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读后感(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49:11
山地回忆读后感(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6 22:49:11     小编:温柔雨

读后感是一种对阅读过程的反思和思考,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要注意结构的安排和逻辑的推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精选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一

近来在读一本好书叫做《文学回忆录》,也推荐给大家看看。

试看开课引言的一段话,气势磅礴,底蕴雄厚,“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之内,不在门外。”

《文学回忆录》在刚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是这样的:回忆录,既是回忆肯定令人沉思,沉思而必定深奥,深奥也就免不了难懂,难读。既是录,则会冗长,所以书本肯定很厚。不想大家咋一听到本书是否也有这样的第一反应。

《文学回忆录》里所有的内容都是木心先生的总结,分析,思想。但这本著作却是他的学生陈丹青记录的,先生讲述,学生笔录,进而思想得以传播。这种做法颇有点古人游说,而弟子载其言以为书的味道。在这方面,孔圣人可以说是最好的范例。本书也提起孔圣人,人人尊孔而奉为圣,而木心却看不起孔子,贬其为“伪君子”,木心说,孔子想要塑造人,却把人扭曲的不是人。这句话有深意,源远流长,值得深思。

《文学回忆录》厚厚的两本书,跨度很长,从远古的希腊神话故事开讲,到近现代的魔幻现实主义而终止。时间跨度长,历史悠久,内容也就丰富多彩。虽然书的主体是对文学的分析与概括,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科的谈论,哲学最为贴近。

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通过木心独到的分析与谈论,读者至少能从卷帙浩繁的文学中找到一本或是多本适合或是喜欢的作品,能够更好地选择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一些作品的精华去品读,从而在我们选择读物时有个清晰地轮廓。

我喜欢的理由在于,文学回忆录不仅仅谈文学,而能通过表象去看本质,更深入的认识某个人,看清某个历史时期利弊,批判不合理的社会体制,融入一种浓烈的觉醒意识。不得不为人所敬佩。

这是木心讲课的记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书,或者也可当作是一系列的课件。不同的在于,我们作为学生,老师的课件放在了u盘里,而木心的讲述写在了陈丹青的笔下。

既然是老师讲课,就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言,描述课堂不外乎枯燥,无聊。回到我自己最开始的疑问上,会不会因此而让这样的书变得难读呢。

读过之后,才明白这样的担心有点多余了。我们开设的课程里似乎有这样类似的,如《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世界文学简史》。里面也讲述了很多的文学大家,但那样的书实在难以静下心读一读。

《文学回忆录》毕竟还是一本课外读物,不等同于教材。也就没有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严肃。书的编写排版都是很精美,拿到手给人的感觉就很舒适,清新,简约大方。虽说这是一个很表面的东西,可能不重要,但是我们在拿到某本书的书的时候,总会有看着就想读或不想读的感觉。不能否认,感官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兴趣取向。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之所以不是难读。在于木心讲学的方式,不是那种枯燥乏味,也不是严肃难以靠近。一些本来会让我们模凌两可的东西,木心善于用自己的方式,让听者更易于理解接受。讲课时也讲究轻松自然的氛围,其随意性,我想这段话可以是最好的概括“希望大家读《道德经》有疑难,有问题,可以找我,电话是,我总是在家的。”另外,自己站在一个高位,作为一个有声望的学者,却总是成听者为“诸位”,很显然是把大家和自己摆在了一个平等的位子,没有摆阔绰,其乐融融。陈丹青笔下又很好的呈现了木心先生的讲学现场,也让这本书活灵活现一般。

那天我跟影子说,要是我们的教材也能像《文学回忆录》那样编写的话,那该多好!

