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热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22:15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热门13篇)
时间:2023-11-26 17:22:15 小编:影墨

教案的执行过程要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丰富多样的教案资源,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一

昨天参加了把握年段教学特点,创设有效训练情境——武进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听了马玲芝老师执教的《赶海》,领略了马老师的教学风采。

马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课文写了一个孩子在舅舅的.带领下来到海边赶海时的情景,生动展示了赶海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赶海过程中的调皮、天真感染者每一位读者。马老师的教学紧扣一个“趣”字,趣读、趣讲、趣谈,带着孩子们在愉悦中赶海,构建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灵气飞扬的课堂。上课伊始,马老师就问:在我的记忆里,赶海是件怎样的事?引导到“趣”字上。寥寥数语后就转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赶海的哪些事?没有拖泥带水,进行无味的过多的导入情节。接着马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的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情。

“趣”字开始闯入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赶海的“趣”,这一点从孩子们对课文段落的朗读就能看出来。学生放声朗读之前,马老师对学生说要想把课文读得生动有趣,就要放慢速度,用心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个个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自己画出的句子,听着孩子们的朗读就能感受到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已经在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他们交流的时候才会说出自己认为有趣的理由,把初见大海时追逐浪花的喜悦、捉螃蟹时的快乐、逮大虾时的好玩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尤其是几个语气词的朗读,更是显示出作者的惊奇、读者的领悟,赶海的快乐时光感染着学生,使他们身临其境。在理解“把大虾比作武将”时,出示了大虾和武将的图片,找一找相同之处,并用词形容他们,“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威风凛凛……”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学生们体会到了比喻的恰当、巧妙。在交流完趣事后,马老师还让同学们找找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有趣的,接着安排了一个仿写训练。学生们模仿作者的写法,结合自己赶海时的一些经历,写得挺有趣。但是我认为赶海这样的经历可能只有少数人有,如果能播放一段赶海的视频,相信同学们对赶海会有更多了解。最后马老师让学生欣赏了歌曲《大海啊故乡》,紧扣着课文内容,在配乐朗读全文中结束了教学。

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马老师指导学生时时在与文本进行着对话,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实现着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着,享受着语言的魅力。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段落。

2。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说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运用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朗读感悟,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趣”

1。上课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多媒体出示《大海啊,故乡》的视频)。

一首深情的歌曲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大海边,看,那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听那一阵阵海浪声??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赶海,让我们继续学习11课《赶海》。

(多媒体出示赶海插图及题目)(师板书11、赶海)。

二、初读课文,寻找“趣’。

1。在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赶海写了哪几件趣事?(学生边交流边板书)。

三、精读课文,体验“趣’(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选择赶海时你喜欢的一件趣事,按下面提示进行学习。

(1)画一画,把你认为写的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想一想,这里为什么有趣?(抓住关键词进行思考)。

(3)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趣味读出来,可加上动作,表情。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一边默读一边勾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谈话过渡: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哪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谈哪里。

语言交流模式:我们组觉得――最有趣。

a。导学追浪花。

1。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2。学生谈体会:

(1)“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写得很有意思。

(2)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3)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可以看出浪花和人是相互依恋、相互嬉戏。

3。朗读体会追赶浪花的高兴心情。

b。导学摸海星。

1。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学生谈体会: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可以感受到摸了很长时间;摸的时候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

(2)“嘿”、“抓住了”补充介绍海星。(出示海星图)海星身体扁平,好像一颗五角星,当它的身体割成几块时,就会变成几个生物体,继续生存下去,就跟蚯蚓一样。想在辽阔的海水里摸到这个小东西可不容易呢。可以感受到我惊喜的心情。(多媒体出示摸海星图)。

3。比较句子: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我在海水里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4。师指导朗读,可以做做动作。

c。导学捉螃蟹。

1。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

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2。学生谈体会。

(1)“哎”之奇。读时可作变音,感受好奇。

(2)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到小伙伴捉螃蟹很专注。

(3)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感受到这只螃蟹很难捉。

(4)、从“哎哟”一声知道小伙伴很疼痛,但却很快乐。(出示小伙伴被螃蟹咬的图片)。

3。学生练习读、比赛读、评价读。

d。导学捏大虾。

1。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学生谈体会:

(1)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所以用“哦”。

(2)这是一只样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的大虾。

(3)从“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体会到大虾很容易捉到。

3。点拨: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多媒体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戏剧舞台上的武将头上常常插着两根翎毛,而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是与武将相象。)。

