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相关论文(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2:04:13
财政学相关论文(热门15篇)
时间:2023-11-27 12:04:13     小编:雅蕊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认可和肯定。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总结,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读完这些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篇完美的总结。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一

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中。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多所高校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后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与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相对应,财政学作为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政学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共检索到论文2420篇(截止到2015年9月)。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最早出现于1996年,此后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35%,如图1所示。这一现象说明研究型教学方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张安富于2012年发表的“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一文。文中提出“应强化研究型教学的意识,转变教学范式,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1]。从检索结果看,研究型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物理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等学科,如图2所示。

例如,于歆杰等在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中进行研究型教学,认为研究型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2]。

范钦珊等提出在基础力学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需做到“教学内容重在学术深度、教学过程重在启发与互动、课外学习重在研究、考试考核方法重在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重在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重在自主设计”。李桂娥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2]。

范钦珊等指出清华大学自2001年就开始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尝试[3],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陈侃等运用课堂观察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本科课堂上实际体现的研究型教学主要表现为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氛围、鼓励批判和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激发探求欲、结合当下应用实际、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等五个维度。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

尽管目前本科财政学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仍以教师为主,偏重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如果片面地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那么多媒体教学不过是从黑板作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方式依旧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财政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例如任传普、郑洁[4-5]。然而,受限于本科生财政学课程案例教材的缺乏,案例教学效果目前仍难以保证。

第二,教学内容滞后。

在当前的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体系,过分强调学生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缺乏对财政学研究前沿进展的跟踪,缺乏对当前公共财政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解释,使得学生对财政学的理解浮在表面,不清楚政府为什么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调控,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透过现象探索财政本质,达不到揭示支配这些财政现象的规律的教学目的[6]。

3、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运用的情况以及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中,有助于弥补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第一,以研究型教学带动研究型学习为理念,以推进课程论文写作和ppt演示为手段,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在“导论”教学过程中增加中英文文献的检索方法、数据搜集方法等内容的讲授,并在该章内容结束后列出若干课程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行选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在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

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组建“财政学兴趣小组”,由任课教师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吸引部分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型学习。围绕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财政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展科研训练,通过“干中学”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以“收入分配的衡量”为例,按照自然班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围绕“在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结果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演示,演示结束后留出一定时间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如图3。

第二,以研究型考核方式检验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研究型考核方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需要研究型考核方式来进行检验。课题组将通过课程论文质量、课堂ppt演示效果、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杜绝死记硬背,鼓励自由探索、提倡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财政问题。

课程论文质量主要由任课教师从学习态度、任务量、创新性、内容质量和撰写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课堂ppt演示效果采用德尔菲法,教师评价(权重60%)、学生自评(权重20%)与同学互评(权重2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将降低客观题的比例,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将客观题比例控制在20%以内。

课堂ppt演示效果的教师评价以ppt演示前的准备情况、ppt演示情况、ppt演示结束后的互动交流情况三方面的考核相结合,合理分配各项权重。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均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量规表进行评价。量规表的设计侧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大项,每项再设计2~5个二级指标,如图4。

总之,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包括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研究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和ppt展示,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口头表述能力。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二

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空间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价值估计方法研究。

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研究。

公共财政下我国妇幼卫生投入状况及其影响研究。

内蒙古牧区教育公共投入研究。

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论企业所得税对fdi流入的影响。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

我国银行税制的分析及改革研究。

论我国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图们江区域开放开发研究。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

论行政成本的扩张及其控制。

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研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充足性研究。

规范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研究。

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难点和对策。

地方政府技术采购政策研究。

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

税收优先权理论与实务研究。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财政支持研究。

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研究。

问题与对策:济南市政府采购监督制度探析。

东部地区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筹资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问题的研究。

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

地(市)级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研究。

湖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创新途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

促进我国廉租房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论我国政府收费改革:制度分析、规模估计和政策建议。

我国财政法体系构建研究。

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财政思路。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绩效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在资金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施行了财政预算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政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时间节点申报单位的预算,对各单位的开支进行预算管理。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基于新的经济现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也要有新的改变。作者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当前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重要一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服务于人民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以维持单位日常运转为根本,强化预算管理、明确支出、细化用途,深刻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当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1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趋缓。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近些年我国gdp增速逐年放缓。在国家财政收入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精细化尤为重要。

