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精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结构,包括引入、整体学习、拓展等环节。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海伦·凯勒教案篇一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溢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身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果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身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考虑: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身的说话能力。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身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身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身一样倒霉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1、默读第一段,考虑: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痛。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保护。
(2)海伦开始的表示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溢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1、指名朗读,考虑: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和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胜利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海伦·凯勒教案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理解文中重点句。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读课文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海伦·凯勒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1、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理解文中重点句。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2、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同桌交流。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课后3、4题。
4、书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教学随笔:在学习课文过程当中,学生被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鼓舞着,从而更加坚定了战胜各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念。
海伦·凯勒教案篇四
读了《海伦凯勒》我完全进入了她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个人,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向海伦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的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对海伦很合适。
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却像孪生姐妹,永远在生活的舞台上相伴共生。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头疼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快乐的音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
海伦·凯勒教案篇五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语文第九课《海伦・凯勒》之后,我被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深深感动,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海伦・凯勒在一岁时,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从此,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沙利文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在海伦十岁的时候,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指导海伦靠触觉学习说话。通过不懈的努力,海伦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在19,海伦考上了大学。她这种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海伦是不幸的,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和蔼可亲的沙利文老师,正是她改变了海伦的一生。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件前一段时间的事情,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试卷前面的题都比较简单,不一会儿我就做完了,可是最后一道题,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做,正当想要放弃时,我突然想到了老师之前讲过的方程,换一种方式,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做完了。
我们一定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这样,我们将会做好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伦·凯勒教案篇六
1.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迹象 凝聚 遗憾 搀扶 筑巢 无垠 预兆 骚动 和蔼 覆盖 绚丽 毛坯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迹象 凝聚 遗憾 预兆 启蒙 无垠 琢磨 温存
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的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利文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师强烈的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感激、敬爱之情。
二、思路结构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二)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三)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2.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3. 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进行全文品读。
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2.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3.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末尾一段。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自读时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1.抓关键语段
如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显然作者在此处是别有用心的。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她身边来了。作者是一个盲人和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一切仁爱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
2.抓关键动作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在阅读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色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注意找出文中动作描写的句子,细心加以体会。
如下面的句子:
2)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4)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认识到了海伦·凯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才使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
3.抓关键心理
仅凭触觉来感受世界是海伦·凯勒对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聪明的海伦并没有放弃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她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伦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应能力才无比发达。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心理描写实现了这一目的。课文里心理描写的句子相当多,阅读时认真体会。
4.抓关键感情
在没有老师之前,海伦认识世界的围绕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抽象名词。也是老师教给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无数习惯用语。“就这样,我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起初,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我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义”。这段话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文章贯用技巧。先写莎利文老师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本单元教材共收入两篇《我的老师》,同题文章必然有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所以可进行比较阅读。
1.主题。两篇文章都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都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感激之情,都赞颂了老师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2.人物。两文都以“我”的老师为主要人物,二位老师都是女性,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们身上都表现了女教师细腻、温柔、关爱学生,热爱教育的突出特点。但由于两文中的“我”在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侧重于外貌、动作等描写,而对莎利文老师的描写则侧重于“我”的触觉及心灵感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
3.选材。两文都是写真人真事,都围绕主题选材。前文的七件事都是生活的片断,事与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后文则不同,所用材料是从“我”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大自然,认识“爱”,材料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准确地再现莎利文老师对“我”的帮助日趋深入。
4.组材。两文组材都讲究章法。前文由简至繁,由略到详,疏密相间,表现出师生情的逐步加深。后文按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明晰,“我”的进步也在岁月流逝中日见鲜明。
5.语言特点。前文语言平实、质朴,似涓涓细流,绵长深远,后文语言饱含深情,真挚而细腻,颇为感人。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示例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海伦·凯勒的事迹。
思考:
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1、这三段文章写了什么?
