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研究方法(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44:12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优质20篇)
时间:2023-11-26 20:44:12 小编:飞雪

总结是我们理清思绪,反思过去,为未来做好准备的重要一环。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要坦诚面对不足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一

方法论的原则在方法论的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原则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路。对于法学研究而言,我们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研究。在进行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做学问、搞研究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臆断。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法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因此,在法学研究中,我们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状况来研究各种法律现象,否则就不能解释法的相关理论。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在研究法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法律置于缤纷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其与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来研究法律,从而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不是将其与社会生活孤立和割裂开来。

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整个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的,人类社会如此,法律也更是如此。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法律也应适时地做出调整来应对这种变化。在法学研究中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二

呈现研究结果(包括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结果)。

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阐明其价值及局限性。

提交研究中使用的重要资料。

1、题目:“??调查研究报告”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前言: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意义。

3、调查的理论基础。

4、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样本设计(抽样方法、抽样结果及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工具的设计(如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

调查的实施过程(时间、地点、方式)。

人员构成及各自职责。

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

5、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呈现调查结果,并以大量图表、数据、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和案例等来证明结果。

6、讨论:

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论证(概括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改革建议。

对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7、附录:相关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格等。

8、注释和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三

护理研究是以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实践活动。由于研究对象个体存在文化、经济状况、民族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其生理特点、疾病特点、治疗要求不尽相同,患病以后受到社会-生理-心理综合因素影响,研究对象对护理研究的依从性也不同。诸多方面干扰因素使护理研究容易出现偏倚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在开展护理研究时,首先要进行严谨的科研设计。

做研究有哪些科研设计方法,走什么样的科研程序,这些都是做科研前需要掌握的。熟知设计方法和程序才能使做出来的科研严谨、正确,研究结果也才是可靠、令人信服的。

又称干预性研究,必须干预在前,效应在后,属于前瞻性研究。任何实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设置对照组、随机抽样或随机分组这三项内容。

举例如下:

课题: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肠造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肠造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肛肠科住院的30名肠造瘘术后患者,患者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医疗费用支付情况、造瘘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采取随机分组法对30名患者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讲解指导术后注意事项,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类实验研究。

与实验性研究方法基本类似,不同处是设计内容不按随机原则分组或取样,但设计中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不对等对照组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及时间连续性设计等。

实例1:当研究某种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时,将同一家医院一个内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另一个内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来进行研究,这就是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实例2:“分数奖励法纠正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某小学68例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小学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分数奖励法和原来以责备或体罚等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观察和评估干预前后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情况。这就是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非实验性研究。

即流行病学中的观察性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方法。研究常在完全自然状态下进行,比较简便易行,适用于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多或该研究问题情况比较复杂时选用。如选取“居家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初期生活质量”等研究课题。

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有严谨的研究设计、对照组,有可比性、明确的研究指标。因此,研究结果可信,可作出科学结论。过对已有的资料(如病历、护理记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

量性研究简单说就是运用数字资料和统计学手段来验测、分析并验证某个假说或结论。质性研究:护理科研不仅用数据说话,还要用病人的真实感受、体验来评价。以给患者洗头为例,洗头的时间段,时间长短,洗头次数多少最佳,什么样的姿势患者最舒服等。这就是近年来护理领域提出的质性研究。

只有严格按照程序来开展护理科研,才会使研究更严谨,结果最可靠,应用在临床的价值才最高。哪一个步骤省略或跳跃了,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因此,学习和掌握这种严谨的科研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研究者科研思维的能力,是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四

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实用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式的实证性。对教育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搜集资料,作记述、调查和统计,进行典型事例的研究,以此把握教育问题的实质。从延安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看,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实现,下面重点介绍和分析延安中学教师在研究中常用的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五

本报讯(记者崔芳)5月15日闭幕的.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建设高峰论坛透露,我国护理学教育史上第一版研究生教材有望于明年6月面世。届时,护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将有全国通用教材可供研习。

据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出版的这套教材,总体规划为8本,目前已有3本已编写完成。据了解,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90年北京大学设立首个护理专业硕士点。,我国第一个护理学博士项目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近年来,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无论是入学人数还是导师数量都大幅提高,但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始终缺乏全国性教材。该论坛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举办。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六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系统?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三、上层建筑系统。

