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避免使用太多的排比句或长句,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一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部地区北部与北京、河北等接壤,紧靠以京津唐工业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部与福建、广东等省接壤,紧靠珠江三角洲;东部与山东、浙江、江苏等省接壤,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上海;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战略大转移中,中部地区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中部地区自身潜在的市场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使其成为接受东部地区所转移产业的主要基地。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同时,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此外,中部地区拥有独特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二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地理上靠近的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这些企业和机构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性经济现象。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分析中部产业集群的现状,准确把握中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于推进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三
政府以其强大的行政管理能力在引领企业建设跨企业和跨机构的战略合作联盟方面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从人才、资金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科技与人才合作关系,与联盟院校合作设置课程,加快培养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联盟院校进行客座研究和合作培养,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在资金投入方面,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对于区域内产、学、研联盟的重点项目,按比例给予资助。在政策措施方面,加大产、学、研联盟项目开发的税收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权益,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集群内产业链建设。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不仅产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过度、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以核心产业为中心,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是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部各地区应依托自身资源,通过地方政府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大力培育发展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进程,申请相关组织质量认证、安全生产认证等,进而打造优秀企业的市场品牌。在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鼓励龙头企业将本企业的配套产品向本地延伸,大力完善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
要抓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是重要的硬环境。道路交通、电力、供水、通讯、互联网等地方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应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导进行建设,并且以免对使用者收取过高的费用。
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中部地区应制定和实施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于企业的各类专业化中介机构,诸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律师、仓储物流等机构。同时,推动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以增加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企业之间信任合作的基础。
要推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快建立各种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机构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要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产业集群是大量企业的有机聚集,企业是构成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家的知识素养是产业集群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的氛围,培育城实守信、尊重知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进取务实、宽容失败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新的社会道德深入人心,营造适群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2.张武举.中部崛起正当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息息相关,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有助于区域创新体系获得创新资源,有助于区域生产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最终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有助于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在地域上存在关联性、在结构方面存在重叠性、两者功能相似。从这些意义上说,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展模式,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业集群的企业与其他机构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而且存在的条件和环境也极其相似,这有助于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彼此的经验和技术加快本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于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加强,资源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客观上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相应的增加了创新的机会。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学习,经营者掌握了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方法;技术人员学习了如何对机器等生产工具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原材料供应商可能学会了如何了解企业所需哪些材料,并且利用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传递给企业。企业就会更有兴趣、更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2.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生产率的提高和创新优势的发挥。
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区域内形成了一种聚集经济,集群内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信息,这样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企业主便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区域生产率。集群内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和合作关系,并加强了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使新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运用到生产中,缩短了知识生产到应用的中间环节,加速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创新优势的发展。
3.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展模式,促进了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减少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群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经济形成发展的希望。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非常活跃,完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在我国,无论沿海还是中部和西部,都已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些产业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群带动的区域发展典型。如在东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以通信产业群为主导的深圳、以大型家电企业为主导的青岛、以小型石材加工企业集群的广东云浮等;在中部,“光谷”—武汉高新区、以新材料产业群为主导的郑州高新区等;在西部,以大型制药企业为主导的成都、被誉为“中国西部科学城、电子城”的绵阳等等。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依靠独特的优势为当地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持,为当地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走高端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区域经济的调整做出了贡献。
4.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产业集群通过节约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利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措施谋取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同时产业集群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和规模经济、以及网络作为社会资本链结对生产要素吸引的效应,产生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吸引区域外资源,获取区域化的竞争优势。产业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优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竞争优势的提高。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带,充分利用其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资源推动了区域内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带动了整个北京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建设的表现。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
传统产业集群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是钢铁、煤炭、纺织等产业。我国传统产业一般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上不去,企业效益不好,难以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改造传统产业势在必行。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结构升级,这时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区域创新才能振兴传统产业,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区域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机械自动化过渡到智能自动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中增强产业竞争力。区域创新体系为传统产业提供高新技术,以改造其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科学管理,促使传统产业技术基础向高技术转化,产品中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传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区域创新体系激活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活力所在,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而集群内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综合实力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创新作后盾,信息资源缺乏,受自身生产规模小的影响,不具备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而且承担风险能力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这些方面使得其创新受到了限制。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使得劳务市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得以建立,市场机制得以完善,使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形成合力,使本地区的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才使企业得以成为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重要主体。
