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3:37:07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时间:2023-11-27 13:37:07     小编:雅蕊

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交往与合作。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有力,避免使用太多废话和空洞的词句。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十步埋步子小。

九岁五步挖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

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

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

1.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再读评议。

5.学完这一部分,你们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三、理解科利亚受到的启发。

1.读科利亚最后说的话。

2.画出这段最关键的一句话。

学生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从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读懂了每一部分的内容,现在请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这样的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口述、评议。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的题目。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邮箱:huangjian@。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三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4、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6、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并给课文分段。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四

・・     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     二、教学重点。

・・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     三、教学难点。

・・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     四、教学疑点。

・・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     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     八、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揭题、审题。

・・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     (二)学生自学课文。

・・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nbs。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的.经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课文内容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词读音。

3、组词练习:

br/。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六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小结、板书:战争开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

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生齐答:明白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

(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一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

生齐读:愿意。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安排“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林老师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采用“比跨步”“摆脚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林老师始终用赞赏、尊重、呵护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始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与教师平等相处,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七

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能给人以启示。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位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自己做的一件事情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么,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4至第12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13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八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讲述的是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告诉了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发”来讲的。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样思考的,科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的重点。科里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二、说课时安排。

本课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针对本课叙述顺序清楚的特点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字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埋木匣”的内容。第二课时理解“挖木匣”及从中“得到启发”的课文内容。

三、说目标。

下面仅就理解理解“挖木匣”及从中“得到启示”这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说、读、画、议”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很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学得文章与变化有关系,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且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意图:通过复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新课学习,体现课文整体思路。)。

二、学习第二段。

1、在挖木匣时,妈妈和科利亚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意图:采用对比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2、重点分析、理解、朗读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此环节教学通过重点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意图: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同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采用分角色的方法学习9、10自然段。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11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是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分析出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边读边找出科里亚想出的挖不到木匣原因的句子,读后指名说出句子,然后通过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意图:在学生读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科里亚第一次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5、学习12自然段,让学生理解“果然”的意思。

6、体会科利亚是什么样的孩子?

三、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明白的一个道理。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意图:将语文学习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体现“生活第一”的思想理念。)。

五、作业    。

学习的时候,我们在长大,玩耍的时候,我们在长大,甚至睡觉的时候,我们在长大。生活中,往往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现在请你以《变》为题目把这件事写写吧。

(意图: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使学生明白自己起变化了。)。

六、板书设计                。

埋        步子小。

挖        步子大。

受到启发         一切都在变化。

(意图:这样设计板书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摆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查找有关卫国战争的情况。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什么事?

(3)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启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过学习,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边填空。

出示填空题:

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

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

(5)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题: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妈妈是怎么挖的?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边读课文,边填空:

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比较句子,体会“如果……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

比较两个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

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7)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8)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9)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

2、科利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木匣,板书:木匣(请学生读)。

谁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头做的小箱子)。

那么用铁做的小箱子叫——铁匣。

用铜做的呢——铜匣。

如果这个小匣子里装的是饼干,我们可以把这个匣子叫作——饼干匣。

如果里面装的是你的宝贝,那这个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宝匣。

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小匣子,你猜猜看,这个小匣子里装得最多的是什么——话语,那么就叫做话匣。

今天,科利亚给我们带的是木匣,再次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

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请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动动笔,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3、交流。

根据学生找到的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要读好这句读,我们首先得关注这些词语:

盛着冰鞋小手锯小玩意儿。

谁能读?(学生读)。

再把他们请回到句子中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惊奇、羡慕)。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好,读一遍不但认识了上些生字新词,还解决了一个自己提出的问题,真会读书。

二、再读课文,知事。

1、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

交流: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能把这两件事的前后顺序排一排吗?

(四年前科利亚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挖埋下的木匣。)。

听明白了,你说的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

2、说课文主要意思。

出示:四年前,科得亚看到妈妈把箱子埋在地下,于是,他向前走了()步,()。四年后,他们又加到了家乡,他已能数到100了,他数了十步去(),结果(),最后他想了想,(),终于()。

三读:知事也论人。

1、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子、挖木匣子的句子。(学生划出交流)。

交流一: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请学生读一读。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无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2、透过这些句子你觉得科利亚这个小朋友怎么样?

预设:a聪明。妈妈埋箱子,他也跟着埋木匣,善于模仿;才五岁就会数到十了,特别聪明。

b能干。先挖坑,再放木匣,盖上土,踩实泥土,撒上细沙,做得一点也不含糊,非常有条理。

课件出示:我会说科利亚埋木匣的经过:

科利亚看到妈妈(),于是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做了,他()。

交流二:挖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提及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过这两个句子,你又了解了关于科利亚的哪些信息?