1.2预算法治化。

在新形势下,《预算法》也为应对新形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本次《预算法》坚持“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管理”的方针,下大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新《预算法》正式实施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转变编制方式,对单位的财政收支做出更明确、更细致的测算,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细致的情况下,按照预算进行收支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在新《预算法》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科学的编制,才能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1.3党风廉政建设加强。

自十八大以来,党内廉政建设加强,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抵制“四风”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预警作用,自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治理f败,促进廉政建设。

1.4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预决算公开,单位预决算的公开,让单位所有的开支都公之于众,通过让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管,来监督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面对预决算公开化的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的拿出应对方案,对可控的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不可控的因素进行科学估算,力求达到预决算的公开透明。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1在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加强预算管理是减小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财政预算,把这些预算资金加起来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庞大的财政预算又给国家财政增加了负担。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财政状况下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必要手段,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2.2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贯彻新。

《预算法》的重要体现新《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并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将财政资源配置做了有效的管理。从法律层面上更加细致的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上的相关事宜,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最后到年底的决算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新《预算法》的颁布,象征着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预算法》颁布的背景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既是符合《预算法》的表现,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对国家法律的服从和支持。

2.3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是防止f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当前形势下,预决算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履责的需要。预决算管理作为政府实施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核心内容,合法、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预决算公开对于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可小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列于广大民众眼下,接受阳光监督,无疑会推动清明廉洁的政治风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是按照基本满足本单位实际办公需要编制的,如果出现预算超标,开支不合理等现象,自然过不了民众监督这一关。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还是践行党中央“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净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2.4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预决算公开化的必要条件。

财政预决算公开既是国家政治民主的重大举措,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存在制度缺陷,导致财政支出不合理现象。预决算公开有利于促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共同监督,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生态的平衡发展。公民有权参与并监督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而预决算公开是公民实现这些权利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公开的诸多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预算管理纳入常规性的管理范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简单地把其看作是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预算执行者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将财政资金做出合理有效地分配。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控制手段,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规划、协调、限制以及鉴别偏差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调配。这不仅是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更是对单位自身形象的树立,树立单位一个健康、良好的形象。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在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工作问题,都是针对预算管理上的,但是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应该从全局着眼,从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鲲,徐琴.中国的预算改革与廉政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3).

[2]齐勇,周普芳.加强军队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12).

[3]陈玉梅.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四

维护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权力的配置和运作,只有为了保障城市居民权利的实现、协调权利之间的冲突、制止权利之间的相互侵犯、维护和促进权利平衡才是合法的和正当的。

时代特色;法治文化;价值观。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这一点,可以从古希腊、古罗马,乃至中世纪的威尼斯、伦敦,以及近代城市文化的出现和变迁中相伴而生的法律文化的产生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从说法治文化是城市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体现着城市及其居民对法治的认知、实践和发展。同时,文化对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城市法治文化体现和表征着城市自身的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高度。城市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城市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城市居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法治精神、法冶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城市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城市法治文化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城市法治的价值指向或价值观。城市法治文化对培育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进而维系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乃至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与文明程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构建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价值观。

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

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城市居民作为人的权利优位及与此一致的人人都应恪尽义务是法律价值观首要因素,即在整个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都应当重视权利优位与恪尽义务为关键词,同样,城市法治文化也不例外。为此,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就比须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优位的法律价值观在本质上意味着:保护人的权利,即城市居民权利是目的;而督促城市居民履行法定义务正是实现权利保护的手段。因为,基本的立法理论告诉我们,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是第一位的因素,义务是第二位的因素。人的权利是人的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常说“无权利即无义务”的原因所在。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同样如此。很难设想在只有法定义务而无法定权利的条件下,能够确立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

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中,权利优位的法律价值观意味着: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的源泉,城市政府公权力的取得是基于人民群众的信任。维护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权力的配置和运作,只有为了保障城市居民权利的实现、协调权利之间的冲突、制止权利之间的相互侵犯、维护和促进权利平衡才是合法的和正当的。具体到城市的法律化治理而言,就是要求城市政府坚持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广大城市居民最大利益作为治理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实现高效、廉洁的治理目标。

