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9:56:07
新闻学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6 19:56:07     小编:字海

朋友是我们心灵的知己和忠实的伴侣。完美的总结应该结合具体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启发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记片段,记录了众多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和伟大成就。

新闻学论文篇一

全媒体传播引发人类传播革命,使得传播者信息生产不再是传播起点和中心,受众对信息内容及传播工具、手段不同需求,才真正成为人类传播活动逻辑起点[2]。所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注重受众体验。柴静《穹顶之下》能成为热点事件,这与它内容独特性密不可分,它内容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频发雾霾事件对于本就严重空气质量问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雾霾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雾霾,如何去治理雾霾等成为广大居民关心话题,所以柴静选择这一关注度高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自然会引发高度关注。

此外对于这一全民关注话题,很少有权威人士进行系统全面报道,而柴静利用深度报道方式全面系统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分析雾霾,虽然在专业深度上无法与相关权威人士相比,但是就其本身内容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获得很高关注度,此外柴静选择雾霾这一话题,是由于自己未出生女儿因为雾霾而患上肿瘤,想给女儿一个交代,这在情感上引起广大受众共鸣。

其二是独特性体现为展现形式独特性。首先,《穹顶之下》整个专题片采用ted演讲形式。ted演讲形式就是大屏幕+演讲人,并且出现现场观众。柴静摒弃了传统主持人播报新闻形式,现场观众也不再是节目陪衬,真正成为场景中人,这一形式能够给演讲带来更大冲击力,无论是场内和场外观众都会产生真实、亲历感受,这一特点也契合新媒体播放平台需要;其次,《穹顶之下》运用图表等简单形式来展现数据,利用动画以及电影特效形式使信息更加鲜活、生动。

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有关雾霾专业问题,所以需要大量复杂数据,柴静利用柱状图、示意图等形式将复杂数据可视化,让受众清晰、明了了解复杂数据背后所蕴含意义。另外在介绍pm2。5时,柴静还用了一段flash动画,生动、活泼展现pm2。5从进入人呼吸道到引发病变整个过程,可以让受众在观看动画时,轻松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穹顶之下》一些片段还使用电影特效,利用影像合成和模型生动展示信息,带给观众更真实视觉体验,这种独特展现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更加新颖、生动、形象,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觉,这也是《穹顶之下》获得如此高关注一个重要原因。

新闻学论文篇二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1、电视新闻语言。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

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网络电视。

8、网络电台。

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博客、播客。

12、网络直播。

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

14、网络广告。

15、虚假新闻。

16、有偿新闻。

17、娱乐新闻。

18、炒作新闻。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

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25、网络杂志。

26、网络游戏。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

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

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1、议程设置理论。

2、沉默的螺旋。

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新闻学论文篇三

摘要:数学专业中应用数学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如教育工作者在数学建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组织形式。

应用数学是高等大专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理论、服务专业课与思维方式方法等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数学的教学活动发表几点简单认识。

一、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的重要作用。

应用数学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数学建模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帮助学生体会到所学应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进一步深化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点认识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微分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水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某学生小组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知某纸厂水库中原有的水量为500吨,假设含有5%污染物的废弃水以每分钟2吨的流动速度持续注入该纸厂的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设定为废弃水注入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将不再向外排出)?假设废弃水注入水库后,该造纸厂水库中的水又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反流出该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并依据计算出的最终结果向社会生活中的用水单位等提出有效控制污染水源的有效措施。

这样就将微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置于真实的现实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主观探究能力与创造性学习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思维的方式。

二、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职员工则是学生各项学习活动中的'扶持者与指导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尊重所教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在我看来,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这一要求,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是重中之重。对于此,针对教师资源与学生实际人数众多这一突出矛盾问题,我认为高等院校教师在应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帮扶学习小组,即每位教师帮扶一定数量的学生。如此,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扶教师可以将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者窍门介绍给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措施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其数学素质及修养能力;与此同时,教学相长,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优势。例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有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数学教学活动。再如,学生数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将间接地推动教师积极地深入到数学科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总之,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确保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这样才能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促进大专院校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张丽丽.地方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2014(06).

新闻学论文篇四

范文一:

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而入学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初来乍到时的场景犹历历在目。回忆起这两年半的点点滴滴,感慨不已,欣慰之余而又庆幸无比。值得欣慰的是,我这两年多的时间是在汗水和拼搏中度过的,学到了许多受益无穷的东西;庆幸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遇到了很多的良师益友,给我了很多的指引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再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导师胡智文教授。我知道,我所掌握的言语并不能确切地表达我对胡老师的感激之情。是胡老师给了我一片天空,使我有了可以试翅的空间。胡老师在学术上给了我方向,生活中给我了温暖,行动上给我了勇气,处世上给我了榜样。在我失败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打气;在我咬牙坚持的时候,胡老师给我加油;在我成功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提醒,让我继续前进。总之,胡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给了我最大的信任,用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也是我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陈文兴教授和姚菊明教授在实验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对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万军民师兄在本课题前期的工作中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在本实验的路线设计、产物合成表征以及论文后期的整理工作都给予了重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他们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分析测试中心的吴子樱老师、陈海相高工、胡玉群老师、邵敏老师、张国庆老师、章世深老师等对实验测试提供的帮助,感谢材料与纺织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研究生处的所有老师,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本实验室的郑世睿师兄、王秉师弟和郑海玲师妹,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吴凯峰、吴琪慧、吴高明、王建、贾小琪、边瑞琦、王清清、高国琴、林雅等本科生,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帮助,感谢他们创造的欢乐和谐环境,感谢他们带来阳光灿烂般的春天气息。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感谢深爱我的女朋友,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知道我永远都无法完全回报他们的爱,所以我希望顺利地完成学业,争取更大的成功,给他们一点欣慰。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所有关心过和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对我的关注,就没有我今天的任何成绩。感谢浙江理工大学,她给我的人生添上了浓烈的一笔,给我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让我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注过和关注着我的人,祝愿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范文二:

感谢我的导师xx教授,她/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现在都要各奔前程,大家珍重吧。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范文三:

当我终于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时,我不禁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这一次的结束,或许是我整个学生生涯的结束,又或许会成为另外一个开始。

感谢我的导师刘贤汉副教授,本论文是在刘贤汉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颇多。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刘老师大量的心血。四年来,刘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刘老师致以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共同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温暖和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支持和鼓励,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在即将离别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一路走来,这里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怎思考,怎样爱与被爱,懂得了许多,也长大了许多。感谢所有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一路对我的关系和支持,永远无法忘怀在树大学习和生活的四年,这里见证着我们永远无法散场的青春。

无以报答这么多善良的人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只能深深说一句:“谢谢”,以此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由于水平有限,论文难免有许多不足,恳请老师同学们指正。

新闻学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一、多元化传播渠道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2月28日,柴静《穹顶之下》在优酷网和人民网同时播出,之后腾讯、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也迅速跟进,并都将《穹顶之下》放到头条位置。此外优酷网在自己官方微博、微信也推送相关信息,腾讯网也推出“柴静雾霾调查”新闻专题,迅速引发大量关注。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除了几大视频网站轮番播放外,还有社交媒体持续发力,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它影响。

“柴静雾霾调查”#高居微博热搜榜前列,许多网络大v如崔永元、姚晨等纷纷进行转发,力挺柴静。有关“柴静雾霾调查”话题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微信上对这一话题讨论也是纷争不断,更是形成“挺柴静”和“倒柴静”两派展开论战。新媒体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对柴静《穹顶之下》形成“病毒式营销”,新媒体战火越演越烈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声”,环保局局长陈吉宁以及中石油高层万战翔等人纷纷对此发表自己观点。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对《穹顶之下》覆盖式推广,使得一部没有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播出深度调查纪录片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将全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任何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只有在与其他媒介互动中,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用和意义,媒介融合能使新闻从业人员释放更大能量,新闻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播出平台权威性,在自媒体时代,他们利用自身积累权威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表达,实现与受众互动。

二、利用内容独特性吸引受众关注。

全媒体传播引发人类传播革命,使得传播者信息生产不再是传播起点和中心,受众对信息内容及传播工具、手段不同需求,才真正成为人类传播活动逻辑起点[2]。所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注重受众体验。柴静《穹顶之下》能成为热点事件,这与它内容独特性密不可分,它内容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频发雾霾事件对于本就严重空气质量问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雾霾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雾霾,如何去治理雾霾等成为广大居民关心话题,所以柴静选择这一关注度高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自然会引发高度关注。

此外对于这一全民关注话题,很少有权威人士进行系统全面报道,而柴静利用深度报道方式全面系统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分析雾霾,虽然在专业深度上无法与相关权威人士相比,但是就其本身内容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获得很高关注度,此外柴静选择雾霾这一话题,是由于自己未出生女儿因为雾霾而患上肿瘤,想给女儿一个交代,这在情感上引起广大受众共鸣。

其二是独特性体现为展现形式独特性。首先,《穹顶之下》整个专题片采用ted演讲形式。ted演讲形式就是大屏幕+演讲人,并且出现现场观众。柴静摒弃了传统主持人播报新闻形式,现场观众也不再是节目陪衬,真正成为场景中人,这一形式能够给演讲带来更大冲击力,无论是场内和场外观众都会产生真实、亲历感受,这一特点也契合新媒体播放平台需要;其次,《穹顶之下》运用图表等简单形式来展现数据,利用动画以及电影特效形式使信息更加鲜活、生动。

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有关雾霾专业问题,所以需要大量复杂数据,柴静利用柱状图、示意图等形式将复杂数据可视化,让受众清晰、明了了解复杂数据背后所蕴含意义。另外在介绍pm2。5时,柴静还用了一段flash动画,生动、活泼展现pm2。5从进入人呼吸道到引发病变整个过程,可以让受众在观看动画时,轻松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穹顶之下》一些片段还使用电影特效,利用影像合成和模型生动展示信息,带给观众更真实视觉体验,这种独特展现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更加新颖、生动、形象,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觉,这也是《穹顶之下》获得如此高关注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媒体互动性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因此新媒体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实现受众之间即时互动。柴静《穹顶之下》不仅在作为播出平台几大视频网站外获得很高点击播放量,在微博、微信上也是热度不减,20xx年3月1日,@柴静看见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评论词汇主要是“震撼”、“做起”、“触目惊心”等,而作为社交媒体中“意见领袖”网络大v如崔永元等人纷纷发文支持柴静,也是引发大量受众围观。社交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对此事件自由发表意见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实时互动将“柴静雾霾调查”打造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四、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媒体生存之道。

