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9:49:05
炮手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7 09:49:05 小编:灵魂曲

总结是一种追溯和归纳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这些范文中的经验和技巧对我们写作总结时会有一定的帮助。

炮手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课件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认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听,(播放视频)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座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步袭击巴黎,霸占法国领土。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找出神态,理解课文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却要亲手炸毁了它。他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呢?请大家翻开课本99页,“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想像他当时的心情,简单写在课文语句旁边。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语句:

(1)苍白——煞白——惨白

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在这些语句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是什么?(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白字,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意思相近。)能调换前后顺序吗?为什么?(苍白:脸上没有血色。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惨白:面容没有血色。为什么士兵脸色由苍白变煞白变惨白,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出示课文)

为什么士兵脸色苍白?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将军了嘹望小村令士兵想到了什么?小村曾经是士兵的什么时候呆过的地方?(幼时玩耍、嬉戏的乐土。)

苍白—煞白—惨白三个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炮手内心的情感变化,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同桌两个同学,你们自己分角色,一人当士兵,一人当将军读读这段课文中两人的对话,走进当时他们的内心。

谁愿意当将军,谁愿意当士兵?你们两读一读,只读人物对话。谁来评一评他刚才的朗读。

我们齐读。

课件出示: “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理解“凛冽:刺骨寒冷;打颤:发抖”。裹着的大衣军官们在打颤,而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体会为家的失去而紧张、痛苦、绝望,为家人的安危而担忧。为是否炸毁家而矛盾。)这时炮手有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走进炮手的内心)

谁感受到了紧张、恐惧、矛盾?请你读给大家听。齐读。

炮手的内心被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理解:服从。从服从说明炮手是个怎样的军人?(军令如山倒,服从命令是一个军人的天职。称职、优秀)

为什么炮手要仔细瞄准,去掉仔细这个词语行吗?你体会的很好,你读读看。齐读。

从人物的神态,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内心。课文中还有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吗?

凝聚着多少情感的泪水,多么值得骄傲的泪花。你感受到了吗?你读读看。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出示插图)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当将军听说那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后,被炮手那无私、伟大、崇高的奉献精神震撼了,郑重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将军,你想对眼前的炮手说些什么?(再次揭示中心,表达敬佩、赞美、喜爱之情。)

2、“炮手”课文以此为题,如果请你试着给课文换个题目,你准备用什么题目?(为国奉献的炮手、毁家报国的炮手、舍家为国的炮手……)

四、收集资料,课后延伸

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炮手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早日把侵略者赶走,毅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炮手这样甘于为国家奉献的好战士,法国军队最终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像这样的人你还知道多少?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做好记录后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具有炮手精神的人。

炮手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本课生字7个,会写8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1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假如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盘你最喜欢吃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假如还有一天,你已经吃了一个月的羊肉串而且顿顿羊肉串,晚上回到家,妈妈端出来的还是一模一样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

2、记住,不同的想法,你会读出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我写下今天的课题《炮手》,注意炮左边要窄一点,右边宽一点。

二、新授

1、什么是炮手?

2、(课件)读句子: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指导孩子读)

3、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

4、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炮手,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百多年前,德国侵略了法国,占据了村庄夺去了农舍,冬日里的一天,法国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土向德国发动了攻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5、同学们真会读书,黄老师考大家。(课件)(读词)

6、很好,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老师等不及了,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段落)

8、课文读到这里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炮手明知那是自己家的房子还开炮。)

9、同学们,无声的语言利于我们思考,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出只有炮手自己心理明白,他要炸掉的就是自己家的房子?(可找出炮手的神态、语言、与别人的相反反应。)

(1)(课件)神态描写:“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2)语言描写:“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3)(课件)对比的手法:这是,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炮手的脸颊上留下了两行热泪。

10、读到这里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那位炮手、那位将军、甚至一个旁观者也行。谁愿意当炮手,谁愿意当将军?其他人当旁白。(音乐)(1---13)

11、炮手为什么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为:(课件)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2、炮手瞄准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自己的房子吗?(闭眼——放音乐——想象)

(为了这座房子,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勤工作、清苦生活。在这座房子里,炮手和他的家人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在院子的葡萄架下,炮手和他的朋友常在那喝着茶,聊着天,在房子后面的小花园里炮手和孩子们常在那玩游戏。)

13、想一想,他们还可能在这座房子的房前屋后做过什么?

