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时,我们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展开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重要的是,读后感是一个个人的心灵感悟和理解的体现,要保持真实、诚实和独立的态度。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一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我把《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读了一遍,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管理这一块的知识,弥补了自己在管理这方面的一些欠缺,书里边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二
托玛斯。潘恩的名字看来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不过他的著作在18世纪在北美可是热极一时。
按《常识》书上的说法,好像当时在北美几乎人手一册。
呵呵,我想这可能太过于夸张了。
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如何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一个把人的基本权利尽量维护好的国家,这本小册子的普及实在是太重要了。
潘恩同学把我心里一直思考的问题写了出来,巧合的让我怀疑是不是真有移魂转世。
他在《常识》中把人民为什么要建立政府,以及如果不对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备,就会对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践踏,还有人的自然权利与政府的恶的本质进行了说明。
我得说,在18世纪那个年代,产生这样思想火苗的人真可谓伟大。
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种种公民权利,在200多年前的时候,还只是皇帝让你有才能有的。
随然我对西方人的文学描写习惯不是太能适应,但还是能看出潘恩是冷静的把人类从出现开始起仔细思考过的。
书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人怎样适宜群居,群居后产生的利益冲突,法律的产生,以及公共事务的维持,当族群扩大时,公共事务不可避免的需要有专门人员来做,这样就产生的政府,还有以后政府逐渐会因为恶的本性而对公民权利产生威胁、以及会把手中的职权滥用而为自己谋利。
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普及使得五月花的乘客以及北美的广大居民意识到,他们有权独立,且独立后要小心的设计一种制度,使之不能在长年累月的运转之后,慢慢从为公民公共事务进行服务转变成一个随处可见冷脸、办事效率低下、利用职权、大事小情均以机密不可外泄为由进行搪塞的一只由纳税人来供养的怪物。
我相信、而且书中也说明了,《独立宣言》的作者们,以及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常识》的读者,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很奇怪,《常识》,这个词表达出来的意思仿佛应该是大家不用看这本书就能知道的事情或道理。
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有多少人甚至一辈子都不曾想过或者有机会去接触过。
他们为自己有一个看起来伟大的领导人领导着,却不知道一个信息流动性很差或只有单向信息流动的社会下可以把任何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塑造成有“屎”以来最聪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而这个人可以在没有任何的监督之下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而在其领导下的政府中的所有人也都是这样的一群。
这样的人是有常识,还是没有《常识》呢?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三
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对人的绝对尊重是我们的常识底线。
“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时评作者叫聂以真,这个人太逗了,前一阵子看他写过的文章,在大陆肯定发不了。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讲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来看它的成本效益怎么样。他说世界上原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宗教不算就是共产党,他有八千万人,这八千万人花了多少钱?能够做到多少事。算一下得出的结论,世界上成本效益最低的一个组织。这就是经济学家,这种东西我们不会做,我们不懂也没这么想过,但是他就会这么搞。香港是一直有这个传统,文人论证的传统,后来经济学家论证的传统。你当然就会受他的影响看他们的东西,很好玩。
我特别喜欢张-五-常老师的文章,文笔又好,娓娓道来。
两次短期出家,真剃头,但是头也不用太怎么剃,换一个袈裟过那种沙弥的生活,在寺院呆九天十天。因为我学南传佛教所谓小乘,他们这些国家泰国、缅甸很习惯年轻人都去当几天和尚,很常见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算是难得的醒察的机会。
梁文道:很舒服的,你想想看在那个状态底下,没有电脑,不能发电邮,没有手机,还不准说话,要静语,不能看书,不看电视不看报,停止跟外间世界一切联系全断了,就清清静静,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一天到晚去坐禅过午不食,吃饭吃的特别少。你很干净很舒服,我很向往那种生活其实,真的生活很好很好。
为人的评价:
他会双手给路人递名片。
哪怕成名之后,他第一次致电给人还会自我介绍:“你好,我姓梁,我叫梁文道。”有人夸他,他听完总是说“想不到我写的这点东西都会有人看,真感谢你”。梁文道在见面会上给十几岁的小朋友们名片,也都一一双手递过。