在数字时代,对报业乃至新闻业来讲,媒介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海量信息,被“知识爆炸”包围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单方面信息来源,此外受众自行检索信息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受众对信息真实度和权威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具有长期以来形成专业素养,它在受众心中权威性是新媒体无法比拟,但是在发布新闻速度方面与已经能够做到实时发布消息新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速度和时效性上具有强大优势,但新闻、虚假消息以及舆论导向滞后等问题,其在受众心中权威性远远赶不上传统媒体,所以就会出现受众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得新闻信息,随后等待传统媒体证实或辟谣尴尬局面。现在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就是媒介融合一种表现,将传统媒体权威性和新媒体时效性结合起来,做到快速、真实地报道新闻。

五、结语。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传播渠道单一局面,利用多种媒体和载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外,注重受众体验新媒体,实现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使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主动传播者。这使得新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巨大优势,不仅仅是这次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利用新媒体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传播主动权,就必须了解新媒介特性和受众特性,才能在传播信息时占据主动地位。

柴静雾霾调查事件也为在自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思路,新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追求时效和效率,但是也存在转载报道、虚假报道等问题,其权威性要远远低于传统媒体,而柴静作为知名媒体人选择在新媒体上发声,她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与新媒体报道事件优势完美结合,在吸引受众关注同时也增加了受众信任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说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对于新媒体自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新闻学论文篇六

摘要:在新媒体日渐普及的环境之下,在中国广播电视的政策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真人秀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新型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泛娱乐化时代,在电视节目同质化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分析电视栏目在嘉宾选择及节目创意上的独到之处。旨在通过本文,为我们在今后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中能够引入一些新思想、新元素,为找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而积极思考,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而不断探索。

关键词:真人秀;发展;创新;本土化。

由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一种类型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了观众某一方面的需求,包括窥探隐私、挑战自我、寻求异性、体验刺激等,因此在国外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社会上广受好评,更在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向向国外看齐,国外真人秀节目诞生不久,我国电视台就借鉴他们的模式生产出了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但与他们的真人秀节目的名利双收不同的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经济方面只考虑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而产生这些问题要从根源探究,从电视真人秀在我国的发生发展中可以获得部分原因。

1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1.1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策略。

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要发挥真实魅力,真情实感,方能达到“真人秀”“真”的效果。

真人秀大军中,有两支个性鲜明的队伍——《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它不仅仅是一个选秀节目,更是让更多草根实现梦想的舞台;而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展现了其独特性,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形成了明星再次变“草根”之势。这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开辟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也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选择。

第四,走品牌营销策略,不让真人秀成为一时的节目,而打造成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品牌栏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固定的观众,更延长了真人秀节目的生命周期。

以国外的同类节目为鉴,内地选秀可以走的路还有很多。但要在内地电视内容管制和电视台拥有资源的双重限制下,找到平衡点,做出高收视的好选秀,恐怕对每家电视台来说,都会是个挑战。

1.2会计道德的社会历史影响。

现实的社会历史。会计职业道德更多地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一些观念、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不符合要求,但是往往由于是***惯、老传统,人们还是会沿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也处在一个徘徊、不稳定的状态。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想,不论是好的坏的,都会对会计人员产生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1.3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

1.3.1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1.3.2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道德作用显得无力。

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法制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法律一旦颁布施行,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时时改变,而社会经济生活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法律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法制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就会缺乏法律保障。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被经济利益所驱动。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它侵蚀着会计人员队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国家的益。一些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职业、岗位、职位、待遇的维护,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2.2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教育。

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培养的会计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2.3会计业务不精。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

2.4缺乏良好的会计执业环境。

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近几年,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机关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力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

2.5职业道德监控不力。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缺乏执行惩治的主体。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导致违反道德的成本较低,助长了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此外,对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奖励和保护措施,也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维护道德的尊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人的胁迫下,为了生存而参与造假就是典型的例子。

3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3.1.1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道德教育体系,学习时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学习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应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1.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

要达到职业道德更高的境界,就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坚定信念的统一,不仅会使会计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自觉地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选择和决定职业行为。通过教育、灌输和培养,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待别人的批评,态度要诚恳,要虚心接受。

3.1.3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3.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执行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职务、提职、晋级等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选拔政治品质好、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讲道德、守纪律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并定期按有关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执业门槛,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3.3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得不到国家权力的具体保障,但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层次上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调整会计人员与企业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制约会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3.4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会计法律法规相结合。

加强对会计人员品质评监,改进被评监者的品质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执业者品质质量的目的,建立较为完备的会计人员信用数据库,记录会计人员遵守执业道德情况以及失信情况,制定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赔偿责任等,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法律的约束,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坚决不做假账。形成全社会“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

总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公民道德建设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静中国社会科学网,;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

[3]臧海涛.试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m]商场现代,(3).。

[4]杨志东.浅议会计诚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m],(10).。

[5]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8期.致谢。

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形成是在王老师支持、鼓励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次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的指出论文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这二年半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同学。

新闻学论文篇七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播出让中国电视新闻中出现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对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因为其题材源于市井写法通常采用市井故事口口相传的直白方式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年来各媒体在实践“三贴近”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成了“贴近群众”的有效载体并日渐成为都市类报纸的当家产品。然而题材大同小异、写法千报一面看久了难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相当部分民生新闻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流于肤浅的报道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影响力。