影子回答说:“你别这样说,要是教材真是这样的话,你也不一定就爱看了。”

我细想一番觉得影子说的没有错,真要是把教材改版成那样,我肯定自己不会去看,至少不会这般用心,只是关于原因真说不清楚。

我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一个大家都觉得会是次要的问题。关于教材我不说它的内容编的好不好,值不值得读,我没有认真读过教材,没有资格道是非。

但是我能够谈谈想不想读的问题,感觉所在而已。教材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提不起阅读欲望,这就好比男人看到没有性欲的女人就不能勃起一般,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教材的文字排列,要么就是如蚯蚓一般到处乱钻,要么就是满地芝麻。总让人看得头昏眼花。要说那些都是知识吗,都是必须掌握的要点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在考试前求老师给重点,就不会像求甘露一般饥渴了。

突然很怀念小时候上学时的读本,有些简单的图画,文字也不多,关键很多书还都是彩印的。一本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厚的书可以学一个学期,而不像现在无数的课程排满了课程表,每一本书都跟《辞海》一般,可在几个星期完成。不要说孩子心智发育还未健全接受能力不够强,当然像我们今天这样学的多。而我想说,小时候没有天才的禀赋,长大了也做不了天才的事。孩子们还很天真,对什么都很忠贞,学习就是学习,他们要专注得多。

其实,教材也可以成为我们一本爱不释手的读物,而不总是被逼无奈。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二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揣摩人物语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经过讨论,我们对孙犁的小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上网等手段进一步阅读孙犁的作品以及有关孙犁的评论,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孙犁的分析报告,也可以以“关于孙犁”为话题,写一篇读书报告或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来交流。

上一篇:《李逵见宋江》教案2。

下一篇:《严监生之死》阅读。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三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揣摩人物语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象炕台那样大,或是象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的,也笑不的,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我既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屋里蒸气腾腾,等了一会,我才看见炕上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

“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大伯说:

“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

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

“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

“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我连忙说:

“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大娘说:

“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可巧,这几天情况没有变动,我们也不转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她说:

“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

“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能够。”我说。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这一家人身体都健壮,又好说笑,女孩子的母亲,看起来比女孩子的父亲还要健壮。女孩子的姥姥九十岁了,还那么结实,耳朵也不聋,我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言,只是微微笑着,她说:她很喜欢听人们说闲话。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垒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

“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象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象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

《山地回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19生,河北省安平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不久便开始发表小说。建国后,小说、散文创作取得很大成就。已出版小说集《采蒲台》、《荷花淀》、《村歌》、《孙犁小说选》、《芸斋小说》及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津门小记》、《晚华集》、《秀露集》、《孙犁散文选》等。孙犁是位从解放区成长起来、成绩卓著、影响深远的风格作家。他一贯关注时代风云,体察人民苦乐,贴近现实,直面人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和对现实主义的执着追求,使作品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清香。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古今相融,从民族气派上追求内在气质和文化内涵。作品语言质朴清新,心理刻划细腻,抒情性强。

《山地回忆》是孙犁小说代表作之一。它用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扣住一个小物件——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断,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主人公妞儿是个普通的农村女性。她出场时那寻隙挑衅的姿态,咄咄逼人的话语,就显示出这一人物的独特个性。关于真假“卫生”和刷牙的一番“宏论”,又叫人啼笑皆非地感触到她疼人的心田;“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的询问,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直到提出“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犹似异峰突起,一下子把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我给你做”的诺言似惊雷震响,把谜底一下亮出——原来她对“我”的一系列“攻势”,全是为了寻找机会与这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找话交往,心疼他的没袜受冻,并欲表示给予真诚的帮助。一个脸红手肿、伶牙俐齿而内心火热、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已活脱脱地站在读者面前。大娘关于学纺线的介绍,大伯关于饭食的揶揄,以及妞儿买织布机的要求,又从不同侧面写出她聪明勤劳等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使其成为“山地女孩子的化身”中的“这一个”。

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小说就应该从概括人物形象着手。对于这篇小说因为对话较多,学生也愿意去读去说,在我们班一堂课下来倒也没有多费劲。但由于两个班的同学在学习上没有共同的习惯,在四班讲的时候我真的费了很大的劲,无论怎样,这个班的同学都是无法调动起来。本来一堂课的内容我用了将近两节。看样想当一个好的老师真的不容易。我清楚我讲课的激情不够,自然学生的积极性也难调动起来。以后在教学中得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了。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四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地回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识孙犁,是从初中时的课文《荷花淀》开始的。记忆里是茂盛的芦苇荡,善良勤劳的水生嫂。全文韵律充满着时代背景下的诗情画意,是一部典型的“诗体小说”。同样,他写于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也是这样一部散发着茉莉清香的短篇小说。

