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完美的总结需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写作结构要清晰,表达要流畅。推荐几篇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纸张的常用类型。
2.了解页面的基本属性。
3.了解视图的显示模式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设置纸张类型及自定义纸张大小的方法。
2.掌握设置页面边距的方法。
3.掌握依据需要调整视图显示模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事前谋划的良好习惯,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重点:页面设置,并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难点:对不同视图显示模式的用处的理解。
1.事先准备多份精美的杂志及电子杂志作品供学生参考。
2.提供或让学生带尺子。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对杂志的版面进行先期谋划,即需确定页面的大小(通过纸张类型进行设置)、页边距的设定、绘制版面布局草图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参考现有的杂志或课本,了解其所使用的纸张大小及页面边距,以及杂志版面的结构等。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所参考书本的.大小及页边距,进行设置。
3.让学生对比不同页面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以加深对不同显示模式的作用的理解。
4.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作品之前先对页面大小进行设置的习惯,可以减少以后的更改,提高制作效率。
5.对各版面的结构草图进行绘制,可以用手绘,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或者用表格进行勾划。
随堂练习1一般正式出版书刊的出版信息中都有纸张开本信息,可以通过翻看此处完成本题。
随堂练习2参考答案:
页面视图:默认显示模式,提供所见即所得显示效果,能显示所有格式。
普通视图:相对比较简洁的显示方式,只能显示文字、表格及控制符等基本字符的信息,不能显示图形等对象。
web版式视图:按图页的格式显示当前文档,可用于预览普通文档转换成网页格式时的效果。
大纲视图:自动列出文档的标题结构的一种显示模式。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二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网页中插入表格,为后面学习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排版打下基础。由于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玩游戏上瘾等,所在上课时选用以心理调节为主题的案例,使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所了解。
将本课的教学资料分发到学生机。
1、知识性目标。
了解与表格相关的一些概念,如行、列等;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2、技能性目标。
会在frontpage软件中插入表格和设置表格属性;熟悉表格中光标的移动、表格的'选取等操作。
3、情感性目标。
增强同学之间的互相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提高学生简单的心理调节能力。
1、教学重点:
(1)在网页中插入表格;
(2)设置表格的属性;
2、教学难点:
(1)设置表格的属性;
(2)认识网页的结构;
(3)尊重作品的版权。
1、导入。
屏幕展示案例作品:陈明同学上网成瘾,成绩下降了,眼睛也近视了。
教师:既然和网络有关,就请大家制作一个网页,帮助陈明同学,调节心理,摆脱迷恋网络的烦恼,健康成长!
2、学习新课。
a、指导学生制作网页顶部内容。
教师讲解示范:插入“摆脱网瘾、健康成长”标题图片方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b、指导学生插入表格。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c、学生自主学习——添加表格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p13页的有关内容,在我们刚才插入4的表格中添加内容,充实网页。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d、指导学生学习制作网页下部。
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在网页的底部插入包含信息、制作者的联系方式,或一些修饰用的图片、动画。
学生观察、示范。
3、巩固练习。
根据自己本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完成“试一试”部分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评价。
4、评价总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安排的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巩固第四课的鼠标操作,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操作鼠标,同时开动学生的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渗透游戏规则,不按规则就会失败。
本课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掌握进入“纸牌”游戏的方法,了解“纸牌”游戏窗口的组成和指导学生学习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第二部分是通过实例指导学生玩“纸牌”游戏即对纸牌的背景图案进行设置。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鼠标操作。
第三部分是通过菜单的游戏选项进行新的设定,增加或者降低难度,这部分可有学生自己操作。
第四部分是“动脑筋”,通过三个问题来复习本课的内容,通过第四个问题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能够在程序管理器中找到“纸牌”游戏,能够较熟练地打开和关闭“纸牌”游戏。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学习“纸牌”游戏的玩法及一些简单的技巧。
3、学会鼠标的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4、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技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和鼠标的各种操作。
难点:鼠标的熟练操作。
多媒体电子教室操作平台,电脑、鼠标
1课时。
演示法、游戏法。
1、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握。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鼠标,对鼠标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2、教师要先演示: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标。
3、让学生根据游戏基本规则自己去玩纸牌游戏。
重点解决的问题:
(1)“纸牌”游戏在哪?
