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教案应当遵循教学反转的原则和评价的多样性。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一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二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三
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四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学运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五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七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八
生:三个。
师:有几条棱?
生:三条。
生:(摸、数)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是这样数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
生:三组。
师:这六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长方形。
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身边有这样的长方体吗?
(生举起一个长方体)。
师:对!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
生:相等。
师:是不是相等呢?请看——(观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吗?
生:相等。
师:现在来研究棱的情况,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数一数,有几条?
生:(摸、数)长方体有12条棱。
生:三组。
师:看一看,相对的棱的长度怎样?
生: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发现它们一样长。
师: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吗?
生:在同一个面上的两条相对的棱是一个长方形的一线对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这两长棱的长度相等。
师:这一组四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同样的道理,其它两组相对的棱的长度也分别——。
生:相等。
师:再看顶点的情况,请指出长方的顶点给同桌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指、数)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根据板书内容叙述)。
生:好!
师:(指讲台上的模型)刚刚那位同学分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九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2、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3、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儿童。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一
生: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师:同学们!桌子上的磁带、包装盒,这里的磁带盒等(在讲台上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补充板书:的认识)。
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形的、非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模型)现在请两们同学来分一分,把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左边,不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右边,。
(学生上台分,)。
师:他们分得对不对?等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二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
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2、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3、自学正方体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4、比较二者的异同
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三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
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四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五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六
临近入学的大班幼儿对马上要升入小学感到非常自豪,也对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充满了期待。他们会带各种各样的文具来幼儿园,下课的时候,常常会拿很多橡皮、铅笔盒等文具来比较。他们发现铅笔盒有的大,有的小,橡皮有很多种形状,但是他们不会正确命名,都只说是长方形、三角形等。
大班第二学期幼儿的思维正逐步从平面转化为立体,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在徐苗郎老师的《我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也提到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要开始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并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最近开展《认识长方体》这个活动是符合现阶段幼儿需要的。
二、幼儿经验分析。
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孩子会告诉我:“老师,我的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我的橡皮是正方形的”。从中分析:我们班孩子对立体的铅笔盒和橡皮能有所感知,却无法正确命名。
另外,在平时建构活动中,孩子们较多的是用雪花片搭建动物和立体的房子。但是对于提供的工程智慧片等片状材料却不会进行立体建构。分析原因:是因为幼儿缺少将平面图形组合成立体图形的经验,缺乏空间建构的想象能力。
因此,我尝试利用大班幼儿爱学习、好探索的特点,以“认识长方体”为切入点,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外形上的主要异同,并利用工程智慧片,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提高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做好铺垫。
三、活动环节分析。
活动共预设了四个环节。环节一: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感知长方形和长方体在外形上的区别。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实物进行操作和探索,了解长方体的主要特征,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第三环节,幼儿通过自己变魔术,感受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变化,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建构活动做好铺垫。重点: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异同,了解其主要特征。难点: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知道相对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内容与要求:1、认识长方体,知道它与长方形之间的区别以及它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空间建构的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ppt、长方形纸片、长方体、积木。
2、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他们哪里不一样?
(1)幼儿自主比较手中的长方体和长方形。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与长方形的明显区别。
3、教师小结:长方形是扁扁的,是一个平面,它是平面图形。但是,它的朋友厚厚的,有好几个长方形组成,可以立起来,是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叫它长方体。
(1)幼儿尝试探索。
(2)教师示范:长方体拿手中,数数到底几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一共6个面。长方体原来有6个面组成。
2、魔术解密:长方体的6个面里还藏着什么秘密呢?
(1)教师将长方体的6个面揭下来,展示在黑板上。
(2)观察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有何异同:
n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
(3)教师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面对面的两个图形大小一样。
三、操作实践(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增强幼儿的空间想象力)1、请幼儿来做魔术师,用6个面变长方体。
(1)教师介绍魔术道具:2块正方形积木和4块长方形积木。
(2)要求用6块积木变成长方体,比比谁的速度快。
3、分析观察幼儿变出来的立体图形。
n 幼儿未完成作品:没有用完6块图形;没有封闭成长方体。
n 幼儿完成作品:比较不同长方体的异同。
4、小结:原来当把平面积木变成立体图形,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能用叠的方法,也能用围的方法,它们可以变出了不同的长方体。
5、联系生活中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像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的东西?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长方体的,像冰箱、彩电、铅笔盒、橡皮等,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长方体。
四、活动延伸(拓展幼儿思维,联想其它平面图形会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刚才还有很多图形朋友也来了,他们也想变成立体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下次去建构区,把它们找出来,试试看。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七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二)学习新课。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八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平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十九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集体活动。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评价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调动经验、引发冲突、揭示课题:
1、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问:这些是什么图形?
2、调动经验,冲突中引出长方体,揭示课题。
提问: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呢?
谈话:老师也带来几个物体,(一一出示)。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体。(板书)。
(一)面的特征、直观图:
1、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呢?这样的面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记在作业本上。
指答:谁能有顺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为什么要这样数呢?你把它的六个面分成了几组?(板书)。
讲授:这些叫做相对的面。
提问:这些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书)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体,一边摸,一边数,感受一下相对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提问:长方体既然有六个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长方体拿稳,试着观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集体观察实物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到几个面。
讲授: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数学中,我们画长方体通常这样画。(着重对虚线提问)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
4、在直观图中找长方体的六个面,同桌交流,在作业纸上找一找。
(二)认识棱的特征:
讲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板书)出示长方体框架,指导学生观察"棱"。
提问: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呢?在你们的直观图上有顺序地数一数,纪录下来。指名上台数。
2、谈话: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6个面的特征,它的12条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指答,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提问:你能在直观图上表达你的意思吗?拿出长方体,一起摸摸。
(三)认识顶点:
1、揭示顶点概念,数顶点个数。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了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些棱也相交了。我们三条棱相交成的点叫做"顶点"。请大家试着在直观图上数出有多少个顶点。
1、揭示长、宽、高概念。
讲授:一个顶点由三条棱相交而成,数学中把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对照直观图板书)。
将长方体实物以不同方位摆放,请学生分别找出它的长、宽、高。
2、学生自主在实物上量出长、宽、高,标出数据,同桌交流。
3、对照直观图提问: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你能数出这个长方体中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吗?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指名上台板演)。
4、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长、宽、高想像每个面的形状及相关数据。
5、小结。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长方体面、棱特征,深化认识。
提问:刚才我们说过,这也是一个长方体,但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呢?对照书中的直观图,仔细观察,同桌说一说。(结合实物验证,形成板书)。
四、全课总结。
五、能力拓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1、分别擦去长方体直观图多条棱,想像出原来长方体形状。
2、根据剩下三条棱,想像出原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二十一
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1) 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 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 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小结。
(1) 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1) 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 教师小结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1) 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3) 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5.延伸。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二十二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6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