3.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的知识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形成区域创新合力,从而保证了区域内的各种创新,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力的创新环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集群内关联度、专业化分工、健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同时形成集群内各要素的利益驭动机制和产学研密切结合的互动机制、整体化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然促进区域内高科技企业和高薪技术创业园的发展,高科技企业园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使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本,促进了其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三、小结。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其发展的重要模式,反过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产业集群自身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同时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五
[摘要]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提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程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低的一系列问题。为此,克服产业发展中的“五低”障碍,从理论上认清产业集群的本质尤其是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管理层的公共经济政策选择无疑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概念,是由区域内产业的资源、技术、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主导优势。
三、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从作用机理上看,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竞争合作途径。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大量相关企业间存在着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竞争能提升集群成员的竞争力和整个集群的效率。同时,集群企业间又开展着如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手建设区域品牌、联合开拓市场、联合融资、共同打造产业链的各种层次的合作。
2.规模经济途径。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以下两种挑战:其一,规模不经济问题,即企业规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边界,若超越这一边界,往往因规模过大导致组织失灵、管理成本上升;其二,遭遇法律壁垒问题。而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这一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在避开上述壁垒的同时获取规模效益,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
3.创新激励途径。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效果显著。一方面,集群企业的独立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集群企业的集体创新,可以通过联合各自的研发力量与资源共同开展创新工作,成员企业的研发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有效配置,减少重复性投入,共担研发成本与风险,提高创新效率。
5.资源集聚途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具有资源集聚效应。一旦集群形成,以集群的早期发端企业为核心,就会吸引群外与产业有直接联系的高等要素如资本、技术、企业家等加入到集群中,壮大集群实力。
四、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产业集群思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1.明确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国内外成功的集群实践表明,完全靠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无法保证集群的健康成长,适度的政府参与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尊重产业集群的内生机制,以“引导、扶持、服务”为己任,是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制度与政策安排,支持集群中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带动作用;与成员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品牌资产;提供质量监管、信用监督、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以促进集群成员间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信用担保、组织会展、市场信息、咨询服务;鼓励科研机构、学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升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2.科学地制定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一个具体区域而言,很难做到产业发展上的均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并进一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刺激自发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注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切实避免以“堆”代“群”,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性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我国区域产业布局中主导产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还应注重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
4.明确产业集群战略在区域经济政策的应有地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区域产业的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而这种低成本与差异化要持久就必须依仗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与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因而,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地区应将产业集群战略放在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地位,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此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依靠传统产业政策无法解决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郑胜利: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研究,,(3)。
[3]梁文玲: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生产力研究,,(16)。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六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涌现,如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软件业,迅速获得了全球性强大产业竞争优势的典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涌现,它们导致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马赛克”格局不断变化。
我国的产业集群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2代初,几乎是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和不同类别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闽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比如:台湾新竹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成为“台湾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广东省以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珠三角404个建制镇中,有四分之一的镇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浙江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148个,绍兴的轻纺、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乐清的低压电器、桐庐的制笔、诸暨的袜业等,星罗棋布的产业群成为浙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基地。一个个的产业集群蔚然成风,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被不少专家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产生集群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同时,解决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矛盾,形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可见,“集群化”带来“跨越式”,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集群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竞争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更好的供应、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更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品牌,使企业获得区域营销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不断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即不断体现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并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及有序化发展。产业集群就是通过其内部各要素作用力的耦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通过促进企业的衍生和最大限度地将区域内资源要素组织起来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此外又通过简化市场交易对象的办法,即由原本千差万别的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市场活动转化为在集群内部按网络关系(非市场机制)来完成各种交易和交流,而在外部则由单纯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直接面对市场,杜绝了市场失灵或市场低效率,由此从反面获取了市场竞争力。这正是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原因。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在世界经济地图上产业集群区域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其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煟辈业集群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煟膊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煟巢业集群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成长。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产业集群对新企业的进入和企业增长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产业集群形成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煟床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利用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产业集群的优势,决定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七
