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进一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总结结尾时,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强调主要观点和启示。探索总结的艺术,愿这些范文能为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路。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发布《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建议以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习为中心,以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实践、身心感受、志愿公益、社会参与为重点,开展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借鉴“第一课堂”实践,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在高校全面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此外,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要加大文化育人力度,建设文明校园,开展多样、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开放。展示各种社会实践。g职业学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信用体系的精神“改革实施计划的高校共青团”和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1、制定规章制度。
g职业学院建立了以学院主要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并设有相应的办公室。各部门按分工和专人负责相应的工作。建立了院级班三级联动机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实施措施,确保了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实施。
2g职业学院素质教育学分体系项目模块。
g职业学院将素质教育学分分为四个模块。各模块的额外学分不能作为其他不合格学分的补充,但可以作为推荐就业、优秀奖评比、优秀入党、个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必须在学校修完相应的学分后才能毕业。
2.1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模块。
它主要记录学生去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冬季和夏季假期,学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种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由学习各种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个人和社会兼职工作和获奖的活动。
2.2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模块。
它主要记录校园文化表现的活动和竞赛组织学生在全国、省、市、学校水平,体育竞赛,主要庆典、文艺表演、质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和高级表演和演讲旨在促进民族文化和促进校园优雅的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学生在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歌曲、戏剧、美术、摄影等)时的体验和获奖情况。
2.3创新创业活动。
它主要记录学生的“挑战杯”在全国和省级组织、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业务竞争,“创新、创造力和企业家”的挑战竞争,大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大学内外各种各样的人。科研、学术研究、调研、各类创新竞赛、展览等创新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与奖励。
2.4技能竞赛与专业发展。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二
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作用好比人的灵魂,是指导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集中表现为人生的追求信念、道德、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却常常听到“人文素质缺失”的叹息,纠其主要原因,与我们的教育过多重视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无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更需要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以达到适应社会要求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和高职体育都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职体育在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内涵,以发挥两者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专https:///业技能。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效率低下,而对操作实践课学习则兴趣浓厚,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根据高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实践操作类型的知识,是以做什么,如何做,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要占多,延伸至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同样也是。在高职体育中,同样是一门教会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课程,高职体育通过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反复的实践操作而达到掌握技能知识,高职体育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十分近似。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设计各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通过高职体育教学来间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融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即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即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素质教育论文)正是这点,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在社会就需要与人打交道,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呈现给他人和社会。高职体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在运动中的体能控制与运动中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技术掌握与个人经历和感想,以及在这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在这些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全面的协调素质等人文素质。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体育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理论教学和室内教学所不具备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现实性意义。
(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学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每年的校工作规划中。学校举办体育活动要多样化,要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具有文化品位,如定期进行体育趣味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各种群众性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各竞赛活动也应做到大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竞赛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人性化,与大学生特点结合。无论是在校园体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体育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特别人文素质,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要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人手,丰富教师的人文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素质和教育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要关注重大事件变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应积累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文化素养、博雅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将人文精神融人到体育课程体系中。
体育课程是高职体育里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课程体系,杜威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冒险精神和责任感,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职体育课程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体育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外,考察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估,以保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素质。
总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形成的需要。高职体育能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起到巧妙的链接的作用,同时高职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三
摘要:英语语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又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英语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的英语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1、语音的培养。语音是语言的外表形式,学习英语一开始就要把语音、语调的基础打好。语音、语调是有意义的声音,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发音正确,对方才能听懂自己的话,也有助于自己听懂别人的意思。
2、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建造一座语言大厦。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越牢固,就意味着英语能力训练越多,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学生对词汇掌握的情况,一般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应从词性、词的结构、词的搭配等方面重点加强词汇的'积累。
