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古人智慧和情感。总结应该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客观评价,可以提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一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二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4.观察思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点?
(二)做一做。
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每千克苹果1.92元,每千克梨多少元?(先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思考:两种解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如果题目中不指定方法的话,用哪种方法做比较简单?
1.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60元,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要用多少元?
2.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用了308元.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
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七的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
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
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
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四
17、一段钢筋用去9.6米,还剩下全长的2/5,要想剩全长的3/5,得用去多少米。
20、被减数是180,减数是差的2/7,差是多少。
21、一根绳子三折比四折长12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2、一辆汽车4小时行全程的6/7,行完全程要几小时?
23、一桶油,用去6千克刚好是剩下的2/5,剩下多少千克?
24、给小朋友分苹果,第一天分给36个,刚好是剩下的4/7,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25、一筐苹果连筐重60千克,卖掉1/4后连筐重45千克,求筐重多少千克?
26、一桶油连桶重20千克,用去3/5后,连桶重5千克,求油桶重多少千克?
27、农场有一批果树,苹果树比梨树多1/8,梨树比苹果树少80棵,有梨树多少棵?
28、学校里长跳绳比短跳绳多1/4,短跳绳比长跳绳少56根,有长跳绳多少根?
29、今年小明的年龄比的大海大1/6,大海比小明小2岁,小明今年几岁?
30、五年级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4,女生比男生少8人,五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31、牧场山羊比绵羊少1/4,绵羊比山羊多180只,有绵羊多少只?
32、小红的画片比小兰的多80张,小兰的画片是小红的2/5,小红有多少张?
33、新建一所学校用去125万元,比计划节约1/10,节约多少万元?
35、学校计划今年用电1500度,实际比计划多用1/4,多用多少度?
36、今年产鲜鱼20万吨,比去年增产1/5,增产多少万吨?
37、修一条公路,已修了480米,比全长的3/4少20米,这条路一共有多少米?
39、加工一批零件,已做好了456个,比计划的3/5多3个,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46、修一条360千米的路,已修的比没修的多1/4,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47、一本书共50页,看的比没看的3/4多15页,看了多少页?
48、一堆黄沙,运出12吨后,余下的比原有的3/4还多2吨,这批黄沙原来多少吨?
52、有一堆煤运出80吨后,剩下的比原有的1/4还多5吨,这吨煤原来多少吨?
53、一堆煤已烧了80吨,比这堆煤的3/5少16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54、制一艘轮船计划用330万元,实际比计划的3/5还少2万元,实际用多少万元?
55、一种商品原来售价是400元,先将价1/4,又提价1/4,现在售价多少元?
70、甲乙共有图书128本,乙丙共有图书160本,甲的是丙的2/7,丙有多少本?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五
摘要:本文分析出七年级学生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的原因,指出突破的方法,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巧设未知数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解决问题。用代数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度,究其原因是以前很少接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不习惯利用代数法来处理问题,还停留在小学的算术解法上;
3.即使找出相等关系,也不能顺利地列出代数式及方程;
4.当问题中含有不只一个未知量时,由于审题、分析能力较差,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未知量作为未知数才简单。
通过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突破这些的方法。
一、要让学生感觉到代数解法的优越性。
初列方程,对学生来说确实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例题对算术法和代数法作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代数解法的优点,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代数法的妙处。
算术法:(20+25)/(4-3)=45(人)。
这对一般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代数法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20本,这批书共有(3x+20)本,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的25本,这些书共有(4x-25)本。
等量关系:第一种分法书的总量=第二种分法书的总量。
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
3x+20=4x-25。
解得:x=45.