他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开卷8分钟》片尾处,梁文道说完就走,那种潇洒自信和戛然而止绝尘而去的感觉为粉丝津津乐道,彷佛一个好电影的结局。他自己说,这不是表演,节目都完了还坐在那里假装看书才是表演。
他坚持观点但没有戾气。
他永远很认真。
据说梁文道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出书,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他很认真和你说话、很认真听你讲话的感觉。
他懂得等待。
他是个明白人。
知道和明白是两个境界。资深电视人王巍说:“中国公共知道分子和文化名人就五个明白人,王朔、陈丹青、长平、梁文道和80后韩寒。他们既不偏狭阴险,也不注水膨胀,在这个注定没有伟人和大师的年代,他们都是红太阳”。
他的语言直白。
他熟练地掌握了与大众交流的技巧,不会故做晦涩,精英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到了他的嘴里就成了直白通俗的大众化语言,偏偏他关注的重点又是与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问题,注定与公众有太多的相遇机会。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四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一个人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让人服从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则是管理。管理学教材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本《管理的常识》主要从沟通、激励、领导、决策、计划执行等方面讲述如何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而我们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使其发挥到最好。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来限制人的不良倾向,又通过培训来教人掌握各种技能。但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所以与其把时间精力用于改造一个人,还不如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与人天性的差异,让其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目标不一定要多远大,只要够明确就可以了。把一个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完成,那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兴趣,从而工作更加有效率。完成目标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去完成其他的目标。所以目标必须存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判断的。
无论是哪里有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灵活化解的。就比如同事之间的冲突问题,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暗中解决矛盾,原则和灵活相结合,有些矛盾不解决比解决好,不是工作矛盾不要轻易介入,对恶意制造矛盾者绝不手软。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发现和选拔人才相当重要,同时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后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相当重要。任何事情都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就可以了,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出干将,让有才能的人发挥出他的才能。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五
《常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时事评论集,但它却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提醒世人一些什么的书。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编来看看常识梁文道著读后感吧!
其实,读完梁文道的《常识》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我有些读后感的习惯,但这次,却迟迟不能下笔,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浅薄,见识颇少,很多社会时事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有自己的见解,从而来发觉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有些惭愧。但,今天,还是想写点什么,说是浅读,那自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写的东西也是泛泛。
认识梁文道是在锵锵三人行,一个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睿智男人,这是我对他的影响,后来,因为moss经常提起,并表示对他的欣赏,我也在网络上对他的进行了了解,梁文道,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多种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而我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时事评论者,很多关注他的朋友告诉我,说,对于梁文道,总是带有一种挑剔的眼光,觉得他颇为自大,对大陆事情的发言颇有隔阂,当然我不否认,长期居住香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难理解我们大陆发生的事,而且看问题的眼光也有所不同。但,在看了他所写的《常识》之后,我倒觉得,梁文道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是强烈的在场感。
