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总结要贴合读者的需求和期望,引导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一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对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随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逐渐深入,对话教学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就中学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进行“对话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目前,开展对话教学实践的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少,对话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够成熟。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探寻对话教学的实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以平等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
想要开展对话教学,首先要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平等与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首先构建了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并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欲望。
对中学语文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对话”内容简单、生活化。
学生只有在对话中有所收获,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对话的兴趣,所以,在对话中教师要尽量让对话的内容更加简单、生活化,构建质朴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场景,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这样才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也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
中学生缺乏人生的经验,所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开对话与讨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与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改变中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对话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必然需求。然而目前,受到一些不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仍需各方付出相当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乔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7)。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看到了课堂对话交往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通过对英语课堂有效对话教学特点及教师对话能力的系统分析,从教师教学能力出发探究有效对话教学的生成过程。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1]对话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2]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特点,提升教师相应的教学能力水平,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最关键的两个关键要素。
(一)冲突性。
由于中西方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分野、方法论的迥异、人性论的差异、自然宇宙论的分歧,导致学生在接触英语学科时除了面对不同语种之间的冲突外,还要面对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巨大冲突,这也是制约不少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除了一方面充分注意对这些差异的尊重和区别的把握之外,另一方面应该抓住学生对新生事物、差别事物的兴趣,巧妙的运用这种冲突与差异性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文化冲突的对话中,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寻求知识和精神上的发展。
(二)民主性。
对话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学,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我――你”师生交往观:在这种关系中,师生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平等、可与之对话的“你”,双方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丰富的人直接照面,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用其完整的精神世界投入到交往中,互相接纳、敞开、理解,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
(三)生成性。
“生成”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是指事物不断形成、变化、随时改变的一种发展过程。生成具有无限性。生成的无限性说明了对话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一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师生间不断有新的话题、主题产生,因而,师生交往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奥秘的历程,这种探索世界的对话活动显然具有无限性。
(四)开放性。
首先,开放性从内容角度讲就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对学生生活的.开放。教学是在生活世界中发生的,学生生命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的科学世界之中,而是在开放的生活世界之中。其次,教学的开放也是对人的开放,对话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若要进行有效地对话教学,就必须注意自身在表述能力、倾听技巧、知识范围、情感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避免浅层的、假对话。
(一)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
任何学科的教师最基本的对话能力体现在要能用规范、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始终保持激情,真实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如果教师的表述能力只停留在这一表层,教学中的对话很容易“夭折”。由于中文与英文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对教师的表述能力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教师要能很好地处理由于各方面差异引起的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矛盾冲突,明确、果断地陈述冲突的本质,引导对话有深度、持续地进行下去。
(二)具有良好的倾听技巧。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言语和思想交流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教师必须能以积极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且在倾听能及时地给出激励性的反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对话顺利地进行。其次,教师要能不带任何偏见、无拘无束地倾听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能够抛弃对学生固有的看法和偏见,以公平的心态接收学生的。第三,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能搁置己见,不试图对学生施加影响,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轻松的对话氛围。
(三)围绕教学问题开展对话探讨。
能围绕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层面的对话沟通是教师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教学主要解决的任务之一。但是,有研究者指出,我们现在不少的对话是琐碎问答的“浅对话”。教学的展开全部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的推进过程就是问答的延续过程。问题回答完了,对话也就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宣告结束。这样的对话缺少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没有精神的交流、视界的融合、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唤醒,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面”,其实是变异了的“独白”。[3]因此,我们提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更加关注,希望能通过对话沟通,不但解决教学问题,并且能联系实际,与学生开展情感层面的对话探讨。
(四)通过对话,促进知识思维的交流与提升。
师生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教师要能够通过对话,让知识和思想在师生之间不断地流动,这也是对教师对话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在倡导师生间合作式教学的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能通过对话能做到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在精神上与学生互相承认。同时,能通过有持续的、有深度的对话提升师生双方在知识思维上的水平。
三、结语。
对话教学若要从技术层面的一种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种革新的教育理念有赖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提升,而对话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对话促进学生与教师知识思维的交流与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对话教育的“双赢”。
注释: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
[3]王其华.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和科学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7).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三
本节课我讲的是一节对话课unit4thenandnow.blet’stalk,在应用任务型教学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复习环节效果不错。通过谈论学生喜爱的明星姚明,多多还有吴一凡的变化,来让学生了解人物各方面的变化,为学生输入更多的词汇,为下面描述自己与他人的变化的输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只有对学生充分的输入,才能有更好的输出。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本节课我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呈现talk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照片说一说mike的变化,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let’stalk的内容有了初步感知,为对话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激发了学生对let’stalk的求知欲。
