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总结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范文是对总结写作的一种示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核心要点。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一
【内容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逐步迈入了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通道。在此过程中,大量工程型、应用型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科院校作为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专业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联着软件产业发展,有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现状作出简要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进行了研究。
目前,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存在人才适应性、实用性差等问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顽疾,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人才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然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限制了软件产业发展,其创新与优化工作至关重要。
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大肆扩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体系缺失。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是一项体系化工程,需要大量的保障基础作铺垫。现阶段而言,大部分本科院校应时代发展需求,逐步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课堂,并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践机制。然而,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与软件产业及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有效弹性配合,体现了多阶段逐级过渡的特性,很难实现理论、实践与工程的循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拘泥于书本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与全面发展的考查,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究其根本,造成此类现象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建设与渗透不足。在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思想,本身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创新素质与优化意识,在方法选择上显得过于拘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保障体系缺失是影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
(二)产学联盟滞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并非高校一方的责任,其社会价值决定了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配合。事实上,软件工程人才培育与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缺乏反复性地对接与持续性地跟踪,使得本科院校教育逐步脱离了经济市场的导向,所培养的毕业生人才必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其基本价值沦丧。新时期,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决定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与企业建立的产学联盟还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度挖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真知灼见、长治久远。有些企业过度“计较”对合作育人的成本投入,专业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力”色彩,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引导职能,合理介入校企合作,为其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及资金支持是当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没有健全的管理措施,校企双方的权责就不能得到有效拷问与执行,一旦发生纠纷,势必会影响两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产学研一体化也因此走向尽头,不利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完善与深入。
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成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课程设置。学科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同时还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健全的专业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否则势必沦亡。因此,本科院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之初,就需要综合考查自身现有的学科实力,有针对性地做好铺垫工作。具体而言,本科院校要树立良好的市场意识,并以此为导向,明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合理配置相关学科,设计完善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社会价值。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本科阶段应放宽口径,不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需要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夯实毕业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使之深入了解某类系统软件及其应用领域。一般而言,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软件数学类课程、软件基础类课程、软件系统类课程、软件工程类课程等内容,着重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对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考评也应关注其软件数学知识、基础知识以及工程知识水平,全面考查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并据此决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方向。
(二)加强师资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主导,既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对象,又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参与者,其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最终工作成效。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本科院校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引进压力,需尽量在短时间内优化整个师资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等。在此过程中,本科院校要致力于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其理论知识素养及专业技能构成,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使之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简单来讲,本科院校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以职业培训为主、脱岗培训为辅,根据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发展特色学科,为广大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分享有效经验,从而为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同时,本科院校还需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资源充沛,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度职位晋升、薪酬增长等奖励,鼓舞他们自主创新,树立其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从而使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本职工作上。
(三)推进校企合作。本科院校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根本目标是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其自身才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方向的决定者。政府方面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支持校企合作,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两者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而企业方面也需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就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也可与校方专家共同协商专业课程设置,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引入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当中。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本科院校需树立良好的市场意识,将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市场,结合自身实践,走特色发展道路,以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同时,校企双方还应整合可以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打造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引入先进技术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总而言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作出的探索可能存在不足,未来其实践工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希望业界更多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实况,全面总结其现状及问题,并深度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促进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对策,从而推动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优化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3]吴海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6,6:133~135.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二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不同于其它理论性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及软件开发能力。因此,考核方式最好不要采用考试的方式,而应该以软件设计类的大作业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编码能力、系统演示情况、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合理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湖北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构建实践类课程体系地基础上,定期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扩展了教师的专业视野,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湖北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合理的构建实践类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3]梁于玲.基于ssh的网络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5.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有必要合理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体系,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化应用能力。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合理、规范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并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四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该体系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网页设计、javaweb编程技术、javaee框架技术、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web应用软件开发实训等课程。
