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课程论文(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3:11:17
天文学课程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1-26 13:11:17     小编:梦幻泡

如何做好亲子沟通,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如何充分利用总结的作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你需要一些总结的范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样本,仅供参考。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一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但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性的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

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的前途是光明的!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二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各类自成体系,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叙述性和分析性内容;同时,土工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材料层出不穷,以致学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中难以抓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的情况。为了进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笔者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编排、课时分配等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教材编写。

南昌大学与其他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编教材充分考虑到现有教材的不足强化混凝土章节内容增加了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弱化部分章节将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节内容进行相应删减;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增加建筑节能材料章节;设置案例在各章节中多设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实践相结合。

(二)授课内容编排。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突出重点内容,授课时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为主要重点,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建筑钢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为次要重点,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浆、石材、木材等;体现专业特点,注意授课内容与不同专业方向的有机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专业重点突出水泥与混凝土的内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则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则要求详细讲解大体积混凝土及其施工;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时将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如隧道盾构技术、大型混凝土构件预制技术)以及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应用,将国内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术在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应用)融入课堂教学中。

(三)课时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时有限,在教学中合理分配课时是保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南昌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32学时,实践2学时,实验14学时。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笔者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外,还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一)理论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此,有必要将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组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生产与工艺、性能与应用三大块进行统一讲授。同时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缩减课时、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现有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时,除了开展水泥实验、砂石实验、普通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设定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创新性实验是让学生自选材料和自行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前先将学生分为3~4个组并确定实验题目,要求小组同学查阅资料、集中讨论后完成创新性实验,比如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实验、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实验、不同等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实验等。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过程,认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或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见识混凝土的浇注养护,了解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加工,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鉴于这一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环节,提供了网络辅助教学,完善考核方法。

(一)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

为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充分利用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优势,特别制作了一段50分钟左右关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自行观看,同时在课堂上也组织学生利用1个学时观看视频资料,之后用1个学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观后感想。

(二)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辅助教学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将很多相关的文档、幻灯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也可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学生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网络辅助教学是对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考勤与课堂讨论、实验实践(报告)、期中考试(开卷)、期末考试(闭卷)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种形式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5%、15%、20%和50%。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分阶段检验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内容。

教师讲课内容有主次之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仅简单轻松,而且也更有针对性。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践。

(2)上课形式。

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验实践环节。

除了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之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见识到各种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创新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学习效果。

五、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集理论、实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学好土木工程材料,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时的限制,要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学会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材料,必须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编排、课时分配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及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考核方法等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实施,同时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三

目前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定位是把公司的项目流程套入学校的教学模式,即就教学论教学,把公司项目案例作为学校教学的资料,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模仿企业的项目流程进行项目课程教学。这种“依葫芦画瓢”的项目教学未达到企业对毕业生零距离的需求。目前项目课程教学定位应该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把学校的课程教学纳入到企业项目操作流程中。其课程定位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职业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单纯工作任务,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单位个人才能够在繁琐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剖析、辨别并采取应对措施时,才能够说他具备了所需的职业能力。传统课程基本上还是学科体系和以知识点为中心,过分强调了知识理论要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程,要体现在每个环节的链接和相互关联上,而不是“纸上谈兵”而已。第二,以学科综合为基本出发点。项目课程是以要完成的项目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它把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按项目工作流程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再根据实际分析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确定出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和专业技术能力来获得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课程定位。第三,以项目任务具体化来开展实施。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和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整个大的项目任务化解为各个小而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判断的能力。最后,按照具体化的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工作。

二、项目教学设计阶段的改革。

从公司的项目流程中,可以知道公司把项目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项目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公司的项目操作模式中,以达到在项目教学中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展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让公司项目处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达到最大程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同公司的接触和与毕业学生的多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为:制定项目时间表、方案论证、方案绘制、方案修改与定稿和方案汇报这几个阶段。通过对公司项目操作流程的研究和我这几年的项目教学经验,我把这两个流程做了一下总结和调整,使我们的项目教学充分融入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中,形成新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现场施工阶段改革。

教学现场施工阶段同样采用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校企穿插模式。它与现有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对比看来,新流程在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中,把构造教学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论的书本的课堂教学部分转换到已建设好的实训中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转换为实地实物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建材施工的构造知识阶段,从原有无概念的被动接受的理性认识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现场对实训建材和材料构造的学习,将该结构知识点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要求。

项目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并不脱离理论知识点,而是以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在项目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在此期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将在项目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是项目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求教师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大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大学本科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真正在装饰公司负责过装饰工程项目。而且,由于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空间,对目前整个装饰行业的发展以及装饰材料市场动态都没有第一手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当中大多数同本行业专业人员社会接触较少,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难以完全胜任项目教学法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要求的教学目标。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四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在活动课程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国内教育界已认识到德育活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从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实践来看,活动课程的引入不仅为那些早已在实行但又无法正常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结构框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化德育模式带来了希望。

一、德育活动应成为德育主要的教育形式。

我国教育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社会及历史等为主的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在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系统性道德知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尽管道德认识能给学生提供未来行为的认知图式,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却往往只是以知识形态存在而不是以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即成为学生品性的一部分的观念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道德知识对个体在具体道德情景中的行为影响是很小的,只有在个体价值观念单一、不能或无须作出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情景中,它们才会成为行动的线索。而对处在变革与多元化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仅有道德知识这一行为线索并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学科式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因为道德行为的产生除了需要认识的支撑之外,更需要行为动机(情感)的激发,需要对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及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控等。

而德育活动课程则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通过学生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自觉的参与意识,这就有可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品性,从而使学生在未来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受到类似情感的触发而引起道德行为动机。杜威认为,这种使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关系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因此,德育活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主导形式。

但是,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不一定能保证人们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而且即使有做出道德行为的意愿(动机),也不一定就能引发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好像是人们懂得制造飞机大炮的原理却不一定能真的制造出来一样,这里还有许多工艺问题、技术问题。同样的,能否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也存在着类似制造工艺技术的道德技能问题,如怎样表达同情和关心以正确地帮助别人,如何通过协商以避免冲突达成公正公平,怎样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等,都涉及处理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和行为等技能问题。也可以说,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既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包含着适当和熟练的道德“技能”。毫无疑问,这样的技能通过刻板的说教是很难获得的,就如学游泳而只在岸上听取理论讲解一样,一旦真的下水很可能会被淹死,学科式德育课程的缺陷也在于此。德育活动由于是以个体和集体的各种具体活动和行为展开的,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各种行为技能的运用和学习过程,因而德育活动课程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也特别适合于道德行为技能的培养和获得。