答:这个班有45名学生。
二、教会学生自己寻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五步: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设出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答。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正确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在应用题中,相等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题目给出条件的等量关系,如教材中的“等积变形”问题,“行程”问题等,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找等量关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积变形问题,不管锻压前还是锻压后,总有下面的等量关系:
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
另一类是可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相等关系,如“工作问题”d“浓度问题”等就要在问题的内在联系中去找等量关系。
这一问题中,由于是在原来的.硫酸溶液中又加入一部分水,虽说总重量和浓度都变了,但是纯硫酸(溶质)的重量却没有变,于是即有下面的相等关系:
加水前纯硫酸的重量=加水后纯硫酸的重量。
1.代数式法。
用代数式将题目中的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数字”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多运用这种方法。
2.图示法。
有些问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画出图形,可由图中有关基本量的内在联系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行程问题、等积问题多运用这种方法。
3.表格法。
我们可将题目中有关数量及其关系填在设计的表格中,然后根据表格逐层分析,由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日历中的方程”问题、“浓度配比”问题及其它条件较多的题目多运用这种方法。
四、指导学生掌握设未知数的技巧和方法。
应用题中,如果未知量特别多时,我们若能巧妙地设未知数,可以给列方程带来很大方便。设未知数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对含有多个未知量而又只允许设一个未知数的问题时,选择适当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直接关系到列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有两种设法:一种是直接设法,就是题目怎样问,就怎样设。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简单的问题中,如: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这个问题就宜采用直接设法;另一种是间接设法。有些问题,若采用直接设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就采用间接设法。如一个两位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7,若把它们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换,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27,求这个两位数?此问题就应选用间接设法。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虽然是七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一定能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六
解:设原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例2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2.1。
答:第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要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准备呈现解应用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用算术法解和用方程解,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根本区别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等量关系出发思考问题,第二个环节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道题,让学生理解用等量关系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简单、容易得多,从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个环节就紧紧抓住等量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从中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解题步骤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放手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形成在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知识发展逻辑顺序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七
教材简析:这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形如ax+_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是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答:小雁塔的高度是43米。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教学后记: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给孩子们复习了五年级下的解方程,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格式已学会,解这类稍复杂的方程也很快能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花了一些时间在让孩子找一找,说说应用题的等量关系上,交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围绕“这道题讲了哪几个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让学生说说。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不足之处:由于对解这类方程的方法格式强调不够,有少数学生解答时格式不规范。进行了个别辅导。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引出新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一)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二)240÷(9-5)×9。
x—x=240=。
x=240=。
我这样板书,对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九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在区别对比中,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搞清两种解法各自的特点。
例7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各自的特点;学习例7后,通过与做一做进行比较,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探究活动。
数学魔术。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魔术.。
2.学生分小组讨论魔术的秘密.。
3.汇报讨论结果.。
4.仿照上面的魔术,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魔术.。
魔术揭秘。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一
二、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 :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谁来说一说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 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二
一、设计理念:
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着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分数乘法单元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拟引导学生在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在初中第一个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问题,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后面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我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如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个数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归纳,总结”的活动,最后得出公式,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虽然他们求知欲特强,但是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接受新知识较慢,所以尽量把教材细节处理得慢一些,多让这样的学生动起来,多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兴趣入手,调动积极性,补救知识欠缺。
3.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及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所以确立目标如下:
(2).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乐于探究数学知识。
4.重点与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对此总是感到为难,分数乘法应用题也是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增长率及打折销售问题的前提,所以对用分数乘法能解决的应用题的类型的分析是本节的重点;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或公式的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另外,本节课通过归纳总结,分组展示,合作交流的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联想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公式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无论从知识上,还是在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把知识容量扩到最大。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3.通过自主归纳总结,你认为用分数乘法能解决那些类型的应用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现问题的存在,再带着问题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应用题的题型理解与应用。
(二)、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再一次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简洁有可操作性。
(三)、组间交流解惑:
题型一: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题1:我们班现在有60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求女生有多少人?