14、可就在那一声炮响后,房子没了,花园没了。这时他什么心情?

(课件)于是炮手低声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15、可明知那一炮后,房子会没掉,为什么你还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6、(课件)因为:(为了国家,哪怕牺牲财产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让学生读。(板书:国家)

17、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失去小家,这就是奉献。(板书:奉献)(课件:炸洪)

18、(课件)读: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多少,而不应该看他索取多少。——[美国]爱因斯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三、扩展

如果你是将军听到炮手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炮手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精神。

3、通过人物神态的变化了解人物的心情。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的异同。

重点:“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让学生了解炮手的服从命令和热爱祖国的品质。

难点:学生通过人物神态的变化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师:cai课件

学生:搜集德法战争故事的有关图片等资料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炮手》,通过学习你们知道《炮手》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一百多年前,德国军队侵入巴黎郊外,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发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而这座房子是他家仅有的财产。)

质疑:明知是自己的房子,他为什么还要开炮?

孩子们都讲得很好,相信这节课我们会对这位炮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这位炮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找出炮兵神态变化最突出的词语。(苍白、煞白、惨白)

惨白三个词语的句子。(生汇报)

3、讨论:炮手在什么情况下神态发生了变化,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4、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a:师:炮兵在什么情况下脸色苍白?能结合插图,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师:将军嘹望小村令士兵想到了什么?

生:那是“我”的家,我仅有的家产就在那里。

生:紧张。/担心。/着急。

师: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兵在什么情况下脸色煞白?

师:此时此刻,听到将军的这句话,对负责开炮的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那是“我”的家,那冒着烟的就是“我”的家。

生:“我”的家被敌人占领了。

师:如果你们现在就是炮手,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会想:我的家啊,我这么多年的心血才盖起来的房子,现在被德国人占领了,可恶的德国人!

师:真是咬牙切齿!可恨哪!

生:我的家被敌人占领了,怎么办哪?

师:着急呀!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师:是呀!你都钻到炮手的心里去了。现在请你结合炮手此时的心情读一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炮手的紧张心情。

5、教师点拨,深入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朗读指导:炮手前后三次脸色变化的对比,体现了他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更紧张。反映出了他开炮时什么样的心情?能读出炮手感情变化的层次,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吗?生读——集体评议——再齐读)

7、师:我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课文中还有描写炮手神态的语句吗?

1、什么时候会流大粒的汗珠?天气热,疼痛,或心情极度紧张和矛盾。

2、引出对比写作手法。

3、读一读:找出这两处多读几遍,再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

课件出示:

a:“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理解“凛冽:刺骨寒冷;打颤:发抖”。裹着的大衣军官们在打颤,而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体会为家的失去而紧张、痛苦、绝望,为家人的安危而担忧。为是否炸毁家而矛盾。)这时炮手有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走进炮手的内心)

炮手的内心被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理解:服从。从服从说明炮手是个怎样的军人?(军令如山倒,服从命令是一个军人的.天职。称职、优秀)

为什么炮手要仔细瞄准,去掉仔细这个词语行吗?

是的,这里凝聚着多少情感的泪水,多么值得骄傲的泪花。你感受到了吗?

4、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

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开炮把它击毁?

生:炮手,你真伟大!

