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的计划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步骤,才能实现预期的结果。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具体的任务分解,有利于任务的落实和监督。这是一份详细的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信封打开看看(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折线段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请同桌学生每人随意折一条线段,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4、数线段。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
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
(根据课堂也可这样: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工具画一条线段?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你们又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6、连结两点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集体核对。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四、综合练习,激发兴趣 1、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2、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这样三条路,(出示路线图)。
1
2
3
你认为小兔们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是的,其实在这两点间,大家选择的是一条线段,它就是通往小猴家最短的路线。小白兔高高兴兴地去小猴家做客啦。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3、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书圣”,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脍炙人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的确值得探讨研究。笔者以“文言相融相生”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另辟一条文言教学蹊径。
二、教学目标。
1.梳理掌握本科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言释文”)。
3.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三、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
1.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
2.注意课文生动语句的赏析。
3.归纳文意,疏通结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本课作者是位书法家,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你们最喜欢谁的书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六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应掌握以下实词:
修: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毕:都。咸:都。修:长、高。映带:映衬,围绕。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清流激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第一单元为“心中有祖国”,安排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第二单元为“人间真情”,安排了《负荆请罪》、《船长》和《爱之链》等课文。第三单元为“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等课文。第四单元为“民风民俗”,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等课文。第五单元为“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等课文。第六单元为“名人风采”,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等课文。第七单元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等课文。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1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159个,另外的生字只要求认识。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范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上作业均应课设练,不采取按单元设计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9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全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经过五年的学习,全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听讲认真,爱动脑思考,发言积极大胆,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好。在朗读上,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多数学生能做有感情地朗读。在课余时间,学生较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并能做一些摘抄。另外,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不知进取,在本学期,要对这些学生加大力度,使他们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多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写字习惯。
3、继续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习惯的培养。
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5、加大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高兴吗?
二、教学例图。
1、出示例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正在排队做操)。
师:小猴告诉我们它站在第1排第1个。小熊告诉我们它站在第2排第3个。
小朋友,你们能说说他们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位置)。
2、课件演示: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
(询问:怎样数到第4排的,怎样数到第2个的?)。
师:看来小动物排队做操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
3、课件演示:你能说出其它小动物的位置吗?
(选2个-3个小朋友自由选择小动物说说位置)。
4、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
三、教学试一试。
小朋友,小动物做操有它们的位置,那么我们坐在教室里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呢?
1、师给小朋友明确一条为一组。
2、直接指名某个学生让其他同学说出他的位置。
(如果有错,让学生帮助改正)。
询问:第5组是怎样数的?第3个是怎样数的?
3、请学生交流自己的位置(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4、师:今天老师发现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上课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他叫什么名字?
5、你还可以怎样说?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去看看小动物的家。
1、多媒体演示内容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的前半题。
(1)让学生根据书本所给的信息“我住在第2层第3号”来确定怎样数第几层第几号。
(2)小朋友你们想去小动物的家玩玩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选几只小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小朋友说到哪一个就点击哪个小动物,课件会显示你是否说的正确)。
如果有错,请其他小朋友告诉他怎样数第几层第几号。
(3)小朋友,老师家的门牌号是403,说说就是第几层第几号?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
2、多媒体课件演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的后半题。
(1)让学生根据书本所给的信息“第一层第二本是《新华词典》”,来确定怎样数第几层第几本的。
(2)然后让学生说说《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分别放在第几层第几本。
3、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到电影院座位的特殊规律,然后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
引导学生明确座位一般是单号在一边,双号在另一边。
让根据所给的提示知道怎样来数第几排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按要求摆一摆:让学生自己说说根据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先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在集体交流,最后一起总结得出数第几排是按从下往下的顺序来数的,数第几个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数的。)。
(2)4人小组合作,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摆。
(3)然后再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通过课件操作,下面的学生说摆在什么位置,上面的同学操作!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五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熟练认识几边形,会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并会叙述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经过的时间。
三、复习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练习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表内乘除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生的个别辅导。
四、复习内容。
(一)说一说与乘除法新课标第一网。
1、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
3、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乘除法。
1、熟背九九表内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学会根据口诀或一个数写出几个算式。
3、运用表内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观察物体。
1、弄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四、方向与位置。
1、知道平面上的四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运用四个方向说说:谁在谁的哪面、向哪个方向走到哪。
五、时分秒。
1、知道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2、巩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时,即1时=60分。
秒针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
3、能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读几时。
几时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读几时几分。
六、
1、复习统计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猜测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3、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和解决问题。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六
课题: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初备课时共9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蔡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2、引入百分数。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3、揭示百分数意义。
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示范64%的读写方法,再让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后面的两个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指导完成“试一试”。
2、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先让学生读出题中百分数,再说说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4、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写出百分数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百分数后自己的想法。
5、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6、说说自己的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徐攀华吴玉珠吴玉桃郭同林李荣华刘青査虹兰蔡丽霞。
课题:百分数的意义练习本课初备课时共9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蔡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用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用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什么叫百分数?