梁文道所说的“常识”当然不是我们广泛意义上的“常识”那么简单,还只是以谦虚的说法,来论一些当今社会所发生的时事政治问题。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这话颇有几分讽刺,这个时代常识并不绝少,只是人们的认识角度有所改变,把本为常识的问题看成了更为复杂或者不知所谓的问题,常识其实是很启蒙的东西,但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缺少的正是这种理性地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眼光,或者索性说是头脑。
20xx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事,国际上的,国家的,还有个人的,比如奥运火炬,家乐福,范跑跑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梁文道在书中一一作了个人的评论。这些不管是涉及到那个层面上的,其实在我们的思想层面上来说,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不断的提及,是希望我们每个人有所坚持,坚持自己的观点。梁文道的这本书,其实写得并不十分深奥,他所评论的都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些事件,也可以说是普罗大众都在关注的问题,他在文中是纯粹的就事论事,当然有些看法也未必一定是每个人心中所想,算是一家之言。但还是十分喜欢他的表述方式,用开阔的眼光看世界,是很值得效仿的。我记得以前在博文中写道过,较大陆的谈话类节目,我更喜欢看港台的,一方面他们的言论自由程度高于我们,敢说一些我们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再者,就是生活在香港中国台湾的评论人受到的教育和接受的信息,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我们有所不同,这也是作为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世界,和问题,有人说,梁文道有着亦正亦邪的剑客形象,这个说法很风趣,但看起来也有些意思。
梁文道,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睿智的评论者,充满智慧,有趣,幽默,很难说,他的文采有多好,可他也并没有说自己是一个作家,写他自己所认为的事情和观点,又不是小说家,要笔下生花,文采华彰,所以看常识是对自己看待事物的一个提示,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从中的收获不小,可谓是受益匪浅。
《常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时事评论集,但它却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提醒世人一些什么的书。名为“常识”,但看了之后,发现用“常识”命名真是匹配,虽说是常识,但却是隐藏在事实真相背后不为大众所关心所反省到的层次,也就可以直接说是真相,是令人深思的真相,本来普通的知识、常理。在此,我对敢于说出背后真相的梁文道先生表示敬意,同时也对我自己被某些世事迷惑而感到羞愧。
梁文道先生谈了许多现在看来是颇为敏感的话题,就例如“日本问题”和“网络信息问题”。“日本”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让当今中国人异常敏感的话题:当今时代,反日本的激进分子的数目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在他们看来,日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不把日本置于死地就不罢休。就像当时无聊人士疯传于qq群的反日宣传的邮件一样,把日本人民说得个个都充满了邪恶。他们没有弄明白历史是什么和自己所要反对的对象是什么,所以他们就盲目激进,盲目地反对日本。其实,历史是可以记得但不能记恨的东西。我认为历史上种种人类无知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可以记住,可以了解背景了解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我们不可以把历史上别人犯下的罪行发展成为对他们国家一切的仇恨。
我曾听说过一个极其反对日本的人,他生活中凡是一切有出于日本的东西他都不碰,他说他活得极快乐,因为周身处处都可见到中国制造。而我觉得他其实活得很痛苦,历史的日本是曾犯下滔天罪行的,现在的日本也不消停,我们依然会记得,看清楚。但是日本国家的科学技术却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称赞的,就像日本的电视机,日本的小汽车,日本的动漫等等。这些东西还是要批判的吸收好。
说到底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反对的对象,我们要反对的是罪恶而不是日本,就是梁文道先生讲的“不是反日本,而是反罪恶”一样,罪恶才是人类犯下罪行的根源,根源不除,世界永远不清净。所以说这不是“中日问题”,而是“反罪恶”的问题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看问题才不会肤浅,才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现在有不少人在反对韩国,原因在于韩国“意淫”了中国的文化,把孔子呀之类的历史名人经过一系列看似仔细实质荒唐的调查后纳入自己门下,令有些人深恶痛绝,因而仇视韩国的人之类的。其实韩国政府和媒体就算再搞多一些这样的荒唐事出来,但如果我们中国人不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也许有一天会变成那样。但是总会有人去揭穿骗局的,表明真相的,会有像梁文道先生一样的人,毕竟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在这,我们也并不是要反对韩国,而是反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犯下的文化罪恶。
梁文道先生的《常识》真的令我感悟很多,鉴于我的文笔拙劣,在这里就不一一写出,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本书,了解了解世上事实的种种真相,因为这也是常识!
