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43:08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模板20篇)
时间:2023-11-26 20:43:08     小编:XY字客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事件或景物的一种文学作品。增强逻辑和论证的能力。请大家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具体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读半时,掌握认读方法。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2、师: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如果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方便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二、自主感知钟面。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三、动一动,认识整时。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老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眼间,同学们上第二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生说。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回答: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认识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认识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四、动一动,认识半时。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行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认识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到底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仔细观察,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5、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明,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仔细观察,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很快找到认识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认识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五、情节引入电子钟表。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认识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后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第二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该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六、拓展知识。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助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很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方法,丰富知识,激发兴趣】。

七、总结回顾。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经过和大家一起学习,小猴已经会看钟表了,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小猴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智力大闯关游戏。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表面)。

钟表图:6时9时半3时3时半。

选项:3时半6:009时半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第二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表面)。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9时11点的4点半的。

9:00。

二、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让你的星期天更加有充实。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

(一)在动态中认识钟表。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二)在对比中学看钟表。

第一次对比: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

第二次对比:区别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对比: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半时。

(三)、本节课以情境以及联系学生的一天生活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把对时间的认识融入到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交流中巩固对钟表的认识。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出现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四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在研究教材时,我以去花园赏花———参观苗圃基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动手摆一摆——奖励喝饮料和吃苹果等环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了许多人们去观看,大家想不想去凑凑热闹?(出示花园们赏花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接着由“这么美丽的鲜花是花农爷爷从苗圃基地里运来的,现在咱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这一过渡语引出例1,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获得信息,提出问题。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

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怎样列式呢?

计算1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我在设计教案时将墨水改成了饮料,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算一算,比一比。

教材呈现的是六道算式,我在设计教案时给算式穿上了“外衣”,加了大苹果当背景,目的也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串连教学。让学生在独立算后汇报是如何算的,然后进行比较,抓每个大苹果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算法。在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实际上只算整十数上的几加几或几减几就行了。

4、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五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分3个层次,一、实际情境----出示新学期老师给学生发书了,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教材的编排是有直观操作等一考实务思考到脱离实务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通过创设“发书”这一具体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我的课堂主要有三大环节,下面我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预学环节

预学是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工作,主要有两步。

1、创境导入,承上启下

2、学案导学,探究算理

有了方向才不会迷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分了二步走:一在学生自主探究阶段之前,我先带领学生一起收集图片上的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0+10=?);二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算法。

二、互学环节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我给他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方法。互学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的过程,老师只是在需要时加以点拨,分为两步。

1、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探究发现的算法,20+10在这个情境图中有四种方法来计算。小组四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人重点掌握一种计算的方法,然后和其他组员交流,集集体的智慧。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由独学-对学-群学的探究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会参与他们的交流,适时的给与指导和提示,并教给他们上台展示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优秀的展示小组可以给全班同学呈现最好的交流结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其他同学。

2、展示点拨,总结方法

交流的结果要和大家分享。请一个小组上台交流他们探索的计算方法。第一,根据学生所说,老师随机在多媒体上播放,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的计算方法。在数一数的时候是按10个10个地数,而不是1个1个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在摆一摆和拨一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最后计算的方法,则是由算理突破到算法,得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把整十数加整十数转换为简单的10以内的加法进行计算。

在互学环节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和交流,第一次交流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第二次交流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小组两次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优困生互学互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评学环节

学以致用,有学有练才有收获。在巩固阶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训练。

1、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练习的呈现采取多种方式、由易到难,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提过,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了学习的乐趣。第一题利用“一图四式”,学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快速计算,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第二题通过算式的对比得出结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巩固算法。第三题,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题目,这里我设计从珠子的直观到抽象的算式,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智慧苹果树和找朋友主要目的是用来调节气氛,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解决生活问题,提升能力

买衣服这是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肯定经常接触,现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形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前面的知识?