三、板书设计巧妙。我将mike和john的变化板书到黑板上,学生清晰明了,通过板书鲜明的对比也让学生对过去与现在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并通过板书引出单词“different”学生更容易理解,效果不错。
四、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自己及家人或朋友变化环节,我通过展示自己及家人照片为学生介绍做示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练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利用图文提示,重建文本,大胆展示,有趣高效。本节课我设计了利用图画及文字提示,让学生记忆文本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很好的指导了学生如何记忆对话,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效果不错。在此环节,学生大胆大方到台前绘声绘色的表演,效果也不错。我认为在对话课教学中应多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表演对话,锻炼学生的胆量,更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的能力。
六、情感教育体现突出。最后通过介绍学生介绍他人的变化,对此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让学生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父母,为了父母努力学习。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板书设计巧妙,但没有更充分的利用起来,如果根据板书信息让学生来叙述mike及john的变化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能力,取长补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四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课。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一定要靠训练,本次作文教学我安排的是对话描写的训练。一般来说写作技巧指导的作文课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作文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采用情境式教学,在课堂中设置游戏、辩论、表演等环节。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中下功夫。设置谈话导入环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谈谈刘星,更是让学生情绪高昂。
《家有儿女》是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刘星可以说是这帮孩子的偶像,所以让刘星贯穿整个课堂。先听刘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继而水到渠成地过度到“回顾文段,作文入格”环节,把最枯燥的知识讲解融入到浓浓的兴趣中;接着看刘星―――不但闻其声,而且见其人,在此环节完成“模仿范文练格式”,学生沉浸在刘星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写任务;最后演刘星把课堂推上高潮,顺理成章地提出写作要求,学生也乐此不彼地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铺垫,一环扣一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对话描写的技巧。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五
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对话课,是整个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金丽作者单位:唐河县第五职业高级中学,河南,唐河,47340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3)分类号:h3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对话课教学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六
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对话课,是整个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金丽作者单位:唐河县第五职业高级中学,河南,唐河,47340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7“”(33)分类号:h3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对话课教学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看到了课堂对话交往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通过对英语课堂有效对话教学特点及教师对话能力的系统分析,从教师教学能力出发探究有效对话教学的生成过程。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1]对话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2]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特点,提升教师相应的教学能力水平,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最关键的两个关键要素。
(一)冲突性。
由于中西方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分野、方法论的迥异、人性论的差异、自然宇宙论的分歧,导致学生在接触英语学科时除了面对不同语种之间的冲突外,还要面对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巨大冲突,这也是制约不少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除了一方面充分注意对这些差异的尊重和区别的把握之外,另一方面应该抓住学生对新生事物、差别事物的兴趣,巧妙的运用这种冲突与差异性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文化冲突的对话中,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寻求知识和精神上的发展。
(二)民主性。
对话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学,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我――你”师生交往观:在这种关系中,师生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平等、可与之对话的“你”,双方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丰富的人直接照面,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用其完整的精神世界投入到交往中,互相接纳、敞开、理解,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
(三)生成性。
“生成”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是指事物不断形成、变化、随时改变的一种发展过程。生成具有无限性。生成的无限性说明了对话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一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师生间不断有新的话题、主题产生,因而,师生交往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奥秘的历程,这种探索世界的对话活动显然具有无限性。
(四)开放性。
首先,开放性从内容角度讲就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对学生生活的.开放。教学是在生活世界中发生的,学生生命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的科学世界之中,而是在开放的生活世界之中。其次,教学的开放也是对人的开放,对话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二、教师教学能力对课堂对话教学的影响。
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若要进行有效地对话教学,就必须注意自身在表述能力、倾听技巧、知识范围、情感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避免浅层的、假对话。
(一)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
任何学科的教师最基本的对话能力体现在要能用规范、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始终保持激情,真实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如果教师的表述能力只停留在这一表层,教学中的对话很容易“夭折”。由于中文与英文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对教师的表述能力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教师要能很好地处理由于各方面差异引起的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矛盾冲突,明确、果断地陈述冲突的本质,引导对话有深度、持续地进行下去。
(二)具有良好的倾听技巧。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言语和思想交流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教师必须能以积极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且在倾听能及时地给出激励性的反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对话顺利地进行。其次,教师要能不带任何偏见、无拘无束地倾听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能够抛弃对学生固有的看法和偏见,以公平的心态接收学生的。第三,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能搁置己见,不试图对学生施加影响,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轻松的对话氛围。
(三)围绕教学问题开展对话探讨。
能围绕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层面的对话沟通是教师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教学主要解决的任务之一。但是,有研究者指出,我们现在不少的对话是琐碎问答的“浅对话”。教学的展开全部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的推进过程就是问答的延续过程。问题回答完了,对话也就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宣告结束。这样的对话缺少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没有精神的交流、视界的融合、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唤醒,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面”,其实是变异了的“独白”。[3]因此,我们提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更加关注,希望能通过对话沟通,不但解决教学问题,并且能联系实际,与学生开展情感层面的对话探讨。
(四)通过对话,促进知识思维的交流与提升。
师生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教师要能够通过对话,让知识和思想在师生之间不断地流动,这也是对教师对话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在倡导师生间合作式教学的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能通过对话能做到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在精神上与学生互相承认。同时,能通过有持续的、有深度的对话提升师生双方在知识思维上的水平。
三、结语。
对话教学若要从技术层面的一种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种革新的教育理念有赖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提升,而对话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对话促进学生与教师知识思维的交流与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对话教育的“双赢”。
注释: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0(5).
