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在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概括。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总结的佳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博弈理论论文篇一
摘要:年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于执行。相比于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有较为明显的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对过去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计量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在经历了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被人们审视。本文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比较以及博弈分析,提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改进的新思路。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已颁布实施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项,而在这30项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21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见,涉及范围之大之广。这也是在建立全球高质量的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趋势下我国的反应。可是在20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却褒贬不一,美国证监会甚至迫于压力暂停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那么在后危机时代,应该怎么取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
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比较。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遭受质疑的背景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公允价值”最早出现在佩顿1946年发表的“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一文中。在该文中,他指出“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财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此后,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会计规范上被正式提出是在cap于1953年发布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中。该公报第7章资本账户中指出:“当某项资产发生减值时,可按其公允价值重新表述”。不过此时,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相关处理程序仍未被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金融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当时的会计界也在着手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体系。1970年,美国apb公布的第四报告第181段论及非货币性资产的取得时要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直至1980年至1984年,美国发生了储蓄以及贷款机构危机,然而,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因此导致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问题的激烈争论,这个时候加上受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具有更相关的稳固优势的影响,公允价值由此顺势被推上历史舞台。fasb也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财务会计准则以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然而在公允价值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fasb于202月发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中首次从概念框架的层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计量基础。在此之后,2006年9月15日,fasb最终发布了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给出了规范的定义。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登上会计计量属性的舞台起因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然而此次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又引起了“公允价值危机”。美国国会2008年初通过了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该法案的第132节中“有权中止调到市价会计”的规定,其实就是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随后,欧盟也决定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欧盟金融机构将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于2008年10月13日投票通过放宽公允价值使用要求,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然而这些都只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涵义的深层理解。
首先,对公允价值,iasb给出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fasb定义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则将公允价值规定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显然,我国的公允价值概念主要是借鉴了iasb的定义,基本与iasb概念趋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定义上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首先,“公允价值”中的“公允”一词是公平、允当的意思,从字面理解就是为大多数人允许的价值,在市场有序时,这个价值通常就是消费者和供应商博弈之后的均衡价格;其次,fasb的定义中强调了是在有序交易中,也就是说价值必须是市场在活跃的、稳定的情况下的价值,iasb以及我国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没有这点叙述却用了公平交易来代替,实际同为一个意思。所以公允价值是在市场活跃、稳定时的价值,动荡的市场中的价值往往不是公允的;再次“,公允价值”对市场参与者是有要求的。市场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而不是被强迫的,并且他们不是关联交易方没有厉害关系;最后“,公允价值”是以“假想的交易”作为基础的。比如说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假设这项资产仍为企业所持有或者这项负债仍为企业所承担,发生交易时根据市场估计的价格。显然这些都是基于假想之上,假想发生了交易,现实却并未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允价值是一种虚拟的价格。综合而言,公允价值是在活跃的、稳定的市场中,假设那些不存在关联交易关系的市场参与者自愿地、不受强迫地进行交易,并对交易的价格进行博弈之后所形成的最终价格。其次,对于历史成本我国所给出的定义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是基于“真实交易”的计量属性,它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作为计量的.基础。而从其定义来看,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的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从某种程度上看,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它需要后续计量,并且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方面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比较。
(1)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初始计量比较。我国将公允价值应用分为三个级次: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者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历史成本的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的取得。若市场活跃,那么它是与公允价值应用的第一个级次重合的,或者说公允价值是对历史成本的一种复合。当然这种复合并不是完全的复合而是存在前提条件的,公允价值相比于历史成本对市场以及市场参与者都是有要求的。在初始计量上,可以说,公允价值相比于历史成本多两个级次。
(2)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后续计量比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最大的不同在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续计量中的主要特点是:既能减值也能增值,完整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使得资产负债表得到净化,利润表得到完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为相关的信息;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不用设置备抵科目。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省去了计提减值准备这个环节所需要的人为估计,某种意义上提高了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它的主要类型概括为:增减值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成本,比如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增减值计入权益(资本公积),在资产处置时应转入损益,比如说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后续计量中的主要特点是:只能减值不能增值,符合谨慎性要求,部分体现资产负债观而不是全部否认资产负债观,从这个层面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部分资产要折旧要摊销,由此涉及折旧年限、净残值、折旧方法的人为估计,从而给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带来影响;一般要计提减值准备,设置备抵科目。如: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科目的备抵科目;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科目等等。它的主要类型概括为: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主要针对的是流动资产与货币性资产,比如有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不能转回,主要针对的是长期资产,比如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过多地注重购入成本、投资成本,是相对于收入费用观所采取的一种计量模式;而公允价值注重的是现行或者未来的成本收益,是符合当下的资产负债观的,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第二,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上,国内外会计学界总是争论不休。外国大多更加注重相关性,而我国会计学界则更加注重可靠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可靠性是有很大的保证,但是可以知道,经济环境总是变化不断的,彼时的可靠放在此时就变得不相关了。尤其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对象波动性比较大,倘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会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了,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在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就成了问题,比如说: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了合约的权利或者义务,而并没有交易或者说交易尚未发生。这样,如果没有历史成本,那么传统的会计计量无法使用,而公允价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公允价值对我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在很长的时间里,欧美国家利用这个作为反倾销攻击我国的借口,认为我国提供的很多成本资料都不够公允,不能反映产品的正常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劣势在于:第一,定义产生的缺陷。它是在市场活跃和稳定时的价格,那么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或者动荡较大的时候公允价值的确定就成了问题。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没有一个准绳来判定什么样的市场才叫活跃的稳定的市场而什么样的市场才叫无序的市场、动荡的市场。这个评判标准的不确定就给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来了困难。第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其中第三个级次讲到在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存在可观察的参考市价时就要用到数学模型估算确定其公允价值。那么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模型,这些具体指南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没有具体列示,而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判断,这使得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加大、可信度降低。第三,公允价值具有“亲经济周期效应”,在恶劣的市场条件下会变成市场泡沫的催化剂。当市场高涨的时候,由于交易价格较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格的高估;当市场低迷时,由于交易价格较低又会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第四,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多时候依赖会计人员对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折现率之类的做出估计,倘若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知识体系不够,又或者是人为的,在做出主观判断的时候就大大增加了不确定性,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尤其是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科目来粉饰其会计报表,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第五,公允价值需要进行后续计量,也就是说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能像历史成本那样一次计量就完成的。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每次经历一个报告日,只要资产或者负债没有交易或者出售就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计量。不仅如此,还要对确认前后两期发生的变动进行确认和处理。这就对会计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会计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一)不同企业之间运用公允价值的博弈。