预设:a有耐心。虽然挖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放弃。

b爱动脑。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动动脑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质疑。

1、(引导学生读板书)还有问题吗?

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师知道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些疑问,相信再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一定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一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多媒体。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四年后。

埋木匣挖。

十步五步。

方法要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二

课例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四年后                 找木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

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生齐答:明白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

(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一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三、突破重点,感悟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

生齐读:愿意。

(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同行评析: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安排“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林老师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采用“比跨步”“摆脚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林老师始终用赞赏、尊重、呵护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始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与教师平等相处,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

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

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

1.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再读评议。

5.学完这一部分,你们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2.画出这段最关键的一句话。

学生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从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读懂了每一部分的内容,现在请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这样的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口述、评议。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的题目。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18课。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法西斯 喀山 一倍 木箱字 木匣子 。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时是从家门口起朝菜园走了十步而挖木匣时只要量五步。

3、理解句子含义,并能举例说明“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重点:

1、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量的步子为什么不同?

2、理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

教学方法:“三读法”

教学过程:

一、比较法学习生字新词(字词卡准备)。

1、开火车认读熟字:期 额 培 相 甲。

2、变换(增加)字的偏旁,通过比较字的音形认读生字,卡的背面出示生词(见教学要求中的生词),解释生词词意时,老师相机板画木箱子与木匣子(见板书设计)。

解题后提问:看题目可知课文主要讲谁和什么之间的故事?

三、简介故事背景:1941年6月22日,德国侵略者突然向苏联人民发动了进攻,苏联人民奋起反抗,于是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还很小,刚刚学会数数,且只能从“1”数到“10”。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一)听读,听出主要内容。

2、课件录音范读故事,并演示板书简图以提示课文重点内容。

3、听后指名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干什么?”句式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相机板书“埋木匣”。

4、课件出示问题:科利亚干吗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木匣的?并请学生带者问题粗略地阅读课文,找到答案所在的自然段。读读相关段落。课件出示要求:(二)、粗读,回答问题。

5、指名学生回答第一问后,引读:“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两句话,注意读出语气,体会情境。

6、提问:临走时,妈妈是怎样埋她的木箱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画房子,并用箭头标出妈妈从家门口起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埋下了木箱子。

首先指名学生找到有这个问题的所有自然段。告诉学生这几个自然段意思相同或相近。

再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和第二自然段。用“.”符号标记其中的动词,用手学着做做动作,按先后顺序记下来。课件出示要求:(三)、细读,标记词句。

指名学生回答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子后,相机课件出示动词:走、挖、放、踩、撒。课件演示科利亚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学生表演背诵。指名学生上台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表演科利亚当时埋木匣的情景,其余学生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强调: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科利亚当时埋木匣非常认真。

8、小结学法:“三读法”,教育学生今后看书要先通读全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后能回答重用问题;最后细读,学习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指导作文:描写人物动作,用上连动词,作文会更形象、生动。

五、运用学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讲解要点:

1、主要内容:板书 挖木匣。

2.战争结束后,科利亚和妈妈、还有奶奶回到了家乡,妈妈是怎样找到木箱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用红线重填箭头线,使学生明白:妈妈埋木箱子、挖木箱都是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结果是很快就挖出了木箱子,妈妈很高兴。课件出示妈妈高兴地说的一句话:

“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读出语气。理解句子意思,突出妈妈埋木箱很认真,所以找起来就非常快。用关联词“如果……就……”说话。

3.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挖木匣,他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引读第8自然段,体会“却”、“还是”、“仍然”在句中的作用。

同桌、周围的几个同学互相讨论:

是不是科利亚埋木匣没有妈妈埋木箱那么认真?

通过讨论,找到问题不可能发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个子的变化。

引读第11自然段。注意“不是……而是……”后的内容。

5.小结。(略)。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科利亚找到木匣子后高兴地说的一段话,学习关联词“不光……还……”,强调读“还”后的内容。学习反问句,练习变反问句为陈述句。课件出示科利亚受启发的句子: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教育学生做事要善于随机应变。

附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五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按照新课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营造赏识理念下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1、了解科利亚怎样把木匣挖出来的过程,明白他能够挖出的原因,学习其爱动脑筋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仍然”、“果然”的词义,会区分并能应用。

4、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结合自身实际简单谈点认识。

1、了解科利亚开始没有挖出木匣后来又挖到的原因,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区分“仍然”和“果然”的词义,并能口头造句。

小黑板、挂图等。

孩子们,前面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聪明可爱的科利亚,他做了件什么事呀?