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
点拨:如果说前一篇课文里面,魏巍对蔡芸芝先生的感情是依恋、思念、热爱的话,从这一段看来,海伦对老师的感情主要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来的。
手段
以学生自读活动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设计思想
本文是自读课文,又是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从教材本身来看,学生要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拟在学生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的老师 海伦 凯勒
一、第一天相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对我的教育
三、感激之情
开了眼界给我爱、欢乐与美
使我生活更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海伦·凯勒教案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1、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理解文中重点句。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2、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同桌交流。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课后3、4题。
4、书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教学随笔:在学习课文过程当中,学生被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鼓舞着,从而更加坚定了战胜各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念。
海伦·凯勒教案篇八
2、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3、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教师手指板书)在书上圈圈画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我们知道,正常人学会阅读、书写、算术,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海伦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书写甚至摸出了血才能做到。从这儿你又想到了什么?请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同桌讨论讨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体会。
(2)交流:抓关键字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不分昼夜
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点拨(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体会海伦的坚强)
b.拼命摸读
点拨(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
不停地书写
点拨(我们能想象海伦当时学习情景吗?边想象边读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
c.如饥似渴
摸出了血
点拨(当时海伦年仅7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她无怨无悔,为的就是学习,学会阅读。)
3、齐读这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读、写盲文的吗?
盲文是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盲人需要用心、仔细的触摸这些凸点来辨别是什么字,从而认读;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4、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课件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她多么渴望能学到知识。)
5、指导学生朗读
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
(1)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
(学生指出: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3)再联系下文看看(7自然段)后来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这是兴奋的泪水,也是心酸的泪水,因为他们仿佛看到海伦曾经
曾经
曾经
(学生思考自由说)
(4)指导朗读
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起来读这段话。
2、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对生命的喜悦、想象世界的美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等)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正因内心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她才会将世界想象的那样美好,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
3、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慢慢地,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她从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中走出来了,你看,她有时,有时,有时,有时,她就是这样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乐观,开朗,热爱生活)
指导读:幸福的感觉要慢慢
体验,通过你的声音还有你的表情表达出来吧。自由读。
最后,老师借用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1、结合海伦凯勒、邰丽华等优秀残疾人的事迹,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2、好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海伦·凯勒教案篇九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叔叔和他的朋友谈论起海伦·凯勒。那时候,我总会问:“海伦·凯勒是谁呀?”叔叔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她啊,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在我的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对她的好奇和崇拜,觉得她是那么神秘和伟大。
长大后,我读了她所写的一篇文章后,我了解到她原来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可惜她是一个盲聋人,但是她凭着自己惊人的努力去改变自己苦难的命运,在无声、无光、无语的孤独世界里,她的坚强、自信让她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我心里对她的崇拜更是有增无减。因此,当叔叔给我买了一本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激动得连夜把她的书给看完了。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对海伦·凯勒的认识更深一层。如今我上初中了,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不断地在我脑中形成,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些幼稚,但是我终于敢大胆地步入成人心灵深处去评论她们了。
人们都说,海伦·凯勒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自己苦难的命运。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这只是片面的。她的成功有着种种因素,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莎莉文老师了。海伦·凯勒要是没有遇到莎莉文老师,或许她不会那么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曾说过:“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细细琢磨,我好像能理解她的意思。她从小就经历了无声、无光、无语的折磨,是她的父母和她所敬佩的莎莉文老师不辞辛苦,耐心的教导她,使她了解到生活的美好,整个人也变得活泼、自信了,她不再为自己的明天而迷茫。经过冷静思考,我了解到了海伦·凯勒的伟大之处。当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和无语时,她一次又一次克服了软弱,选择了坚强。因为她认为:“我的身体虽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面对生活的困境,她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奇迹!“有时,我在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这段话表现出海伦·凯勒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没有后悔。海伦·凯勒只是千千万万个看不到、听不到的盲聋人之一。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能潇洒地活着,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现实有多残酷,都打击不了她的信心,更不能磨灭掉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她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也是她的伟大之处。
-->。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
沉浸在激动之中的爸爸又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和我的生日简直是天哪!