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对人的绝对尊重是我们的常识底线。
“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时评作者叫聂以真,这个人太逗了,前一阵子看他写过的文章,在大陆肯定发不了。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讲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来看它的成本效益怎么样。他说世界上原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宗教不算就是共产党,他有八千万人,这八千万人花了多少钱?能够做到多少事。算一下得出的结论,世界上成本效益最低的一个组织。这就是经济学家,这种东西我们不会做,我们不懂也没这么想过,但是他就会这么搞。香港是一直有这个传统,文人论证的传统,后来经济学家论证的传统。你当然就会受他的影响看他们的东西,很好玩。
我特别喜欢张-五-常老师的文章,文笔又好,娓娓道来。
两次短期出家,真剃头,但是头也不用太怎么剃,换一个袈裟过那种沙弥的生活,在寺院呆九天十天。因为我学南传佛教所谓小乘,他们这些国家泰国、缅甸很习惯年轻人都去当几天和尚,很常见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算是难得的醒察的机会。
梁文道:很舒服的,你想想看在那个状态底下,没有电脑,不能发电邮,没有手机,还不准说话,要静语,不能看书,不看电视不看报,停止跟外间世界一切联系全断了,就清清静静,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一天到晚去坐禅过午不食,吃饭吃的特别少。你很干净很舒服,我很向往那种生活其实,真的生活很好很好。
为人的评价:
他会双手给路人递名片。
哪怕成名之后,他第一次致电给人还会。
自我介绍。
:“你好,我姓梁,我叫梁文道。”有人夸他,他听完总是说“想不到我写的这点东西都会有人看,真感谢你”。梁文道在见面会上给十几岁的小朋友们名片,也都一一双手递过。
他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开卷8分钟》片尾处,梁文道说完就走,那种潇洒自信和戛然而止绝尘而去的感觉为粉丝津津乐道,彷佛一个好电影的结局。他自己说,这不是表演,节目都完了还坐在那里假装看书才是表演。
他坚持观点但没有戾气。
他永远很认真。
据说梁文道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出书,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他很认真和你说话、很认真听你讲话的感觉。
他懂得等待。
他是个明白人。
知道和明白是两个境界。资深电视人王巍说:“中国公共知道分子和文化名人就五个明白人,王朔、陈丹青、长平、梁文道和80后韩寒。他们既不偏狭阴险,也不注水膨胀,在这个注定没有伟人和大师的年代,他们都是红太阳”。
他的语言直白。
他熟练地掌握了与大众交流的技巧,不会故做晦涩,精英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到了他的嘴里就成了直白通俗的大众化语言,偏偏他关注的重点又是与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问题,注定与公众有太多的相遇机会。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六
《常识》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那看了潘恩常识之后,你的阅读感悟你知道怎么写了吗?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潘恩常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常识”问题,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关系重大。所谓“常识”,就是那些人所共知的普遍道理和知识;“常识”之中,往往包含着一般的规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自然和理性”的呼声,代表社会生活的“常态”。我国古人常说“世道人心”,拿现代的话说,就是人性和国情,实际上也就是生产、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法则。这方面,我国有着丰富的“国粹”。例如,“二十四节气”、《增广贤文》等等,都是传统社会中国人必须自幼学习、烂熟于心、灵活运用的“生活法则”、“生存策略”。不了解这些国粹,就是“没文化”;违背这些“常识”,必然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离经叛道”,成为反社会的力量。因此,遵循“常识”,按照“常识”的要求行为,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认真地对待“常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过程中,却出现许多与法治的“常识”和司法的规律要求不符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也就是通常所谓“司法独立”或“独立司法”,不仅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基本法治准则,也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法则。但是,最近几年来,法院系统在审理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时,往往受到各种干扰甚至破坏。有的案件,符合立案标准,却不能立案,原因是“领导关照”,担心纠纷进入司法程序,会“妨碍招商引资”,或“影响社会稳定”;有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程序也没有问题,该按时结案的却不能结,当事人无可奈何,只好寻求其它途径解决问题;有的案件,按照合法的司法程序,已经形成司法裁判,但是经过“某方面”研究,一切程序推倒重来,必须按照新定下的“基调”重新审理。
托玛斯.潘恩这个名字,我最早是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历史书上见到的,以前对他写的《常识》这本书也只是从历史书上了解个大概意思,当时的我,对《常识》这本书的理解就只有:美国人在这本书的激励下,向英国发起独立的宣言。至于书本上的内容就一点都不了解。现在我要去看这本书,所以先上网搜一下托马斯·潘恩这个学者的背景资料。
虽然有不少人并不知道托马斯·潘恩《常识》这本书,不过他的这本著作在18世纪在北美可是热极一时。
而我记得之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历史书写,当时在北美几乎人手一本《常识》的。哈哈,我想这有可能是过于夸张了。不过,对于当时北美的现状来说,人们怎么样去建立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如何建立一个把人的基本权利尽量维护好的国家,这本小册子的普及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次因为要写论文,我需要去看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借这次看书的机会,正好把我在心里面一直思考的问题给解决了。
《常他在识》中把人民为什么要建立政府,以及如果不对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备,就会对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践踏,还有人的自然权利与政府的恶的本质进行了说明。在里面,我最记得的是“客观的需要像一种吸引力似的,马上会把我们这些刚到的移民组织社会,而彼此从社会生活中所得的幸福就会确立起来,并且只要人们始终互以真诚相待,就不必有法律和政府的约束。