3、语法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骨骼。语法和词汇好比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框架和砖块,只有这两个因素科学结合,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人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应从语言实践中总结规律,通过平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归纳语法规则。
4、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是人通过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是交际能力的体现。任何一门语言的运用不仅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则,还受制于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因此,学习和运用英语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要了解英语语言历史和文化,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交际中断,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一开始会有强烈的新异感,这种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受到压制,从而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情绪和行为。
为了重新唤醒这种内在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2、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之信心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应把学生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渴望获得知识、成功的内部动机与获取奖励、赏识的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把为个人目标而学习与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对自我认识感到满意的心理倾向,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语言的实质是交际,而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际的信心以及不怕犯语言错误的勇气,克服口语交际中的胆怯等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师的英语素质。
1、具有合作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重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行为学到合作的理念。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及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基本功。教师讲课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沿着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获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思考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意义在于,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以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这就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星张彩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突破[j]、岁月,2011(12)。
[2]刘杨探究大学英语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44)。
[3]张宇于蕾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四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成功(下),2007,(04)。
[2]张勇。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杨耕妹。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
[4]王秀丽。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五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具体实施采用项目化的运行办法,运行过程类似于科研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学校每学年初发布项目活动指南,针对重点项目活动和一般项目活动提出总体要求,体现指导思想和学年重点安排。全校广大同学及各年级学生组织,根据指南设计项目活动,通过网络填报项目活动申请表提交学校审批。学校成立专家小组采取答辩会等方式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批准,获批准的项目活动得到相应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期间要接受学校组织的必要检查,结束时需要提交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
(1)自主性原则;计划的主体是各位同学,学校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众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
(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它将教会同学们一个科学的方法,以降低成功的成本,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踏入快车道。
(4)多样性原则: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同学们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创新。
(5)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
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和真实性;要由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发挥自主性。在认证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保证认证的权威性。要依托基层团建创新成果,探索在社团组织中开展认证;要鼓励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和实施认证;要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电子化认证,研发素质拓展证书的电子版。
(一)开启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依托,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基本环节,使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较之于过去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具有涵盖面广、规范性强、可操作和便与评估的特点,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并驾齐驱,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两翼中不可缺少的一翼。
(二)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明显和现实的作用。它包含了先天性客观的经济效益、时间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它与正规课堂教学相比,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小。其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还可以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状况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价值优势。
素质教育始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服务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推动大学生社会化,一方面,要求通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改革,使教育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获取切身的社会体验。
(三)大力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目前,有效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制度化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其二,通过规范化建设,将以往比较零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育工作进行整合、规范,形成体系,这样便于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其合理性,保证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推进社会化,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积极吸纳社会参与。其四,推进信息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繁重、冗杂的数据处理、信息录入等工作,因此,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六
教育政策与教育问题密不可分,笔者尝试从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论述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目前呈现的种种问题,并理性地分析其背后的各种根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育政策过程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被提上了议题,传统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继承、教师的单向施予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呼唤的是主动的、预期的和参与式的教和学。科技的突飞猛进,文化潜在的冲突使得原来的制度化教育无法适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也就在这种呼唤声中应然而生。教育政策因为教育问题而产生,也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的,其过程涉及政策的形成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
政策的形成阶段首先要“澄清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赋有时代的意义,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素质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即会做事、会做人、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同阶段的教育对素质教育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理解。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本是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片面性而提出的,提倡学校和家长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和“多把尺子”的评价观来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赋予更多的内容。大学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它强调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目标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贯通的掌握从而达到其智慧的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作迁移融通能力。