(2)它有什么设置?怎么更改它的设置?
(3)它的玩法是怎样的?
(4)在游戏菜单中的选项,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试一试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内容,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4、结合《动脑筋》复习本课的内容。
前三个问题是为了复习本科的内容,第四个问题是为了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玩纸牌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也可以结合其他运用鼠标的内容进行教学和练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四
本课安排的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巩固第四课的鼠标操作,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操作鼠标,同时开动学生的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渗透游戏规则,不按规则就会失败。
本课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掌握进入“纸牌”游戏的方法,了解“纸牌”游戏窗口的组成和指导学生学习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第二部分是通过实例指导学生玩“纸牌”游戏即对纸牌的背景图案进行设置。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鼠标操作。
第三部分是通过菜单的游戏选项进行新的设定,增加或者降低难度,这部分可有学生自己操作。
第四部分是“动脑筋”,通过三个问题来复习本课的内容,通过第四个问题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能够在程序管理器中找到“纸牌”游戏,能够较熟练地打开和关闭“纸牌”游戏。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学习“纸牌”游戏的玩法及一些简单的技巧。
3、学会鼠标的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4、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技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和鼠标的各种操作。
难点:鼠标的熟练操作。
多媒体电子教室操作平台,电脑、鼠标。
1课时。
演示法、游戏法。
1、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握。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鼠标,对鼠标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2、教师要先演示: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标。
3、让学生根据游戏基本规则自己去玩纸牌游戏。
重点解决的问题:
(1)“纸牌”游戏在哪?
(2)它有什么设置?怎么更改它的设置?
(3)它的玩法是怎样的?
(4)在游戏菜单中的选项,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试一试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内容,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4、结合《动脑筋》复习本课的内容。
前三个问题是为了复习本科的内容,第四个问题是为了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玩纸牌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也可以结合其他运用鼠标的内容进行教学和练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五
《我的家乡》是冀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的25课,冀教版有一定的地域性,符合河北地区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我的家乡》课属于课本中最后的几篇,所以《我的家乡》属于对全本书的回顾课程,具有综合性。
二、教学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搜集素材中,着重搜集家乡的风土习俗、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0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情况略有不同,所以在上机操作时,尽量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本、图片之间的关系,熟悉宣传册表达信息的特点。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大量的的照片,且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气候环境、历史发展等类别分类。
2、学生准备:搜集家乡的照片或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一些自己身边环境的照片。
六、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并对照片进行介绍。
3、讲解宣传册,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图片形结合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
4、教师演示登陆教材中提供的网址,搜集家乡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也可以登陆搜索网站搜索资料,还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来搜集。教材对所需搜集的内容也做了详细罗列,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有选择地搜集整理,但一定要突出家乡的特色(边示范,边讲解)。
5、制作宣传册: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做出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先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宣传册的内容包括几个栏目,各个栏目的名称是什么,然后使用文本框根据栏目内容的多少规划宣传册的框架结构,再输入各个栏目内容,最后学生还可以对美化宣传册,使其更加美观。
八、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在排版方面的想法?