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和遂宁市现有农业发展基础,遂宁市农业产业集群坚持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引领原生态农业,发展优质粮油、绿色生猪、优质水果、绿色蔬菜、高效林木、名优花卉苗木、特色养殖、高效水产、优质肉牛、地道中药材等10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西部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3.1打造3大现代畜牧业产业带一是绿色生猪产业带。主要在安居、蓬溪、射洪、大英等县区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生猪800万头,其中绿色生猪640万头。二是优质肉牛产业带。主要在船山等县区布局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优质肉牛18万头。三是商品家禽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蓬溪等县区布局建设商品家禽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商品家禽6000万只。
3.2发展6大现代农业产业带大力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长做大种、养、加产业链,抓好6大现代农业产业带。一是优质粮油产业带。在遂宁市布局建设国标三级优质稻米基地3.33万hm2,盆中中筋小麦基地4.67万hm2,优质绿色玉米生产基地2万hm2,“双低”油菜基地2.67万hm2,菜用型马铃薯基地6666.67hm2,确保粮食安全。二是优质柑橘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等县区布局建设优质甜橙基地、优质名柚基地、优质杂柑基地和优质柠檬基地2.67万hm2。三是绿色蔬菜产业带。主要在船山等县区布局建设绿色蔬菜基地2.33万hm2。四是高效林业产业带。主要在射洪、蓬溪、大英等县区布局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优质干果基地、竹基地、木本中药材基地和林下特色养殖基地3.67万hm2。五是花卉苗木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安居等县区布局建设木本花卉苗木基地、桃花山玫瑰示范基地4666.67hm2。六是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等区县布局建设白芷、吴茱萸、金银花、连翘、香桂示范基地1万hm2。
3.3壮大6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果蔬饮料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饲料兽药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6大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原生态农产品附加值。一是果蔬饮料加工业。依托可士可、清见、川锦食品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延长果蔬饮料加工产业链。二是肉类食品加工业。依托高金、美宁、卓筒实业、超强等企业,引进一批大企业,打造肉类加工食品著名商标,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70%。三是饲料兽药加工业。依托齐全、渴望、泰信、佳泰、国强等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饲料兽药市场影响力。四是林产品加工业。依托建兴、金皇乐爽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大力发展木材、竹材、林化食品、香料加工。五是中药材加工业。依托回春堂、绿康、陈善堂和银发资源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推进中药制药和饮片加工企业gmp认证,打造遂宁中药材品牌。六是粮油加工业。依托鑫泰粮油、汇强油脂、吕氏忠业、开明食品、仁吉制粉、吉星贡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
3.4培育4大农村服务业大力培育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销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中介性服务业,不断提高科技信息、市场流通、生态旅游和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15个,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55家,新建改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5个,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和营销大户1万人,发展a级“农家乐”100家,年劳务转移130万人,劳务收入155亿元。
3.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产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新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居住社区建设,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规划思路,提升新村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四位一体”、“七区合一”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完善“258”规划。加快推进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交通等建设与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新村人居质量和发展环境;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带,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40%以上行政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八
政府以其强大的行政管理能力在引领企业建设跨企业和跨机构的战略合作联盟方面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从人才、资金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科技与人才合作关系,与联盟院校合作设置课程,加快培养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联盟院校进行客座研究和合作培养,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在资金投入方面,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对于区域内产、学、研联盟的重点项目,按比例给予资助。在政策措施方面,加大产、学、研联盟项目开发的税收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权益,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不仅产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过度、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以核心产业为中心,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是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部各地区应依托自身资源,通过地方政府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大力培育发展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进程,申请相关组织质量认证、安全生产认证等,进而打造优秀企业的市场品牌。在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鼓励龙头企业将本企业的配套产品向本地延伸,大力完善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
要抓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是重要的硬环境。道路交通、电力、供水、通讯、互联网等地方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应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导进行建设,并且以免对使用者收取过高的费用。
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中部地区应制定和实施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于企业的各类专业化中介机构,诸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律师、仓储物流等机构。同时,推动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以增加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企业之间信任合作的基础。
要推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快建立各种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机构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要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产业集群是大量企业的有机聚集,企业是构成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家的知识素养是产业集群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的氛围,培育城实守信、尊重知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进取务实、宽容失败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新的社会道德深入人心,营造适合集群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2.张武举.中部崛起正当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九
区域品牌加强了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企业群体、商会、行业协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是集群网络的节点,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培育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努力。在区域品牌的影响下,拥有自主品牌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改进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和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成本潜力的挖掘,同时密切协作集群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有偿使用和维护大家创造的知名品牌。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也是价值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增加集群的集聚效应,从根本上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区域品牌有利于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质量发展区域品牌意味着一方面集群将从追求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追求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的的竞争,即企业的竞争模式由速度竞争转向提高质量的较量,行业竞争模式由产量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另一方面是改变粗放型、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减少数量型投资,较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型投资的比重,主要将投资应用于技术更新、开发新产品、职工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二、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长足发展,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连续五年gdp平均增长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工艺美术产业产值达到400多亿,规模已跃居全国同业前列。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优势和特点。
