
在其旁边,是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在这山上建有"皆绿山房"。房南侧有窗观景,窗外竹林深深,玉兰花、茶花竞展娇艳。过了皆绿山房,就是可览全园美景的建筑-来青阁了。它是三层青瓦重檐,高为11.58米,建筑面积137.82平方米。来青阁是全木结构建筑,底层回廊半栏中设镂空花板。南北为回纹如意,寓意为吉祥如意;东西为宝相花卷草喻为和顺幸福,或和谐美好。回廊内侧窗下板壁木雕八幅,其寓意含蓄丰富深刻。一层镂雕挂楣是松鹤延年;撑牙为喜鹊登梅,寓意为"笑颜常开、喜事不断、和顺美好、健康长寿。"二层与三层镂雕撑拱,南北是狮子盘珠,东西向为喜鹊登梅,寓意:双喜盈门,事事圆满(狮子盘球又意为高官厚禄),三层室内天花,中间大幅是二龙戏珠,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周围四十四幅松鹤图,寓意可为:事事和顺、健康长寿。
在来青阁西北侧的石林别径,意为石林中的小路。是用天然黄石大规模的叠石堆山,造成假山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咫尺山林的气氛。园中的蹬道和台阶用山石叠成,与假山浑然一体,再现了大自然的峰峦峭壁。石林假山下有山洞,山腹空旷,假山一共开设有东、南、西三个洞口。下面就给各位10分钟的时间到山洞中畅游一番,来感受一下山景变幻无穷的意境。10分钟之后,我们在蕉雨轩会合。
这个蕉雨轩是复建的,寓意在轩中可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在它的南侧铺有鹅卵石的小径,用有色石子勾勒出金鱼戏水的美丽图案,东海浪纹,寓意福寿双全,金玉满堂。由蕉雨轩向北,就来到了午韵轩。午,即是抚的意思。以前它是园主人抚琴吟诵之处。现在也是进行文娱活动的地方。从此处向东,就到了文桂之舫了。舫为仿古船形建筑,船头定泊在怡心池,船的后部是个二层的船楼,沿台阶而上,可欣赏池中水景。平静无波的池水,像明镜映见水底蓝天。到了夏秋时节,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微风吹来,纷纷扭动纤腰起舞;景色之美,让人情由景生,从中感受出这迷人的水乡特色。
从文桂之舫东南踏过小石桥上岸,就来到了泛红亭。它是一个复建的六角古亭。就像它名字所说的一样,它的周围花木均以红色品种为主。如红枫、红玉兰、红天竹等等。
据建筑学家研究,古代建房,门罩上原本雕刻的是一种驱魔辟邪的"符镇",类似于人们常见的"泰山石敢当"。因为从风水角度看,建房过程中有许多禁忌。比如营建房屋的那一年,必须与当年的"流年"(指算命先生推算出来的房屋主人当年的运气)相结合。而流连的凶吉,是随着时间的交替而变化的,如果建房完工那年,主人的流连不吉利,则房屋虽已建好也不能使用,否则就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这便给房主带来了很多麻烦。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风水先生创建了一种"符镇法"。"符镇法"在风水中是一种无奈的下策,运用的方法是写上一句"偈语"(佛语里的语言)或是画一张"符"(一种由道士画的宣称可以驱邪的似字非字的图形)张贴在门罩上,从而达到镶解灾祸,趋吉避凶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