2.1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实践类课程,主要解决结构化编程问题。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舍本逐末。有很多教师没有全局观念,在授课时过多强调语法知识,而忽略了核心内容,显然是不对的。另外,在课程最后需要让学生在理解结构体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结构体设计一个小的应用程序[2],为学生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打下基础,因为类本质上是在结构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成员方法。
2.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主要解决面向对象编程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类的定义及在定义类的基础上创建对象。在本门课程中,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对象可以调用类的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不折不扣地掌握。实践证明,由于后期的javaweb编程技术和javaee框架技术是以本门课程为基础的,如果本门课程没有掌握,后期的学生就没有办法继续学习。
2.3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主要解决算法设计问题。有的教师和学生错误的认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只需要掌握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工具和开发技术,不需要去研究算法,这是严重错误的。因为,高校和培训公司不同,高校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要为学生毕业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2.4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主要解决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存储问题。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数据库的应用。由于在信息系统、web系统等应用中处理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表,因此,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库中表与表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2.5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即web系统的`页面设计,主要解决web系统中前端页面的设计及其美工问题。在本门课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ui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美工意识,使其设计的界面足够“美观”。
2.6javaweb编程技术。
javaweb编程技术主要解决mvc模式的编程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层各自作用的基础上,学会处理三者之间的逻辑调度关系。视图层主要负责web系统的页面展示,是web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窗口;模型层提供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控制层接收视图层的数据后,主要负责对模型层的调度,相当于一个“管家”角色。
2.7javaee框架技术。
javaee框架技术是在mvc模式的基础上,主要解决j2ee架构的问题。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中,采用的架构是流行的ssh架构(spring、struts和hibernate)[3]。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应用性强,而且学生毕业后主要以本课程学习的技术求职,因此,需要加大课时量,同时要安排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
2.8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主要解决软件测试问题,以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随着软件复杂度的不断提升,软件测试的地位急剧上升。然而,在实际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高校教师对软件测试还不够重视,总觉的软件开发完毕经过调试就可以了,所以,讲授时有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
2.9web应用软件开发实训。
web应用软件开发实训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校的最后一门课程,同时也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本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五
软件专业学生的课程量非常大,平均每学期要选近十门课,周学时在30小时以上,并且要完成多个程序设计项目,因此,他们无法将太多的时间花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面对这一专业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上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对症下药,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在口语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因此,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创新,就要针对软件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利用有限的学时,强调系统性和高效率,排除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英语交流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教的创新性要与学的积极性相结合
课堂教学方法对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认识到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自然教学法(thenaturalapproach)[1]、情景教学法(thesituationalteachingapproach)、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以及认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5]等流派的主张虽各有可取之处,却都有某些缺欠和局限,一些学者和教师采用了兼收并蓄法(theelectiveteachingmethod)作为外语教学法。清华大学罗立胜教授为大学英语设计了综合教学模式(acomprehensiveteachingmodel),季佩英教授探讨了如何用兼收并蓄法来实施《综合教程》的课堂教学[7,8]。但无论何种方式,其“教”的创新性必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必须从知识输出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有发挥自己的模式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
(三)教学手段的立体化要与规范化相结合
模式创新鼓励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立体化,但创新并不等于不要规范。模式创新不是信马由缰,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而是要积极探寻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尽管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因情境而变,因专业学科不同而不同,但无论怎样多样化、立体化,都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征。所谓将立体化与规范化紧密结合,就是要处理好“突破”与“遵循”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突破传统的、旧有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也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有教学计划,有业务流程,有效果考核。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该学院提出了“工程化、前沿化、国际化,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突出“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为了培养合格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学院为大二学生开设了一个学期《英语交流》课程。对此,学院围绕“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利用有限时间最有效地进行口语教学”开展了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英语交流》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景创造《英语交流》上课前,学生进入教室后禁止使用汉语,而是开始朗读英语材料,或用英语交谈。上课后,首先由两名学生用英语报告新闻,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从而营造了语言交流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讲教师随后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介绍背景,或讲述情节,指出关键词汇和短语。通过师生问答,使学生了解当天要学习的文章内容(到此时学生手里还没有拿到学习材料)。这时教师开始逐句地讲述,学生则高声模仿。这一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自行矫正语音语调,并且形成新的语言习惯。经过三到四遍的“学说话”,多数学生已能借助屏幕上的提示语完整地复述整篇短文,从而增大了其语言内存。接下来强调输出,主要采取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的方式,如复述故事(要求变换人称等)、就故事内容互相问答、扮演事件中角色或展开辩论等,以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每篇短文还附有十个相关的句子,其中很多句子都是有用的句型可供替换使用。此种方法设计融合了几种传统教学法的优点,通过学生严格地复述,将正确的语言材料输入记忆库,再活用这些语言素材,尽量正确而地道地表达思想。这是一种从极端操控(manipulation)到完全自主交流(communication)的过程。我们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创造”情景自由地表述,将所学融会贯通。
