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教案(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11:09
外婆的手纹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7 01:11:09     小编:书香墨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提供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详细信息,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果。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提知识和学习能力,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下教案范文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一

一、品读文章重点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意。

二、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进而产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学会在困境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进取。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看似写外婆手艺好,实则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语句,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而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设计时重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导入新课。

师:谁能谈谈自己收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礼物?为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对礼物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

1、师:自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默读,归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2、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

明确:一、(1—6)回忆外婆缝补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准则:做衣如做人。

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二、(7—8)“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灵感和作品。

四、(14—20)“我”临摹外婆的作品。

教学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三、质疑问难。

1、师:分小组活动:

1)、小组准备朗诵。(形式不限)。

2)、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认可的较为合理的回答。(可关注词、句的含义)。

3)、时间8分钟。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并挖掘其深意。

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预设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而不是“手”或“手艺”?

2)理解第11、12、14段对外婆绣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用意。

3)现实中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结合具体段落和词句分析:保存、复制。

2、沉浸文本,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师注意引导对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因为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所以,开展质疑问难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手纹”的内涵。从而体会外婆的人格之伟大。

四、小结。

手艺体现的“三美”不该失传,刺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不该失传;外婆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精神也不该失传。

五、作业。

细微之处见真情,请以长辈的某个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她朴实而高尚的情操。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每天生活在繁忙中,往往会忽视了许多生活的细节。倘若我们仔细观察,用心聆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悟。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李汉荣的散文天地,感受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把书翻到《外婆的手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说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虔诚临摹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艺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2、全班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读罢全文后,觉得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外婆的针线活。

2、同学把书合上,看投影。投影上的三句话就是描写外婆的针线活的句子,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把句子填完整。

(1)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2)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3)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地期待。

大家认为填上去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评价一下。

这些词语很美,非常形象生动。写出了外婆手艺的高超,绣的作品的十分逼真。3、看来,外婆的针线活不仅让作者难忘,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

4、作者把外婆的针线活称为什么?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艺术品”(第七节)朗读这句话。

5、大家认为怎样的作品算得上艺术品?怎样的人能创作出艺术品?

非常美的,一般人难以完成的,高于生活的作品算得上艺术品。艺术家能创作出艺术品。

6、大家都认为艺术家才能创作出艺术品,而文中外婆的身份是什么?普通的劳动者。

艺术家能否就和普通劳动者划上等号?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下去。

7、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1――13节,圈划后归纳一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外婆俨然是一个艺术家?(五分钟)。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艺术家:

1、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2、准则――做衣如做人(板书)。

3、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4、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为“我们”创作出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

(1)保存着外婆的手纹。

(2)叫妻子临摹仿做。

(3)自己动手,亲自仿做。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其实,这是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磨难,外婆总能以她那与世无争、恬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三节。

四、布置回家作业:

1、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且蕴含哲理,请大家回家细细品味,并找出一两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课后阅读《替母亲穿针》,说说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本文是李汉荣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外婆手纹的怀念,从而感受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在备课时我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分析外婆针线活手艺好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外婆俨然是一位艺术家,她所做的针线活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最后走入这位普通老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下作为普通人所特有的人生态度。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本上能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我觉得课中的一处闪光之处就是在投影中列出三句描写外婆针线活手艺高超的句子,要求同学把关键的词语填写完整。这样一来能直接引入课文,省去很多繁琐的提问,二来也能让学生通过所填写的词语,直接感受到外婆所绣作品的逼真、惟妙惟肖。课堂中的难点就是如何从外婆的作品中感受到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学生往往只会从书本中找答案而不能联系外婆所生活的年代和外婆的内心世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点拨。

在教学完毕并检查了学生的两项回家作业后,觉得所布置的作业可操作性还不够高,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差别较大,这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因为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只有真正让学生有东西好写了,有东西好说了,他才会对这篇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三

2为什么说“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3、从文中看,“外婆手艺好的原因有。

4为什么把外婆所做的打补丁的衣服、绣品称为艺术品?

4“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钱活?

