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总结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文章更生动有趣。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一
如果说大地是地球妈妈的身体,花草树木是地球妈妈的头发和装饰品,那么我――河流,就是地球妈妈的血液。现在的我,已经不堪一击:身躯上漂浮着垃圾,变得污浊。我变得这么脏,相信地球妈妈现在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人类却不知地球妈妈正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以前,我无处不在,小镇上有我高大的身影,城市里有我清脆的脚步声,村庄里也有我悦耳的歌唱声……那时的我,是多么快乐,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们都和我亲密无间,都非常喜欢我,从不伤害我。他们从不在我身上洗衣服;也不会往我身上扔垃圾、吐痰;更不会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所以,那时候的日子是我一生当中过得最好最踏实的时光。
不知怎么回事?人类变了,已经变得连我都不认识了。人类已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虽然,现在科技十分发达,可人类只知道经济发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处,只知道有钱就可以买大房子,过上好的生活,一点也不关心我们河流的存亡。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愤愤不平:“都怪那些可恶的金钱,都是它们害了我,害了我倒问题不大,但害了地球妈妈那就不得了了。”现在,工业发达了,经济利益也提高了,人们的贪婪欲望也增强了。人们虽然在享福,但是我们呢,我们河流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打击。现在的我们,早已经今非昔比,垃圾满身,如果不及时处理,恐怕,压在我身上的垃圾就要变成一座小山了。到时候,人类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的雍季就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竭泽而渔。意思是说:“如果把河水吸光去抓鱼,抓一次固然是方便,可是以后呢,鱼不是早死光了吗?”是啊,人类的祖先都懂得这个道理,难道人们还没有自己的前辈聪慧吗?不是,人类现在发明了许多他们祖先没有发明的物品。这一点就说明了他们比祖先还聪明。但人们有一点不及祖先,那就是――环保意识。他们的前辈都有一种环保意识,而他们自己却被金钱所迷惑,多么可悲啊!
看着这样的自己,我渐渐开始绝望,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人们啊,请你们保护环境,不要再这么折磨我了。你们只有一个地球,请你们保护环境,保护被病魔折磨得不堪一击的地球妈妈吧!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中国的河流分布图上指出内流区和外流区,并主要说出主要的内流河分布,了解京杭运河和我国的内流湖和外流湖。
(2) 叙述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会分析成因。
(3) 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叙述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会分析成因。
难点: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启发性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大坝和壶口瀑布图,简单介绍中国的河流后导入新课。
二、 展示目标
三、 师生探讨,学习新知
(一) 外流区与内流区
1、 动口说.教师出示,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内流湖、外流湖的概念。与学生自学后直接动口说出定义。
2、 动耳听.教师出示分水岭图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河流的流域。
(二)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 教师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方面?(水量、汛期、有无含沙量、结冰期)
3、 教师出示中国气候图和中国降水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松花江、黄河、西江、长江的水文特征,总结在课件中的表格中,并请学生说明原因,教师可适当补充。
(三)京杭运河
?这部分教学分两部分:
1、 播放京杭运河的介绍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完成课件中的填空题
(四)以塔里木河为例学习中国的内流河,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 动眼看,找塔里木河位置,看图大概概括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2、 分析内流河的河水来源
3、 总结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五)中国的湖泊
1、 由鄱阳湖图片导入
2、 展示湖水输出的方式请学生讲解内流湖和外流湖的不同。
3、 认识我国主要湖泊,并在地图上找到位置。
4、 欣赏中国湖泊美图
(六)课堂小结
(七)完成课堂检测掌握学生掌握情况
(八)歌曲欣赏,中国河流歌,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全课。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三
池子只看到现在,并没有看到以后。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池子觉得河流勤奋刻苦很笨,他觉得没必要那样辛苦。自己躺在泥土里,很好,还说蜿蜒地贯穿全国、诗人的弹琴歌唱,都是空的。
河流和池子的想法恰恰相反。他有看到以后,想到将来,他一直走在勤奋刻苦的路上。
所以,最后河流至今奔流不息,可池子却一年一年的淤塞了。这说明了什么?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我们要向河流学习,千万不要做懒惰的池子呀。加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四
读了池子与河流之后,我发现池子是贪图安逸,而河流却是勤奋刻苦。池子是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而河流则是遵循着自然规律,光荣无比。
池子和河流相差很大,一个贪图安逸,死于安乐,一个勤奋刻苦,生于忧患。
我还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
它会逐渐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五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六
我读了《池子与河流》这段文章已经把它铭记在心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他很有才能,却不好好利用它,就会逐渐失去天赋和能力,所以不能让懒惰支配我们,妨碍我们,我们要克服懒惰。
我想对池子说:“你不努力不会有好结果。”我还想对河流说:“有时你会觉得很苦,那是上天在给你准备惊喜。”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九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池子与河流》,使我感触很深。