2.无书教学,增加内存以保证输出《英语交流》设计了一种独创的无书教学法(thebooklessapproach),上课时不发教材,学生犹如儿童学话,跟着老师逐句模仿,直到基本记住。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方面能有效校正学生的语言语调,另一方面迫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想等各种官能,经高强度的反复操练,通过记忆短文及相关句子,以及与场景相关联的语汇,来增加学生的内存储量,从而保证其有效的输出,即口头的顺畅表达。扩大内存、强化记忆的必要性早已在学术界得到专家的认同[10]。在教学中强调,英语句子往往是表达语义的最基本单位,所以这些句子也同短文一样,要求学生全部记住。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每次下课前预留几分钟,随机抽取学生就指定话题作简短发言,由教师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此时,教师才发下当天所学的材料,供学生复习、熟记,并有专门老师负责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交互协作《英语交流》课堂特别强调互动,因为语言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通过人际互动发生的。互动包含了培养交际能力的一切要素[12]。教师应采取尽可能多的手段创造仿真情景使学生参与互动,用标准的英语进行表达。在这点上有很多学者提出过很好的建议。《英语交流》课堂采用的问答、复述、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占比很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实践,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4.兴趣拓展《英语交流》的教材选用60篇短小简易的`文章或故事,内容是人们常常谈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家庭,情感,健康,治安,灾害,天气,环保,交通,传媒等,文风口语化,便于诵读与记忆。由于长篇大论引人生厌,而艰涩的文体学生无法上口,即使耗时费力地勉强背下来也难以应用,因而在选材时既要注意让学生感兴趣,还要给他们留下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每篇配有10个相关句子,材料力求口语化,以便学生熟记句型,可以替换变通,灵活使用。每篇材料自成一页,便于课上分发。与此同时,还把短暂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各种文化和学习活动中,包括每学期组织学生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电影配音比赛或英语晚会、与国外留学生组队做专业项目开发等,以此校验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热情,营造语言应用环境。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手段,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5.360度考核教学评价及考核手段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促进“教”与“学”,保证教学的效果。《英语交流》课程的总成绩不由一次考试决定,而是由多项指标加权而得,包括出勤、平时成绩、背诵检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这些指标的设计核心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评价。学生报告新闻、演讲、课堂问答等均计入平时成绩,另外,课外活动的参加者和获奖者还可获得加分。在确定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形式时也考虑到充分展示学生的英语表现力。期中考试一般要求学生就自选题目作三至四分钟的演讲;期末考试采用的是一对一面试,学生即席朗读抽中的文章,并就文章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考核形式在开学伊始即已向学生讲明,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受益。
(二)教学效果
1.加强教学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所需,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增强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者要深入了解教学实际,深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如软件工程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破解难题,增强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加强教学模式创新,要不断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使自己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如对于软件工程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要克服封闭的、陈旧的学科观念与教学观念,围绕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英语能力提高,采取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向学生全方位开放,向未来开放。
3.加强教学模式创新,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但凡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总是动态的,总是随着教学观念与时代发展要求变化而变化。要提高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吸收学科教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探索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这要求教者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由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六
软件工程教学任务开展前首先要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规模以及操作性要与学生能力水平保持一致,如果选择规模以及操作难度过大的案例驱动将会造成学生完成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下降。案例驱动法应用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首要目标。影响案例驱动法应用效率的众多因素中,案例选择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软件功能实现,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参与性下降,课堂任务难以配合教师完成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案例选择难度较小又会导致学生能力提升程度不明显的现象出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得到合理提升。案例讲解是结合软件操作使用来进行的,因此其难易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任务进行急需进一步完善。
1.2学生实践参与程度不足。
处于软件工程课程环境下,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最终的操作能力提升才更加明显,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软件教学中所缺失的。教师对案例讲解局限在理论性分析与演示操作中,学生参与操作的'机会较少。基础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理论性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当学习难度不断增大后,学生对软件知识理解程度也在不断下降,参与性不足会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操作任务,教学任务完成效果逐渐与教学目标产生差距。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最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提升,而当前教学环境下所应用的案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并不能到达最佳使用效果,在案例选择方面仍然需要优化调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最终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2.1根据软件系统需求陈述来建立问题域对象模型。
以atm操作软件系统案例为研究对象,选择案例驱动法首先需要确定软件功能在其中的实现,对软件系统运行的案例请求内容进行总结整理,通过软件系统中的虚拟环境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软件工程真实使用流程,并对当前操作环节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加以调节控制,从而达到更高效的运行控制效果。将其作为驱动方法应用的具体案例,通过实验对比模式来促进现场工作任务效率提升,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管理效果。系统分区中体系出不同模块的功能使用,通过这种相互结合方法为接下来软件工程管理提供环境。基于该案例驱动所开展的软件工程教学,需要体现出侧重点,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模式。有关于案例驱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功能隐患问题,更应该探讨出有效规避措施,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操作流程中,并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来了解学习中存在的欠缺部分。模拟系统分区并不完全代表实践应用,日常教学中基于案例驱动法来培养学生的操控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软件工程设计中不断创新优化思想,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软件设计,对其中所涵盖内容进一步深入完善。在atm系统分区基础上建立起模拟软件运行使用模式,观察现场操作方法,并对软件系统应用进行充分结合,建立系统对象模拟体系,并通过这种方法来继续深入完善现存问题。分区模拟阶段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师操作配合下帮助提升使用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对所应用的案例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发挥积极影响作用。
2.2系统动态模型建立。
根据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并整合到具体的软件模块中,通过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来共同提供工作使用效率。系统内所开展的各项动态综合分析,建立起软件动态模拟形式,对于各项管理计划中充分配合,通过相互协调的模式共同促进现场管理控制计划落实。包括软件功能实现顺序以及现场控制。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控制操作中,教师在对学生操作任务进行分布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来进行,避免操作任务难度不科学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下降问题出现。模型建立中对各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划分,体现出各个系统之间功能水平差异性,以及需要继续深入完善的内容,通过现场技术方案审核,相关工作任务开展积极性也能得到全面提升,将软件所模拟功能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共同实现控制计划。
2.3建立功能模型。
基于动态指令基础上对软件系统功能进行建立,并观察各个系统中存在的运行风险隐患,通过相互配合控制方法更高效的功能指令。功能模型建立后可以进行软件程序汇编,通过功能指令实现来提升各个硬件程序配合运行。功能指令进入到现场控制环节中,软件功能实现过程中,基础模块划分基础上可以进行优化,将软件与硬件相互配合共同实现高效的教学计划。建立atm系统的功能模型,根据系统中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数据处理的功能,画出基本系统模型,把基本系统模型中单一的处理框分解成若干个子处理框,得到功能级数据流,并描述处理框的功能和定义服务。
3结束语。
教学改革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教师采用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驱动教学,学生通过近一年的项目实践,能够全面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护,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奠定基础。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更多地开发和探索其他优秀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张晓冬.基于案例驱动的《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39).
[2]陈鄞,苏统华,黄虎杰,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案例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3).
