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管理时间是高效工作和充实生活的关键所在。范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一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2009(6).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二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全盘教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了。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热情,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更别谈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陈规,创新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的学习行为这一节时,由于教材上的涡虫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于是我就把这个实验活动改为一个生物课外活动并提前两周布置:学做“训兽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训练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设计一个“训兽计划”,按照计划施行操作,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训练的动物驯服,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两周后,在这一节学习时,很多的同学由于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作基础,都踊跃发言,学习的热情很高,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就行。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高效课堂一个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的话题,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反思。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的价值,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目标,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优化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有人曾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能将三者分割开来,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教材的价值,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授课的时候,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会写出三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化学教学价值的体现和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中心工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效课堂实现的中心工作,也是关键的一项内容,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与硅有关的应用,如,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是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化学的应用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有关“氨”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一些卫生不好的厕所里,我们经常会闻到一些气味特别刺鼻,请问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2)为什么液氨会感觉寒气逼人?(3)你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简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将学生迅速地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教学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模式,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模式,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工作。
《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完善评价模式,将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重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还以上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为例,除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硅的实际应用之外,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硅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介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说出来的例子不是很贴切,但我还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了引导,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本工作。
四、及时进行反思,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后续工作。
反思过后才可以说是一堂课真正的结束,否则,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拿到试卷之后,看看分数,随手放在书包里一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反思,以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
作为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结束之后,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课堂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等,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需要明确的,这也为下一节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学生,要反思每节课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需要做些练习进行巩固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反思的。
所以,在反思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反思,才能做好教与学的后续工作,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结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促使高效课堂实现的同时,学生的综合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谢p。对于打造新课程背景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03)。
[2]刘红梅。新课改背景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1)。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四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美术教学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需求,例如:美术课堂最常见的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一味地临摹。但在新时期的新课改下还能行吗?这不是抹杀学生的美术天性吗?因此美术新课改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内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构建超越美术的动态知识结构。
大部分美术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美术知识的常规教学不成问题。而美术新课程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紧随新课改的步伐,学习和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开放的动态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师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由于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我们要根据实际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有效促使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改中,教师将是探究者和开拓者。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讲解,主观上注重课堂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法、讲解法,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与他们共同观察、讨论和体验,共同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找出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保证每一位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改变教学方法。
1.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有效更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技术能够立体地、直观地、动态地、生动地、形象地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课堂教学已越发显得重要。它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表现手法形式多种多样,并富于变化的优越性等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创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传统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学生参与,暴露出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不完整性,并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方法,指导要贯穿他们尝试学习的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课本、边尝试绘画、边思考、边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绘画活动完善绘画技能和获得体验,实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适时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美术活动及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展现各自特长和优势的机会,并给予有效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
总之,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体现出课程的“新”,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我们不仅要做专业型教师,更要做创新型教师,勇于实施新课程,探究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五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以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讲,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合拢,身体坐端正,除了老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不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班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上(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填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白球5039。
黄球4960。
然后让学生看表格提出问题。如(1)为什么第二组摸的全是黄球?(2)为什么第一组摸的白球比黄球只多了1个,而第三组摸的白球却比黄球少3个?并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我觉得这样教学,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少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用的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粉笔,每盒1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x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x3=24,4x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x3=30,2x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探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六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 [2]。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在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采用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新世纪之初,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当前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出发点,走出历史教学死记硬背的误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成为新时期历史教学的新任务。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在教师教学的转变中,观念是最关键的,它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方式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要通过集中课程的培训和教师自学各种方式,使广大历史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课程标准,使教师深入了解历史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增加历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
(一)要确立新的教学观。
新的教学观要求广大历史教师理解、明确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和所获得的结果,而且还要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要倡导正确的学生观。
要确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还要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他们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且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各不相同,他们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还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和意愿,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中有关“过程与方法”的.总体目标,参照“教学活动建议”,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语,采取歌曲导入、故事导入、以旧引新等。比如讲吐蕃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新教材对偏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就使教师能够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例如,我在讲授《三国鼎立》时,先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上让学生适时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大家讲讲这些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辨别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新课程下的教材的图文。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均有图片资料加以引证说明。这不仅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更改变了以往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为学生动手提供了可能。在讲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展示文成公主入藏的盛况,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入藏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掌提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由于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更要着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例如,在讲述李冰修筑都江堰时,让学生思考:岷江水流湍急,修堰时怎样才能更加牢固又同时解决防洪和灌溉两大问题呢?此外,我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学识!提高了学生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学会了多角度分析历史、认识历史,从而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更好的融入现实社会中。