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有企业a与企业b都运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进行计量,且2个企业都处于无外部监管的情况中,企业a与b都不用考虑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将受到的惩罚,即行为只源于对效用的追求,对于以上假设可以用下列矩阵表示如(表1)。根据传统的财务学理论基础,假设企业a与b都是理性的博弈者,即双方都会以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下面进行博弈分析:给定企业a不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b的最优策略是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10;给定企业a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b的最优策略是也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4;同理,给定企业b不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a的最优策略是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10,给定企业b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下,企业a的最优策略是也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4。这样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双方都进行盈余管理。这显然不是帕累托最优。所以,在没有外部监管的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市场中的企业都会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最终市场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此外,即使有外部监管也不免有些企业存在机会主义倾向进行盈余管理。
同样假定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有企业a与企业b,他们可能运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进行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也可能运用历史成本模式进行计量而无法进行盈余管理,同样假设他们处于无外部监管的条件下没有任何因违规行为带来的惩罚,并且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只为只身的效用最大化而努力。对以上假设可以有下面的矩阵(见表2)。可见,给定企业a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b的最优策略是也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10;给定企业a运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的条件下,企业b的最优策略是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8(由于有企业a运用历史成本模式作为对比,使得企业b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更易于被揭发从而减低其效用,下同理);给定企业b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a的最优策略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并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10,给定企业b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下,企业a的最优策略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可获得最大效用8。这样也达到了纳什均衡:企业a与b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进行盈余管理。这显然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综上所述,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外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而在有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有机会主义倾向而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公允价值本身的缺陷使得市场更易走向泡沫经济,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但是也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而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虽然存在相关性较差等缺陷,却能在可靠性上提供保障,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有其优点的,但是缺点却不容忽视,可以说公允价值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运用时应当注重考虑本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具体应该考虑因素如下:第一,市场环境因素。市场是否成熟是运用公允价值首要考虑的因素;第二,模型参数因素。
模型参数的难以确定加大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第三,会计人才素质因素。中国会计高级人才培养算是初步阶段,目前注册会计师仅有15.4万人,尚有庞大工程需要跟进;第四,计量成本因素。会计的确认、计量原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重要性原则,强调重要性原则一方面可以提高核算的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使会计信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可见计量成本是任何计量属性都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据以上4点因素,在我国公允价值的选择与运用则更应该慎重考虑。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要想有效的运用要分成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在市场有序稳定时对公允价值计量对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出现市场无序动荡时,如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这个时候就需要财政部与银监会的有效合作,保证信息供给的及时性,利于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财政部应该结合经济实务制定具体指南编制相应的数学模型、参数模型以指导会计人员在市场无序动荡时公允价值的判定;再其次,制定严格的监督规范体制来加强有序市场的建设,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管体制的完善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规范,应该双管齐下。最后,综合考虑计量成本因素以及当下盛行的决策有用观,应该在市场严重无序时,加大对历史成本信息的考虑程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第2期。
[2]朱磊:《公允价值会计的负面影响及改进》,《证券市场导报》第9期。
[3]周春明、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20第9期。
[4]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年第9期。
[5]许世林、李爱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思考》,《当代经济》20第3期。
博弈理论论文篇二
产品线设计是市场营销中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博弈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被引入到产品线设计问题之中。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大量文献,系统地归纳了动态博弈下的产品线设计的关键问题,分别从产品线设计中的博弈理论方法和产品线应用博弈理论后求解的不同均衡目标,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总结,对市场竞争下的产品线动态博弈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早期产品线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偏好测量、消费者选择行为(决定型和概率型)、产品线的选择方法(一步法和两步法)等。之后,一些文献开始通过最大化盈余的方法求解产品线的设计问题。还有通过一系列潜在的产品集合,讨论包括最大化利润、净现值、卖方福利等目标来解决产品线设计的问题,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决定型概率选择行为不适用于消费者选择多个产品的情况,两步法的产品线选择方法可能会在选取参考集合时丢失最优解。近年来,开始考虑产品线中的共享问题,包括固定成本共享和生产资源共享等。随着产品线共享的出现,产品线设计面临着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公司之间的合作还是竞争对于产品线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与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博弈的行为。
大量文献将产品线问题以经典的博弈论问题建模,也就是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研究了新的市场形势下的产品线设计问题。合作博弈强调联盟内部的信息互通和存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基本消失,非合作博弈则是产品线设计领域的重要方向。在现实市场中,可以把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博弈问题看作是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混合物。根据博弈论中的基本理论,从两个角度来描述非合作博弈,即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和参与人对其他对手的特征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之对应的是四种均衡:纳什均衡(纳什,1950,1951),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和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结合近年的产品线设计的模型和研究方法,本文分别对应地讨论了四种非合作博弈在产品线设计问题中的应用,分类总结了产品线领域涉及的各种博弈问题,并探讨了新兴博弈如演化博弈、重复博弈在产品线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博弈理论中的经典模型,如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伯川德模型,分析产品线设计中的各方参与者的策略。
研究表明,每种博弈为了达到最终的均衡效果,往往针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划分为不同的目标。本文以产品线设计的目标进行分类,在博弈理论下,通常包括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均衡市场份额、均衡需求等,分析对比了博弈理论下产品线设计和普通产品线设计的不同点,例如产品线设计会由以前两公司通过降低部件成本的竞争转移到在信息真实性的均衡概率下博弈,结合博弈理论的产品线问题会具有更多的优势。
产品线设计己经集中到一个广泛的动态博弈体系之中。然而从一个全盘的视角来看,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完整的产品线设计的解决方案。产品线设计中各方参与者面对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不断调整各自的策略,取得均衡收益,将成为今后产品线中博弈问题的研究方向。首先,产品线设计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的加入会产生更多的非对称信息,可以利用约翰·摩根基于典型博弈问题的讨论,将纯策略下的序贯博弈和同时博弈进行转化,消除了某些问题中非对称信息的不利影响,因为有限理性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相比于完全理性模型更有价值。其次,产品线设计会产生合作联盟,并衍生出相同功能联盟和交叉功能联盟。除了简化联盟的形式外,还考虑存在着参与者背叛联盟后,重新与原有联盟进行市场竞争,对这些参与人采取更为有效的约束,规避脱离联盟的风险,减少损害原有联盟的利益。最后,产品线设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会产生许多新型的定价问题,如产品差异化方面的价格竞争、多种消费者类型的价格竞争、多级供应链的价格竞争,可以将演化博弈中的最优反应动态等博弈思想研究产品线中的定价行为。
所以,随着产品线设计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出现在产品线设计者面前,运用博弈理论对复杂的产品线设计进行分析和优化,在产品线设计中更加充分地融入动态博弈方法的优势,将是一些面临的新课题。
博弈理论论文篇三
摘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转的根底保证,合理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有序、高效、可持续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的金融监管为研讨对象,运用博弈论的剖析思想来剖析我国的金融监管,经过树立动态博弈模型,剖析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讨论剖析金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增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论文。
众所周知,金融监管是金融监视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但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度,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历次金融危机都是经过政府的政策调控来逐渐停息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宏大毁坏力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金融安全的注重,逐步认识到健全与增强金融监管是完成金融体系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性举措。本文经过树立动态博弈模型,剖析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讨论剖析我国金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增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倡议,这对深化我国金融变革、提升我国金融体系风险防控才能有着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博弈论视角下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
无须置疑,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在行为目的函数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监管部门的行为目的着眼于国度金融开展的整体利益,追求的是各个区域金融的谐和统一开展。而金融机构与的行为目的函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履约促使投资者的资本利益最大化,行使投资代理人的职责,另一方面又要追求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常常其行为目的函数是倾向于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一边。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一直盘绕着利益关系展开,这里引入博弈论的剖析框架,来剖析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的利益关系。
(一)博弈模型的初步树立和假定。