然而从该政策的具体操作层面上来讲,由于政策制定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并没有真正列出所有可能达到该目的的重要政策手段;不同的执行部门或单位都程度不一地曲解或片面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进而在执行阶段,不管是手段还是力度都是纷呈差异,以致于在基础教育方面出现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大学素质教育高不可攀的尴尬境地。
在政策的评估阶段,制定机构和人员应该“审查每项可供选择的政策会产生的所有重要后果,并将每项政策的后果与目的进行比较,选出其结果与目的为最佳目标的政策”。面对素质教育所呈现出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局面,当务之急,我们各方面的人员都应该要好好地冷静反思。
1、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的政策理论分析。
首先,该政策的相应配套措施的缺乏,进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相应的考试制度、课程改革等关键性因素的真正把握感到茫然。基础教育中,主要表现在面对高考和素质教育两根指挥棒,学校和家长到底该何去何从?而大学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首先需要呼唤的是各方面人士摆脱庸俗,超越功利,形成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现代新人的气质和品格。
其次,该政策的系统理论陈述薄弱,以及执行人员对它的断章取义。这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家长甚至学校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抛却文化等方面的素质而仅仅局限于思想素质教育方面,而不是超越应试教育的、为了学生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只流于形式抑或是附加了许多不恰当的内容,从而使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偏移了原来的方向。再次,从政策评估的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该素质教育长久的大力推行但效果不佳也有“事后评估”的力度不强的原因。事后评估是对政策效益和社会反映等方面的一种评估方式,“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2、相应的建议或对策。
第一,政策的有效执行呼唤的是“合作文化”,它需要各方面人士对政策内容的正确的理解和深层次的解读。因而,要保证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中包含正确的教育功能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多样化人才观,甚至是“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系统工程观”等新的观念。
第二,政策的实施要合理处理其与各方面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落实贯彻必须合理协调好其与考试的关系,并呼唤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家庭教育是父母为了激励子女从活动中产生意识进而培养子女的意识导向的行为活动,从而使子女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注重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评价机制、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改革的支持。
总之,“决策过程乃一政治活动,在所有阶段都会有个人的知觉与利益涉入”,所以,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思维,要有脱离庸俗、超越功利的价值观。同时,教育政策的执行也有赖于法制、制度保障,需要教育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有关素质教育的制度、法规建设还有待加强。实施素质教育,是本着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要成为政府行为,社会各界要通力配合,共同营造素质教育大环境,制定推动素质教育和政策措施,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望真正发挥其本来功能。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
[2]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3]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七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化教学观,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评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观懂课、观清课、议好课。评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观课技术要领,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为基础,以看、听、想、记、谈等多种评课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技能。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有关理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授课者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评议,指出其成败得失,认定其优劣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评课使授课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使听课者获得启迪借鉴,从而取长补短,最终达到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目的。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于部分新上任的老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茫然的问题。
1、正确的评课目的。
评课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肯定与否定中让授课者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得进一步提升的信心和途径;让听课者通过对授课者的观摩,吸收新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与授课者共同提升。
2.规范的流程意识。
任何评课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议题。在评课活动中,我们主张“流程规范,焦点集中”。每一个授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设计和思考,都有想表达和展示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如果在课前就让授课者说说自己想给大家呈现什么,让听课者有明确的注意指向和问题期待。评课是,大家又能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相信评课者收获会更多。
3.先进的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评课活动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时代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知识教书匠,也不应该知识蜡烛,而应该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不仅要求我们是教学骨干,更应是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归类总结上升为理论的研究者;要求我们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学者学得轻松,教者教得舒心,听者听得明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评课前的准备。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相应课文。
(2)根据自己近期思考的问题作几个假设。
(3)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提出几个问题。
(4)有的放矢的去听课。
(65)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包括时间分配,双方各自的言行等详尽记录。
(6)听课结束后要及时反思。
(7)结合开始提的问题进行整理。
1、注意的问题。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授课者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目标?
第三,从整节课看,体现出教师何种教学思想?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全部课堂时间的比值?
第三,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利益?
听课时,教师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节课奠定基础。
2、关于评课的角度。
评课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可以评教学目标,可以评教科书处理,可以评教学程序,可以评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可以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可以评课堂效果。这些内容只是普通的评课内容,重要的是转变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聆听分析一堂课,有的放矢地研究剖析一节课,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两个问题,这样的评课才是有效有益的。
总之,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真正掌握这项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评好一堂课必须站在全面的发展的高度进行,体现现代化教育观念,明确评价的内容、标准、要求。当然评课的知识要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不是仅有这些。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掌握评课的技能,教师还必须运用这些评课的知识进行评课实践。评课文化文化达到至真至善的境界,评课活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学生与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语文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版。
《语文教育之友》2008年03期。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八