[3]祁伟,孟庆旭,赵辉.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七
知识与技能是支撑教师立于讲台而不倒的两根支柱。新教材中,文学作品占40﹪,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不少于300万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就无法驾驭教材引导学生。当然,不仅仅是文学,还应该有史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准备。因此,就知识而言,语文教师应具有高层次的网络化结构,才可能左右逢源。同时,现代教学的新局面也要求我们在教学技能上应具有高智能的复合型结构。由于新教材对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中注意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有了新的内容。我们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能说会写,博学广识,力求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二、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性素质。
素质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天赋、素养、才智和能力。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对社会善美丑恶以及其他现象的认识、行为和做法。新课改下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素质。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八
摘要:《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对具有计算机背景的学生而言比较容易,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能否采用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授课就显得十分重要。底起至今,mooc的到来为解决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问题做出很大贡献,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科目,都能在mooc平台上检索到,无论国内、国外,学校还是公司,都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丰富的途径。因此,通过分析自己学习《软件工程》的经历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充分了解当今mooc的成熟发展环境后,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将抽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新途径,为学生树立“从做中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学以致用”的理念。
一、引言。
在教育技術界公认的20——mooc元年[1]发展至今的6年间,且不说mooc发展前景,单从各个平台和学校开设的mooc内容来讲,对课堂授课就是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在学校没有办法操作的课程,通过在公司或者工厂等地进行录制,借助mooc平台进行的后期制作,使没有机会走到一线的师生都能通过眼前的视频获得感官体验,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节省课程开发的人力物力。而mooc平台对于这一类课程的开设不断增多,涉及内容越来越丰富,为实地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手段。
二、浅析《软件工程》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选修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工程学”思想对学生来讲都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不仅仅在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方面,在问题解决、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站建设等等方面上,无不可以运用“工程学”的思想。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证明正确的原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2]。将工程的概念[3]运用到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上面,不仅为计算机领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研究方法的大门,并且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
《软件工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将“工程”这一宏观理念与“学科”和“教学”等微观理念联系起来的纽带。同时也启发教育者们如何将“微观理论”与“宏观实践”结合起来,将“原理”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
三、新视角下mooc带来的全新教学环境。
mooc,中文翻译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4],“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它是线上的,也就是说,一方面,它的传播媒介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为没有办法在教室开设的课程或者没有办法在教室演示的教学内容打通了一条新的出路,使学生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展现鸿沟”变得模糊。
另一方面,它的传播内容可以经过后期个性化的'剪辑和制作,这就是说,它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传递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和内容,使接受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与mooc的融合。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
对于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教学环境或者教学场地有何不同,也就是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上的mooc,其教学内容都不会有太多的不同。
对于同样的课本或者教案,经过不同教师的消化吸收,再呈现出来,教给学生的时候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独特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经验,那如何能够博采众长,听百家之言呢?从一个学校跑到另外一所学校,从一位教师跑到另外一位教师那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有了mooc,学生只需在搜索栏里检索自己想要查看的教师的课程即可,一位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到来自不同大师对于同一个问题进行解答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带来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交融。
(二)教学环境的融合。
环境的研究对教学的研究不断发展,教学环境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起初,教学环境仅仅指学校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温度、光线、声音等物理因素。后来,人们把教学环境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上的教学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家庭条件以及亲朋邻里等;狭义上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5]。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以教室为主场景,虽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教室媒体变得更加多元化,视听渠道更加丰富,但是对于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讲,搭建现实的操作环境和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的融合。
通过观察不同专业开设《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讨论布置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从该门课程得到的收获就是一个看得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而对于“软件工程”的深层内涵和思想精髓却缺乏够多的体认。
仅仅从一本教科书上学习一门工程类课程,若学得好,那理论和技能都会得到提升,若教学方法不当,不仅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连最基本的理论也会忽略,最终课程结束也就是思想火花熄灭的时候。
五、结语。
mooc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遭遇些许的批判和质疑,但是一个事物能长久发展下去,势必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掘mooc的优势,并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对课堂教学服务,是我们今天该关注的重点。
在mooc发展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分析mooc学习行为、mooc教学设计、mooc教学理念等等,在这些分析的背后,有一批又一批非常优秀的mooc课程不断涌现出来。
如何充分利用mooc平台和mooc课程的优势为学校教学服务,却很少有人提及。在mooc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经历初期的拦阻、中期的困难,关键在于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达到后期的突破和提高,达到真正的深度融合,这是我们现阶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瑞林,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923-(003).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九
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背景下,为了使物业管理行业也能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就需要大量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目前的物业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它是主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物业管理课程包括的学科比较多、范围覆盖面积广,在法规、经济、管理以及房产经营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它的课程内容也比较丰富,实用性比较强,在学生以及工作中具有应用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找出与之相紧密联系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这种教学方式将它引入到物业管理教学课堂中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物业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发生的管理问题为主要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已有的知识掌握和实际经验进行创造、发挥。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案例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改变了学生在思考上的传统方式,不仅使学生能根据掌握的知识概念引入到实际背景当中去,也能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方面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去分析、整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简单地举例过程,而是在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上提高他们多种能力的教育过程;它也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教师能够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师生之间的关系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更不是以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为目标,而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链和素质教育。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物业管理课程主要是研究管理中的具体操作,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运用知识,这样不仅能打开学生更广的知识面,还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地理解工作目标,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二、物业管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知识运用灌输的方式在讲台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根据教学提纲的'知识内容以及重难点进行统一的内容教学,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引入一些案例,但教师引入的案例数量与实效性都不够,使学生反复听其中的内容产生厌倦心理。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可以自学进行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理论的运用只会让教师对课堂失去兴趣,减少课堂的出席率[2]。
