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工作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和提升。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表达清楚,思路连贯。总结是提炼经验、反思思维、总结规律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篇总结的前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一
大坝沟中学王慧英。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精选有关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探究中去,从而深刻领悟本课的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趣味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教师置身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参与,一起体验。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就会在宽松亲切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另外,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等多种探究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新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还能赋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
二、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活动中、从合作中、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三、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说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一些知识点的细节问题,处理不细致,过于笼统。
二、让学生学会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梳理。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根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牢固的掌握;要让他们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在一些问题的设置上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突出问题设计的探究度。
首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做到难易适中。若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结论,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积极性;若问题的设计过于艰深或严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无从探究,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问要难易适中。其次,要把握设问跨度,调动学生思维。从纵向上说,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二
w82680xiao10级被浏览171次2014.02.28采纳率:58%10级2014.03.0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二、反思失败、失误之处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三、反思课堂灵感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四、反思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时,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优点有哪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写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五、反思同行之共识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可以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并引以为戒。或者请听课教师如实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符合学生实际,哪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哪些学法指导还是空中楼阁,并做好记录,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的依据。只有时常听记同行的意见,才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六、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是初学者,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易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是难点。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日积月累,既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七、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也就是说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上传:傅敏杰更新时间:2012-5-1713:57:23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因此我认为:
第一,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第二,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思品课,基本上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笔者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简单机械。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二)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笔者多次在多堂公开课中注意到,很多小组讨论时间变成了纯粹的“闲聊”时间。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如某老师在上初一思品课《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教学内容时,整堂课从中国女排在第26届奥运会的心情变化问题讨论开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到控制情绪的方法的问题讨论总结新课,总共运用了6次小组讨论法,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小组合作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加以讨论,不能把合作讨论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三)汇报停留表面。
汇报是展现一个小组合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在实际汇报中存在两个问题。
1、师生淡化合作成果。讨论了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议论声嘎然而止。教师要求学生汇报发言时,也只是有几个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来汇报了事。教师往往问的是“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而不是“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学生一张口也是“我认为怎么样”、“我觉得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这种发言折射出来的是个人智慧,而不是集体智慧,有悖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2、教师缺乏理性点拨。教师在听了小组汇报后,常以“很好”或“请另外小组汇报”等无意义性语言。汇报成果,应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从而把问题往宽度深度方向发展。如某老师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情绪对生活影响”的实例,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四)学生参与不均。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调查问卷中有84%的教师认为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和严重的。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五)教师缺少引导。
学生参与是小组合作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和主体。笔者发现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个体都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全面预见许多不可预测的人为因素,加上教师的上课应变能力、个人素质也各有差异,使某些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时缺少认知引导和激励,出现了失控的情况。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小组提出离家出走,让父母、老师担心害怕的发泄方法,教师只简单作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评价,而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进行正向引导,合理调控,使“一石激起千层浪”。
反思:
本节课上的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小组之间搜集各种各样的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的节日和文化习俗。
课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的很好。特别是。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务,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在学习中不断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自己完善了自己。
材熟烂在心,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育素养。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三