正义从来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正义被人所感知一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而不是通过几句空洞的口号。我们之所以将法治视为实现正义的最佳途径,是因为法治能够有效地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实现人们所要求的正义。首先,法治能促进和实现形式上的正义,即法律诉讼、审判程序上的正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是大量的。这些冲突和纠纷得到公正的解决的基本前提是冲突和纠纷解决机制与规则的统一性和合理性。事实上,只有通过统一的法治,才能为人们公正地解决冲突和纠纷提供规则和程序。法治公正地解决冲突和纠纷,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必须做到无偏见地、严格地适用公开的规则,同样情况同样对待,这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其次,法治能促进和实现实质上的正义即分配正义。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社会中,就利益关系而言,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因此,每个社会都需要一套正义原则来指导社会适当地分配利益。法治在实现分配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把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法律化、制度化,并具体化为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对资源的公正分配。

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学者们早就指出:真正正义的利益分配制度,恰恰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最关注,给予了最充分保护的利益分配制度。按照美国法哲学家罗尔斯的观点,只有当城市具体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指向努力扩大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时,这一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正义的。对此,我们在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时,理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在制度建设中使其彰显和产生实效。

对效率的追求与公平的实现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一两难选择的标准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映到法律的价值观上,也是以效率优先为特征的。为此,应当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效率”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在人们对它的种种解释和定义中,“价值极大化”或“以价值极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资源”,是其最基本的表述方法。

在当代城市法治文化的价值观中,效率优先的实质与实现途径在于:权利和权力是最重要的法律资源。这是因为权利和权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是实现利益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合理的权利和权力安排会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一不可抗拒的铁的规律迫使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包括个人不仅必须有效率的观念,而且一定要把效率置于优先的位置。更进一步说,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深化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对法律资源的重新配置,是权利和权力的系统化重组与安排,其目标正是调动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力求获得更高的效率,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有先做大蛋糕才能让每一个人分得更大的那一块蛋糕,正是这一观念的形象表述。法律资源配置上的效率优先意味着:在整个法律价值体系中,效率价值居于优先位置,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首要价值标准。效率优先的法律价值观应当通过制度安排表现出来。为此,总体法律体系的框架必须以效率为优先价值观来决定权利、权力等法律资源的社会配置。同时,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设定和落实,必须以效率为优先价值观来引导、配置。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如前所述,法律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公平的正义。在效率与公平发生冲突时,为了效率的价值目标,公平可以暂退居第二位,但这种暂时的退让恰恰是为了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公平。让全体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我们始终不渝的最高选择。

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和基本权利,无疑是法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法律要发挥这样的功能,势必涉及在立法、司法和执法过程中,人们如何认识人的价值。在关涉人的问题,如人的生命、人格、尊严、权利时,一定的法律体系总自觉不自觉地基于某种关于人的价值的价值观而做出规范。同时,这种价值观支配着法律体系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注重去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和基本权利;对侵害人的价值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为此,当代法的价值观必然包含着人文主义并且是其精神核心。我们共产党人所讲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应当是: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一切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观念、行为和制度的主体。“以人为本”之所以成为现代法律价值观的精神核心,首先是因为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最终应当体现为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充实,表现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是因为健康、文明、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托于现代人文主义的精神环境,并需要由包含人文主义精神的法律制度去引导和规范。

具体到城市法治文化,把“以人为本”放在其核心位置,是基于这是城市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经济体系。因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必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与对人的尊重。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其目的正是在于通过法律指引城市居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实现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

以上是构建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价值观的相关论文,希望你能喜欢。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五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为大家分享了关于财政学的国债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3月9日,日本发生9.0级超级地震的前两天,在同一地区(即仙台外海)发生了一个7.2级的大地震。现在看来,7.2级的只是前震,11日的9.0级的才是主震。

20xx年9月15日的世纪金融海啸也已够大了,但要小心,它也可能只是个前震,主震还在后头。

星级债券基金经理被称为债券大王的葛洛斯(billgross)最近罕见地大幅减持了他手中的'债券,提高现金比例,要不就是把长债改为短债。

葛洛斯的举动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他倒是毫不保留地以3个问题讲出了他的想法与逻辑:

(1)谁买了国库券?