博弈论就是博弈各方各自应用和剖析对方的战略变换本人的对立战略,以达本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博弈战略就是参与博弈的各方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行动战略。假定监管机构的职能是制定维护金融行业谐和、稳定、安全、快速开展的'金融标准和调控政策,并监视金融机构执行。假如监管部门能有运用最适宜的手段,最合算的本钱到达监管目的,此时监管部门的利益为0(由于这是监管部门存在的意义或职责)。但是,任何有效的监管方式都需求有充沛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监管本钱,因而监管部门存在疏于监管的可能性。我们这里假定,假如金融监管部门关于金融机构疏于监管,但整个金融行业的开展情况仍能坚持良好势头,就假定监管当局的收益为a单位;反过来,假如金融机构应用了监管部门监管不利的监管破绽,招致行业呈现严重事故,毁坏了金融业的安康、稳定、谐和的开展,我们就假定其得益为-b单位。相对应的,关于金融机构而言,实在实行监管部门的金融标准和调控政策,维护整个金融业的安康开展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和义务,故假定此时得益为0。但金融机构也有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因而当本身利益和整个行业的利益呈现矛盾时,就存在着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假如恰恰此时没有遭到监管部门的惩办,金融机构可能取得的预期得益为c;相反,若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遭到监管机构的惩罚,我们假定它们此时的得益为-d。依据以上假定,能够列出双方博弈矩阵图形(如表1所示)。依照矩阵图中箭头方向进行博弈剖析,能够看到该博弈是没有博弈双方可以承受的纳什平衡纯战略战略组合,从基本上来说,两博弈方之间的利益一直都不会是分歧的。在这种博弈中,双方为了取得最大的希冀值,必需以一定的概率散布随机选择一些战略,即博弈方必需选择混合战略,而在混合战略下双方的战略选择都取决于对方对某一决策的选择概率。
二、研讨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不存在双方可以承受的纳什平衡纯战略战略组合,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博弈各方都不得不选择混合战略,而在混合战略下双方的战略选择都取决于对方对某一决策的选择概率。因而,为了实在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中央政府应该强化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迫使监管部门积极监管,加速转变监管方式,注重合规性监管,逐渐向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并重的监管方式过渡;除此之外,也要树立监管机构之间的谐和机制,树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最后,也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提高金融机构的依规的盲目性和违法的自律性。
[参考文献]。
[1]罗友山.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剖析[j].经济评论,2002.。
博弈理论论文篇四
摘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转的根底保证,合理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有序、高效、可持续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的金融监管为研讨对象,运用博弈论的剖析思想来剖析我国的金融监管,经过树立动态博弈模型,剖析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讨论剖析金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增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论文。
众所周知,金融监管是金融监视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但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度,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历次金融危机都是经过政府的政策调控来逐渐停息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宏大毁坏力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金融安全的注重,逐步认识到健全与增强金融监管是完成金融体系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性举措。本文经过树立动态博弈模型,剖析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讨论剖析我国金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增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倡议,这对深化我国金融变革、提升我国金融体系风险防控才能有着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博弈论视角下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利益博弈。
无须置疑,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在行为目的函数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监管部门的行为目的着眼于国度金融开展的整体利益,追求的是各个区域金融的谐和统一开展。而金融机构与的行为目的函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履约促使投资者的资本利益最大化,行使投资代理人的职责,另一方面又要追求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常常其行为目的函数是倾向于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一边。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一直盘绕着利益关系展开,这里引入博弈论的剖析框架,来剖析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的利益关系。
(一)博弈模型的初步树立和假定。
博弈论就是博弈各方各自应用和剖析对方的战略变换本人的对立战略,以达本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博弈战略就是参与博弈的各方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行动战略。假定监管机构的职能是制定维护金融行业谐和、稳定、安全、快速开展的'金融标准和调控政策,并监视金融机构执行。假如监管部门能有运用最适宜的手段,最合算的本钱到达监管目的,此时监管部门的利益为0(由于这是监管部门存在的意义或职责)。但是,任何有效的监管方式都需求有充沛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监管本钱,因而监管部门存在疏于监管的可能性。我们这里假定,假如金融监管部门关于金融机构疏于监管,但整个金融行业的开展情况仍能坚持良好势头,就假定监管当局的收益为a单位;反过来,假如金融机构应用了监管部门监管不利的监管破绽,招致行业呈现严重事故,毁坏了金融业的安康、稳定、谐和的开展,我们就假定其得益为-b单位。相对应的,关于金融机构而言,实在实行监管部门的金融标准和调控政策,维护整个金融业的安康开展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和义务,故假定此时得益为0。但金融机构也有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因而当本身利益和整个行业的利益呈现矛盾时,就存在着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假如恰恰此时没有遭到监管部门的惩办,金融机构可能取得的预期得益为c;相反,若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遭到监管机构的惩罚,我们假定它们此时的得益为-d。依据以上假定,能够列出双方博弈矩阵图形(如表1所示)。依照矩阵图中箭头方向进行博弈剖析,能够看到该博弈是没有博弈双方可以承受的纳什平衡纯战略战略组合,从基本上来说,两博弈方之间的利益一直都不会是分歧的。在这种博弈中,双方为了取得最大的希冀值,必需以一定的概率散布随机选择一些战略,即博弈方必需选择混合战略,而在混合战略下双方的战略选择都取决于对方对某一决策的选择概率。
二、研讨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不存在双方可以承受的纳什平衡纯战略战略组合,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博弈各方都不得不选择混合战略,而在混合战略下双方的战略选择都取决于对方对某一决策的选择概率。因而,为了实在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中央政府应该强化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迫使监管部门积极监管,加速转变监管方式,注重合规性监管,逐渐向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并重的监管方式过渡;除此之外,也要树立监管机构之间的谐和机制,树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最后,也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提高金融机构的依规的盲目性和违法的自律性。
[参考文献]。
[1]罗友山.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剖析[j].经济评论,.。
[2]郭春松.中国银行业监管谐和与协作的本钱收益和博弈剖析[j].金融研讨,.。
博弈理论论文篇五
销售部门职权过大,内部控制不严。企业销售部门职权过大,事前签订赊销。
合同。
没有经过相关经管部门审批。销售部门在企业中追求的是销量最大化,为了创造优秀的销售业绩,而忽视了在这其中对于那些资信较差的客户产生的应收账款地回收困难给企业造成的收益下降的不良影响。这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上产生了分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所致。一些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不适当地采取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而赊销客户正是抓住了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这一弱点,在对其应付账款上采取能拖就拖、一拖再拖的手段,以使己方资金链保持流畅运行。社会缺少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依托的是企业之间的一种商业信用,而在这种缺乏社会信用管理部门的情况下,没有适当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与措施,债权企业为了能够早日回收外部资金,不得已牺牲一定成本来吸引债务企业,以使其早日还款。而有意拖欠的债务方则以其手中的债务资本作为博弈标的,希望通过此种方式给己方增加收益。
博弈论在应收账款中的运用,根据博弈双方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与企业销售部门之间的内部博弈和企业作为债权人与作为债务人的企业、零售商甚至个人的外部博弈两类。
企业管理层与销售部门的内部博弈。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假设企业管理层有两种选择,即“监管”与“不监管”。在监管的情况下,企业会对销售中的赊销情况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减少“东西卖出去了,钱却一直收不回来的”状况。与此同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减少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应制定了严格的赊销政策而减少销售,减少利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管理层的收益为5。而在“不监管”的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则很可能会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管理层的收益为2。对于销售部门来说,也同样存在“赊销”与“不赊销”两种情况。在“赊销”的情况下,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暂时销售量,但是宽松的赊销政策最终很可能导致因为大量应收账款的无法回收而造成企业利润下降,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从而减少销售人员的年终分红。
博弈理论论文篇六
浅谈生活中的“大智若愚”
摘要:博弈论本身就是一门大智若愚的学问,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博弈,一个睿智的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能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有时处理一些问题时,不一定要求我们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不一定要锋芒毕露,有时大智若愚也是一种策略,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
俗语说:“大智若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智谋的人保护自己的一种处世计谋。过于聪明的人,常是别人猜忌的对象。因为任何有所图谋的人,都有可能从事情刚开始筹划时便被识破。一旦发现有人独具慧眼,那么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切,必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加以掩盖,散布流言,捏造罪名,甚至谋杀。历史上古今中外,这样的事多得不胜枚举。所以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那种聪明全露在外的行为实际上才真正是愚蠢的。
下面的一则小故事: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大智若愚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已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
生活中,精明的人太多,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聪明绝顶,并用自己的聪明去处处算计别人,嘲笑别人。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正是由于心眼太多,太自作聪明,故往往是最累的。其实,生活中有些人他们看似过得糊里糊涂,尤其在大家的眼中,他们有点拖拖拉拉,甚至被人称为疯子。可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做人处事的态度。“大智若愚”正是对他们最精准的描述。表面给人愚笨的感觉,可是,事实上他们的内心都十分的清楚明白。对事情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心中自有一方净土。用拓展的眼光、用拓展的思维去“为人处世”。
大智若愚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博弈技巧,运用到我们的各种各样的交往中。睿智聪明的人往往表现出自己的低调和处事不惊,保留自己的才华,关键时候再挺身而出,给人以大吃一惊。而过于表现自己的往往是一些能力不足的骄傲的小人,他们担心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最终过于表现自己而遭人排挤。在企业里的竞争,在学校里的学习间的竞争等等生活中的竞争都体现了大智若愚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有才干的人,特别是一些“大官”身边有才华的人,为什么有的“销声匿迹”甚至落得命不保身的下场,就是因为“锋芒毕露”。所以,从古到今,哲人们都告诫人们要“大智若愚”。比如《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还有宋苏轼的“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等等,就是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身藏不露,低调做人,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不要向人炫耀自己抬高自己,否则会引来嫉妒、排挤甚至杀身之祸。当然,并不是要我们生活或是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而是要厚积薄发、宁静致远,巧妙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把事做好。
就我个人而言,我个人比较欣赏大智若愚的态度,这种人向来比较淡定低调。我就希望做淡定的人,博弈论中的大智若愚体现的就是厚积薄发。不过我相信积累很重要,大智若愚的人往往最有才干,所以得先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知识,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要不断的积累,找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好机遇。我觉得平时为人低调很重要,不会被别人所怨恨排挤,到关键时刻在展现自己。博弈论中的大智若愚对我受益很大。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因此,“大智若愚”是我们提倡的一种做人处事的人生态度。生活原本就该简简单单的,因为人的思想复杂了,生活也就随着纷繁复杂起来。还原生活,简单生活!