第一题:我会算。

下一题:我会做。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通过比一比我会算、我会做的形式来激趣,既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等旧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情境引入。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红客车和绿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谁能把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出来?(条件是,问题是)。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40+30=?)。

追问:40指的是什么?30呢?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多少辆,就要把红客车和绿客车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

40和30都是什么数?(整十数)揭示课题。(板书)。

4、怎样算出40+30的得数?。自己先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法,相机板书:

第一种:3个十加4个十得7个十,是70.(根据数的组成)。

第二种:4+3=740+30=70。

听懂了吗?谁能再来说说?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想4个十加3个十是多少来算的。同桌再说说这道算式的算法。说完打开书第42页,把40+30的得数填在方框里。

5、出示“试一试”:70-30=?

怎样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自己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70减30可以按几减几来想得数?)。

6、小结:(边指边说)40+30是几十加几十,70-30是几十减几十,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有多少个十,再得出得数。(出示若干题目考考学生)。

三、组织练习。

下面我们将进入这一课的“动物世界”?

1.“想想做做”第1题。

首先是小狗出的题,看图写算式。

每一串彩珠有几颗珠子?(10颗,表示几个十?)。

左边有多少颗,右边呢?(生说图意)。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吗?生填写算式。

汇报,这是四道有联系的算式。(任选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组算式,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计算下面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想每组上面的几加几或几减几来算,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小兔子心服口服地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

3.“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开数字小火车,看哪一组能开得又快又好?

4.“想想做做”第4题。

老虎先生也给大家出题了,你们能做对吗?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得数。

5.山羊和兔子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来说说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自己完成,交流算式和得数,追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起说)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2.完成每日一题。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总体上来说,在课堂纪律组织方面有了些许进步,经过过领导细心的点拨之后,我更加注意课堂的教学纪律的组织。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逐渐改变以前总是打断教学过程来专门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来体现,“下面我请坐姿最认真的小组来开小火车”“我现在最喜欢某某同学的坐姿”等等。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一些细节问题。数学课堂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练字,因而学生经常一边听课一边玩笔、橡皮、尺子等,这些坏习惯不利于学生的专心听讲。

但是,教学上一直都存在的一个弱点就是教学速度方面太慢,主要是自己不相信学生,总是不放心他们“独自走”,因而在练习方面一直都是扶着学生走,而没有给予学生自己尝试自己“走路”的机会,用师傅的话讲就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非但没有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课堂作业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30+40如何计算之后,我让学生总结,提问学生“算这个算式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而当学生在回答“如何计算30+40”时,先说的是先想几加几,可是我让学生总结的时候,我却说成了“算30+40”的第一种方法是想数的组成。学生因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师傅说,这样让学生听成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第一种方法就是想数的组成,第二种方法就是想几加几,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本来非常发散的思维非要框在一个框子里,这样很容易越教越笨。

在练习环节完成书上第2题时,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先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学生都着急把题目完成,没有心思听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经过对算式进行思考的过程,一瞬间让他们说发现也说不出来,接触不深又怕说错。因而,以后这样的练习,最好让学生先完成了,再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效果比较好。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七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 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 + 20 = 30 3010 = 20

1个十 2个十 3个十 3个十 1个十 2个十

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设法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表扬、赞美的语言和眼神给予学生思维鼓励。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做对比练习,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一共有多少棵树。

(2)组织学生交流。

加法。

苹果树有80棵,梨树有70棵,问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学生试算:

80+70=150。

答: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150棵。

减法。

答:梨树有70棵。

教师指导。

学生间交流。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理解表中合计的含义,然后计算填表。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80+70=150(棵)。

想:(1)8个加7个十得15个十,是150,

(2)80加20得100,再加50得150。

想:(1)15个十减8个十得7个十,是70,

(2)100减80得20,再加50得70。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作业设计第62页的1、2题做一做。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 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要想知道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怎样计算?(板书: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1、 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环节四)总结。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练习十二的1―3题。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四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人们常常把“计算”和“枯燥”“机械重复”联系起来,这是由传统的数学教学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发张起来的,应该是非常生动的教学活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是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老师常设立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五