九、拓展。
将师生制作的宣传册制作成简单的网页发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活动是为了制作《我的家乡》宣传册,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人口、气候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宣传册表达信息的特点,掌握制作宣传册制作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图片,让学生对家乡进一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步骤虽然简单,但要掌握好、应用好,却会很困难。教师演示登录操作,这需要边讲边做,做的要精致,讲的要细致。做到讲一步,学生就能领会一步,把讲的内容细致化、口语化、规范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方便、快捷。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教材中提供的网址,搜集自己家乡的相关资料,也可以登录其它网站搜集家乡的文本内容,或是自己输入文本。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突出家乡特色。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将宣传册的内容按类别进行设计规划,是宣传册尽量美观大方。经过一节课的制作,学生也一定对word中的排版有了自己深刻的体会,将作品完成后,与大家交流,宣传册才会真真正正的形成。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六
执教: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word文字处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初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文字处理中单列一题,要点是纸张大小和页边距的设置。
二、学情分析:在学生已有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对“页面设置”中的设置选项进行教学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学会基本设置,优生学会页眉页脚及分栏等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页眉、页脚及分栏的设置方法。
五、教学策略:讲解法、谈话法与练习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安排。
1、导语,板书课题。
2、展示教学目标。
3、学习新课:
(1)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精讲点拨。
(3)检查学习情况。
(4)当堂检测。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发送当堂检测题。
(5)课堂小结。
认知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讲解和预习的知识自己练习,指名演示。
做训练提升题目。
完成检测题,并提交作业。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对在学练中遇到的难点,适当点拨。
通过训练,提升知识。
检查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1分钟。
2分钟。
20分钟。
5分钟。
8分钟。
7分钟。
2分钟。
页面设置。
页边距纸张大小纸张方向分栏。
页眉和页脚:视图dd页眉页脚。
附: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配合得很好,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好,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还很复杂,比较不好记不好掌握,以后在有类似的课时,我应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学习趣味上下功夫。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七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五小节。声音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前面的文本、数据和图片的加工,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声音信息的加工能为后续的学习,如本章中视频制作中的配音,以及网页制作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处理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声音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它的学习对于第二学期《多媒体技术》这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是选修模块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本节知识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前面已经完成了信息获取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在网上根据主题搜集文字、图片、音乐等信息的基本能力。从文本、数据和图片信息加工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加工的目的和需求分析已经基本掌握。但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例如word和excel的使用基本不熟练,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基础,不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到图片的加工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内容,应该利用好本节课内容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音乐,对mp3、mp4等都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也拥有自己的mp3、mp4设备。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没有什么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mp3、mp4之类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音频文件的格式及特点不了解,对于这些偏理论性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难点。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知道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的声音加工软件;掌握利用windows录音机进行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片段的截取方法;掌握利用千千静听进行音频格式的转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主题和信息呈现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和方法,对声音信息进行采集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声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体验声音采集和编辑的过程,感受声音信息加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声音信息加工的学习兴趣。
1)常见声音格式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声音格式)
2)声音格式的转换和声音片段的截取。(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加工)
1)常见声音格式的特点。
2)声音质量的常用指标。
(这两个内容都是理论性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好是难点。)
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展示几个成功的解决这些需求的声音加工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任务中设置障碍,让学生主动探究关于声音格式和质量指标的内容。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操作并不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来掌握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场合对音频文件的不同需求。通过最后的课堂总结,把理论知识强调出来,并对今后学生可进行的深入学习做引导。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学生喜爱的歌曲。提出问题,想把其中的一部分截取下来做铃声该怎么做?
欣赏音乐,并进行讨论。
wav声音的截取
引导学生说出声音截取工具软件和操作方法。布置第一个任务截取声音片段。提供wav格式音乐。
回答问题,参考教材或相互交流尝试利用录音机进行截取操作。
1、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声音处理软件。(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
2、布置任务但是不给提供前面提到的软件。让学生知道录音机这个工具。
3、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意识。
mp3声音的截取,格式转换。
给学生一个新歌曲mp3格式的让其利用录音机截取
尝试截取,学习格式转换
1、设置障碍让学生知道录音机的功能限制。
2、激发学生对声音格式的求知欲望。
3、通过格式转换时的参数设置,让学生参考教材了解音频质量的指标。
录制声音
展示录制的'铃声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声音录制
尝试录制个性铃声
1、使学生知道声音加工的另一个内容声音的采集。
2、激发学生对录制声音的兴趣。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给出评价引导
展示参与评价
让学生了解对声音作品评价的标准,给学生展示和锻炼表达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鼓励他们应用更的的专业软件去完成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教师总结音频文件格式相关知识,介绍更强功能的软件。
教师ppt展示
听述并思考
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音频文件格式的差别及用途,了解声音加工的更多内容,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八
1.了解金山画王里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
2.使用画笔工具,写字或画画。
通过按钮设置,对画笔进行调整。
(一)问答引入。
1.通过前两节课,大家对金山画王大致有了一个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操作。
2.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3.金山画王里的工具区有几个?
