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经历和所得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你可以从范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便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1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表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
学具准备:圆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理清“找次品”的思路。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或家人、同学有买过次品的经历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产品,有的外观有瑕疵,有的成分不过关,还有的轻重不合格,我们称它们为次品。(板书:次品)。
2.理解天平的原理。(课件出示天平图)你们都知道天平吧!谁来说说天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课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汇报: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口香糖。
课件演示: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小结:看来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们称一次,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就能准确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个次品。
提出问题: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么找出轻的这一瓶呢?可以怎样称?结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6.揭示课题。我们就用这个好方法,今天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引导探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1.出示例题:5个乒乓球中有一个较轻的是次品,你想怎么称?
(1)收集称的方法。(一个一个称,两个两个称)。
(2)同桌合作,摆学具,想一想:怎样称?需称几次?
(3)指名汇报:(教师随机课件演示:怎么找?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教师帮助板书示意图。)。
5(1,1,3)2次。
5(2,2,1)2次。
2.小结:同学们真是能干!从5个乒乓球中找到了轻的那一个。先分一分,想到了两种方法,再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三、猜测实验,寻找规律。
—8—。
2.枚举所有称法,学生分析、汇报。
(1)有几种分法?
(2)画图分析,有困难的可以摆摆学具帮助分析。
(3)汇报各种称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优化解决办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比较这三种方法,发现只要把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四、拓展延伸,优化策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问题并不能平均分成3份。“我们看看前面的5的例子,[师指黑板5(2,2,1)],我们要分成3份时要分得尽量怎样?”(要分得尽量平均)。
2.在8个中找次品。试一下,怎么分3份?(预设:2,2,4或3,3,2)。
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分法好?板书:8(3,3,2)2次。
3.小结:看来,没法平均分的数,我们只要“尽量”(试着让学生说出来)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里的数中,最大与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保证找到次品了。
补板书:尽量。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刚才发现的规律推理到8个中找次品,并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五、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师:有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想不想试试它的功效呢?
让学生自主选择10或15,尝试解决这道题。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最优?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3.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找次品?板书:优化。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二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2个小方块课件。
课前交流。
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些质量不同轻一点或重一点的次品伤害着我们。如果我们提前发现他们就能避免一些伤害。)。
说到次品老师想起了一位世界名人?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出示比尔盖茨的图像,让学生说说对他的了解。
师赞美(同学们知识真丰富一定是一群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情景生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去寻找外观相同,只有轻重不同的次品。
比尔盖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出过一道找次品的题目,想看吗?
生:想。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没砝码的天平怎么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师:保证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保证找到就是一定找到,那怕最坏的情况下也要找出来,不考虑运气好的情况,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师:现在题目的意思理解了吗?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展示)老子的话。
生;有的说2瓶有的说3瓶那就从2瓶开始可以吗?
2.探索规律。
(1)从2瓶中找1瓶次品。
如果从两瓶中找出一瓶次品请问怎么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把它称出来呢?
生:两端各放一瓶上翘的那瓶就是次品。再找一名学生汇报(回答的真好,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从2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
(2)从3瓶中找1瓶次品。
认真,观察的仔细,谁再来说说?看一看电脑是不是这样做的,在数学上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可以这样记录:(板书)。
刚才交流的时候大家用了一个词特别好。
如果。
那么。
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是次品。天平不平衡那么上翘的那瓶是次品。
称一次就知道次品在哪份中,还知道那两份中没次品。接下来研究从5瓶中找一瓶次品,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比较从3瓶、5瓶中找次品让说发现?师生共同总结。带着我们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增加点难度,同学们你们敢去挑战吗?从你们回答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3)从8、9、11、12瓶中找1瓶次品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课件)找学生读提示。我希望我们同学在小组内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始(学生操作交流)。
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呢?用十一去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找次品的行程中完成了一次飞跃找到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找次品的技巧,那么我们应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比尔盖茨的公司应聘好吗?八十一能平均分成三份吗?我们应该怎么办?自己完成。呼应猜测。
【设计意图:应用回归】。
三、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让学生说收获,生自由说。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探究思路是一生的财富。】。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三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小黑板等。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一、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3个。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3个零件中,再从3个中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下面给大家分享数学广......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四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
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现在有。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
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
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
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提示:(1)你把待测物。
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
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