这一句就很深刻的说出人们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并不一定需要政府。
我要说的是,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种种公民权利,在200多年前的中国,还只是皇帝让你有才能有的。所以说在18世纪的那个年代,潘恩产生这样思想火苗,就真的可以说是伟大的。
虽然我对潘恩的文学描写习惯不是很适应,加上看的又是翻译本,所以难免对中间的意思理解出现偏差,但还是可以看的出潘恩是有冷静地把人类从出现开始起认真思考过的。
书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人怎样适宜群居,群居后产生的利益冲突,法律的产生,以及公共事务的维持,当族群扩大时,公共事务不可避免的需要有专门人员来做,这样就产生的政府,还有以后政府逐渐会因为恶的本性而对公民权利产生威胁、以及会把手中的职权滥用而为自己谋利。
···议会成“···员们由于对国家事务已积有经验,将成为干练而发挥作用的议员,而整个会议既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
”潘恩多次强调说,要把政府的权力真正用到人民身上,不能滥用职权,来为自己谋私。
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普及使得北美的大陆广大居民意识到,他们有权独立,且独立后要小心的设计一种制度,使之不至于在长年累月的运转之后,慢慢从为公民公共事务进行服务的机构转变成一个随处可见的冷脸的办事效率低下的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大事小情均以机密不可外泄的理由进行搪塞人民的一只由纳税人来供养的怪物。从这,我相信而且潘恩在《常识》中也说明了,《独立宣言》的作者们,以及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常识》的读者,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想起09年的高考。
作文。
“常识”这个词表达出来的意思仿佛应该是大家不用看什么书或者别的资料就能知道的事情或道理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能让09年的考生想到头晕了也有多少人甚至一辈子都不曾想过或者有机会去接触过他们总以为自己由一个看起来很伟大的领导人领导着却不知道一个信息流动性很差或只有单向信息流动的社会下可以把任何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塑造成有史以来最聪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所以潘恩在《常识》中强调:
“只有公开地和断然地宣布独立,才能很快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决定北美的命运要依靠人民在议会中的合法呼声,依靠军事力量,或者依靠平民的起义。
”独立是维系和团结北美的唯一纽带,就是说明人权的重要性。说起人权,这是人生来就有的,不过首先还是得自己尊重自己,要不然就说不上别的啦。就像现在社会上出现这么多的有毒食品,这是不理别人的健康,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还说的上什么人权呢?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去看看这本书,也能从中有所获益吧。
尽管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但里面的内容足够有分量,其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有人称这本书是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在独立战争中,美军屡屡败退,士气低落,但此书一出,就立刻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情况,以致于在1776年取得了特仑屯战役的胜利。连华盛顿也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很多历史学家也发现,在《独立宣言》里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在《常识》这本小册子里面得到了强调和阐述。
在序言里,潘恩就言辞激烈而慷慨的称:凭借火和剑将一个国家夷为荒原,公然挑战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权利,意欲消灭人类权利的捍卫者,这是每个人拥有感情与理智的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书的开头,作者并没有大肆号召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阐述政府的起源和构成的常识,组建政府的各项原则,然后推及到英国政体的缺陷,认为英国的君主制和世袭制不是体现平等的思想,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安全。
所以他认为所谓的论争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拿起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才会开启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和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只有独立,也就是建立一种大陆形式的政府,才能保障这个大陆的和平并确保她免受内战影响”。并且他还通过债务数据和军事装备的计算,对未来制度的描述,以及各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洲取得独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有取得胜利的实力和动力。这个激进主义者的这一番言辞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七
其实,读完梁文道的《常识》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我有些读后感的习惯,但这次,却迟迟不能下笔,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浅薄,见识颇少,很多社会时事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有自己的见解,从而来发觉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有些惭愧。但,今天,还是想写点什么,说是浅读,那自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写的东西也是泛泛。
认识梁文道是在锵锵三人行,一个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睿智男人,这是我对他的影响,后来,因为moss经常提起,并表示对他的欣赏,我也在网络上对他的进行了了解,梁文道,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多种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而我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时事评论者,很多关注他的朋友告诉我,说,对于梁文道,总是带有一种挑剔的眼光,觉得他颇为自大,对大陆事情的发言颇有隔阂,当然我不否认,长期居住香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难理解我们大陆发生的事,而且看问题的眼光也有所不同。但,在看了他所写的《常识》之后,我倒觉得,梁文道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是强烈的在场感。