总之,德育活动课程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事实上,它们对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不同方面起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应当注意两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就目前的学校德育实践来看应更加注意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这对规划和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二、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指出了活动课程应“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也阐述了活动课程和德育活动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这对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课程设置的要求来看,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仍然不明确,在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学校进行的德育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理论框架,这对中小学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对如何进行德育课程目标设置及活动内容的构架等的研究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新的课程计划的重要特征。这一思想也在各科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进步。由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活动为基础,并且也只能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因而活动课程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上的这一转变。德育活动课程无疑也是为了满足德育目标上的拓展,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一思想对目前各地开展的有关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计划中所提出的晨(夕)会、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等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依据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划分方法来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思想,虽然表面上解决了知行脱节问题,而实际上还脱离不开传统的德目主义德育观,甚至会滑向枯燥的行为技能训练,同样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或未来会遇到的各种道德困境。事实上,知识与能力相加还不等于真实的道德行为,更不等于道德品质,因为道德行为总是与情景相联系的,而且也只有与情景相联系才能产生激发行为的.动机和情感。笼统地以能力作为德育活动目标是不适合于德育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也很容易使活动课程所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受到威胁。因而,我们认为在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时必须对道德行为中的能力作出分析。

在学科教育中,知识与能力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作为一个比知识和技能包容范围更广的假设结构,既包含知识,也包括知识的运用。但我们在学科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只强调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说明,在学科教育中所说的能力大多只涉及人的理智领域,本质是由一些规则或操作程序构成的。而在人们的道德领域,并不缺乏这样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但并不能像学科教育那样一旦形成就很容易迁移,并能在另一种情景中得到贯彻,如学校中学生的道德表现与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上的道德表现有着很大的反差。这不仅说明传统的学科式道德教育是有缺陷的,而且也说明了道德行为与情景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道德行为中既包含认识和解释道德情景的认知技能和进行具体行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属于情感领域中的动机和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解决一道智力难题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要实现道德行为的迁移必须同时完成行为者认知、操作(动作)及情感三方面的迁移,而其中情感及其体验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因而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有关道德、良心或社会化、价值之类的是在“情感行为”的概念下进行阐述的。这也正是无法通过灌输来实现的教育目标,但在人们自觉自主的活动中却能得到比较好地展现。

然而,我们也绝不能期望所有学科课程无法解决的问题,活动课程都能很好地解决。比如,要想把道德行为能力进行分割培养,让德育活动课程只解决所谓的“能力”问题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作为情感行为,还是作为一种判断推理,道德行为都依赖于特定的情景,离开具体的情景和条件去判定某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并不存在抽象的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能力,也不能把道德行为能力分解开来分别培养。这在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也暗示了这一点,他从开始推崇的所谓的新苏格拉底法转向所谓的新柏拉图模式(即以类似于以色列集体农庄通过团体进行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并不只是方法上的转换,实质上说明了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转变,即从关注抽象的道德推理能力转向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一贯强调的集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应以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的能力为目标。这种定位不仅符合活动课程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而且也符合德育的要求,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说,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和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能力,其实是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结合起来了。比如,当学生面对某个具体的道德问题时,他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而解决某个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必然需要交往能力、自主自制能力等。因而这种定位与课程计划并不矛盾。只不过课程计划中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行为能力是针对具体的活动而言的,而作为课程目标这些能力显然过于微观了,对课程研制是不利的。

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要求,这是整个学校德育目标的总的出发点,正如杜威所说的,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运用真实的道德情景及现实的道德问题的道德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一种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会有积极的作用。在国外有一种针对社会适应不良或有缺陷的中小学生设立的预备性课程(preparecurriculum),就是以改善学生解决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目标设计的,其中包含人际技能训练、情景知觉与判断能力训练,情景调控能力及自我评估能力的训练等具体内容,而且这些训练完全是以活动方式展开的,值得我们借鉴。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架。

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应是过去一些零散的德育活动,如晨(夕)会、班团队活动等的简单组合,也不应是德育学科课程的实践补充,而应当依据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来构架。这样既可以达到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的目的,也可以使德育活动课程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课程体系,并改变目前许多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

德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确定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以及各种道德行为所包含的相应的行为技能和情感表达与体验技能。因此,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内容构架的关键是选择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反映学生道德实践和社会需要的德育活动。根据学生日常接触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可以构成一个横向的各种德育活动主题,而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适应现实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要求,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纵向的德育活动。也就是说,根据主题的需要及学生年级水平,可以把某一德育主题设计成具有前后衔接关系的系列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处理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德育活动的构架从形式上来看可以设计成系列主题活动或者综合活动,这种形式也便于随时调整和增删活动内容,使德育活动课程能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随时反映学生的道德实践需要和社会现实的要求。

在设计具体的德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抽象出各种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这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这些方面也包含着道德认知的成分。

一是道德交往能力的培养。皮亚杰曾说过,道德上的自律只能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水平表现出来。实际上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以与其他人形成的各种权益关系体现出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实现人际互动的基础,也是形成处理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基本技能。处理学生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实质上都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密切相关。在上面提到的预备性课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也被认为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是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与家庭都比较容易忽视的德育内容。但是劳动是个体将来参与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构成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思想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品质,所以马卡连柯曾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人们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即使是最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也是培养人遵守纪律、培养人对别人的义务感的重要手段,能使一个人养成尊敬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的习惯。而且由于劳动具有具体的物质和活动形态,也特别适合于活动课程的要求。当然这种劳动活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或劳育。

三是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包括情绪自律、价值自律和行为自律等许多方面,而个体的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则是促成自律的最核心的要素。儿童道德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实质上是儿童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上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灌输或者自然成熟就能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逐渐内化而来,因而是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要任务。

四是自我权益的维护能力。我国的德育历来强调集体的利益,而不重视个体的需要,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但实际上不懂得个体权益及其界限,就谈不上尊重他人和集体的权益,仅有集体主义教育而看不见学生个体的德育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历史上和现实的宗教极端主义中都有深刻的教训。因而在运用集体的德育力量的同时,必须充分地考虑个体的权益(包括法律上的权利)。柯尔伯格极力推荐的“公正团体法”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努力达成‘公正’和‘团体’之间的平衡”,在运用集体力量的同时,保护个体学生的权利,促进其道德发展。