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
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师: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好,,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
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1、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
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五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
一、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
整节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
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观看影片、寻找方法、感悟策略、提炼规律的全过程中,老师讲解的很少,只是在知识关键处引导、点拨、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的发展。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六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1、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学生汇报:3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p137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p137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a级:
p136第4题。
b级:
p137你知道吗。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
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
(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木糖醇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需要称的次数934、4、1。
3933、3、3。
2952、2、2、2、1。
3991、1、1、1、1、1、1、1、14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最优策略: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2、书本做一做。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更接近平均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八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
一、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整节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观看影片、寻找方法、感悟策略、提炼规律的全过程中,老师讲解的很少,只是在知识关键处引导、点拨、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后感想:
(一)情景的创设。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盒木糖醇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部分在备课时我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学挪到了下一课时。本节重点砸实,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样找出次品。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增加了课后“你知道吗”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充分练习后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1、通过用天平称,猜测,画图推理等活动,学习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天平6台、测量用的相关物品若干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的创设。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个药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部分在集体备课后我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学挪到了下一课时。本节重点砸实,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样找出次品。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增加了课后“你知道吗”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充分练习后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通过今天教学实际来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在研究从9个和12个中找次品时,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汇报时有些方法没有反馈。
2、板书设计不好设计、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们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进行了简化。用下划线来代表天平,上面的两个数字代表托盘两边的物品数量,这样就更形象一些,让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分析天平两边出现的两种情况,不很清楚、易懂。究竟什么方法更利于学生理解,还值得探讨。
3、学生对实验过称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说不明白,甚至所说的别人听不懂。
六、改进设想:
1、能不能把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实例用动画式课件播放出来做导入,引出问题会更加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眼球,更易提高学习兴趣。
(一)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
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一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1、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学生汇报:3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p137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p137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b级:p137你知道吗?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二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最优化策论的成因。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教材比较重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确实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迅速达到多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该教材内容偏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
预设:生:任意拿两个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一样重(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一样重(天平不平衡),那么轻的那个(往上翘的那个)就是次品。
教师学生演示。教师问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吗?
教师课件演示讲解。
老师把我们刚才找次品的过程记录下来。板书:3
1 1 1(×)
有3个零件,先拿出左边1个,右边1个称一次,还有1个在旁边等。如果不平衡,次品就是轻的这个,如果平衡,次品就是旁边这个。
(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
t:请你在自己本上记录下称的过程,看一下你称了几次找出这袋糖果?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2 2
4 ??
板书: 8 8
4√ 4 × 3√ 3(×)2√
t: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t: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t:你有什么想说的?
t: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所以在8个中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1个已知轻一点的次品?(2次)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t: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2 2 4 ??
(2)交流称法,教师记录
(3)感受优劣: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体会最好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初步感受分成三份,尽量平均。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2)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4)重新调整,接下来打算怎么称?
所以,在243个里面找已知轻的这个次品,最少称几次一定找到?(5次)
(5)要保证6次能测出这样的1个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243*3=729)要保证7次能测出呢?可能是多少个?(729*3=2187)
(1)学生自己记录称的过程。
预设:第一次称a:分成121 121 ,b分成81 81 80
(2)交流:你觉得哪种称法更占优势?为什么?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还要往下称吗?
(四)、巩固策略,深化规律
1、如果是82个零件呢?83??241呢?