如何让琐碎的题材在报道上跳出民生新闻目前生存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在结合了一些地方台甚至中央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一些肤浅的现状,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社会受众的危害,由此反应出了改进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本文的重点是要分析民生新闻更加优秀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2、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3、零距离类节目取得成功的经验。

a、栏目的定为贴近百姓。

b、从对百姓新闻的报道反应新时期我国建设中取得成绩和不足,是国家经济的一个缩影。

c、促进社会和谐。

4、零距离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主要分析这些节目中存在的一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为了迎合百姓而导致节目媚俗。

c、节目在表现形式上过于简单、肤浅。

d、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5、具体的对策。

a、加强节目的整合,制作好节目。

b、加大对节目内容的把关,提高节目的品味层次。

c、挖掘新闻的深度报道。

d、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网络上查阅有关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找到有关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然后到图书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闻学者对民生新闻话题的讨论,参考他们的意见,为论文的创作寻找素材和一些相关的观点的理论支持。同时,通过对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现在的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出这些不良现状,同时结合这些现状,分析民生新闻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在总结新闻学者及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解决民生新闻的现状的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电视新闻民生新闻的发展具有一些参考行的价值。我们希望民生新闻因关注平民生活状态获得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希望民生新闻提高自身的品味,做出有意义的新闻节目,发挥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和职能监督的功能。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xx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选题,确定研究领域。

2、20xx年12月16日至24:撰写开题报告。

3、20xx年12月26日,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

4、20xx年12月30日至20xx年3月1日:在寒假期间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拟定论文粗纲,修改完善。

5、20xx年3月2日3月10:完成论文细纲写作,并着手论文初稿写作。

5、20xx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xx年4月17日至5月10日: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定稿。

7、20xx年5月11日至5月18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注释,参考文献,并打印装订成册。

8、20xx年5月24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国林、吴晓伟。多角度立体化可读性-当代特稿追求新闻的价值。新闻爱好者,.(4)。

[2]史慎。背景资料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与写作,2006.(7)。

[3]胡智锋,刘春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现代传播,,(11)。

[4]李余良。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新闻爱好者,2006.(10)。

[5]姜冬梅,王威。民生新闻纵深谈。新闻传播,2006(3)。

[6]尹德刚,周胜。当代新闻协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黄丹丹。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记者摇篮,(2)。

[8]李学洲、肖俊德。“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新闻爱好者,12期。

[9]马艺、张培。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建构,新闻战线,02期。

[10]孙仁广、陆海艳。补课与蓄势——“民生新闻”之透视,当代电视,期。

[11]王杏村。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新闻爱好者,2007年06期。

[14]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华出版社,版。

[16]邓林、陈静之等。观众本位——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突破,新闻大学,20春季刊。

新闻学论文篇八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2015年2月28日,柴静《穹顶之下》在优酷网和人民网同时播出,之后腾讯、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也迅速跟进,并都将《穹顶之下》放到头条位置。此外优酷网在自己官方微博、微信也推送相关信息,腾讯网也推出“柴静雾霾调查”新闻专题,迅速引发大量关注。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除了几大视频网站轮番播放外,还有社交媒体持续发力,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它影响。

“柴静雾霾调查”#高居微博热搜榜前列,许多网络大v如崔永元、姚晨等纷纷进行转发,力挺柴静。有关“柴静雾霾调查”话题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微信上对这一话题讨论也是纷争不断,更是形成“挺柴静”和“倒柴静”两派展开论战。新媒体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对柴静《穹顶之下》形成“病毒式营销”,新媒体战火越演越烈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声”,环保局局长陈吉宁以及中石油高层万战翔等人纷纷对此发表自己观点。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对《穹顶之下》覆盖式推广,使得一部没有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播出深度调查纪录片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将全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任何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只有在与其他媒介互动中,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用和意义,媒介融合能使新闻从业人员释放更大能量,新闻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播出平台权威性,在自媒体时代,他们利用自身积累权威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表达,实现与受众互动。

新闻学论文篇九

入团表态发言新课程工作考试留言拟人句好段,承诺书名句口号道德;对策叙职贺信说课稿个人介绍的文言文聘书教学模式制度鄂教版了奖学金主持词;方案答复助学金物业管理试题的整改措施贺词协议书警示语了挽联剖析材料工作经历加油稿。

新闻学论文篇十

在数字时代,对报业乃至新闻业来讲,媒介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海量信息,被“知识爆炸”包围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单方面信息来源,此外受众自行检索信息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受众对信息真实度和权威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具有长期以来形成专业素养,它在受众心中权威性是新媒体无法比拟,但是在发布新闻速度方面与已经能够做到实时发布消息新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速度和时效性上具有强大优势,但转载新闻、虚假消息以及舆论导向滞后等问题,其在受众心中权威性远远赶不上传统媒体,所以就会出现受众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得新闻信息,随后等待传统媒体证实或辟谣尴尬局面。现在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就是媒介融合一种表现,将传统媒体权威性和新媒体时效性结合起来,做到快速、真实地报道新闻。