五是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道德情感是推动道德行为的动力,没有对他人情感的体察和对自我情感的反省能力,就不可能有道德活动的需要;没有道德情感的行为也不能说是道德行为。

应当指出,上述能力本身并不构成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它们只是设计德育活动的线索。在具体的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常常需要上述各种能力的结合。还应指出,活动课程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在设计教育活动时的灵活性和现实感。因而我们绝不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包括德育活动课程的全部能力要素和内容,实际上也不可能。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五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山东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院校,该课程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要求为指导思想。本文分析了影响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从六个方面对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各个高校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影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设计计算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对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满堂灌”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学习参与度低;过程性考核方式尚未形成等。

二、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1.转变课程教学观念,引入创新理念,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树立工程教育观念,依据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不仅仅要学会“机械设计”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与应用中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设计的课程教学理念贯穿课程教学始终。课程开始即引入创新设计,告之学生设计包括”创新“两字,设计即要进行创新性设计。学习“机械设计”这门课,既要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又要重视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要有信心、毅力,做一个努力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纳入创新设计,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简化复杂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利用前人经验进行预先假设设计,以及设计数据的选取及设计数据重要性的判断,造成设计数据的近似性,因此,设计结果不存在标准答案,设计结果不存在唯一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思考,要有工程意识。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祖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树立做出自己贡献的意识与决心。

2.问题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性。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能力。通过问题探究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及课堂中的参与能力,从而也提高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链传动”时,联系学生骑自行车现象提出问题:掉过链子吗?为什么会掉链呢?从哪个链轮掉链等问题。学生从回忆开始,回答,进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教师引导巧妙地将课程中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解决,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轴的结构设计”时,可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多种零件布置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从而找到最佳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机构运动简图、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自由度计算以及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时,可采用情境学习教学方法,将课堂设置在摆好实物的实验室,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装拆不同形式的实物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繁杂,联系生产实际的内容较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而且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立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主要是因为采用生产实际的视频能够解决学生没有见过和接触过实际情况的难题。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来展示机械运动的原理和内容。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制作了形象生动的三维模型,使课程内容立体直观地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性。到企业拍摄与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视频,将视频图像应用于教学,使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得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容易讲,容易听,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了,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课堂质量和效率。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课外辅导答疑与讨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和网络习题随时在网上论坛切磋,网络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时性。

4.创新设计大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比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作业。通常以宿舍为单位3—5人为一组进行创新设计作业。创新作业通常分为以下六个模块:(1)每组讨论,发现或寻找问题;(2)组内初拟设计题目,课堂5分钟的演讲,相互讨论,最终组内确定题目;(3)创新作业的设计、计算、校核、绘制三维图;(4)阶段设计的演讲以及最终设计成果的演讲;(5)打印设计说明书;(6)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参加比赛。创新设计大作业提交时间确定在学期末,占课程成绩的20%,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作业,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5.充分利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次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思考,避免被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系统性设计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调研相关实际工程需要,自主确定设计题目。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拆装相关机械产品,实地进行考察,提高其感性认识。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应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相互学习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自学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6.加强过程性考核方式,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课程考核是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它具有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评价功能等多种功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够引导学生选择正确而科学的学习与学习方法。“机械设计”课程考核过程中增加过程性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包括课堂成绩、实验成绩、大设计作业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等4大部分组成。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全面关注学生平时学习,避免“突击式”准备考试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和学校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增加过程性考核方式,增大实践及平时学习部分的内容,注重学生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功夫用在平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机械设计课程是机类大学生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掌握好机械设计课程对于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学好以后的专业课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满足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要求,而且对于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连会.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5).

[2]魏超,刘辉.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33).

[3]吕宏,王慧,刘大力.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有效教学的探讨[j].教育探索,,(8).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六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

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

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习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习和复习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线。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习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习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网络,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了解求职情况与社会动态,增强自我的社会综合能力。在面临就业与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合适的倾谈对象讲述大三世界发生的点滴,找到合适渠道释放自我,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自我鼓励与暗示,增强心理素质。

大学四年级,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和就业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有选择性地到进行面试获取就业机会,同时注意完成本科阶段的各种学习任务。在撰写专业毕业论文或各类学术文章时,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正式求职做好事前备战。在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审视社会现状,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与老师等经验人士交谈获取更多信息同时纠正自我误区,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认识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规划问题等等。心理学,加强对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渠道使我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掌握心理知识和对各类心理现象的解释分析,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完善,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矫正,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广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双高两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七

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它包括了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做好高校学生管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特殊原理,解决到涉及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中的意义。

过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忽视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包括了各个方面,如怎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紧张,培养健康心理;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提高心理品质;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心理障碍;如何提高个人思想水平,保持心理健康等等。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分歧与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在改革开放时期被提出的学科,是一门新生的学科。从它诞生到现在,10多年来不断地被学者们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各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还要继续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希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由于这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它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边缘的、交叉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取两者之间共同的地方,不分彼此,所以在学科体系的划分上还需要近一步的明确,不断的完善。

2.教材方面的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学,如何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存在着一个很模糊的界限,作为一个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的学科,它拥有的不仅仅是二者的'结合,要求更多的是这门学科的创新。但是我们到现在仍然延续使用编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本教材。在21世纪发展中,19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并不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没有及时的改编导致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开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包括了各个方面,特别是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如果对这两个领域没有深刻的研究,就会影响各个方面的教育质量。在学校中,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就开始了,周而复始,问题就和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看似简单,落实起来却是如履薄冰,一直在改革步伐中徘徊。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树立积极的、全面的教育新体系。现在是一个教育与学科结合的时代,我们要抛弃旧的思想理念,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积极的、全面的教育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管理中,着眼于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来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转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节功能。

3.加强研究力度,加大师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研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探索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最有利的解决方法;专门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老师,提高教育者水平,使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思想倾向问题,使得教育事业顺利进行。具有时效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建设及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工作有力证明,对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这要求我们要把握机遇,也要勇于接受挑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发展。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八

摘要:在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和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xx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xx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转型发展高校要将办学思路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中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高级会计是会计专业中衔接紧密的主干课程。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将成本计算和会计记账融为一体,为管理提供成本数据资料,同时发挥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职能。