生:比埃尔,你是好样的,消灭了敌人,我也要向你学习。

生:炮手,我相信,你们国家的人民会记住你的,你是你们国家的英雄。

炮手教学设计篇四

1、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抓住“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以及文章两处对比描写,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对炮手思想感情、奉献精神的体会。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对话,体会特点。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非常有特点,尤其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请们翻开课本101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炮手和将军的对话,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符合他们的身份。

2、你们觉得,将军在发号施令时,他的语气应该怎样?炮手的回答呢?谁愿意为我们读读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读),生评价。

3、军人在战场上,说话非常干脆,绝不拖泥带水,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好吗?(全班分角色读)

4、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开始将军让炮手炸毁的是德军的什么?将军叫炮手炸,炮手就炸,这叫什么?结果炸毁的是什么?(板书)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1、虽然炮手和将军的对话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洁、平静,甚至看不出丝毫的犹豫,但此时此刻,炮手的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这从他的神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默读课文,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抽说、出示)

2、认真读一读与这些词语相关的语句,思考:炮手的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中你能体会到炮手怎样的心情?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这些词语旁边。

3、我们来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请个孩子来读读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脸为什么会苍白?你从中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抽说,相机评价,并指导读。)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脸为什么变得煞白,从中你又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当将军让炮手看红瓦白墙的房子的时候,炮手可能会怎样想?指导朗读。

9、(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脸色变得惨白。想象炮手的家。

10、导读10自然段,从炮手和军官们强烈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

11、可他毕竟是一个军人,战场上,一切都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他服从了命令。

12、导读12—13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最后一段,指导读。

(三)升华情感,学习奉献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他不炸不行吗?这可是他家仅有的一点财产啊!(生讨论交流)相机指导第一段。

2、如果不炸掉德军驻地,一旦巴黎被占领,会发生什么?炮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选择了炸毁自己的家。尽管他内心痛苦,可他的行动是那样坚决。(再读10自然段最后一句)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生说)

5、小结: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充满感情地读读关于奉献的名言。

(四)、布置作业:续写《炮手》。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100多年前,在巴黎郊外,一名炮手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亲手炸毁自己家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学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同时分角色朗读,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到位,所以分角色读的不是很多,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炮手教学设计篇五

1.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抓住“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以及文章两处的对比描写,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对炮手思想感情、奉献精神的体会。

课件。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炮手》,大家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齐读。

(一)请孩子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勾画出文中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词。

(1)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苍白煞白惨白。

(二)请孩子们小组读一读与这些词语相关的语句,思考:

炮手的神态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从中你能体会到炮手怎样的心情?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三)汇报交流。

1.学习2—4自然段。

(1)(ppt出示2——4自然段)谁来读读这部分内容?(指名读)。

(2)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变得苍白?(指名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指名说,并板书:担心)。

(3)你能读出炮手的担心吗?(指名读)。

2.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脸色为什么会变得煞白?(指名说)。

(2)当将军让炮手看红瓦白墙的房子时,炮手可能会想起什么?(指名说)(提示:那红瓦白墙的房子是怎么建起来的?家里会有哪些人?)。

(3)从此时此刻,炮手该是怎样的心情?(指名说,并板书:害怕)你能读出炮手此刻害怕的心情吗?(指名读,齐读)。

(ppt出示:“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

(1)谁愿意当一当将军发号施令?(指名读)谁比他扮演的更好?(指名)。

4.当听到将军的这个命令,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指名说)。

(1)(ppt出示并引读: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2)“惨”怎么记住它?请你在本上把它规范的写下来吧。

(3)请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想想“惨白”是什么意思?

5.师导读10自然段。(师引读: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1)从炮手和军官们强烈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2)可他毕竟是一个军人,战场上,一切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3)此时此刻,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指名说)难怪他的脸色更加的惨白了。

6.请孩子们读读2—10自然段,揣摩一下将军和炮手对话的语气应是怎样的?(自读)。

(1)师带读(军人在战场上,说话非常干脆,绝不拖泥带水,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2)(男女生分角色读)。

7.学习11—15自然段。

(1)炮手开炮的技术怎样?(指名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出示ppt)“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

(2)可炮手的脸颊上为什么流下了两行热泪?(指名说。相机出示最后一段)谁能读出炮手低沉的语气来?(指名读)。

(三)升华情感,学习奉献精神。

1.炮手明明知道自己。

的家,为什么还要仔细瞄准目标开炮?他不炸不行吗?这可是他家仅有的一点财产啊!(指名说)。

(1)出示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从“侵入”一词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2)如果不炸掉德军的驻地,一旦巴黎被占领,会发生什么?炮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2.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选择了炸毁自己的家,尽管他的内心痛苦,可他的行动是那样坚决。

(出示ppt:再读十自然段最后一句)。

3.现在我们再读标题,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指名说)。

4.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军人崇高的品质。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他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还很多,在这里老师赠送你们几句关于奉献的名言,让我们充满感情地读读这些名言吧!