[3]王其华.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和科学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7).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八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依据中外教育家提出的分组教学的理论,结合学生实际,对高职英语分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婧杨登新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7“”(9)分类号:h3关键词: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九
应用题是组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摆正教学态度,利用好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建模—应用”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提出实际问题,做好审题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进行探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题材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着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出怎样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让学生进行审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分析出题目的意思。对于数学应用题来说,其难易程度不仅与数据有关,更与题目中的情节与数量关系等因素相关,因此,也就决定了应用题的复杂程度。
二、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同时还要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达到自主解决。因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围绕题目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通过探讨与研究,可以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应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因此要注重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看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以此来控制好教学的过程。
三、建立完善的模型,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就在于要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同时还要通过分析与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实现有效建模。且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这样也就实现了再创造数学的机会。此外,在形成数学知识以后,学生也可以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同时还要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与解决策略等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帮助其他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来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扩展。
学生在形成完善的解题思路以后,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将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行反思与巩固,同时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实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的扩展与延伸。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反思,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王晶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3]郑惠.数学课要建好“模”做出“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建模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11):123.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
幼儿教学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人才,一直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借助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幼儿教学实践出发,反思幼儿教育实践的相关问题,以借教学人员与人才培养院校参考,在幼儿教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
【】。
幼儿教学;实践反思;新时期;人才培养。
如何解决幼儿师范教育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是幼师教学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衔接”是什么?从学理上来讲,“教育衔接”是指将学校教育各阶段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1当下幼儿园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分裂。
从当下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高校幼儿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不如。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而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注重必修课,然而,对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幼儿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教学类课程比例。教育类课程课时过少,在幼儿课程中教育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小,不能凸显出师范院校的特性。教育类课程是能够集中体现“师范性”的课程,是幼师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师院校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主要途径之一。其教学设置中实践类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和教育基础课都很少,这种课程结构安排让教师缺乏自由度与灵活性,学生不能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儿教师群体对教学研究缺乏认识。
从当下,幼儿园教学群体来看,由于种种现实问题,大多数个体更加注重教学,而对教学深入研究不够。其内在原因可能与当下幼儿教学院校的教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幼师院校历来注重理论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的价值。现今人们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应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外,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学习实践指导等方面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学前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幼儿专业实践课程虽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来设计的,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却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建设而偏重于理论课程建设。幼儿园幼儿的现行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对健康、心理、体力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不断加强。
2.1幼师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践实习机会过少。
作为一名幼儿专业的教学人员,深感到初到教学工作岗位上的种种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实习、实践的知识储备过少。从根本上来讲,与幼儿院校的培养有着直接关联。当下,幼师院校对师范学生学习实习、实践关注相对较少,以及对幼儿园幼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动态等衔接问题关注不够。高校幼儿专业学生对幼儿学科认识不够深刻,学习多有盲从心理缺乏与老师的沟通。幼儿师范的学生毕业是需要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的,一味地灌输大学知识,缺乏观摩幼儿园课堂机会和与幼儿园课堂的联系。对幼儿园幼儿课堂讲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对幼儿园幼儿课堂的真实感受,对幼儿园幼儿课程改革就一无所知,高校没有建立起与幼儿园幼儿教学相联系的结合点,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不能及时排除学生的顾虑和对的幼儿教学的疑问,对于幼师学生幼儿知识知识的巩固和教师幼儿教学方式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野外实践课几乎不开,致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不能对所学知识学深吃透,很难胜任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第二课堂的职责需要。从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角度看,与幼儿园幼儿教学脱节缺乏课程内容重组能力,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的要求。
2.1学前教育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幼儿园教学内容脱节。
在与幼儿园幼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幼儿身心特点、幼儿新时期的特征、教学养成条件及区域幼儿与区域自然幼儿等课程的一些知识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课安排偏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教材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联系密切教材。但是伴随学前教育课程调整和幼儿园幼儿课程教改,与之课程调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换代却明显滞后。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新知识、新科技、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被补充道幼师教材中来,现有的教材与幼儿园幼儿新课改内容相比,严重落后和脱离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幼师教学对幼儿园教学的热门内容,如:区域自然幼儿、区域经济幼儿与环境资源保护教学等内容重视不够,有的幼师学校幼儿专业即使开设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区域幼儿等这些选修课程,也往往因为课时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很难与幼儿园幼儿教改进行有效衔接。