2、说出下面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海洋面积大约占71%。
完成书上练习十九第4题的填空。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启发学生利用比所表示的份数关系进行思考,沟通比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4、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一说题中5%和60%的具体意义。
(2)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3)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1)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题目中的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
在这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呢?脂肪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呢?
100克黄豆中大约含蛋白质和脂肪各是多少克?其他食物呢?
2、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示意图,理解图意。
3、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1)独自看图填空。
(2)汇报交流,并使学生意识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或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
4、讨论练习十九第10题和11题。
(1)第10题,先说出男生占40%是实际意义。
(2)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相同,什么情况下不同。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徐攀华吴玉珠吴玉桃郭同林李荣华刘青査虹兰蔡丽霞。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始,学生排着两队站在课桌的两边。
师: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二、学习新知。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介绍哪是第一组,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描述位置。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你还能怎样说?
4、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组,哪是第1个。
5、“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解决问题。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八
课题:按比例分配(1)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5课时个人复备栏。
李荣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
(1)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
(2)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
2、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第76页上第6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
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
30÷(3+2)=30÷5=6(格)每一份有几格。
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格)。
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格)。
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列成算式:
红色:30×3/(3+2)=30×3/5=18(格)。
黄色:30×2/(3+2)=30×2/5=12(格)。
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
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
(2)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2、你觉得今天的问题已知什么?(已知总数和分配的比,将总数按一定比分割成几部分)要求的是什么?(将求按这样分配后的各部分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像这样,将总数按一定的比进行分割成几部分,我们称之为按比例分配问题。(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
3、在解决时我们关键要理解是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解答时可以怎样想?(转化成整数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想?(先转化成要求的量分别是总数的几比几,再按分数乘法问题进行计算)。
四、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2、练一练第2题:提问:在这里将180块巧克力怎么分配?你从那句话中看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
3、练习十四第2题:读题理解要求,引导学生看图估计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把图中的白色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可以看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下时间的比大约是1:2。)那么这题实质是求什么?(将90分钟时间按1:2进行分配,求比赛剩下的时间是多少分?)。
4、练习十四第4题:
5、补充:
出示一条线段,要求按1:5将线段分成两部分。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组织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案与作业设计》160页。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徐攀华吴玉珠吴玉桃郭同林刘青査红兰李荣华蔡丽霞。
备课时间:209月18日。
课题:按比例分配(2)本课初备课时共7课时,本课第6课时个人复备栏。
李荣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提高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几个比值是2/3的比。
2/3=4:6=8:12=10:15。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师:这些比是怎么得到的?你是怎样想的?
2、盐与盐水的比是1:10,根据这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1)从份数来理解;(2)转化为分数来理解。
3、从份数理解还是很容易的,转化成分数有点难度,继续训练转化成分数练习。请看书上第76页上的第6题。
学生思考口答。
二、解决实际问题: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1)从份数来考虑;(2)转化成分数问题再解决。
2、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3,女生有12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请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估计学生解决的方法还是两种:(1)从份数来考虑;(2)转化成分数问题再解决。
3、总结:以上两题都可用两种方法解答,分别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4、书上第77页上的第7题。
(1)学生读题。
(2)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三、变式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将40厘米按比例分配,可让学生检验。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
追问:怎么改就可以了?
2、书上第77页上的第8题。
(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
(2)引导学生分析:(1)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例配制的?你是怎么看的?