(把自己心爱的小玩意装进了一个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他为什么要埋呢?(模仿妈妈)复习学过的句子,后来他们的木匣怎样了呢?今天就来了解吧。

1、学习4、5自然段。

(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生答:他们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学会数到100多了;法西斯抢走了东西,房子还在。(齐读)。

2、学习6——12自然段。

(1)妈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指名读6、7段)。

妈妈怎么挖出木匣的?(走了30步)这说明什么?书上的句子回答(算术真有用)。

因为她没有随便埋,所以还能找到。齐读7自然段,读出什么语气?(高兴)。

(2)科利亚当初模仿妈妈埋的木匣。那他又怎么做的?(女生读8自然段)。

他挖到了吗?(没有)齐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着急)读完了,你觉得哪个词特别能表现这种着急呢?(仍然)什么意思呀?(情况保持不变)说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齐读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头造句。同桌互说。

(3)小伙伴见了是怎么说的?(男生读)妈妈说算术真有用,可科利亚却没挖大家笑他,他放弃了吗?他是怎么说的?指名读10自然段。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分析问题,动脑筋)分角色读9、10段,体会不同的态度。

(4)师范读11自然段。

用笔勾出表现他动脑筋的词句,思考他分析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可以看出什么?他非常专注的思考问题。

他为什么会“突然笑起来”?(他一下子把事情想通了)。

齐读他说的话,看看有没有道理?

指名复述,请学生表演(证实个子不同,步子不同的道理)。

这段说明科利亚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有感情齐读。

(5)那么事实到底如何了?他真的挖到了木匣吗?

用书上的话回答(12自然段)。

哪个词告诉我们科利亚说的没错呢?(果然)什么意思?(事实如预料的一样)谁能用这个词口头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要和前面的“仍然”区别(指名说词义)。

齐读12段,科利亚真聪明呀!

(6)学习13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齐读。

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2分钟)。

汇报:

a、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b、周围一切在发生变化。

c、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孩子们,我们原来学过一个成语故事也告诉我们要随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还记得吗?(《刻舟求剑》)。

(同桌交流)(指名说)。

小结:生活就像一本大书,时时给我们以启迪,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和感悟!

齐读13自然段。会背的起立背。

1、有感情齐读全文。

指名复述主要内容。

2、总结:孩子们,科利亚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一样,让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六

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2)讨论思考题。

(3)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五岁        十步        埋        步子小。

九岁        五步        挖        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设计。

18.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七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挂图、投影片。

2课时。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

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1.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再读评议。

5.学完这一部分,你们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2.画出这段最关键的一句话。

学生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从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读懂了每一部分的内容,现在请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这样的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口述、评议。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的题目。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八

第一课时。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师:匣容易读错,谁来给它组成词语来读一读。

生1:请大家跟我读匣,木匣,

生2:我还有一个词语,请大家跟我读匣,匣子。

生3:木匣就是用木头做的盒子。

师:对,同学们,科利亚是苏联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暴发了,科利亚的木匣写的就是战争时期的事情,那么,科利亚和木匣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都比较难读,

生1读这一段。

师:对了,数数,数到十,数了十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

生读词语:数数,数到十,数了十步。

师:还谁认为课文的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

生2:还有一处呢,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木匣里……”盛字是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在课文中读盛(cheng),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那就是锯,请大家跟我读,锯,手锯。

师:手锯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锯子。

师:还谁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

生1:科利来丢下铲子……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生2:老师,我发现这一段中有一个生字,阶,台阶。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了,还把几个难读的句子读正确也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地读课文,这一次的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的怎么样的故事呢?读完了之后,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填空题。

1.战争开始了,科利亚一家决定离开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亚(             )。

2.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也长大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亚也像妈妈一样去(  ),第一次(    ),第二次(  )。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想好了之后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了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生1:战争开始了,科利亚一家决定离开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亚(把他的木匣埋到家门口)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也长大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亚也像妈妈一样去(挖他的木匣),第一次(没挖到),第二次(就挖到了)。

师:说得很清楚。

生2: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才五岁,他们一家决定离开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也长大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亚也像妈妈一样去(挖匣子),第一次(他从空门口向前走了十步,怎么也挖不到),第二次(他想了想,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师:说得非常详细。

生3:我知道课文是按照战争开始,战争结束的顺序来写的。

师: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去埋木匣,师板书:埋木匣,战争结束后,科利亚去挖木匣,师板书挖木匣,第一次没有挖到,第二次挖到了,科利亚从中受到了启发。师板书:受到启发。

师: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读其中一部分的内容,谁愿意来读读。

生3:我来读读科利亚受到启发的那一部分,

师:那就请其他同学也认真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战争开始的时候……埋下了他的木匣”

生2:“就在那一天……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生3:“科利亚高兴地说……起变化吗?”