(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倡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汁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过程。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手段开展。
在学习中应该遵循学习的准则,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鉴赏并仿制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历史文物;采访历史见证;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等。
(三)教学及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
教师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仅可以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优良情感品质。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应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点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与探索,才刚刚开始,对每一位历史老师来说,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但课程改革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将焕发历史课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为社会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八
摘要: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欣赏语文、表达语文、聆听语文、感悟语文。让听、说、读、写等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日积月累,真正形成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
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文章中蕴含的生活情理,并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验证,能从生活的高度理解文章这样写的原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科学性,并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健全人格、提升境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积累词汇和语言生活化。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实现积累的有效性,使其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让学生在积累中自觉地学习、做事。另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测字词,批改学生的周记,对表现优秀的学习进行表扬,找后进生谈心等。
一、积累词汇。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应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到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也应该如此。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词汇积累有很大的好处。这个环节,教师应这样做:生字、生词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去解决,这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学生应该具备自觉和习惯,要让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应准备必要的工具书,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就要主动向字典请教。字典就是一个满腹学问的教师,而且态度非常好,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它就是随叫随到,高高兴兴地去帮助你解决困难。为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每一篇文章的生词,教师都不给学生解释,让学生自主勾画,自主利用课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意,或者利用工具书自主整理、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帮助他们。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形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二、积累素材。
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主要是指积累精彩的语言或者段落。那么,什么样的语段才是精彩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思想内容好;另一方面语言有艺术性。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词汇、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需要读书破万卷,这里的书不但指文字作品,还指生活这本大书。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借鉴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或者生活中的语言,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变成自己的语言素养,写好自己的文章。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这都是适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学生要彼此借阅。教师要专门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摘抄,每次不低于600字。事实表明,学生摘抄的时候他们是奋笔疾书,如饥似渴。他们认真完成这项作业,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上这一节课,学生还会要求教师把这节课补上。学期末,教师挑选出优秀的文摘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手中一本,让他们取长补短,分享成果。
试想,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坚持摘抄,长年累月,学生就会摘抄大量的高质量的文摘,这对他们的心理、人格、思想、语文素养等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学生坚持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三年,每个学生大概能摘抄10万字,并且还是养成自觉文摘的好习惯。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还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其实,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真正解放,勇于创新,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都难,语言文字不优美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除了一本课本以外,就是让学生大量练习。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延伸、整合,并注重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就语文而言,课堂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更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开放式地接纳课堂生成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变得延展开放,它改变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语文课堂要突破只在教室内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空间内,拓宽到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和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也不再单单靠语文课本,而是延伸到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个课题,有的学生把清洁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他早晨早早起床就去马路上观察清洁工工作的场景,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这份职业,热爱劳动,并且主动和清洁工去交流,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并拍了很多照片。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语文教师应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新课程改革方向,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勇于创新,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6).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激发个性飞扬——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6).
[3]罗德辉.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文学教育:下,(5).
[4]房丽.坚守有效教学,成就无限精彩——新理念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有效教学追求[j].语文天地,2011(21).
[5]阮朝辉.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大学精神文化——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建设转型的策略[j].经济师,(6).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九
大学生就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认识片面,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原动力之一是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切入点。
二是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局限在校内和课堂,搞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较为陈旧、封闭;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较少开展实践活动。
三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未形成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的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操作练习时不免有纸上谈兵之感,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非常缺乏。
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运筹、创业营销战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以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或在创业园实习,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构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并注重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创业实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创业体验,或通过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以及同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获取创业教育鲜活材料和信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联合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建立校企联合模式。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也可以通过校办产业、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等途径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
形成坚实的创业实践组织保障。由高校领导及教务、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组成创业组织指导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建立创业活动固定场所,可在校园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或创业园;出台鼓励政策,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助并减免场租、水电、通讯等费用,扶助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声春雷响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生气、多了活力。课堂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的、发展的、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开发的宝藏,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是让多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朋友,相信学生,静下心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强的教学内容,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宜处。如在教学一年级教学“9加4”的算法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的算法多?学生通过努力发现有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算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再如进行一年级第33页的练习时,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融会贯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有生活味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勇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这个内容时,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先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形成技能技巧,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同时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找圆心的位置,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知道在同圆孩子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二分之一。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使同龄人容易接受,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有效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倒数的意义,这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0有没有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知识。像这样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长期坚持,课堂教学会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形成。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积极性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过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尽量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看了这张平面图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大胆地把教材的例题改变成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把学生带入开放的情境,让他们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生动而活跃、紧张而和谐的求知氛围中感受体验,激起参与动机。
又如在教“加法的意义”时,先让三名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学生,教室后面站两名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三名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反复走动3――4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名同学和2名学生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一
设计执教: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小学张春明。
实录评点:江苏省金坛市教研室周怡和。
一、激趣。
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大声齐答):好!