(2)第2题你是怎样解决的?你是怎样想的?(3)第3个问题什么意思,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引导学生体会到现在按2:3:5来配制,黄沙用去18吨时,水泥只用去18的2/3得12吨,所以还剩6吨,石子要用去18吨的5/3,得30吨,所以又要增加12吨。
(机动)如时间来不及,安排在自习课或数学活动课“大树有多高”一课中。
3、练习十四第9题。
第1小题:
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
(24=1×24=2×12=3×8=4×6)。
所以现在知道长与宽的比是3:2,可以确定长是几,宽是几?
第2小题:
读题,让学生体会到按刚才上面研究的方法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
(1)请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5、书上第77页上练习十四思考题。
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1,说明了分成的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那应该怎样分?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分?
生:因为它们的高相同,而底又是在同一条底上。
如果两部分的面积的比是1:2,说明了分成的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那应该怎样分?
练习设计:
《教案与作业设计》162页。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徐攀华吴玉珠吴玉桃郭同林刘青査红兰李荣华蔡丽霞。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九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虽然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但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稳定,优秀学生不多,后进生占班级总数的1/3左右,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较差。
二、本册教学总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这节课中着重要体现的是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的统计图,要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为一年级下册学习简单的统计表及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通过简单的分类统计,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材先出现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成象形的统计图,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想想做做”分小组整理数据,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分析。
根据数学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找准起点,导入知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节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分离出与统计有关的数学材料,从而导入知识。
2、 展开活动,研创知识。
根据活动教学理论,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
3、 设计算子,运用知识。
设计一些趣味性、生活性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发展知识、深化知识,体验知识的实用性。
四、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 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操作。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
……。
(三)思考。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
(四)活动。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学生回答:桃子)。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五)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63÷92×856÷8。
7×46×436÷45×6。
28÷712÷63×9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
40÷847÷8。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一第9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做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一第12、13题。
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4题。
1)学生了解图意。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7题。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二
1、线段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含有线段的物体很多,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也就是线段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而且认识线段是下一课学习厘米,米、分米及进行测量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测量物体的长和宽要根据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从这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来确定,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到四年级学习直线、射线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和线段的特征相联系,也要用认识线段的方法做迁移。
2、结合以上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连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教学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学习重点、难点。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出线段的特征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但二年级学生感知粗糙不精细,思维不够严密,又是第一次接触线段这一概念,往往对线段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尤其是两个端点)易忽视,形成片面、肤浅的认识,所以对认识线段的特征、线段表象的建立成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4、教学准备: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二、说学法、教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由拉紧的毛线导入线段的概念,并感受线段是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3、小结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端点)。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学生上来指一指。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数线段。谈话:不只是这些物体,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完成书上第49页第2题,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
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请同桌学生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且沿着对角折出的线段最长。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5、学生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那线段怎样画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拿出白纸动手画画看。
展示不同画法,且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及怎么画的。你认为他的方法怎样?(一样的再说说,不一样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问: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
述:同学们真不简单,一条小小的线段我们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画法。那画线段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尺要按紧,端点不能丢……)知道了这些注意点,那我们再动手用尺画一条吧。生画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这里的难点是,二年级的孩子,双手协调能力还不太强,常常因为左手尺子没压紧,右手握笔用力太大,导致尺子移动,线段不直。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6、连结两点画线段。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问: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发现: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集体核对。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问: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猜猜下面老师会给你几个点?
课后自己画画看给五个点、六个点又可以画出几条线段?
三、小结学习收获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综合练习,激发兴趣1、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2、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练习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就带着他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2)汇报。
3.练习五第4题。
3)同桌互说:从凉亭到梅花园呢?哪条路近一些?指名说。
4)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
提示:比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进行比较。
4.练习五第5题。
1)说图意。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问:
怎样列式?3)独立计算。4)汇报。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练习五第3题。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认数。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236596。
2.数百以内数。(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
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
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
3.教学例题。
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
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二.写、读整百数: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出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300、600、700、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写?