音乐欣赏并不是说单单听懂音乐的旋律与歌词的大意就可以了,而是应当对音乐背后蕴藏的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向学生传达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一定的联想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层次上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而后体验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所以大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得到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想要理解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就必须要能够听懂音乐,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听懂音乐,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在一些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在大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三)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可以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正是如此,音乐审美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只有将一些相关的音乐信息在脑海中储存起来,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自身捕捉音乐艺术的能力提升,同时使自身审美的体验得以增强。
(四)提升学生在音乐鉴赏上的能力。
不管是何种审美活动将,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对音乐进行审美时亦是如此。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取到很多同音乐相关的知识,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程度提升,在不断积累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亦能随之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高校音乐欣赏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其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
(一)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音乐作品内容以及类型的多样化,不仅要有民族音乐作品,还要有古典音乐作品,同时也不能少了流行音乐作品。只有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涉及的范围进行扩大,才能使学生不被音乐欣赏的教材局限住,进而在音乐欣赏过程对情感进行不断地积累,逐渐将自身音乐审美的能力与素养提升。
(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主体对美的一个总体看法就是审美观。处于不同文化、时代以及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都会表现得各不相同。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将真、善以及纯朴视为美就是正确的审美观。所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审美观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心灵、生活与社会都能够得到美化。尤其是针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音乐艺术水平,教师更应当对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加强引导,避免学生错误的追随一些价值庸俗的“音乐作品”。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主体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记忆能力,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应当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培训。可以将着手点放在一些结构简单的、内容短小的作品上,逐渐的由小变大、由简入难,使学生反复聆听一些音乐作品,在此循环往复的实践活动中,令学生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进行了解与熟悉,进而培养学生将音乐的表达形式同音乐的主题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审美体验进行不断获取。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人们在对某些事物或者是活动进行认识时表现出的倾向性意识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拥有了欣赏音乐的兴趣,才能自发地参与到音乐审美的活动中,进而形成一种音乐审美情趣。教师不仅在要音乐欣赏中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来体现自己对音乐审美的不断追求,影响并加强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不由自主的欣赏音乐,将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最终使自身在音乐方面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指的是将一些音乐作为审美的对象,将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作为审美的主体,进而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对照。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想要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把握好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最终使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得以实现。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九
摘要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角度出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管理办法。
管理出人才,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主动适应二十一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作用,体现其价值,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势在必行。
1、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1.1全面惯彻党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事业,关心政治,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
1.2认真钻研教材,不断丰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中,正确制订课时计划,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项教学能力。
1.3认真落实体育教学常规,做好:课前三准备,上课八要求,课后两注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4认真落实课余体育训练常规,制好计划,科学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1.5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常规,坚持“三个依靠,四个为主”,搞好“四个安排”,做好“五个结合,五个落实”,举行协会竞赛,活跃校园课余气氛。
1.6认真组织早操、课间操。班有领操,校有带操,做到有组织,有检查,有评比,有竞赛,不断提高两操质量。
1.7积极进行教改教研活动,探讨学校体育工作规律,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
1.8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不断研究专业业务,改革完善专业教材,科学制定教学课程,形成体育教学特色。
1.9认真落实听课制度,坚持组内相互听课不少于5节,全期听课不少于8节,搞好传帮带;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10爱护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工作作风,随时注意在教学、活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政治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道德品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1.11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保持精神饱满,神态自然,并随时注意言行举止服饰。
1.12积极协助学校搞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条件。
1.13积极协同医务室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建立健全健康卡片,积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体卫工作的管理水平。
1.14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的宣传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
[1][2][3]。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更多的人将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理论的高度,而高校素质教育里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高校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教育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审美在高校教育中不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得现代高校教育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对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审美素质的培养上,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音乐是人类生活上最好的伴侣,也是因为音乐艺术是最有效的审美教育的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用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式,而想要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提升了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才能避免低俗的音乐对高校学生危害,使得高雅、优质的音乐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情操得到升华。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怀的重要途径,所以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育教育,是按照审美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主要是特定时代、特定阶段为标准的审美观念,是以形象为主要手段,其核心是情感表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育能使人更加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等,不仅要有欣赏美的能力,也要有创造美的精神。