(二)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认识不够。
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房地产行业、施工行业、工程造价以及评估等方向,很少学生能够意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性。由于物业管理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是学生,很多家长也不能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程度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且据实际情况的了解,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工作上的内容都比较复杂,这种小型的、微利的企业并不能为员工提供较大的收入,所以不仅导致很少的学生选择这一学科,在社会中的从业人员也没有进入相关部门工作。
(三)物业管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
物业管理课程在学校教学中一般只安排32学时的课堂教学,在这种限制的时间里根本无法认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知识的紧密结合。造成比较难度的结果会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理论知识教课中,由于理论知识多、占用的课时比较长,这就导致在物业管理课程中无法完成案例分析以及实际的应用教学,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教学目标。一种是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由于物业教学运用案例以及物业理论教学的课时都比较长,两方面知识在同一时间内也无法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情况虽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但很多理论知识还无法完成,造成学生在课堂学生中不能分清知识的主次,进行盲目学习的状况不断发生。
(一)备课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理论和要点认真备课,找出与内容相符合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书籍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找出相关的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将案例分为不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通过板书、视频以及模拟训练的方式。在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选用两个实际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和委员会能否解聘物业管理公司,将这两个问题进行扩展使学生自己发挥思考。教师在收集的案例中一定要能够表达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具针对性的、典型的进行有效教学[3]。
(二)上课阶段。
例如讨论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打印资料、幻灯片教学以及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已经提出的案例连接相关课程内容、已经学过的知识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使他们能够积极思索找出案例中隐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课堂上比较小的案例,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更快的找出解决方案;对于比较大的案例,教师就要在整个理论知识完成后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找出结论。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后要引入课堂讨论,针对案例本身发生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讨论,如整体讨论、分小组讨论。在讨论期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进行课堂记录,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三)总结回顾。
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和评价,由于学生对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对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后补充。教师要灵活运用知识点将课堂内容进行传授,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实际部门的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将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补充以及更新观念。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学生方案教师应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在下一次讨论学习中做的更好。在研究业主委员这一节课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在班级中建立实际的程序模拟,这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案例。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积累了学习中的相关经验,而且也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性。
四、结论。
物业管理课程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够性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首先学生将案例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然后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中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教学根据知识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物业管理中激发自己的主观意识。物业管理教学是将实际问题进行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理解并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从未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
摘要:分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课程设计环节教学改进方案,即建设一个供多门课程使用的可复用教学案例库,并采用分段式教学手段推行案例,配合完整监管与考核体系,保证课程设计环节教学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库;可复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周或者两周综合实训,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课题巩固理论知识,对课程知识体系获得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目前,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第4、5学期陆续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需求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uml技术》、《软件测试》等,这些课程均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但大四毕业设计时发现部分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专业培养要求,原因主要在于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没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调研发现,这些课程设计周是由各科授课老师布置一个相关课题,明确课题要求,给一周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提交一个小的系统与课程设计报告。这种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方面。老师未能提供系统、综合的课程知识相关案例,导致学生对题目理解不足,对课题认知模糊,无从下手,降低了学习主动性。(2)教学手段陈旧。基本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即使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课后问题可能不了了之。(3)课程设计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大多为考察,导致学生不够重视,提交一个报告了事。由于缺乏完整监管机制,学生对整个课题的开发过程认识不清,没有收获。另外,老师凭提交的报告给出成绩,区分度不明显,不够合理公平。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软件工程类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进方案。首先,建设一个可复用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案例库,案例库中的教学案例运用主流开发技术、管理技术及开发环境。“可复用”是指同一案例根据不同课程分割出不同的知识单元,软件工程类课程之间本来就紧密联系,相互承接,案例库可供多门专业课在实践环节教学中使用。其次,推行案例同时更新教学手段,采用注重学生参与及师生交流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最后,制定明确的课程设计监管与考核方案,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严格把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环节教学效果。
1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中的项目不仅要考虑案例库的可复用性,能够服务多门课程,还需体现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并考虑开发难度与学生接受程度。因此应选择学生熟悉的业务系统,采用主流开发工具来实现轻量级工程化系统。系统功能尽量有代表性,同类系统可以仿照实现,并根据课程知识结构需要进行功能定制。如案例库中的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用c#与sqlserver2008开发。该系统是典型的小型mis系统,主要实现了学生、教师、管理员3类用户对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及成绩信息不同程度的增、删、改、查。该案例可以服务于《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uml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课程的设计教学。案例库项目开发融合了软件工程很多专业课程知识,在不同课程中使用,学生可以明确各门课程学习目标,从不同视角体验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对软件工程整体把握的能力,建立软件工程的思想。
2知识结构划分与整理。