梁文道所说的“常识”当然不是我们广泛意义上的“常识”那么简单,还只是以谦虚的说法,来论一些当今社会所发生的时事政治问题。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这话颇有几分讽刺,这个时代常识并不绝少,只是人们的认识角度有所改变,把本为常识的问题看成了更为复杂或者不知所谓的问题,常识其实是很启蒙的东西,但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缺少的正是这种理性地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眼光,或者索性说是头脑。
20xx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事,国际上的,国家的,还有个人的,比如奥运火炬,家乐福,范跑跑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梁文道在书中一一作了个人的评论。这些不管是涉及到那个层面上的,其实在我们的思想层面上来说,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不断的提及,是希望我们每个人有所坚持,坚持自己的观点。梁文道的这本书,其实写得并不十分深奥,他所评论的都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些事件,也可以说是普罗大众都在关注的问题,他在文中是纯粹的就事论事,当然有些看法也未必一定是每个人心中所想,算是一家之言。但还是十分喜欢他的表述方式,用开阔的眼光看世界,是很值得效仿的。我记得以前在博文中写道过,较大陆的谈话类节目,我更喜欢看港台的,一方面他们的言论自由程度高于我们,敢说一些我们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再者,就是生活在香港中国台湾的评论人受到的教育和接受的信息,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我们有所不同,这也是作为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世界,和问题,有人说,梁文道有着亦正亦邪的剑客形象,这个说法很风趣,但看起来也有些意思。
梁文道,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睿智的评论者,充满智慧,有趣,幽默,很难说,他的文采有多好,可他也并没有说自己是一个作家,写他自己所认为的事情和观点,又不是小说家,要笔下生花,文采华彰,所以看常识是对自己看待事物的一个提示,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从中的收获不小,可谓是受益匪浅。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八
“管理”两个字确实看起来非常抽象且空洞,但读完陈春花老师写的《管理的常识》,虽说是“常识”,却蕴含丰富的内容,精辟的见解,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饱满”,助你慢慢领悟“管理”的真谛所在。作为管理者,《管理的常识》一书值得好好读读,可以在工作中做为理论与行为衔接的对照思考,将会使你进一步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陈老师把“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作为管理的基本规律,是因为我们在管理中常常犯错误,常常忘记了管理这一条基本的规律。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但是管理上的对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管理是要解决问题的。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老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时遇到问题,管理者一般会要求寻找原因和责任,而忽视了去“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样将来这个问题可能经历了不会再犯,但如果不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新的问题,就不知道如何马上去解决,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最终服务于经营。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
集团财务管理就是在“核算、服务与监督”基本职能基础上,通过持续为企业经营解决系列问题,提升解决效率效果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在增长性、盈利性、流动性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同时规范风险,更好地实现财务职能。
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对于确立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和竞争实力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审查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观察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独具慧眼地识别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界定并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性差异竞争优势,保障企业持久、健康地经营下去。
德赛集团一贯高度重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经过多年经营,剖析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推动形成“工业制造、客户服务、技术创新及资本运作”等四项核心能力体系,并围绕这四项核心能力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使之不断巩固、提升。
最后谈一谈企业文化,陈老师也比较推崇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为什么或者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肩负何种使命,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是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根本因素,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企业文化所承担的责任。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认知和导向。姜总提出的“五个文化”(奋斗文化、诚信文化、协同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非常契合德赛集团经营发展的需求,对财务人员来说,践行五个文化也是为经营服务,如“协同文化”,包含总部财务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各公司财务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等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协同”,只有互相“协同”,才能保障为经营管理输出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成果。