1941年的中国,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和持续着的抗日战争,撕扯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肺。风云变幻的年代,人们的眼睛里充斥着的是枪林弹雨,炮火硝烟,鲜血与尸体。他们为保家卫国的好男儿唱起赞歌,将满腔的'怒气喷向残暴的敌人。战争的记忆,残酷、血腥而悲痛。

然而,有这样一片领地,它独辟蹊径,写战争却不沉重,轻松却不轻浮。就像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一样,他的小说风格清新明丽,如荷花少女般自然淡雅,他选取了战争大背景下的一个截面,将笔墨集中在冀中平原普通抗战军民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的日常生活故事的描写上,展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他把人们习惯称之为“重大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合二为一,既描摹北方农村所经历的革命风云变幻,又抒写社会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这一独特风格无疑使他在文学上的艺术造诣得到了提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孙犁的小说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的超脱,让人们的思想不局促于生活的阴暗面,而是注意到黑暗背面的光亮。孙犁把笔触主要地放在了对真、善、美事物的表现和歌颂上面,把内心的对美的追逐以一种质朴真实的形态展现出来。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五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来源:高&考%资(源#网]。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揣摩人物语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源:高&考%资(源#网]。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来源:高&考%资(源#网]。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经过讨论,我们对孙犁的小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上网等手段进一步阅读孙犁的作品以及有关孙犁的评论,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孙犁的分析报告,也可以以“关于孙犁”为话题,写一篇读书报告或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来交流。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六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职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戎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儿,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节选自孙犁山地回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女主人公是一个脾气火爆、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孩子。

b.选文以“女孩子”和八路军战士“我”之间关于“卫生”的讨论为线索,重点是为了描写抗战时期普通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八路军战士的必胜信念。

c.“女孩子”关于刷牙的一番“宏论”表明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对外界缺乏了解。

d.“女孩子”对八路军战士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将八路军战士起初内心的不快消解成融融暖流。

e.选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

2.“女孩子”在一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刁难和批评。

(1)是真的刁难和批评吗?

(2)她的目的是什么?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女孩子”的性格特征(不超过10个字)。

4.选文末尾写到,“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请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0字左右)。

答案:

1.de。

2.(1)不是。(2)寻找机会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找话交往,并给予真诚的帮助。

3.伶牙俐齿、善良热情。

4.平淡的一句话,却暗含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我抗日军民。“女孩子”雪中送炭式的真诚的关心温暖了“我”,令“我”无法推脱,难以忘却,在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一切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离”。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反“扫荡”作战中,依照毛主席同志所制定的:“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巾的外线作战”等战略战术原则,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军民团结一心,机动灵活地打击了敌人,让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一场人民战争,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七

我听表哥说过,《秋天的回忆》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今天我就看了一次。

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个双腿瘫痪的人坐在轮椅上,无法动弹。于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开始照顾她的儿子。这位母亲非常喜欢花,但自从儿子双腿瘫痪后,她养的花都死了。这位伟大的母亲甚至连死的时候也不忘记自己的儿子。

母亲临死的时候仍然挂念自己的儿子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这是多么的感人啊!我被这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这多么的像我的母亲呀!

有一次我英语考试只考了80来分,可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只是仔仔细细地给我讲解失败在什么地方,如何防止这种错误再次发生。终于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英语得了好成绩。我真感谢妈妈对我的爱。

以后我要多干一些自己能干的事,减轻妈妈的负担。

这时,我知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八

安娜此刻就在海边,望着远方墨黑的海天交际线,任凭清凉的海风抚摸她的长发。那与玛妮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起划船,诉说各自的秘密;一同采蘑菇,敞开心扉的拥抱。

《回忆中的玛妮》讲述的是一段在黑暗中悄悄结缘的奇丽的友情。安娜是一个早年失去父母的女孩,因缺失了爱而变得冷淡无情。她总是独自一个人在海边发呆,拒绝所有人的拥抱,不回应所有人的关怀。在一个偶然的黑夜,安娜“遇”到了玛妮,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从此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谊。在玛妮真挚的关爱和陪伴下,安娜从一个冷漠的“怪胎”变成了人见人爱、友善活泼的女孩。在安娜感到孤独的时候,玛妮总是温柔地安慰她:”你是我永远的好朋友,我会一直陪伴你的!“在安娜感到怨愤的时候,玛妮总是理智地劝慰她:”他们其实是爱你的!“在安娜感到痛苦的时候,玛妮总是紧紧地拥抱她:“在所有的女孩中,我最爱你!”这份友情珍贵又温暖,像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安娜的心,教会她信任与爱。