20xx年的中考工作已经顺利结束,面对我校中考取得的辉煌成绩,作为中考政治学科的教师对于政治学科目前的满分成绩倍感遗憾,感觉和全体政治组教师的付出相差甚远。政治满分人数为19人,从满分率来看是三年来人数最少的一次。从平均分和及格率方面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1。 命题的指导思想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仍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促进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
2。 试卷形式的新变化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满分仍然60分,选择题13道,非选择题5道。选择题前3道是时事政治,非选择题每一大题的题目基本上都按七、八、九三个年级的顺序排列,整卷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材料题仍然是一时事作为背景材料如“十二五规划”。
与去年相比,今年题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七年级知识点以表格形式出现。
(2)、关于民族的问题以一道大的材料题形式出现,问题设计的结合材料,但答案非常基础。
(3)、最后一道题有一个小问增加了难度,而且是我们人教版教材里没有出现的问题,在浏览题中有过类似但问法有所变化的题。
(4)、开放性题目略有增加,占7分,试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材料短小、新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答案不唯一,不搞单一的采点给分,鼓励创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
(5)、试卷文字量减少。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治学科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题目的取材上,能注意选取有关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祖国的进步等方面的生动事例作为素材,既有正面的教育引导,又有反面的教训和思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第4、5、6、8、9、10、15题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第13、18题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第17题是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以上试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关注人生、关心生活,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次命题既重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的考查,又重视能力立意命题;既重视联系社会实际,又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重视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如第15题的(1)、(2)和18题的(1)等)
(3)相对本校学生学习实际,本次命题难度偏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4) 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命题设计上加大了开放题的力度,选材开放,设问开放,答案开放,有利于教师克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努力搞活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彻底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陈旧学习模式,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年政治中考开卷的形势得出九年级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九年级全一册已经复习完毕。下一阶段重点是复习八年级下册的知识,大约需要6周时间。主要用题是《大决战》。并穿插信息题。
这一阶段我们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用题是《中考复习指导》、《竟赢》、《大决战》、《文曲星》,中间穿插信息题。
第三轮复习:全真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我们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主要用题是《中考复习指导》、《大决战》、《文曲星》,中间穿插信息题。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时政性强,中考试题灵活多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今年的试题题型比较新,问法较灵活,难度较高。另外还有1分题超出教材范围,课程标准也没有要求。九年教材讲到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而此次试题问“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根本途径的提法在前几年的老教材中有过,现版教材根本没有,给学生造成很大困扰。但这道题我们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中都做了讲解,在后期浏览题中也做了讲解,并将正确答案写在资料上,因为课标没有要求,没将该提法重点记到书上。是此次满点较少的原因之一。从这点可以看出,今后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中考不可能把所有的题都练到,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去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另外,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感觉还有以下不足:
(1)学生的展示与反馈中对个别典型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
(2)展示时书中的细节知识在教学中挖掘和强调的不够。
(3)对尖子生的学法指导只局限于较难的问题,现在发现基础知识他们同样需要学习指导。
(4)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欠缺深入的面批、面改。
(5)上课中对差生照顾的不到位,预习展示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
(6)个别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课堂中强调的不够
1、切实搞活课堂教学。
中考政治的开卷考试形式,要求政治教学必须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首位。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课堂教学要改变重知识、轻技能,重学习、轻运用的状况,在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上下工夫。只有把课堂教学搞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2、相信重视《复习指导》,用好用活《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不仅是我们复习迎考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工作的指南针。要把《复习指导》用好用活,不仅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复习指导》规定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充分重视其中的题例及样卷的训练,尤其要搞好变题训练。
3、重视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夯实。命题中的基础知识考查仍占较多分值。要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命题以时政、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或载体的题目占试卷的主体,命题还突出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综合运用能力。要加强学生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4、每节课坚持复习提问和课堂小结,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使学生成竹在胸。
5、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在单元练得过程中,将历年中考题穿插在平时的的课堂训练中,由学生做,分析中考题型特点,答题方法,教师讲解题技巧,而教师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题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以免学生怯场,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6、知识复习考点化。教材复习按课程标准要求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并及时巩固。
7、因材施教,分层次辅导学生。最后两个月,要盯住尖子生,争取每次考试面批面改,及时指出其阶段学习的不足,帮助其改正。抓住中等生,尤其是压线指标生,课上多提问多关注,课下多指导。尽量带差生,多鼓励,及时表扬,让他们少掉队。
8、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们组的张敏、徐桂莲老师无论在课件的制作、习题的精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每天中午自习最早看到的都是张敏老师的身影,虽然这次满分率较低,但整体分数都不低,每个班58分以上都占有很大比重,这和政治组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8、最重要的一条是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认识到开卷考试的难度,并在最后两个月中加强训练一直坚持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记忆趋势,并带到考场上去,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总之,希望我们九年备课组的经验和建议能给其他老师带来借鉴,我们也会在这次中考中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四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现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五
摘要:思品小论文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够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思品教学体会,认为优秀小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品小论文写作的着力点。