3.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指名汇报)。
2)完成第2题。
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看到这些数的。(指名说,要举例)。
3)完成第3题。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指名说图意。
1)列算式。
2)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五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63数到100。
2)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千)。
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
1.出示例题图。
1)指名学生完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写数时注意,百位上有几颗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十位上写0占位。(板书:450)。
2.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读。320、750、480、990。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指名学生说370的组成。
3)学生继续数。生边拨珠边数,再数一遍。
4)问:一十一十的数,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
生独立完成,反馈。指名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
5)把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
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学生计算并说出思路。
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
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百几十,你能说说怎么读写吗?
板书设计:
450。
百十个。
300+2020+300。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楼房图、一张电影票、每两人一迷宫信封,6颗星星。电影院单号门双号门。1到7排排号四份,1到8座位号7份。课件。长教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今年十月份我国有一件关于航天事业大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对!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宇航员拍摄到的地球的样子----飞船返回地面,准确地降落在预定的位置上)。
师: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新授:
1、做操图。
师:现在就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学习生活中是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的?
出示课件。
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灵灵,欢迎你们来到动物学校。你们看,这些都是我的同学,每天早晨,我们都要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体操。
师:你们看,这些小动物排得多整齐啊,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2个,你们知道它是谁?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学生直接上台指出,老师圈出。)。
师:你是怎样数的?哪里是第一排?哪里是第几个?(2位同学发言)。
师: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只有1个,为什么几位同学找到的不一样呢?
师:有的小朋友是把横行作为一排,有的是把竖行作为一排,有的是从左数起的,有的是从右数起的,(有的是从前往后数的,有的是从后往前数的)。因此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他们自己是怎样数的。
猴:“我在第1排第1个。”
熊:“我在第2排第3个。”
师:你能根据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从哪里往哪里数确定第几排?
师:对!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演示:这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
师:又是从哪里往哪里数确定第几个的呢?
师:对!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这是第1个,这是第几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学生齐数)。
师:现在你能确定我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了吗?(小兔)。
指名学生指一指。
猴:你还喜欢我们班的哪个同学,你能说出她的位置吗?
指名说(2人)同桌互相说,
师: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让我们来猜猜它是什么?(2人)。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猜一猜。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都是用哪一句话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生:第几排第几个。(板书)。
师:刚才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第几排第几个)说出了小动物的位置。
师:平时我们在教室里都是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一个小朋友所坐的位置。
板书:第几组第几个。
师:请第4组的小朋友起立,第8组的小朋友起立。
师: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个,这是第1个,这是第2个,这是(跳1个数)想一想,你是第几个。请第每组第2个小朋友起立,每组第4个小朋友起立。
师:你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个?(2个)。
师:看一看想一想,你的好朋友在第几组第几个,谁来说说,你的好朋友在第几组第几个,让我们猜猜他是谁?(2个)。
师:(好朋友起立)她前面一个小朋友在第几组第几个?后面一个小朋友呢?
师:(另一个好朋友起立)她左边一个小朋友在第几组第几个?右边一个小朋友呢?
师:下面我们继续参观动物学校。
2、书架图。
猴:再来看看我们班的读书角吧。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都会到读书角来借书。
猴:我最喜欢《新华字典》了,它在第一层第2本。
师:你知道小猴是从哪里往哪里数确定第几层的吗?又是从哪里往哪里数确定第几本呢?
猴:我还喜欢《数学家的故事》你知道它在第几层第几本吗?
师:高老师最喜欢的一本书在第3层,是什么书?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
师:我们不仅要知道第几层还要知道第几本,才能确定书架上一本书的位置。
板书:第几层第几本。
师:我喜欢的这本书在第3层第4本,它是……。
师:你还喜欢什么书,说说它在第几层第几本,让我们猜一猜。(2人)。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猜一猜。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是从下往上数确定书架上的第几层的,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电梯里的数字、一幢大楼里的门牌号码,双层汽车,列车)。
师:动物学校里也有楼房,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3、楼房图。
猴:我们动物学校的小动物们都住在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都回到宿舍,快来看看我们的宿舍楼吧!
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你们看见我了吗?
猴:你们看,我的同学都回来了,你能找到住在第3层第2号的是哪只小动物吗?
生:小熊欢欢。
猴:说对啦,是我的好朋友欢欢。你能找到住在第4层第1号的是哪只小动物吗?