新闻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新闻学论文篇十二

一、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1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党报发行一直以来就不缺乏探讨,不缺乏实践,从党报发行以来他的发行方式就一直被人们探索,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源和借鉴。对党报发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创新党报发行理念,党报是一种特殊商品也如市场场中其他一切产品一样,既有内在品质的使用价值,又其外在品牌的无形价值。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压力下,党报发行也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克服旧的发行观念,根据党报自身的品牌优势,结合发行对象、发行手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发行理念。2、创新党报的发行机制,由于各省经济条件、地域分布、文化差异、人口多寡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党报独有的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决定了党报发行还不宜全部走向市场,仍然要坚持“存量靠动员、增量靠市场”。3、开拓空白的农村市场,为农民量身定做一份自己的报纸,不仅能够让农民感受到党的关怀、学到新的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党报的发行量,扩大了党报的影响力。

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柏铨在《论党报发行》中认为党报发行中过分倚重红头文件和行政命令作布置,行政命令虽然可以解决党报发行中出现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却并不能解决党报的有效发行和被有效阅读的问题,同时党报如果长期倚重红头文件和行政命令进行发行,久而久之,就会疏于对市场和读者的经常性的深入的研究,疏于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旨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不利于党报的长远发展。他认为,党报发行必须走后一条路、坚持上报摊、进家庭,这既是党报发行的方向,也是党报发展的方向。一份办得好的党报,就应该是能上得了报摊、进得了家庭的报纸。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副主任王从仁在《党报发行阵痛中的反思》中认为,党报发行之所以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考验,发行环境“恶劣”也是重要原因。一些报纸,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往往在发行时间、发行量和发行款项的回收上,都比真正意义上的党报更有优势。所以党报发行的外部环境必须要坚决治理。

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刘洪昌在《党报发行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中认为我们借鉴市场手段,成立发行公司,强化党报品牌意识,既做发行量更做影响力。笔者认为党报发行的渠道要实现多元化的,但是必须保持他的党性,在依靠有效的行政手段保证党报存量发行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走市场化的道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多元化和其他报纸竞争带来的冲击。党报要重现它的辉煌就必须发现它新的增长空间,开拓新的市场,让党走进农民的家庭,这个一直被党和政府忽视的市场,以前可能是农村的文化水平限制,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后,大多数农民都已经拥有了读报的。能力。最后也要借助新的媒介手段,运用自己党报品牌的优势和影响力,和其它报纸同台竞争,我们的党报不能输在发展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赵勋。社会科学——延安时期党报发行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西北大学学报,.

[2]孙加震。新闻学——创新党报发行探寻增量空间[j].新闻战线,(12).

[3]徐标。新闻知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0).

[4]叶惠驰。党报发行的多维视角m].新闻战线。2009(11).

[5]李治国。对加入wto后党报发行的思考[m].新闻界。(3).

[6]温婷桢王勇。理性看待党报发行量下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

[7]罗志安。破解党报发行困局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市报人。(7).

[8]项友炜。论党报发行的与时俱进[j].新闻战线。(1).

[9]张卫华。报刊改革背景下的党报发行[j].传媒观察。2003(10).

[10]丁柏铨。论党报发行[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3).

二、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1)选题依据:

党报的发行是一种权利的发行,长期以来它的发行量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党委或者政府通过强制命令订阅的一种发行模式。党报的订阅费用一般是由公费或者财政支出来承担,这是我国报纸行业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报纸结构单一,主要由全国性和省级党报构成,这是我国党报发行的黄金时期。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报的发行量就开始逐渐下降,到发行量下降了34%,在新时期党报发行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党报的内容上推陈出新,而且还要在党报的的发行上多下功夫,实现党报发行的多元化,畅通党报的发行渠道,保证党报的发行量。

(2)研究内容。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关键词的界定。

第一章党报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传统党报的特殊性决定发行的受众群过于狭窄。

第二节报业市场竞争不断挤兑党报的发行空间。

第三节一直被遗弃的农村市场。

第四节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和读者群的细分。

第五节党报发现忽略了新兴媒介。

第二章党报发行采取不拘形式的政府采够。

第一节扩大财政划拨范围。

第二节变通财政划拨的形式。

第三节推广“财政垫付”形式。

第四节寻找财政专项支出。

第三章做大党报零售终端网络。

第一节与时俱进建立报刊的发行公司。

第二节深耕细作,发展附加产业。

第三节重点宣传党报。

第四章《河南日报》分众传播开拓农村市场。

第一节一份报纸,两个版本。

第二节一份报纸,两个市场。

第三节一份报纸,两种价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研究思路及方案。

研究思路:

党报发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声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权威,党报发行的多元化是关系到党的舆论阵地能否守好和巩固的政治问题。党报发行方式的多元化,能够形成畅通的党报发行渠道,让读者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党报,及时的了解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动向,重要的是发挥党报的宣传效应,巩固党报在报刊媒体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各地党报发行方式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党报中推行,让中国的党报事业稳定发展,稳固党报在群众中深厚的根基。

研究方案:

(1)文献研究法。

论文通过对国内有关党报发行的相关书籍以及近年来学术期刊、杂志等资料进行搜索、整理、分析、总结出党报发行方面取得的经验,并从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学等学科的角度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解决的对策作较详尽的分析。

(2)历史研究方法。

通过对历史时期党报的发行寻找能给现在党报发行带来的启示。

(3)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各级党报在党报发行中进行的探索进行总结归纳其优点和缺点,寻找解决办法。

(4)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党报发行模式上的探索和取得不同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探讨出一套能在全国各级党报中实施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河南日报》在党报发行上的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出改革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