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产生跃跃欲试心态。)。
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
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
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喜欢。生似乎余兴末哀,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
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板书:我说你做。)。
师:谁愿意暂时离开我们?(生抢着去,目的是呆会儿可以表演。)。
(选出王玉婷同学暂时离开教室。)。
二、增趣。
师:那下面我就开始表演了。(生个个拭目以待。)。
(师表演小品,生仔细观察。)(随着老师表演中的一记耳光,听课教师与学生哄堂大笑。)。
师:怎么样?看清楚了吗?还要不要再来一遍?(学生响亮回答:要。听课教师笑。)行,这下你们眼睛可得睁得再大点哦!
(师再表演,生再观察。)(生目不转睛,教室鸦雀无声。)。
师:看清楚了吧?现在谁能把刚才老师的表演说清楚,说具体?
(生先是一愣,似乎在回味。)。
师:那大家还是先自己练习着说说吧。
(生自由练习描述。)。
师:谁来描述?好,其他人请仔细听,看看他什么地方说得特别好,还有什么地方不妥,呆会儿提出你的意见。
(指名表述)。
生:一天,张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备课,忽然不知从哪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了张老师的脸上。张老师用手一拍,没打到,反而打了自己一个巴掌。这时,他火了,就一下子把苍蝇打死了。
(末等老师开口,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生:他说得不具体。苍蝇一开始是停在张老师耳边的,并且张老师还用手一挥,说了声:“哪来的苍蝇?去去去!”这点他没说。
生:张老师那一巴掌打得很响,我听得很清楚。(生及听课教师大笑。)所以,他应该说:“张老师狠狠地用力一拍。
生:这时张老师很恼火,因为我看到当时老师眉头紧锁。张老师的表情也应该说。
生:当张老师看到苍蝇被自己打死后,十分高兴,还露出了笑容。这点他刚才也没说到。
……。
(生交流的.气氛异常热烈。)。
三、孕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小作文本,把它写下来。好吗?(生笑答:好!且兴趣盎然。)王玉婷(刚才,离开教室的同学。),难为你了,从选你出去,到现在进来,你一定听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吧?(生点头)那好,你就把这些写下来吧!(生欣然接受。)。
---------------------------。
(生写片断)。
(指名王玉婷同学读心理活动的描写。)(言语间流露出迫切想知道张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师:真是惟妙惟肖。我们的所做是不是。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二
宝丰镇黄栗小学沈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辛勤耕耘在讲坛的老师们无不为能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苦苦追寻、求索。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能是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我在教学中通过不但的实践和反思,使我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了教材,实质上是在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纵观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致力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对象及文本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方式上好每节课。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对语文教学来说,落实读是首选目标。读,不能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傻读,要实现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不能停留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上,要在如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疑问上下功夫。要切实引领学生在语感障碍处读,在意犹未尽处读,在美文喷涌处读,在情感渲泄处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读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就数学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数学的逻辑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习题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想学愿学,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他才能学得好。
第四,看教师“四性”教学的体现。
生活性。例如数学,它原本来源于生活,后来提炼为数学,服务于实践。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迷,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i,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讲来源(来源于生活),要讲用途(服务于生活、学校、科技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生活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生命性。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要具有生命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生命体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要努力追求一个“活”字。首先是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活,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起来。课堂一活师生才能显示出朝气、灵气,才能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气象,只有活的课堂才具有昌盛永久的生命力,只有活的课堂才能留住学生的心,留住学生的情,学生不愿下课,不愿离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已完,但情未尽,意无穷的境界。
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因为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一切没有问题的学习都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学问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学生在不游离文本的前提下开展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回想过去的教学,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不去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激发我们不去研究,却去琢磨如何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去考虑,却去琢磨所谓巧妙的教法……这些做法只是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反省之后我们应当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是教育大观园里的导游,一个引导者,主角永远应该是学生。我们贪大求洋的不应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应该去考虑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才华。这就要求备课不能闭门造车,“运筹帷幄”,而更多地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该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学习中,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问题,让他们尽量说,倾听学生的见解,让他们尽量去想,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尽量去争论,要把这样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发展性。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获得发展。
三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组际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生成的知识和方法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总结而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创新。其实,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的心灵对话,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我们不应忽视精心地预设,也应将生成作为一种自学地追求。教学理应充满智慧地挑战,课堂应当充盈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的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是那样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在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发出他们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引领学生生成的重要途径。尽管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性经验和想象性的,但这些理解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这种智慧火花来自三个火种:独立性、生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理应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进行语言实践,并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领悟生活的哲理与文学的浪漫,使之语言的表达与人文素养兼得,这样我们就能一举多得了。
总之,我们的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在课本与学生之间要伴演一个学生喜欢的“红娘”,万万不能成为令人讨厌的“第三者”!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三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四