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明显,组织得好,效果则好,反之则差也。如何驾驭课堂呢?如何在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呢?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应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等等。第二点是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上课时,老师就应该多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有就是要合理设计一些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激情饱满,但是学生激情不够,积极性不够高,说明引导做的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持久注意力的培养,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一节课中思维能充分的动起来,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也就是当讲到10+20=30时,你是怎样算的?当学生讲不明理时,该如何引导呢?听了好几位“前辈”的指导,让我有所悟。也就是当学生讲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一是可以利用情境图来说明理。二是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不要老是想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应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

在巩固练习中,同样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或是表达不清楚。这就说明了这节课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三、细节问题。

1.在教学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表述不清时,出现了教师抢话的现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应过分着急。

2.本节课教学的速度还是有些慢,密度小,在练习中应该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自己游戏,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声音应该在柔和些,语速在慢些,评价性的语言应该在丰富些。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会多加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些问题,积累经验,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好每个细节,使我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六

黄老师的《6的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鲜。具体地说祝老师的这节课重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教师教学踏实不花肖。复习完5的加减后,让学生猜手里拿几颗糖,从而引出新课的内容。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组织教学。教学中老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6颗糖创设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读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在学生的汇报怎样重新排列算式时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泼活跃的,提出了多种排法,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摸索、合作交换中动脑思考获得的。

黄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其亮点是:

1、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鲜的评价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师生只有建立了民主、协调、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在钟老师全部教学过程,我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师生之间的协调与默契,整节课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会看、会想、会说、会做,全部课堂充满了活力。新鲜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师与生之间的评价也很新鲜,如当某个学生答复问题精确时,老师和学生都会进行表扬和称赞,受表扬的学生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听课更认真了。可见,评价不仅是对受表扬者的一种激励,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2、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促进数学学习,黄老师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6粒糖,一只手放2粒,另一只手放4粒,问一共几粒糖?怎样列式?学生都被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法灵活,练习多样。本节课教师先出示卡片,用口算来进行复习。在新授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学生在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中。进行多样化学习,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教学中,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整节课中,学生有动、有静;有学、有乐,充分体现了灵活的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七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练习十二的1―3题。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八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上过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把“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个别汇报,学习氛围热烈活跃。

3、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4、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标最终也完成,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当学习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时,我想是在开始和中间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在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课下延长了10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

(2)、达标测评。在做“做一做”题第1、2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2和2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不会表达。说明了学生平时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通过课多样性的课堂练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中学习和巩固的新知识。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十九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课标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1课时,在教材的56-57页,属本学期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同时也突显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有简单的一位数加减能力,对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也较熟悉了,此时教学整十数加减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本课主要从直观教辅工具和相关媒体设计准备来辅助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本课属探究―引导―解决计算中的问题为主线,在教法上计划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将做好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对于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均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学法分析。

本课是稍显活动式的教学,教师在做好指导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得出共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具体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主要采用复习已学旧知识进行导入,主要是加法和减法两块内容,(采用点名方式、尽量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二、新授。

1.通过出示《花卉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知,同时展示画中的红、黄、紫3种花的分类图片。

2.引导好学生整十整十的数出了3种花朵。

3.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正式引出本课的四个重点,都是关于整十加减整十的问题。

(1)在分析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回答列式方法,再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出答案,在这里展示了6种关于计算出本题的方法,在这里关键做到“引”和“扶”的角色,在后边3个问题的教学时将实施“放”和“引”。

(2)在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后,第2、3、4个问题可采用“放”的教学策略,第3个问题涉及旧知识连加时注意做好提示和引导,因为后边习题中连加题较多,所以设计进来,第4个问题是关于整十减整十的知识,比较重要,要做好必要指导,让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理解透彻。

三、巩固练习。

教案所设的练习题都是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作业,6题关于整十加整十的,6题关于整十减整十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及时巩固。

四、小结。

主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来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主要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做一做中的习题,课后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做好“扶”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大的版块与《教案》设计吻合,其它细节性的在媒体演示中展示。

一年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二十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美丽的风景,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活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获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讨论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019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