(1)莆田工艺美术产业以专业村、街为基础向外辐射,形成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雕刻类(含宗教用品、古玩)生产基地涵盖:荔城新度雕刻一条街、仙游坝下雕刻专业村、荔城北高彩石雕专业村、荔城黄石玉雕生产集中区、仙游榜头东桥铜雕专业村、仙游大济雕刻专业村、仙游度尾雕刻专业村、仙游赖店古玩专业村。仙游县成功申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以“仙作”为代表的古典工艺家具集中在仙游坝下,在这里汇集了3600多家生产销售商,是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一条10公里长街,还有一个40万平方米的古典家具城,成为我省古典工艺家具的领头羊。珠宝玉石主要集中在秀屿上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荔城北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石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分别于和获得“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专业荣誉称号。
(2)资源禀赋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参与竞争的主要因素在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中的这些产业都是以资源禀赋占优势。依靠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仙游县古典家具产业继承了本地传统工艺及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莆田龙眼木、青石材目前基本能够自给;仙游赖店近年又出产寿山石雕新材料“仙游石”;莆仙山区的竹、草、藤、树根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其他名贵木材、玉石料则由外地采购供应。目前集群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稀缺和珍贵性。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工艺美术产业有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
2.存在的问题。
莆田虽然是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但是大多数区域品牌的品牌效应较弱,存在着“有品无牌”、“大而不强”、不易保护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1)品牌协同意识不强,集体效率尚未形成,未形成产业合力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企业多数是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低,规模小、实力弱,仅44家企业产值上亿元。集群内企业偏向“小而全”,如古典工艺家具行业,从选材、下料、开榫、凿眼、沾水打磨、刹活、使鳔、检查打磨到最后的油工都由企业单独完成,珠宝玉石产业也是各自为战。由于很多企业只是空间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效应,造成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呈点状发展形势。地方政府对许多企业“行政捏合”,半强制性地外部“植入”,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效果。
(2)区域品牌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保护困难由于工艺美术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产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而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行业协会草拟的行业规约,缺乏政府相应法规的配套制约,对仿造盗版等问题难以做到令行禁止。“国字号”区域品牌是公共物品,更是一项无形资产,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以适当的手段对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加以有效控制,就必然会有少数企业冒用这些区域品牌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如红木家具很多外观像红木但实质不是红木、还有的用料选用边材而不是心材;另外,造假技术也渗透到仙游石市场之中,从而也增加了鉴别的难度。任何企业的负面作用,都有可能使其他企业蒙受株连,为此而产生“株连效应”、“柠檬效应”等风险。
(3)品牌设计和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莆田的古典家具、珠宝首饰等行业,虽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品牌综合实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品牌设计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强势产品品牌的区域品牌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当务之急是把销路搞上去”,莆田很多加工企业以为别人代工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的品牌;多数批发企业即使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未获得终端市场的认可,外地零售商从莆田进货后,多换成自己的品牌标签。集群内这些企业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最高不超过3%,大部分在1%至2%之间。
(4)保护传承与创新能力受限,缺少强势品牌多数集群内企业采用“专业市场+家庭工厂”经营模式、“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古典家具还是宝玉石雕刻很多产品局限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的延续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迎合度和附加值不高。缺少知名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传统的“父传子”的方式也制约着“精微透雕”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此外,作为传统的银饰加工批发中心,莆田白银产业还未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省级名牌数量也偏少,与其在中国白银市场中的地位不太相符。
三、培育和维护区域品牌,提升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树立区域品牌整体意识,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区域品牌。
(1)加强集群内企业联合,发挥区域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培育区域品牌需要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合作来改变集群企业的“低、小、散、弱”和竞争力不强的弱点,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如共同建设销售渠道、进货渠道,共享技术、共同建设品牌等,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工艺美术企业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配套,延伸集原料、创意、生产、营销、科研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链,利用区域品牌发挥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集群内企业竞争合作观念的.转变是区域品牌建立的基础,只有共同把区域品牌这一“蛋糕”做大,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2)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增强区域品牌的保障力改变单纯的“行政捏合”,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物流储运、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企业,强化企业间的联系,整合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更好地服务产业,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2.有效维护区域品牌的形象,减少恶性竞争。
(1)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同业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应当成为集群内全体企业的自觉行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商会都要制定有关质量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鼓励企业采用有关国家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低俗的工艺美术产品,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培育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实现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舆论宣传,利用“羊群效应”引导企业自觉塑造区域品牌。
(2)开展行业指导、行业服务,充分发挥行业有效作用行业协会应实实在在为会员办事:一是积极建立工艺美术政策法规、产业资料(品种、技艺、人才、资源、教育)、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的信息库,形成全行业联动的信息系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鼓励行业组织加强调研,建立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三是引导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交易等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适合工艺美术行业特点的专业服务。
(3)积极发挥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建立起激励和惩罚机制,如重奖那些在维护区域品牌建设的企业,加大力度惩处那些有损区域品牌形象的企业,没收和就地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者吊销工商执照,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能力。
(1)加强品牌运作,“国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相互促进政府要汇集产业集群整体的力量,创造性、高起点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在五个“国字号”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区域品牌的内涵建设,要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全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使“仙作”、“莆田木雕”、“仙游石”、“上塘珠宝”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像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寿山石雕一样叫响全国。把莆田打造成“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和先进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2)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产业不断创新,提升质量,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3)营造舆论环境,增强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广泛利用各大媒体,展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魅力,继续定期举办各种博览会和“百花奖”大赛、现场创作大赛和大师精品拍卖会等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旅游区、机场、星级宾馆、高档会所设工艺品直营店、专卖店,有效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招商活动,不断扩大在国内影响。动员全行业企业以整体形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会、展销会和交易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扩大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创区域品牌,提高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知名度,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
4.增强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强势品牌企业。
(1)产品要跳出同质化的框框,走差异化、国际化之路改变古典家具产业千店一面的明清仿古家具风格加粗放式的生产制作模式,进行仿古家具风格框架体系内的差异化、艺术化、精品化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仿古家具生产制作,向品牌化的“中式家居”领域拓展创新,打造当代的中式家居品牌与新的设计制作模式。打造高品位、高质量、面向国际的高端路线,成就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的艺术品创作品牌,创建成熟的国际商业平台,包括创作、展示、推广、交易、交流、延展、服务等多项内容。