表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7文中大量文字描绘外婆的手艺,却以外婆的手纹为题,为什么?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四

1、学习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她朴实而高尚的情操。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每天生活在繁忙中,往往会忽视了许多生活的细节。倘若我们仔细观察,用心聆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悟。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李汉荣的散文天地,感受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说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虔诚、临摹、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艺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2、全班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读罢全文后,觉得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外婆的针线活。

2、同学把书合上,看投影。投影上的三句话就是描写外婆的针线活的句子,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把句子填完整。

(1)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2)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3)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地期待。

大家认为填上去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评价一下。

这些词语很美,非常形象生动。写出了外婆手艺的高超,绣的作品的十分逼真。3、看来,外婆的针线活不仅让作者难忘,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

4、作者把外婆的针线活称为什么?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艺术品”(第七节)朗读这句话。

5、大家认为怎样的作品算得上艺术品?怎样的人能创作出艺术品?

非常美的,一般人难以完成的,高于生活的作品算得上艺术品。艺术家能创作出艺术品。

6、大家都认为艺术家才能创作出艺术品,而文中外婆的身份是什么?普通的劳动者。

艺术家能否就和普通劳动者划上等号?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下去。

7、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1--13节,圈划后归纳一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外婆俨然是一个艺术家?(五分钟)。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

艺术家:

1、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2、准则--做衣如做人(板书)。

3、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4、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为“我们”创作出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

(2)叫妻子临摹仿做。

(3)自己动手,亲自仿做。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其实,这是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磨难,外婆总能以她那与世无争、恬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三节。

四、布置回家作业:

1、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且蕴含哲理,请大家回家细细品味,并找出一两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课后阅读《替母亲穿针》,说说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本文是李汉荣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外婆手纹的怀念,从而感受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在备课时我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分析外婆针线活手艺好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外婆俨然是一位艺术家,她所做的针线活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最后走入这位普通老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下作为普通人所特有的人生态度。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本上能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我觉得课中的一处闪光之处就是在投影中列出三句描写外婆针线活手艺高超的句子,要求同学把关键的词语填写完整。这样一来能直接引入课文,省去很多繁琐的提问,二来也能让学生通过所填写的词语,直接感受到外婆所绣作品的逼真、惟妙惟肖。课堂中的难点就是如何从外婆的作品中感受到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学生往往只会从书本中找答案而不能联系外婆所生活的年代和外婆的内心世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点拨。

在教学完毕并检查了学生的两项回家作业后,觉得所布置的作业可操作性还不够高,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差别较大,这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因为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只有真正让学生有东西好写了,有东西好说了,他才会对这篇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五

1、学会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比如第4~6节,10~14节,17—20节,这些细节和语句都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这样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难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六

3、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1、默读文章,分析外婆由外而内的的朴实和美好境界;

2、反复朗读,感受文章富有感情的语句及细节描写;

1、从文章中感悟外婆生活的艰难与乐观豁达心态;

2、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磨砺,学会超越苦难,超越自我。

教学突破:

文章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裳,描绘花鸟虫鱼,实际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详、仁慈、宁静的生活态度裁剪人生。可以着手外婆做针线活的神态、表情、动作及其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艰辛,及其在艰辛生活面前对人生的朴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文章中有许多颇富哲理的句子,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评。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

问:文中的外婆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从文中找出根据说一说。

例如:

1、“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的女工出众。

2、“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3、“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

4、“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外婆不仅在剪裁衣服,而是用心剪裁人生。

5、第5、6——在外婆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个对世界万物充满感情的人,对待生活也一定是积极乐观的。外婆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6、第4、8节:——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坚持着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坚韧。

7、第10节:——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外婆是一个拥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8、第11、12节:——外婆富有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感情。

9、第16节:——外婆一生充满了艰辛,但悲苦人生却并没有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难中沉淀出了安详和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和超越、旷达与宽怀。

总结:外婆不但手艺高超,而且有着一颗丰富充满感情的心;外婆在艰难的生活中却保持着安详、仁慈、乐观、豁达的心态,追求着真善美。

三、朗读课文重点段落,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美文,其中有许多语言富有哲理,感情真挚,可以在朗读中细细品味。

例如:

第5节:对“布”的描写,充满了深情,同时也流露出外婆做衣服时的心理活动及心态。

第6节:“高高的天空”和“小小的衣服”更展示出外婆的庄严虔诚。

第10、11节的描写:使外婆的形象更像一个艺术家,从而由外而内地揭示了外婆的内心世界。

四、写作特色: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刻意描写外婆优雅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从而揭示她的丰富内心世界,表现了她对待苦难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构思巧妙,用笔细腻。