案例实现之后,为了服务于不同课程,不同授课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资源,梳理课程大纲、划分教学内容、整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最为核心。想要通过一个完整教学案例,使学生建立起课程知识结构网络,授课教师不仅要基于案例将课程相关基本知识点及联系贯穿其中,还要对知识进行高度提炼,体现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这样学生通过案例讲解,不仅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对课程体系也会有更深刻的把握,学习效果取得质的飞跃。下面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现为例,按不同课程知识侧重点进行概要划分,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授课教师结合案例针对本门课程侧重讲授知识结构。(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讲授如何利用c#语言进行系统开发。利用常用控件来搭建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界面、实现窗口间跳转、消息传递;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系统业务逻辑与主要功能;利用ado组件访问数据库,完成对系统数据的基本操作。(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讲授如何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创建;概念结构设计(e-r图的绘制)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如何考察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规范化理论、视图机制、安全性及完整性设计;数据库的实施:sql的应用,建库、建表、录入数据等。(3)《软件工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讲解每一阶段任务及涉及方法,结合案例从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及系统测试几个步骤进行。(4)《uml面向对象设计与分析》,对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各阶段从建模的角度讲解uml的9种图,主要包括在需求阶段如何识别参与者与用例,建立用例模型;在分析设计阶段静态结构模型的建立(类图、对象图)及动态行为模型的建立(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系统实现阶段物理模型的建立(组件图、系统部署图),及将uml自动转换为面向对象设计语言的实现。可以看到,不同课程使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案例侧重于不同知识体系。
3案例推行与考核模式建立。
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推行案例,按照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来进行,课堂讲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2]。首先通过分析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学习,由案例的讲解分析,深入浅出地引出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重点、难点,深化理论知识学习[3]。其次提出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老师详细分解设计题目内容与步骤,给出参照与示范。案例讲解与任务分解交叉进行,课程差异性使得案例教学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与时间,讲授案例时间大概是6~10学时,老师可以自行调整授课进度与节奏。在案例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了“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学生总结、师生交流”分段方式进行,并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阶段进行考核。在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下,建立完整考核机制,教师监控整个实践过程,激励学生参与到每一个阶段中,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反馈给老师,及时得到帮助,提高学生主动性。成绩考评是根据学生每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从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语言表达及文档书写能力表现作综合评定,不仅保证了评价结果客观性,也引导了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4结语。
针对学院现在软件工程类多门课程在课程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可复用的案例库,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知识结构划分与整理,在实践中采用分段式教学推行案例,加以完整考评方式,现已收到较好教学效果。基于案例库的实践教学改进方案还可以应用在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环节,为了达到更高教学要求,培养高质量人才,案例库还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一
在高校体育课堂散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程进行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散打课程中应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拳法技术中的重点和规律,能主动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其次培养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武德”,锻炼坚强的意志;最后是课时目标,也就是每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规划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践方法。设定完教学目标后,应对课程进行具体规划。实践教学法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实践,相应的理论知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规划理论、实践所占比重,再进行教学。如,可先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询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也可以先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比例。实践教学法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在体育课堂散打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1)启发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发现所学习中的问题。如在侧踹和直拳防守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防守,然后进行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优势。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用左手来防守右直拳,对方的二次进攻机会能对自己造成很大威胁,而用右手防御则有利于自己的反击,同时限制对方的发挥。教师也可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夸张情景法,将所要讲解的某一拳法的威力适当进行夸大。在绝境中只有直拳才能一下击垮敌人、在面对对手时应如何选择进攻的时机、直拳中有什么关键点等;(2)小组讨论。实践离不开人之间的互动,与他人的合作是实践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散成组,让小组成员讨论散打中的课题或问题,以形成同学间良好的互动。小组间也可进行互动,相互切磋,验证自身理论的正确性;实践教学中要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坦诚地指出对方的不足,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可在自己所教授班级之间、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坚固防具的保护下进行强对抗性的比赛,可分成单人赛、小组赛。小组赛总人数不能超过5人。在对抗中与对方一起进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越学习越累、越来越萎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而实践教学则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具体的操作之中,避免自己的井底观天之感。
4结语。
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散打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充分锻炼沟通能力,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互相指正问题来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他人共同进步,激发自己的探索、兴趣爱好、思维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散打还强壮自己的身体,培养敏捷能力、反应能力、爆发力,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在散打运动上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江坡.论大学武术教学中散打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31(19):38.
[3]韩云鹏,刘少英.高校散打运动员竞赛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以吉首大学“首届校园散打王争霸赛”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11(3):67-69.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二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比较抽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结合计算机课堂实践,并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于一体,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项目教学法;总结评估。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技工学校的必修文化课之一,顺应了知识经济到来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际有效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细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充分调动计算机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群体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计算机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2项目教学法容易产生的问题。
2.1课堂把控不当,容易让项目教学流于形式。
项目教学从表面上看,是把每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项目,然后通过项目任务书下发给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也不用费力地去讲。看似简单,实际上稍有不慎,项目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为学生制造聊天的好机会。要想避免这一问题,关键是老师要适当干预和调控,切实充当好一个多角色的教师。
2.2小组成员分配不当,容易导致项目的被动和依赖。
项目教学的另一问题就是有个别学生可能过分内向、被动,以致过分依赖他人,或造成一人统治整个项目组学习的局面。为此,老师和小组组长应负起责任,给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机会,让他们逐渐地适应小组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3教师项目分配不当,容易延迟课堂教学的正常节奏。
因为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学生项目学习要占用许多时间,而且老师还要进行重点讲解,这样有可能导致课时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应精心备课,切实作好每一环节的安排;学生应在课前自学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源,找出自己不易理解的地方,以便在上机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学习过程时就不至过于盲目,浪费太多的时间。另外,若有的项目难点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项目中难以操作的部分进行任务分解,分配给项目组中每位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其它尚未解决的部分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3“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加思索地照搬书上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薄弱,不会灵活运用,对于整门课程很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总觉得教师在授课期间教的技能都会操作,但课后没有强化练习,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更别谈承担大型计算机项目。通过实践,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了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1项目描述。
首先,教师科学地合理选择既对学生的“胃口”,又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的项目。最后确定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安排22个项目,做好每个项目的任务书和展示要制作的案例效果。通过“项目”的实践,既注重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又强化了技能训练。例如我根据word的教学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向,确立了办公文件的管理、海报的制作、个人简历的制作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3.2项目完成过程。