但是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成本计算和记账过程,在企业中能够正确运用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成本会计教学难点。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的难点: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而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涉及到了企业供、产、销环节。

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消耗的费用千差万别,同时企业之间的生产类型和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费用核算的方法和分配标准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

但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不熟悉,因此觉得成本会计很难学,结果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具体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不多,学生实训条件有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学期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往往接触不到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更多地是承担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这样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实践有效的进行衔接,实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大多数学校还是在校内组织开展成本会计实训。

(三)成本会计实训注重成本计算,会计记账过程相对弱化为了让学生熟悉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都增加了实训环节。

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成本核算的职能,而忽视成本会计记账职能。

制造业企业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计算产品成本,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这些过程是以会计记账为基础的。

而且,会计记账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账户的设置、账页的选择、账页结构的设置和各类凭证的填制等,这些基础做账过程往往被忽略,因此导致学生往往会核算成本,但是涉及到了做账过程却无从下手。

只有将成本核算和会计记账相结合,让记账流程辅助成本计算过程,学生才能更为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化解上述难点,笔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建立制造业企业模型向学生介绍制造业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任务以及资金和实物的运动过程,并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熟悉各环节的会计账务程序,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着重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核算。

另外,成本核算程序一环扣一环,将前期建立的制造业企业模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环节的核算要求。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授课过程明确“四个一”1.明确“一个目标”,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正确核算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环节提供依据。

2.掌握“一张地图”,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和逻辑性很强,成本核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节较多,只有正确地按照成本核算程序一步步进行,最后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

同时,成本核算程序也是教材各章节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在授课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课程的整体学习脉络,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否则学生在后续繁杂的费用分配中会“迷路”,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成本核算程序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准备工作和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需要确定三个问题: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

在成本核算程序可归纳为五个步骤:按地点和用途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根据受益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根据产品受益多少分配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确定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三项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起点,五个步骤的核算程序帮助学生理清核算的具体思路,从而系统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3.把握“一个指南针”,教材的内容侧重于理论介绍和计算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了解成本会计的实务过程,在授课时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顺序,按照“原始凭证———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展开教学。

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后,已经对这个账务处理流程非常熟悉,按照这个思路上课更贴近成本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学会账务处理。

4.学会“一个工具”,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费用种类繁多,费用经常需要进行分配,所以要学会运用“费用分配三部曲”这个工具。

分配前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的问题,接下来首先确定分配标准,其次计算费用分配率,最后计算各分配对象各自应承担的费用。

教学过程的“四个一”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成本核算的整体框架,既能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同时也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将实训过程嵌入理论教学环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因此,实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虑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可以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每讲完一个模块后及时配合进行针对性实训。

但是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质量好的实训资料。

这样可以让学生练习每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通过实训资料中的凭证、账簿等素材增加实践体验,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另外,实训过程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

单项实训主要练习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练习各个分配方法的应用、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对整个成本核算流程和账证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综合实训侧重于在不同的企业背景下,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练习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成本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成本会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改革还在继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多样化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繁杂而且比较枯燥。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实训辅助的教学手段。

长时间的讲授和实训,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需要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空间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蓬勃发展,在这些模式下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成本会计未来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情况,适当融入新型教学模式。

(二)转换思路,强化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会计岗位需求有限,一般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对口实习,但是可以转换实习思路。

一方面,学校聘请专业学者或有经验的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成本计算的技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专任老师可以走入企业,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学习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要求,积累一手的资料,将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成本计算工具,融入课堂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

(三)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强化教学效果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未来可以考虑在会计专业职能技能大赛中增加成本会计竞赛项目,将教学内容和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操作有机结合,在竞赛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校转型发展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改革,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罗丽萍,蒋红芸.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j].教育观察,(1)。

[2]范晓娥.高校转型改革背景下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j].财会学习,2017(3)。

[3]田慧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才智,2017(2)。

[4]施颖.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成本会计实务》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

[5]高苑.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财会学习,2017(3).

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创新。

摘要:教学评价改革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

最后,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功能上论证该方案。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信息化。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础,而如何通过成本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首先,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轻评价”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专业教师往往非常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等“标志性成果”的开发,没有较好地“回归课堂”和有效地“评价效果”。

因此,课程改革只停留在第一环节。

长期如此,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终将是“学科结构活动”的纸上谈兵。

其次,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促进院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九

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高师院校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的研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分类研究。

论柏林教学论模式与德国汉语教学。

基于sns的高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新课程下的高师物理中教法实验课程改革探究。

教学论视阈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思想政治课低效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论内容体系优化与完善。

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中职专业课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

基于知能课程的“小论文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在高师理论教学中的尝试。

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技能评价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教材的调查研究。

科学创造的教学论意义与教学对科学创造的素质关怀。

物理教学论教材中教育测量与评价部分的比较研究。

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

中学世界史“融汇”整合教学论析。

论语文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程探索。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

1灾难护理学“新”而未“兴”

护理人员参与灾难医疗应急救援,必须了解灾难的特征和规律,救援中的管理、应急处置、基本护理技能等系统知识,其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将对灾难救援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在目前的护理本科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临床护理学等基础护理医学,已经掌握了基本护理技术,但如何将基本护理技术与灾难护理管理学及灾后心理援助等相关内容相结合,从而使灾难护理的目标和重点得到强化的教学经验仍旧匮乏,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灾难护理学“新”而未“兴”的特点。

2紧扣核心内容开展灾难护理学教学。

同灾难医学类似,灾难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其教学一方面必须在有限的课时里纳入核心理论内容,包括灾难医学知识、灾难护理管理学及灾后心理援助等内容;另一方面需增加相应的实践操作。

灾难护理学课程核心内容涉及3大体系和8个方面:3大体系指灾难前期准备、灾难发生期应急、灾后重建期保健等;8个方面包括灾难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灾难应对预案、灾难应急救援护理基本要素及流程、各项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现场检伤分类与后送、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灾难心理救援、常见灾难的应急救援(核、化、生、地震、火灾、水灾)等。以江苏大学为例,针对灾难前期准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水灾、地震、矿难和泥石流、重大传染病等伤情特点,涉及灾前防灾准备、急救常备药物和物品的配置和使用等;灾害发生时突出应急,包括救灾技能,如:如何自我防护,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快捷;如何与其他急救人员配合对伤员作出正确和快速的检伤分类,防止过度分类或分类不足;如何对危重伤员实施现场急救、快速转运、记录伤情等;灾后重建期,如何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食品、饮水卫生,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进行自我心理康复及针对灾民的心理调控等。