(2)借鉴海内外企业经验,开发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莆田珠宝企业要善于汲取华夏文化的优秀内涵,借鉴欧美及日韩的先进理念,突破常规设计手法,打造优质饰品。在目前开发的金镶玉、玉嵌金等产品基础上继续创新,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填补首饰行业的空白,使性能和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加强工艺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技艺的申遗工作积极开展需要抢救和保护的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如竹雕、刺绣与草竹编等。把精微透雕、古典家具、金镶玉、玉镶金、工艺雕塑等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职能,支持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的企业,制定实施细则和立法加以保护。
(4)高端树品牌,低端要份额,打造强势品牌企业要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规模较大、市场优势明显的强势品牌企业,形成“群狼效应”。引导高端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寻味和品位要求,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和全国知名品牌建设,对于仙游石、红木家具等受到资源限制的产品,则不能追求产量,应走高端、精品发展道路,做优做特,让有限的资源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工艺品则可走“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路子,致力于开发实用型工艺品,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需求增长和高利润相伴随。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
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为例,分析文化生态要素对广东体育产业的影响,以观察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旨在更好规划和发展该区域的体育产业.
作者:周良君陈琦向静郑昌意作者单位:周良君,郑昌意(广州体育学院,广州,510500)。
陈琦,向静(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刊名:体育文化导刊pku英文刊名:sportscultureguid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关键词:南部沿海区域体育产业文化生态学广东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一
摘要:为了更好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资本为核心的路径。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基础,企业必须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文化产业;三位一体。
在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中,资本是文化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最重要的纽带。引入社会资本,为实现西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西安可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资本为核心,按照“三位一体”的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这种路径可分三步完成。
一、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
这一步的主导思想是建立政府在此路径中主导作用,把社会资本先引导到这些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文化领域,一旦试点证明这些投资有着高于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大量社会资金就会不断涌入,使社会资本在文化产业投入上进入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可采取一下四种方式:
(一)公共工程特许权。
公共工程特许权也叫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是指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协议,授予签约方的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投入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取得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二)移交-经营-移交。
移交-经营-移交即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方式,是指政府把己经投产运营的基础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移交给民间投资人,通过在约定期限的经营,民间投资人收回全部投资和合理回报,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后,政府再将项目的所有权收回。
(三)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
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即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方式,就是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四)、私人融资计划。
私人融资计划即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模式,是指利用私人或私有机构的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优势进行公共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与经营,政府对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购买,也可以合营方式或者以授予私营部门收费特权的形式出现。
二、文化企业市场化运作。
这一步是以文化企业为主体,用市场化的产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获得市场化融资机会,以实现社会资本进入留在文化产业。具体可分三个方面完成:
中央明确指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企业要有在走市场化的信心,企业化运营。
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产品的市场化是吸引投资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内容创新,就难以打造出符合群众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精品。以此来吸引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
(三)融资方式市场化。
有了产业的市场化和产品的市场化后,文化企业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寻找融资渠道和创造融资环境。金融的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多种市场化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筹到发展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收益,进一步留住社会资本。
三、社会资本主动投资文化产业。
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大量的'社会资本有组织,有程序的进入文化产业,充实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实现社会资本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可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是通过产权转换与重组的方式,对国有文化资产的重新配置以及对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再优化。社会资本成立文化产业股权基金来不断投资文化产业。
(二)建设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平台。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潜力巨大。大量的社会资本有组织,有程序的进入文化产业,从传统投资领转向新兴投资领域。从海量文化内容,到大众流行文化艺术符号在传统产业上的普遍应用,社会资本可投资的产业链从服务到信息到文化,拓宽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充实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实现社会资本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二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国民众代代流传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习惯。
随着经济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队列中。
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1.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温岭市草编帽工艺企业等一些民间工艺企业已发展到585家,规模企业46家,全市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
近年来,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对口的专业毕业生来缓解其人才紧缺的现状。
这都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
而中职学生就是地方企业发展建设的未来主力军,所以有必要促进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满足人才需求和温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障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温岭有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如:蓝印花布、海洋剪纸、纸扎、龙灯、木雕、贝壳画、草编等)都是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
温岭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温岭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于是各种工艺美术正面临着消失、遗忘的困境。
同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而老一辈的传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离开人世。
在这些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只有海洋剪纸等少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其他很多项目都因无人传承而濒临消失。
温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堪忧,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所以,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引入中职学校,向学生展现温岭本土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温岭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创新,让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
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
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传承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
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
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
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
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
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
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
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
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
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
“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
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
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
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通过民俗节等活动,在学校里营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能够强烈激发中职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之情。
例如:端午节的荷包制作比赛,小人节(温岭石塘镇的本土儿童节,家长常以面泥纸扎等为材料,制作彩亭彩轿,为儿童祈祷。
)面塑纸扎展示,或蓝印花布服饰展等等。
所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不失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17).