我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在介绍项目任务的内容,进行项目细化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毕业论文的制作”这个项目可以细化为“页面设置”、“属性设置”和“应用、修改及定义样式”、“设置标题的多级编号”、“生成目录”、“插入分隔符、分页符”等,通过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吸引了学生的制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3.3成果展示。
项目完成后,我让小组成员派代表对毕业论文的制作的效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同时并加以介绍本组作品,制作过程,所应用的知识点,所遇到过的问题等。
3.4总结评价。
项目结束后,我从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科学性评价,并可以通过问卷星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自评和她评。通过总结报告,可以反映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方法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在课堂中重点介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巩固对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操作,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4结语。
总之,在计算机课堂中巧妙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今流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头脑风暴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教学中巧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技工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打造了一批合格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技人才,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这种时代潮流了,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重视人的个性,鼓励个性化,鼓励创新,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而对于基础医学这门医学基础的学科来讲,更是非常重要的。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学人才较少,专业人才更是稀缺,因此,加强我国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非常必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4结语。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行,我国教育事业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将来我国教育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了基础。针对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也在积极的进行改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发展,我们就要不断的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现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杜克莘.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包定元.开放式教学一体化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
[3]丁文龙,李稻,陈红.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4]徐国想,许兴友,张所信.提高实基础医学教学水平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5]曾志嵘,文民州,宋于刚.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差、底子簿,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专业性强,是典型的疑难学科。教师只有抓住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才有可能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现代教育提倡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基础差、底子簿、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要想强化中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与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环节教学设备很难发挥作用,而有些地方现有设备严重滞后于理论发展水平,针对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师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密切联系生活,开展讨论教学法。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尖端技术,但它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许多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教学从生活开始,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上升到教学理论,从而完成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对网络协议部分,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而坐,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当前的讨论过程该由谁发言,请制定一个规则。(要求: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制定过程应在中间有一、二次结果展示,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最终各组均完成规则制定后,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以上讨论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结合前面的讨论结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ring两种协议的讲解。如此一来,把本来很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弄得明明白白,课堂也显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诸如停止等待协议、信息传输方式等内容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教法。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象iso的osi网络结构模型,内容抽象,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各层是按功能划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为解决针对网络通信中遇到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例如在讲数据链路层时,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2组,然后布置做一个模拟通信的游戏比赛。到时要求每组在每一次对决中派2名队员参赛,并由对方派一名队员协助完成比赛。在互不相见的2名同组队员之间分多次进行传送一篇文字信息,传递任务则由对方所派队员完成,对方队员必须担当起在2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义务,但允许有3次随机设置故障的机会(丢弃、乱序或增减字数)。针对比赛中对方队员可能设置故障的种类,参赛方必须要解决好信息被对方丢弃、信息传递顺序被打乱及内容被篡改(这些实际上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处理机制)识别和应对措施。比赛以在限定时间内传送信息最完整正确的一方获胜。这样布置完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做准备,无形中督促学生去预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要传递的信息(可将一段文字分解为每10个字为一段的信息包,在字条上留出少量空间共参赛者标注使用)及传输故障信息(为传递信息者设置传递故障之用,可将原信息包中关键字更换,以歪曲信息含义)分别交给参赛队员和信息传递着,按预定规则进行。完成竞赛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对通信协议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终身难忘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仅为一节课,这样做或许有些麻烦,会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osi模型这块内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过这种方式,每节内容只要对竞赛要求稍作改动,便可适用于其它各层的教学,甚至分组交换也不在话下,这样准备工作相对就轻松多了。
以上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要注重细节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对教学设备依赖性小,却能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的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合理的应用可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它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推广新成果,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网络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作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多功能实训课堂。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理论教学阶段,也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这种状况下,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实训课堂。就目前情况,即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供教学用的机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适当添置网络硬件(若干台交换机、路由器等),根据自身需要把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改造为多功能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诸如组网、网络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等大部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实训。这样我们可以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学习边实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职业教育又是其中最具灵活性,也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声最高、最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沉着冷静,既要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挖掘传统教育的灵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开裕.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发展趋势,从众包软件服务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公正和群体软件工程技术、密集型数据科研第四范式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革命为社会打来了新颖的技术:大数据。从此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对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关键技术的讨论。
一、众包软件服务工程技术。