(2)谁正在买国库券?

(3)谁将来会买国库券?

葛洛斯的3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1)有一家公司经营不善,股价大跌,跌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怎么办?必须想办法护盘。就是想出办法让股票有人买,不致一路跌下去。

(2)谁来买呢?谁来护盘呢?由子公司出面。子公司的钱从哪里来?向银行借。银行凭什么借钱给子公司?由母公司以资产作担保。

(3)母公司向银行做担保,银行借钱给子公司,子公司拿钱买母公司的股票,母公司股价就被“暂时”护盘护住了。

(4)接下来,就有两种可能:a.母公司趁股价拉高时,偷偷出货,让市场中许多不知情的散户吸货,来个金蝉脱壳;b.另一种可能,是还来不及出货,由子公司借钱护的盘就难以为继了,垮下来了,或者,散户也不上当,不跟进了。这就导致最终清盘下市。

现在,只要把美国比为母公司,债券比为股票,美国财政部比为银行,联储局比为子公司,美国政府以外的买家包括各国政府及法人基金都比为散户,就差不多了。

美国这家公司经营不善,赤字累累,不发债借钱无以度日,发债又怕没人买,因此只好由联储局自己印钞票买财政部发行理的国债了。这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除了自己印钞票来买自己的国债(护盘)之外,更希望“诱使”其他散户跟进,共襄盛举,一同护盘。

于是葛洛斯的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1)谁买了国债?答案是众多散户(尤其是各国政府);(2)谁正在买?答案是美国联储局,七成的新国债是被联储局买的,因为散户不太愿意跟进了;(3)谁将来会买国债?指的是今后再发行的新国债谁来买?如果愿跟进的散户越来越少,那么只有以提高国债孳息才能产生更大的购买意愿,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持续膨胀的国债泡沫正在接近破灭的临界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关键,所谓“散户”(也就是除了美国联储局之外的其他购买者)对美国国债的兴趣与支持,除了看它的孳息外,也关注美元的价值。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再多的孳息也难以产生购买的意愿。

最近美国犹他州众议院通过一项认可金银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法案。这项法案认可居民可以自由选择用金银币或美元来支付税收及偿还债务。除犹他州,接下来还有12个州将要审议类似的法案。

联储局主席伯南克针对这种回归“金本位”的主张表示,“黄金不是万灵药”,而且他说,全球目前的黄金储量尚不足以有效支援美国的货币发行量。

伯南克为什么不以有关货币发行权归属的宪zhen问题作为回应呢。事实上,犹他等13个州的提案看似荒诞,却也凸显了一个有关美元信心的深层次危机。美国用尽心机,甚至不惜动用军事手段来维护美元作为全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如今却因为一再的破坏财政纪律及货币纪律,连美国自己的国民也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真是“祸起萧墙之内”矣。

全球债券大泡沫一旦戳破,恐怕就是世纪金融海啸真正的主震了。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六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基层人员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场所,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构建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体系,对于提高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的现状,来探讨存在于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较快,但是基层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与关注。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基层图书馆所处的位置、所服务的对象、所建立的制度以及所做出的服务都与城市图书馆有着很大不同,基层图书馆在实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以下笔者就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现状,来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基层图书馆文化是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来对基层图书馆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才刚刚开始的。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界定、范畴、内容体系、功能和构建等几大方面。但是由于文化具有很大的多样性,也是一个复合体,因此不同的学者对图书馆文化所持有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直到现在,关于图书馆文化的界定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而对图书馆文化的范畴,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有四种,即认为图书馆文化分别属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哲学文化以及图书馆管理学与文化学交叉等四种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图书馆文化的内容体系,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图书馆的价值观、精神、哲学、目标、道德规范、形象、心理、传统习惯、、环境以及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图书馆文化研究课题。

在对图书馆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图书馆文化是具有很大功能作用的,因为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图书馆文化研究能够起到凝聚、导向、振兴、激励、规范、效益、辐射、竞争以及发展等多个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起图书馆文化研究的重要原因。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在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方面还相对较为薄弱,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尽快采取措施来改进完善。

(一)信息资源不足。由于基层图书馆一般都设置在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较少,因而当前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资源储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施。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图书馆馆藏、设备、信息化建设资源等。