一、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平时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一提到小论文就有畏难情绪,头疼发懵,不知如何下笔。对此,思品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小论文没有神秘可言,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事物的独特见解,只是我们要以小论文的方式呈现而已;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学生之间或班级之间要进行小论文的分享和交流,通过评选优秀的政治小论文等活动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热情。
二、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独立思考。
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密不可分,时事政治可以把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新鲜的材料来补充和证明教材中的理论和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政治课学习的极大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小论文的写作正好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关时事非常重要。
在进行小论文的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普通的看似平凡的时政信息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找到它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立意要有创意,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论述观点要有时代气息,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当然要写出有优秀的思品小论文,前提是要对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理论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时刻关注当下国内外的时事形势,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积极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贴近集体,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亲身感受时代的新生事物,感受时代的脉搏,在对信息的思考和解读中找到自己的灵感火花。
三、训练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
思品小论文一般是针对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因此思品教师要教育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和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学校附近的网吧盛行,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和追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相对不高等针对每一种生活现象或社会问题,结合自身去思考,如果当事人是自己该如何处理,站在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做认真而有效的语言表达,形成文字。这样,就学会了把握思品小论文的“入口”,就能够切身体会思品小论文写作时畅所欲言的感觉。
思品小论文的题目切记不要过大,由于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性的制约,很难全面、透彻地解析问题的所有现象和信息。因此,对题目的要求宜小不宜大,这样既符合中学生的能力特点,又有利于透彻地分析问题。一个小问题、一个小现象能够做到全面、透彻的分析就是不简单,以小见大就很了不起。同时思品小论文的题目必须是对整个论文观点的概括或总结,能够体现文章的主旨,切忌不切实际的想象,脱离文章中心论点的华丽词语的堆砌。优秀小论文的标题能够把文章的特点和主旨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未读其文,已初步领会其文章的内涵,引人深入阅读和思考。
思品小论文,需要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占有足够多的参考材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选取适合自己选题的最贴切和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切记一定要精要,突出主题,恰到好处。另外,在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亮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论文因为篇幅较小,因此语言一定要简明和精炼,写完后,一定要仔细推敲,不断地修改,使文章构思巧妙、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关键词使用得当。平时写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分析和总结,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到关键的考试,才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总之,每篇小论文要做到给人以理性的深思、美好的感受和启迪,需要经过一个多学、多思、多练的过程。学生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以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去感受和分析,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和总结,自己写作政治小论文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一篇篇优秀的小论文才会在自己的笔下诞生。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清洁的环境谁打扫”。教材中设置了一个学生在干净的小区内对话的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调查周围不同地方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开展“假如生活中没有清洁工人”的讨论。通过开展调查和讨论相结合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要保持环境清洁的,知道清洁人员工作的重要,促进学生为维护环境卫生而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最后设计了一个写倡议书的活动,目的让学生对保持周围环境卫生的清洁进行宣传,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对环境卫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课题:清洁的环境谁打扫教学目标:
1.调查我们生活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2.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环卫工人的劳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教学难点:
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环卫工人的工作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这节是《品德与社会》,那咱们就放松心情,相互聊聊生活中的事师:通过调查,那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晚上与早晨有什么区别?生:晚上比较脏,早晨干净。
师:同学们想一下清洁的环境是谁打扫的?生:环卫工人做的。
师:对,是环卫工人做的。下面我们随着镜头去认识一下环卫工人(板书课题:清洁的环境谁打扫)。
二、探究过程。
师:在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环卫工人、撒水车、垃圾处理车。生:凌晨,环卫工人在工作。
师:看到他们的工作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组讨论一下。生:环卫工人劳动很辛苦。生:我们应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生:打扫卫生的阿姨。师:咱们来看一下学校的学习环境是谁打扫的?(欣赏图片)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的学习环境是由值日生和打扫卫生的阿姨来打扫的。看到图片你们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组内的同学。生:不乱扔垃圾。
生:看到纸屑主动捡起来,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制止。
师总结:我们不要乱仍垃圾,看到纸屑主动捡起来,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制止,尊重值日生、阿姨的劳动。
师:正是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才变的这么干净、优美。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到处是垃圾,到处是苍蝇、蚊子,人没法生活。生:到处是臭味。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咱们随着镜头来看一下。(出示图片)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生:环卫工人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生: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不乱扔垃圾。
师:为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告诉组内的同学。
生:不乱扔垃圾,把垃圾放入垃圾箱。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看一下图片。生:不使用一次性的纸杯、餐具。生:不随地吐痰。生:把垃圾分类并放入垃圾袋内。
三、活动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请大家看一下。这是一份倡议书。倡导大家行动起来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师:老师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宣传和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有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而努力。
四、作业展示。
为了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我们把作业贴到宣传拦里。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七
乌市第十六小学王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变化,记录春天的特征。
(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片或照片。
(3)搜集反映春天的歌曲、儿歌、成语或古诗。
1、春姑娘来敲门,跟随春姑娘到春王国去看看那里的景色。
2、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教学视频《春天来了》。
3、引出课题《春天来了》。
1、教师提问:你都看到春王国里的什么了?