五、作业:

1、日记:《妈妈/爸爸的》。

2、《课课练》。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七

1。体会外婆在苦难的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朴实而高尚的优秀品质;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优美的语句,体验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3。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1、从文章中感悟外婆生活的艰难与乐观豁达心态;2、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磨砺,学会超越苦难,超越自我。教学突破:文章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裳,描绘花鸟虫鱼,实际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详、仁慈、宁静的生活态度裁剪人生。可以着手外婆做针线活的神态、表情、动作及其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艰辛,及其在艰辛生活面前对人生的朴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文章中有许多颇富哲理的句子,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评。

:问:文中的外婆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从文中找出根据说一说。例如:1、“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的女工出众。2、“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3、“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4、“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外婆不仅在剪裁衣服,而是用心剪裁人生。5、第5、6——在外婆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个对世界万物充满感情的人,对待生活也一定是积极乐观的。外婆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6、第4、8节:——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坚持着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坚韧。7、第10节:——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外婆是一个拥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8、第11、12节:——外婆富有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感情。9、第16节:——外婆一生充满了艰辛,但悲苦人生却并没有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难中沉淀出了安详和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和超越、旷达与宽怀。总结:外婆不但手艺高超,而且有着一颗丰富充满感情的心;外婆在艰难的生活中却保持着安详、仁慈、乐观、豁达的心态,追求着真善美。

这是一篇美文,其中有许多语言富有哲理,感情真挚,可以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例如:第5节:对“布”的描写,充满了深情,同时也流露出外婆做衣服时的心理活动及心态。第6节:“高高的天空”和“小小的衣服”更展示出外婆的庄严虔诚。第10、11节的描写:使外婆的形象更像一个艺术家,从而由外而内地揭示了外婆的内心世界。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外婆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她早年曾是一位农村妇女,辛勤劳作,用双手支撑起我的家庭。我常常观察外婆的手纹,发现这些细细的纹路透露出一个人的智慧和经历。在与外婆的相处中,我逐渐认识到手纹代表着人生的痕迹和故事,这启发了我对生活和成长的思考。

第二段:手纹的变化与经历(250字)。

从外婆的手纹上可以看出她的经历与变化。那些细小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曲折。年轻时的手纹充满朝气和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痕迹逐渐刻印出更多的纹理,揭示出外婆的智慧和坚韧。手纹上的沟壑宛如人生的坎坷,而那些细小的疤痕是外婆生活的痕迹,见证了她不畏困难的精神。

第三段:手纹的智慧与故事(300字)。

每一条手纹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智慧。我曾发现外婆的手纹中有一条特别深的纹路,我好奇地问她是如何形成的。外婆笑着告诉我,那是她昔日给我做衣物时不慎割破的刀痕。这条纹路代表了外婆的初衷与奉献,她的一分心血铭刻在我的手心,是爱与陪伴的见证。从这个经历中,我明白手纹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智慧与故事的载体。

第四段:手纹带来了思考和感悟(300字)。

在与外婆相处的日子里,我开始思考手纹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每一个人的手纹都独一无二,代表着他们的个性、经历和文化背景。手纹是独一无二的拓印,记录了人自出生以来的足迹。我们的人生是如此短暂,留给我们的只有短暂的岁月。手纹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轨迹,我们应该珍惜与他人的相遇和交流,在短暂的相处中收获智慧和感悟。

第五段:手纹的价值与传承(250字)。

手纹不仅仅是个人的记忆,更代表着家族和文化的传承。从外婆的手纹中,我看到了祖辈们的智慧和信念。这些纹路体现了他们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价值观。手纹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延续,每一代人通过手纹将自己的故事传承给下一代。正是因为手纹的存在,我能够感受到外婆的关爱和家族的温暖。

结尾(100字)。

外婆的手纹是我感受人生的窗口,每一道纹理都代表了一个人的经历和智慧。通过观察外婆的手纹,我学到了尊重和珍惜每一份痕迹与成长。在每次与外婆交流的时候,我都会细心观察她手中的纹路,让自己更加善于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心声。这些手纹不仅仅是表皮的痕迹,更是一种真实和持久的感受,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2、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3、创编歌曲、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铃鼓、沙锤、三角铁、手摇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

