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在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所总结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和表达。以下是总结撰写的一些技巧和要点,供您参考和借鉴。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一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好书。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梭罗在这本书中记载的是他的小日子,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但又烟火味十足。他让自己慢下来,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再反过来看我们的日子:早出晚归,忙于谋生,有一点闲暇的时间就泡吧、玩手机、聚会,仿佛日子于我们而言,就是日复一日单调的流水账。一切的欲望,无论是贪食、好色或是追求财富,都只是同一个东西,一个贪心不足的胃口。当一个人忙于俗务时,便会忘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者根本顾不上精神境界。工业革命,商品革命,将文明进程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与自然应该怎样亲密接触呢?“精神”应该怎样加快脚步,去追赶上物质的进步呢?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命题。
《瓦尔登湖》中的很多语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每一句话都能引起我的深刻反思。如“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是啊,只有当自己明白,认识自己,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往往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却忽视自己不知道什么,这也算是一种悲哀了吧。“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在当代生活中,很多人都相信“锦鲤”这一说法。所谓“锦鲤”,就是变相地听天由命,是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光靠想象甚至是幻想来渴望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消极的手段。只去仰望星空,却不脚踏实地,你永远也不会走出这个绝望!因而,改变命运并不是傻傻地等待,唯有努力,唯有改变,自己的人生才能被自己牢牢地抓住,才能被自己主宰。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读读《瓦尔登湖》这本静悄悄的书,走进大自然鸟兽草木之间,从而获得一种简单、独立、大度和充满信任的生活,不断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二
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一种治愈的魔性,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治愈能力。全书浸润在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气氛之中,恬淡宁静,让人的心灵甘于沉寂,于无声处体悟那种徜徉于山水竹木的诗远情怀。
在他的笔下,瓦尔登湖仿佛拥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幻想,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拷问心灵的场所,一个在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中流砥柱。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享受让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愿沉沦在城市里,以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弊端,并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尚未泯灭的良知,进而改变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浮夸世风,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救赎。
隐居避世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一种对于现实宣泄不满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五柳先生的桃源卧梦,篱菊养心,这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经。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种隐晦的入世,他无时无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为了他的理想而坚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后是一颗火热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罗则不同,他的远离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深的绝望。这种莫名的痛苦无从言说,别人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倾诉,像那一片蔚蓝的,毫不参杂半点尘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练的瓦尔登湖倾诉,诉说着他那绵绵不绝,如泣如诉的动人回目。
遇见瓦尔登湖,是梭罗的夙愿。别人称他“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实。在康科德的小木屋里,他完成了他的超验主义的实践,在这种依山傍水的环境里开始他的灵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灵性的,必然能够读懂他的心声。到处是工业化气息的城市里,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为了活着四处奔波,这一切让他感到窒息,生发出对于生的恐惧。为此,他选择远离,选择了牺牲优越,地位,以此来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经说过:“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进了绝望之乡。只有我们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么贯彻人心的肺腑之言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旷达与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灵的光明。