第一,众包软件服务的创新发展形态。众包软件服务工程在国际上重视密集的数据处理,尤其是在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何将这些密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当前软件工程师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需要从服务方到服务的开发方和运营平台管理方。这些流程中充满了离线密集型数据和在线流量数据。众包用户的在线数据可达到pb级别,在线沟通的数据可以达到tb级别。直接推送的这些密集数据对软件服务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开发和生产运营管理。密集型数据本身对它们的动态分布形式和价值隐藏等都是大数据的原始形式。从根本上来说缺乏内容含义和语义化单位矢量。要想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就需要将思维和研究方法当作研究主体。大数据所在的主体兼具制造并传播密集型数据的功能以及负责消费者和群体运营的功能。将群体的智慧进行汇集形成专业化的知识。并及时处理相应的信息同时进行软件工程的推送。
二、软件服务功能和群体软件工程技术。
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发展越来越迅速,它以服务为建设目标再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具体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维护软件工程主要可以借助虚拟化管理手段。这种手段既可以对软件进行虚拟化使得操作性得到一定的强化,同时又能解决分布和动态变化等问题。同时,该技术也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广泛。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并进行软件的合作开发计划,结合用户的数据和反馈信息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性价比高的软件系统。现在的软件开发系统中比较成功的是开源软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遗憾的是现在的常规研究方法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部分学者尝试用社会网络进行数据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同时开发组成员中外围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多,模块化的特点较为突出。而且群体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提倡众包形式的开发,因此,众包可以解决大多题。
三、密集型数据科研第四范式技术。
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在首次提出,它表明在进行数据的研究整理时,需要建立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重视大数据储存应用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对传统的第一、二、三范式研究方法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认为绝大多数的软件没有能在短时间进行有效存储的能力。我国在在对大数据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应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的模拟系统,需要加入第四范式来进行对数据的分析。这是由于密集型的数据所要求的研究方法和以往有显著区别。需要在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因此要建立科学的第四范式,建立完整有效的体系后在转变为第三范式。同时,在对第四范式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大数据的软件服务价值进行彻底的分析,此时要避免采取原有的分析方式。要从数据和模型的过程变为数据、知识、价值服务的第四范式[1]。
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大数据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和容量大。在大数据时代下,它比传统的数据形式相比,能更好的联系不同的数据。这些关联的结构特点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难以发挥预期效果。计算机网络由于建立在硬件基础上所以具备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互联网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所以,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技术的更新和对计算机网络架构的创新,从而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处理。计算机网络需要研究更加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功能和结构,这要求把计算机的网络处理系统和硬件分离,然后定义特定的网络结构,推动软件朝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五、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很多企业利用计算软件实现各种功能,除了基本的客户信息资料获取之外,还要对企业工作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统计公司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数据开发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第一,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在公司想有的产品中选取出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样本;第二,开发,开发就是要求公司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导入、选择、合并等需一系列的处理步骤;第三,修改,修改就是指在数据开发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的选择和创建,保证数据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过程中不能够排除产品的编码和变量等内容。第四,模型,模型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企业决策进行预测,根据具体的数据设计形成不同的模型,保证预测结果科学准确,验证企业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第五,评定,就是将其和模型进行对比,以此通过数据分析和整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总结:总而言之,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层次的渗透大数据的思想,并积极的进行着软件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大数据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变迁。
参考文献:
纵向教学软件工程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的大数据主要是指存储、分析、管理的一个数据群,其大小均比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当前,对于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均用大小数据来描述和定义,并命名和其有关的技术创新和发展[1]。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也不再单纯的使用主观进行判断或者依赖过往的经验,开始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以及分析。电子商务服务中,大数据也到了广泛应用,加强电子商务模式的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主要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几点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建议,具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数据,强化导购。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对于数据的收集能力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数据都可得到真实的记录[2]。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模式来说,也应该要尽可能利用这些有效数据,进一步优化导购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保存、截取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在搜索次数、浏览时间、点击数量等都与消费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应该要最大限度上利用这些数据加强推荐和导购,当用户在上线的时候,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出其所需的商品,满足其需求。此外,根据数据建立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系统所推荐内容均为实时更新),以便客户浏览记录改变的时候系统所推荐的商品信息也立即随之改变,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推荐省去了商品信息量大带来的繁琐感,从根本上增加客户的满意度,赢取其更多信任。
二、最大限度上减少商品流通交易成本。
由于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各种商务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们原本的购物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于物流也提出了更为严格、更高的要求。人们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随心浏览、购买商品,但由于物流因素会给用户的购物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各种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应该要尽可能利用数据了解掌握用户的喜好,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以及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推荐成本、时间最短的商家,最大限度上减少商品流通交易成本,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3]。
三、不断强化数据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用户的相关信息为基础。若想对市场进行更好的把握,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客户的资料为前提,不断强化数据服务模式[4]。在收集客户资料信息的过程当中,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分析结果中获取消费者的习惯、建议等信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把这些信息转换为经济效益的来源,通过搜集和处理第一手的客户资料,加大对数据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改变,对营销过程中的重要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得出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建议等,电子商务的优势和价值,将大量的信息转变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资源。
四、建立细分垂直的数据服务模式。
结合市场的实质需求,建立细分垂直的数据服务模式,构建电子商务细分化品牌,为用途提供更加精致的服务。两个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和京东两个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在市场上占据重大份额,但即便如此,诸如聚美优品的比较中小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还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中小型的网站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利用数据所带来的便利性,他们拥有这非常好的服务理念,从细节方面着手,发展精品化道路,建立专业性质的产品营销模式,通过构建某一个专门领域的销售网站来吸引消费者,很好的抓住了某一个领域的空缺,充分展现了建立细分垂直的数据服务模式所带来的优势,为逐渐占领市场份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各个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据处理技术的竞争。因此,对于各个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必须要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优越性,对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采用充分利用数据,强化导购、减少商品流通交易成本、不断强化数据服务模式、建立细分垂直的数据服务模式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日后运营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思路,进而达到实现利益上的最大创收。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50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