(出示歌曲课件,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喂我吃饭。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带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爷爷奶奶整晚都没有休息,一直照顾我。

生:我现在上学和放学,都是他们接送。

……。

出示课件:老人和孩子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外婆的澎湖湾》,他的演唱者是台湾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者潘安邦,潘安邦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台湾的澎湖湾,那儿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后来,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听说了这个故事,了解到潘安邦对自己外婆和可爱的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就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出示课件,介绍叶佳修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曲都是由叶佳修编创的。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以及对家乡的怀念。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思考:1)边欣赏边看书,回答几拍子?什么调?

2)通过第一边欣赏,你知道了潘安邦小时候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2、听老师范唱歌曲。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演唱,你感觉歌曲分为了几个乐段?

对,两个乐段。

学唱第一乐段。(播放课件)。

师:1)歌曲很好听,但要唱好有一点难度,因为在第一乐段中十六分音符运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现。

2)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

这首歌曲用到了很多切分音,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更加的感人、更加的突出思乡之情,使演唱更加完美。

随音乐试唱第一乐段。强调: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轻快,声音稍弱一些,用以气带声的方法演唱。

指导演唱第二乐段。(出示课件)。

1)聆听第二乐段。

介绍:第二乐段旋律变得舒展而富于变化,好像是在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演唱时情绪可以激动一些。

2)歌词“阳光”“沙滩”处各休止了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呢?(拍手、回声)。

3、学生随琴跟唱。(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四、拓展、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生:把曲中“澎湖湾”改编成“洋浦湾”

为了表达我们对外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型音乐会,当然,也为了使这首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型伴奏乐器。

(老师指导:铃鼓可以在第一乐段使用,三角铁、摇铃在第二乐段使用,沙锤、)。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在休止符处拍手,一组回声演唱,老师指挥。

3、配音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所有演员到位,音乐会开始。

五、小结。

生:要关心老人。

生:经常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和亲人。

生:……。

出示课件。

师:这首歌在台湾和大陆得到传唱,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期待台湾也早日回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身旁。渗透德育教育台湾和祖国大陆紧紧相连,台湾游子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的根在祖国,在家乡,最终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

六、下课。

播放音乐《踏浪》,学生走出教室。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

有两个思考的角度。一是选文能与教材形成照应、补充、梯度乃至替代的关系,二是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摹本和智慧。

回顾一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挚爱亲情”的课文组成,有《背影》、《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我的母亲》四篇文章。作为亲情的存在样式,四篇文章有其优势,但也有不足:

1.强化悲情但智慧略显不足。用悲情来强化亲情,有其强大的感人效果,这是可以的。但为了证明亲情的存在,《甜甜的泥土》不惜制造了一个近乎病态的母亲,仿佛亲情只有在悲情故事中才能体现。除了邹韬奋《我的母亲》中的母亲,还没有一个父母是智慧的化身。

2.突出沧桑但切近现实略显不足。四篇文章都是言说过去的亲情,没有一点时代的影子。因为离学生所处的时代很久远,这样的生活是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当然也就难有共鸣和震撼。

3.强调孤寂但亲情关系处理略显不足。不是说不去了解过去的一代人,而是为何去了解过去一代人和如何去了解过去的一代人。四篇文章都是截取一个历史的片段,也割裂了亲情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心》尤其是这样,孩子被换来换去,宛似一个没有生命的商品,孩子的视角与话语权缺失了。

亲情的文章不是证明亲情的存在,这个命题是不需证明的,是动物的本能。这样的文章组合,还能证明怎样的命题呢?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亲情观念呢?我们愿意看到的亲情的文章,是有关生命的代谢与传承、时代的演绎与根基、文化的呼唤与基因;还应是孩子的身上种植下父母的愿望和时代的期待。

由此,《外婆的手纹》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所塑造的“外婆”不仅是个年老的女性,更是一个艺人,一个哲人,一个诗人。“外婆”也不仅是一个人的存在,而是一代人的存在,展现的是如何以生命最原始的韧性默默地抵抗生活的艰辛,可以看到一代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张力;外婆是一个生命传承者与守望者的存在,她的身后,是带有她血脉的子孙后代的生命的延续;外婆是一个文化现象的存在,以生命的'真善美的名义,她永远不会淡出历史的舞台。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看到的亲情的本色。