四、人口系统。

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三节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一、社会有机体。

二、经济社会形态。

三、技术社会形态。

第四节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二、结构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与问题。

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第三节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七

摘要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教育领域进入网络时代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

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教育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教育投入不足的压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情况,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瓶颈。

所以,不少欧美发达国家都相继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育计划提上日程。

我们国家也紧紧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乘势而上。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八

一、研究背景:

课程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放眼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师资相对薄弱,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往往比较孤立、狭义,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即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忽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隐性课程,致使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几节看得见、数得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应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展力度,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深刻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研究构思:

1、概念界定: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的学科体系、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具设备、分班分组制度等,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全部经验综合及其过程。

隐性课程:所谓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中,以无意识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到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模式。它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内容构成的繁杂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发挥作用的非预期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

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独立设课以及家庭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现一种全面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更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从认识层面上重视隐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2)通过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发现、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

3、研究对象:

全校各班。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辅之观察法、实践法、案例研究、个案追踪法、经验总结法。

三、操作策略:

(一)年级互助,夯实显性的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它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由于师资欠缺,目前小学阶段基本由本班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知道,一节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从选择主题、前期准备、预设方案到正式实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而班主任由于事务繁杂,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开展这一课程,有时甚至一个学期也上不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采取同年级互助的模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此来保障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正常开展。

1、课前交流,框定同年级备选主题。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年龄特征,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往往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因此,担任同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班主任在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交流,从而找出同一年级的儿童在相同的时期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梳理,从而框定在当前一个时期内对这一年级的儿童有必要开展的心理辅导主题。

2、流动上课,实现课堂资源优化利用。

在前一阶段框定备选主题的基础之上,同一年级的班主任根据自身个性特点的不同,选择承担不同主题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即一位教师只需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就可对同一年级的几个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样不仅减少了一个教师设计、准备多个活动方案所需的精力投入,也让教师在多次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同时还保证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的数量和质量,真正实现了课堂资源的优化利用。

3、课后研讨,打磨班级个性心理教育。

1、教导处干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从而直接影响教学全局。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承,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积累。当然,对于这种局面的形成,我们不能归咎于教师不愿面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是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与专业指导,没有形成一种在自己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不知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因此,学校教导处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干预,在教学常规、学科计划等处体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帮助各科任教师端正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立足于主体性的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和谐的个性品质。

2、教研组探讨,挖掘学科蕴藏的心理辅导资源。

不同的学科蕴含着不同的心理辅导资源,但在进行学科渗透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它不是径直的、外露的、强加的,而只能是暗示的、隐形的。那么该如何挖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又如何把握学科渗透的尺度呢?我们可以在任教同一学科的教研组层面开展专业的探讨与实践,帮助教师找准方向,把好尺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结合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相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无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

3、师生共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的确,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提倡师生平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都能注重感情投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帮助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百变活动,打造阳光的心理成长天空。

课外活动具有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等特点,有利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1、组建社团,点亮学生兴趣的火花。

发展心理学指出,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和个性特点,是制约主题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组建各类社团,如舞蹈兴趣组、航模俱乐部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思维特点,有的放矢的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2、课间活动,释放学生堆积的压力。学业的负担,父母的期望,同伴的竞争等等因素给现代的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着这些压力而产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减压呢?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无疑会是最及时、最直接、最简单的减压方法。因此,学校从教师层面开始发动,倡导师生放下课本,走出教室,开展轻松有趣的课间活动,下雨天还发动师生一起在教室里跳跳健身操,下下棋,让上一节课的压力迅速消失在课间活动中,给下一节课准备一个阳光灿烂的心理氛围。

3、亲子活动,唤醒家庭沉睡的温情。

由于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使得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成了学习的监工,而家长又觉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于是彼此之间就产生了隔阂甚至是矛盾,使得家庭生活中缺少了些许温情。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层面的活动,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之间多些沟通,还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三和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心育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向导,在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校里,学校提倡什么、崇尚什么、传承什么,学校成员就倾向于追寻什么、模仿什么、接受什么,因此校园文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托。当前,我们学校正大力开展以“三和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德育争创活动,这无疑是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育氛围。