作为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学人才的幼师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要求的毕业生,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的。鉴于当前多数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幼儿园新课改的现实,如何加大高校幼儿课改力度,做好幼师与幼儿园幼儿改革的有效衔接是今后学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侧重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却忽视了忽视专业课,同时,专业课时过多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过多等衔接问题,以及学前教育教材在幼儿学、教育学等缺乏实际价值的理论课程上涉及过多等问题进行关注。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新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注重方法、能力、素质及智慧的启迪传授。文章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即以传教为主线,积极搭建对话平台;以创造力培养为目的,积极探索对话课题。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时常感到学习乏力。对话教学以“以人为本”为基础,营造了更加生动、形象的交往情境,促进了学生与知识、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真切沟通,体现了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第一,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传授互动,忽略了情商和智商的互动。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过于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紧紧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却没有通过知识认知到怎样处理生活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缺乏情商和智商方面的互动造成学生囿于课堂,思维和视野变得狭窄。第二,深度上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课堂上的对话互动并未脱离书本,仍然按照以往知识灌输的模式进行直接传授。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一下我一下,表面上在互动,实际上已经钻进了牛角尖。
二、对话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传教为主线,搭建对话平台。
1.文本对话。文本对话即学生与课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共同探讨课本,让学生基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联想,实现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教材上侧重于几何图形的说理,但却忽视了与学生最接近的旗杆、教学楼的高度等方面的实例。教师教学中可加以引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与教材对话,记录看不懂、读不懂的内容,然后由同学或教师一一解答,加深印象。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内容。
2.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对话沟通。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心理学素养,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在课下做好备课功夫,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形成答题思路。二是群体互动。群体互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适当展开,创设独立的情境,然后把学生分组放入情境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研究、共同探讨,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和谐氛围。比如,在教“勾股定理”时,出示问题:小方格的'面积看作1,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求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通过多媒体,从圆的角度进行证明,从而对该定理理解透彻。届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他证明方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该定理进行证明。这样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自由对话。自由对话是基于前述条件下的一种更加开放的对话教学方式。个别学者认为,自由对话在对话课堂中并不切实际,因为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相分割的。但笔者认为,从人格角度分析,学生与教师都有不同的独立人格;从教学角度分析,学生是后知者,教师是先知者,都存在自由对话的基础。关键是教师要摆正位置,站在一个更对等的角度看待学生,在教学中多一份微笑、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肯定、多一次表扬,与学生一起在数学海洋中畅游。
(二)以创造力培养为目的,寻求对话课题。
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这一课中,大多数教师会就本节课重点,直接教授学生用设二元来解决问题。笔者没有这么做,而是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方法多样,有设“一元”的,有设“二元”的,甚至还有学生用小学的代数方法。此时并没有体现出哪种方法更加简便。于是,笔者出示例2,学生还是跃跃欲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更能为我们解决问题而服务。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体会到了方法的优越性。
三、结语。
对话教学是教学理念转变的产物,是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时应运而生的。对话教学是相互的,也是互动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沟通交流。融入对话教学,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洋溢出生命的色彩,让课堂活力四射、充满魅力,也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参考文献: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一)一味追求对话,造成对话与讲授的对立。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与交流是教学的对话品性之一。对话教学更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属性。强调和实施对话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话教学的一个现实追求。但必须明确的是,对话和教师讲授并不矛盾和对立。对话教学不但不排斥教师的讲授,恰恰相反,强调和追求对话离不开教师精彩和必要的讲授。不然,对话就很可能流于肤浅,缺少深刻。但在这一点上,现实的对话教学实践缺少充分地认识和重视。过分强调和一味追求对话,缺乏或排斥教师讲授的教学还很普遍。《人民教育》第10期曾刊发了元延花老师的《一节好课的反思》。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缺乏教师精彩、深刻、打动心灵的讲授而留下了无尽缺憾的教学案例。在这篇文章里,元老师真诚地叙述和反思了自己的一段教学经历,很具普遍性、启发性和研究价值。
(二)刻意追求生成,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刚性预设目标而言,新课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关注。对话教学更是把生成性目标作为课堂设计的重要目标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话教学要排斥或抛弃一些基本的预设目标,因为这是教学的底线。换句话说,对话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又要注意保持教学的底线,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对话教学实践往往不容乐观,刻意追求生成而迷失基本教学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一节语文扩读课上,老师发了一篇阅读文章,文章通过两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虫子获得不同的肩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及辩证思维的熏陶。当教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学生嘟囔了一句:“虫子不爬怎么办?”教师认为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顺势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很具创意地想出了许多让虫子爬的方法:刺激法、诱饵法、激励法、借助法、选择法、换取法、等待法……课上得很生动。
案例中,执教者不顾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抛开原先的教学设计‘,一味地为了生成而生成,顺势引导学生大搞探究,有点像在上生物课或自然实验课,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其实已经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迷失了本课中悟理促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辩证思维熏陶的教学目标。
(三)形式化的、虚假的对话大量存在。
形式化的、虚假的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的那些表面上看似对话,具有对话的形式,却无对话的实质性内容和真实意韵的对话。从实质意义上来说,这些对话只是课堂的形式和摆设,本身不具教育性或教育性很弱。换言之,它们只是为了对话而对话,只有气氛的活跃而无思维的交锋,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深层次思维并无太大益处。毋庸讳言,这类对话大量存在于现实的教学实践之中。
1.表面上尊重学生的虚假对话。
在中小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课堂对话现象:“同学们都预习了某某文章,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哪一句?最想探究其中的哪个问题呢?”于是,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会一边表扬一边话锋一转:“看得,大家都很好得预习了课文,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稍作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教师要“探讨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并非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想探究的问题,而是自己在备课时早已确定的问题,是教师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想探究的问题,或者说是课程标准早已规定或提示的问题。这种对话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很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对学习的抵触。
2.“假问题”过多导致的虚假对话。
那些无需思索即可立即作出判断、回答或翻开书本就能马上找到答案的低级问题,我们称之为“假问题”。如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学生跟随老师提出的“……对不对?”“……是不是?……”而随声附和“对!”“是!”的教学对话,就是由于“似问题”而产生的虚假对话。站在对话教学的高度来看,这样的师生对话只能是停留在浅层、低级问题的提问与回答,没有也无法激起思想的交锋,不会也不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3.候答时间过短造成的虚假对话。
候答时间主要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前的一段时间。有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教师的候答时间增加至3秒以上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几乎没给学生思考时间,或是等待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这种由于候答时间过短而造成的虚假对话,广泛存在于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四)有意或无意地疏离了现实生活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是师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蕴藏了无限教育资源的世界。教学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会觉悟到自身学习的责任与价值,这自然也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当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时候,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因此,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成了对活教学课堂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然而很多情况下,教学的现实却远非如此。
从一般教学理论的角度讲,这堂课设计是精妙的。它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但这堂课又是令人深思的:窗外就是切切实实的秋天,四周到处充溢着秋的阳光和秋的气息。然而,这一切却被教室里的师生,特别是我们的教师忽略了。课堂上充盈着的是教师和学生深情扮演的课文中的各种声音,唯独没有对“秋”的真切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现实的对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远远不止以上四种。许多其他问题还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时暴露出来。