2.2课程以实例结合模拟设计。

灾难护理学的理论授课中,可针对课程重点选择性地列举图片和实例,以加深学生对灾难护理学的直观理解,但又避免过度刺激造成心理阴影。例如:江苏大学在涉及地震灾难的教学中,选择的实例以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地震为主,图片以灾难后环境为主,尽量不涉及受灾群众;教学内容包括防震常识、人员生存环境、后续灾难救援及灾后重建等,还特别从管理属性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如涉及脆弱性的技术、社会、管理属性等[3];在常规理论教学中积极模拟现场环境,提出可能存在且会影响灾害救援的问题,例如:区域的药品、物资储备不足、物流不畅通、应急机动力量反应不够迅速等,当以上情况发生时,如何开展有效护理活动,避免加剧灾难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3以教育系统设计指导和优化教学。

教育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sdesign,isd)是教育各领域最常采用的模式,同样适用于灾难医学教育[4]。isd的基础是传播、学习和教学等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属于系统论,问题面和需求面是教学分析中的两个方面,通过以上综合设计找出最佳解决方案。isd的工作流程是分析———设计———发展———实施———评价,通过系统安排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创立学与教的系统,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目的[5]。

3.1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

isd首先需明确学习结果,即学习目的或目标。作为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教学目的概括性地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目标组成一个说明教学意图的系统,是某一阶段、时期学校教学规范,不可随意变更。江苏大学针对灾难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提出“灵活性、实用性、科学性、延展性”的授课理念,以达到培养高级灾难护理人才的目的。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表述。教师根据需要可加以调整、变更,教学策略具有较大灵活性,教学目的稳定,而教学目标灵活。例如:由于“使护理人员掌握灾难的护理工作的相关技能”的目的太抽象和笼统,可能造成理解的不统一,因而对教学过程、结果的评估与测量起不到指导作用。教学目标则明确、具体,如“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现场要快速配合医生进行检伤分类”。因此,灾难护理学教师在具体分析教学内容之前,第一步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即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什么。

课程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进行教学目标、学生现状、教学过程、预期结果、是否存疑等诸多方面的预设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和拓展相关能力。例如针对“灾难中大量伤员的急救管理”课程,考虑到学生中可能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在授课的初期阶段引入大量的管理案例,并逐渐与灾难医疗救援管理相结合,在阐述灾难前中后的不同时期内管理的内容与侧重点的同时,围绕灾难中大量伤员的特点展开论述,以凸显管理对灾难救援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灾难管理的认同感与学习力度。确立灾难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给学生讲课,如讲座、技能操作、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授课时间、学生数量、学生的基础水平、教育资源、教育预算等因素。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给其他讲师或教学组成员试讲,以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明确灾难护理学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内,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传媒、internet网络等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灾难护理学的兴趣,使知识范围进一步拓展,但对于如何借助新兴媒体开展灾难知识教育还需不断探讨和摸索[6]。在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2~3学时的实践课程,如模拟某一灾难现场(如地震、火灾等),由学生扮演救援组织者、检伤分类人员、救治与转运人员、心理援助者、灾后防疫人员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演练灾难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切实体会并对理论授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价教学是立足教学目标,按一定规则对学、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价值判断,描述和确定教学效果,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行总结性评价。在灾难护理教学中,笔者对理论性的问题行书面考试或使用口头回答;对操作技能,如护理流程、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自我保护等使用模型考核,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进行临床操作。笔者对灾难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课程、理论考试等,各取一定的权重,分别为30%、30%、40%。理论考试突出重点的同时,平均分配其他知识点,还安排设计型题,如设计某一灾难场景的救援护理,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灾难护理整体流程的把握,明确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为主要目标,加深灾难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核中着重考查的内容包括:灾难护理学基本概念、个人防护技能、防护装备的使用、灾难应急护理的基本流程、现场检伤分类、常见灾难的处理原则、心理救援原则和基本方法等[7]。

综上所述,目前江苏大学灾难护理学的教学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施教过程、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尚需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灾难医学等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学思路与方法,如可借鉴和学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博士pbl整合教学法[8],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力争使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质量更符合国际潮流,在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护理学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以更加全面、综合的教学手段培养灾难护理人才,达到有效应对灾难的目的。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一

1.1复杂概念简单化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生大多是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专业水准去要求他们不现实也没必要。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尽量化繁为简。例如,在讲授大数定律时,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教师只需将这些定理的含义讲清楚就可以了。大数定律主要是在理论上严格地验证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合理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用事件的频率近似替代概率”的合理性,即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依概率收敛于期望,频率依概率收敛于概率。这样既可减轻或消除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与抵触心理,又符合教学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2适当布置思考题当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善于动脑,部分学生会觉得老师都是在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学习没有挑战性。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讲授几何概型时,可以将著名的“贝特朗”奇论抛给学生。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答。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一种解法,剩余的解法留给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挖掘出新的解法,甚至新的结果,让学生去思考贝特朗奇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

2.1体验生活常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果仅仅是这样跟学生讲,学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有些反感。事实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时,能够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给出几个具体实例:例1:在讲授古典概率或者数学期望时,可以路边摊的“摸球游戏”为例。袋子中装有12个除颜色外,大小形状均相同的6个红球,6个白球,现从中不放回的摸取6个球,若所摸到的球为6红则奖励100元,5红1白奖励50元,4红2白奖励20元,3红3白罚款100元,2红4白奖励20元,1红5白奖励50元,6白奖励100元,你会心动吗?这个游戏貌似是稳赚不赔,但是利用古典概率计算会发现,3红3白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情况的概率。类似的街边中奖游戏很多,如果我们学习了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就会大大减少上当的机会。