[4]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4).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三
[摘要]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技艺高超,是民族思维与心理的凝聚,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木雕、蜡染、泥塑、剪纸、工艺铸件、民间玩具等,本文以剪纸为例,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小议。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的手工工艺,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刻)刀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轻软媒体艺术,它的灵感主要源于民风、民俗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基于它简捷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镂空技术,又为后来的民间工艺装饰服务。
纸的折叠性使工艺师的雕镂工艺变成剪刀的掏剪、对折与多折剪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形。
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化功能与民间工艺美术存在着一种审美共性:装饰、实用。
“镂空”是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服装刺绣、建筑界面装饰等各个领域,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最经济、简捷、最便于抒情的民间艺术形式。
人们以唾手可得的纸和最原始的剪刀工具创造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剪贴艺术,它扎根于民间,服务于人民,作者和欣赏者众多,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承任务;而从国内、国际各个设计领域来看,剪纸艺术面对着与新时代发展的脱节和边缘化问题,同时,这种边缘化倾向也为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的知识、技术、观念的冲击下将面临着自身的延续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间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和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上。
在现代生活中,民间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在逐步减弱,其审美功能更加受人们的关注。
在当下发展潮流中,人们寻求一种脱俗怀旧既没有失去现代的功效又与现代的样式形成反差的审美方式,其“实用”的背景以及严峻的内涵已经逐渐消散。
“因此,一种放弃民俗深度追寻的浅表感,一种注重物质实效的笃实感,一种热衷声色气氛的浮艳感以及一种突出自我价值的个性感,可谓民间美术蜕变形态表现于现阶段的一些品格特征”。
[1]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受其传承方式的影响也难以与时代同步,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民间工艺技法的风格慢慢地走向程式化,难以与时俱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过“轴心时代”的理论,“每个文明都有它成熟的自给自足的阶段,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文明所依赖的土壤已经不能再提供更多有效的养分时,这种文明必须借鉴其他的文明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该文明虽然存在却缺乏活力,逐渐成为一个走向衰落的文明。”[7]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贵在传承与发展,重在与时俱进,在社会化大发展中,新的技术,新的文化不断促使着剪纸艺术汲取其他工艺元素的优点与精华来充实自己,以致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使其能够很好地复苏与蓬勃发展起来。
41保持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作品特有的民族气质、性格及其特有的美学观念,把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形式、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
尽量避免采用将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在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组和挪用来传达某些历史信息;而是应该基于民族传统又结合生活实际,对剪纸手工艺进行挖掘与创新,突显出剪纸的民族特色。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得剪纸的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剪纸文化进一步升华,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地完善自己。
42在原有审美基础上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如果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入地发掘与整合,然后再在原有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深入地提炼再创造,这样既延续了民间艺术,又可以进一步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唤起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
传统的手工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艺术品,我们应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将它转化为设计作品。
艺术重在表现个性、表现生活,感性内容较多一些,而设计的目的是用于服务人类、服务社会,因此,民间工艺美术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生活的节奏,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应该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民间艺术可持续性地发展。
正如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里所说的一样:“在艺术的继承中,人类审美意识的连续性对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6]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是人们的审美判断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不管过了多少年,东施依旧是东施,终究不会变成西施,嫫母也不会变成毛嫱丽姬。
人类的审美意识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突然断裂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断裂而完全另起炉灶的审美观念就丧失了为人所理解的基础,以此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很难服众。
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进行深加工,才能更好的保证民间工艺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43遵循市场规律,探析发展对策。
根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般原理,当剪纸艺术作品由自娱自乐的单纯目的的作品走向市场谋取利润时,剪纸艺术作品就具有了劳动价值,就转换成了劳动产品,就成为了商品,剪纸这项民间工艺也就成了艺术生产劳动,它面对的消费者就是那些花钱来购买剪纸作品的人,生产与消费的规律就开始了,确切地说这就是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规律,要想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市场经济里的规律也就是要满足市场供求关系。
据分析,传统民间工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工艺创新匮乏、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或后继无人,无以形成市场化。
剪纸艺术作品要想持续性发展下去也应走市场化的道路,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技法应精湛。