二、问题原因剖析。
(一)缺少对“对话教学”本真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全面解读“对话”是准确理解和把握对话教学的关键。在通常意义上,对话是作为语言学领域的概念被理解和使用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话已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在社会学看来,对话是指双方积极介入和参与、平等交往和互动、真诚沟通和合作;从文化学角度看,对话是与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联系在一起并以之为前提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对话不仅是教学的手段和艺术,更是教学的理念和精神。对话教学是融贯了这种理念和精神的教学形态。遗憾的是,不少中小学教师对这一本真内涵的理解是不到位的。把对话与教师讲授对立起来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有了这种理念和精神,有时从外表上看去,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的,但它仍属对话教学,因为此时此刻的讲授只是在交代问题的背景,在介绍有关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旨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此时激荡于教师内心深处的是与学生相互平等尊重的情怀,是真诚的倾听意识、对话意向。因此,有研究者指出:“无论在意向水平层次上,还是在能力水平层次上,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对话式的,不能仅仅依据表面上是否存在一种你来我往的言谈,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
(二)对对话教学的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
生成性是对话教学的显在特征,但必须说明的是,对生成性特征的关注决不排斥教学的预设目标。在这一点上,对话教学的态度是“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两种现象的发生: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学的预定目标,而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采取不予理睬或简单处理的方式和态度;二是不顾或完全忽视教学的预期目标,只关注和追求课堂上的意外事件或意外信息,并将之作为课堂活力的象征。显而易见,对话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失误即源于此。
(三)不少教师自身素养不高,不适应对话教学的实践要求。
对话教学是一种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教学实践形态。它要求教师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机智。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教师的自身素养不高,不适应对话教学的实践要求。
对话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教学形态,它高度凝练了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注重互动,强调对话。在师生、生生、师本、生本的对话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有价值的信息和机会,以新课程的眼光来看,这些信息和机会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稍纵即逝。是否能迅速有效地捕捉和重组这些课程资源,是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的一大挑战。不少中小学教师不但对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的反应迟钝,更是缺乏迅速有效重组课程资源的教学机智。对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
(一)加强对对话教学的理论探索,增强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教师缺少对“对话教学”本真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对话教学实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反映了对话教学理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对话教学的理论探索,增强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第一,注重对话教学的本质和基本教学观的研究。包括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对话教学的目的观、过程观、课程观、师生观等。
第二,加强对话教学新理念或新概念的实践转化研究。对话教学吸收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诸多新的理念或概念。这些理念或概念大部分并非我国土生土长,而是直接源于国外的教育理论或哲学,如“生活世界”“生成”等。这必将带来一线教师理解和接受上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研究,探讨它们将如何能够顺利转化或融入我国的教学实践之中,转化或融入的机制如何等问题。
第三,做好对教师的模糊认识的归因及澄清方式研究。现实表明,不少教师在对话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模糊认识,如对对话与讲授的关系不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清楚等。这势必制约着对话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对教师的模糊认识的归因及澄清方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在生成和预设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的追求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生成与预设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为此教师要做到:第一,充分关注预设,把预设目标作为教学的基本底线。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盲目地追求生成,就会在实践中出现失误。第二,以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取代“刚性预设”。所谓“刚性预设”,是指对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程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要求不折不扣,刻板单一。很显然,“刚性预设”反映了设计者对教学活动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的严重忽视,它最容易导致的结果是机械式地兑现。这是我们在中小学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场面。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时更注重的是“弹性预设”。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师先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意图和设想,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情景创造性地发挥。可见,“弹性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但为生成留出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一开始就为生成铺平了道路。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增强其驾驭对话教学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将之作为提高教师素养的切入点。其次要培养和锻炼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教学机智。对话教学主张教学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由此非常重视课内课外的资源利用。这要求教师至少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是对课内外原有资源的敏锐意识和有效的重组能力;二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便在师生对话中“涌”出更多有价值的资源。
摘要现实的对话教学实践经常会暴露出以下四种问题:一味追求对话,缺乏或排斥精彩、深刻的讲授;刻意追求生成,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形式化的、虚假的对话大量存在;有意或无意地疏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对对话教学本真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对对话教学的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自身素养不高,不适应对话教学的实践要求。改进对话教学的实践应做到:加强对对话教学的理论探索,增强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正确认识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增强其驾驭对话教学的实践能力。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在教育届也逐渐被普及。多媒体虽然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教学工具,但却在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去了福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学者并未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因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多媒体的优势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应用题;高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多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逐渐赢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因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所以,多媒体教学法的引进则显得尤为必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改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一、让多媒体变为学生兴趣激发的催化剂。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其中不乏各种理论性的知识,而这些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难以激发小学生们的兴趣,甚至会让其感到厌烦,因而,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话,不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甚至还会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心生厌烦。相反,如果在数学课堂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话,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结合了图像与声音的特点,既能带给学生们视觉上的冲击,又能提供学生们听觉上的享受,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项感觉器官,此外,多媒体还能够化抽象为具象、化静态为动态,从而丰富教学课堂,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法鞭长莫及之处。因而,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话,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很好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通常而言,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抽象思维尚未完善的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合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必要,能够很好地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几乎不会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而是口述整个应用题,让学生们在听的同时思考解答方法,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多媒体教学法则能够为学生们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深入其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便被极大地激发,其数学潜能自然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相应地凸显。