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池子与河流对话中,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但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这样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河流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流着,但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地淤塞起来,整个池子积满了青苔,长满了芦苇,最后,完全干涸了。
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我知道河流代表生活中那些有才能有远见,不怕艰辛,勤加磨砺自己的智者;而池子却代表生活中那些有一定的才能,但因贪图安逸和享受,不勤加磨砺自己,最后导致才能干涸的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同学,但他们的聪明都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傻玩上,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因此,我要做一位像河流那样不怕艰辛、勤加磨砺自己的智者。
通过读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萎下去。当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时候,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所以做人应该像河流那样勤快,不怕艰辛;不应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
今天,我读了《池子与河流》的故事,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贪图安逸的池子,只想过舒适的生活,河流却认为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后来池子果然完全枯干了,河流却一直奔流不息。
像池子这样的人不能跳出舒适圈就会不断退步,而像河流一样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人可能会遇到许多曲折,但只要能克服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贝多芬在幼年时就被父亲关在房间里练琴,因此他爱上了弹琴。青年时的贝多芬患了耳疾,突然只能听见一些细微的声音,但他从未放弃过作曲、练琴;贝多芬很喜欢与人沟通交往,但在他听不见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时,他就不能回答。人们便认为他很自私、骄傲,他也没有勇气说出实情。贝多芬经常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回到家后不断创作。他不分昼夜地思索着、弹奏着,创作出一首又一首交响曲!他在音乐会上把曲子一一演奏,并获得了人们的赞叹,可惜音乐会不能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他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音乐家,但他从来都没有被命运击倒,他从痛苦中获取灵感创作了许多交响曲,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我想:如果我和河流一样不断挑战自我,定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吧!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一
语文老师今天教了一篇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
寓言故事里讲的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池子说自己的生活无忧无虑多好啊,河流那样到处奔波太累了。河流说水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不但能造福自己也能造福人类。后来可怜的池子渐渐干枯了,而河流永远奔流不息。
这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才能不利用,跟懒惰支配在一起,才能就会被磨灭。我发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河流那样勤奋刻苦的人,一种是像池子那样贪图安乐的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说的就是指池子那样的人。我们要做河流那样勤奋的人,不做池子那样懒惰的人。
你觉得你是河流呢?还是池子呢?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二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说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4)“河流的话”指哪句话?用波浪线在语段中画出来。
(5)“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参考答案:
(1)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2)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3)原来的预言得到证实。
(4)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5)完全枯干长流不断。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三
《池子与河流》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讲述了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但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这样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河流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流着,但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地淤塞起来,整个池子积满了青苔,长满了芦苇,最后,完全干涸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萎下去。当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时候,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所以做人应该像河流那样勤快,不怕艰辛;不应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池子和河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四
我经常说好课不是上出来的,而是备出来的。现在我依然对自己的看法很满意,我想一堂好课只有不断的吃透教材,然后细致的去安排每一个环节,这样课堂才能实现它的有效性。可以这样来概括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我至今对教学设计,还没有悟出一些好的方法,说简单些就是没有一套进行教学设计有效的方法,自己对教材的挖掘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我很羡慕那些名师们,一拿到教材就能整出一套与这课文相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精彩,我一直认为冷清清的语文课是毫无语文味可言。我认为语文可要在快乐中学到东西,当然我也反对轰轰烈烈花样纵多,然后没有教会孩子更多的实质性的知识和能力,那也不是语文课。所以我觉得一位语文老师要上好课,就必须具备分析和吃透教材的能力,这才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达到教得轻松,教得到位,教得精彩,让孩子都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我接触,了解了新教育,并很荣幸的加入到这样的团队中去,让我真正看到优秀教师背后的汗水。每一次的交流都能给自己心灵一个巨大的洗礼,让自己收获不少。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的《构筑理想课堂》,并且第一次去完成这个作业,虽然没有合格,但是自己收获却不少:就是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哪个目标而进行的,并不是盲目的教学,我就拿自己写的作业进行分析。