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要更为客观地去发现自然美,寻找生活中的美,对艺术要有欣赏的美,以及更好地去感受学习的美,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在,这些审美教育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美,认识美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高校通过审美教育科研让不仅能提高道德素养、净化心灵,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也能树立正确良好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应用哲学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审美教育的按照自身对美的了解和发展来改变自我认识的一种手段,是最基础的一种教育,而在教学内容上其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审美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以非具象的美感教育为基础,还与其他教育相互连通,不仅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所以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突破的重点,面对不良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高职院校还要从思想、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让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只有全面构建一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加大力气发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改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学技能类的教师应积极进行学习,充实自身的职业素养。而作为学生,随着人才竞争越来越瀲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与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根据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和数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高职院校以学生工作为目标导向进行教学,但教学的重点停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上面,暴露出高职院校不重视或直接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弊端。因此,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短板,需要进行改变和不断的完善,才能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提供助力,以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探析。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育人为本,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然而,在就业问题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掌握一门技术,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各项技能,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被遗忘在角落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慢慢体现出来,进而极大的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需要认清目前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
1.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重视。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甚而有部分人觉得它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院校领导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校在安排课时以及设计课程时就出现偏差,只是简单复制、粘贴以往的职业类课程,且占比例也比较小,内容也较为陈旧和乏味。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同样重视的是教师的知识、技能,而没有专业的职业类教师,直接导致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会太高。与此同时,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没有深入到专业技能教育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从上述分析可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教育的投入较少,必要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健全,软件配置严重匮乏,最终导致他们的职业素养较差,在工作上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1.2高职院校课外文体活动缺乏职业性。
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缺失,导致学校在组织和安排文体活动时,活动内容过于单调,缺乏一些职业性的元素,使得高职院校文体活动的教育收效甚微。例如,在学校组织一些晚会上,学生的节目更多的追求一些酷炫的街舞、摇滚乐队以及博人眼球的一些浮夸表演,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而那些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比赛更多的停留在名次的争夺上面,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文体活动从内到外都缺乏职业气息,没有职业文化的渗透,学生缺乏学生职业素质学习的机会。
1.3高职院校缺乏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气息。
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环境塑造方面有所欠缺,职业底蕴较差,缺乏一些时代性的新鲜宣传标语,宣传板报长时间不进行更新,且学生对此类事情参与度不高。此外,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支持,对学生的约束不够强,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环境诱导,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今的人们变得更加浮躁、急功近利,高职院校所招收大部分为学习成绩一般或是较差的学生,学校里形成的氛围更多是生硬的技能教学,以及功利的考证形式,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里,课后的大部分学生组团去网吧打游戏,部分学生则拿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看网络小说,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特别是对那些经典名著却很少去阅读。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不是手足无措的茫然应对。因此,只有将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沟通处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德智育的全面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的方法。
2.1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全面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改善当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匮乏的问题。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首先是通过会议、宣传等方法,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整个学校都意识到学校要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进行大改良,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而针对职业类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职业类教师,增强教学力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从教学内容方面出发,高职院校应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技能教育模式,新增一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例如,民族文化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文化修养课程等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并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从职业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技能教学的同时应融入一些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容,例如,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而针对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期末成绩考核形式,积极开展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应新增一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实践以及职业精神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教师应重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通过设计评价表格,让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来按比例的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
2.2营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校园气息。
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可以提升髙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氛围不强的问题,一是可以借鉴一些重点名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来进行完善,让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实现髙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在高职院校校园内张贴校训标语,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本校职业素质教育内涵,使得他们可以在潜移默化感受到浓烈的气息;二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进去图书馆阅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知识,对于班级宣传工作,可以规定板报的更新时间,严格把控板报的宣传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收集板报内容、书写或刻画板报,提升整个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气息;三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贴吧等站点,进行引导和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设置一些职业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升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整体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营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校园气息,让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作者:于佳平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王丽梅,陈静.高职学生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
[2]王丽梅,于佳平.项目化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应用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鸭绿江,2015(07).