让人惊讶的是,当我以为安娜和玛妮从此会一直相伴到老的时候,却发现玛妮竟是安娜外婆的化身!玛妮其实只是安娜心中的幻象。因为安娜小时候经常听外婆诉说她童年的故事,所以在内心里塑造出了一个年轻时光的外婆,成为她内心一直渴望的好朋友。发生在安娜身上的变化就像一场美梦,迷离又美妙。逝去的外婆给安娜童年播种的爱,却化身为了玛妮的友谊。这份友谊虽然是虚无的存在,却真挚而细腻,是身为孤儿的安娜内心最渴望拥有的。正是这样一份友谊,没有血缘关系,却充满了浓浓的爱,温暖了冷漠、自闭的安娜,帮助她在漫漫黑夜中迎来了光明。当光明来临的时候,玛妮消失了,安娜从此变得开朗,放下了怨恨,学会了宽恕,也结交到了现实中的好朋友。玛妮成为安娜心中永远的回忆,而回忆中的玛妮象征着那份真挚的友谊,将一直支撑着安娜快乐地度过一生。

对于安娜,她缺失了亲人的爱,却从玛妮那里获得了跟亲人的爱一样珍贵的朋友的爱;而对于玛妮,安娜回报了她同样的爱。在玛妮因害怕风车独自哭泣时,安娜拥抱她,安慰她,给了她勇气。友谊就是这样,它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有感情的付出,就会有感情的回报。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没有陪伴身边,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怀而时常对人发火,以至于没有人愿意与她交朋友。但她渴望有朋友,每次分组活动时,她都希望和我在一起。我虽然一开始也讨厌她,又有其他同学也想跟我一起,但我不忍心让她独自一人,所以我就答应了她,并尝试着了解她。没想到,这一次次“被动”渐渐地化为了主动,我发现了她身上的许多优点。她虽然朋友不多,但她对待友情非常认真和执着;她虽然经常发脾气,但当我受到非议而委屈时,她会挺身而出为我辩解……我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信任与关爱。我发觉当时自己努力去理解她的心思没有白费,终于换来了彼此的真心。随后,我的主动融合让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现在,我们经常会带小礼物给对方,我们从不吝啬彼此的拥抱,我们会一起克服困难。

友谊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你需要他的时候,来感化一切的困难。友谊像一块坚固的盾牌,为我们抵挡伤害;友谊像一件冬天的大棉袄,温暖的着我们脆弱的心;友谊又像一艘大船,载着我们过千难万险,乘风破浪。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真心的朋友,就像安娜一样。安娜有这样一个知心的“幻想”的朋友,与她分享心中的点滴,她很幸运。这一段美好的回忆将会永存她心间。

安娜和玛妮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友谊的互化总是有先有后,如果我们像玛妮一样,先付出友情,也许能更快地收获友情。无论玛妮是幻象还是真人,她都是安娜的知音,她愿意付出爱——不管有没有回报。当然,现实中的友谊不会像小说中的玛妮一样从天而降,所以我们要去当那个先付出友谊的玛妮。如果我们人人都像玛妮一样,先付出真心,让这种感化一切的友谊在人人心中生根发芽,那么,陌生人之间将不再有嫌隙,整个世界将会变得阳光、热忱,并充满爱与信任,那将会有多么美好!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九

无意间读了许桂华老师的《回忆父亲》,读后内心颇不平静。许老师有一个要强而又内心极其自卑的父亲。要强表现在一人负担着全家十几口人的吃穿用度,甚至还承担了小叔遗留的妻儿的农活。尽管负担很重,农活却不愿落在人家后面。而父亲因为家中没有男孩延续香火,成为他一辈子的痛。只因为“他骨子里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冷酷的现实,这在极为封建的农村里,是让他抬不起头来的。”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极其自卑的症结所在。