商品只有经过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剪纸这种工艺美术作品不经过流通也是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的,剪纸商品的价值只有在剪纸商品消费中才能得以体现,工艺美术师生产出的剪纸作品,无论其蕴含有多少劳动力,有着多大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如果缺少了市场的需求,没有消费者的购买,那它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以活态的形式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才是实现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从古至今,大量的客观事实证明,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振兴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都需依赖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工艺品便无从传承、发展与振兴。
因此,剪纸艺术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大趋势的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44提供剪纸艺术生存的土壤。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究其根本,是因为现代社会不能再为它提供一个生存的土壤”。
[9]要想让剪纸艺术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他们对剪纸艺术作品的认同感,甚至积极投身到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去,这样可以填补人才的断层,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剪纸艺术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没有人才,剪纸艺术的发展便是纸上谈兵。
任何艺术想要发展都必须遵循“技术是血液,人才是资本,质量是生命,发展是生存”的理念。
[8]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
5结论。
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中,同时也依赖于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关注。
民间工艺美术可谓是“纯正的国粹”,[10]我们急需根据现代人们的流行意识、市场意识,寻找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四
摘要:现在,人们对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越来越重视,虽然很多部门或学校愿意承担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扬,各大院校也愿意加入到保护传承民间工艺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目前,急需研究出系统完善的方法,让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五
潜江境内水网稠密、河湖密集,享有“小龙虾之乡”的美誉。在10多年来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之后,集科研、培育、餐饮、出口、深加工于一体化的小龙虾产业新格局在潜江形成。潜江市小龙虾绿色无公害的品牌创建于20春,坚持走生态养殖的路线。“虾稻轮作”形式的先河也于潜江市开创,先后产生了包括“虾藕共存”“虾稻轮作”在内的等多种模式以及建立了高标准小龙虾核心生态养殖专用池塘。
1.2研究意义。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同时进行旅游文化的建设,这大大体现了旅游的前提是维护生态环境,此外生态旅游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得到促进,也有助于人们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的认识,对保护环境的认识。旅游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旅游者更好的享受旅游的乐趣,从而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1产业规模。
潜江小龙虾产业集群在长时间不断的发展成长下,已然成为潜江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柱和依靠,潜江市因而荣获“小龙虾加工进出口第一市”的美称。,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的养殖面积规模、出口创汇价值规模已均可在全国范围居于榜首之位。与此同时,潜江小龙虾产业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小龙虾产业的重心已由简单的养殖出口逐渐转移,对深加工、加工出口、国内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营力度也已加大,产业规模的逐渐完善,从而以“市场营销、加工出口、科学管理、生态养殖繁育养殖、”为主体的逐渐专业全面的产业链出现。
2.2产业专业化。
要在中国繁多的小龙虾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单单依靠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潜江小龙虾产业集群之所以屹立不倒并且愈发“强壮”,大多得力于其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在潜江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托莱克团体在潜江市政府的鼎力拥戴下在共投资3亿元,成立了全国最大的苗种选育小龙虾繁育核心,以满足小龙虾产业发展需求。潜江成立了全国首家针对小龙虾产业链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潜江龙虾职业学院。为了满足扩大需求,更好的提供作业环境,三个水产品加工园区——熊口、后湖、浩口,并且修筑、建设按国家标准的规范化厂房,打造龙虾加工企业开展平台,推动整个产业化向集群方向进化。
2.3政府政策扶持。
潜江市政府在《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小龙虾养殖财政扶持申报审核工作,给小龙虾养殖的贫困户、困难户提供众多扶持基金,促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潜江市政府实行“七通一平”,水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得到加强,先后投入众多资金,引导小龙虾产业集群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以及小龙虾养殖贫困户,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精准扶贫,为了提升弱户的消费效率和程度,对其进行了小龙虾产业养殖技术的进一步专业培训。
3.1旅游新城的建设。
潜江市依靠其位于江汉平原的地理优势,着力打造江汉运河文明旅游新城市布局建设。依靠“龙虾之乡”“曹禺故里”的美誉,重点抓好曹禺文化产业园、生态龙虾城建设,将其突出打造为城市名片,同时开发蕴含江汉风情的民俗文化、存有红色遗迹的红色文化、以章华台为代表的楚国文化、以兴隆水利为代表的水利文化,建设相关旅游风景区。充分运用招商引资的形式,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模式,并发挥市场力量,投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创立发展文化产业。对专业体育场馆、商业表演和体育比赛的国内专业管理和规范的引进和支持。
3.2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台”的章华台经考证位于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附近。宽度接近1000米,长度接近米的章华台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其中高度可至5米,宽度可达100米,长度可约300米的放鹰台是在其周围的十几座宫殿基址中规模最大的。迄今为止,章华台所在的龙湾遗址是楚国离宫建筑遗址中我国发现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遗址群落。潜江市将在此遗址的基础上依照“开发运用”批示精神建立一个包含民间街与民间博物馆的章华台中国龙湾影视基地,借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据悉,采用人工操作模式的该建设将于4月上旬完成其目标主体建设,并在8月份完全竣工,并力争在展出两个月后的10月份正式开馆。
4.1创新的理念、模式、举措。
为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更好的适应新常态、新业态、新形势、新事态、新业态、新机遇,要用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模式、创新的理念。增强旅游文明名目产业的招商力度,进一步转变体制和机制;以点连线带面,用全域旅游、全域文化的概念,创建出一批有特色的小城镇、村庄和街道;增强潜江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加快旅游人员的建立,加快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开展、有效的引进国内外著名酒店等。
4.2政府干预。