【网师作业・《构筑理想课堂》】。
《藤野先生》框架设计。
提交人:顾启淋。
主题贴:提交时间:2010-3-7。
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顾启淋。
课题:《藤野先生》课时数:2。
文本及教材解读: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来体现鲁迅鲁迅先生当时内心的一种爱国情节,通过这样来体现自己思想变化历程并鞭策自己努力向上。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
目标a类。
1、学习并积累课文词语。
2、了解鲁迅生平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习作背景。
b类。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c类。
预习。
作业1、读课文,完成对课后生词的掌握。(正确阅读、书写,能结合上下文了解词意。)。
2、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表达对的厌恶;(2)在,回忆与的交往;(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3.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4.找出体现鲁迅“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目标a15分钟】。
1、投影ppt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鲁迅生平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习作背景。
3、出示预习题2。(引入讲解正文)。
1、检测预习题12、了解背景为学习文本铺垫。
3、检测预习题2。
第二板块dd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b225分钟】。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明确: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说文章线索。
3、感知课文,探讨,说文章主题。
4、整体感知课文,再次明确课文的主题和文章的两条线索。
第三板块dd品读课文,理解人物【目标b125分钟】。
1、外貌描写。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b、为“我”改正解剖图。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品读第6自然段,从外貌体现人物特点。
5d、细读23自然段,品出藤野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第四板块dd百花齐放,深入探究【目标b315分钟】。
1、划出体现作者思想变化的句子。
2、学生提出疑问进行交流。
3、
1、检测预习42、检测预习3。
第五板块dd拓展阅读。
1、读读《朝花夕拾》中作者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
其中让我明白了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让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有强烈的目的性的,整个课堂的教学都要围绕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还有一个让收获更大的是:要吃透教材,明白教材文本的意义所在。要把教材真正的含义挖出来。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我想自己今后要努力的向这样的设计靠拢。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五
听了郭秘影老师执教的部编教材三下的《池子与河流》,整体感觉有以下几点:
《池子与河流》是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节课郭老师抓住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结局怎样,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明理,在联系生活中,再次升华对寓意的理解。
寓言故事到中年段,不仅要知道寓意,还要思辨寓意。为了落实这一目标: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态度不同,结局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思考、辨析,到底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
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最终是为了运用。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拓展阅读了《鹰与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
这篇寓言古诗,采用诗歌的形式,朗朗上口,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文章,因此,在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时,可以让学生写一写。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六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七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八
寓言故事里讲的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池子说自己的生活无忧无虑多好啊,河流那样到处奔波太累了。河流说水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不但能造福自己也能造福人类。后来可怜的池子渐渐干枯了,而河流永远奔流不息。
这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才能不利用,跟懒惰支配在一起,才能就会被磨灭。我发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河流那样勤奋刻苦的人,一种是像池子那样贪图安乐的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说的'就是指池子那样的人。我们要做河流那样勤奋的人,不做池子那样懒惰的人。
你觉得你是河流呢?还是池子呢?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与学唱体会非洲黑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音乐风格,体会非洲黑人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
2、体验非洲特有的节奏型,学唱《达姆、达姆》。
3、能够完整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运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程。
1、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到底是哪呢?一起来看看。(播放介绍非洲的视频)。
2、师生齐齐说非洲。
二、欣赏《沙克舍提》,体会黑人非洲音乐的特点。
1、欣赏并思考。
a主奏乐器是什么?
b节奏、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c营造了怎样的情境?