三、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20xx年12月查阅相关资料确论文选题。

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4月初完成初稿及中期检查。

4月中旬二稿。

5月中旬三稿。

新闻学论文篇十三

新闻学。

1

中国传媒大学。

a++。

203。

新闻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a++。

203。

新闻学。

3

复旦大学。

a++。

203。

新闻学。

4

武汉大学。

a++。

203。

新闻学。

5

华中科技大学。

a++。

203。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过环保产业的从也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有8万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左右。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拿手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金,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以上。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中西医师,医药营销。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成流通企业,三十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在3000到5000元。

十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嘎子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自由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高扩毕博在内的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了统计,法律,数学等,应届毕业生月薪都在五六千元,在加上每年的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编辑。

新闻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国民消息业是20世纪80年月末90年月初在美国鼓起的消息理论活动,至今曾经历了十几年的成长过程,在社会上发生了不小的影响。20世纪90年月前期,它还被东方其他一些蓬勃本钱主义国度如澳年夜利亚等引进;由中国国民年夜学消息学院传授起首撰文引见到国际,敏捷在学界和业界发生了很年夜的影响,国际一些电视消息栏目乃至借用了其概念,停止着新的消息理论摸索。国民消息业的涌现并不是有时,它是消息媒体在面临本身涌现的信赖危机和社会生涯中涌现的平易近主危机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一种应对计划。归纳综合而言,它是由美国社会中一系列的身分变更所催生的。这些身分变更包含社会情况、媒体情况和思惟基本,后者中既有历久潜存于美国消息理论中的相干理念,也有20世纪80年月开端鼓起的政治哲学思潮。应当指出的是,国民消息业是一种媒体理论,而“国民消息学”则是对它所停止的学理提炼、归结和归纳综合。后者作为一种全新的消息理念,对东方历久占领主导位置的客不雅消息学提议了周全的挑衅。在消息任务者的职业不雅方面,它主意一种介入者的职业不雅,而不是客不雅消息学所标榜的中立者或观察迟疑者:在消息媒体的脚色和功效方面,它提倡一种介入处理成绩的功效,而不是简略的报导或反应成绩的功效;在受众不雅方面,它倡导将受众视作自发自为并积极介入政治和公共生涯的国民,而非主动的消息等信息的花费者。针对国民消息学的理念,争议一向赓续。这些争议虽然有着公道的一面,但同时也犯了繁复化的毛病,并且,就其所保护的客不雅消息学来讲,许多处所也并不是弗成加以反问。国民消息学可以看做这类反问的集中表示。就上述国民消息学的三种重要理念来讲,国民的受众不雅应当是其逻辑终点,消息媒体的公信力的取得、平易近主政治体系体例的保护,都与国民亲密相干,是以,在国民消息学中,重要的理念就是消息媒体将受众看作自动自发并积极介入的国民。在此基本上,为吸引国民介入政治及公共生涯,消息任务者创造并采取了各种用于国民互动的新办法,而且本身也弗成防止地介入到公共生涯和社区事务傍边。消息任务者的介入凸显了他们的客观能举措用,从而使得消息媒体承当介入处理成绩的功效有了能够。消息媒体介入处理成绩直指消息任务的目标和价值层面,是以,它便组成了国民消息学的归宿。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第一章引言8-18。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9-10。

新闻学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灾难性信息由于其重大性、突发性、紧迫性特点,对民众生活影响很大,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阿毛效应”现象。不论是激励性信息、伤悲性信息还是警示性信息,如果传播策略失当,强度、角度、频度不能进行准确把握和调整。则会适得其反,降低正向传播效果。因而,在信息本身的真实可信前提下。媒体体应分析受众心理,转变报道思路。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无休止重复传播而产生“阿毛效应”现象。

论文关键词:阿毛效应;审美疲劳;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

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经受了重大考验。灾情发生后,媒体能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通过第一时间信息权威发布,消除民众对信息的不确定性,阻止了谣言传播;不回避问题,对灾情的严重程度予以客观、真实、及时报道,呼吁和感谢社会各界的鼎力援助,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宏扬社会正气和民族精神,将大灾面前良好的国民形象向全球传播,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和赞扬。在民族灾难面前,正是媒体的快速反应、有责任感的权威报道,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信息传播要达到良好效果,要有―个量的积累过程,同时要营造出有利的舆论氛围,从这一方面来看,几次灾难性事件报道做得较为到位。但是,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灾难性信息传播的强度、角度、频度应该进行准确把握和调整,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正向传播效果,出现“阿毛效应”现象。

一、“阿毛效应”概念界定。

“阿毛效应”的说法,来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以后,使她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撑,到处向别人诉说。刚开始,还能得到人们同情的眼泪和安慰,她的心灵也得到抚慰,慢慢地,人们厌烦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厌烦的头痛。”读者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同时对鲁镇人的麻木冷酷感到痛心。看起来,祥林嫂的痛苦经历已经成为人们的笑资,同情被消解,自己的苦楚在别人看来是寡味无聊而且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鲁镇的人一开始并不是麻木的。“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男人们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人们的厌烦是由于故事重复得太多,人们已经失去新颖感。“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当她一开口:“我真傻,真的。”他们便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这种现象可称之为“阿毛效应”。