参考文献:
[1]聪聪,做人要大智若愚[j],社会主义论坛,2004年6期,24页。
博弈理论论文篇七
摘要:近年来的大学教学实践中布置小组作业比较普遍,这一做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学生的抱怨,最多的抱怨是组员偷懒不做事情,却坐享其成。这种现象在小组作业中十分普遍。本文试图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一、引言。
在近年来的大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布置小组作业,即由学生们自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以小组成绩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试图以这种合作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人际协调能力,促进了认知的发展。由于小组作业这种教学形式十分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大学教学中十分盛行。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学生的抱怨,最多的抱怨是组员偷懒不做事情,却坐享其成。这种现象在小组作业中十分普遍。本文试图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研究小组作业存在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小组成员的构成一般分为同质和异质两种形式。所谓同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大致相同,而异质就是说同一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就分组的情况分别进行有关的博弈论分析。
1.同质小组的博弈分析。不失一般性,我们假定在同质小组情况下将组员随机分为甲乙两方,其在合作学习中可能采取“行动”和“等待”两种策略分为两类。由于学习能力大致相同,我们不妨假定只要有人采取行动,作业就可以完成,参与行动的组员多少与作业完成的质量无关。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进一步假设完成小组作业后的总收益为10,总收益在甲乙两类学生是平均分配的,学生采取“行动”所付出的成本为2。于是,我们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类在同质小组内合作完成小组作业的支付矩阵。
如果甲乙两方学生都采取“行动”,那么小组作业完成后的总收益为10,而各自付出的成本为2,各自的赢利均为5-2=3;如果甲乙两方学生都采取“等待”,那么小组作业不能完成,总收益0,由于没有采取“行动”,各自都没有付出成本,各自的赢利均为0;如果甲方学生采取“行动”,而乙方学生采取“等待”,小组作业也能完成,总收益仍然是10,这时甲方学生付出成本,乙方学生没有付出成本,所以甲类学生的赢利为5-2=3,乙方学生的赢利为5;如果甲方学生采取“等待”,而乙方学生采取“行动”,小组作业也能完成,总收益仍然是10,这时甲方学生没有付出成本,乙方学生付出成本,所以甲方学生的赢利为5,乙方学生的赢利为5-2=3。
这个博弈与懦夫博弈具有相同的博弈结构。这个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一方行动,另一方等待;或一方等待,另一方行动。也就是说,如果对方采取“行动”,我方的优势策略是采取“等待”;而如果对方采取“等待”,我方的优势策略就是采取“行动”。基于理性人假设,甲乙两方都希望对方采取“行动”策略,而自己则采取“等待”策略。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谁行动又是谁等待?在这种场景中,甲乙双方将会出现一场拼忍耐力的比赛,谁能够最后忍住不行动,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种博弈态势不是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所希望看到的,但不幸的是,在实际的小组学习中往往就会出现这一情况。
2.异质小组的博弈分析。在异质小组中,由于同一小组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不失一般性,我们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较好的称为优等生,而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一般的`称为普通生。同时,我们假定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完成的质量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下面我们按照这样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学生经过努力小组作业的完成质量是相同的情况。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进一步假设小组作业完成后的总收益为10,总收益对两类学生是平均分配的。考虑到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假定优等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所付出的成本为3,而普通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所付出的成本为6,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共同采取行动,则优等生可节约1个成本,普通生可节约2个成本。于是,我们有如图2所示的优等生和普通生在异质小组内合作完成小组作业的支付矩阵。
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两类学生都采取“行动”,那么小组作业完成后的总收益为10,而各自付出的成本分别为2和4,各自的赢利分别为5-2=3和5-4=1;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两类学生都采取“等待”,那么小组作业就不能完成,总收益为0,由于没有采取“行动”,各自都没有付出成本,各自的赢利均为0;如果优等生采取“行动”,而普通生采取“等待”,小组作业能够完成,总收益为10,此时,优等生付出成本3,而普通生没有付出成本,所以优等生的赢利为5-3=2,普通生的赢利为5;如果普通生采取“行动”,而优等生采取“等待”,小组作业也能够完成,总收益仍然为10,此时,优等生没有付出成本,普通生付出成本6,所以优等生的赢利为5,普通生的赢利为5-6=-1。
这个博弈与智猪博弈具有相同的博弈结构。在这个博弈中,普通生的优势策略是“等待”,即不论优等生如何选择,普通生选择“等待”策略都是合算的;而优等生则没有优势策略,优等生不得不依据普通生的策略而进行无奈的选择。这个博弈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行动,等待),即优等生行动、普通生等待。在这种具有智猪博弈结构的小组作业中,优等生不得不充当悲剧的“大猪”,幸苦努力,完成本应大家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而普通生则是机智的“小猪”,舒舒服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其次,我们分析学生经过努力小组作业完成的质量不相同的情况。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优等生完成小组作业的质量较好,总收益为10,普通生完成小组作业的质量一般,总收益为7,总收益对两类学生是平均分配的。同样,考虑到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假定优等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所付出的成本为3,普通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所付出的成本为6,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共同采取行动,则优等生可节约1个成本,普通生可节约2个成本。于是,我们有如图3所示的优等生和普通生在异质小组内合作完成小组作业的支付矩阵。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两类学生都采取“行动”,那么小组作业完成后的总收益为10,而各自付出的成本分别为2和4,各自的赢利分别为5-2=3和5-4=1;如果优等生和普通生两类学生都采取“等待”,那么小组作业就不能完成,总收益为0,由于没有采取“行动”,各自都没有付出成本,各自的赢利均为0;如果优等生采取“行动”,而普通生采取“等待”,小组作业能够完成,总收益为10,此时,优等生付出成本3,而普通生没有付出成本,所以优等生的赢利为5-3=2,普通生的赢利为5;如果普通生采取“行动”,而优等生采取“等待”,小组作业也能够完成,但总收益为7,此时,优等生没有付出成本,普通生付出成本6,所以优等生的赢利为3.5,普通生的赢利为3.5-6=-2.5。
这个博弈仍然具有与智猪博弈相同的博弈结构。这个博弈同样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行动,等待),即优等生行动普通生等待。在这种具有智猪博弈结构的小组作业中,优等生同样是不得不充当悲剧的“大猪”,幸苦努力,完成小组作业,普通生则继续舒服地充当机智“小猪”,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三、摆脱小组作业困境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博弈分析,不论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存在“偷懒”、“搭便车”等消极现象,责任心强的或在乎学习成绩的积极的学生或者优等生不得不主动努力完成作业,而偷懒的学生或普通生不仅可以袖手旁观,而且可以获得好成绩。这种结局肯定不是教师布置小组时的预期结果。为了避免消极的“搭便车”现象的发生,解决优等生“费力不讨好”等问题,不论合作小组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布置小组作业时,教师都应该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对任务进行细化,并根据能力和特长分解到每个组员,明确责任。小组作业的成绩评价方式需要完善,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仅仅考虑多劳多得,而应采用贡献加努力的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小组进行总体评价,还要评价每位学生的个体行为(包括具体的作业行为和沟通协调行为);不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还要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只有当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时,才会在小组作业中积极主动,采取与别人合作的态度和行动,从而达到人人都得到进步的效果。据此,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在小组作业中应该注意的事项:(1)制定小组章程,包括小组愿景、小组价值观、小组决策规则和小组交流方式等。(2)指派小组角色。每一位小组的组员需要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只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才能有良好顺利的合作。分配角色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角色的任务。(3)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研究发现,5个人是小组合作的最佳人数。超过这个人数就会使得合作工程拖沓,效率降低。(4)小组每次讨论时间不超过1.5小时。研究显示,人类专注的时间最长为1.5小时。
四、结语。
布置小组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成一项较大的作业,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特别是冲突解决、问题解决和沟通等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目标设置、绩效管理、规划和作业协调等自我管理能力。本文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研究小组作业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具体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1).