1、和美文化,倡导环境文化育人。

物质环境之中隐含的价值、观念、美感等,往往会以暗默的方式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和审美情趣起到导向作用。而我们学校的“和美文化”,正是本着以环境育人的理念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展示橱窗、楼道标语、教室布置等载体,为学生营造一种融知识性、教育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2、和善文化,崇尚精神文化育人。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守则、规范和组织以及校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等等因素,构成了校园精神文化,它通过暗示、感召、移情、认同、模仿、熏陶等方式逐步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发生变化,达到常规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和善”文化所崇尚的“种植一颗善心,培植一串善举,播洒一份责任,改变一点行为”的文化背景,开展“三和之星”的评选,“书香班级”的创设,“一班一品”的推进等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四、研究的成效。

1、形成了民主、开放、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教改纲领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民主、开放、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全体教师形成了“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理念。校园环境的布置、团辅课的保证、心理辅导室的开放、知心信箱的等已成为学校的常规行为,全体师生精神面貌好,校园里形成了“尊师爱校,勤学守纪”的良好学风和“教学严谨,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2、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提高。教师拥有较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校每学期都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的展示活动,重点研究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徐丽红老师、孙君老师分别获得萧山区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方面,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的论文评比,学校的心理健康氛围和工作也非常到位,所以学校的科研成果显著。

3、扎实稳步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和谐快乐的成长,才能在学到各种本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让许多来我校听课、借班的老师感叹,多年来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朗读、自学、探究、品析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社团活动、特长生展示等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九

精神文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而文明礼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始终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一、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礼貌常识。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三岁的幼儿可能只懂得有礼貌就是好孩子,会说简单的“早上好”“再见”;四岁幼儿可以正确和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接近的人,懂得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面对讲话人注意听,能听从大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等。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环境中,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文明礼貌行为方式,并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二、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1.幼儿园因素在3~6岁这个阶段,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主要阶段。但现今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幼儿教师素质有限。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个人日常行为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智力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园里甚至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成绩的攀比,制度和规范也越来越“小学化”,全然把文明教育抛之脑后,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2.家庭因素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且家庭的一般模式为“4-2-1”模式,家长对子女容易过多地顺从,在家中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一样对待,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行。3.社会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见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漠视红绿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的行为。在整个社会需要进行文明礼貌“救赎”的今天,社会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并不十分文明的环境,又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呢?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的措施1.灌输理论知识,树立文明意识我们要转变现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从重视智力培养转变为文明礼貌好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在不影响智力培养的前提下,多开设有关文明礼貌教育的课程,教师可利用看图讲述、讲故事、个别谈话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文明礼貌意识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讲文明礼貌的正确观念;也可选取身边行为礼貌的幼儿作为榜样,或通过介绍文明礼貌典型事例的幻灯片、录像、故事情节表演等,采用提问的形式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模仿与学习。2.强化实践教育,养成文明习惯在对幼儿灌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给幼儿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目前各幼儿园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养成教育,即习惯养成教育。21天习惯养成法表明: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来培养和形成。学校可以抓住这个教学中心,集中一个月对幼儿的某项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强化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幼儿参与。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情境模拟演练,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切身体验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文明行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要将文明礼貌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3.家园密切合作,巩固文明礼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针对有些孩子的文明礼仪具有两面性这个问题,家园密切合作非常重要。通常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开展培养幼儿说话有礼貌的良好习惯的目的意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说话有礼貌的教育策略等。考虑到大人的工作时间,幼儿园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家校通、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与家长实时地进行交流。这样既免了家长常往学校跑的麻烦,又能让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日常教育中。参考文献:[1]刘洪霞.浅谈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5).[2](美)吉恩・d・哈兰,玛丽・s・瑞夫金.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m].张宪冰,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园)。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

xxxx年我申报了连云港市个人课题,并成功立项。在课题获得开题后,我既高兴又感到茫然,因为我没有研究过课题,课题的研究好像都是科研人员的事。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咨询了以前做过课题研究的同事,他给我讲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并向我推荐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