2、介绍非洲鼓及其社会功能(播放幻灯片)。
3、节奏练习。
列出非洲音乐常见节奏型,学生用盆或饭盒当非洲鼓,自选一段节奏进行练习,随后跟随音乐一起演奏。
常见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达姆,达姆》并用所学节奏为其伴奏。
1、初听,学生边欣赏边阅读歌词。
2、复听,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身体自由律动。
3、学生跟伴奏完整学唱一边,找出难点。
4、就提出的难点教师进行细节教唱。
如:
切分音。
附点节奏。
长音的拍数。
教师教唱:
a根据歌曲节奏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念歌词。
b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情绪,保证唱够长音的拍数。
c休止、附点处用吸气动作来控制掌握时值。
5、分组自行练习。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一遍,并让学生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四、教师小结。
五、下课了解非洲风土,为导入非洲黑人音乐及欣赏作品作好铺垫。
边欣赏边思考,归纳出本段音乐的特点,敦促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击打节奏,体会节奏赋予非洲音乐的韵律,并对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在此环节一边跟唱一边寻找难点,提出难点,老师教唱。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十
池子与河流这个故事中,池子贪图安逸,而河流勤奋刻苦。
池子只看到现在,并没有看到以后。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池子觉得河流勤奋刻苦很笨,他觉得没必要那样辛苦。自己躺在泥土里,很好,还说蜿蜒地贯穿全国、诗人的弹琴歌唱,都是空的。
河流和池子的想法恰恰相反。他有看到以后,想到将来,他一直走在勤奋刻苦的路上。
所以,最后河流至今奔流不息,可池子却一年一年的淤塞了。这说明了什么?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我们要向河流学习,千万不要做懒惰的池子呀。加油!
今天读了《池子与河流》。里面的池子贪图安逸,只知道躺在柔软的泥土几,最终干涸了。而河流却勤奋刻苦,天天背这背那,为人们做出了贡献。至今还是长流不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贪图享乐,要不然不会有好结果,孟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向河流学习,勤奋刻苦地做事才会有收获,不能像池子一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使我想到了昨天的《三字经》大会。有些同学奖品满载而归,不仅是这样,知识也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而有些同学在家的时候没背,就空手而归了。
我要向河流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师寄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教学目标1.知道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通过学习能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受意象,体悟情感,把握主旨。
【资料链接】。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学法指导:听范读,把握好节奏停顿。把生字词画出来,做好标记。
1.听范读,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邃()晨曦(?)潺潺(?)瞰望(?)黝黑(?)。
2.再读课文,依据范读,把握好停顿,并解释下列词语。
3.填空。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今天读了《池子与河流》。里面的池子贪图安逸,只知道躺在柔软的泥土几,最终干涸了。而河流却勤奋刻苦,天天背这背那,为人们做出了贡献。至今还是长流不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贪图享乐,要不然不会有好结果,孟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向河流学习,勤奋刻苦地做事才会有收获,不能像池子一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使我想到了昨天的《三字经》大会。有些同学奖品满载而归,不仅是这样,知识也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而有些同学在家的时候没背,就空手而归了。
我要向河流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池子与河流》读后感3今天我们学了《池子与河流》一则寓言诗歌。这篇文章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池子,一个是河流。池子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无忧无虑,像贵妇人躺在鹅绒垫上一样。可它却没有想到,以后的它让整个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最后还完全枯干。
而河流遵循水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让这个自然规律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应学河流一样勇往直前,勤奋刻苦,不怕艰辛,向目标方向前进;不应像池子那样坐井观天,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掉了。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整首诗一共10小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这部分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行吟诗人”,指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第二部分(第9、10小节)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本首诗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课是诗歌,一般教学时都要抓住诗歌的特点,以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人物的不同想法。具体该怎么设计本节课呢?匆忙中我参考了网上现成的教学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接着,我又观看了教学用书里配套的光盘,里面正好有一节《池子与河流》的课例和专家点评,我观看光盘后,又借鉴了光盘里的导入和板书设计。大致理清头绪后,我开始做课件。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了。课件制好了,教学设计也整好了,可是,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次日清晨,当我在讲台上站定,开始讲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参考了太多别人的东西,缺少自己清晰独特的教学思路,呈现在课件上的好多东西过于追求琐细的内容,轻视了学习方法的点拨。课后,组内教研时,同伴也指出了这一点缺憾——问题过多过碎,不够简约;讲得像精读课,重内容轻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经过这次课例之后,我发现自己在略读课的教学设计上仍然存在短板。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其实无非就有三部曲:自读——交流——积累。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交流自读体会,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延伸。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
如果让我重新执教本节课,我会围绕“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做法、命运各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这个主问题来开展教学,一个点,一条线,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敢于删繁就简,把语文教简单。除此之外,我要重视语用教学,再拓展延伸两篇寓言,让学生学会根据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观点、做法、命运来提炼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语用,我们要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对于课文,我们要相信学生,学会割舍,删繁就简,抓住一个点层层推进,要教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表达的……每次课例都是一种学习,今后,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到下一步的语文教学中去。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篇二十四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0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