[2]范如国,韩民春.博弈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博弈理论论文篇八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人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对于企业的某些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者来说,一旦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就很容易出现做*账的情况。这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首先,做*账是一种违法乱纪行为,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完善的表现,所以,做*账的情况时有发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降低的体现。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工作,在教授会计工作者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其次,做*账对于一个公司以及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知道做*账肯定会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同时还会导致公司的账面出现亏损,对于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威胁。如果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者不能及时发现这一问题,用不了太久公司就无法再继续运营下去,最终会导致破产。
(二)漏帐。
漏帐是一个大企业特别容易发生的财务账务问题。主要是,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扩大规模,那么原有的工作体制以及工作人员就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一情况。财务账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也是最为复杂的。繁多的账务信息一旦出现一点差错就会出现漏帐的情况,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这也会给财务审核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漏帐一般情况是指在财务审核过程中未能把公司的全部财务账务纳入到审核范围内,导致公司的财务账务信息不完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旦出现漏帐的情况,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反应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这样就使得公司的决策者不能根据公司的财务情况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漏帐的出现还会使得公司的部分资金流失,因为漏审核的'财务信息是不会纳入到公司的整体财务信息中,这部分资金就不能被公司的管理者发现,那么这部分资金就流失了。
(三)改帐。
改帐其实是做*账的一个常用手段,这就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体现。公司的发展依赖财务人员的日常管理,一旦财务人员出现素质偏低的情况会给公司的日常经营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改帐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公司运营状况不好,为了隐瞒这一情况公司的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更改来虚假的体现公司的良好运营状况;第二,公司的管理者或者财务人员从公司的财务中谋取私利而做出的行为。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都是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这对于公司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是没好处的。改帐对于财务账务的审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能力的考验。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导致公司的财务出现问题,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使得做出改帐这一行为的工作人员失去在这一行业继续工作下去的机会。
(四)错账。
我们都知道人的工作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备非常完备的业务能力。所以,在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业务能力有限的工作人员担任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会出现做错账的情况。某些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招聘一些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业务能力不强的会计人员来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是对公司发展不负责任的体现。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发展是环环相扣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难以弥补的危害。尤其是错账,这对于决策者对于公司的正常评估以及公司的财务审核工作都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财务审核工作的优化方法。
财务审核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原来的财务审核方式根本无法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为财务审核工作带来了福音,会计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个相当复杂的工作。同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解决财务审核现状问题的很好的办法。
(一)将计算机加入到财务审核工作中。
在财务管理这一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改帐漏帐这一问题。但是,计算机工作会出现凭证不完整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在公司的运营中出现各种情况,所以,会计人员做好手工记录与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计算机,机器是死的,一旦机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资料流失的情况,这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所以人工和计算机结合才是现阶段财务审核工作最好的方式。
(二)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
社会需要完整的制度做保障,一个公司、企业也需要完整的制度来维持日常的运营和发展。财务审核工作是一个公司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针对公司的财务管理来说,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但是,在制定财务制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考虑到公司的现实运营状况。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公司的正常经营才是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快速发展的社会必然会影响到很多工作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现阶段公司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也时刻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很多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不能满足会计这一工作岗位的需求,而且会计这一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好财务审核工作,更好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做好定期培训工作。在提高业务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他们法律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现阶段很多从业人员都欠缺的,但是他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人的行为的集合,所以个人的道德素质会直接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其次,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外在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不仅能很快的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外在形象。这就需要我国在教育人才的同时不能只顾这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精神文明修养。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我国的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从现阶段,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大部分都是公司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导致的一些状况的出现。只有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五)做好账务记录。
账务记录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到有根可依,有据可查才是账务审核的目的。有些会计人员做事比较拖拉,今日事不能今日毕,本来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长此以往就会变得非常麻烦。所以,做好账务记录不仅能提高财务管理能力,还能简化财务审核工作。及时做好财务账务记录可以保证财务的准确性,为领导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三、结语。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审核工作的需要,在现阶段必须优化财务审核工作方法。做*账、漏帐、错账、改帐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道德缺失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只有做好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公司财务制度的管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才能解决现阶段财务审核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博弈理论论文篇九
爱情就是一种男女双方通过多次接触、交流信息达到信任而最终结合的过程。而交流是以公共知识为起点,逐渐过渡到私人生活。说白了就是从浅入深的试探的过程。试探就是看对方能否有这样实力去帮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利不仅仅指地位、金钱,还因包括个人情感的满足,甚至还包括应付父母之命,舆论之驱的需要。所以,追求爱情的过程就是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过程,是一种动态双人博弈过程。1981年罗森塞尔提出的蜈蚣博弈很好解释这点。引文如下:
(1,1)(0,3)(8,8)(7,10)(9,9)(8,10)。
在图中,博弈从左到右进行,横向连杆代表继续交往战略,向下的连杆代表甩掉她(他)战略。每个人下面对应的括号代表相应的人甩了对方,爱情结束后,各自的爱情效用收益,括号内左边的数字代表阿花的收益,右边代表阿肥的收益。可以看到,阿肥和阿花甩战略对应的括号数字每个都不同,这是因为爱情效用在不断增加,这里假设爱情每继续一次总效用增加1,如第一个括号中总效用为1+1=2,第二个括号则为0+3=3,只是由于选择甩战略的人不同,而在两人之间进行分配。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和现实因素不同,阿花甩战略只能使效用在二人之间平分,即两败俱伤,阿肥选择甩战略则能占到3个便宜。显然,甩战略对于被甩的一方来说是一种欺骗行为。
请看,首先,交往初期阿花如果甩了阿肥,则两人各得1的收益,阿花如果选择继续,则轮到阿肥选择,阿肥如果选择甩了阿花,则阿花属受骗,收益为0,阿肥占了便宜收益为3,这样完成一个阶段的博弈。可以看到每一轮交往之后,双方了解程度加深,两人爱情总效用在不断增长。这样一直博弈下去,直到最后两人都得到10的收益,为圆满爱情结局——总体效益最大。遗憾的是这个圆满结局很难达到!
大家注意,当阿肥到达甩了阿花可得收益是10的时候,他很难有动力继续交往下去,继续下去不但收益不会增长,而且有被阿花甩掉反而减少收益的风险。阿花则更不利,因为她从来就没有占先的机会,她无论哪次选择甩阿肥,二者都是两败俱伤,而且还有可能被阿肥欺骗减少收益的危险,在爱情过程中,女人总体来讲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每一次交往,无论阿肥还是阿花都有选择甩来中止爱情的动机,更详细的数学可以证明,如果他们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话,爱情圆满的结局不可能达到。个人效益最大与总体效益最大之间有矛盾。(《博弈论的诡计》——哈尔滨出版社)”
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女方永远处在恋爱的劣势中。难道就没有一种方法改变这种劣势吗?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方法使男方选择背叛则使自己损失大于女方?纵观恋爱过程,也可以看作男方不断投入的过程。从日常伙食费到车船旅费,从住房到购车,这都是男方为了博得女方而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女方不停提出要求,男方更多是疲于满足这一个又一个要求。表面看女方的这种行为与中国传统女子道德相违背。而从另一角度看行为的结果增加男方恋爱投资,增加男方因背叛而付出的浸没成本。一旦男方支付超过预算,他选择背叛的收益将不再领先,可能出现负数,以至于陷入“协和博弈”的恶性循环中。为了前期高额投入不至于打水漂,男方不得不进行下一阶段交往,并且投入将增加。就像输了钱的赌徒希望下次可以咸鱼翻身而投入更多钱一样。依次递增,男方将血本无归。极度盼望到达【10,10】点将成为男方!恋爱时,男方大费小费全包不仅仅是表现的绅士风度,更多则是女方的生存策略。忠诚度并非与金钱、精力、时间投入成正比,但这些东西的过分投入会使男方积重难返,从而非自愿的提高忠诚度。
其实现实恋爱过程中双方并非完全理智。道德、习惯、风俗、文化、学识等都可以影响这一过程。人并非“经济人”,一个社会人在行动中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多方因素影响。用双人动态博弈模型并不能概括恋爱这一社会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感性认识的问题时只会取其一部而忽略大部。万法归宗,一切科学解释都是为了更好、更容易认识周围事物。这也是我认识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胡鑫。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成一代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1903—1957)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尽管对具有博弈性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诺(cournot)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等等都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其特点是零星的,片断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统。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合作型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期。然而,诺依曼的博弈论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它过于抽象,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所以,影响力很有限。
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了,它标志着博弈论的新时代的开始!纳什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生,他经常旷课。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但纳什争辩说,至少上过斯蒂恩罗德的代数拓扑学。斯蒂恩罗德恰恰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可是,没上几次课,纳什就认定这门课不符合他的口味。于是,又走人了。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天纵的非凡人物,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1950年整个夏天纳什都忙于应付紧张的考试,他的博弈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他感到这是莫大的浪费。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放弃”,使原来模糊、杂乱和无绪的若干念头,在潜意识的持续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突然来了灵感!这一年的10月,他骤感才思潮涌,梦笔生花。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日后被称之为“纳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
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论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立即引起轰动。说起来这全靠师兄戴维。盖尔之功,就在遭到冯。诺依曼贬低几天之后,他遇到盖尔,告诉他自己已经将冯·诺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领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点。盖尔听得很认真,他终于意识到纳什的思路比冯。诺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而对其严密优美的数学证明极为赞叹。盖尔建议他马上整理出来发表,以免被别人捷足先登。纳什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竞争的险恶,从未想过要这么做。结果还是盖尔充当了他的“经纪人”,代为起草致科学院的短信,系主任列夫谢茨则亲自将文稿递交给科学院。纳什写的文章不多,就那么几篇,但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国内提一个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可能纳什还不一定够资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尔里斯当牛津大学艾奇沃思经济学讲座教授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须有特殊的选拔办法。
纳什在上大学时就开始从事纯数学的博弈论研究,194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更是如鱼得水。20岁出头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特别是在经济博弈论领域,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后续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理论中的小故事。
要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犯的两难处境”的例子,每本书上的例子都大同小异。
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
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我们将例举出许多类似于“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例子。如价格战、军奋竞赛、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players)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payoffs)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价格战博弈: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二是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vivalrygame)其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污染博弈:
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贸易自由与壁垒:
这个问题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一
建筑总体规划在节能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的是建筑中的所有元素,所在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朝向、建筑方位与布局。夏季是否通风,冬季的采暖与采光是否合适,都关系到了资源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建筑的组合也会关系到资源的使用。一些高层建筑在形成群体后,会出现人工的回旋涡流,这会使本来的设计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了自然风和自然采光的使用。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各个单体建筑的组合也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利用一些混合带状式布置法调解人工技术造成的环境限制。
3.2建筑平面的节能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可以通过用地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节约成本,控制能源的消耗,这是基础材质环节对于能源的节约,是物质基础上必然的.要求。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最好的朝向应该是坐北朝南,这样的空间利用率最大,采暖、通风、采光、除湿等具体的自然能源的使用也会更适合人们的居住,提高舒适度。
3.3建筑的体形系数节能设计。
建筑物体形系数指的是建筑外体与室外大气接触时,外表面积和包围体积之间的比例。这个系数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热能的消耗,因此,减少外表面积,可以有效的促进建筑节能的实现,我国在这方面的系数规定是不超过0.3。
3.4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节能设计。
建筑的结构设计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他也常常被看做是最关键的系数。目前,我国在这项系数上的研究和使用都比较滞后,和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相比,甚至高达4~5倍,这样的高耗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低的,国内在这一方面的任务非常艰巨。
3.5外窗面积比的节能设计。
窗墙的导热性也是比较高的,因此,在窗户面积比较大的建筑内,资源损耗的问题自然严重,可以为了减少能耗缩小窗墙面积又会造成采光的不足。我国依据新能源标准制定的窗墙面积比为,北向0.25,东西向为0.3,南向为0.35。在系数的规定上再规划与设计进行技术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实现节能减耗。
4结论。
建筑节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将节能理念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而建筑节能设计作为建筑项目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因此,对建筑节能设计及其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对于从根本上防止能源浪费,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秀,张声远,齐晔,江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j].城市发展研究,,10:7~13.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二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从1994年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先后6次授予博弈论领域的15位学者。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作为“博弈论四君子”之一,罗伯特·奥曼是博弈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核心人物。与另外三位博弈论大师相比,奥曼的研究更“博”——从基本概念的确立到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从理论体系的形成到博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奥曼都有重要贡献。
1930年6月,罗伯特•奥曼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孩童时期的他一直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直至1938年的一夜,纳粹借口一位17岁的犹太难民在法国巴黎枪杀了德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在全德国开始了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在这场迫害的导火索被引燃之前,一对犹太夫妇,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幸运地逃离了德国„而这对犹太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就是奥曼一家。
奥曼一家逃到了美国,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代的罗伯特•奥曼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数学老师,于是,他选择了数学作为专业。1952年和1955年,奥曼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数学家约翰纳什。当奥曼在研究生院学习理论数学,并且在写关于“纽结理论”的博士论文的时候,“纽结理论”也是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遇到了约翰·纳什,了解了关于博弈论的一些东西。但此时的奥曼还没有对博弈论产生兴趣。
50年代初博弈论正处于发展阶段。而罗伯特•奥曼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毕业后去了一家运筹咨询机构,研究的任务之一是如何保护城市免遭空中梯队飞机的袭击,这时,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找到了他。那个时候贝尔实验室正在做一种放在导弹上的导航系统,当时美国正在完善这种导弹。对于这样一种导航系统,他们要求实验室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城市在受到空中飞行梯队攻击的情况下,(梯队中)有一部分飞机是用作诱饵的假目标,而有一部分确实携带核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使用这种导弹导航系统。这个问题被分配给了奥曼,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也许与我和纳什的曾经的谈话有关系。所以他就开始用博弈论考虑这个问题,然后用博弈论分析这个问题。
由于这次偶然的机遇,罗伯特奥曼开始被博弈论这门学问深深地吸引。20世纪50年代之后,奥曼已经成为当代博弈论领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是国际经济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奥曼在权威的《帕尔格雷夫大辞典》中,对“博弈论”词条的解释十分精辟和凝练。他认为,博弈论描述性的名称应该是“互动的决策论”。因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会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后来奥曼和他的伙伴运用博弈论研究全球安全问题,可以解释为何在二战之后美苏聚集了许多核武器却不使用,这一理论也使当时的许多军事专家和政治家多了一种战略武器。
2005年,奥曼和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通过博弈论加强了人们对核战争背景下的合作与冲突的理解,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至今,现已84岁高寿的罗伯特•奥曼仍在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继续教授博弈论。
二学术成就。
一、弈论: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
奥曼认为,较具描述性的名称应是“交互的决策论”。奥曼以经济主体的理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认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果仅有一个参与者,通常就会产生划分明确的最优化問題。而在多人参与者的博弈论中,一个参与者对结果的偏好等级并不意味着是他的可能决策的等级,这个结果也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决策。
二、完全竞争经济:参与者连续统模型。
完全竞争分析所获得的基本观点,使对完全竞争之外的基本经济問題的研究成为可能并且更加容易。在这方面,奥曼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是利用一个或更大的参与者的连续统建立的垄断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以及公共经济学基于经济活动和政治过程相互交织的税收模型,如表决、固定价格模型等。
三、重复博弈论:理论系统性的发展。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是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也可以是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奥曼对重复博弈的贡献在于对理论系统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是对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研究的促进。完全信息博弈的最早结果出现在50年代,被称为“佚名定理”。该定理认为,重复博弈的策略均衡结局与一次性博弈中的可行的个体理性结局恰好相一致。这个结局可被视为把多阶段非合作行为与一次性博弈的合作行为联系在一起。然而,虽然所有可行的个体理性结局确实代表了合作博弈的解观点,但是它相当模糊,并且不提供信息。而奥曼认为,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论与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演化相关。它的目的是解释诸如合作、利他主义、报复、威胁(自我破坏或其他)等现象。博弈论和新古典经济学模式的现象,可能一开始看起来是非理性的。
奥曼还考察了许多具体的合作行为,定义了“强均衡”概念,即没有任何参与者团体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它们的决策来获益的情形。他指出,重复博弈的“强均衡”与一次性博弈的核(更精确的是“6核心”)相一致。为此,奥曼定义和研究了经济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般”合作博弈,即非转移效用(non-transferableutility)博弈,这开拓了该领域的研究空间,因为在此之前,仅有“单边支付”博弈被研究,即每个联盟可以任意在其成员中分享一定数额的赢得。
其次是对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研究的促进。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奥曼和其他合作者一起,在其学生的辅助下,发展了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论。1966年,奥曼和m.马希勒(michaelmaschler)在给美国武器控制和裁军机构的开创性报告中,建立了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模型。他们指出,信息使用的复杂性实际上可以以一种出色的、简练的、明确的方式来解决。在最简单的一个重复的2人零(zero-sum)和博弈中,其中一个参与者比另一个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单边的不完全信息),拥有更多信息的参与者所使用(并揭露)的信息数量是被精确地决定的;有时是完全揭露或根本没有揭露;有时是部分揭露。这种分析被扩展至更一般的模型,即2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许多新的精深的观点和概念由此产生。例如,奥曼、马希勒和斯特恩斯在1968年引入了一个“联合控制的彩票”(jointlycontrolledlottery)的概念,即没有参与者可以单方面地改变彩票不同结果的可能性,这个概念与非零和博弈密切相关。之后,奥曼在重复博弈上的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事实上,他的有关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许多重要观点已被应用于许多经济学科,诸如寡头垄断、委托人与代理人、保险等等。
四、合作与非合作博弈论:非转移效用与理性的假设。
博弈论还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奥曼在该方面的贡献在于,一方面把“可转移效用”理论扩展为一般的非转移效用理论;另一方面发展并提炼了“什么是理性”,使之形成统一的观点。
三分析与评价关于重复博弈论,在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时,由于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对其余各参与者的信息都有所了解,这就使得各参与者不能依自己的意愿任意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而必须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决策,防止他们会根据自己做出的决策而选择一种对自己不利的决策,从而每个参与者做出的决策会使他们都获得相近的盈利,且社会将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都不能得到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大盈利,但也不会使他们任何一个亏损,并且由此带来的社会稳定会增加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实际上是增加了参与者的长期盈利水平。因此这一理论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很重要的。关于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我们可以把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的策略均衡解释为一个精细的谈判过程,其参与者们逐渐达成越来越广泛的协议,增长相互的信任,同时慢慢地显露越来越多的信息。奥曼的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论,给正处于核竞争消耗战中的美国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战略。他指出,没有参与者有勇气单方面改变“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否则,他将在博弈过程中展现更多的信息给竞争者,而使得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通过这一理论,我们发现在国际政治中合作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许多合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脆弱。这也从理论角度推翻了我们在建国初期所认为的世界大战很快将会再次爆发的假设。当今世界的主题早已变为“和平与发展”,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全球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这正印证了奥曼的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理论:虽然人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对手和竞争者,战略情形也大量重复出现,个体间也常常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达成合作的几率还是会上升。就如在同一市场上的几个实力相当的竞争企业,虽然他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竞争的关系,但是在长期竞争的结果下,为了不再因为他们之间的竞争而使他们蒙受损失,他们之间会达成一个共识。例如,我国各大电视机生产厂的价格战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后,现在已经慢慢平息,各大厂商也达成一致,基本上统一了市场价格,以保证他们的盈利。这就是罗伯特·奥曼在重复博弈理论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的运用,它为世界的和平、繁荣、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减少了各种类型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奥曼对博弈论和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在当代的博弈论研究中几乎没有他未涉足过的领域。他的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的科学贡献从基本概念、学科的发现与形成到适当工具与方法的发展在分析不同具体问题中的应用,都具有开创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奥曼的大部分研究与经济理论的中心问题联系密切。一方面,这些问题为他的工作提供了刺激和推动力;另一方面,他研究的结果产生了经济学新的见解和思维。
同时,奥曼的哲学论文和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事实上,奥曼成功地以许多不同的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解释了甚至是最复杂的观点。他的研究并不止是一张简单列表,而是展示了所有美丽和清晰的宏伟画面,指出了成就、需要解决的困难以及将来研究的领域。毫无疑问,奥曼的观点从总体上说,在建立并使博弈思想和经济理论思想的轮廓更加清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三
摘要: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日益重要,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规范以对外报告为主的财务会计,但资本市场的繁荣更需要先进的以对内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国企改革的艰难和前景从一个侧面昭示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巨大空间。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管理会计只是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呈分散应用,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作用;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管理会计的作用。
(1)提供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2)直接参与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性态,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cvp分析。
cvp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cvp分析,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盈亏临界点;
2、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
3、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4、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
6、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一)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货币的时间价值;