(或课后读一读语文天地里的名言)。

希望大家用心记住这些名言,做一个一心为他人,一生为祖国,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精彩!

炮手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说明: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为了革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设计思路:

第一,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一、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三、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对不远处的家园,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第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课文中有两处对比描写:“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勾画出第一处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再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通过品读,比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天气这样寒冷,而炮手的前额却流着汗水?通过读书,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体会到了炮手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逆向设疑:如果炮手不开炮会怎么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此时再结合课文理解,学生已深深地体会到炮手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对炮手产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以炮手为楷模,而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5个,写字9个。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配乐)

2003年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炮手)

1、听课文朗读,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炮手是干什么的?

2、对于一个炮手来说,炸毁一座房子是一件很简单、轻松的任务,但老师却认为这位炮手不轻松,而是很痛苦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他的家,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

3、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那是德军的驻地,德国侵入法国,法国军队准备对侵略自己国土的德军发起攻击,首先必须炸毁这座房子。)

4、教师出示资料:介绍法国卫国战争。

5、师: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德国入侵巴黎,侵占了炮手的房子,里面驻扎这许多德国士兵,想要发起攻击,必须炸毁房子。师创设情境: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当时的心情。

6、课件: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士兵的脸色煞白;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1)、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它们有什么区别?课件:我会填。

(2)、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如果你是炮手,这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a、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小村时……

b、当将军特指向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

c、当将军命令开炮时……

7、课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

可炮手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这两句话采用手法,体现了炮手

8、学生体会炮手心情变化。

(1)、师:现在请你们把课文背出来。(学生吃惊、紧张)

我想请第二组同学背(第二组同学更紧张)

我想请xxx同学背诵(十分紧张,脸红)

(2)、刚才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3)、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心情就像炮手的心情一样,一次比一次紧张,所以炮手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他紧张的额头上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9、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0、作为炮手,如果这一炮不开的话,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不服从命令,会被将军处死;不能把敌人赶走;或许将军会开这一炮……)

12、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

13、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炮手和将军的表现各有什么不同?

课件: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

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这两句采用了手法,衬托了炮手。

15、学生发言

16、总结:炮手公而忘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其实,高尚的奉献精神就体现在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普通人身上,你还能说一些吗?(教师、母亲、清洁工、还有现在在地震灾区救援的广大人民、和解放军指战员。)

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亲人,为周围所有人做些什么?

正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像他这样勇于奉献,公而忘私的爱国人士 ,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家乡后会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课件:炮手回到家乡后……

苍白

煞白

炮手 惨白 舍家为国

流汗 无私奉献

热泪

炮手教学设计篇七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以“奉献”为主题。本文叙述了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在巴黎郊外,一个炮手为了保卫国家,亲手炸毁自己的房屋的感人故事。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以及对话形式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于职守的战士的光辉形象,赞颂了他那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战争的实质不甚了解,而本课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相距一百多年,考虑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有困难,上课前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懂得军人的使命是为了祖国的安全,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文学创作讲究“情动而辞发”,学习课文也要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这条线,通过创设情境激情激趣;通过咬文嚼字感受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情与境交融,思与悟并行,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词句,感受心理变化,运用联想法体会“苍白——煞白——惨白”细微差别。体会炮手舍家为国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

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舍家为国的伟大精神。

(一)、图片激情,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叙利亚战争的图片。(配乐)

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100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炮手)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谁给我们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什么故事?(ppt出示)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a、自学提示:

画一画:默读2~10自然段,从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词句。

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b、生自主学习并组内交流。

c、谁来交流你画的词语或句子?(生)