师:好,谁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他们读得都非常好,不过我听叶浩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多了一个字。

师:听得非常仔细。

生2:老师,肖肖同学把……读错了,让我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三人一小组,分别读一读课文其中一个部分。

生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同学们,这篇课文还有不少新的词语呢,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1领读词语:挖坑,冰鞋,斧头,手锯,免得(得读轻声),屋里,抢走,难过,当初,管事,敌人(人读轻声),台阶,懂得。

生1:写挖的时候,挖的右下部分是乙,千万不要写成九字。

生2:抢的右边是一个仓字,而不是仑字。如果把抢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变成手枪的枪。

生3:初字的部首是个衣字旁,可不要写成示字旁。

师:对呀,用剪刀裁剪衣服,第一刀剪下去,就叫做初。千万不要写成示字旁了。

生4:老师,这几个生字中,有几个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非常相似,比如说免和兔子的兔,斧和爷爷的爷,阶和价钱的价,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它们搞混了。

师范写懂字。

师:看清楚了吗?请同学每个生字写一遍,再给每个生字组个词语写下来。

生写生字词语。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的新字新词,还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下节课,让我们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埋木匣,挖木匣。一同去思考,去发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受启发三部分内容,现在我们先来学习埋木匣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课文1到3自然段内容,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他为什么要埋木匣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想好了之后跟同桌讨论讨论。

生自由读一至三自然段。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呢?

师: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写了好多个动作呢,谁能够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圈出来,然后连起来说一说。

生圈动作的词。

生1:动作的词有走,挖,盖,踩,撒。

师: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用了这么多动作的词,写得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

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生1:因为德国法西斯快要打到他们村子了,不得已,他们只好逃难,可是家时的东西又不能全部带走,科利亚只能把自己心爱的木匣埋了起来。

生2:科利亚看见妈妈在埋箱子,觉得很好玩,就学着埋,我觉得科利亚真是太可爱了。

生默读四到十二自然段。

生1:我知道他一共挖了两次,第一次,他向前走了十步,没挖到,第二次,他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生2:不是的,科利亚也是象四年前一样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才开始挖的,

生3:他还挖得很仔细呢,“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不没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师:那是不是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呢?

师:那是为什么呢?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课文的九到十一自然段,也就是科利亚和小伙伴们的对话,同桌互相读一读,一个读科利亚的话,一人读小伙伴的话,叙述部分可以不读。

师:同学们读得那么有味道,谁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

生1生2读对话。

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们明白了吗?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呢?

师:那么第二次为什么走五步就挖到了呢?

生1:因为埋木匣的地方和房门口的距离是不变的,他小时候步子小,需要走十步才能到达埋木匣的地方,他长大以后,步子就大了,只用走五步就能到了。

生1:因为前面科利亚猜测向前走五步就能挖到他的木匣,结果,他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五步真的挖到了他的木匣,猜测得到了证实,于是作者就用了果然这个词。

师:解释得很好。

师:是的,只有肯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十一,十二自然段,我们来感受一下科利亚的聪明吧。

生齐读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第一次走十步挖不到木匣子,第二次走五步就挖到了木匣,科利亚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1: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师:原来是这样,

生2:是呀,时间一天天过去,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就是科利亚从中受到了启发。

师: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那么你们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1:我读懂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起变化,

生2:我还读懂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师:是呀,周围的事物都是会变化的,我们只有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才能办好每一件事情哪,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一段话抄下来。

生抄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认识了科利亚,知道了他和木匣之间的故事,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应对这些变化,你们说对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十步埋步子小。

九岁五步挖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

习题精选。

一、读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科(    )   霜(    )   坑(    )   倍(    )。

抖(    )   箱(    )   炕(    )   陪(    )。

料(    )   想(    )   抗(    )   培(    )。

蚪(    )   相(    )   吭(    )   剖(    )。

匣(    )   锯(    )   模(    )   彩(    )。

匠(    )   据(    )   摸(    )   睬(    )。

匹(    )   剧(    )   寞(    )   踩(    )。

三、填空。

1、(          )是我(          )埋的,那时候我(        ),(        )也小。我现在(         )啦,步子比那时候(             ),所以应该走的不是(          ),而是(          )。

2、科利亚高兴地说:“(        )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          ),还懂得了(           )一天天(             ),我们一天天(             ),步子也在渐渐(           )。(             )的一切,不是都在(         )么?”

