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案的编写应该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欢迎大家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示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数学估算教案篇一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数学估算教案篇二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数学估算教案篇三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数学估算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3、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
180÷31800÷390÷35×840÷5。
54÷96×981÷97×98×9。
7×927÷36×7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数学估算教案篇五
1.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1.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训练他们的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说出咱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你又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我猜的.)。
“猜”字的意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估计得出的结果,它并不是准确值,但也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估算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问题: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
(因为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且它的面积为40000米2,根据面积公式就能找到它们的关系式.可设公园的宽为x米,则公园的长为2x米,由面积公式得:
数学估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数学估算教案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全面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原则,能够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发现估算的策略与技巧,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估算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教学难点:估算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幻灯片2。
教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估算的题目。但是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优点?估算的原则是什么?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技巧???很多同学都没有去研究过。因此,老师想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弄清这个问题。
(二)课题质疑: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请你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明确估算的原则和步骤。
3、掌握估算的技巧和策略。自学提示:
1、通过“快速计算”,发现估算的优点,从而喜欢估算。
2、通过“技巧初探”发现估算方法、步骤。
3、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议一议”,把握估算原则。
4、经过“智大慧比拼”,达到熟练运用。
(四)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复习。
师:小明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想找智慧老人要一本《估算秘籍》。把门将军告诉他:“只有能闯过他四道关卡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这本秘籍。”这四道关卡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闯关吧!
第一关:轻松热身。
出示幻灯片5“看谁算的快”诱导学生使用估算。
出示幻灯片6“看谁估得巧”,引导学生找出估算方法。
278+425≈。
92×29≈。
336÷7≈。
336÷9≈。
336÷78≈。
出示幻灯片7“看谁估得好”
六年级有104名同学计划到云露山去游玩,每张门票49元,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通过计算、对比、验证,让学生发现在应用题估算中一定要“符合实际”。为了符合实际,在估算中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究竟使用什么估法,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三思而后行。至此,本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由此得出估算的步骤是“先估后算”,原则是“好算、接近、符合实际”。
数学估算教案篇八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应用。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数学估算教案篇九
1、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3.引导学生谈通过情景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帮小明估算妈妈带100元买3样东西够不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笔算这三中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1.完成做一做。
3.独立完成。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修改意见:
备注。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磅秤、盘秤、天平等。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一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计算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种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本次课成改革是我认识到计算既是一种计算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需要近似数的方法时,就要用估算;如果需要精确的答案时,就要用口算、笔算或用计算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估算下面各题:
(1)481÷79538÷62。
(2)4211÷691985÷21。
(3)623÷19274÷383650÷41。
题目数据的特点是(1)被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2)被除数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的方法既有四舍又有五入(3)被除数是根据题目具体情况和运算方便灵活的取近似值。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顺利的实现除法估算方法的层层迁移,又有利于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估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除法的估算技能。
(五)、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38÷58≈9(辆)。
9+1=10(辆)。
需租10辆这样的客车。
课件表格出示:
客车。
10辆。
每辆租金200元。
门票。
538张。
每张10元。
每人应交秋游费用?元。
(1)学生解答、展示交流。
(2)质疑、解疑。
问题一使学生认识有时估算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调整。
问题二一表格形式呈现信息,需要学生从表格中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合理的处理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尝试将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到三位数除法估算,这也是教材的编排意图之一,例如p51第四题。在这里,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
方法一:
200×10=(元)538×10=5380(元)。
2000+5380=7380(元)7380÷538≈14(元)。
方法二:
200×10=2000(元)。
2000÷538≈4(元)。
10+4=14(元)。
(六)、欣赏。
cai课件出示:欣赏田田生态园的美丽景色片断(伴以优美的乐曲)。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情绪充分放松。在欣赏美景、感受美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秋游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二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数学估算教案篇十三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1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