一、浏览全书,掌握全脉。

拿到书后,习惯性的对内容作了粗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是由董奇博士在多年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本书共有四个篇节,分十九章具体论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读全书后,我感觉董奇博士在书中很有创意,本书颇具特色。

首先,董奇博士不仅研究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而且其中有许多重要内容如研究课题的论证、研究假设的提出、操作定义的设计、观察法、访谈法、现场研究、语义分析、内容分析、口语报告发等等,都是以前我国有关书籍资料介绍得很少很粗略的,甚至是没有介绍的。通过研读,对自己课题的研究有了清晰的方向,知道了一些课题研究常用术语,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使得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研究效率。

其次,在本书中突出说明了各种方法的设计步骤与实施程序,着重指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局限性,这使本书既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对研究者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恰当的方法是会有很大裨益的。如自己在研究中用到的问卷法,以前只是认为,只是简单的发发问卷,让教师和学生做做。,其实不然,里面也是充满了学问。问卷从设计和实施都是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教师重新设计了问卷调查,遵循科学方法去实施,结果两次调查的结果明显不同,使得对本书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最后,董奇博士十分强调理论对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强调研究设计时的理论构思、结果分析与解释时的理论建构。未读之前,感觉理论都是空洞的,理解起来比较深奥,接触较少,通读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论后,清晰的认识到强大的理论支撑,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样,没有理论,研究就是行尸走肉,也更加促使自己不断去研读本书。

二、同步先读,学以致用。

本人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四(1)班学生有效使用数学草稿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自己课题和研究的现状,选择了本书中的第四篇: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作为精读篇目。通过仔细阅读,搞懂了很多困惑的地方。知道了研究结果整理的意义:课题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往往数量很大,比较杂乱,难以说明问题,无法再研究报告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明确了数据、资料整理的目的:首先,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其次,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最后,通过研究数据、资料整理形成可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揭示其意义;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的解释方法很多,但都以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推理程序为基础。其原则有两个:

2.整体性原则。在解释结果时要对全部数据分析有整体的看法,不能只选取局部的数据进行变量关系的说明。主要的解释方法有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和因果推论法等。推论法,推论就是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推论是以判断为基础,推论过程必须遵循判断的逻辑规则,此外,推论还应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演绎法,是结果解释中的一种方法,是由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的过程。演绎也必须遵循逻辑原则。演绎法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和两难推理等;归纳法,归纳的逻辑与演绎正好相反,它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归纳法用的比较多;因果推论法,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或逻辑思路。

三、重点常读,循序渐进。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是完整研究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价的基础。董奇博士系统的讲解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意义、特点、程序,研究报告的格式和行文要求,对以后的撰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像我这样刚刚进行课题研究的新手,为此,在阅读时,把它放在常读的位置,用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和内容去指导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

课题的研究成果要用于指导实践教学,如果束之高阁,或者是没有价值,那么课题也就失去了意义。为此我们要做好课题的研究评价。在评价他人的课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董奇博士也告诉了我们对研究评价的方法,其一是理论思维方法,其二是评价技术或方法。前者是指在评价研究时的逻辑思路,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理论思维方法。后者主要是指评价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或方法。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一

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诸如理论视野狭窄、说理方式抽象、教育技术缺乏等问题,而如果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奠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基础,规范他们在大学中的基本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主要依托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来完成,因此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研究:包括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定位等。其中,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的本质、生死观等的教育;狭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教育。而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客体定位,目前尚存争议。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研究: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学科交叉融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大都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相当的高度,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理论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观实际问题时便显得乏力。面对这些理论,大学生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无奈:这些道理我都懂,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我也知道它们都对,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于是,精深的人生观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被架空,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理论视野的狭窄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人生观教育只不过是变相的意识形态教育而已,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人生观教育的展开。

2.教育方式多以说理性为主,但说理方式过于抽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只以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依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人生观教育理论的描述和解读上,即使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也往往跳不出说理教学的窠臼。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

3.对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

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在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依然很少。于是,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具体技术方法始终没有突破,除了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人格魅力等之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总体实用性始终得不到切实提高,这也成为阻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