[3]刘岩.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周沛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彭英姿.高职院校学生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师,深入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虽然当前的探究教学方式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探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放开手脚。
2.加强教师的“科学探究”体验,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3.教师对探究教学的特征及意义要加深理解,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4.注重案例开发,加强情境创设和整合环节,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为此,应扫除所遇到的障碍,并在课程改革中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其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
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吸引学生的兴奋点。鲜明的画面,直观的视觉刺激,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教育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实现认知目标的达成。
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整个反应过程速度很快,由于反应的容器——试管不是很大,反应物——金属也只不过是片状固体,若只采用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几排的学生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就无法对其描述。若采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投影在荧屏上,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
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的道理。
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新课标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音乐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高校学生培养高雅审美情怀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教育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取代的一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能借此改善和提升心理和文化素养。
音乐是高校学生一种实现审美能力的体现,音乐不仅能反映现实生活,也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最直接的心理感受,所以说音乐的现实形态,是对现实艺术的一种加工的现实没的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校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在正确的引导下能更好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风格、旋律等更多的音乐知识,也同时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调,让学生能了解音乐作品更深的蕴意,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也能更好的领会音乐内涵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使得音乐教育不仅成为基础教育,也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乐作为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和智慧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魅力,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音乐作品来不断地了解音乐创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风格等信息内容,还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基础和表演技巧等,在音乐学习上还能够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最终学生要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好地深入了解我国悠久音乐文化,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扩宽高校学生的自我审美视野,培养他们的对多元化文化的热爱和了解,这样都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音乐审美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可以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使得创造力成为人类社会能动性的最高体现,同时也给了高校教学新的要求,让各个学科之间相互综合。高校在培养学生上不仅要体现在对知识传播讲授上,也要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创造思维上的培养,音乐正好可以满足人们对创造力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成为高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博.音乐审美素质的养成与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5):106.
[3]付馨.大学生音乐审美行为探究[j].才智,2014(13):165.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积极探索,以音乐教育为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合适题材丰富活动内容。
〈1〉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如: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辅助以摇摆拍手的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在他们的心中播撒兴趣的种子;打击乐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促进音阶和节拍掌握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多声部的节奏;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音乐潜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
〈1〉增强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音乐教学中将根据活动内容自编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活动过程情节化,创设了很好的活动情趣。在开展音乐欣赏〈赶花会〉这一活动时,我们首先出示“花会”场景图,然后,音乐响起,故事讲述:在美丽的云台山脚下,有一群可爱的鸭子,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要去赶花会,他们游过小河------看,有漂亮的一串红,美丽的菊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经过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2〉表演游戏渗透与教学活动中。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而且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歌曲〈蚂蚁搬豆〉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蚂蚁洞口”旁,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情景表演,当小蚂蚁回洞中叫来好朋友,抬着大豆一起走时,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活动有滋有味,学生情绪饱满。
〈3〉结合电教手段提高活动效率。
孩子们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性强,利用电化教学会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使幼儿进入情景。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这一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课件,在活动导入部分,出示动物狂欢图:美丽的大森林,住着许多动物,长颈鹿,大象,小鸟,乌龟,小猴子等,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动物的王国,很快进入了活动情景中;图谱设计时,我用小猴子吹喇叭的动画插件表示音乐的引子部分,用狮子的脚印和小喇叭分别表示狮王和小动物们的音乐形象,图谱形象生动,使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曲式结构一目了然。
4师幼互动营造愉悦氛围。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和朋友间的互相关爱,建立起了一种轻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时,小鸭子的身边会有鸭妈妈的陪伴,和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三插上想象翅膀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
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春天在那里”我描绘了一幅……把小朋友带进了春天的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如:听了缓慢的以长音为主的音乐会想象睡觉时妈妈唱的摇篮曲,而听到欢快以短音为主的音乐时会想象小白兔活泼跳跃的样子。由于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来自于生活,而且与孩子们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共鸣、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陶冶个性,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也的到了提高。
幼儿教育一定是从细节着手。
所有东西都不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同样,很多事情也不是学多了都是好事情。今天,在好育园的论坛里看到一位妈妈发表了关于“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给孩子听”的不同观点,深受启发。
丑恶的现象是存在,美好往往比较脆弱,在丑恶面前去平衡它,那么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最好教程。孩子会好奇为什么别人比自己漂亮了就要嫉妒呢?那么自己应该学习书本上的、学习故事里讲的哪些东西呢?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
首先,我们必须让自己正确的去认识这类问题,从美好的一面引导孩子喜欢故事里的人物;
与此同时,也同样需要注意自己在平时的说话方式,还有行为举止,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因为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社会人都有可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引导、帮助孩子避免接触丑恶现象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高校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对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教改之中作些初步探讨,提出要从传统的`以指挥命令为主的“食指教育”方式转到以激励学生内心为主的“大拇指教育”方式.