例2:在讲解古典概率中的“盒子模型”时,可以“生日问题”为例。比如,授课班级有50名学生,那么可以让学生猜一下至少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有多大。这个概率乍看很小,但是通过“盒子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却令人匪夷所思,当班级有50个人时,至少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居然达到0.9704!在此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大街上至少两个人是老乡的概率又会有多大呢?肯定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可借此提醒学生在陌生场合一定要小心陌生人以“老乡”“、有缘”之类的话搭讪,谨防上当受骗。除此以外,身边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在讲授贝叶斯公式时可以寓言故事“狼来了”为例,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之后却没人来救;在讲授复杂的全概率公式时,可以“抽签问题”为例。假设在10根签中,1根有奖,现有10个人轮流抽签,问这样抽签是否公平呢?这个问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学生认为第一个抽签的人中奖率一定是高于最后一个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利用全概率公式得出的结果却是第十个人与第一个人的中奖概率是一样的,都是0.1。这些问题既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娴熟应用以往学过的各种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感悟人生哲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的课堂上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感悟人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是一门抽象的数学课程,其中也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教师在授课时若予以适当点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体会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在讲授伯努利概型时,经常会举下面的例题:某人进行射击,设每次命中的概率是0.02,独立射击400次,试求至少命中两次的概率。学生很容易列式求解出此概率为0.9972。在此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道题里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可能一头雾水,这就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怎么还会有启示?教师可进一步引导,这位射击队员的命中率很低,但是经过400次射击,至少可以击中两次的概率就达到了0.9972。如果把击中目标看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理想的概率也一定是很大的。“坚持就是胜利”绝不是一句空话,希望大家坚持不懈。

再比如,在讲授概率的加法公式时,可以“诸葛亮问题”为例。假设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3个臭皮匠a、b、c独立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8、0.45,且每个臭皮匠能否解出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并提示:3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问题就被解决了。那么三个臭皮匠是否真的能赛过诸葛亮呢?由此,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来解决此问题。并且可以很容易求出3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570.8,即3个并不聪明的臭皮匠确实可以赛过聪明的诸葛亮。更进一步,若不是3个臭皮匠,而是4个,5个,…,结论又是如何?以1o个臭皮匠为例,假设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仍为0.8,每个臭皮匠独立解出问题的概率都为0.45,且假设每个臭皮匠能否解出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则利用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方便地算得1o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为:1-0.5510≈o.99750.8。也就是说,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出,从而远远赛过聪明的诸葛亮。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经过这样的适当点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结语。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上几种可以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积极地探索。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二

摘要: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

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

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明清时期,中国开放了千年来“严禁私习天文”的禁令,使得我国古代天文学有机会走向一个新的巅峰。

三、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

也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服务于皇室,很多中西方学者就质疑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甚至有些激进派的学者直接将中国古代天文学打入伪科学的深渊。在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它抽象地表现了这一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这个精华显然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每一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构成每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总体上便构成总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都是人们在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用“理性方法”整理概括的结果。此外在科学的本质与功能上,马克思还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的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观念,我们反观中国古代天文学,这是一门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科,毫无疑问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无数古代先贤们定历法、造仪器、编文献来研究这浩渺天空中天体运转的奥秘。这分明就是在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对社会发展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便是航海。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根据天文学中观测到的星辰位置,发明了具有指向性功能的“司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为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大家觉得航海之术离我们日常生活过于遥远,不能说对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了吧。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石器时代,人们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粗放的耕作模式导致了极端的低产。不过正是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法的完善,节气的确立,使得传统农业高度关注农时后,精耕细作的优良方式才逐步趋于成熟,造福了无数黎民百姓。

参考文献:

[1]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张之沧。科学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4.

[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民出版社,2016.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三

三月,还残留着寒冬的料峭、微冷,却也带着和煦的春风,迷人的暖阳。三月的大学,无疑是最美的,柳梢的细语,燕子的呢喃,春芽的柔情,春光的缠绵……漫步在一片绿意中,内心却荡漾不开那一片轻愁,因为舍不得。还没有踏遍大学的每一个角落,还没来得及静静欣赏西大的春夏秋冬,还没有尝遍各个园区食堂的特色菜品,还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离开亦在倒计时了。脑海中依然清晰的记得三年前和小伙伴一起来校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情景,那时候为了实现梦想的执着和坚持,我很庆幸,现在还保留着。三年,足够见证我的成长,也足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如若当时同本科同学一样毕业工作,也许我现在己成为某个小县城某个学校的某个老师,但是现在的我,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深厚的研究能力,也为我的未来谱写了不一样的道路。

这三年,有幸能跟着导师学习,从做人,到做事,再到做学问,老师都用他的身体力行向我们树立了坚实的榜样。老师的名句“做人要大气”时刻警醒着我们,求真务实,尽责尽善的做事态度熏陶着我们,老师永远像一个父亲一样,带给我们关爱和教诲。无论是在平时的小论文檬写、课题研究,还是毕业论文写作中,老师总是给予最为中肯的建议,如同远航途中的灯塔一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师母老师总是带着贤妻和慈母的光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温婉大气的南方女子形象,为我们女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感谢老师和师母,这三年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指导和关怀,你们辛苦了!

这三年,学部很多老师也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感谢为我授课的老师,你们给予了我广博的知识,你们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感谢开题时为我提出宝贵建议的老师,是你们的指导让我的论文思路更加明晰。

我如今的成长都离不开两个小伙伴,我们从本科同班再到大学同班,这种缘分是难以言喻的,可遇而不可求。一起在考研教室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正是因为彼此的陪伴才走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愿岁月静好,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友谊长存。同宿舍的舍友,从陌生到熟悉,这三年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学习、一起找工作、一起追剧、一起成长……有你们,真幸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我的家人。漫漫求学路二十载,父母总是给予我最好的支持与鼓励,将最好的都给了我。你们的无私奉献,你们的'爱和包容,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我。如今,我即将走出学校,踏入社会,你们却己悄然老去,愿我有更多的岁月慢慢陪你们老去。

几句感谢却怎么也画不出我心中的那份情。这一生,一直都在不停的奋斗,或许是为梦想、或许是为生活、或许是为他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毕业不忧伤,愿笑对未来,愿生命静好!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四

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简写成)。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五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在活动课程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国内教育界已认识到德育活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从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实践来看,活动课程的引入不仅为那些早已在实行但又无法正常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结构框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化德育模式带来了希望。

一、德育活动应成为德育主要的教育形式。

我国教育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社会及历史等为主的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在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系统性道德知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尽管道德认识能给学生提供未来行为的认知图式,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却往往只是以知识形态存在而不是以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即成为学生品性的一部分的观念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道德知识对个体在具体道德情景中的行为影响是很小的,只有在个体价值观念单一、不能或无须作出独立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情景中,它们才会成为行动的线索。而对处在变革与多元化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仅有道德知识这一行为线索并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学科式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因为道德行为的产生除了需要认识的支撑之外,更需要行为动机(情感)的激发,需要对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及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控等。

