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与时俱进。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案而犯愁,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篇一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2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2课时。
cai课件,舒缓音乐。
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
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归纳小结: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生字涛、汹、君,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4、生练写。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3
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1课时。
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课文。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再指名读此句。
生(2):我觉得鲈鱼很好吃。我是从不住的称赞体会到的。师随机指导:客人们都会怎样称赞呢?指名生反馈。再指名读此句。
3、就在客人们在不住的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味美。(板书:客人)这时范仲淹又看到了谁呢?指名生答(板书:渔者),他看见渔者在江面上怎样打渔呢?谁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生反馈,师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4、师:怎样的波涛被称作汹涌呀?生述,师画简笔画,指导读词“波涛汹涌”。
5、师:在这汹涌的波涛中有一片树叶随风起伏,(出示“一叶小舟”图片)这是一片树叶吗?那作者为什么称他为一片树叶呢?(生体会:汹涌的波涛力大无穷,小舟轻飘飘,又渺小)指导读好词句。
6、师:小舟是怎样随风起伏的呢?指名生上台边听师述边在简笔画上演示“一会儿一会儿”师随机问:这是(浪尖),在浪尖上的小船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上,船尾朝下,很危险,有翻船的可能。这是(浪谷)怎么到浪谷的?生演示(打入)。在浪谷的小船又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下,船尾朝上,更危险,更有翻船的可能。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一定要把渔民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汹涌的波涛中作斗争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指导读好这句。
7、既然打鲈鱼这么危险,渔民们为什么还要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渔呢?体会生活艰辛。
9、诗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写的,于是范仲淹情不自禁的拿起笔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师出示古诗,配乐朗读全诗。短短几句诗就将范仲淹所看到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也想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生结合上文谈谈听后的感受,再谈感受的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但爱”,“出没”的意思,并知道“君”指谁。指导读诗。
10、让我们像他们这样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生配乐齐读古诗。能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你认为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指名生答。观察这个字怎么记?怎么写才好看?关键笔画的位置。师范写,生仿写。
客人文中相应的句子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渔者文中相应的句子。
君看一叶舟简笔画出没风波里。
重难点突破较为成功。我用最生动,直观的方法教会学生理解何为浪尖,何为浪谷,然后,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体会一下,你站在船上,一会被卷上浪尖,一会被打入浪谷是何种感受。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突破了重难点,所以到文章的最后,要理解渔民捕鱼的艰辛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再来学古诗,这一教学理念经过教学实践后,我发现的确很适合文包诗这样的课文。因为,学生对整篇课文了解后,也就是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再回过头来学诗,只用文诗对照就能逐句理解诗意了。
1、三年级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必须保证5——10分钟的识字写字时间,这点很重要,哪怕课文没有理解,哪怕文章没有读出感情,只要时间到了,就得停下教授课文,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而在我的这节课上,这一点做得还不够。
2、句子是表达一个意思的最小单位,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把一句话给分开,进行分角色来读。这样,对学生在理解句意上会造成一些影响。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自己选一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练习写字。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站”:左边的“立”横变提。“君”: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江上渔者教案篇二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涌。
出没**里。谋生艰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
江上渔者教案篇三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2课时
cai课件,舒缓音乐。
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
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归纳小结: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生字涛、汹、君,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4、生练写。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江上渔者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
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
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江上渔者教案篇五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2课时
cai课件,舒缓音乐。
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 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
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归纳小结: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生字涛、汹、君,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4、生练写。
江上:往来人 但爱 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江中:一叶舟 出没 风波里
(打鱼人)
江上渔者教案篇六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介作者。
(二)理解全诗。
1.揭示诗题初识诗意。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
(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
(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里”的人,多指什么人。
3.熟读全诗,体会感情。
(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
(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练习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江上()_________________。
()鲈鱼美_______________。