天哪!她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细算算,和海伦的生日刚好相差一百年。
她叫周婷婷,是个聋人,她的爸爸常常为这件事而苦恼,但自从读了海伦自转后,才庆幸,自己的女儿虽失聪,但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前途不是更光明吗?就在这无意之间,他发现了婷婷竟然是海伦的转世。
我呆住了,海伦转世,想都没想过那!我知道了,我是海伦的再生!找到了这个强大的支柱后,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信心百倍。后来,我能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
小数点后1000位,这对于我们正常人都很难,何况是3岁才学会说第一个词的小婷婷。但是有了信心,恒心。什么都可以做到。也正是因为她内心升腾的这股力量,她学会了快速记忆。比如一个名字:邓朴方,她稍加思索,马上作出反应:邓小平在打扑(朴)克,扑克是方的。我连声称赞:这是个奇迹,真是一个奇迹!
我听说班上除了我这个聋人学生外,还有一个盲人学生,她叫筝。
在上学的这些时期,婷婷和筝成了好朋友,她们甚至被婷婷的爸爸称作是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她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婷婷听不见,就看筝的说话嘴型;筝看不见,就听婷婷讲故事,虽然常常闹出一些笑话。
一次,从食堂打饭回来,我们聊着聊着,突然从她嘴里冒出一个新学到的英文单词straightface。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她说的是中文,就根据她的口型,问道:一嘴痱子?什么?她一听,肚皮都笑痛了。
正是因为这些笑话,使她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我挺佩服她的,她是个聋人,却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没有正常人智慧,却努力勤奋,终于学会了快速记忆,让专家都听得膛目结舌,垭口无言;她又珍惜友谊,她说:遇到筝,我觉得我和她的相识就像是冥冥之中有人安排好了似的。她完全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自由快乐的生活着,甚至比正常人更出色。我想,挨近她,倾听她的声音,感受她的经历,也许会给我带来许多人生上的启迪吧。
-->。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一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 理解文中重点句。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题。
2. 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简介,(略)。
3. 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 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 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 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
1、 指导写生字。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 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 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 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 同桌交流。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 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 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
1.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讨论课后3、4题。
4. 书写一篇读后感。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没错,她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
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凯勒的一生,写了她的奇迹般的生活,她遇到的不幸,她的不屈不饶、坚强、奋斗、乐观和勇气还有她的爱心都是我所感动的原因。海伦·凯勒原本也是个健康可爱聪明的小女孩,可是在她19个月的时候一场恐怖的急病降临在了小小的海伦·凯勒身上,导致了她失明、失聪和失语。
原本可爱又活泼的小海伦·凯勒不见了,取代而来的是暴躁、任性和孤独的她。直到她七岁那一年,海伦·凯勒的爱心与耐心接近绝迹的时候,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老师引导她,教育她,教她识字。
海伦·凯勒渐渐走出了内心的黑暗,张开了心灵的眼睛,从此开始了她注定不平凡,奇迹的生活。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三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 理解文中重点句。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 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 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 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 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 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 指导写生字。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 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 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 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 同桌交流。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 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 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讨论课后3、4题。
4. 书写一篇读后感。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四