许老师用她最质朴的笔触记述了父亲的一生,那是艰辛的一生,那是让儿女唏嘘的一生,更是因没有儿子倍感遗憾的一生。可他是个好父亲,一个勤劳、要强、默默奉献的好父亲,一个让许老师愿意来生再续父女情缘的好父亲。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父亲也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同样成为他的遗憾。每当父亲和乡亲们闲聊时,有人聊到自己儿子如何如何,本来谈笑风生的父亲脸色便黯然失色了,默不作声地转身离开了。父亲并不向我和妹妹抱怨什么,可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渐知世事的我能明白父亲心中的失落。好在我和妹妹争气,先后考上了学,吃上了“皇粮”,成为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中的一员。乡亲们闲聊时也会由衷地赞叹几句:“看!你家俩闺女多有出息……”父亲不说什么,只是宽厚地呵呵一笑。我们两个女儿总算给了父亲一丝安慰。

父亲也同样是家中的老大。姊妹兄弟六个,作为老大的父亲自然是吃苦最多,下力最大,而得到好处最少的那一个。父亲不仅要赡养爷爷奶奶,帮三个姑姑置办嫁妆,抚养我们姐妹,还先后为两个叔叔盖起了新房,累出了一身的毛病。他自己呢?直到老年还和母亲住在破旧的老宅子里。每逢下大雨,母亲总是默默地祈祷,希望老天爷不要再下大雨了,害怕老屋会禁不住大雨的浸泡而倒塌。这时我和妹妹都已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去年帮父亲翻盖了新瓦房。后来,我和妹妹又给父亲买了养老保险,父母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父亲还是什么也没说,可我知道父亲是欣慰的,虽然没有儿子,女儿同样能为他撑起一片天。

我知道仅有经济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父亲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每逢双休,我们姊妹总是抽出一天的时间和老公、儿子,开车回老家一趟。父亲并不在乎我们给他拿去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享受每周一次的外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左邻右舍开始羡慕起了父亲:“俩闺女真好,不愁吃不愁喝,还隔三差五来看看……”父亲因为没有儿子的失落感渐渐消失了。

我很庆幸,我长大懂事了,也有能力照顾年迈的父母了,而我的父母也还健在,让我有机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相比较许老师的有心尽孝却再无机会,我更珍惜当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谢谢许老师,是您的文章让我再次反省自己的内心,领悟世间的至爱亲情。愿您的父亲一路走好,灵魂得到安息!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十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十一

任志强的回忆录,很详尽的向大家描绘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厚厚的一本回忆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任大炮,一个许多人又爱又恨的公众人物背后的故事。

整本书读完任志强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真诚,很率真,有一说一绝不藏着掖着。由一个人们所谓的红二代,在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经历了当兵的磨练,经历了在国企中蒙冤入狱,最后帮助企业力挽狂澜,在企业上市成功后功成身退。颠荡起伏的一生,虽然没有大波澜但也绝对精彩。

任志强回忆录中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他百事孝为先,对父母非常尊敬,甚至别人问他为何一生奉献给一个国家企业却不自己出来闯一番天地时,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的母亲希望我在国家体系里,在国企里做贡献。母亲的愿望决定了他的一生,虽然可能错过了像潘石屹那样成为亿万富翁,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信任他的人就足够了。

任志强另外一个最鲜明的个性就是直,正直,说话更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不因为对方是国家领导干部,或者对方职位辈分比他高就阿谀奉承,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他坚决扞卫,对于错误的想法他坚决提出,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最后事实证明一切,反而让对方更为之钦佩。书中一个有趣的桥段潘石屹和任志强同时被北京市住建部部长召见,潘石屹非常紧张重视,特别准备和梳妆打扮一番,任志强却穿着个休闲裤轻松赴会,因为他做人正直,他敢于和领导据理力争,所以他心里坦荡,无所畏惧。

此外任志强的一个特点就是责任心强,当华远被华润间接控制时,任志强想到的是怎样为公司股东和员工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背靠了大企业后就安于现状,而正是这种责任心导致最后华远和华润的分手,在分手后任志强想到的就是怎样让华远集团独立上市,为此他不断努力争取,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成功上市。