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意思相近,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出示金钥匙)谁来读读他们所在的句子?(出示句段)

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瞭望着河对岸的小山村。

“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

“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很清楚,将军。”

“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活计,给他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师:指名接读。

师:谁来说说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2、预设:

3、创设情景,角色朗读。

师:随着将军指令的逐渐清晰,炮手的猜测逐渐得到印证,因而他的脸色从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越来越不好,心里也越来越紧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生自由朗读)

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作者的提示语生动地展现了炮手的神态变化。去掉提示语,我们是不是也能读出他的内心呢?(指名分组对读。)

将军:“喂,炮手!”

炮手:“是,将军!”

将军:“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炮手:“看得很清楚,将军。”

将军:“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炮手:“我看到了,将军。”

将军:“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活计,给他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4.抓住对比,再悟心情。

师:他的内心在煎熬呀!除了这三个词语,你从文中的哪句话也感受到了他的紧张心情?

出示: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师:孩子,这句话前后的描写矛盾吗?

(生: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直打颤说明当时天气很冷,炮手的脸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更加说明炮手很紧张很矛盾。)

师:(出示:语文天地)把炮手与军官们进行对比,更能突出炮手此时激动、紧张、揪心到了极点的复杂心情。这就是对比的写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师:你看,通过对比可以更加突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以后我们要学着运用。

5、体会对比,升华情感。

为了战斗的胜利,他——

为了国家的和平,他——总结方法:这节课我们在联想中,在对比中读懂了炮手的心情。

(出示: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师:一阵炮响过后,昔日美丽的红瓦白墙没有了,他的唯一的财产,他的快乐,他的牵挂,没有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擦掉板书:炮手的家、德军的驻地)

师:敌人的驻地被摧毁了,看到这一幕,将军连声喝彩。

喝彩的意思是——大声叫好,你就是将军,为炮手叫好,女生读。

连声喝彩就是——不断地大声叫好,你们就是将军,不断地为炮手叫好,男生读。

师:而炮手却泪流满面。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师:不炸,可能会保全自己的小家,炸掉,却可以换了战斗的胜利。你认为这是一位()的炮手。(出示:()的炮手)(生相机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炮手。(板书:舍家为国)

(三).读写结合,深化形象。

1、师:孩子,如果你是将军,当你听说那是炮手家唯一的财产时,你会说些什么呢?请把你与炮手的对话写书上插图下方。

2、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交流写的对话。

4、师:我们似乎有千言万语来褒奖这位炮手,可是,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将军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向炮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他用无声的语言,用最简单的动作,用军人的礼仪,向这位舍小家顾大家的炮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回归单元,升华主题。

1、师:这不由地使我想起这样两句话:(出示名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高尔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生齐读。

2、炮手彼埃尔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奉献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带着敬意再次重温这两句话:

(出示名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高尔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炮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会写8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假如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盘你最喜欢吃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假如还有一天,你已经吃了一个月的羊肉串而且顿顿羊肉串,晚上回到家,妈妈端出来的还是一模一样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

2、记住,不同的想法,你会读出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我写下今天的课题《炮手》,注意炮左边要窄一点,右边宽一点。

二、新授。

1、什么是炮手?

2、(课件)读句子: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指导孩子读)。

3、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

4、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炮手,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百多年前,德国侵略了法国,占据了村庄夺去了农舍,冬日里的一天,法国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土向德国发动了攻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5、同学们真会读书,黄老师考大家。(课件)(读词)。

6、很好,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老师等不及了,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段落)。

8、课文读到这里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炮手明知那是自己家的房子还开炮。)。

9、同学们,无声的语言利于我们思考,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出只有炮手自己心理明白,他要炸掉的就是自己家的房子?(可找出炮手的神态、语言、与别人的相反反应。)。

(1)(课件)神态描写:“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2)语言描写:“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3)(课件)对比的手法:这是,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炮手的脸颊上留下了两行热泪。

10、读到这里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那位炮手、那位将军、甚至一个旁观者也行。谁愿意当炮手,谁愿意当将军?其他人当旁白。(音乐)(1---13)。

11、炮手为什么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为:(课件)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2、炮手瞄准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自己的房子吗?(闭眼——放音乐——想象)。

(为了这座房子,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勤工作、清苦生活。在这座房子里,炮手和他的家人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在院子的葡萄架下,炮手和他的朋友常在那喝着茶,聊着天,在房子后面的小花园里炮手和孩子们常在那玩游戏。)。

13、想一想,他们还可能在这座房子的房前屋后做过什么?