4。学生自读、指名读(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

五、说话练习。

过渡: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除了刚才学习的这些,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懂的。

3。(多媒体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

(2)这时的大海,,你觉得怎样?(学生自主交流)。

(3)你能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美,也把大家带到那美丽的景色中去,好吗?(指名读、挑战读、女生读)。

七、感情升华,谈“趣”。

1。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赶紧拿出你的笔写一写。(让学生写在书上,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1.赶海优秀教学设计。

6.《秋天的雨》优质教学设计。

7.《观潮》教学设计优质版。

8.赶海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坦然”,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师生演读4~6自然段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理解“坦然”等词语,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特别想了解同学们,很你们成为朋友。说说你最佩服你们班谁?从那件事看出,说具体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能得到别人的佩服?得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

老师也特别佩服一个人,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这个人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还能准确预测什么时候发生月食,他是谁?怎么猜猜出来的?(从哪知道的?你真会学习!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

你们说祖冲之值得我们佩服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的4——6自然段,你佩服祖冲之吗?佩服他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回答:

a、 祖冲之很勇敢。(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a 勾画出这句话。

b 读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相机引导理解“听凭”“处置”“坦然”的意思。

c 读出“心情平静,没有一丝顾虑”——坦然。(板书:坦然)

d 在什么情况下坦然回答?徐州刺史刘延孙要过五十岁生日问七月十五晚上的天气如何,祖冲之说将有月食发生,刘延孙很生气,拍着桌子说“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师:对呀,早在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们认为发生月食是不吉利的事,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降临,所以当然生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坦然面对,就可以看出祖冲之很勇敢。

e为什么不害怕呢?你怎么知道的?(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

师引读:所以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课件出示)

h、读出勇敢。

难怪祖冲之这样不害怕,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课件出示: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学生指读:“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勇敢,无畏)

i、我从你的朗读中还听出了自信,为什么这么自信?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436年到公元459年的23年里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和祖冲之预测的完全一样。)

师过渡:哦,事实证明了祖冲之推算的准确无误,难怪他这样自信。

j (引读:课件出示)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这样坦然,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自信,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勇敢,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b 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一会儿,云彩飘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点点儿。

从哪句话看出来?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果然)

“果然”可以看出结果和祖冲之预测的一样。

再读这句话。

c、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祖冲之说:“现在已经开始了!”(说明祖冲之推算非常准确,不仅到年月,已经精确到时刻。)

(简化教法,创设情境演读。因为四、五自然段对话比较多,所以我决定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演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活泼。

生:那天晚上将会发生月食。

师:大胆,你难道不知那晚我过生日吗?还敢用月食这样不吉利的话来扫我的兴?吗?大人我平时待你不薄,你怎能这么不识好歹,与我做对?祖冲之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

生:这是自然现象,两个月前我就推算出来了。

师:(拍着桌子)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生: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生:现在已经开始了!(如果前边学生说到,次环节就可以省掉。)

(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精确到具体的时刻,看来祖冲之推算的是多么准哪!)

师:可是,你说的这话谁信呀,难怪有的客人笑着说

生:别胡说八道了,月食是神仙的安排,你比神仙还能吗?

师:随便指学生问:你听出了什么?

师: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齐读第6自然段。

(这样的演读,既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故事情境,又引导学生走进徐州刺史刘延孙的内心世界,为下边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做了铺垫。学生们在角色转换中,以祖冲之的身份来说、想、读,体会更深刻,揣摩人物内心更到位,积极性也更高。)

1、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3、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4、现在相信你们祖冲之认识的更深刻了,说说你现在佩服祖冲之什么?

师:点评总结到“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

1、(课件出示:众人全呆了。放飞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交流汇报。(适时用成语“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概括,用“像木雕泥塑般呆立着”“像被孙悟空施了魔法定在了那里”来总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理顺条理。)

3、拿起笔来写写吧。

(说完后再让学生写,降低了难度,写的片段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

1、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家长、朋友介绍清楚月食这种自然现象,可通过画图或用物品演示来完成。

2、课下看看“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舅舅努努嘴儿束手就擒夹住痒痒的

大虾一捏俘虏偏西满载而归

螃蟹嘿不甘东逃西窜哎哟

大螯咦吹拂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七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9、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齐读)

20、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八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九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 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十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十一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下面就针对第一教时的教学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十二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熟读课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471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