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面对教案编写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一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角色转换、数形结合、合作学习等发展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较深刻。
(2)角色转换,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和数之间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研究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手段,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学生和老师都变成了数学王国里的一名成员。当学生想回答问题时都会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号码,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数。通过对自己一个数的认识,举一反三,从而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数形结合,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数学课堂。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开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4)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趣味活动,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的智取因素,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这节课的练习设计紧紧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计有效练习,拓展知识空间。譬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通过数字卡片找自己的因数和倍数朋友等等。学生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上台找自己的朋友,让台下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这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如果台下学生的学号是这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就站到前面。由于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但由于我缺乏时间观念,这部分时间太仓促,没有展开练习,学生没有尽兴,也没有达到充分地练习效果。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课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课上还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教师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收集电影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我又发现了: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和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四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六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探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再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5×4=20(元)。
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第3页:找一找。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通过试一试: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2、同桌练习:你写我说。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活动后让中后生进行全班交流。
3、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3)归纳。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为学习公倍数作准备。
4、独立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根据除法算式如何说倍数和因数。例如:15÷3=5.
四、全课小结。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2×7=14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九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
7--16页的学习内容。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实物投影。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9=36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我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
(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
(7)做基础练习第2题。
小结:
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3.教学。
(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
(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表达?
(4)找出3和5的倍数。
小结:
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基础练习:
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
2.填空。30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
3.5的倍数有:3的倍数。
提高练习:
1.分别写出17的因数和倍数,再写出28。
拓展练习:数学小知识:了解完全数。
有的学生认为某个数的最小倍数是0倍,因此最小倍数是0。要向学生强调,小学阶段学倍数不涉及到0,因此,某个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它的1倍。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一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二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三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四
第6课时。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五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
(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
(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篇十六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父子、母子、母女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
4.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
(3)交流汇报。
(三)探究新知-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例2:
1.探究找18的因数的方法。
(1)1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
因为18÷1=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18÷2=9,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18÷3=6,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方法二:根据寻找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寻找18的因数。
因为1×18=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2×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3×6=18,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2.明确18的因数的表示方法。
(1)我们怎样来表示18的因数有哪些呢?怎样表示简洁明了?
(2)交流方法。
预设:列举法,18的因数有:1,2,3,6,9,18。
集合图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3.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你能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吗?36的因数呢?
(2)怎样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四)探究新知-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例3:
1.探究找2的倍数的方法。
(1)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想方法:利用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
因为2×1=2,所以2是2的倍数。
因为2×2=4,所以4是2的倍数。
因为2×3=6,所以6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能写完吗?你能继续找吗?写不完怎么办?
(4)根据前面的经验,试着表示出2的倍数有哪些?(预设:列举法、集合图的方法)。
2.练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
(五)我的发现-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举例子,找规律,勾画知识点,读一读。
预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六)智慧乐园。
1.在练习本上完成下列填空题。(独立完成后,师订正答案)。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它()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2.在练习本上完成下列判断题。(独立完成后,师订正答案)。
(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2)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3)1是除0以外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5个。()。
(5)34的最小倍数是34;34的最小因数是17。()。
(6)1.2是3的倍数。()。
(七)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第3、4页,提交家校本。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