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视野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技术低端等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然后站在跨学科视野下丰富这一核心的内涵,使之兼具概括性和易接受性,最后据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验证。

二、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无论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界定大学生人生观,都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可以认为是力图教会大学生如何来正确看待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也就是试图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观念”。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如何,都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事物尤其是对人生的正确观念为核心的。抓住这一核心,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观念”,政治理论课教材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一方面,这种阐述无疑体现了非常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难免显得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不易被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成为影响政治理论课中人生观教育部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授课核心思想的科学性不能动摇,即对于“如何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观念”这一问题,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不能庸俗化,必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第二,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必须充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和人格发展特点,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被大学生所接受。

我们认为,如果要同时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将心理学教育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将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采取什么视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如何让人们更科学和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因此,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帮助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

其次,心理学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及行为规律的研究,能够直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当中,心理学之所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才能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以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学的依赖性非常强,甚至可以直接从心理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为己所用。

最后,心理学更注重为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将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相结合,可能更容易获得思想素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进行丰富和深化。与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同,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生问题的“为什么”,更关注“怎么办”,即切实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心理学作为主导的学科,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常见的观念错误,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正此类错误的方法。因此,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缺陷,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既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原则上完全一致,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因此,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仅可以保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立体化。

三、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正因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考虑如何将这种结合付诸实践,即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机地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

(1)在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问题范围内,精选出一个或多个学生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哪些具体理论做以解释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为随后的新旧知识联系和学生认知结构改变打下基础。

(2)以具体的实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作为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在分析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更加信服。

(3)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一结果对应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个基本原理,将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认识自然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掌握上,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树立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正确观念。

(4)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与人生观有关的其他问题,并尝试着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使学生完成对正确人生观认识的最终内化。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促进自我身心和谐”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材料进行实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并观察最终的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方法是:抽取两个同质班级,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对a班采用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对b班则单纯按照《基础》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情商是心理学尤其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认知离不开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包含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三个重要方面,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确立,都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将起到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情商培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以进行自我激励,还要教给大学生如何能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发掘出人生真正的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来说,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二

通过学习四步探究教学法,使我们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倍受启发,从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导课要切实有效,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导课的角度应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切忌单纯为导课而导课,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做打基础;思指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等。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需要问题。教师设疑,教师根据教参、自己备课预设提出问题,最后师生相互补充、合并、梳理归纳出本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自学提纲。老师要借助文本材料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形式到层次结构,从关键词句到主题思想都要敢于质疑。质疑的问题忌琐碎重复,要有探究的价值要重视质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通过生生、师生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但是应注意达标的意思并非都是出题考学生,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考查,也可集中考查。例如学习古诗要达到会背诵默写的目标,进行完这一项内容进行提问,或找学生上黑板演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互相监督检查等,落实达标要求。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

-->。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在全体研究生中倡导诚信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营造追求真理、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特举办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

二、活动时间:20xx年月1日——20xx年月0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在校研究生。

四、活动安排。

1.启动仪式:举行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开幕仪式(发布活动倡议书,签订诚信承诺书,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宣传动员:利用广播、橱窗等传统载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研究生“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3.集中学习: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学位论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进一步牢固研究生诚信意识。

4.研讨交流:邀请校内外学术科研优秀典型,就学术创新、论写作等方面与研究生广泛开展研讨交流,积极营造科学道德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5.示范引领:综合传统与新兴媒体,集中展示学校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6.专家报告:邀请校内外学养深厚、为人师表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做系列专题报告,帮助研究生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7.调查研究: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专题调研,撰写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8.典型案例:举办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巡展”,引导研究生树立诚信意识,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

9.摄影比赛:举办研究生“最美科研人”摄影比赛,通过摄影创作的方式,捕捉科研人的最美瞬间,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0.导师评选:开展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发挥导师典型示范作用,增进师生感情,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1.论检测:建立联动机制,集中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学位论开展学术规范检测工作,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质量。

12.表彰奖励:对在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研究生中弘扬“崇真务实、开放包容”的良好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做到时间保证,内容落实,确保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收到实效。

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活动形式与载体,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积极拓宽学风建设活动的覆盖面。

3.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对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宣讲力度,努力在本单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