笔者认为,“阿毛效应”是指同一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传播次数的增加而传播效果逐渐降低的现象。即使高信度的信源和信息,经过单一形式的高频度传播,也会使正效果下降,甚至带来负效果。着名传播学者霍夫兰等人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较有力的解释是人脑的忘却机制在起作用。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也就是说,由高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其说服效果最初可能会大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而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怀有不信任感,其说服效果最初可能会小于内容本身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内容联系的记忆逐渐淡漠下去,由信源居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完全地发挥出来。但内容本身如果是对受众感性刺激的话,这种刺激也会随频度的增强而效果下降。

二、灾难性信息传播产生“阿毛效应”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激励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激励性。同样,伤悲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也会减弱伤悲性。激励是通过正面引导,促使受众感情的瞬间进发,对诉求现象产生良好感受,进而向其靠拢,诸如在战争年代,大战之前先放映一些凸显英雄形象的影片,使士兵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敌人的仇恨,使其在即将面对的战争中奋勇杀敌,增强其爆发力。众所周知,能量是守恒的,爆发力越强,持续时问越短。就如同抗震救灾宣传一样,刚开始,民众会从民族大义出发,出现一系列积极反应,比如争当志愿者、捐款捐物。但当热情过后,就会出现身体与心理的疲惫,而对持续不断的激励性信息反应迟钝,甚至抵触和抱怨。伤悲性信息也一样,刚开始,出于人的善良本性和人道主义舆论环境,会表现同情和不安,但久而久之,伤悲会削减,出现对“阿毛事件”一样的态度。

同样的道理,警示性信息,传播次数过频,也会降低警示效果,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变化,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首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其次,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要寻找产生“阿毛效应”的原因,必须从美学、传播学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分析和探讨,如“审美疲劳”、“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等。

在经典的文艺美学着作中,与“审美疲劳”这个词意义相近的一个词是“审美反感”,“审美反感”是“对丑的作否定评价”的审美体验。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几篇文章中,有人把“审美”和“疲劳”相结合成“审美疲劳”,并把它运用到美学论述中作为美学词汇来使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由于大众媒介传播信息具有批量化、杂糅化特点,加上大众文化的诉诸感官的特点,如果感觉上的官能刺激过剩且得不到有效地舒解(情感升华),那么,就会由于心理上的厌倦而产生审美疲劳。多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它的目的在于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体验,这主要是获得一种感官或者生理上的满足。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数码和网络时代,互联网、电视、电影、手机都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淹没在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中,这使得我们的感官始终处在官能的兴奋状态,当代大众传媒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感觉的需求。然而,当声光色影等那种人与环境直接而直觉的关系满足了人们的官能需要时,令人回味的“文字增强人的逻辑分析和留有余地的思维空间”也随之断裂,这势必会造成感觉上的官能刺激过剩造成人的感官的忙乱。正如麦克卢汉把声光色影构成的场景比喻为“一场芭蕾”,通过电子媒介进行阅读是一个使眼睛和耳朵形成交互穿梭的过程。“眼睛耳朵和口语的复杂的穿梭关系一旦参与这一场芭蕾,那就必然要重塑整个的摄取生活,包括内心和外在的生恬。就要创造那种当代艺术重新发现的‘意识流’,但是同时它必然要产生感知和回忆活动的多重障碍”。“人体的感官”毕竟不同于“技术的感官”,人类在单位时间内对信息的接受量是有限的,即便不会像电脑那样当信息量增大时会“死机”,但也会因“应接不暇”而疲劳!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女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1974年提出的。诺依曼强调人的社会天性,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人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和谐。这样,就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现象: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可能是一种新的意见,或者是一种业已存在的意见)属于“多数”处于“优势”时,便趋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时,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为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种一方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介,由于它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传播的内容具有公开性、显着性,传播几乎无处不在,加之报道内容的类同,传播在时间上的持续和造成的信息积累,它们所提示的和强调的意见很容易被视为主流意见,或者是未来有发展前途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从容表达而不会受到孤立。于是,“沉默的螺旋”现象最大量地出现于公众接受大众媒介之时,这种认知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压力或对安全感的需求,使得多数公众在公开表达意见时采用媒介上不断重复的词汇和观念,并产生判断和行为上的连锁反应。但同时也会因压抑寻找途径发泄,正如此次地震发生后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在凤凰卫视讨论和网上调查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赞同的声音。这就说明,舆论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少数人的“沉默”会从另外的方向爆发出来,产生非正向的效果。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efect)理论是最近十多年来西方传播学者极为重视研究的范畴之一。最早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美国人戴维森(davison),在1983年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到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则故事:那时,日本人通过侦察获知,在一个太平洋小岛上的美国驻军由白人军官和黑人士兵组成,于是便向该岛空投大批传单,传单上写道:“这是白人挑起的战争,日本人和有色民族并无纷争因此黑人弟兄们“不要为白人送死,要找机会投降或逃亡”。结果,在空投传单的第二天,该岛上的美军竟然全部撤退了。后来发现,传单其实对岛上的黑人士兵并没有产生影响,而是白人军官担心士兵们真的会逃亡。因此造成了这批美军的退却。同样的道理,在一些传播效果的个案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会认为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较大,而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小。换句话说,人们会倾向于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高估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也会由于第三人效果原因而出现相互之间的消极依赖,比如救灾的行动,很多人会认为这样大的民族灾难,肯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在乎一两个人的力量,有那么多的人捐款,而不少我这几个小钱,结论很明显,都这样想就会出现大难面前无人伸手的尴尬。