()**里_______________。
江上渔者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课文。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再指名读此句。
生(2):我觉得鲈鱼很好吃。我是从不住的称赞体会到的。师随机指导:客人们都会怎样称赞呢?指名生反馈。再指名读此句。
3、就在客人们在不住的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味美。(板书:客人)这时范仲淹又看到了谁呢?指名生答(板书:渔者),他看见渔者在江面上怎样打渔呢?谁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生反馈,师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4、师:怎样的波涛被称作汹涌呀?生述,师画简笔画,指导读词“波涛汹涌”。
5、师:在这汹涌的波涛中有一片树叶随风起伏,(出示“一叶小舟”图片)这是一片树叶吗?那作者为什么称他为一片树叶呢?(生体会:汹涌的波涛力大无穷,小舟轻飘飘,又渺小)指导读好词句。
6、师:小舟是怎样随风起伏的呢?指名生上台边听师述边在简笔画上演示“一会儿一会儿”师随机问:这是(浪尖),在浪尖上的小船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上,船尾朝下,很危险,有翻船的可能。这是(浪谷)怎么到浪谷的?生演示(打入)。在浪谷的小船又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下,船尾朝上,更危险,更有翻船的可能。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一定要把渔民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汹涌的波涛中作斗争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指导读好这句。
7、既然打鲈鱼这么危险,渔民们为什么还要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渔呢?体会生活艰辛。
9、诗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写的,于是范仲淹情不自禁的拿起笔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师出示古诗,配乐朗读全诗。短短几句诗就将范仲淹所看到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也想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生结合上文谈谈听后的感受,再谈感受的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但爱”,“出没”的意思,并知道“君”指谁。指导读诗。
10、让我们像他们这样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生配乐齐读古诗。能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学习生字。
你认为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指名生答。观察这个字怎么记?怎么写才好看?关键笔画的位置。师范写,生仿写。
板书设计:
客人文中相应的句子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渔者文中相应的句子。
君看一叶舟简笔画出没**里。
成功之处:
重难点突破较为成功。我用最生动,直观的方法教会学生理解何为浪尖,何为浪谷,然后,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体会一下,你站在船上,一会被卷上浪尖,一会被打入浪谷是何种感受。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突破了重难点,所以到文章的最后,要理解渔民捕鱼的艰辛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再来学古诗,这一教学理念经过教学实践后,我发现的确很适合文包诗这样的课文。因为,学生对整篇课文了解后,也就是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再回过头来学诗,只用文诗对照就能逐句理解诗意了。
不足之处:
1、三年级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必须保证5——10分钟的识字写字时间,这点很重要,哪怕课文没有理解,哪怕文章没有读出感情,只要时间到了,就得停下教授课文,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而在我的这节课上,这一点做得还不够。
2、句子是表达一个意思的最小单位,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把一句话给分开,进行分角色来读。这样,对学生在理解句意上会造成一些影响。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自己选一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江上渔者教案篇八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江上渔者教案篇九
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1课时。
一、导入。
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课文。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再指名读此句。
生(2):我觉得鲈鱼很好吃。我是从不住的称赞体会到的。师随机指导:客人们都会怎样称赞呢?指名生反馈。再指名读此句。
3、就在客人们在不住的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味美。(板书:客人)这时范仲淹又看到了谁呢?指名生答(板书:渔者),他看见渔者在江面上怎样打渔呢?谁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生反馈,师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4、师:怎样的波涛被称作汹涌呀?生述,师画简笔画,指导读词“波涛汹涌”。
5、师:在这汹涌的波涛中有一片树叶随风起伏,(出示“一叶小舟”图片)这是一片树叶吗?那作者为什么称他为一片树叶呢?(生体会:汹涌的波涛力大无穷,小舟轻飘飘,又渺小)指导读好词句。
6、师:小舟是怎样随风起伏的呢?指名生上台边听师述边在简笔画上演示“一会儿一会儿”师随机问:这是(浪尖),在浪尖上的小船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上,船尾朝下,很危险,有翻船的可能。这是(浪谷)怎么到浪谷的?生演示(打入)。在浪谷的小船又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下,船尾朝上,更危险,更有翻船的可能。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一定要把渔民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汹涌的波涛中作斗争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指导读好这句。
7、既然打鲈鱼这么危险,渔民们为什么还要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渔呢?体会生活艰辛。
9、诗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写的,于是范仲淹情不自禁的拿起笔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师出示古诗,配乐朗读全诗。短短几句诗就将范仲淹所看到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也想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生结合上文谈谈听后的感受,再谈感受的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但爱”,“出没”的意思,并知道“君”指谁。指导读诗。
10、让我们像他们这样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生配乐齐读古诗。能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学习生字。
你认为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指名生答。观察这个字怎么记?怎么写才好看?关键笔画的位置。师范写,生仿写。
板书设计:
客人文中相应的句子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渔者文中相应的句子。
君看一叶舟简笔画出没风波里。
成功之处:
重难点突破较为成功。我用最生动,直观的方法教会学生理解何为浪尖,何为浪谷,然后,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体会一下,你站在船上,一会被卷上浪尖,一会被打入浪谷是何种感受。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突破了重难点,所以到文章的最后,要理解渔民捕鱼的艰辛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再来学古诗,这一教学理念经过教学实践后,我发现的确很适合文包诗这样的课文。因为,学生对整篇课文了解后,也就是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再回过头来学诗,只用文诗对照就能逐句理解诗意了。
不足之处:
1、三年级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必须保证5——10分钟的识字写字时间,这点很重要,哪怕课文没有理解,哪怕文章没有读出感情,只要时间到了,就得停下教授课文,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而在我的这节课上,这一点做得还不够。
2、句子是表达一个意思的最小单位,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把一句话给分开,进行分角色来读。这样,对学生在理解句意上会造成一些影响。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自己选一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
一个晴朗的天气,我兴冲冲地来到了江边。风,虽不算大,但江咱并不平静。抬头看去,雾气腾腾,就像一块极大极大的轻纱罩在江面上。
江面上来往的船只真多:有载人的.,有运货的,有捕鱼的,有捞虾的……。
再朝远处看,一只小渔船吸引住了我。那渔船才树叶差不多大小,渔夫的模样一点儿也看不清楚,只见那小船儿跟随着风浪在颠簸。“哗!”一个大浪打来渔船被吞没,“没命了!”我脱口而出。再定睛一看,小船又被大浪吐出来了——多险啊!“哗!”又一个大浪打来,我紧闭着双眼,心中在默默地乞求“上帝保佑”
“哗!”又有一个大浪扑来,我急忙折转身,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了归途。
瀑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一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1. 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 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介作者
(二)理解全诗
1. 揭示诗题初识诗意
2. 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
(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
(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
3. 熟读全诗,体会感情
(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
(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练习背诵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本课生字词
2. 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江上( )_________________
( )鲈鱼美_______________
( )风波里_______________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二
教学《江上渔者》这首古诗时,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读、品、演、说中走入文本,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情怀。
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范仲淹在江边酒楼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自读课文后找到“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我让学生表演客人是怎么赞美鲈鱼的?有的说:“好吃好吃……”有的说:“真好吃,我要带一份回家。”还有的说:“这真是天下最美味的菜肴。”……这是我相机让学生读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然后我又问道:“此时范仲淹也在其中,他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找到了相应的句子。但句子是抽象的,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于是我我在黑板上画上了很大的破浪,让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纸船,模拟演示这一句话。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着一叶扁舟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又在浪谷的惊险画面。同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有感情的范读该句,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其仿佛置身于当时波涛汹涌的江面,并切身地体会出渔民捕鱼时的艰辛,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地朗读该句,学生的情感被完全调动,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评价同学的发言,这样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刻的意思到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结果,今后我还将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三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2课时。
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3、(出示课文中图片)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练习写字。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站”:左边的“立”横变提。“君”: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四
《江上渔者》是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写的小故事。全文讲述的是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欣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名篇——《江上渔者》。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在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意境上是有困难。怎么办呢?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读、品、演、说中走入文本,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情怀。
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范仲淹在江边酒楼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自读课文后找到“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我让学生表演客人是怎么赞美鲈鱼的?有的说:“好吃好吃……”有的说:“真好吃,我要带一份回家。”还有的说:“这真是天下最美味的菜肴。”……这是我相机让学生读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然后我又问道:“此时范仲淹也在其中,他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找到了相应的'句子。但句子是抽象的,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于是我我在黑板上画上了很大的破浪,让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纸船,模拟演示这一句话。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着一叶扁舟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又在浪谷的惊险画面。同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有感情的范读该句,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其仿佛置身于当时波涛汹涌的江面,并切身地体会出渔民捕鱼时的艰辛,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地朗读该句,学生的情感被完全调动,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评价同学的发言,这样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刻的意思到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结果,今后我还将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
江上渔者教案篇十五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上渔者》。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2、教师领读,幼儿跟读。
3、自由朗读。
4、作者介绍。
三、读诗解意。
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四、齐读古诗。
活动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3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