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三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瓦尔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第一本,这样的定位,也是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四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温度,其实这两种需要和大多数的动物的需要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这里,我领悟了最简单的人生哲理——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简单,因为简单,我们也可以活得更加洒脱,没有羁绊和束缚。他说:“我们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经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他在湖畔的两年自耕自读的生活,虽然暗合了我们中国文人的耕读传家的隐士风格,因此梭罗在中国能够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梭罗的那种自耕自读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并不相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隐士是消极避世的。而梭罗在湖边的那两年的生活,是极其积极地在体验生活。建造木屋、种豆、钓鱼、观察野生动植物,无不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梭罗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对话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罗先生告诉我,要热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说,读这本书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想,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于我都是合适的,这也是我钟爱这本书的原因了。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五
梭罗《瓦尔登湖》的意蕴,恐怕只有在日本文学中才能找到同感的典型。尤其是川端的小说,怎一个“细”字,“淡”字了得,那是另一种审美体验的全面与细致。梭罗诗意的散文与川端散文的小说都要在虚静中阅读的,在虚静中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好处。。
梭罗是要主张回归自然的。但梭罗与陶渊明不同,“梭罗到瓦尔登湖去,并非想去做永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当代散文家赵丰在《想象梭罗》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区别,他这样的写道:“他真的想做隐士吗?为何不到人烟罕至的更遥远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陶渊明构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乐,而梭罗呢?他却是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区别就在于此,从这点来说,梭罗的境界远远高于陶渊明的境界。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的,这两份悠然或恬静是不一样的。而梭罗更叫我着迷。回归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中的人,一个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窥到了自然的堂奥,好像在笑,笑我们芸芸众生。梭罗致力于把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变成艺术性的,一种审美的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获,感受四季的变化,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他倾听,他真正体验着自己,把美学贯彻到他的生活,他的写作中,他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他是从审美体验中获得真理和伦理。
他在一段日记里又这样写到:“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那是一颗朴素淡然的心,单纯而又明晰。“在我们热忱地发现和学习一切事情的同时,我们要求万物是神秘的,并且是无法考察的,要求大陆和海洋永远地狂野,未经勘探,也无人测探,因为它们是无法测探的。我们决不会对自然感到厌倦。我们必须从无穷的精力,广大的巨神似的形象中得到焕发,必须从海岸和岸上的破舟碎片,从旷野和它的生意盎然的以及腐朽林木,从雷云,丛连下三个星期致成水灾的雨,从这一切中得到精神的焕发。”谁能有如此的妙悟呢?自然才是存在之家。读《瓦尔登湖》同样能使我得到精神的焕发,甚至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六
第一次听说《瓦尔登湖》是看到省文化厅微博的图书推荐,过了几天我去借书时一起借了回来。我记得是在角落最后一排人迹罕至的地方,版本很多,我拿了一本粉红色书皮的。是谁翻译的我都没注意,因为我并没有完成那次的读书计划,到了期限只能原封不动的还了。那一次我按照推荐里的书单借了很多书,发现有一些并不合我的胃口,就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去借书。《瓦尔登湖》也逐渐被我忘记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推荐《听客溪的朝圣》,借回来看到书中有这样的宣传,大概是说可以和《瓦尔登湖》相媲美的书籍,甚至有人认为超越。于是我又想起了《瓦尔登湖》,我注意到很多权威的微博都把它的地位抬得很高,大致说是一生中必读的书之一。于是我又重新去图书馆找那本粉色的书,却没找到。这段时间这本书又火了起来,很多近期一点的版本都被借走了。剩下的,我本着小众及边远地区出版社不选的原则,最终拿了译林出版社许崇信和林本椿的版本。看到书中作者介绍这是“自己家中唯一一本版本上多重收藏的书”,我就对译本放心了很多。而实际读下来我深深感觉这本书译得“有点拧巴”。
?还是…其实这本书有些特别,前面很多部分确实索然无趣,跟想象中优美、有意境的湖畔生活完全不同,因为作者的出发点跟“湖畔诗人”迥异!把《瓦尔登湖》跟《听客溪的朝圣》比较我觉得有些不可理喻,《听客溪的朝圣》是一本以放松身心融入自然的怡然心境造就,我也并不觉得那本书有多出色,而且也不满意那个译本。可能在中国,诗人和生物学家还没有联姻吧,因为我百度“毒胡萝卜”竟然没有,我到底不知道此为何物,在中国又叫什么、指什么。
那本书我更多的新奇是一些大自然本身的奇特,认识了更多的动植物,另外,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并不完美纯真的自然界,而是处处充满了“残忍”。梭罗在湖边居住只是把湖当成一种体验,从他的文字中我觉得他一直是个旁观者,冷静的哲人而不是他自己所谓的“诗人”,他从未停止过思考,是一个“实践的哲学家”。