而德育活动课程则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通过学生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自觉的参与意识,这就有可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品性,从而使学生在未来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受到类似情感的触发而引起道德行为动机。杜威认为,这种使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关系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因此,德育活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主导形式。

但是,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不一定能保证人们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而且即使有做出道德行为的意愿(动机),也不一定就能引发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好像是人们懂得制造飞机大炮的原理却不一定能真的制造出来一样,这里还有许多工艺问题、技术问题。同样的,能否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也存在着类似制造工艺技术的道德技能问题,如怎样表达同情和关心以正确地帮助别人,如何通过协商以避免冲突达成公正公平,怎样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等,都涉及处理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和行为等技能问题。也可以说,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既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包含着适当和熟练的道德“技能”。毫无疑问,这样的技能通过刻板的说教是很难获得的,就如学游泳而只在岸上听取理论讲解一样,一旦真的下水很可能会被淹死,学科式德育课程的缺陷也在于此。德育活动由于是以个体和集体的各种具体活动和行为展开的,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各种行为技能的运用和学习过程,因而德育活动课程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也特别适合于道德行为技能的培养和获得。

总之,德育活动课程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事实上,它们对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不同方面起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应当注意两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就目前的学校德育实践来看应更加注意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这对规划和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二、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指出了活动课程应“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也阐述了活动课程和德育活动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这对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课程设置的要求来看,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仍然不明确,在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学校进行的德育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理论框架,这对中小学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对如何进行德育课程目标设置及活动内容的构架等的研究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新的课程计划的重要特征。这一思想也在各科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进步。由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活动为基础,并且也只能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因而活动课程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上的这一转变。德育活动课程无疑也是为了满足德育目标上的拓展,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一思想对目前各地开展的有关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计划中所提出的晨(夕)会、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等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依据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划分方法来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思想,虽然表面上解决了知行脱节问题,而实际上还脱离不开传统的德目主义德育观,甚至会滑向枯燥的行为技能训练,同样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或未来会遇到的各种道德困境。事实上,知识与能力相加还不等于真实的道德行为,更不等于道德品质,因为道德行为总是与情景相联系的,而且也只有与情景相联系才能产生激发行为的.动机和情感。笼统地以能力作为德育活动目标是不适合于德育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也很容易使活动课程所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受到威胁。因而,我们认为在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时必须对道德行为中的能力作出分析。

在学科教育中,知识与能力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作为一个比知识和技能包容范围更广的假设结构,既包含知识,也包括知识的运用。但我们在学科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只强调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说明,在学科教育中所说的能力大多只涉及人的理智领域,本质是由一些规则或操作程序构成的。而在人们的道德领域,并不缺乏这样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但并不能像学科教育那样一旦形成就很容易迁移,并能在另一种情景中得到贯彻,如学校中学生的道德表现与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上的道德表现有着很大的反差。这不仅说明传统的学科式道德教育是有缺陷的,而且也说明了道德行为与情景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道德行为中既包含认识和解释道德情景的认知技能和进行具体行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属于情感领域中的动机和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解决一道智力难题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要实现道德行为的迁移必须同时完成行为者认知、操作(动作)及情感三方面的迁移,而其中情感及其体验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因而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有关道德、良心或社会化、价值之类的是在“情感行为”的概念下进行阐述的。这也正是无法通过灌输来实现的教育目标,但在人们自觉自主的活动中却能得到比较好地展现。

然而,我们也绝不能期望所有学科课程无法解决的问题,活动课程都能很好地解决。比如,要想把道德行为能力进行分割培养,让德育活动课程只解决所谓的“能力”问题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作为情感行为,还是作为一种判断推理,道德行为都依赖于特定的情景,离开具体的情景和条件去判定某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并不存在抽象的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所以不能离开具体的情景去培养道德行为能力,也不能把道德行为能力分解开来分别培养。这在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也暗示了这一点,他从开始推崇的所谓的新苏格拉底法转向所谓的新柏拉图模式(即以类似于以色列集体农庄通过团体进行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并不只是方法上的转换,实质上说明了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转变,即从关注抽象的道德推理能力转向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一贯强调的集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应以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的能力为目标。这种定位不仅符合活动课程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而且也符合德育的要求,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说,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和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能力,其实是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结合起来了。比如,当学生面对某个具体的道德问题时,他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而解决某个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必然需要交往能力、自主自制能力等。因而这种定位与课程计划并不矛盾。只不过课程计划中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行为能力是针对具体的活动而言的,而作为课程目标这些能力显然过于微观了,对课程研制是不利的。

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要求,这是整个学校德育目标的总的出发点,正如杜威所说的,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运用真实的道德情景及现实的道德问题的道德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参与社会的一种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会有积极的作用。在国外有一种针对社会适应不良或有缺陷的中小学生设立的预备性课程(preparecurriculum),就是以改善学生解决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目标设计的,其中包含人际技能训练、情景知觉与判断能力训练,情景调控能力及自我评估能力的训练等具体内容,而且这些训练完全是以活动方式展开的,值得我们借鉴。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架。

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应是过去一些零散的德育活动,如晨(夕)会、班团队活动等的简单组合,也不应是德育学科课程的实践补充,而应当依据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来构架。这样既可以达到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的目的,也可以使德育活动课程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课程体系,并改变目前许多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

德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确定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以及各种道德行为所包含的相应的行为技能和情感表达与体验技能。因此,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内容构架的关键是选择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反映学生道德实践和社会需要的德育活动。根据学生日常接触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可以构成一个横向的各种德育活动主题,而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适应现实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要求,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纵向的德育活动。也就是说,根据主题的需要及学生年级水平,可以把某一德育主题设计成具有前后衔接关系的系列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处理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德育活动的构架从形式上来看可以设计成系列主题活动或者综合活动,这种形式也便于随时调整和增删活动内容,使德育活动课程能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随时反映学生的道德实践需要和社会现实的要求。

在设计具体的德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抽象出各种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能力,这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这些方面也包含着道德认知的成分。