(二)领导对图书馆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图书馆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基层图书馆文化事业历史悠久,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舍弃的东西也不少。因此,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必须随之转变,有取、有舍、有创新,光凭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制约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机制虚置化也是制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基层图书馆根本没有建立开展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机制,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并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导致了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

(一)丰富基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资源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图书馆物质文化包括:馆舍、阅览室、书库、服务器、终端、电子阅览室、图书传输设备等,这些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石,是构建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献资源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展开,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图书馆要以读者需求和自身的任务为依据,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开发文献资源,并让新开发的资源信息尽快传到网上,尽力创造条件,以高质量的资源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二)加强基层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高级现象。而这一高级现象是由图书馆的主体――人(馆员和读者)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饱满的精神状态、忘我的进取精神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来引导读者汲取知识、净化心灵。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三)建立并完善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机制。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主导着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影响着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保障。图书馆要根据各自图书馆馆藏文献、馆藏规模、技术条件、设施设备以及岗位的服务目标、性质和服务环境的不同特点等,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图书馆文献的收集、保存和使用,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好地为所有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完成承担传播知识的社会责任。

总之,加大基层图书馆的文化研究不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图书馆文化研究体系,还能够为提高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促使基层图书馆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职能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还相对较低,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利用成熟的图书馆文化研究成果来完善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促进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职能的快速提升。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在资金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施行了财政预算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政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时间节点申报单位的预算,对各单位的开支进行预算管理。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基于新的经济现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也要有新的改变。作者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当前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重要一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服务于人民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以维持单位日常运转为根本,强化预算管理、明确支出、细化用途,深刻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当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1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趋缓。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近些年我国gdp增速逐年放缓。在国家财政收入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精细化尤为重要。

1.2预算法治化。

在新形势下,《预算法》也为应对新形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本次《预算法》坚持“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管理”的方针,下大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新《预算法》正式实施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转变编制方式,对单位的财政收支做出更明确、更细致的.测算,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细致的情况下,按照预算进行收支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在新《预算法》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科学的编制,才能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1.3党风廉政建设加强。

自十八大以来,党内廉政建设加强,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预警作用,自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治理f败,促进廉政建设。

1.4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预决算公开,单位预决算的公开,让单位所有的开支都公之于众,通过让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管,来监督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面对预决算公开化的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的拿出应对方案,对可控的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不可控的因素进行科学估算,力求达到预决算的公开透明。

2.1在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加强预算管理是减小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财政预算,把这些预算资金加起来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庞大的财政预算又给国家财政增加了负担。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财政状况下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必要手段,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2.2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贯彻新。

《预算法》的重要体现新《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并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将财政资源配置做了有效的管理。从法律层面上更加细致的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上的相关事宜,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最后到年底的决算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新《预算法》的颁布,象征着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预算法》颁布的背景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既是符合《预算法》的表现,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对国家法律的服从和支持。

2.3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是防止f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当前形势下,预决算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履责的需要。预决算管理作为政府实施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核心内容,合法、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预决算公开对于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可小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列于广大民众眼下,接受阳光监督,无疑会推动清明廉洁的政治风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是按照基本满足本单位实际办公需要编制的,如果出现预算超标,开支不合理等现象,自然过不了民众监督这一关。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还是践行党中央“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净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2.4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预决算公开化的必要条件。

财政预决算公开既是国家政治民主的重大举措,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存在制度缺陷,导致财政支出不合理现象。预决算公开有利于促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共同监督,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生态的平衡发展。公民有权参与并监督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而预决算公开是公民实现这些权利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公开的诸多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预算管理纳入常规性的管理范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简单地把其看作是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预算执行者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将财政资金做出合理有效地分配。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控制手段,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规划、协调、限制以及鉴别偏差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调配。这不仅是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更是对单位自身形象的树立,树立单位一个健康、良好的形象。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在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工作问题,都是针对预算管理上的,但是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应该从全局着眼,从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1]曹鲲,徐琴.中国的预算改革与廉政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14(3).

[2]齐勇,周普芳.加强军队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5(12).