至于李汉荣美得可以下酒的文字,就更不必说了。

二、关于怎么读——一次精神的穿越。

“生态阅读教学”的理念里,学生有双重身份:对于文本来说,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而存在;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作为阅读对象而存在。课堂不仅是在读文章,更是在读学生在文章情思的河流中游弋的状态。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生态语文阅读教学”的完整过程:“课前生态阅读活动”及“课堂生态阅读教学活动”。

课前生态阅读活动:课堂的呈现,其实已有了课前阅读的铺垫。教师陈述推荐理由,建议学生上网查阅、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作好批注,最后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这样,接下来的“课堂生态阅读教学活动”就只面临两个技术处理:文本本身及学生理解文本的状态。

课堂生态阅读教学活动:设置了三个活动方案,在充分“暴露”学生理解状态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走向深入。

先是在时代背景中解读“外婆的手艺”。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外婆的手艺必然失去其沉甸甸的意义。学生在字斟句酌的理解中阐释了外婆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外婆,外婆的手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手艺。

再是在人物关系中解读“外婆的手纹”。外婆的手纹,其中微妙况味,外人不知。不从外婆对“我”的影响中发掘“手纹”的智慧,将走入一条死胡同。外婆的手纹,连同外婆对“我”的教育智慧,全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灵。学生明白了:“外婆的刺绣只属于她,属于‘我’。”

最后是在学生生命发展的样态中解读“外婆的手纹”。这个话题,其实就是有无“复制”必要的思考。学生说:“现在商场中卖的鞋垫虽然好看,但是,是冰冷的机器制造出来的,没有感情,没有爱意,没有温度。”够明白了,我们何尝是复制一双鞋垫?我们复制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智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遥望未来的同时,不能遗忘来自历史的声音。聆听“外婆”,使学生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宁静。

在为用三个问题解读“外婆”的三重意义的教学创意而暗自得意的同时,我也为自身课堂对话智慧的不足而惭愧。三个问题的创意,从解读文本手法来说,会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物形象,我们用多种观察的角度,方有观察的深度;从解读的结果来说,也会让学生知道,原来亲情如此微妙与美好,生活与生命该如何延续。实际教学用语却没有想象中的富有启发力,不然,可以带领学生更细腻地触摸“外婆”的手纹。

对于一所乡镇初中初二的学生,作为任教他们一年有余的语文教师,我十分清楚,我们有太多的路程等待自己去走完。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一

这一对粉彩佛手纹瓷盘,是父亲留给我的纪念物。父亲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每当我看到这对佛手纹瓷盘后,就想起了当年父亲送给我时的一切情景,思念之情、联想之情,油然而生。

此盘每只的盘面直径为23厘米,底足直径为13.8厘米,高3.8厘米。瓷盘胎质比较坚硬,胎釉结合比较紧密。盘外素面无纹,盘底施釉,并有一私人方章。瓷盘的内壁,画有双线的四个双喜字,四组佛手与“喜”字、花朵,间隔排列,正中有一果实。此盘画工、技法虽极为一般,但色调十分华丽,特别是其上的佛手纹寓意丰富。

记得笔者在结婚的那一年,父亲把自己这对心爱的瓷盘送给我们作为结婚的礼物。当时,他把我和爱人叫到屋内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对瓷盘,象征着你们夫妻双双对对。明天你们就要结婚了,这盘子上的‘喜’字代表了你们结婚的大喜日子。盘子上画的是佛手。至于为什么要画佛手呢?这里边的学问就比较多了。佛手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叶是深绿色的,而花是白色的。果实则是色黄而香甜的。因为‘佛’与‘福’音近,故而比喻多福。在你们结婚之际,祝你们俩多福、多寿,吉祥如意,甜甜美美,幸福一生……”

听完父亲的话后,我从内心感谢老人家对子女们的祝福和关爱,也倍加珍爱这对瓷盘。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二

1。体会外婆在苦难的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朴实而高尚的优秀品质;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优美的语句,体验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3。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从文章中感悟外婆生活的艰难与乐观豁达心态;2、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磨砺,学会超越苦难,超越自我。教学突破:文章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裳,描绘花鸟虫鱼,实际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详、仁慈、宁静的生活态度裁剪人生。可以着手外婆做针线活的神态、表情、动作及其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艰辛,及其在艰辛生活面前对人生的朴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文章中有许多颇富哲理的句子,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评。