一是道德交往能力的培养。皮亚杰曾说过,道德上的自律只能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水平表现出来。实际上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以与其他人形成的各种权益关系体现出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实现人际互动的基础,也是形成处理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情景的基本技能。处理学生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实质上都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密切相关。在上面提到的预备性课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也被认为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是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与家庭都比较容易忽视的德育内容。但是劳动是个体将来参与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构成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思想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品质,所以马卡连柯曾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人们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即使是最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也是培养人遵守纪律、培养人对别人的义务感的重要手段,能使一个人养成尊敬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的习惯。而且由于劳动具有具体的物质和活动形态,也特别适合于活动课程的要求。当然这种劳动活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或劳育。

三是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包括情绪自律、价值自律和行为自律等许多方面,而个体的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则是促成自律的最核心的要素。儿童道德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实质上是儿童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上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灌输或者自然成熟就能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逐渐内化而来,因而是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要任务。

四是自我权益的维护能力。我国的德育历来强调集体的利益,而不重视个体的需要,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但实际上不懂得个体权益及其界限,就谈不上尊重他人和集体的权益,仅有集体主义教育而看不见学生个体的德育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历史上和现实的宗教极端主义中都有深刻的教训。因而在运用集体的德育力量的同时,必须充分地考虑个体的权益(包括法律上的权利)。柯尔伯格极力推荐的“公正团体法”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努力达成‘公正’和‘团体’之间的平衡”,在运用集体力量的同时,保护个体学生的权利,促进其道德发展。

五是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道德情感是推动道德行为的动力,没有对他人情感的体察和对自我情感的反省能力,就不可能有道德活动的需要;没有道德情感的行为也不能说是道德行为。

应当指出,上述能力本身并不构成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它们只是设计德育活动的线索。在具体的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常常需要上述各种能力的结合。还应指出,活动课程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在设计教育活动时的灵活性和现实感。因而我们绝不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包括德育活动课程的全部能力要素和内容,实际上也不可能。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六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关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内容要求:

与本门课程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要求论点要正确,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论据要有说服力。

三、评分要求:

6、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不设比例限制。

四、格式要求:论文由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三部分组成。(是否打印自行决定,若打印按以下要求执行)。

1、页面设置:纸张:a4;页边距:上下3.8cm,左右3.2cm;装订:一律左边装订。2、字数在2500--3500字。3、封面:

(1)论文题目(宋体,3号,加粗,居中);

4、摘要:200字以内(仿宋,小4号);关键词3-5个(仿宋,小4号)。5、正文: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6、层次标题: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编号;二级标题用1、2、3……编号;

三级标题用(1)、(2)(3)……编号。7、参考文献:仿宋,5号。

8、封底:课程论文评分表(见附表)五、纪律要求。

1、不得抄袭,如发现雷同部分超过40%的,均按不及格处理。2、不足2500字的,成绩按缺考处理。

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定题目)。

xxx市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探究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策略。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系统设计与开发企业客户信用信息资源管理。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七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本文就新课程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谈点看法。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现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那么精确了,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才让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师感到困惑了。因此我们说观念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连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

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就要与旧观念决裂,短时间内,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心慌意乱,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二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三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先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等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我们可以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在辅导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别忘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我是学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坚信学生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往往和学生搞得很僵,使得师生心里都不愉快。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助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够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和偏见。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期望值不能过高。硬要他们考一百分,就等于要求小指长得和中指一样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十个手指头都一般长,那就不叫手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1、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即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即教师以教为中心,学生学围绕教转,严重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一位教师教学生学习"上、下、沙"三个生字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笔顺偏旁上。"竖――――横――――横――――上"、"横――――竖――――点――――下"、"左边三点水,右边少――――沙",这样教学,学生只能凭借机械记忆学习识字、写字,学习难免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结果当老师让学生听写的时候,就有两个学生把"上和下"给颠倒了。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反思。假如老师这样教"上"和"下":上和下的长横代表地平线,一竖、一横像不像长在上面的一棵小树?一竖、一点像不像长在下面的树根?小树当然要往上长,树根当然要往下长。假如老师这样教"沙":沙,我们在海边或者河中才能看见,水少之后,才能看见沙。这样学习识字,要让学生忘掉是困难的。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进的学习"生产力"。大家都熟悉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金子固然重要,但点石成金的方法比金子还重要。联系到教学,便会得出方法比知识还重要的结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令人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例如,对于大段知识的掌握,有些教师充其量只能从应试的目的出发,强调某某题考试已考过多次,很重要,要记牢。至于怎么记,即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是不操这份心的。

3、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预设的教案也将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胆地开发和创造,使师生达到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它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天文学课程论文篇十八

按照学校要求,我们从年月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相关工作,行进至今,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学术作品,为美好的大学生活抹上了最后的一笔。回想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颇多。

一开始,总觉得写论文对于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的我们来说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所幸的是,我们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专业且极富责任心与耐心,一路走来给了我们不少的指引。也是老师的教导让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它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升自己的学习与分析总结能力,并树立严谨的学术钻研精神。对于论文写作的正确理解让我在写作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收获更多。

写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学期主要进行选题的讨论与确定以及资料的收集,本学期则进入写作的关键时期。在整个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思考,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也让我学会多角度的看待分析问题。当然,在这里还必须感谢曹老师不辞辛劳的每周都与我们进行论文内容的讨论与指导。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定势思维。一路走来,论文改写了好几次:开始时是大纲内容冗杂重心不明确进行修改;之后是对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进行删减;也曾因为重要词汇措辞不当进行改进;还有因对概念理解错误各小节划分缺乏逻辑进行的重新推敲??每一次的批评与改进,都让我对自己的选题有进一步的思考与理解,就这样,在曹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的写作思路由浑浊变得清晰,内容由空泛变得充实,语言由粗糙变得相对精炼,格式由业余变得规范。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不但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会了检索信息,收集材料,电脑排版,论文格式等多方面知识,更加学习到了曹老师那种严谨认真、务实规范的治学之风。这是我四年大学极为重要的一课。

本次论文的写作,让我增长了知识和技能,也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抱着务实谨慎不怕困难的态度,精益求精。当然,在本次的写作过程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本科生在知识与实践经验上的匮乏,管是对于我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金融学的其他知识,我们所要学习的都还有太多太多!作为天才学子,我们决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依然要抱着学海无涯的求知态度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

1.科技论文写作课后心得。

2.论文写作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3.论文写作要求。

4.论文写作的步骤。

5.论文写作流程。

7.毕业论文写作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8.关于论文写作的培训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9.关于一线教师论文写作培训的心得。

10.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2809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