例如,笔者曾经利用多媒体巧妙地为如下一道应用题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桌上有梨和苹果共15个,已知梨比苹果多5个,问梨和苹果分别有几个?笔者利用多媒体将这一个应用题展现在屏幕上,并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梨和苹果来引导学生们先求出苹果的数量,进而再求解梨的个数,最后完成整个应用题的解答。相比于传统的口述应用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显然能够更好地集中小学生们的注意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一般来说,数学应用题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运算,从而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故而,数量关系的处理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然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且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较为抽象难懂,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处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呢?笔者认为传统的挂图或者作图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倘若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的优势,则可事半功倍。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乌龟和兔子分别居住在同一直线上的a、b两处,一天,乌龟和兔子突然想去对方家做客,它们同时从家中出发,已知乌龟每小时走5米,兔子每小时走10米,一段时间之后乌龟和兔子在距离ab中点4米处相遇,求ab之间的距离。这道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多且复杂,因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势必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将这一应用题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们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并标识在图中,如此便可将所有的数量关系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此外,这样的教学法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创建习题库。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所谓勤能补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练习题主要是章节练习以及课后练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再者,课本上的章节练习与课后练习是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具有层次性,换言之,这些练习题并不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到个人的能力。相反,倘若利用多媒体创建习题库则可打破书本习题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在习题库中添加高、中、低等多个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们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这样既能避免“一把抓”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一举两得。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它不仅能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们应当合理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从而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
作者:肖玉树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小学。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68。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虽然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物品,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超市购物,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营业员,其余小组成员当顾客,在“小超市”里模拟购物活动。在学生“购物”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样。通过购物、收银活动,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当然,选取小游戏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游戏。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由于学生天天和自己的座位打交道,对“位置”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例如,教师喊口令:脚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比一比,看谁的动作做得准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识,为认识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可见,将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习得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共有3辆车,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但是这3辆车的车轮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一辆车最先到达终点?该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展开,问题虽然设计得很简单,却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因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兴致勃勃地参与交流讨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三、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较差,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做一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模具、模型等,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准备9根与教材要求的长度一样的小木棒,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摆,看看是否能够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摆三角形,观察摆的结果。待学生完成动手摆三角形的任务后,再请学生们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摆三角形的体会。在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不仅掌握了摆三角形的方法,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发现了“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可以摆成三角形”这一规律,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除了挖掘数学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因素之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卢桂优单位:河池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五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互动对话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相互没有代沟的隔阂,沟通起来更加有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借鉴彼此,能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生互动对话也是互动对话教学模式下最主要的对话形式之一,在共同探究活动中形成的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锻炼演讲与口才等技能。以地理教学中的水循环为例开展辩论赛,以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题,正方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反方则否认该观点。正方不断用水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的保护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而反方则用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污染等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通过这样的辩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积累了知识。另外,讨论和问答也是生生互动对话的重要表现形式。
2.与文本的互动对话教学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的,主要有教材以及其他现成文本(如课改指导纲要、学科视听资料、学科课程标准等)、教学设计文本(如教案等)、在授课过程中创造的文本、教学告一段落后产生的文本(如作业、教学记录等)。学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凭借自己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去对文本进行体验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文本已经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是与学生自身平等的个体。通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能够不断对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深理解。
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中的经验教训。
1.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导致了无效课堂等问题。目前,互动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首先,为了对话而对话,没有实现精神上的沟通,从而使互动对话课堂流于形式化。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看着西气东输的路线图询问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终点。其次,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缺少自主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形成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问答式教学,曲解了对话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而学生也只有回答“是”、“对”等这样的简单赞同词语。第三,师生对话毫无目的性,将富含知识性的地理问题变成了毫无目的的闲谈。比如昆明发展花卉业的`原因,有些学生就会联想到清明节、情人节等节日送花习俗等,完全偏离了地理的学科范畴。
2.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中的经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是一项适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互动对话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使自己不断明确互动对话教学的内涵,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师生实现共同发展,做人性化教学,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尊重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同时要开展小组对话交流,并制定明确的小组对话原则,教师应该对小组交流积极做出正确引导。
三、结语。