纵然有一些泰戈尔式的优美又有哲理的散文诗句,而且他也经常思想独到。但总体来言,整书虽然说是散文,但更像一篇长篇大论的论文,这一切都只是他的论据,他一直是个冷静的旁观者,时刻审视自己当前的生活与他的思想,我甚至觉得他在捕鱼,洗澡,采集浆果的时候都没有停止关于他那个“大计”的思考,他是带着任务来考察和体验这一切的,所以我觉得他并没有太多的快乐和享受当下,在他的文字中我也感觉不到太多的诗意和美感。反而跟《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有些像,我更喜欢鲁宾逊这种纯粹的目的。
我不认同有人把它评为“诗意的栖居”。但是这本书真的也有点特别,像一个孤独、入魔、又执着的哲学家一直追逐自己的抱负并实践。我想我也是孤独的寡人一类,我并不关注他的实践证明什么,我更喜欢他那有时单纯流露出来的诗意和一些孤独星球人类的感悟,所以我还是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但我觉得目前这个版本翻译的很没有诗意,于是百度了很多版本,最终买下了四川文艺出版社仲泽的版本,像泰戈尔的诗那样放在案前,有事没事想起来嗅一嗅书中那些有芳香的文字就好。
关于译本,我并不是很喜欢直译的东西,我觉得好的翻译本身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具有收藏价值。当然如果是专家从事研究的学者,就有必要读直译和原著了,那是他们的事。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七
《瓦尔登湖》是作者戴维·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想于大自然的安谧中寻找本真,质朴的生活状态,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或许这次选读这本书,是希望我们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并寻找本真的心路历程,感受来着大自然的力量,并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本书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与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周围动物互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
读后我也发掘了自己身边的瓦尔登湖,对我来说,大学就是一个瓦尔登湖,一个全新脱俗的环境。我通过这两个月的生活我越来越能发掘生活节奏,变得适应和恬然,心境也越来越好,逐渐开始安静思考很多自己之前不会思考的问题。最全面的站可能很多会在大学应接不暇的节奏中乱了方向,而我却借由这股乱流让它成我我的瓦尔登湖,让我变得更好更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瓦尔登湖》一本向往平静的大自然,是内心的向导。其实这个瓦尔登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慰藉心灵的地方。读这本书或许可使我们在这浮世中释放安静的灵魂,减轻焦虑,这或许就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我们在大学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八
1845年,拿了一柄斧头的亨利大卫梭罗,孤独地跑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小木屋。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天地中,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瓦尔登湖》。
瑞士的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瓦尔登湖》正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境界。它静,太静了。只有在红日斜坠的黄昏以后,平静躁动,心情神澈,开卷展读,才能渐渐地进入这一奇妙王国,直至心神皆醉。
梭罗崇尚实践和脚踏实地,于是他从基本的“经济篇”开始,最终以“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的`日子结束,在他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散发着大海的气息与木叶的清芳,也透露出心底的洒脱与恬静。梭罗散漫的文笔,不但能从猫头鹰的号叫、康科德的钟声、田野与溪流中揭示出永恒的真理,而且也能将松鼠、山雀、鹧鸪的活动变成诗化的哲学。无论白昼“大地生长豆荚”之时,或是冬夜“临湖畔听冰裂”之际,梭罗总能带领我们轻松地穿越“议论、偏见、传统、幻想和表面现象的泥泞沼泽”,跳上我们称为现实的坚实地面。一切景物描绘,优美细致,清丽动人,像湖样晶莹,如松般苍翠,掷地仿佛可叮咚作响。尤其是对湖四周景色的描绘更是令人倾倒,简直是写下来的幽梦了。
梭罗不是万事不关心的闲云野鹤。强烈反对奴隶制度、强调公民不服从权利的他,早已成为引导无数人穿越荆棘、登上理想彼岸的行动与精神的导师。在《瓦尔登湖》中,跟着梭罗,能懂得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感受到春天与黎明的朝气蓬勃,也会不知不觉在他的炽热信念中融化。
一生如此,“简单而寵郁,孤独而芬芳”的梭罗,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这一本独特的绿色经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难得的静静的书。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翻译徐迟先生的译笔优美传神,与全书风格契合无间,奈何徐迟先生也于前年驾鹤西归。品着这满纸烟霞,想着梭罗、瓦尔登湖与徐迟,亦不乏“亦幻亦真难取舍”之感了。————存少辉。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九
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别人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到瓦尔登湖畔,他是想找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伐木造屋,掘地种粮,捕鱼狩猎,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己种出来的豆,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他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他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花费:造屋用去28元1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这样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要工作6个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十