4.各单位要广泛利用多媒体,认真做好活动宣传动员与总结汇报,及时将有关活动的总结宣传材料上报研究生院(研工部)。

xx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四

摘要:文学根植于社会现实,方法论也需与时俱进,随着《楚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的研究方法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本文概述了前人对《楚辞》方法论的研究情况,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文艺学方法论阐释楚辞文化。

关键词:文艺方法论;楚辞研究。

1、注解型研究。

注解型研究是指将单篇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把考据、训释、辞章作为研究单位的研究方法,诸如王逸的《楚辞章句》,朱熹的《楚辞集注》等。

注解型研究方法是理解《楚辞》的基础,是了解词句的必经之路,注解型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自古得到公认。

但注解型研究只能显示大体意思,且往往语焉不详,不能从整体上深入地理解其精神内涵。

朱熹认为王逸《楚辞章句》所收篇目不妥,“《七谏》以下,辞意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陈振孙《书录解题》引)。

因此,《集注》删去《楚辞章句》原有的东方朔《七谏》、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而增补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二篇。

区分屈原作品和其他人的拟作,以及以情辞深切为标准进行篇目的增删,这种做法明确地突出了屈原在《楚辞》创作中的中心地位,同时也着意强调《楚辞》在情感和语句方面的特点。

在注释方法上,朱熹特别强调贯通章句,阐发义理。

王逸和洪兴祖的注释皆以名物训诂为主,而朱熹的注释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亦有六句、八句不等),先释字义再通释章句,每章还对其表达方式加以揣摩,系以赋、比、兴字样。

2、解析型研究。

解析型研究是将单篇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把解析作品中心思想、历史意义、艺术特点作为主要目标的研究方法。

解析型研究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解析作品,涵盖思想解析和艺术解析,且旨在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艺术形式。

但该研究方法忽略了《楚辞》的文化意义,特别是作品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作品的美学价值,显得庸俗化。

詹安泰的《屈原》与《离骚笺疏》从解析的角度出发,利用解析法独出机杼,通过对《楚辞》所描写的时代,人物生活环境,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详细解释,使原本诘曲聱牙的《楚辞》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下里巴人式的文本。

其中,《离骚笺疏》则是过尽千帆,博采众长提炼其独特见解的文章,深刻地体现了解析研究的价值,其独到的见解,深厚的.学养,让人叹为观止。

3、复合型研究。

复合型研究是指将作品的文学内涵发散到各种意识形态中,并推究社会文化根源的研究方法。

该研究方法以文化社会为背景,联系历史现实因素,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立体交叉研究。

与前两者的研究方法相比可以说是很大的变革,它更具综合性,从崭新角度进行合情合理的大胆假设。

梁启超从心理学方法解析屈原的内心情感路程,也从屈原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游国恩从音乐、哲学、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角度研究《楚辞》,体现复合型解析的优势。

姜亮夫从哲学、宗教学、音韵学、文化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探析《楚辞》,综合理解,条分缕析,进行高屋建瓴地整合概,如《屈原赋校注》、《楚辞通故》。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研究模式即注解型研究、解析型研究和复合型研究形成了纵向的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楚辞》研究发展的方向的变革到了复合型研究,时代要求将其进一步深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复合型研究的深化与综合。

1、多学科相结合研究。

近年来《楚辞》研究趋向新、深、细,诸多学科和方法结合研究已成为重要的方法。

经综合分析,多学科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可初略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文化学角度,刘师培、张正明等人认为《楚辞》文化发源南方,且是南方独具的,与北方没有任何关系,而王国维、鲁迅则认为文化没有南北之分;第二类:语言学角度,于省吾、刘永济、王力等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方言、语法、押韵、语音等多个方面均有扛鼎之论,如《楚辞解故》;第三类:史学角度,李大明、周建忠、游国恩等人通过翔实的资料系统整理分析,《楚辞研究论衡》就是代表。

第四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该方法论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进而揭示《楚辞》中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代表人物何其芳、郭沫若等人;第五类:风俗学角度,如周勋初、李炳海等人从风俗角度对《楚辞》深入分析;第六类:心理学角度,如《屈原创作心理初探》。