学生通过对话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互动对话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教师也从中获益匪浅。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以对话型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英语教学,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手段。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对字句的教学,忽略对话的整体应用性,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隔断英语词句与对话的联系,同时给学生将英语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加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本文将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探究。
为了迎合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都开始对英语教学课堂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其中以提高英语对话教学效率与质量为最。英语对话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实际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对话技巧,以求最终帮助学生自如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及教学模式,它的开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深的理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对话平台。
在对话式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一方法展开教学,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真实的对话世界,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在加强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马林斯诺曾说:“如果没有语言情境,词就没有了意义,而且不能代表什么了。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境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越能使学生积极地开展有效的对话练习。例如在学习“atchristmas”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将教室布置一番,像是摆放圣诞树、粘贴彩带等,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圣诞节的视频、图片、音乐等,通过声音、色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让自己以圣诞老人的样子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贴近教学的内容,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对话的氛围之中。在“doyougetchristmaspresents?”“yes.”等一系列的相关对话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融洽,同时师生的真情实感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会逐步步入本课的教学主题中,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提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方式,创新对话手段。
对话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努力做到趣味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玩与教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在玩中学,感受到英语对话教学的魅力。首先,听音正音。在对话教学中,让学生跟着教学课件或是录音机进行跟读学习,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外国人对话表达的特点。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而言,它基本上是不具备与外国人接触与交流的条件的,而听录音或是课件就是唯一重要的接触途径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听音的这一教学环节。其次,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对话的伙伴,实现组内或是同桌之间的对话学习,像是分角色朗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对话的教学模式。最后,表演展示。即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英语对话展示。可以说,角色表演展示是学生巩固自身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绝佳方式。在传统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问道:“学会了没有?”学生基本上只会回答:“学会了。”这种方式是看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的。学生在对话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没有理解、还有什么没有掌握,都只能在实际的演练中才会有真正的体现。同时,表演展示是学生增强自信、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将这种对话教学方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展现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重视拓展练习,升华知识应用。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树立“尊重教材,源于教材”的教学理念之外,同时也要关注英语对话教材拓展的问题,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基本依据,丰富和拓展语言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对话中。例如在进行“theplanningforweekend”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以“takeaboutyourweekend”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然后借助“做一个调查”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是电话等理解其亲戚朋友的周末计划,以此将课堂上有关周末的对话话题联系到实际上去,实现教学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对话教学的内容得以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又如在教学“myschoolbag”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对话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pen,knife,copybook”等新词。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小游戏进行教学对话拓展练习,通过名为“what’sinmyschoolbag”游戏的开展,对单词与句型进行巩固练习,在拓展了练习形式的情况之下,还拓展了对话与词汇的操练,极易提高学生的英语对话水平,促进小学英语对话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灵活的掌握英语对话知识和技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提升的平台。为了成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更应当营造有趣、合理、科学、轻松的对话教学氛围,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英语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增加自己的优势,发展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秀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有效策略探索[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2]章格.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3]郑晓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对话教学的有效实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七
1.正确理解对话概念,科学开展阅读对话。
对话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关于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口述,而是通过对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解读,将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具体观念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述出来,体会其意味深长之意。科学开展阅读对话,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对话是“我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我”的思想观念强势灌输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文章作者之间思想交流互动的过程,要做到尊重彼此;最后,语文阅读不是简单地听说读写的过程,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实现彼此相互学习、共同奋进的目的。
2.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阅读对话范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教师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仪器,为“对话式”阅读拓展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让阅读学习渠道多元化。比如在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火星的图片和科普知识,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火星的科研宣传片,然后让学生对火星的认识进行交流沟通,找出他们所能发现的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相关课后习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语文课堂阅读的学习任务,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3.创建和谐对话环境,促进阅读对话实施。
“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师生以平等、互学的心态交流,以强烈的求知欲力争创新,以包容谦和的态度多思善学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对话环境,保证生生交流、师生沟通无障碍、无束缚、畅所欲言,让学生的创新观点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保证阅读对话的顺利进行。
二、注意问题与反思。
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容易犯以我为中心、强制灌输思想的错误,这需要师生共同意识到合作学习中“我们”的重要性,剔除个人情绪的影响,要努力实现思想的沟通和融合,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应该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等大体一致,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容易、更有效。师生和生生互动是实现阅读“对话式”交流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对话”在解读、感受阅读文章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在英语课堂,尤其是小学英语课堂上,虽然对话教学的现象不少,但却没有能够真正珍视课堂教学,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并在对话中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意义,使师生共同感受并创造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把“对话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注入到小学英语的课堂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从开始施行,同时随着以“新课堂,新理念”为主题的新的教学实验研究活动在全国各级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展开,“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理念也走进了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全面强调了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开设英语交流的场所。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歌曲,简笔画,游戏,谜语等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极力合作,使小学英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的景象,小学英语课堂己经不再像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那样枯燥乏味,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听听、做做、说说、玩玩、演演、唱唱、跳跳,掌声、笑声充斥了整个课堂,对话教学的理念也广泛地进入小学英语的教学当中,充分体现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和人文的关怀。
