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进行预设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任务分析和教学要求的明确,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一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二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三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四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
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五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一课时。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六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七
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香菱之所以想学诗兴趣是她最先的出发点平时她也爱看些诗,加上贾府在这个特殊环境里文学氛围浓厚,更是增加了对诗的兴趣。表面上看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你不见那草草学子被师大胁迫着学这种特长那种特长,而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却被早早的扼杀。最后少数人站在了人生的领奖台上而更多的人却成为人们惨痛的教训正所谓“吃草的骆驼莫喂肉。”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八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伸拓展,深层反思。
[教学步骤]。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板书文题)多媒体播放《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断。
二、资料助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地灵人杰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精血诚聚穿凿揣摩。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明确: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九
香菱学诗的刻苦,由最写诗写不好,到最后写出好诗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说明“世无难事,只怕有心”,诗并不难学的道理。
关于诗的好,曹雪芹通过香菱之说:“诗的好,有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的。”这话简直是论诗的名句了。涉世事的年轻,一般都喜欢诗歌,喜欢诗里优美的意境,喜欢那说不出的意思。若有喜欢古典诗歌,并想尝试写作,那么就应从香菱学诗得到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
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的情节。
1.概括的过程。
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一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文、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1、关于香菱、教师介绍: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四
【阅读导言】。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3.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阅读程序】。
1.新课导入。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2.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欺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4)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阅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欺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阅读思考】。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五
香菱虽然是薛府买来的丫头,但她并不因自己地位低下而看轻了自己。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她看到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个个能诗会画时,便心生羡慕,也起了学诗的念头。
当宝钗要带她到大观园里和自己做伴时,香菱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但这也说明香菱学诗心切。
在大观园里,香菱拜三位青年诗人为师。第一位是宝钗,但宝钗除了讽刺挖苦香菱外,并不曾教会她什么。宝钗心想:我能带你进大观园就给足你面子了,还教你什么诗!有时香菱拿着自己的习作请宝钗看,宝钗看了只是笑,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但究竟是怎样作法,她没有教过香菱。
香菱的第二位老师是青年诗人黛玉。黛玉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幸亏黛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黛玉的耐心辅导下,香菱终于在梦中写下了“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诗句。
香菱的第三位老师是青年诗人湘云。湘云跟香菱谈起诗来简直没昼没夜,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被宝钗讥笑为“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实不为过的。
有一天,香菱从黛玉那里借来了《王摩诘全集》。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凡被黛玉画上红圈的,她一首都不放过。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
香菱不但把黛玉要求读的诗都读了,还能仔细体会,用心琢磨。她向黛玉汇报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还以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在读前人的.名著上,香菱下足了功夫;在创作上,她也积极实践。黛玉以《月》为题,让香菱用十四寒的韵作一首诗来。为写好这首诗,香菱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黛玉看了香菱的处女作,认为措词不雅,让她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索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瞧看她。只见她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
然而这回作的诗,黛玉仍不满意。她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于是香菱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日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
众人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她安稳睡了,心下想:“她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她。”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她,问她:“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香菱学诗的勤奋,已达到了孟郊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的地步了。
宝钗这样说宝玉:“你能够像她(香菱)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不成的。”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六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3、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自学指要:
1、收集有关曹雪芹资料。了解《红楼梦》梗概。
2、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章回,全面了解香菱的身世遭遇。
3、认真阅读《香菱学诗》,理清情节,把握主题。
4、分析人物形象,写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一、考一考,导入课文。
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
2、请说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3、(出示香菱图片)还记得她是谁吗?昨天我们看的是录像,是视觉的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字的艺术。
二、理一理,故事情节。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学生说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予肯定。
三、赏一赏,人物形象。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说人物。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今天这节课,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要赏的便是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着、可爱等等(此处把学生说的板书于黑板上,说得合理即鼓励)。
3、议一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的刻苦、黛玉的指导、大观园的环境)。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5、请你总结一下,你在分析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方法?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2、《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个栩栩如生。学习这篇课文后,希望大家有兴趣,也能钻进去,瞧瞧更精彩的内容。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重点难点: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四、拓宽延伸。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十九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二十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潜力。
【教学重点】。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这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dd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述?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潜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完美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构成强烈的比较,香菱来到那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个性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最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惰性的”。
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能够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之后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能够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学诗,定钗因和她同住蘅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吧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能够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但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述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述,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述,体会侧面描述的作用。
宝玉:“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带给的不仅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道理。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
香菱学诗教案文档篇二十一
常言道:“书山侑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遂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來。宝钗连催祂数次睡觉,祂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当香菱拿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她边读边悟边写,现炒现卖,最后写得一首。但只因措词不雅,声韵生硬,单调滞涩而被要求重写。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來,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尙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我含笑一回”。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连宝钗也直赞美:“能够像祂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侑茖不成的。”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努力,她“便自我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了痴狂的地步。“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尙床卧下,两眼鳏鳏,直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最后以自我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侑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尙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祂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促?想苦索顿悟,曹雪芹为我們带给的不仅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侑艺术创造的借鉴,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6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