第七类:哲学角度,主要研究生死,存在价值,万物本源等问题;第八类:神话学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林和,代表作品《楚辞与神话》;第九类:地理学角度,代表人物何光岳,代表作品《楚辞地理考》;第十类:民族学角度,理清民族的发源兴起及成分架构,使其独具特色和民族个性,代表人物张正明。

2、整体感知与细节剖析相结合。

客观地说,文人学者对《楚辞》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其中的错误疏漏之处也不可忽视。

整体感知与细节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了文本的整体与细节部分,更大可能性地规避了类似错误。

整体感知和细节剖析各有所长,只是注重整体方面容易流于空疏,大而不当,而只是注重细节容易流于盲人摸象,无所归依,迷失方向。

二者结合,才能细致探究,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楚辞》力求在纵向横向立体交叉发展和与各种文化的复杂联系中去把握《楚辞》,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从空间上看,要联系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从时间上看,还要追溯历史文化源流,立体式、多角度的分析、概括使得《楚辞》文化的面目被揭开,脱离空洞的、干巴巴的幻想和寻章摘句老雕虫式的推导,实现多层次的阐释,细致入微的剖析,从而概括出真理。

3、现实主义结合浪漫主义。

《楚辞》极富浪漫主义情怀,其丰富的想象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将这种情怀推向极致。

梁启超认为《九歌》是最具浪漫的文章;郭沫若则称屈原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现实主义精神;更有人称其具有现实主义实践指导意义,认为是与马克思革命发展阶段论相适合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探究浪漫主义要根植现实主义的土壤,胡适之先生就曾经怀疑《楚辞》是后人伪作。

研究史料发现,自汉以来,几乎《楚辞》每一篇都有人怀疑是伪作,因为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目的。

汉代宣扬《楚辞》思想,视其为忠心立国之精神导源;宋朝宣扬《楚辞》思想,是为增加民族凝聚力,维护一隅统治;元朝反对《楚辞》思想,则是含沙射影反对元朝统治。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五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的开题报告应该有文献综述,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该部分。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也是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六

在进行研究工作时,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一名学者,我已经经历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研究方法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科学理论和实验验证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尽量避免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的干扰。而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者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数据结果,并能从中得出有效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性,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是进行研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认真获取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书籍、专利、白皮书等,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详细性。在阅读文献资料时,我们要注意理解和分析,确定相关性以及有效性,以便确定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数据、事实等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骗,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去验证与判断,以求得一种结论的方法。其中,数据的收集要基于严谨的研究设计,遵循相关的研究原则和标准。在实证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数据可视化等分析技巧,以便将数据信息传达出去。

5.结论。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时刻保持科学和客观的态度,注重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注意研究的全面性和详细性。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积累不断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才能真正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七

物理是一门必须依靠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上还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上,物理实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能够将物理规律本质揭示出来,给人直观的印象,可以这么说,脱离了实验,就不用谈什么物理理论和定律。同时如果在教学中脱离实验的直观形象作用,学生也很难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质意义,更难以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感知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逐渐在教学中开始应用,且应用也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让学生在图与文的有效结合中激发出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辅助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增强实验效果的目的。如笔者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该成像特性,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在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明了地认识到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该物理现象有个清晰的认识。所以说,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进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增强在物理学习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

3、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很多理科教师也认为物理教材用处不大,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只要老师能够认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仔细的教学生对概念的提出及公式的推导进行深入理解,并详细解释物理规律的形成及实际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入研究教材,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帮助非常大。如在一章内容学习完后,让学生在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基础上对该章节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教材的重视,并在今后学习中做好教材阅读。

4、重视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不仅要能够给予学生知识方面的教授,更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他们的成绩均能够稳步前进。学生们从一次次成功中信心自然得到逐渐的增强,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以上是我物理教学多年的经验总结,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创新”。物理教学应当抛开形式主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创造出充满活力的高效教学模式!身为一名现代化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教师,应当要寻求一种更适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教学的新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找到乐趣,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从而取得良好成绩,这是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八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为核心,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并重点对相关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情感教育具体是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质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富有情感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体悟教材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诵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挚的情感,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在强化朗读的同时,在课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便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诗作者创作意境中,领会诗人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对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爱憎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实践生活,强化学生体验。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十九