三、防止灾难性信息传播中“阿毛效应”产生的建议。

其次,应该避免无休止重复传播。虽然说重复是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信息需要重复,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去了。从更深一个层次来看,出现审美疲劳的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刺激会变得迟钝,当真正重要的信息出现时,也不会有明显反应。当下很多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精心策划并播放一些弱势群体或者急需帮助的人与事,拨动受众善良而敏感的心弦,刚开始,民众的本真与善良会使一部人得到帮助,但慢慢地,民众会出现审美疲劳,见怪不怪了。而当真正需要帮助的信息出现时,民众会不为所动,最终被视为善良的泯灭。同时还会出现第三人效果,很多人会认为对别人影响不断增强而对自己影响不明显;会出现“沉默的螺旋”效果,声音被压制而得不到有效释放,最终会出现反感情绪甚至走向反面。这样看来,应该负更大责任的是传播者的过度重复传播。如同“阿毛效应”一样,不能怪“阿毛”,更不能怪周围的民众,而只能怪传播次数过多和频度过高。要避免重复传播,可以丰富素材,多角度、全方位报道,一方面,信息的丰富可以缓解受众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可以消解一个声音的枯燥,两面诉求可以避免一面诉求的绝对。同时适当调整报道频度,拉长间隔可以修复过高频度带来的心理抵触。

最后,分析受众心理,转变报道思路,提高报道技巧。前文提到,激励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激励性;伤悲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伤悲性;警示性信息。传播次数过频,会降低警示效果,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周作人说过,人毕竟是人,人只有人的力量。如果过分宣传英雄,会拉远普通人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感觉这仅仅是一部分人能做到。跟自己关系不大,显得遥不可及;如果伤悲被消解,会使民众失去同情心,感觉见怪不怪了;更为可怕的是警示被消解,会减低民众的警惕意识,“狼来了”心理作祟,防范意识消失,灾难来临时会措手不及,人为增强灾难的破坏性。应该打破一味说教的传统思路,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比如对话讨论、文艺作品再现真实存在,增强新颖性和可读性。

总之,正确面对灾难,最大程度减少灾难损失,持续保护民众关注灾难,同情弱者,共同伸出援助之手,展现社会正义,众志成城共度难关,需要全社会努力,更要求主流媒体树立公信力,提升传播水平,避免产生“阿毛效应”。

小结。

略……。

参考文献。

略……。

新闻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电视直播报导是在消息事宜产生、停止的同时,把现场的声响、图象和掌管人或播音员的行动报导或讲解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流传方法。这类情势以其激烈的现场感和介入感吸引不雅众,是最能表现电视实质属性的报导方法,同样成为人们精确实时懂得世界最新静态的最好渠道。在消息以尽力寻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腕的明天,电视消息直播报导无疑具有最年夜的优势,在消息序言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本文以电视消息流传学、心思学等多学科道理为研讨终点和实际根据,参考了国际外电视消息直播的先辈研讨结果,重新闻学视角对电视直播的概念界定、成长过程、演化特色和成长动力停止了体系梳理,并对其流传优势和社会心义停止了商量,侧重剖析了影响电视直播后果的身分,对电视直播停止了批评性思虑,最初对其成长远景做了剖析和前瞻性商量。本文以为,电视媒体必需以微观的视角去审阅电视直播的成长远景,去思虑电视媒体的成长计谋及面对的危机,去确立整合奇特资本优势、完美特点办事的理念,能力慢慢施展电视直播本身的魅力与优势,使直播成为电视性命的原动力。

abstract5。

引言7-16。

一、选题背景7-9。

二、文献综述9-14。

致谢81。

新闻学论文篇十七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新闻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传者本位”在我国历久的消息事业成长中占领了主导位置,然则跟着市场化的成长,传统序言之间的日趋剧烈的竞争和新媒体的赓续挑衅,播送电视消息内容临盆必需调剂思绪,从受众动身,充足知足受众需求。受众的分化和媒体外部的融会趋向增进了“三网融会”的成长,技巧的提高使得“三网融会”得以成为能够。播送电视的成长离不开技巧的改革,而新技巧支持下的“三网融会”使播送电视内容临盆产生了新变更,这表示为播送电视消息信源、信道和信宿的新成长。播送电视消息信息起源增多,信源主体由传统年夜众序言逐步成长到社会"小我;播送电视媒体流传载体无穷延长,不只在广电行业外部涌现了新类型媒体,广电行业还进入到其它新媒体范畴;“三网融会”下的播送电视不雅众在收视消息时可以停止及时互动(与消息互动、与受众群互动),受众更加细分、更加自动。面临流传要素的变换,我国播送电视消息流传不能不转变临盆理念,走内容定制化和选题多样化途径。汗青老是赓续重演,正如电视媒体涌现后报纸转向深度化制造一样,在收集时期,特别是“三网融会”的配景下,播送电视消息必需走向深度化,同时“三网融会”下的播送电视也具有屏幕平面化和临盆数字化的特色,这些特点增进了播送电视消息节目在“三网融会”配景下临盆采制的变更,构成了机制立异。除临盆理念改变、临盆特点变换、临盆机制立异,“三网融会”下播送电视消息全新的内容临盆平台对消息临盆内容治理也提出了新请求。

abstract5。

1绪论8-15。

1.1选题背景8。

1.2文献综述8-13。

新闻学论文篇十九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第2/3页。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3884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