对话教学积极地实践和尝试原本无可厚非,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各级教育管理机构评价方式不能及时调整等原因导致一部分老师对对话教学理念的理解偏差,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对话教学的实质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出现对对话教学的误用并且在运用当中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艺术性,严重影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推广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目前一些英语课堂上对对话教学的误用,如何走向真正有效的对话,在对话教学的技术操作层面上增加对话教学艺术性研究,把对话教学和教学的`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使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广大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的课题。
1.精心备课,分散难点。
掌握好对话中的单词和句型是学生进行轻松交际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精心备课,分散对话中的知识点和难点,把握对话的难度,科学合理地调控信息量,多则分,少则补。
教无定法,单一的对话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能够开口说,大胆说,从而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更应如此,小组汇报时不能只是“看客”,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猜谜,歌曲等,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2.创设真实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在对话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学生创设练习的机会。因此,课堂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感悟对话、习得语言。
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5bunit8attheweekends中,在教学句型时,教师假设了几个学生去买东西,或者游玩公园后者看电影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句型效果较好。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例如:在学习单词及句型时,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的小对话,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句子融于其中,让学生模仿个别句子来掌握知识。上述误区二即可采取这种方法来学习词组及句型,这样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3.设计游戏活动情景,培养学生认知、熟知能力。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办法,它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此乐而好学。
例如:在教doyouhaveanyhobbies?的句型时,设计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争当“小记者”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复习巩固。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这几年来,对话教学的理念己经深入每个英语教师的心中。在语言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一些基础的语言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现象。互动交往和创造生成是对话教学的特点之一。以我国的教材看,老师们都是在导入分析课文结构内容,然后从听、说、读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模式。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技巧化,不仅不能把对话教学的精髓贯彻到我们的课堂上,而且每个教师的都将成为教案的奴隶。
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廖淑仙:《小学英语教学知识玩玩乐乐吗》,《小学教学设计》,12期。
[2]辜玉玲:《如何灵活运用英语课堂导入技巧》,《教学研究》,校长阅刊9期。
[4]曹艺冰:《论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基础教育研究》,第5期。
[5]杜志强:《对话教学一一种实践样态的教育理念》,《天中学刊》,第1期。
[6]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中国教育学刊》,20第3期。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十九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no.13507:142.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no.42935:151.
对话教学的论文篇二十
摘要: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是在一种浮躁心理的驱使下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认为那些早已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东西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无多少帮助,因此,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学习和了解历史,而且对他们的后代也同样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没有前途。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我们在中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种种障碍。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一切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历史素质健全人格。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是在一种浮躁心理的驱使下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那些早已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东西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无多少帮助,从中捞不到既得利益。因此,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学习和了解历史,对于历史学科的知识贫乏得可怜,对他们的后代也同样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没有前途,而要求他们在理科上去尽力拼搏,以力图争取到一个发财的捷径。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使得我们在中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种种障碍。与之相应,我们的一些所谓精英们以他们种种偏颇的理论也为社会重理轻文的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有识之士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对于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国家也相应地对人文学科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要求的提出,就是很好的证明。然而,面对这种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开创出一片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天地,以改变人们对历史学科无用的错误认识,从而使其能真正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一切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这种既定的目标。以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效率不高,社会风气与人们认识上的偏颇要承担事实上的责任,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使历史教学几乎等于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其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师们所做的就是要对症下药,努力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动机,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能从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对今天社会发展有用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也并不是觉得学习的压力过大,而主要是对学习历史的意义认识不足或不正确。如何解决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呢?笔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竭尽全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科学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角度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就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向开放的状态转变。与之相适应,学科教学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软件建设,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材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而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基本概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种基于人格形成的教育着眼点有利于挖掘人的心理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那么,创设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情境又应该遵循哪些教育规律呢?笔者的看法是:
一、必须坚持历史的正确价值取向。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从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丰富的养料,以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打破旧有的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展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和学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坚持主导与主体和谐互动原则。在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竭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相互间的民主合作精神。惟其如此,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才有被激活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丁木森何耀华李崇义编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2.新华日报编辑部编《新中国五十年大事记》(上、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
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5.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6.朱孝远《历史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7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