14、可就在那一声炮响后,房子没了,花园没了。这时他什么心情?

(课件)于是炮手低声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15、可明知那一炮后,房子会没掉,为什么你还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6、(课件)因为:(为了国家,哪怕牺牲财产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让学生读。(板书:国家)。

17、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失去小家,这就是奉献。(板书:奉献)(课件:炸洪)。

18、(课件)读: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多少,而不应该看他索取多少。——[美国]爱因斯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三、扩展。

如果你是将军听到炮手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炮手教学设计篇九

自主勾画,合作研读解疑,达到师生文三者情感共鸣,并学以致用,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一、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情感的调控者,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操作的个别辅导者。

二、学生是课堂上的活动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自主合作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1、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使用引号、冒号。

2、培养学生读中勾画,读中置疑,合作探究解疑的能力。

1、真切体会炮手舍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培养学生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品质。

1、指导学生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感受炮手说话时的心情。

2、指导学生善于用神态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炮手神态的变化对表现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的准备。

看大屏幕插图及文字显示。以什么时候,在哪,谁在干什么,怎样干?为纲要简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明确,这是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回读,找重点句:

1、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勾画出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

2、学生汇报补充后,大屏幕显示如下五个描写炮手神态的重点句:

(1)、“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2)、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见了,将军。”

(3)、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4)、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5)、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二)、研读体会,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练读以上重点句,提问读,学生评,再读。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

1、教师导读:被炸毁的房子是炮手仅有的一点财产,为什么非要炸毁它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2、反馈。

3、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德国侵入法国,法国军队准备对侵略自己国土的德国军队发起攻击。)。

4、教师出示资料,介绍法国战争。

5、教师: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联系全文想一想,炮手为什么要炸毁自己的房子.。(指名反馈:德国军队入侵巴黎,侵占炮手的房子,房子里囤守着许多的德国士兵,要发起对德军的'攻击,首先就必须炸毁这座房子。)。

6、初步感情朗读课文。

(1)教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个炮手是怎样的一个人?

(2)学生怀着对炮手的敬佩,感情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一

1、认识本课生字7个,会写8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1课时。

1、(课件)假如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盘你最喜欢吃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假如还有一天,你已经吃了一个月的羊肉串而且顿顿羊肉串,晚上回到家,妈妈端出来的还是一模一样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

2、记住,不同的想法,你会读出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我写下今天的课题《炮手》,注意炮左边要窄一点,右边宽一点。

1、什么是炮手?

2、(课件)读句子: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指导孩子读)。

3、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

4、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炮手,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百多年前,德国侵略了法国,占据了村庄夺去了农舍,冬日里的一天,法国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土向德国发动了攻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5、同学们真会读书,黄老师考大家。(课件)(读词)。

6、很好,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老师等不及了,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段落)。

8、课文读到这里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炮手明知那是自己家的房子还开炮。)。

9、同学们,无声的语言利于我们思考,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出只有炮手自己心理明白,他要炸掉的就是自己家的房子?(可找出炮手的神态、语言、与别人的相反反应。)。

(1)(课件)神态描写:“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2)语言描写:“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3)(课件)对比的手法:这是,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炮手的脸颊上留下了两行热泪。

10、读到这里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那位炮手、那位将军、甚至一个旁观者也行。谁愿意当炮手,谁愿意当将军?其他人当旁白。(音乐)(1---13)。

11、炮手为什么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为:(课件)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2、炮手瞄准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自己的房子吗?(闭眼——放音乐——想象)。

(为了这座房子,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勤工作、清苦生活。在这座房子里,炮手和他的家人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在院子的葡萄架下,炮手和他的朋友常在那喝着茶,聊着天,在房子后面的小花园里炮手和孩子们常在那玩游戏。)。

13、想一想,他们还可能在这座房子的房前屋后做过什么?