归纳:所求数量=单位“1”的量×所求量占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题型二:连续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归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关键是要清楚每一步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找准中间量。
变式:
归纳:先求出这个部分量,再用总量减去部分量;或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与总量相乘。
归纳:这个量=总量+总量×几分之几或这个量=总量×(1+几分之几)。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享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消化性检测。
1.学生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2.将独立完成不了的问题进行合作考试。
根据下面所给的算式编几道实际应用题300×4/5120×2/4×5/6100×(1-1/8)。
(五)、自我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学生谈谈体会、收获或不足。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是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六、布置作业: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完美。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数连除和乘除复合应用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前面学过的分数乘除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数连除应用题和乘除复合应用题,所以在设计复习导入部分作了全面的练习和知识点的概括。本节课的重点是:找准题中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难点是:掌握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明确数量关系。
在设计授新课部分,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我谈话引入本校情况,并对两道例题做了更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到适当的引和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计算是次,分析列式是主,所以在设计练兵场1、2时,我做了明确要求,男生做1题,女生做2题,这样学生实际完成了1道题,但在同桌互查和集体订正的过程中就自然列出了另一题的算式。
巩固练习阶段,我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设计时题目要求只列式不计算,是为了达到节时高效的目的。二是变式和拓展练习。题目中只有1个单位1,目的在于和前面的题目和解法形成对比,使学生养成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好习惯。
小结时,师引导学生说内容,说方法,并强调喜欢哪种用哪种,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后优化算法。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和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与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相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找准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天天练。(课件示题,指名口答)。
渗透个别算式的知识点。
2、看谁先找到题中的单位1。指名口答。
3、分析分率句,口头列式解答。
教师小结:题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单位1的量,求分率的对应量要用乘法计算;题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分率的对应量,求单位1的量,要用除法计算。
4、谈话引入新课。
东华小学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的,我们学校也不错。课前老师还对我校部分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作了了解,来一起看。(指名读题)。
问:在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这两个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其中一个类型。(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例4。
1.)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我们还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生说画法,师画线段图。
3.)师引导,学生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连除的方法解答了题目中有两个单位1并且都未知时,求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的这类问题。
4.)你愿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指名板演)。
2、完成练兵场1中的题目。(要求男生做第1题,女生做第2题,然后同桌交换检查,最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5。
1.)出示例题,齐读题目。
2.)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我们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师引导学生完成线段图。
4.)师引导,学生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乘除混合计算的方法解答了题目中有两个单位1并且一个已知,一个未知时,求其中未知的一个单位1的量的这类问题。
5.)谁还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指名板演)。
4、完成练兵场1中的题目。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先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下面几道题和前面的稍稍有点不同,敢挑战吗?
2、变式练习。
3、拓展练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题目中含有两个单位1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算术方法的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2、3、6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四
类型一(简单的一步方程)。
4、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其中六二班收集了60个,六二班共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收集多少个?(用除法)。
类型二(几倍多多少/少多少):
1、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2、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类型三(买东西和卖东西):
1、小明有面值2角和5角的共9元,其中2角的有10张,5角的有多少张?
类型四(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1、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480包,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3倍,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包?
2、小强妈妈的年龄是小强的4倍,小强比妈妈小27岁,他们两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类型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鸡兔同笼)。
类型六(和差问题):
1、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2、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分别是多少?
3、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3,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五
《列》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者:郭江海评析者:李汝凤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p114例4,做一做,练习二十八1—2,4,8题。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
列大全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
《列》教学反思默认分类2009-10-2213:50:15阅读86评论0字号:大中小加强题意内化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把应用题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压缩成以数量......
列【例1】水果店运来的西瓜的个数是白兰瓜的个数的2倍,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卖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360个。水果店运来的西瓜和白兰瓜共多少个?【......
列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与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系,正确列出方程进行解答。2、......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六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五、说板书设计。
(一)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二)240÷(9-5)×9。
我这样板书,对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七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学生活动过程备注。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
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篇十八
6.某校三年级二班有140人,比三好学生的5倍还多10人,三好学生有多少人?
7.食堂有850千克大米,吃了18天后还剩400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10.某粮店有面粉79千克,分装3袋后,还剩25千克,每袋装了多少千克?
二、参考答案。
解:设每个足球x元,则。
7x=114-5.5。
7x=108.5x=15.5。
解:设运了x次后还剩14吨,则。
4.6x+14=60。
4.6x=46。
x=10。
3.解:设实际每天修x米,则。
(15-3)x=60×15。
12x=900。
x=75。
4.解:设书法队有x人,则。
(3x+10)+x=58。
4x+10=58。
4x=48。
x=12。
5.解:设香蕉有x千克,则。
3x+x=200。
4x=200。
6.解:设三好学生有x人,则。
5x+10=140。
5x=130。
x=26。
7.解:设平均每天吃x千克,则。
18x+400=850。
18x=450。
x=25。
8.解:设苹果有x千克,则。
x+5×15.5=100。
x+77.5=100。
x=22.5。
9.解:设平均每天修x千米,则。
4x+1.8=26.4。
4x=24.6。
x=6.15。
10.解:设每袋装了x千克,则。
3x+25=79。
3x=54。
x=18。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47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