让管理产生绩效,最终体现在下属的成长中,因为企业的绩效是来自于员工。相对于管理中的所有资源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激励也是最重要的。
管理的核心价值就是激活人,发挥员工的价值,激发员工的潜力,激发团队的潜力,让人与事、人与资源组合的产出最大化。
我们集团财务系统一贯高度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一方面鼓励控股公司积极申报并遴选业务骨干、业务新人,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财务系统知识竞赛、创建德赛财务工作经验分享与交流的平台、组织财务大讲堂等方式,大力推动并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后备干部成长了,财务管理的绩效就显现出来了。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九
管理的书并不一定管理者才有必要去读,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管理的环境中,了解管理知识明白其中的游戏规则,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认为的一个观念,大家之所以来这里工作,是有个人需求的。可能是一份薪水,可能是进步,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这里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工作」企业和个人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各取所需,各司其职,双方都会关心投入产出比。所以,关于如何搞清对方需求,给予激励,提高绩效。
激励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愿意付出。这个定义中强调的是自己两个字。在激励部分提到了人为什么要工作,也提到了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书中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1、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根据保健激励理论,工作是福利保健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涨工资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对于保健因素应该覆盖绝大多数的人,并且要做到只能涨不能降,否则对士气影响很大。而激励部分要对少部分人。并且强调,特别高的工资并不是好事,对员工和企业都是有害的。
2、最低层次的需求影响最大。
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如果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出现问题,那么对士气影响最大。如果一个企业经营不善、宣布裁员对没裁的员工也非常影响士气,而不是有激励作用。
3、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根据奥得佛的理论,人的需求各个层次是并存的,而不是完全由最底层逐步往高层走,当人的高层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遇到挫折时,会选择低层需求。不流动也许就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这个对个人和企业都非常有害。
4、满足感高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有时提高很好的福利,对有些人可能带来很高的满足感,但是这些满足感却不能带来好的绩效,除非这个是不差钱的垄断企业、行政机关,否则是不能长久的。最好的应该是让满足感来自于工作本身,这样才能有良性的循环。
5、不公平是绝对的。
一个组织中只能做到:我的获得/我的付出=他人获得/他人付出;不可能获得是公平一样的,那么就成了大锅饭,没有任何的`促进。另外也启示管理者,表扬和给他人奖励时因先说这个人的付出,然后再说奖励,这样其他人更容易接受。
6、成本最低的激励措施。
1、鼓掌(鼓掌要超过9下才有效果)。
2、赞美。
3、鲜花。
4、隆重的仪式。
7、激励不起作用的情况。
1、工作超负荷,严重影响生活、健康。
2、角色不清,任务冲突;让员工做不适合他做的事情。
3、不公平的待遇,同工不同酬。
激励是工作的发动机,激励工作做的好能激发员工的潜力,能让组织焕发生机活力,让员工自发的去奉献自己,实现双赢。
最后《管理的常识》这本书,在物理空间上,它很薄。但这不妨碍它能囊括很强大的内容,这些内容很适合细细品读与感悟。也很庆幸在这个时间遇到一本好书,让自己重新总结和审视过去的经验和见识。最后,管理,确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十
梁文道的书名《常识》,这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佩恩(thomas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梁文道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所谓“常识”,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他又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有很高文学素养以及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措词用得好,讲得也很客观,在文章中,他并没有回避时下热点的问题,文章中他冷静而富有理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
在民间:政府的好帮手主题下,梁文道列举了在面对天灾时,日本政府迟钝的官僚系统与高质的公民,民间组织的捐献活动进行强烈的对比。同时他又指出在08年次“百年不遇的超级大雪灾中,政府的缺陷与民间社会的的缺席。作者认为在天灾面前,不应该只让有关部门去垄断救助,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在文章中,梁文道直接指出了政府架构条条块块间的不协,、机制的缺陷,、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基础建设的脆弱的缺点,这是很多作者都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梁文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是个斯文不失风趣的读书人,他讲的事情其实并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常识的作用在于解惑。不过,也并非大家经常谈论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常识。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的八卦,绯闻。