再这样下去,我会陷入一个怪圈:单纯的妒忌、叙述(而且颇不精彩)《瓦尔登湖》的魅力。但事实就是这样,原谅我的浅薄吧,因为梭罗先生的敏锐。
人们往往把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成功的生活方式,于是无数人为之疲于奔命却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什么。你能够在阳光下的青草地上坐上一下午而不叹息浪费了一下午时间吗?你能够冲路遇的陌生人微笑吗?你能够在周末静静地读一本书而不是去东大街罗马市压马路吗?你能够安静的倾听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费尽心机的揣测别人的心理吗?你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吗?幸运的或者不幸的。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十一
梭罗在书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受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段我们暂时是安全的。”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过着简朴,原生态的生活,用自己的经历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生态的文明发展。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去面对自然,一昧地依仗科技的利剑去征服、践踏自然,对大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在追求物质的欲望下失去了自然的韵味,丧失了自然之美。
梭罗之所以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是他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在简朴的小木屋里过着悠游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清静的湖边上游鱼戏水,倾听湖音,感受着大自然的唯美,探索人生的真谛。正如梭罗所描述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
独立搭建小木屋,简陋的破炉破灶,独自种粮食、觅食野果、追猎狐狸、种豆耕锄、捕鱼、吹笛奏乐等等,自给自足,每天虽然粗茶淡饭,粗衣麻布,却依然很享受,抛弃了物质和财富,远离了世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正如梭罗在书中所描述的“在温暖的暮色中,我常在船中吹起晚笛,看鲈鱼围着我环游,好像沉醉于我的笛音。月亮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底倒映着森林的丛丛幽影。”不羡浮华,不慕富贵,让自然和学识使自己不断丰富,在心灵世界中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在梭罗看来,书为我们存在,或许它会解释我们的奇迹,并且可以揭示新的奇迹。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事情,它们或许已经在别处表达过了;纠缠、困扰和令我们迷惑的问题,同样的纠缠、困扰和令所有的智者迷惑过;无人能免;每个人都尽其所能,用自己的言语和生命,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要沉得住、心静下来读书领会书中所带给我们的真谛,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它们可能会比清晨或春天更有益于我们的生活,并且能够帮助我们看到事物的新层面。有多少人,因为阅读一本书而开创了他生命中的新阶段。
瓦尔登湖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是我们心中一份清新脱俗的宁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不为世俗所困,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本心。
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初中生篇十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梦。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里,大多数人都憧憬着一片遥远的隐士天地,渴望摆脱现实的桎梏。而在19世纪,梭罗就勇敢地来到澄澈纯净的瓦尔登湖边,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当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精神越来越浑浊时,《瓦尔登湖》能带我们回归心灵的纯洁世界。“把你的心安静下来”是序言对每一位读者的要求。
诚然,在“抖音”、“王者荣耀”流行的今天,静心却成为了一件难事。扭曲的价值观,物质至上主义正在进一步侵蚀我们的大脑,客观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忘记生活的原汁原味,本末倒置地追求外在,而澄清的心灵早已被杂质掩盖。
在金钱方面,绝大多数人也是做不到清醒的。大家似乎从来没想过买房子意味着什么,只是看到别人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要有一套。有的人拥有着珍贵动物皮毛做的衣物,却仍然抱怨生活没有给他一顶皇冠!《瓦尔登湖》绝不是隐逸者说,而是对于内心本真的渴求,是对清醒思绪的向往,是“黎明的公鸡热情啼唤,以便唤醒我的邻居”。梭罗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清醒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模仿父母和邻人。
当今中国,需要梭罗振聋发聩的语言去唤醒的梦游者很多。有的人为三室一厅四处奔波,为一日三餐忧心如焚;有的人做上千元的发型,为明星打投百万,买来网上流行的一切,却依然感到空虚与痛苦。请读一读《瓦尔登湖》吧,学会如同大自然一样悠然地活着,别因为坚果外壳和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翻了车;让身边的人该来就来,该走就走,让钟声回荡,让孩子哭喊——尽情扎根于生活,勘探心灵的维度,寻找人生的新大陆,吮尽生活的骨髓。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出世和入世也可以这般和谐地统一。梭罗居于瓦尔登湖畔两年后,再一次搬回城市,为废除黑奴运动四处演说。这是他将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化解,把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之处便在于你的内心是否清醒。就如陶渊明所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论你是痛苦地为了生计奔波,还是结庐在车马喧嚣人间,只要心中有一方乐土,那么便能守住你的那一片桃花源,守住纯净心灵里的瓦尔登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51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