宝丰镇黄栗小学沈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辛勤耕耘在讲坛的老师们无不为能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苦苦追寻、求索。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能是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我在教学中通过不但的实践和反思,使我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了教材,实质上是在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纵观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致力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对象及文本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方式上好每节课。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对语文教学来说,落实读是首选目标。读,不能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傻读,要实现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不能停留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上,要在如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疑问上下功夫。要切实引领学生在语感障碍处读,在意犹未尽处读,在美文喷涌处读,在情感渲泄处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读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1] [2] [3]。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五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年,我很有幸参加了一轮完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确实是一次大的冲击,因为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实质是突出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我是在边学习新课程标准边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的,因而有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多都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慢慢领悟的。
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开始时,孩子们上课时对我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只是默默地接受,不敢有过多的疑问,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一个理念就得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由“至高无上的尊师”转为学习的朋友、伙伴。教师不再一言九鼎,学生不再唯唯是从。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有异议、敢于创新。这样就会出现自主、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要有充分的时空合作、交流。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学生有异议的也只是走场子,说说、议议,草草收兵,如“蜻蜓点水”。这样常常弄成事倍功半。新课程要求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要通过实际反馈情况而定,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情况,整体把握课堂,适时改变教学程序,为课堂中有异议、有质疑的问题多腾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中升华,在辩解中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记得在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本来我没打算展开讲,只想让同学们了解二十年前后不同的杨二嫂变化的社会原因,然而有个学生却提出,杨二嫂能够如此大胆、泼辣,虽然有些过分,但在当时女性倍受压抑的封建社会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番新的说法,可是我没有料到的,于是我就此改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进行了一番争论。
三、创设情境,用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靠模仿、借鉴、发现、创新才掌握的。这就要有个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境,在有物、有意、有情的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一句句佳句,一篇篇美文都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的。
因此我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复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让学生们画一幅画来表现课文的内容,上课时,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画的画,于是我挑出了几幅画作道具,拿着画结合课文学习了《春》,图文结合,在图中找文,在文中读画,很快,学生们看着画就能够背诵出课文了。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几乎是在学生们的笑声中结束的,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道具,极尽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展现了出来,演完后加上同学们的评论,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我再过多讲解了就已经很清楚了。还有《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对文中的细节描写有更深的理解,我特意让学生上台把细节部分表演出来,结果同学们通过表演对胡屠户这个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形象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举行了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经过语文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参与下,我们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要注意的几点:
(一)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样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就高了。比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之前,除了布置预习生字词之外,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并为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这样上起课来学生就提高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比如预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自己先翻译课文,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了。
(三)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的洋思教学也正是这样提倡的。因此我们力争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学中尽量少问,让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我们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其实这和我们学校所提出的“洋思”教学方式一致的。例如教学小说《范进中举》时,我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之后就没有再多讲,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学,让他们自己找出学习这篇小说的突破口,然后自己去分析--其实孩子们的能力有时候是很难估量的,不妨给他们一些空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讨论了半节课后,他们概括出了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甚至得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这篇小说反映的中心。总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六、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书生气”十足,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这不是倡导学生像过去私塾教育一样死记硬背,但适当背诵经典作品、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储存语言模型,发现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械,以更好地受到审美感染。因此,我鼓励学生把课外学到的优美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并互相交流。作业时也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如:写出从课外学到的名言、歇后语、儿歌、诗歌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成为“走场子”
(一)自主学习之前启发讲。
(二)合作学习之中提示讲。
(三)疑难问题之处明确讲。
(四)总结、归纳时补充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把握一个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天南地北地乱侃一通,结果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有时课堂中形成互相取笑、互相喧哗的休闲场所,上了几堂这样师生皆大欢喜的课后,我发现不行!这样课堂还是不是学习的主阵地呢?学习还是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呢?学生究竟学会了些什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
(一)形成策略: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几种相应的策略:1、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反应敏捷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学困生就有可能窃取别人的学习成果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他们原地踏步。