14、可就在那一声炮响后,房子没了,花园没了。这时他什么心情?

(课件)于是炮手低声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15、可明知那一炮后,房子会没掉,为什么你还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6、(课件)因为:(为了国家,哪怕牺牲财产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让学生读。(板书:国家)。

17、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失去小家,这就是奉献。(板书:奉献)(课件:炸洪)。

18、(课件)读: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多少,而不应该看他索取多少。——[美国]爱因斯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如果你是将军听到炮手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二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喝”“颤”“舍”。

2、抓住描写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家”的奉献精神。

紧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件。

一课时。

1、出示两组词语(包括多音字),检查认读情况。

2、齐读“苍白、煞白、惨白”三个词,提问:课文中它们都是用来写谁的?都是描写人物什么的?板书课题。

出示填空题,初步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苍白、煞白、惨白。

a、“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b、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c、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3、质疑: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炮手的神态、心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能否找到答案。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探寻疑惑:什么原因使炮手的神态、心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炸毁房子行不行?

出示战场图,帮助学生理解开炮的必要性,更深一步体会炮手面对的难题。

1、再次出示上述三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比较朗读,联系当时的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心情。

a、“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b、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c、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这三个词共同点都有白字,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意思相近。能调换前后顺序吗?结合语境深入体会。)。

2、出示两组运用对比方法的语句,读中体会。

a、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

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b、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

可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引导学生体会炮手为家的失去而紧张、痛苦、绝望,为家人的安危而担忧。)。

读到这里,我们更加可以看出炮手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出示“家”的图片,领悟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1、出示战争前后的家园图,深化人物感情。

2、出示填空题,对课文内容加以总结提升。

因为战争,美丽的家园变成了______;因为战争,辛勤的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

如果此时我是那位将军,我会对眼前的炮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揭示中心,表达敬佩、赞美之情。)。

1、联系本单元的《语文天地》,积累一些有关奉献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2、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认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我们都有一个家,谁来说说你的家?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却要亲手炸毁了它。他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想像他当时的心情,简单写在课文语句旁边。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语句:

(1)苍白——煞白——惨白。

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在这些语句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是什么?(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白字,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意思相近。)能调换前后顺序吗?为什么?(苍白:脸上没有血色。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惨白:面容没有血色。为什么士兵脸色由苍白变煞白变惨白,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出示课文)。

为什么士兵脸色苍白?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将军了嘹望小村令士兵想到了什么?小村曾经是士兵的什么时候呆过的地方?(幼时玩耍、嬉戏的乐土。)。

苍白—煞白—惨白三个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炮手内心的情感变化,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同桌两个同学,你们自己分角色,一人当士兵,一人当将军读读这段课文中两人的对话,走进当时他们的内心。

谁愿意当将军,谁愿意当士兵?你们两读一读,只读人物对话。谁来评一评他刚才的朗读。

我们齐读。

课件出示:“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理解“凛冽:刺骨寒冷;打颤:发抖”。裹着的大衣军官们在打颤,而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体会为家的失去而紧张、痛苦、绝望,为家人的安危而担忧。为是否炸毁家而矛盾。)这时炮手有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走进炮手的内心)。

谁感受到了紧张、恐惧、矛盾?请你读给大家听。齐读。

(3)课文中还有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吗?

