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估算教案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2:59:12
数学估算教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6 12:59:12     小编:影墨

教案应注重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的编写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下面是一些成功教案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数学估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数学估算教案篇二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数学估算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笔算。

409×72800×5。

380×6207×8。

二、自主探究。

2、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拓展。

1、练习二十第7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2、练习二十第8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四、梳理整合。

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

数学估算教案篇四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数学估算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3、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

180÷31800÷390÷35×840÷5。

54÷96×981÷97×98×9。

7×927÷36×7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数学估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6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能通过合作、交流编制乘法口诀,且能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在交流、合作中整理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口诀的记忆;在解答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编写口诀:

1、贴黑板上,一幅图是几块三角形?二副图呢?……六幅呢?将结果填在书上格子里。

2、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一格表示一个6,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2格表示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3格、6格呢?在书上写算式。

4、看着算式编口诀,写书上。

三、记忆口诀:

1、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1)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前2个数,积是最后一个数。

(2)两个因数,小的在前面。

(3)口诀从“一六”开始,第一个数字每次增加1。

(4)提问:为什么会相差6?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几?

2、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并记一记。

3、师生问答,同桌问答。(对口令游戏)。

四、巩固提高。

1、书上做一做,练习题十四。

2、数蚂蚁游戏。

教学反思。

数学估算教案篇七

1、会进行相应的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提问:

(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

板书: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怎样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数学估算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二、尝试解决。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数学估算教案篇九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全面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原则,能够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发现估算的策略与技巧,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教学难点:估算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幻灯片2。

教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估算的题目。但是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优点?估算的原则是什么?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技巧???很多同学都没有去研究过。因此,老师想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弄清这个问题。

(二)课题质疑: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请你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明确估算的原则和步骤。

3、掌握估算的技巧和策略。自学提示:

1、通过“快速计算”,发现估算的优点,从而喜欢估算。

2、通过“技巧初探”发现估算方法、步骤。

3、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议一议”,把握估算原则。

4、经过“智大慧比拼”,达到熟练运用。

(四)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复习。

师:小明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想找智慧老人要一本《估算秘籍》。把门将军告诉他:“只有能闯过他四道关卡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这本秘籍。”这四道关卡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闯关吧!

第一关:轻松热身。

出示幻灯片5“看谁算的快”诱导学生使用估算。

出示幻灯片6“看谁估得巧”,引导学生找出估算方法。

278+425≈。

92×29≈。

336÷7≈。

336÷9≈。

336÷78≈。

出示幻灯片7“看谁估得好”

六年级有104名同学计划到云露山去游玩,每张门票49元,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通过计算、对比、验证,让学生发现在应用题估算中一定要“符合实际”。为了符合实际,在估算中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究竟使用什么估法,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三思而后行。至此,本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由此得出估算的步骤是“先估后算”,原则是“好算、接近、符合实际”。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二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三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能。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现在,鱼晒好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应用。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六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依照自身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估算战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战略,并能运用自身的估算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学校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七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磅秤、盘秤、天平等。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八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九

1、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3.引导学生谈通过情景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帮小明估算妈妈带100元买3样东西够不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笔算这三中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1.完成做一做。

3.独立完成。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修改意见:

备注。

数学估算教案篇二十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二.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三.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772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