同学们!我想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除了父母,你们接触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老师了吧!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位让你们至今难以忘怀的老师吧!而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沙利文老师的出现仿佛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海伦·凯勒。同学们知不知道近些年来央视每年都有一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如果有一个评选感动世界十大人物的,我想海伦·凯勒一定会是其中之一。她的颁奖词可能是这样: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请一位同学给加点字注音。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课文,看看那组同学读的最好。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题目是《我的老师》,那么文中的“我”是谁?“老师”又是谁 ?文中的“我”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我”既是盲人,又是聋哑人。同学们可能不相信一个既看不到也听不到的人是怎么写出字来的。 )补充:海伦依靠触觉和味觉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因为听不见所以变成哑巴。 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 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通过对嘴型和气流的颤动的触觉终于学会了说话。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 母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
海伦凯勒之所以从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是变成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莎莉文老师在这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请同学找找在这篇课文中具体有那些事例写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认识具体事物,认识自然,认识“爱”)
她是怎样教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找看,书中那些地方写了沙利文老师教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4自然段,通过玩洋娃娃教“我”拼写。第5段。拿旧的洋娃娃教“我”比较事物的不同。用手感触水,激发“我”学习的热情。)在找找文哪些地方是写沙利文老师教“我” 认识自然的。发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使得“我”认识到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的。(9段利用老师带我到田间野外用触觉和嗅觉感受自然第12段 所写的事情使我对自然有了独特的认识。)最后莎莉文老师又是怎么教我认识“爱”的,沙利文老师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14.16.21. 段中老师的动作描写。21穿珠子的事情引导我思考,25段老师用诗意的语言释了“爱”。)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把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文中第三段,最后一段,老师的到来给我带来的改变。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乐趣,求知的希望与乐趣。)
请同学在次回到第一自然段,看最后那个日期——1887年3月3日。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个日期写出来,有什么作用么?(这是为了突出这“沙 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重要性)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为什么在作家海伦眼中,这一天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直到1916年底,莎莉 文老师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马斯。玻丽第一次离开海伦,去玻咯黎哥疗养。这也是她和海伦相遇后,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离开”。直到66岁 ,1936年10月20日,她永远地离开人世。 也就是说,沙利文老师在海伦生命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她的到来是海伦人生中的一次重 大转折。
请同学们齐读一篇沙利文老师对爱的解释,仔细体会然后试着也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达你对爱的理解。
这堂课我们了解到沙利文老师循循善诱,通过各种方式让海伦认识了具体事物,认识了自然,和领悟到了“爱”更是体会到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浓浓的爱。而海伦也表现出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品质。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五
教学过程:
一、畅谈幸福,温习不幸。
1、谈话:
学生交流。
为什么?
学生交流{板书:不幸}。
3、小结:
此刻,世界对于海伦来说是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是如此地不幸,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题。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品味词句,感受幸福。
出示:( )的海伦。
2、交流:顽强的、开心的。
教师相机表扬。
3、师:老师在反复阅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快乐、幸福的海伦。不信?同学们再用心去阅读这段文字,你就会发现海伦原来真的很幸福。
出示:阅读提示:画出体味到海伦幸福、快乐的词句,用心默读、体验角色。
4、学生认真阅读。
5、学生交流。
(一)知识带来喜悦。
1、出示: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新的开始。”齐读。
2、这里的“水”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有何作用?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说明认识“水”对海伦多么重要。)。
3、为什么说“水”对海伦很重要?从这句话中找一找,她由此发现了什么?
(抓住“清凉”“奇妙”“前所未有”“喜悦”“新的开始”来体会)。
(可以参阅补充资料)。
[阅读卡片1]: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由然而生。啊!原来世间万物都各有名称,而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的思想,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变得就如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无限喜悦,盼望新的一天到来。
4、学生交流。
师:上帝蒙蔽了海伦通向光明的眼睛,却用知识在海伦的心里又打开了一扇窗。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此时的心情。(欣喜若狂)。
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
学生交流(第五自然段)。
(二)知识打开眼界。
过渡:海伦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让我们也在想象中感受着海伦的世界。
1、出示齐读:“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2、理解引号的作用:这真是海伦“看”到的世界吗?