2、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我们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社会平均的资金利润为基础,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相对数和绝对数。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平均资金利润或平均报酬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指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数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国库券利率,银行存、*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都可以看作是投资报酬率,然而它们并非时间价值率,只有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些报酬才与时间价值率相同。由于国债的信誉度最高、风险最小,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就可以将国债利率视同时间价值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利息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资金利润率得最低限度。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2.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经历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总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相当有限。
要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第二方面,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孟凡利,王翠春,王健。1997:《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1997年第4期。
冯巧根。1997:《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997第7期。
郑雨。1998《: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江苏财会》,1998年第9期。
朱连生。2004《管理会计》科学出版社。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四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对博弈论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博弈论为何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探讨,力图理清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从中把握经济学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发现,博弈论的分析范式及其学科的精密性使博弈论能够与主流经济学结合,而博弈论在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竞争假设、利己理性等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突破,使经济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从而博弈论融入主流经济学也顺理成章。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
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
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
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
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80年代以后博弈论迅速地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健全、逻辑合理和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博弈论不但强化了经济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宽了经济分析的广度,从而不但使经济分析以更加符合现实的方式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使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的必备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论专家也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获得了经济学的中心地位,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寡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并形成了经济学新的分支――信息经济学。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对博弈论做出开拓性的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
相隔十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度授予在博弈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专家――托马斯・谢林(thomasing)和罗伯特・奥曼(robert)。
博弈论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开拓了新视野,博弈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中心地位。
博弈论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普遍使用,是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和经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分不开的。
传统经济学在谈到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时,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也只决定于自己的选择,其他所有人的行为都归结在价格这个参数中;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垄断和寡头是特殊情况;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
然而现实中这些条件都是很难成立的。
第一,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很少有的(例如,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厂家屈指可数,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彩电生产厂家也为数不多),由于存在产品差异、地域差异和信息差异,任何一个厂商总是处于某种垄断地位(正是这样他们才有利可图),所以与充分竞争相比,垄断和寡头倒很常见;第二,每一主体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仅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而且自己的选择也往往影响到其他主体的选择(考虑一下长虹大规模吸纳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场竞争中信息几乎总是不充分、非对称的,获取信息经常是有成本的,有时成本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不考虑以上这几方面因素,经济学所讨论的决策其实仅仅是规划问题,是在没有竞争对手时的决策,所解决的也只是资源分配问题。
现实世界中决策者要在面对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对手与之激烈竞争时做出选择。
在竞争对手日益明显、竞争越来越直接的情况下,博弈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
另外,经济学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经济个体的研究,而在各个经济个体之间,博弈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博弈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论分析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不谋而合;二是博弈论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1.分析范式的趋同。
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利益主体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实现均衡。
可以说博弈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链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设。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体系,而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设。
对此,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没有风吹,也没有警察,我敢打赌,这张钞票会不翼而飞,在人类发明的所有科学中,只有经济学可以推断,可以解释。
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便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人类在其经济选择行为中是绝对理性的。
这个假设意味着,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争取最大化报酬。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市场既定价格,在收入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厂商根据外生的价格水平选择利润最大化产量。
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通过竞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实现均衡,这包括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场的一般均衡。
而博弈论研究范式是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事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这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
博弈论从行为分析入手,坚持并突出了个人理性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不论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还是后来的“纳什均衡”及其精炼,都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并对理性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为背后心理作用的过程,加深了对个人理性的信念。
博弈论通过研究拥有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发生冲突时是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并研究利益冲突的主体如何通过理性决策最终达到均衡,从纳什均衡到精炼纳什均衡再到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创立、精炼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质与应用的研究是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内容。
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趋同,经济学家很容易用博弈论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使博弈论在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2.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对于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话题,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开论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试图使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他们把现有制度视为外在,只研究可以纯粹用目的和手段来刻画和判断的人类理性行为,强调将复杂社会现象简约成某种可以向物理学那样可以准确把握的东西进行研究,试图将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
因此,经济学的分析和论证尽量仿效精密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
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博弈论,其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是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本身就是用深奥的数学理论写成的,对博弈论发展起过奠基作用的论文最初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存在利益冲突的理性人的选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经济学向科学化目标迈出一大步。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参考文献。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五
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博弈分析入手,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在对不对称信息博弈中的显示原理和信号博弈等理论给出针对性分析之后,将其运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的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的产生机理和规避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顾客价值影响供应链中均衡的道德风险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不对称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一个研究重点。著名的经济学家、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c・akerlof)、斯彭斯(a・m・spenee)以及斯蒂格里茨(j・e・stidiz)凭借在不对称信息理论上的杰出造诣而享誉学术界。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不对称信息现象存在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与厂商或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人基于不同的获取能力而获得不同的信息所致。在西方的理论中,交易中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拥有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因此,任何不对称信息体现的都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
在研究不对称信息博弈时,有五种基本模型适用解决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供应链网络管理中,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可获得性及行为的可知性等性质。因此可选用显示原理同信号博弈等相关理论来阐明供应链参与者的关系及行动。
(一)贝叶斯博弈下的显示原理。
所谓贝叶斯条件是指,在非完全信息状态下,参与者的行动空间a1,…,an,其类型空间t1,…,tn,判断值p1,…,pn及他们的收益函数u1,…,un;其中参与者i的类型作为参与者i的私人信息,决定了参与者i的收益函数ui(a1,…an,ti),并且是可能的类型集ti中的一个元素。参与者i的判断pi描述了i在给定自己的类型是ti时,对其它n-1个参与者可能的类型ti的不确定性。我们用g=(a1,…an,t1,…,tn,p1,…,pn,u1,…,un)来表示这一博弈。
[1][2][3]。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六
摘要现代市场是个信息不对称市场,企业如何在不对称信息市场下营销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不对称信息博弈的概述,指出企业和顾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三组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表现,指出4r是一种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营销思想和策略,针对不对称信息博弈分别对关联、关系、反应和回报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和知识在市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实市场却是一个不对称信息市场,企业和顾客的博弈、企业和企业的博弈、企业和政府的博弈都证实了不对称信息对市场的影响。企业如何在不对称信息市场下营销,从而使各方达到均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七
第一,信息的安全具有着全面性的特点。对于信息各个方面的安全的问题,就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性的考虑,并且在系统当中的安全程度也对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有着非常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信息的安全周期性。一个比较完整的安全过程中就必须要包括安全的目标以及对原则的确定、风险的分析、需求的分析、安全策略的深入研究、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安全实施领域的.确定、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测试与选型、安全工程的施工、安全工程的实施监理、安全工程的测试与运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技术培训还有安全稽查与检查以及应急的响应等多个方面,这是在一个实际的过程中,而一个具有完整性的信息安全工程的生命周期,就必须要经过对安全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稽核和检查之后,才能逐渐的形成新一轮的生命周期,也是不断反复和上升螺旋式一个安全的模型。第三,信息的安全也具有着动态性。我国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的同时,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安全策略和安全体系以及各方面安全技术就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调整,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对安全系统进行促进,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充分的发挥作用,从而就可以促使整个安全系统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及进步的实际动态的过程中。第四,信息的安全要具有层次性,就需要对多层次的安全技术和方法以及手段进行利用,对安全的风险进行分层次以及全方面的化解。第五,信息的安全也具有相对性。各方面安全是比较相对的,但是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安全的措施应该和保护的信息以及网络系统的价值进行相应的结合。因此,信息安全工程进行实施保护的时候,要对风险严重的威胁以及防御措施的利弊和得失进行充分合理的平衡,在安全的级别和投资代理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合理能够使企业接受的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进行实际的施工,才能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
3信息安全工程涉及广泛领域。