读完裴新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本书后,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教育研究方法也是一门科学,自己以前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搞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如果自己早一点能看到这本书。

也就能早一些指导自己解决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都是跟每个教育工作者有关的问题,在这里面就有好多的.说道,一个好的课题应用的特点是什么?选题的过程及方法是什么?没有好的选题,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大,去研究这样的选题就是在浪费时间。

表面上看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其实,在我看来,它不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应该说,这是一本工具性很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很强,可以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本好书,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一来,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教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把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拿出来一同去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大家整体的教育工作能力也能很快地提高。

我相信在我以后每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感想,我也相信这本书在我以后工作中会成为我的一个无声的老师。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篇二十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物理学是概括规律性的总结,是概括经验科学性的理论认识。如今,物理早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也与许多其他的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像数学、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尤其是数学和化学。化学与某些物理学领域的关系深远,比如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而数学是物理的基本工具,许多的物理理论都是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定律,其正确性需要靠反复的实验来检验。

对于物理这样理性的学科而言许多感性思维比较发达而理性思维欠缺的学生在对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比较吃力,尤其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已经不是初中阶段一些简单的轮滑、自由落体之类的初级问题而是逐渐深入到物理学的重要内容,难度也加大,更是使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苦不堪言。殊不知学习物理也有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掌握了它们就能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感知到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由不精确知到确切知的过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学习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学生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智力都已经发育到接近成人的水平,所以学习也是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为主。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所以表现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学习上也比较鲜明。

一、教师的教。

1.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教的先决条件,备课必须要按照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课程目标来制定一个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制定教案。备课之前要钻研教材尤其是对于物理这样概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一些概念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就要做到把教材弄懂、弄熟、弄透,然后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出来。备课时还需要了解学生,有些研究物理学的老师自身对物理学比较感兴趣,常常陷入对于物理学本身的研究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导致教师口如悬河,学生总是听得雨里雾里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以及理解的难点,还有练习题的易错点等等,然后对于自己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做好准备。备课时还要考虑到教法,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方法,而因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的特殊学科性质,要求教师综合利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系统掌握。

2.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想要上好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课堂讲解的内容以及课外知识的延伸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不能是没有得到证明的东西。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系统而严密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物理学其实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而且也充满趣味性,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解决好学生的疑问也是上课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不仅要准确地解决学生提出的现有疑问,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一起思考,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课堂气氛,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调节课堂气氛,有些内容需要学生们认真仔细地倾听教师的讲解,就需要教师严格管理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课堂环境。有的课程内容需要学生们发散思维积极思考,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此外还要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布置好适当并且适量的作业,说明作业的要求,完成的时限,并对较难的作业作必要的提示。

3.课后的教导工作。

数学是一个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把课上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和运用的学科,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独立作业和自学进行各种课后的辅导。其目的是让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与自学能力,为过渡到下一节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生的学。

物理虽然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但是并不代表着不需要记忆,物理的记忆以表象为载体。其实表象是指人们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如,我们要理解一些公式就必须借助一些表象,比如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公式,在记公式的时候想到苹果的落地,就会自然的知道苹果有质量地球上有重力所以就记住了重力的计算公式。

1.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要以理解为基础,毕竟物理学的大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想要学好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公式,而是重在理解,然后记忆。

2.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应该突出重点,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

3.对于物理的学习不能单纯的学习还要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那些真理和公式。还需要使用一些模型,采用直观记忆法,因为有些知识单靠抽象思维来完成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有必要借助一些模型。

4.还有在对于物理的学习中还会有一些简单的顺口溜记忆或者是把抽象的定理转化为简单贴近实际的内容,比如说用双手判断电磁感应方向等等。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综合利用,而且有些相似或者相反的概念或者公式可以一起记忆加以区分避免混淆。

除此之外,无论学习什么学科,课前的预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不仅明白了自己的疑惑,而且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课后复习对于物理的学习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物理需要勤加练习,在练习中发现不足然后改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不能闭门造车,师生之间应该多加交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共同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023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