2、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视频欣赏,回答春天的特征。
3、师生互动:用剪贴画的形式让春天的主要特征在学生眼前重现。
4、师引导:由春天天气渐渐暖和了与冬天对比,引出春天同学们的户外活动丰富多彩。
1、出示幻灯片:踩草坪、摘花图。
2、请同学们对这些坏习惯进行辨析。
3、让同学感受你的朋友受伤了,你该怎么办?
4、引出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给学生的行为习惯给与良好的指导,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交流感悟,夸春天。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的设置从一年级学生爱活动、喜欢唱歌的特点出发,通过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由景生情,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一夸春天。
2、老师进行点评。
3、乘着歌声的翅膀,老师与同学一同去感受春天的快乐。(本环节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留住春天。
1、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怎样留住她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予以肯定。
3、请同学们用画画的方法,留住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4、学生作品展示。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画一幅画的方式,来了解同学们所观察到的春天的美景,然后让有意愿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锻炼了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欢快的课堂慢慢安静下来,让学生享受春天的美好。)。
年
级:一年级。
课
题:春天来了。
执教者:王。
瑶
联系电话:***。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八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植根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脱离生活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只能是机械地记忆,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繁重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生动活泼,符合该学科的内在规律。而且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相关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探究热情,使学生调用生活经验主动学习。如此教学能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这样,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真正发挥了教学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探究中学习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抛出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创设表演情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表演机会,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表演中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了非常精彩的小品,又积极参与到表演中。看到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不得不为学生的聪明才智赞叹。这样的表演情境不仅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学习,而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综合性训练,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四、创设实践情境。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所学,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以致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背诵理论条款,学生并不能将其运用于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自然也偏离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真正运用于生活与学习中,指导学生实践,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走向社会,充分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这样,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入生活,通过观察、分析与提炼,提取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
五、结语。
总之,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以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与实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九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教育路线,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3.1和3.3共有学生91人。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有三个单元,分别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
(1)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2)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3)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教育路线,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1、3.1和3.3共有学生91人。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有三个单元,分别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
(1)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2)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3)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一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男孩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框包括两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男女孩来往的一样通常方面来谈,包罗两层。第一层是从男女孩各自的上风、差别、互助中归纳综合出异性同砚间积极来往的意义,既是增长性别意识,也是美满本性、促进来往本领的进步。第二层是从详细来往情境中探究男女孩之间怎样举行正常、康健的来往,并归纳综合出一些异性来往的根来源根基则。第二个目(“掌握芳华,掌握情绪”)从男女孩来往的特别方面来谈,包罗三层。第一层是谈怎样准确了解异性同砚之间的情绪、来往与情谊;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究怎样在异性情绪来往中做出卖力任的选择,并学习鉴别这些情绪;第三层是谈在与异性来往中学会怎样掩护本身,以促进康健的`男女孩来往。本课筹划摆设的讲授时数为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知识目标:知道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把握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孩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教学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其理论依据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已有很强的性别意识,讨论男女孩的性别差异,不能仅仅停留在不一样上,而是要引起学生的性别意识,注意到男女孩交往和一般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彼此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由于身体发育的结果,八年级学生面对自己与异性的这些变化产生了兴奋、好奇,对异性产生了朦胧感的情绪体验,两性都分别意识到了自己想注意对方,但表面上有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外界的压力,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难点定为:“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倡导男孩女孩建立正常的友谊。
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便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针对我校部分班级出现的“早恋”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我的设计:
(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效果,我再来谈谈我设计的学法指导:
我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1)合作学习:在教授“男女孩各有优势”知识点时,我设计活动,让男女孩进行比赛,看看谁的优势多,并且还可以了解异性同学的优势。
(2)探究学习:在教授“男女孩怎样正常,健康交往”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课堂教学的现场讨论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愿望,积极主动地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3)体验学习:在教授“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时,我让学生现场尝试青苹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过早恋爱的苦果。
最后,我来谈谈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程序,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一】活跃气氛,导入新课(约3分钟)。
(活动:“猜一猜”)。
课件演示:老师课前搜集的一组男女孩不同时期的照片,让他们猜一猜哪些是男孩,哪些是女孩,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男女有别。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的相片,学生在积极竞猜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互动交流,学习新课:(约37分钟)。
(1)合作学习,突出重点。(约10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一:“男孩,女孩优势pk大赛”
1.以竞赛的形式,时间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让男女孩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见课本p36页,讨论并确定男女孩各应承担什么任务并说明理由。
3.谈谈你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的理解。
4.老师小结引导学生把握本课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见p37页)。
设计意图:通过pk大赛,同学们既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也增进男女孩的交往,培养了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的态度,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愉快中被学生接纳了。
(2)分组探究,过渡衔接。(约15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二:分组探究:“男女孩怎样正常交往”
活动内容;通过p37页四个情景辨析,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学习如何进行正常的“健康的男女孩交往”。
1.我们班有这种现象吗?