(三)强化指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适时地给予点拔、指导,倾听、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判断、质疑。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将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教材又是在生活当中提取的,它只是一些较典型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生活素材。学生需要的又是多方面的知识,教材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为了让教材更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努力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调整教学内容,让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如:在阳春三月常常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泥土湿漉漉的,树木开始抽新芽,很适合植树。这时,将《春》提前教学,召集学生到雨中看雨、看天、看地、看树,再来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二)、适当地改变教材。适当地改变教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使学生更自主地探索、发现、想象、创新。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也是在大海上,也是一艘快要沉的船,后来船沉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在一只救生艇上展开:这只救生艇最多只能载十人,而此时船上有十七八个人,而且当时海上的风浪很大,要想活下去,就得拼命划船和风浪作斗争,救生艇上的人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一起被海浪掀翻,要么船上就得有几个人自己跳下海去……当时船上有健壮的青年人、奄奄一息的老人、受重伤的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小姐,那么究竟谁该跳下海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人说还是应该留下老弱病残,因为那是美德,有人说如果老弱病残留下了,划不动船,还是得死,应该让年青人留下,可是那样又很残忍……虽然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这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在情感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三)、大胆地拓展教材。课改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尝试拓展教材。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就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有多个答案的事例,结果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学生们的思维竟然那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元。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六
自通过暑假新课程培训后,我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初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因此,听录音很有好处。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听人讲英语的真情实景。
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音可以通过听录音、朗读绕口令等活动来练习。新教材初一的词汇量很大,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可以通过图画、实物和动作来帮助,尽可能做到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词汇的学习中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活动,如网状词语图,即围绕一个主题词提出一组相关的词语,教参上每个单元都有这个项目,可直接应用或调整应用,这对帮助学生记单词很有好处,还有猜词、找出不合群的词等。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三项具体活动来体现。第一,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帮助记单词,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玩游戏,培养他们的相互合作精神,正确对待竟争中的成功与失败。第三,课堂内外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如画图、着色、制作卡片、会话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给他们提供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结束后,把学生的成果放在学校或班级展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并且为他们提供条件。新学期开始,帮助他们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英语会话、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成2人一组或3至4人一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在玩游戏、学唱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典,查询资料,搜集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提供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如开展实践活动,表演英语会话,制作信息卡片等。
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逐步引入国内,世界性的生活、商贸、文娱、体育活动等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英语,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学习。
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必须改革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英语会话表演、英语实践运用,信息卡片制作等作了等次记录,再结合期末的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英语学科中的全面表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七
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在我市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认真比较新旧课程,有了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比行。面对新教材,谈谈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想法与感受。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老师一味传授似的填鸭式教学。通过读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认识到今后的教学中要将课堂还于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知道指导下,显示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同时,作为教师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创新。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总之,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新课程教学论文篇十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新课程的点滴感受:。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鼓励学生想象,展开创造的翅膀。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在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想象力帮助人类探索新路、预示未来,补偿各个思维环节上的不足。科学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设想、从事发明和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两个盘子,有5只小鸡,想象一下,小鸡来吃米可能有几种情况。教师做了实物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得出了这样几种结论:5=2+3,5=3+2,5=4+1,5=1+4,5-2=3,5-3=2,5-1=4,5-4=1。结论得出后,又有学生举手说:可能这5只小鸡都到一个盘子吃米,另一个盘子里没有鸡吃米,所以还可以写成5=0+5或5=5+0,5-0=5,5-5=0。学生回答的太精彩了。在教学中,只要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回答的有道理,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意识。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主张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向伙伴交流。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间、班级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增加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学生在合作中,懂得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没。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兴趣及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就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把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如在学习“6、7的加减法”一课中,教材就建议同桌两人共同完成“试一试”。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新教材建议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探索9+3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程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了“百花斗妍,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四、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创设了“购物”的问题情境。小刚先买了9瓶牛奶,后来又买来5瓶牛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列出算式“9+5”,然后让学生两人合作,用小棒代替牛奶,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有的说:“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加上4等于14。”有的说:“把9分成5和4,5和5凑成10,10加4等于14。”还有的说:“只要将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有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能凑成10,再进行计算。”虽说得不太清楚,但孩子们通过独立操作,动手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算法策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本课还设计了“8+6,7+4,6+5,5+7,4+8”等习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凑十法自己“创造”出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的算法,这样使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59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