4.金山画王里的图库区分为哪几类素材?
5.金山画王里有哪些画笔工具?
(二)自由探索。
1.金山画王里面的`画笔有很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经过细微的调整,同一种画笔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2.大家自由尝试10分钟。
(三)练习。
1.出示范画:窗台上的花。
2.你会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3.生自由谈。
4.老师示范操作:设置笔触、颜色,绘制《窗台上的花》。
5.学生练习,时间20分钟。
(四)全班共享。
第2课时为古诗配画。
1.出示范例《咏鹅》,请学生分析运用画板中什么画笔进行创作。
2.教师示范绘制技巧。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点评作品。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windows98操作系统,了解鼠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及鼠标应用。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好,这位同学,你来告诉大家。
生:(略)。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师:好,你来。
生:(略)。
生:好。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节影片,并做好思考。
(老师启动光碟,同学们也相应做好笔记。)。
师问: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后有什么问题弄不清的,需要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了呢?
生:老师,我这个地方弄不清,什么是“桌面”呢?师: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答呢?
生:老师,我来帮他解答。
师:那有谁能来告诉老师,应如何启动计算机,也就是“开机的顺序呢?”。
生:老师,我来。开机的顺序就是……。
师:好,说得真好。那鼠标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生:鼠标有以下几种基本操作:
(让学生动手演示,老师把屏幕转换给其他同学看)。
三、做一做。
师:瑞请大家动起手来,按下列的要求操作,把你看到的变化填写到括弧内。好吗?
生:好。
师:现在马上动手。
(老师把屏幕返还给同学)。
四、新授。(如何关机)。
师: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跟老师一起关机,好吗?
生:好。
师: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关闭系统”,弹出对话框:
第三步:选择“关闭计算机”后,单击“是(y)”,此时计算机自动进行关机操作;
第四步:关闭显示器。
同学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五、想一想。
师:那好。同学们回去后,应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开机的顺序?
2、关机的操作步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
学习掌握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
学会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文字。
任务驱动、直观演示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评价。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甲骨文?你见过吗?(多媒体出示甲骨文图片)。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进行设置,来把文字打扮得更漂亮。(课件出示并板书课题)。
1、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
师:同学们以前学习写字板时,学会了选择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你们能不能试着用这种方法将word中的文字打扮一下?”。请同学们打开“我的电脑”中d盘中有个题目为“故乡”的文档,对文档中的文字的字体进行设置,我希望你们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好?好!我把鼠标还给你,让你来“小试牛刀”。(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谁能说说怎样设置字体?并说一下你是用的什么学习方式”
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谁来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通过他的讲解你听明白没有?”(学生评价)。
任务一:(课件出示)。
(1)、将标题的字体分别设置成华文行楷、仿宋、楷体等,比较一下效果。(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比较)。
(2)、将内容设置成喜欢的字体。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2、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的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
师:从同学们对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可看出我们的同学真的很棒,做得都很出色,如果刚才是“小试牛刀”那么下面就让你“大显身手”。我们要在设置文字字体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字、颜色、字形及下划线的设置。我相信我给同学们一次机会,你们会还我一个惊喜!同样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
任务二:(课件出示)。
设置文字的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看来同学们没有让老师失望,完成的作品真的很不错。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说说设置文字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汇报。
3、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师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操作实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多媒体展示作品。学生互评作品,师评,从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4、巩固练习。
师:设置文字效果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等进行设置我们用的是“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谁还知道其它的途径找到对文字进行设置的方法?(学生思考回答师演示)。
最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你所学过的诗中,找一首你喜欢的,打出来,然后将它设置成你喜欢的文字。
学生自己制作作品。(音乐伴奏)。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评价。
三、总结谈收获。
1、学生谈收获。