28个呢?谁能很快的告诉大家,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五)、全课总结
对全课进行输理,回顾找次品的方法和最佳策略。
教完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教到什么度是合适的?对于最佳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相通的解释方法?教师的反馈怎么样能更有层次一些?课上下来还是觉得问题多多,但自己觉得还是在云里雾里。,如果仅通过交流,势必优秀生言之灼灼,而后进生听之糟糟。因此我在执教时选用了学生安静思考,人人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再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得到提高。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四)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2、让学生分析讨论。
(2)汇报交流。
(五)拓展应用。
1.有7瓶药片,其中1瓶中少2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有15盒巧克力派,其中1盒中少3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六)总结。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七)作业布置。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3个。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3个零件中,再从3个中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五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课前谈话
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设疑:如果老师有2187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一颗,用天平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请你猜一猜。
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平衡:11次
5(2,2,1)
不平衡:2(1,1) 2次
5(1,1,1,1,1) 1次或2次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
探索最优策略
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画图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2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2名同学分析填表。)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个数
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并板书:
平衡 3(1,1,1)
9(3,3,3)
不平衡3(1,1,1) 2次
平衡1
9(4,4,1) 平衡2(1,1) 3次
不平衡4(1,1,2)
不平衡1
平衡1
平衡(2,2,1)
9(2,2,2,2,1) 不平衡2(1,1)3次
不平衡2(1,1)
9(1,1,1,1,1,1,1,1,1) 4次
引导观察: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小结: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
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只需7次,让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
全班合作:用图示法从10个和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
(合作要求:将全班所有的小组分成2部分,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0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另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小组内先共同讨论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再2人合作选一种(组内不重复)用图示法分析。)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
引导观察,感知规律: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不能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
拓展提高
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
第135页做一做: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找次品》教学反思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上课开始,我首先拿出学生们喜欢的口香糖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要送给今天表现得最出色的同学,不过其中有一瓶已经被我吃过了两片,送给你们肯定不行,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的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让学生用五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从五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品的基本方法。随后,师生小结出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份分一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出来。第二种方案:有2份分2个,1份分1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能找出来。
然后通过从9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轻一些的次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本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试验、研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接下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一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这样次数最少。
接着呼应课前的猜想,从9到27到81到243到729到2187,只需7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学生从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我让学生继续自主分析8瓶的找法,当数字不能被平均分成3份时,怎样分更合理,从均分2份需3次,而分成3、3、2时只需2次,从而更加清楚均分3份的好处,及尽量均分3份的策略。但因时间仓促,过程太简单,效果受到影响。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六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
9个正方体
一、情境导入
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自主探索。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电脑出示:同桌说说: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
a出示: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b学生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师据生回答板:5(2,2,1)2次
5(1,1,1,1,1)2次
三、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9”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
一定。
2、让学生拿出九个正方体,把它当作这几个零件,自己根据刚才的讨论题,说说方法,如果想到有几种方法的,都将方法说出来。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板: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3(4,4,1)平
不平4(2,2)不平2(1,1)3次
93(3,3,3)平3(1,1,1)
不平3(1,1,1)2次
95(2,2,2,2,1)平(2,2)平不平2(1,1)
不平2(1,1)3次
99(1,1,1,1,1,1,1,1,1)4次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好,刚才我们在9个零件里找次品,方法就有四种了,如果待测物品更多一些,那方法也会更多,如果每次都这样找的话就比较?(麻烦、复杂)对,那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规律呢?”
“同学们观察表格,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快的?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七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培养推理能力,让学生葱粉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等方式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找次品”问题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需要重新建构的内容,学生会有新鲜感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它又是一个高难度的充满挑战的内容,因此部分同学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习这些内容需要比较高的思维水平。如何让学生正在地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发现规律呢?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1.通过观察与操作,猜想验证和推理,体验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发现和理解“把物品总数平均分成三份来称,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会最少”。
2.通过找次品的探究活动,渗透“化归”和“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
3.经历由直观演示操作逐步到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神奇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出找次品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方法,理解和体会最优方案的特点。
1.能够用简明的方法记录找次品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找次品最优方案的特点。
纸质天平、棋子、操作记录单、课件。
摸奖游戏。
1.课件:从8个笑脸中摸一个奖品(从8个中摸中一个真不容易)。
师:要使中奖容易些,你会增加笑脸的个数,还是减少笑脸的`个数?
2.从4个笑脸中摸奖(体会更容易中奖)。
3.从2个笑脸中摸奖(体会“保证”意义)。
师:要保证中奖,我们得摸几次?
师:你知道3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师:在315晚会上老师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一些不法商人往黄金里加金属铱冒充千足金来销售,加铱后的黄金用肉眼无法辨别,但重量会增加。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八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1、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
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
(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木糖醇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保证能找出次品
需要称的次数9 3 4、4、1
3 9 3 3、3、3
2 9 5 2、2、2、2、1
3 9 9 1、1、1、1、1、1、1、1、1 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最优策略: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三、智慧冲浪,提升思维。
2、书本做一做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更接近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四、师小结: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三角形)。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
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现在有。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
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
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
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帮助我们找到次品。提示:(1)你把待测物。
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
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从五瓶中找到次品。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
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
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师: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好,,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
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三)巩固练习。
1.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
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二十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天平)记得吗?我们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他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初步认识天平。
(2)学习例1。
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有个小朋友身体缺钙,买了3瓶钙片,(出示三个钙片)其中有。
1瓶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这个小朋友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
3.师:大家帮忙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师质疑:不进行实际称,你能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课件、圆片(三角形)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
提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从五瓶中找到次品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三)巩固练习
1.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5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