书中任志强还提到了许许多多国企的弊端,以及国家对经济过渡控制的不满。这也是今天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建议加快国企私有化和放开市场竞争的根源。书中当然少不了也提到了对中国房价的看法,任志强是最早提出要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人,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低端人士的住房问题,同时他认为国家应该放开土地供应限制,这样政府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又让高收入人群充分融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自由竞争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房价的上升。也正因为看到这些原因,他才不断的坚持房价上涨观点,也才会成为全民公敌。

其实中国就应该多几个像任志强这样的人,敢说真话,敢点出国家的不足,这样大家才会进步,社会才会与时俱进。记得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过的一句话:”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确实一种危险。“所以中国应该多几个任大炮这样的人对各种问题和不足勇敢的开炮,无所畏惧!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十二

山地回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当山地长期深入其内部,这个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在这段长期间内的各种景象、声响和气味,都可以留下记忆,使个人获得一些文化遗产和体验。这些记忆可以被称作山地回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使每个人得到更多的智慧和体验。本文将结合自己亲身体验的情景,就山地回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进行分析探究。

第二段: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地区域的心理环境和气候,呈现出坚韧和美丽,并促进了心灵和生命的平衡。山地是一个对所有生命都充满强制措施的土地,但它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美妙和多彩的地方。登山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未知的内部力量和动力,以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段:登山中的情感。

登山可以让我们接触到自然的奇妙之处,那里的山水、花草、树木、鸟兽等,都有动人的色彩和强大的吸引力。登上山巅可以看到壮丽的背景和震撼的光景,也能使人获得视觉体验上的满足。同时,登山还常常会因为体力、天气和环境等因素产生情感波动,会产生挑战和艰辛的情绪,但在攀登重重困难后,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心中的感动和喜悦也是令人难以言喻。

第四段:社交网络与人际关系。

在登山的过程中,如果结伴而行,这样的旅程也可以促进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加强。不同的夥伴共同分享的旅程历程,也是一种人际体验。在群众性的登山活动中,大家可以共同克服困难,鼓励和支持彼此,激发集体智慧,同样也升华了个人与集体价值观念,因而这种体验往往会令人难忘。

第五段:总结。

山地回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对于众多的登山爱好者而言,借助山地人文环境的引导,从而提高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登山独具的意义、价值与人生的奋斗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此外,山地回忆也突出了个体的体验和价值,是个人成长、人生的宝贵总结与积累。山地是一个宏伟而神秘的自然世界,让我们在这样的地方去探寻,不仅能够找到山峰,更重要的是寻觅人生,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山地回忆读后感篇十三

谈到山地回忆,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体验,比如攀登险峰、欣赏壮观的山景、品尝淳朴的山村美食等等。然而,在这些美好的经历背后,都有着独特而珍贵的体验和感悟。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我的山地回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以期能够与同样热爱自然和探险的读者分享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考。

第二段:自然美景的震撼与启示。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山地旅行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就是自然美景的壮丽和唯美。每次登上山顶或者观景台,我都会被无边无际的山峦、深不见底的峡谷、清澈幽深的湖泊、奇特多彩的花草所深深吸引。这些自然美景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宝贵,也启示了我更深刻的生命和自然的关联。正是因为这种关联,我才更加珍视自然、热爱自然,并努力为保护自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段:户外运动的挑战与成长。

山地回忆中,户外运动的挑战与成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毕竟,攀登危峰或者跨越野林,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意志、灵活的身手、耐心的毅力和科学的技巧。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许的不适与困惑,但是,随着不断的挑战和尝试,我逐渐地获得了自信和增进了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懂得了和睦友谊和平等沟通的重要性。

第四段:山地文化和民俗的魅力。

山地回忆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山地文化和民俗的魅力。在山村小镇上,我了解到了不少当地特色的建筑、服饰、美食和民间故事。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山地地区的历史和背景,也激发了我对民俗文化和多样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也惊喜地发现,在山地地区,很多人仍然保有着对自然的尊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以及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这让我深深感觉到,山地旅行不仅是一种露天探险,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段:结语。

回顾这些山地回忆,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有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又有了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和反思。我相信,在未来的旅行中,我还会继续深入地探寻自然的奥妙和人文的智慧,尽可能发掘那些珍贵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希望与同样热爱山地的读者一起分享这些精彩的山地记忆,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积淀和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352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