生:(齐说)是小老鼠。
猴:又说对啦,你们真聪明。你还喜欢哪只小动物,说说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再让我们来猜一猜?(2人)。
师: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猜一猜。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哪一句话,确定小动物住的房间位置的。
生:第几层第几号。(板书)。
生:几零几室(用数字编号)。
师:谁能用几零几室的方法给小猴住的房间编一个号码?
生:203室。
师:2表示什么?
生:他住在第2层。
师:03表示什么?
生:03表示3号房间。
猴:这个方法真好,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给我们宿舍每层楼的房间都编一个号码呢?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吗?我请第5组的小朋友做代表,给小动物的房间编号。
学生活动汇报。
猴: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谢谢你们,下次只要说出几零几室,就能找到我们的房间了,这样真方便。
4、电影院。
猴:小朋友,你们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吗?我们也有电影院,是刚建成的,听说跟你们人类的电影院布置得一样呢。
猴: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去看电影,我们可高兴啦!
猴:从我们的宿舍楼到电影院要通过一个迷宫,小朋友,你们愿意跟我们一快儿去吗?
师:准备好了吗?
猴:第1排第1格。
猴:第2排第3格。
猴:第4排第5格。
猴:第3排第4格。
猴:第2排第2格。
猴:第5排第5格。
师:看一看,你贴对了吗?
课件出示一条路线。
猴:小朋友们,你们都走出了迷宫,把出口处的奖章花撕开,你们就能拿到电影票了。
师:请女生把奖章花撕开,拿出两张电影票,给男生一张。
师:现在我们就跟着小动物们一起去电影院。
(出示电影票:2排3座和2排4座。)。
生:小猴的票是2排3座,3座是单号,应该从单号门进,小熊的票是2排4座,4座是双号,应该从双号门进。
师:看一张票是单号还是双号,是看排数,还是看座位号?
生:座位号。
师:两只小动物分别走进单号门和双号门,来到了电影院的前面,仔细看一看,电影院里的座位号有什么秘密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师:电影院里的座位从前往后数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
师:座位号中间最小,往左右两边越来越大,从中间分开,左边是2、4、6、8都是双号,右边是1、3、5、7都是单号。
师:现在,谁知道,单号票从单号门进,双号票从双号门进,这样有什么好处?
猴: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们怎样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师: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生:先找到第几排,再找到第几号座位。
猴:原来电影院里的座位号还有这么多学问呢,谢谢小朋友。
猴:请你们也拿出电影票,跟我们一块儿看电影吧。
师:课前,老师就把我们的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电影院,每个小朋友的坐椅的*背上都贴着座位号,单号在哪一边,小手举起来,我们把单号门放在这边,双号在哪一边,小手举起来,我们把双号们放在这边。生活中一般进电影院门都在后面,因为今天场地的原因,所以我们把门都放在前面。两边的坐椅侧面还贴有排数,从前往后数,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一直到第5排。下面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票,走出座位,站在前面排成4排。想一想你的票是单号还是双号,应该进哪个门,想好了吗,你应该进哪个门,就在哪个门边排好队,现在我们就走进电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请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三、结尾。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
录像:太空船的空中之旅。
师:你知道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是怎么确定位置的吗?他们返回地球时又是怎么确定降落位置的呢?远在太空的星星对我们地球上的人确定位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以试着说一说)。
师:这些问题留给小朋友们课后去寻找答案。
师:小朋友,今天在动物学校的参观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师:你知道了生活中除了到电影院要确定自己的位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
师:最后,听一听小猴灵灵要对我们说什么?
猴: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欢迎你们下次再到动物学校来参观,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七
教学内容:课本2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6厘米)问: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6)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分米。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八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本课是第一教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但朱老师却有重点的从以下三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3、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帮小动物找家,富有童趣;帮游客设计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充满乐趣,制作方向板,非常有趣,这一系列趣味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轻松地,愉快的,充满乐趣的,是主动地参与,是积极地体验!
整节课,朱老师让学生在带着对方向的生活经验自主地去探索,让他们合作交流,在数学的探究氛围中引导他们去掌握方向。并且也充分利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手脑并用,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点,让他们发现数学也不是那么枯燥。
整节课的过程设计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环节之间过渡比较自然。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篇十九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54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