3、知识打开了她的眼界,在她的想象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交流。
质疑: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世界!透过看到的这个世界,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乐观,开朗)。
此时的海伦是多么开朗,多么活泼。是知识给了她智慧,给了她光明。
4、指导读:用心感受,幸福的感受要慢慢体验,通过你的声音还有你的表情表达出来。(个别赛读)。
(三)说话让人兴奋。
1、除了知识给她带来的快乐,还有什么更让她兴奋不已?大家一起找一找。
学生交流(学会了说话)。
2、读了补充阅读和同桌分享你的收获。
出示: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
请你兴奋地读一读。
[阅读卡片2]:我会说话之后,家人和朋友的高兴也让我感到无法言说的幸福。在长长的夏天的夜晚,如果我在家,我的小妹和小弟喜欢让我给他们讲故事,母亲和老师经常让我阅读我最喜欢的书给她们听,我还经常和父亲讨论政治形势,就最复杂的问题给出让我们自己满意的答案,就好像我可以看见,可以听见一样。所以你可以明白说话对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它使我和我所爱的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让我可以享受和许多人的甜美的友谊,而如果我不会说话,我和他们可能就无法沟通。
三、追寻幸福的来源。
学生交流(她是怎么获得幸福的?)。
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来细细品读课文。
学生交流回答:
(一)幸福来自外部。
1、幸福来自外部: 有一位好教师。
2、为什么说沙利文老师给她带来了幸福呢?从课文中找一找。
3、小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精心指导”“心疼”“一一包扎”来感受沙利文老师给她的关爱)。
(可以参阅补充资料)。
[阅读卡片3]: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二)幸福来自奋斗。
过渡:幸福不单单来自别人的给予,更是自我奋斗的结果。课文哪些地方写了她为了幸福而奋斗?快速浏览课文。
1﹑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两段文字:(一、第四然段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二、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
2、阅读要求:在这两段文字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用横线在书上划出相关字词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一写。
3、学生阅读写体会。。
4、学生交流。
(紧抓“不分昼夜”“像……”“拼命”“不停”“如饥似渴”“以至……”
“夜以继日”“反复”“甚至……”“直到……为止”“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等词来谈读到了什么?也可以用朗读来表达。)。
教师相机表扬。{板书:奋斗}。
[阅读卡片4]: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5、感情朗读,感受她不屈不挠,向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
6、幸福来得是多么不容易,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幸福才会降临。海伦的成功源自于她获得了周围人的关爱,源自于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长大后,她又将自己的爱回报给了社会。齐读最后一节。
7、师小结: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
凭着一颗爱心,海伦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
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
此时此刻,你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她的名字的?为什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引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引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教案篇十六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当然,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
《海伦·凯勒》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它以感人的笔触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这是一个正常人眼里的奇女子,虽然盲聋哑,可却创造了奇迹: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一生写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怎样让海伦精神震撼学生的心灵?怎样让人物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怎样使教学结构简单化,教学思路清晰化?只有真切地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深刻认识海伦这一坚强的人物形象。
强化情感体验,做好铺垫。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成聋子,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教学结构简单化,教学思路清晰化。
课文比较长,人物较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很多,有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父母的心疼、沙利文老师的关爱等等,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什么都抓不好。这一课我抓住“不幸的海伦为什么能创造奇迹”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刻认识了海伦这一坚强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文字,大胆想象。
在学习海伦克服困难的情景时,我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层层推进,深入感悟文字,用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我用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经在——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还在——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食指摸麻了,就换中指……左手的五个手指都摸麻了,都摸破了,血一滴滴滴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就用——右手……体会到人物不屈不挠之奋斗精神与如饥似渴的学习品质。
四、品味文字,个性化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研读词句,学生对文字进行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不仅体会出环境的美,体会出海伦的勇气和信心,体会出她敢于独步森林,敢于大胆想象未知的世界,更体会她对生活的热爱。教学伊始,学生初读仅体会出海伦的不屈不挠,随着品读的深入,体会逐步全面,海伦敢于与命运抗争,热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课内延伸课外。
除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我还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务。我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传》,开展“走近海伦”的读书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明亮了学生的心灵。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69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