教学步骤。

二、默读课文:问:文中的外婆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从文中找出根据说一说。例如:1、“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的女工出众。2、“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3、“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4、“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外婆不仅在剪裁衣服,而是用心剪裁人生。5、第5、6——在外婆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个对世界万物充满感情的人,对待生活也一定是积极乐观的。外婆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6、第4、8节:——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坚持着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坚韧。7、第10节:——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外婆是一个拥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8、第11、12节:——外婆富有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感情。9、第16节:——外婆一生充满了艰辛,但悲苦人生却并没有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难中沉淀出了安详和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和超越、旷达与宽怀。总结:外婆不但手艺高超,而且有着一颗丰富充满感情的心;外婆在艰难的生活中却保持着安详、仁慈、乐观、豁达的心态,追求着真善美。

三、朗读课文重点段落,品味语言。这是一篇美文,其中有许多语言富有哲理,感情真挚,可以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例如:第5节:对“布”的描写,充满了深情,同时也流露出外婆做衣服时的心理活动及心态。第6节:“高高的天空”和“小小的衣服”更展示出外婆的庄严虔诚。第10、11节的描写:使外婆的形象更像一个艺术家,从而由外而内地揭示了外婆的内心世界。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三

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展开音乐的想象,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什么地方?一起来听听。

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二、寓教于乐。

师:听出我们今天到那里去啊?贴课题。(是外婆住的澎湖)。知道澎湖湾在那里?

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偏西南位置,古称“平湖”,由64个岛屿组成,其中44个为无人。

岛。澎湖风景优美,雨量稀少,正因为这个原因,造就了丰富多变植物物种,在阳光下。

展现迷人风采。请大家听听歌曲描绘了澎湖湾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复听歌曲,熟悉歌曲歌词。

就能先到达。

生:解决歌曲难点节奏,切分音节奏。。

师:我们全班都到达了澎湖湾。听,脚踩在细细的沙滩上,发生出轻轻的声音,来,一起来唱唱。用沙声模唱歌曲。海风也轻轻地吹起来了。用呜模唱。

生:分别用沙、呜不同的母音模唱歌曲。

师:美丽的景色,由优美的歌词来描述,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歌词。

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指出不认识的字。

师:请同学们随着老师试着唱一遍歌曲。

生:轻声随着老师演唱。

细听,听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从他的演唱中感受到他和外婆的感情很深厚。

师:歌曲的前半部是在怀想,在叙述,他是怎样唱的?后半部是高潮部分,又是怎样唱的?

生:前半部分很轻松的演唱,后半部分是在赞美澎湖湾,在演唱上力度上比前半部分要强一些。

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处理,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生: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老师在网上又找到“青燕子”组合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你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默契,很和谐。

师:我们也来找找组合的感觉,好吗?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个小组演唱一句,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齐唱。

生:玩接龙的游戏。

三、创造表现。

什么节奏,会让歌曲更丰富,更好听?

生:前半部分不加入伴奏,后半部分加入伴奏。

师:老师找一个小组上前面来伴奏,其他同学来演唱。

生:全班同学一起演唱,伴奏。

四、完美结课。

一位同学,最简单爱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

们美丽的校园,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四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记实性散文。

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赞美了外婆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写外婆裁缝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可分三层。

第一层(1—2自然段),外界评价外婆做针线活的手艺高: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艺术性。

第二层(3—4自然段),写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

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么好事呢?第三层(5—6自然段),写外婆做衣的过程,始终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

写每次缝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齐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写外婆做衣时的习惯。

正是这样的习惯,才充分体现了外婆做人的原则。

这些外在表现,映衬出内在的品质:朴素、虔城、庄严。

第二部分(7—8自然段),写“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回忆童年只有在盛大节日才能穿一件新衣,平时都是穿有补丁的旧衣,但也从不感到委屈,原因是那补丁是外婆精心设计缝补的:补丁的颜色、形状简直成了艺术品,是外婆用美缝补着生活。