信息安全工程学,是具有着比较清晰研究范围,其中主要包括了信息安全工程的目标、原则与范围,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以及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及流程,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的分析方法,安全的策略,安全体系的结构,安全实施的领域以及安全的相关解决方案。安全的技术和产品的测试以及选型的各个方面的方法,安全工程的实施规范,安全工程的实施监理方法和流程,安全工程的测试和运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与技术的培训,安全稽核和检查以及应急响应的技术和方法与流程等等。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经济博弈理论是研究经济主体在决策时面临的策略选择和互相影响的理论框架。在经济博弈中,个体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对方的利益。在我个人学习和实践经济博弈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博弈的本质,并体会到博弈理论对于经济决策的指导作用。本篇文章将围绕博弈理论相关概念和实践经验展开讨论,结合个人体会得出一些结论。
第二段: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250字)。
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决策者在存在相互影响时所采取的最佳策略。博弈理论主要探讨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决策和利益,在理论模型中通过设定不同的策略组合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博弈的核心是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在制定策略时会依据对方的行为做出调整和反应。博弈理论的模型分为非合作模型和合作模型两种。非合作模型下,参与者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通常引发竞争和冲突;合作模型下,参与者通过合作互利的方式实现共同的利益,但也面临着合作成本和诚信问题。
博弈理论在实际中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管理、政治等领域。在经济领域,博弈理论可以分析市场竞争、价格战略、产品定价、市场进入和退出等问题,帮助企业制定最优策略。在金融领域,博弈理论可以解释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者行为,指导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在管理领域,博弈理论可以分析团队合作、上下级关系、谈判策略等问题,促进组织决策的改进。在政治领域,博弈理论可以研究政府间的合作和冲突,预测选民行为和政策制定。
在学习博弈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决策背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决策者之间的互动往往会导致非理性行为和损失,因此在制定策略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此外,博弈理论还提醒我们诚信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互利才能实现长期的共同利益。同时,博弈理论也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决策者之间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会影响决策的结果。因此,了解市场、政策和竞争环境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第五段:总结(200字)。
博弈理论在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利益博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决策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合作和诚信的精神,积极寻求合作共赢的策略,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益。此外,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也是关键,决策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市场和政策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综上所述,博弈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
博弈理论论文篇十九
经济博弈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理论,研究经济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决策带来的效益与成本。经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理解到经济博弈理论对于解读现实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博弈理论的指导,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实现更好的结果。下面我将从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应用效果、局限性和展望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经济博弈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博弈论。博弈论是数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建模和分析对策形成过程,解决冲突和合作问题。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玩家、策略、收益等因素,以及玩家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经济博弈理论在博弈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拓展,更加关注社会经济行为中的各类因素,从而对经济决策进行细致分析。
其次,经济博弈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纳什均衡、策略和效用。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一种策略下,每个玩家做出的决策对其他玩家的决策没有进一步的激励,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策略是玩家在博弈过程中选择的行动方案,以实现最大化自身效用为目标。效用是评价不同决策带来收益和成本的指标,通常通过收益函数来量化。这些核心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经济博弈理论的基础。
再次,经济博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博弈策略来指导自身的定价和推广策略,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利润的最大化。在决策博弈中,政府可以通过博弈理论对各种政策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博弈理论在资源分配、合作博弈、拍卖市场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通过经济博弈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和社会行为,辅助决策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经济博弈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现实经济活动通常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无法完全套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其次,经济博弈理论的模型和分析通常假设主体是理性的,但实际情况下人的决策往往受制于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最后,经济博弈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缺乏实用性,例如在局部均衡和非干净博弈中就难以适用。
展望未来,经济博弈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取和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数据,从而进一步完善和验证经济博弈理论。同时,将博弈理论与其他经济学分支进行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解读经济活动。此外,还需要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不断改进,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经济博弈理论对于解读现实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应用效果、局限性和展望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博弈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运用经济博弈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更有针对性和效果的决策和行动,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博弈理论论文篇二十
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始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它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各方对于他们面临选择的商品或服务所拥有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即某些参与方比别人知道的信息更多。市场的主体有顾客、企业和政府,因此形成了三组博弈关系,即企业和顾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其中企业和顾客的不对称信息博弈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企业和顾客的不对称信息博弈中,一方面,企业既有信息优势,又有信息劣势。主要表现为在产品开发之前,企业对顾客的需求信息了解的较少,这为信息劣势,而当产品经历开发、生产、销售阶段时,企业比顾客对产品的质量、功能、技术特性、成本构成等了解得更多,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此时它处于信息优势。另外,由于某些企业对信息重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处于信息劣势。另一方面,顾客更多的了解自己的需求,但对产品的相关信息则处于绝对劣势,这导致顾客对某些合适产品不知情,但对不合适产品进行搜集,增加交易成本。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上会出现“逆淘汰”,劣质品驱逐优质品,呈现不断萎缩进而消亡的趋势。
在企业和企业的不对称信息博弈中,竞争厂商之间、企业和上游、下游企业之间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然而,由于商情保密性能差异,商情调研、收集、整理系统完善程度和功能优劣的不同,导致竞争双方彼此了解的情况并不对等,造成信息不对称。制造商可能会寻求联盟以更紧密地协调与分销商的营销努力,希望在所有方面寻求更大的合作,通过联盟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但下游渠道成员可能出于经济动机会保留这些信息,妨碍制造商的视线,这也导致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和政府的不对称信息博弈中,企业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例如经营范围、纳税情况、质量和环保情况等,而政府对此类信息拥有较少,但同时,政府本身的某些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的职能决定它不能将其作为私人信息而单方面拥有,这些都造成了市场信息不对称。
博弈理论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
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计算机和信息革命已经在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中发展起来,引起经济运作方式的逐渐转变,也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也逐渐的转变,本文主要针对了信息安全工程理论的规范以及对信息安全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发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合理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博弈理论论文篇二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博弈理论是研究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策略选择的数学模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博弈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预测决策结果的方法。由于博弈理论的广泛应用,我也有机会接触和研究这个领域,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200字)。
博弈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决策者在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反应。每个参与者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博弈的胜利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博弈中,我们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的选择,这需要考虑到可能的不同情境和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博弈理论将决策过程形式化,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最佳策略,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势。
第三段:博弈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00字)。
博弈理论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商业领域,博弈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最佳定价策略,优化市场份额。在政治领域,博弈理论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理解各种利益相关方的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在个人生活中,博弈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博弈理论的思维方式,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段:博弈理论的启示(300字)。
通过研究博弈理论,我深刻认识到在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还要关注他人的行动。在博弈中,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可能的情境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情况。当我们能够将博弈理论的思维方法应用到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时,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风险,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学习和应用博弈理论,我不仅仅增加了对决策过程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不确定和竞争的环境中做出最佳选择。博弈理论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无论是商业、政治还是个人生活,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因此,我鼓励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博弈理论,以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博弈理论论文篇二十三
经济博弈理论是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决策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市场机制和个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通过对参与者之间互动和策略选择的分析,揭示了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博弈情景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在探究和应用经济博弈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经济博弈理论的核心是对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策略选择的建模和分析。在博弈理论中,参与者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策略,并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来推动行动。基于此,博弈模型描述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策略选择的可能结果。博弈模型通常包含参与者、策略、支付和预期效用等要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的关系,可以洞察和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和可能的结果。
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博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博弈情景,例如寡头垄断、价格竞争和拍卖等,从而提供了洞察市场机制的工具。其次,博弈理论可以揭示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行为动机,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行为。最后,博弈理论还可以用于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囚徒困境、公共物品提供和合作行为等,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除了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博弈理论还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例如,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博弈理论可以帮助企业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博弈理论也被广泛用于金融市场分析和交易决策中,例如股票交易和期权市场,从而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参与者行为。博弈理论还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领域,为决策者提供策略选择和政策协调的参考。
在学习和应用博弈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受个体的理性选择驱动,还受到他人的行为和预期的影响。博弈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行为的本质和动力,还可以提供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我希望通过深入学习博弈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一理论,为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
经济博弈理论作为一种对经济行为和决策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进行建模和分析,博弈理论揭示了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博弈情景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在经济学研究中,博弈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预测参与者行为、解释社会经济问题;在经济实践中,博弈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金融市场和公共政策等领域。对博弈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让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为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7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