[3]陈玉梅.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2010(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2016(6):50-51.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九

简历要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归纳和汇总,用词应简单明确,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你在相关行业中所获得的特殊专业才能,表明你在专业领域内是块难得的好料。有吸引力的简历能博得人的“第一印象”,才能顺利的征服未来的雇主。

在简历中尽量展示你工作的稳定性。很少有企业喜欢跳来跳去的跳槽一族,一般情况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会被认为工作稳定性合格。如果一年内换了很多家单位,则被认定为工作稳定性很差,同时也会认为你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财政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个人信息。

目前所在:顺德区年龄:26。

户口所在:韶关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5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58kg。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3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会计主管。

工作描述:1、负责费用报销及付款审核,编制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及核算流程;。

2、指导出纳、费用会计进行资金、账务处理,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

3、统筹2011年度资产盘点,编写盘点报告;。

4、编制2012年度经营预算;。

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6、会计凭证、合同及相关财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7、兼任美的小学财务负责人,主管美的小学财务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1、编制年度费用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报送管理层;。

2、费用报销及付款单据审核,严格管控成本费用支出;。

3、负责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全盘会计账务处理,编制相关报表;。

4、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5、开展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主持2010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6、维护与税务、银行等外部单位关系,配合国税开展的税务稽查;。

7、工资核算。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重庆工商大学。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懂粤语和客家话!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具备独立处理全盘账务的能力;。

2、取得会计上岗证,并已通过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考试;。

3、能够熟练使用金蝶k3、用友u8和nc等财务软件;。

4、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特别是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5、良好的职业操守,厚积而薄发,稳重而不失时机。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6):50-51.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一

在一个社会急需大规模的建设与生产时,代表力量,速度与主观力量的男性主张就会成为主流意识,而当一个社会进入过剩与动荡时,关切品质,更具有包容性与韧性的女性主张又会抬头。从新装饰运动到战后包豪斯的诞生,从高科技到环保主义,从流线型到简约主义,从极简风格到新古典,新浪漫主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暗含了中国古老哲学的相生相克的规律,也印证了社会变革与大众审美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分析与归类时下流行的主张,科宝博洛尼将部落文化、fusion文化、新装饰主义、新浪漫主义、怀旧主义在女性主张风潮下完美演绎,重新看待并不莫测的`“流行世界”,重新审视“厨房”――这个需要用感觉体味的空间。

新装饰主义有别于传统的装饰主义的华丽感,新装饰时代讲求红花绿叶的搭配,着重于实用,典雅与品味。在呈现精简线条同时,又蕴含奢华感,通过异材质的搭配,并朝向“人性化”的表现方式进展。

新材质主张质感与层次,是未来几年家居材质运用的新焦点。在科宝博洛尼的新品厨柜中出现了斑马纹材质,在榉木质地上烤亮光漆的斑马纹,动感、野性、张扬、传递出更加个性的审美主张;而用厨房餐具剪影装饰的护墙,则极富情趣,运用光与影的变化,营造出空灵流动的室内氛围。

科宝博洛尼卫浴。

虽不能强求家具与时尚同步,然而新装饰微风却已温和的扬起。新装饰主义使家具在呈现精简线条同时,又蕴含奢华感,通过异材质的搭配,如大理石配上木桌脚、玻璃配上塑钢,简单又带点奢华味道,并朝向“人性化”的表现方式。

传统的装饰风格,家具主要受到埃及文化与现代主义的影响,用简单几何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新装饰主义保留了传统家具造型呈现的俐落线条美,以复合材质的表现方式,加入更多对“人”的尊重,而不再张牙舞爪的表现。

这波新装饰风的兴起,也与自然的木料与皮革资源有限相关,所以虽然装饰,却也包含人文关怀,其中金属的铝与铬的运用广,搭配木质成为桌椅,而造型上则以简单的阳光放射型、金字塔型等几何图形为主。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二

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山东财经大学的朱德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5]郑洁.论财政学案例研究与教学方法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三

(1)近年来西方哲学中最令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而且它对我国哲学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要有两种版本,即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和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别,但其共同特征是主张相对主义,反对客观主义。