凝聚着多少情感的泪水,多么值得骄傲的泪花。你感受到了吗?你读读看。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出示插图)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当将军听说那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后,被炮手那无私、伟大、崇高的奉献精神震撼了,郑重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将军,你想对眼前的炮手说些什么?(再次揭示中心,表达敬佩、赞美、喜爱之情。)。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说明: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为了革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设计思路:

第一,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一、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三、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对不远处的家园,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第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课文中有两处对比描写:“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勾画出第一处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再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通过品读,比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天气这样寒冷,而炮手的前额却流着汗水?通过读书,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体会到了炮手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逆向设疑:如果炮手不开炮会怎么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此时再结合课文理解,学生已深深地体会到炮手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对炮手产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以炮手为楷模,而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5个,写字9个。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伊拉克战争的照片。(配乐)。

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板书:炮手)。

1、听课文朗读,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炮手是干什么的?

2、对于一个炮手来说,炸毁一座房子是一件很简单、轻松的任务,但老师却认为这位炮手不轻松,而是很痛苦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他的家,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

3、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那是德军的驻地,德国侵入法国,法国军队准备对侵略自己国土的德军发起攻击,首先必须炸毁这座房子。)。

4、教师出示资料:介绍法国卫国战争。

5、师: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战争,德国入侵巴黎,侵占了炮手的房子,里面驻扎这许多德国士兵,想要发起攻击,必须炸毁房子。师创设情境: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当时的心情。

6、课件: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士兵的脸色煞白;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1)、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它们有什么区别?课件:我会填。

(2)、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如果你是炮手,这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a、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小村时……。

b、当将军特指向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

c、当将军命令开炮时……。

7、课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

可炮手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这两句话采用手法,体现了炮手。

8、学生体会炮手心情变化。

(1)、师:现在请你们把课文背出来。(学生吃惊、紧张)。

我想请第二组同学背(第二组同学更紧张)。

我想请xxx同学背诵(十分紧张,脸红)。

(2)、刚才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3)、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心情就像炮手的心情一样,一次比一次紧张,所以炮手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他紧张的额头上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9、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0、作为炮手,如果这一炮不开的话,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不服从命令,会被将军处死;不能把敌人赶走;或许将军会开这一炮……)。

12、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

13、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炮手和将军的表现各有什么不同?

课件: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

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这两句采用了手法,衬托了炮手。

15、学生发言。

16、总结:炮手公而忘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其实,高尚的奉献精神就体现在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普通人身上,你还能说一些吗?(教师、母亲、清洁工、还有现在在地震灾区救援的广大人民、和解放军指战员。)。

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亲人,为周围所有人做些什么?

正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像他这样勇于奉献,公而忘私的爱国人士,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家乡后会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课件:炮手回到家乡后……。

苍白。

煞白。

流汗无私奉献。

热泪。

炮手教学设计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新课,直击“语用”。

谈话导入,为“手”组词,调集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并在其上进行有效建构。为“炮手”的“手”选择正确解释,训练中夯实语言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大声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课文主要内容镂空,为学生搭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梯。)。

三、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探究点)炮手愿不愿意炸毁自己的家呢?反复读一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温馨提示: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炮手心理变化的有关词句)。

(1)自学(4分钟)。

(2)小组交流。

2、展示汇报、品读课文。

预设一:“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他的脸色为什么会变得苍白?让我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4自然段。

追问:将军在瞭望什么?士兵心中在想什么?他是多么担心将军下令炸毁他家的房子啊。

预设二:士兵的脸色煞白。

a.士兵的脸色煞白,他看到了什么?

预设三:(课件出示)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a.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炮手却如此痛苦,前额上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将军的脸色为什么会惨白?此时他将是怎样的心情(这种运用对比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b.(语言训练)当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时,炮手担心的脸色,因为那是;当将军让炮手看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她害怕的脸色,因为那是;当将军下令炸毁自己家的房子时,他痛苦的脸色,因为那是。

c.让我们把炮手的这些感情从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有感情的读出来吧。(分角色读文)。

(6)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生活中这样甘于奉献、能舍小家保大家的人还有很多,奉献精神无处不在。(播放幻灯片)。

五、续写课文:

战争胜利了.......

六、作业超市:自选其中的一项作业予以完成。(课件出示)。

1.在课后积累关于奉献的名言诗句和故事读一读。

2.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亲人、老师或者小伙伴听。

炮手。

苍白对比。

煞白对话。

惨白。

抓关键反复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014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