作者:李立新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systemandsociety年,卷(期):“”(3)分类号:g642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英语学科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点,这里试论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作者:张静慧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刊名:科技风英文刊名:technologytrend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育观念语言素质文化素质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特点:一是体现教育对象的整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具体最明确的反映,其实质就是素质教育,是由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以及特殊属性所决定。职业教育就其本质和外在要求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劳动力再生产直接性;二是职业定向性和和教学手段的实践性。职业教育从其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社会功能看,具有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关于基础教育的任务,“双重任务”说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的任务是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的任务是升大学。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要使尽量多得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学校、家长、社会追求的惟一目标。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所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奠定做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人的基础”。这就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
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把学生单纯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具”。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的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一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有潜能的。目前各人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各人潜能开发的程度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二是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的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
1.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开放性。
3.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应试教育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的体制、“官本位”的思想、“注入式”教学的产物,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并在计划体制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欲演欲烈,难以沸止。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给人以鱼,仅供一饭之足;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经典性语言形象地表述了给人“鱼”的应试教育与给人“渔”的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具、最明确的反映,其实质是素质教育,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及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黄元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职业教育,专重实用,纯为生活其见,专以职业之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这些论述道出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根据职业教育本质和特点,可以对职业教育作如下表述:为适应就业,转换职业和已经在岗提高的需要,以学校教育为形式,在不同程度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劳动部门劳动岗位不同水平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使受教育者具备适应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身体及心理、专业技能诸素质;在教学上表现为理论和实践并行,以实践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在功能上,具有鲜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这就是职业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本质是事物必然具有并与其它对象相区别的的特有性质。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体现在:既不是升学教育,也不是学术研究的理论教育,而是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解决受教育者就业问题,一方面为社会输送熟练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终端,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劳动力最直接、最迅速、最重要的环节。它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办学宗旨上看。
中华职业社第一任社长黄炎培先生在创社之初,就把“为人谋事,为事求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宗旨;一同志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者一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一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论述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2.从培养目标上看。
主要是培养落地型、实用性的初、中级技术操作人才,培养的学员主要是第一线有技术的熟练劳动者。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除一小部分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外,绝大部分都要直接进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培养高等职校人才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主要的是让大多职业学校毕业生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门职业技能,有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本领。
3.从教学手段上看。
教材具有针对性,选择教材是根据岗位需要和技能要求选择和使用;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文化课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4.从社会需求看。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的今天,企业竞争风云变幻,对于熟练技术劳动者,企业倍加需要。企业出于竞争需要,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但要求有一技之长,而需要即会操作又会经营管理,即有多种技能,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惟由此企业才能够在激烈国际间竞争中站稳脚跟,扎地三尺。
从以上几个角度说,职业教育最具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从出生之日起所追求的就是受教育者素质的最大化提高,职业教育除了素质还是素质,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心和生命力所在。
浅论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英语语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又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英语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的英语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一、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
1、语音的培养。语音是语言的外表形式,学习英语一开始就要把语音、语调的基础打好。语音、语调是有意义的声音,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发音正确,对方才能听懂自己的话,也有助于自己听懂别人的意思。
2、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建造一座语言大厦。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越牢固,就意味着英语能力训练越多,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学生对词汇掌握的情况,一般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应从词性、词的结构、词的搭配等方面重点加强词汇的'积累。
3、语法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骨骼。语法和词汇好比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框架和砖块,只有这两个因素科学结合,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人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应从语言实践中总结规律,通过平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归纳语法规则。
4、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是人通过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是交际能力的体现。任何一门语言的运用不仅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则,还受制于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因此,学习和运用英语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要了解英语语言历史和文化,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交际中断,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二、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一开始会有强烈的新异感,这种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受到压制,从而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情绪和行为。
为了重新唤醒这种内在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2、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之信心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应把学生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渴望获得知识、成功的内部动机与获取奖励、赏识的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把为个人目标而学习与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对自我认识感到满意的心理倾向,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语言的实质是交际,而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际的信心以及不怕犯语言错误的勇气,克服口语交际中的胆怯等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师的英语素质。
1、具有合作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重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行为学到合作的理念。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及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基本功。教师讲课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沿着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获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思考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意义在于,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以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这就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星张彩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突破[j]、岁月,(12)。
[2]刘杨探究大学英语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44)。
[3]张宇于蕾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