相对主义的批判矛头指向启蒙时代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这种哲学传统将客观主义当作梦寐以求的理想。启蒙哲学追求知识的客观确定性,力图为迅速增加的各门科学知识提供一个牢固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解决康德所谓“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客观主义心目中的理想知识是日臻完善的自然科学,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被视为知识的典范。启蒙哲学家们相信,全部人类知识都应该而且能够像物理学那样客观和精确,都应该而且能够具有物理学所具有的那种普遍性和必然性,都应该而且能够被数学化为某种完善的公式或方程。完善的知识应像2×2=4那样为所有人理解和赞同,而达到这种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理性。客观主义相信人类知识具有统一的基础,并且坚信理性能够发现这种知识的基础。这种从笛卡尔、洛克到胡塞尔、罗素的客观主义也被称为“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

(2)主张知识具有统一的基础而且确信哲学能够给所有知识以合理的证明,这对所有启蒙哲学家们来说是共同的。

但是,一旦涉及这种“合理证明”的内容,这些客观主义哲学家们之间的争论就出现了,而且他们的观点是互不相容的。例如,在认识论方面,洛克认为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康德则主张它是先验理性;在道德哲学方面,边沁和密尔主张“功利主义”,康德则坚持“义务论”;在政治哲学方面,罗尔斯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诺奇克主张正义在于捍卫个人权利。这样便出现了一个支配西方近现代哲学演变的基本矛盾:哲学家们对“合理证明意味着什么”具有一致的观点,但他们提出的“合理证明”却是不同的和互不相容的,而且不存在一个更高的合理性标准来裁决这些哲学争论。

启蒙时代的客观主义理想是给全部知识以合理的证明:认识论给科学知识以合理的证明,政治哲学给国家制度以合理的证明,道德哲学给伦理法则以合理的证明。但是,它们都没有能够提供出它们所曾承诺的那种证明。在这种意义上,启蒙的理想失败了,全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历史演变揭示了这种失败,当代西方哲学中永无终结的争论在继续证实着这种失败,而相对主义的盛行正是这种启蒙理想失败的时代反映。

(3)客观主义植根于自然科学的肥沃土壤,但希望在所有知识的土地上都开花结果。

另一方面,半是出于诱惑,半是来自压力,人文社会科学长期以来也一直向自然科学看齐,千方百计地为历史寻找某种公式,为社会生活开列某种方程,将自己改造为像物理学那样的“精确而客观的科学”。但是,人们能够一致同意的历史公式和社会方程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即使有人杜撰了某些公式或方程,它们对社会历史也毫无效用。在物理学中可以形成整个科学家集团都一致同意的“范式”(paradigm),但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根本办不到。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自然科学的存在以消除主观性为前提。相反,主观性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不仅是不可消除的,而且它本身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得以形成的根基。

以物理学为知识模式的客观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失败导致人们承认人文社会科学应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知识标准。但事情不止于此。当代哲学家们感兴趣的东西不是论证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声称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客观性是不存在的。“追求差异”成了所有后现代主义者都紧紧跟随的共同旗帜。启蒙哲学家们曾为主观性和差异性而痛苦不堪,当代哲学家则以宣扬主观性和差异性为时髦。知识模式以及哲学家关于知识的观念都变化了。客观主义的衰落和相对主义的兴起是同一个哲学演化过程的两面,而相对主义流行的主要领域是人文社会科学。

在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的轮盘挣扎是现代哲学无法摆脱的梦魇。如果说代表启蒙理想的客观主义对客观性的要求太高了,它根本无法实现,那么现在流行的相对主义的问题则在于它完全放弃了对客观性的追求。

(4)“相对主义”是一顶令人不安的哲学帽子。

即使像罗蒂(richardrorty)这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者也不愿背负“相对主义”的恶名,而将自己的观点称为“种族中心主义”。问题在于,换个名称不等于摆脱了相对主义。我认为,真正克服相对主义的关键是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建立起客观性。

我们应该首先澄清“客观性”的涵义。我们必须承认,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没有脱离人的纯粹客观的经验和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无法将事实的因素与价值的因素截然分开,因此,我们所说的“客观性”就不是指那种超越的自在真理和自在之物。归根结底,哲学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基础”或“始源”问题,它追问知识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原因。既然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着对“本文”的众多不同解释,而且这些不同解释源自于人的不同主观性和价值观念,那么要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建立起客观性,就必须回答人的主观性和价值观念为什么东西所决定。