当然文学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谈:
梁文道在文中提过,他要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以我们大陆的角度去写,他更多的还是从一个港台同胞的角度去看大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大陆人看起来是常识的东西,对于在他们另外一种生长环境里成长里来的人却很难懂。可能也有略带反讽的意味吧。
常识》是梁文道在大陆出的第一本书,除了真话,还是真话。不过毕竟一本书写的只是作者的观点,没有人能保证作者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是总体来说,有这样的书很好,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书籍,让现代思想的活水来浇灌荒芜的马勒戈壁。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十一
1、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正因如此,我们在行驶交通工具时,也要注意安全。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小故事:一个年轻人在英国交了一个女朋友,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分手了,原因是:年轻人过马路时闯了红灯,英国姑娘吃惊的说:“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违法的事你不敢做?”回国后小伙子又结识了一位中国姑娘,结果小伙子却因为过马路没有闯红灯分手了,中国姑娘评价小伙子说:“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能有什么大出息?”当我看完这个段子,让我体会到假如你为了显摆自己的出息而闯红灯,那你将有可能失去生命。而你只要停留那十多秒的时间,那你的安全就会得到很大的保障。
因为闯红灯,而离开一家三口;因为疲劳驾驶而失去生命;因为酒后驾车而离开世界。这样一个个鲜血的例子,时刻警戒着我们注意安全。假如停留几秒钟,酒醒后,休息一会儿你都做不到,死神会把你拖走离开这美丽的世界。
尊重我们彼此的生命,家庭里,让孩子们快乐的玩耍,让我们亲人安全驾车,让我们的朋友安心的`行走,那就让我们自己的文明和爱心共同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
2、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泰安电视台农科频道播放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知道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震、面对火灾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天灾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掌握了更多地安全知识之后,在灾难降临时就有可能有更多的获救机会。
我在收看了讲座后,学到了很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它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躲到桌子下或狭小空间的墙角处。夏天游泳时要做到四不要,当其它小朋友溺水时,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报警。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火灾现常我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
3、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小学生在放学排路队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5)骑自行车,不要骑速过快,要小心避让,要骑在自行车道上。(未满十二岁的,不可骑自行车上路)。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十二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看了学习国学常识的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十三
正值端午,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这群大学的兄弟们又聚在一起,却是阴阳相隔,痛心疾首。
就在两个月前阿俊结婚,大伙聚一起还在感慨,要聚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还约好六月聚你的新婚单身趴,而如今却成了永别。
生命总是那么脆弱,生死离别是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事,虽然心中淡然,却终究会来得猝不及防。
回想过往,自己近距离接触死亡已有四次,那种死里逃生后的窃喜和后怕,让我很早就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前几年有个同学问我,怎么看你人家结婚你都好像有到场?在我看来,或许大部分人的一生就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结婚,一个是死亡。或许每一次重逢都将是最后一次,又何尝不能在自己能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件有意思的事情。
珍惜当下,心中无憾,才能活出生命的通透。
现在回家时间越来越少,喜欢和家里老人待一起,听他们说说话或一起发发呆,总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趁现在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些不做会后悔的事,当某一天面对死亡,也就释怀了。
纪伯伦说: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好好活着,好好死去!
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篇十四
本书已经发表,立刻掀起抢购狂潮,三个月内销售了12万册,大大加速了美国的独立进程。
我听见有人硬是这样说:既然北美在以前同大不列颠发生联系时曾经繁荣过,那麽为了它将来的幸福,同样的联系是必要的,并且总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没有任何论证比这更错误的了。你还不如说,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可是即便这样也是言过其实的说法,因为我可以直率地说,假如没有欧洲列强注意她的话,北美照样能够繁荣,或许还更兴旺。北美赖以致富的贸易,属于生活必需的,只要欧洲人还有饮食的食惯,它总不会没有市场。
可是有人说欧洲保护了我们。不错,她是把我们垄断了,而且她花我们的钱和她自己的钱来保卫北美大陆,这也是事实;不过,出於同样的动机,也就是说为了贸易和统治权,她也会保卫土耳其的。
我要求那些最热心鼓吹和解的人指出北美大陆由於同大不列颠保持联系而能得到的哪怕一点好处。我们的谷物将在欧洲任何市场上售出好价钱,而我们的进口货物一定要在我们愿意购买的地方成交。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1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