2.你喜欢和哪幅图中的男(女)同学做朋友?
3.图中交往情景中不恰当的交往之处,并讨论正确的交往方式。
(分小组讨论后请代表总结发言)。
4.老师引导概括出男女交往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见p38页)。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案例的探究,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有分寸地与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
(3)亲身体验,挑战难点。(约12分钟)。
【三】表白心声,结束新课。(约4分钟)。
活动五:说一说:你最欣赏的男孩,你最欣赏的女孩。
老师总结:同学们,与异性同砚来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必要我们慎重看待,理智处置处罚。末了,让我们荡起情谊的双桨,共度芳华长河,一起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竣事新课。
计划意图:通过学生们的心田独白,旨在教育学生与异性间的情谊是必不行少的,也让各人在回首中重温了整堂讲授。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二
课程改革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枯燥说教模式早就被贬为落伍之列。再也没有听到“政治课嘛,给学生指一指,让学生背一背就行了。”因为大家都已领教了近几年考查学生的模式,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革:客观题少了,主观分析题多了,空谈理论的少了,能实际应用的多了显而易见,其宗旨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那么新课标下的课我们该怎么上?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伴随课改浪潮的风起云涌,去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方面我们谁也不能等闲视之,袖手旁观,在与同行教师的不断探索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技能
一堂课如何开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好的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上好这一堂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导入技能,不过不同的教师运用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由身边的人和事导入新课,提问设疑导入新课等,也可根据课堂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导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且还应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总之,精彩的导入似火,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似石,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浪花。
二、教学过程中应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所分析的问题使人感觉到“有血有肉”,合理而不空洞,实在而不漂浮,经过分析后,都觉得是这么回事,由此使学生因“信服”而“接受”,否则的话,就如“空中楼阁”,使人摸不着边际,学生难以信服接受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当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累丰富的典型事例,使得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让学生参入到教学中来,广开言路,开拓视野“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应总要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唠叨个没完,教师把自己累得不行,可收效甚微。让学生参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其他信息,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只有贴近生活的脉博,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才会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和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这里面既包括每一次的测验,每一次作业,乃至每一次课堂发言,都应及时把你的评价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改正和发扬,把握好“这一评价反馈时机,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五、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不少,但却偏离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人们价值观的失落与道德的沦丧,我们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思想品德课在这里就扮演着塑造心灵,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在这里就是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道,授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业,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关“人生观、价值观”之惑。对于中学生来讲,要使学生在生活中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作为德育工作实施者的主要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搞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六、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
对教师自身来说,要注重自身修养,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人们常说: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你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以整洁、干练、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学生,生活中的压力和不顺心都不能带到课堂。任何时候,都应给学生以精神充满、灿烂明朗的形象,给予他们以自信和力量,且不说有家长作风,我们应亲近学生,让学生信任你,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学生如果他喜欢你这个人,自然就会喜欢你这门课,学好这门课就不言而喻了。“路漫漫岂修远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发掘,为了明天的太阳,教师们将不懈地耕耘.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新的教材给思品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搬硬套。把教材中的案例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而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这正是我们在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比茫然的凭感觉走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起码,说明我们对于教学的思考没有停止,如果再加上我们的积极探索,虚心学习,进步就在我们的脚下了。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三
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学年我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时总结,勤于肯定。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课改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四
1、本框的地位。
第七课讲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二节关于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第一节内容的逻辑结果和必然的延伸,本框则连接第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和第三框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明确了家庭消费的内容、重要性及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后,才能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有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者权利意识,才有可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就全书来说,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交换、分配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因而正确的消费观对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本框教材的结构。
本框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为什么”来说,教材从理论依据(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和重要作用(消费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材提出的正确消费观念归纳起来有三个:适度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一致、科学消费。而“怎么样”的问题,教材着重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进行论述。
3、对本框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本框是第七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具有思想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将“生产和消费辨证关系的原理”与“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讲清“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是前提,只有指出消费对生产的重要意义,才能重视消费,才能引出一些消费现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消费观”内容又是本课教学的主题,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确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反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和习惯。