虽然写“我”穿衣,实为突出外婆补衣,表面看似闲笔,仔细品味,才觉得怪有味道。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写外婆手巧绣花的灵感来自生活,源于大自然,表现外婆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品质。

这是外婆手艺高超的根本。

一个不热爱生活,远离大自然的人,心灵是干涸的,眼睛看不见色彩,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还谈什么灵感!没有灵感又怎能缝制出美感的新衣。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前12个自然段都是讲外婆量、剪、裁、缝的事,并没有扣住题目“外婆的手纹”,到13自然段作者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发表了感慨:外婆缝制的是天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穿在身上,能感受到外婆手纹的温暖和亲切。

这时,我们就会品味到前面写缝新衣,补旧衣,那都是外婆用手一针一线的佳作,也是老人一片心情。

这一段在全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部分(14—20自然段),写“我”一针一线临摹外婆的手纹和外婆的心境,让外婆身上的`美德不失传。

这一部分先写“我”保存外婆做的一双鞋垫,因为保存鞋垫就是保存外婆的手纹。

于是“我”让妻仿做鞋垫,可是妻又偏偏不会做,这就引出“我”亲自动手“复制”,在缝绣过程中体会外婆那份仁慈、安祥和宁静的心境,借以抒发怀念外婆的感情。

文章由外婆做新衣、补旧衣、绣花,到外婆感悟生活、亲近自然、产生灵感,最后写保留外婆的手纹就是保留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

一步一层台阶,一阶高比一阶,感情在记实中流露,记事由情感滋润,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中有许多语言闪烁着哲理的光芒,这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第3—4,17—20自然段,和“她好像都是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在那些打满补丁的日子”,“她以她心中的‘样式’缝补生活”,“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贴紧我的身体的,是外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等语句。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五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范唱。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四、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外婆的手纹教案篇十六

1.尝试用沙溪方言念童谣,体验用方言念童谣的乐趣。

2.感受外婆亲情的温暖,乐意做个有礼貌,尊敬长辈的好宝宝。

摇船视频,童谣图片。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活动。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外婆。

提问:

(2)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里的呢?

2.有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吧!

二、理解、学说儿歌。

1.观看视频,学做摇船动作。

(1)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摇船)那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摇船的样子。

(2)那到了外婆家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谣《外婆桥》。

2.教师完整念童谣(普通话),理解童谣内容并出示相应图片。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幼儿用普通话学念童谣。

(1)刚才我们听得是一首童谣叫《外婆桥》,现在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念一遍。

(2)外婆小时候也念过这首童谣,我们听听看外婆是怎么念的。

4.教师用沙溪话念童谣《外婆桥》。

外婆念得和宝宝念得有什么不同?原来是用沙溪话念的`,沙溪话念的和我们用普通话念的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哦,我们再来听一听。

5.教师再次用沙溪话念童谣。

(1)摇啊摇(方言)就是我们普通话说的什么呀?摇到哪里呀?那我们一起来用沙溪话说说看。(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2)摇到了外婆家,外婆叫我什么呀?宝宝用沙溪话怎么说?我们来说说看。(外婆叫我好宝宝)。

(3)外婆很喜欢宝宝,叫他好宝宝,外婆还做了什么?她拿出来什么东西宝宝吃?糖一包,糖(方言)我们普通话怎么说的?糕用我们沙溪话怎么说?宝宝吃到外婆给他的东西,看宝宝脸上什么表情?什么样是哈哈笑,笑给我看看。(吃的宝宝哈哈笑)。

6.幼儿用沙溪话学念童谣。

(1)现在我们跟着外婆一起来念一念吧!

(2)现在男宝宝来念念。

(3)女宝宝来试试看。

7.幼儿合作念童谣。

(1)我们刚才念得是一首童谣,童谣就是家里长辈抱着自己的宝宝来念的。现在老师来当外婆,谁来当我的宝宝,我们一起来念念。你们也可以跟着外婆和宝宝一起念。

(2)外婆和宝宝是怎么来念的呀?外婆抱着宝宝摇啊摇就像什么?

(3)你们也想来试试吗?那就和你边上的朋友一起拉好手,像小船一样来用沙溪话念念这首童谣。

(4)刚才有的宝宝只顾着摇船了,嘴巴没有念童谣,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好吗?

三、引导幼儿做个尊敬长辈、孝顺的好宝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723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