建设市级政府指导下的高标准文明游览领导小组,将城市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严重问题采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处理。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人担任主任,市旅游局主要人员担任副主任,林业局、公安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以此作为市政府下的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相应职权,使其充分发挥职能特权,能够及时处理相关问题,集中发展城市旅游产业。
4.3政策扶持。
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如何加快潜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修正潜江市文化旅游方面的规划制作发展的蓝图,为潜江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4加快旅游景区景点通达工程建设。
为加速城市游览景区项目建立,应尽快完善潜江市基础交通建设及配套措施。设立旅游专用通道、在各大景区建立游客中心,在景区采用标准统一化的旅游大巴、建立一套完整、标准化的旅游服务措施。
4.5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
潜江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据此打造健康养生、修心问禅、名人故居、生态观光等路线。还可以在市政府的主导下与潜江市周边地旅游景区城市签订旅游共同发展的协定,共同布局发展线路。从而争取将潜江市列入国家、省级旅游精品线路。
4.6开发旅游纪念商品。
整合最具有城市特色的食品、官方工艺品,将其开发包装制成旅游纪念品,在火车站、景区游客中心等固定场所进行销售。并在传统纪念品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增加其商品附加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规模,增加旅游纪念品所带来的销售收入。
4.7建设风情特色街。
建设风情特色街。根据本地的现实情况。建设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风情街,这当中包括文化街、餐饮街、老城街、名人故居街、民国风情街等各式特色街。以此来推动潜江市特色街道的可持续发展。
4.8培育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培育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与潜江市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人才的对口培养。可以有效的解决旅游文化人才匮乏的现状。此外,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引进基金,从外引进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
5结语。
潜江市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天然禀赋,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施文化休闲大旅游区域战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全省经济整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出台实施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优化旅游产业构造,促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将潜江市建立成为国内外较有知名度,以及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逢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淮海论坛,(8).
[2]艾劲松.潜江小龙虾与气象[j].气象知识,(4).
[3]杨薇.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3(05).
[4]曹阜忠.对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社会主义论坛,2012(6).
[5]贺丽丽.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2013(24).
[6]王能荣.潜江市建设“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j].决策与信息,2013(06).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六
摘要:现在,人们对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越来越重视,虽然很多部门或学校愿意承担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扬,各大院校也愿意加入到保护传承民间工艺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目前,急需研究出系统完善的方法,让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篇十七
在广东,专业镇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广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经济新增长点,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约有25%已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集群优势更为明显,约有67%的建制镇已经形成专业镇经济。由此可见,中部产业集群虽然在“十五”之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来比较,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均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二)多数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低端且产品附加值低。
中部地区的多数集群为资源型集群。例如:山西省产业集群主要依赖于当地独特的资源条件——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和黑色金属矿资源,在煤炭采选业、金属冶炼业、炼焦业中的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而且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大部分是粗放型发展模式,整体技术含量低。使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对各种廉价的自然资源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处理,以低价占领市场份额,处在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具有劳动密集、资源高耗、管理简单、生产原始、成本低、利润低等特点。从短期来看,确实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内自然资源的消耗,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此类资源型产业集群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业集群内企业过度竞争而集聚效应不强。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形成区域经济品牌效应,降低市场开拓的成本和风险。以内部专业化分工为基础,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生产和营销网络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中部地区大多是属于竞争型产业集群,集群由大量从事相同或相似产品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组成,产业链不长。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很少进行分工协作。虽然企业家在很近的地理范围内一起工作,也很少共享信息,讨论问题。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引导,企业之间信任程度低,加上少数企业的短视,容易在集群中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
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在基础设施方面,道路交通、通讯、城市管网、电力设施等距东部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在社会环境方面,中部地区经商文化积淀不足,部分企业诚信不足,竞争手段恶劣等。在制度环境方面,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渠道少,成本高,由于金融贫血而举步维艰,多元化的风险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同时,企业的创业、管理需要各种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少集群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中部产业集群所处的软、硬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50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