(5)我把这种超越了“相对主义”(relativism)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寻求客观性的观点称为“相关主义”(relationism)。

这种相关主义以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原则,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方法,以知识社会学为基本理论。

所谓“相关主义”意味着知识与人的社会处境相关。传统哲学研究知识与客体的关系,用知识符合对象(客体)来证明知识的合理性。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将认识关系倒转过来,用主体性去规定对象,将知识看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在历史上首次探索了知识与人的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提出,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们表达的`思想是他们存在的功能,人们的意识、观念和知识为他们的社会生存处境所决定。马克思揭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真理:知识不是符合它所指向的对象,而是符合将它表述出来的人们的社会处境;知识的深层动力不是来自对象的真理,而是来自人们的生存活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文社会科学脱离不开价值因素,避免不了为利益所支配。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文社会科学都属于意识形态。如果人文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那么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的哲学追问就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即揭示人们的社会存在如何并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认识。通过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可以发现,人们的认识动力不是学理的,而是生存的。认知的迫切性不是产生于对知识的热爱,而是产生于应付生存环境的需要。知识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的,它为人生服务。所以,处于不同生存处境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问题,或者对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答。这种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出决定人文社会知识的东西不仅有理论的因素,而且还有“超理论的因素”。

阐明知识中“超理论因素”的学说就是知识社会学。传统哲学认为,决定知识性质的东西仅仅是理论的因素,这些理论的因素可以分为形式的和内容的。知识社会学主张,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知识性质的东西不是“理论的因素”,而是“超理论的因素”。所谓“超理论的因素”是指人的社会处境、地位、利益、意志、愿望、经验和习俗等等。在知识社会学看来,人文社会科学都是指向实践的,人们的认识与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相关。这种社会参与活动为认识提供了动机,为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规定了框架,为问题的解决指示了必须遵循的取向。简言之,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是历史的,其客观性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关联之中。

(6)相对主义起因于人文社会知识中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性质,而主观性和意识形态性质基本上是为人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知识社会学取消不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主观性,它只能展示主观性得以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将主观性嵌入适当的客观历史关联之中。知识社会学也无法改变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只能揭示知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隐蔽关系,使实质上起决定作用的社会过程从无意识变为意识,使深层的非理性冲动处于理性的了解和把握之下。知识社会学更不梦想彻底解决认识的“遮蔽”问题,它只能扩展人的眼界,增加理解知识的维度,为产生真实的洞见提供更充分的条件。这就是相关主义为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客观性。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四

选在语文课文中的郑振铎的《燕子》,第一段是这么写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苏教版是放在第八册上,文字上作了小小的改动。)一位教师是这样来启发学生读好这一段的`:我读了这一段,觉得作者写得好,几句话就把燕子写活了,但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你们读了,有疑问没有。要是有,你们说说看,是不是和老师一个样?有的说:为什么说是俊俏呢?师:因为燕子的翅膀好看呀!说明作者会用词。我不是这个疑问。有的说:为什么说活泼机灵呢?师:这是作者的感觉啊!说明作者用词十分精确。这个问题提得有点价值,可也不是老师的疑问。这时,教师提示一下:我们写动物,一般都是从头写到脚,作者写燕子,写了几个方面?学生说:写了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师:我的疑问就在这里,你们说说看。学生一下子说出来了:为什么只写这三个方面,头呀,嘴呀,眼呀,还有身子呀,脚呀为什么不写呢?师:对了,老师就是这个疑问。你们能回答吗?对这一疑问的解决倒不难,花不了多少时间,学生就说出:作者抓住重点,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特点。这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明白了。

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还不会提问题。古人说:学贵有疑。可是,小学生缺少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前几年有人提出:要学生带着问题读。这问题是教师提给学生读的,所以只能算是给学生提问题的示例。倒底怎么提问题,学生仍然是茫然的。后来有人提出要学生读出问题来。这对学生学而生疑来说,比带着问题读是前进了一步。但是,就学生而言,如何读出问题来,仍然处于有径无路走的状况。上述这位教师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把问题提供给学生的同时,还使学生悟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提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就要学而生疑,培养学生具有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学生不仅可以把今天的学习搞好,而且还是他们终身受益的事。

财政学相关论文篇十五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

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

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379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