我将“正确的消费观对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解确定为难点。这是因为高一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认为家庭消费只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与国家无关。而讲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时,很多学生都觉得没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以将这两内容确立为难点内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的要求着重是理解,所以,在教学目标是着重是理解“正确的消费观”和自觉实践能力的培养。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明确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尤其是掌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理解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质量的改善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作用;知道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懂得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觉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错误消费观念,树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家庭实际的正确消费观。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本课教学有许多疑点,容易引起学生思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激疑探究非常必要。由于在探讨中不是把一些社会现象交给学生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分析这些问题、从哪些方面分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需要教师寓教于直观生动的活动中;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氛围。
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1、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中构建知识网络。
2、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教师进行单向信息的传送。
3、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设计】制造悬念激趣。
学生自由议论后,教师引入课题:等我们学完了这一课内容,你就会明白了。
引起学生悬念。现在我们来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讲授新课。
【突出重点设计】:协作探究。
协作探究是新课标环境下一种全新的理念,他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生活出发探究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佳选择,为此我在落实“生产和消费辨证关系的原理”与“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一本课时重点时,设计以下问题。
在讲授“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时,我设计“钱在我口袋里,怎样花是我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无关,与国家无关,与社会无关。”这一问题,采用师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请学生浏览课文有关内容后,
以两小组为单位,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角度,互相讨论“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发言,要求举例说明,如果学生发言不完整,可先由本组其它学生补充,如果还有问题,可由其它组学生补充完整。发扬协作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最后学生互评:各小组给其它组评价,要求简单说明理由,最后评出最佳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得出: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的环节之一,既与国家有关,更与社会有关。如果这一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其它三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强调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即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其中的一个环节,它在受生产决定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
那么,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理解呢?
联系“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汽车消费资料材料:受2004年汽车市场销售业绩的影响,各厂家纷纷斥巨资扩大生产能力。汽车消费热潮中家庭购车是主流。而私人购车对车型、性能、配置、技术含量的要求都很高,这促使各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为方便购车,各营销商开辟了网上订单,通过信用卡结算、钉好牌照等一系列措施。
请学生思考:
(1)汽车的销售业绩对厂家造成什么影响?这又说明了经济学中什么道理?(2)私人购车的这些需求对厂家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经济学中什么道理?(3)为什么现在家庭(尤其是大城市的家庭)兴起购车热?(4)各营销商开辟了网上订单,通过信用卡结算又说明了经济学中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对应分析出关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原理中“生产决定消费”。即: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生产是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再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出以下道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此时再让学生分析“钱在我口袋里,怎样花是我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无关,与国家无关,与社会无关。”正确与否,引导学生明确: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又是生产的动力。正确的消费行为对生产起着促进的作用,而错误的消费行为对生产的发展则起阻碍作用。所以,公民消费虽然是个人消费行为,国家也尊重公民消费的自主权,但它决不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而是事关国家、社会发展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既解决了“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说明了“正确的消费观对国家对社会的作用”。
2、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
课件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1:“青年农民致富后,把钱用去发展生产,为村里建学校、修公路、办发电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材料2:“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一高级酒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到大款乙给的小费比自己给的多,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个人做起了撕钞票大赛。”
问题探究:上面两种现象,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找出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课件显示两种不同消费观对比表:
2、结合温州当前实际,温州人前几年给人的印象是“口袋中满满的,脑袋中空空的”。这几年温州人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也日渐增加,在教育上越来越舍得花钱。正确地举出正(反)例子。
教师给学生评价。通过实地了解学生思维,有针对性地将重点轻松突出,落实。教师特别强调:
(1)适度消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3)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三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明确:在物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应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加强学生对协调消费的理解认识。
思品小论文初中篇十五
回首十日,浮想联翩,不觉余韵绕梁,依依不舍。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初中思品教学的指导和解读。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学员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通过研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促使自己不断反思,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心得。
每天的研修专题,都有本专题的专家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分析、交流。他们选取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活生生的案例,来探讨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追求高效课堂。其中,也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丰富的经验以供借鉴。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能发现许多不足和稚嫩的地方,对比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范例,吸收借鉴,提升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水平。
研修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发现我平时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前在教学中,我对教材研究不深,知识体系不够清晰,课堂设计不够细致,效率不高。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以前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改正这些缺点,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员作业的评论里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我更加明白,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赏识的,我们总是被这些发自内心的鼓励的声音所感动着。
总之通过研修平台的磨砺和专家、指导老师及其他学员的激励,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要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自觉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思品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此外,还促使我要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只有做到以上方面,才能站在新课改理性的高度,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认真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共享新课改下的思品教学过程和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0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