四、从课文中找到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读一读。再分别造句。

1、仍然——。

2、果然——。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举个例子说一说。

答案:

一、

二、

科学、抖动、材料、蝌蚪;霜冻、箱子、思想、相信;

挖坑、火炕、反抗、吭声;倍数、陪同、培养、剖析;

匣子、工匠、马匹;电锯、根据、剧本;

模仿、抚摸、寂寞;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四年前还小步子九岁大了一倍十步五步  。

2、伙伴匣子时间长大变大周围起变化。

四、1、仍然——爷爷仍然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2、果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雪,下午果然下雪了。

五、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二十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

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

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

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

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

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多媒体

: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开始挖掘。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为了躲避灾难,妈妈和科利亚都把一些无法带走又非常心爱的东西埋了起来。然后一起搬到喀山去了,在那儿差不多住了4年。终于法西斯被赶走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故乡。当科利亚满怀喜悦去挖木匣的时候,哎呀,心爱的木匣不见了。我们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幻灯片出示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考:此时科利亚的心情怎样?

2.指名读并提问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情吗?(2-3名)(难过、着急)。

3.是啊,难过、着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3.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挖不到木匣的可能:

(1)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2)数步子的方法不管用;

(3)挖的方向可能不对。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4)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4.这几种都有可能吗?你有什么理由?小侦探们再认真仔细地读一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可能的?,有关的重要线索可以用笔划一划。

5.四人小组合作商议。

6.这几种都可能吗?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可能的?

三、细读课文,讨论可能。

(一)讨论第一种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3.交流: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不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因为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都没有发现,目标小的木匣更不可能被发现。

4.朗读指导。

这个问号有没有什么问题?反问,读出这种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第二种可能性:数步子的方法不管用。

2.回答,朗读,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妈妈却在那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那妈妈当初是怎么埋的。小侦探们快速找出妈妈埋木箱的线索。

3.妈妈利用数步子的方法很快把箱子找到。你看妈妈是多么的高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妈妈挖到箱子后的高兴、兴奋劲儿。

5.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用的都是数步子的方法,结果挖到了箱子,可见数步子的方法是很管事的。所以这种可能性就没有可能了。

(三)讨论第三种可能性:挖的方向可能不对。

1.为什么说挖的方向是对的呢?

2.“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幻灯片出示)请小侦探们联系妈妈埋箱子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都用了数步子的方法)。

4.交流体会。

“挖呀,挖呀。”——科利亚尽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围大,结果都没有找到。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朝左边挖,朝右边挖”——科利亚挖木匣的深度没有问题,广度也没有问题。

“仍然”——科利亚无论是朝左边挖,还是朝右边挖,都没有找到。

5.带着理解,指名读——齐读。

7.“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8.交流:“房子还在”——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9.科利亚挖木匣的方向也好,深度也好,广度也好,都没有问题,这三种可能性也就不存在。

(四)讨论第四种可能性: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幻灯片出示第十一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明白了什么?谁也来说一说?(出示示意图)。

3.交流:是啊,科利亚一家在喀山住了差不多四年,木匣是四年前埋下的,所以那时科利亚的十步只有这样大。而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长大啦。步子也大了一倍。所以当年的十步只有现在的五步。

4.说到这里科利亚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

(1)读出科利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高兴和肯定的语气。

(2)自由读——指导——齐读。

(五)读第十二自然段。

这回,科利亚挖到了吗?一起读一读第十二自然段。

1.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哪些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果然——说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2.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精读“启发”,明白道理。

1.思考:从这件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幻灯片出示)。

(1)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问号是表示疑问吗?用疑问表示更加肯定。

(2)想一想,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3.引导联系实际。其实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也有很多,在发生着变化,你能举例吗?

4.自己身上有变化,身边很多事物也在发生变化,你能说一说吗?

5.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最后一句话。

6.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留疑下课。

1.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写下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木匣、免得、躲避、仍然、敌人、一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都在变化的道理。

4.了解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练习采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

思想教育: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卫国战争、德国法西斯的情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

3.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指导学生读准“匣”、“箱”的字音,这两个字都是三音连拼。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5.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词语。

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冰鞋——滑冰时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没有什么变化或恢复原状。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果提出的是词语方面问题,老师要带领学生找到其出处,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是其它问题,老师告诉同学们讲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按照以上写作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一段是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是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是13自然段。(受到启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段:(即1~3自然段)。

(1)电脑出示思考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643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