2、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希望同学们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很好地应用到word文档中,让文字变得更漂亮!”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节课的内容是进行数字、符号及特殊键位的练习,是继续对键盘操作的第2课,是在前面练习基础上的延伸。学生不仅能利用“金山打字通”程序输入数字、字符等,而且还会在“写字板”程序中输入。
三年级的孩子容易对有趣的东西产生兴趣,并进而让这种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键盘的操作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开始的第一课往往会有较强的兴趣,但在接触之后,兴趣逐渐降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键盘操作行为习惯。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数字键、控制键的键盘输入练习;
(2)掌握正确的数字输入指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够使用“金山打字通”程序进行数字、符号的输入练习;
(4)能够使用“记事本”程序输入简单的符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软件进行输入的练习中,逐步掌握数字和符号的输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体验操作发现特殊控制键与数字键配合输入字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键盘输入练习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完成数字和字符的输入,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掌握正确的指法;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练习。
难点:特殊控制键的使用。
借助“金山打字通”等键盘输入练习的软件,将键盘输入的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孩子的上进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键盘输入竞赛,促进学生尽快掌握键盘输入的'相关技能。
安排1课时。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作为一名打字的高手,你能告诉我要注意哪些键盘操作的细节呢?手指在输入字母的时候要如何进行合理分工呢?(学生自由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要用到数字和符号,想知道怎样用键盘输入数字和符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将课堂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有所用,从实用的角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玩转键盘》。
1.数字键位的输入练习。
(1)启动“金山打字通”程序,依次进入“新手入门”“数字键位”界面,根据程序提示,自学数字键位的操作方法。
思考:使用主键盘区的数字键和小键盘区的数字键输入数字有什么差别?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自学状况,教师简要小结在使用主键盘区和小键盘区输入数字时指法和坐姿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开始的时候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在正确指法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不能出现“一指禅”的输入状态。
在学习键盘输入之初,学生很容易出现“一指禅”、“二指禅”的情况,因为在开始接触的短期内,这样的确可能输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但是这样的操作对于正确键盘输入习惯的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初学时要提醒学生宁可慢一些,也要保证姿势的正确,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符号键位的输入练习。
(1)启动“金山打字通”程序,依次进入“新手入门”“符号键位”界面,根据软件提示自学符号键位的操作方法,并练习输入。
思考:“shift”键在输入符号时有什么作用,操作时该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自学状况,教师简要小结,归纳使用“shift”键输入时注意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会留下更深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这种探索。
3.特殊控制键的输入练习。
(1)对照教材中“探究屋”的内容,小组讨论一下表格中的控制键有什么作用,并动手试一试。将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3)分小组汇报填写情况,介绍控制键的作用。
1.阶段小结,巩固指法要求。
注重在课堂练习的细节处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键盘输入习惯。
(2)学生回答、分享。
(3)教师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提问:想不想玩一个游戏,锻炼一下键盘输入的速度?
2.打字游戏练习。
(1)教师提示: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操作。
(2)学生操作练习。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的内容及学会的操作,并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再进行汇报,可以让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更牢固。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
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2.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屯。
3.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向学生渗透有关“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1.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2.记录学习成果及自我评价。
3.组长评价小组成员。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课采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第五课《生成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用具。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六、教学课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根据统计的数据表,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画统计图比较繁琐,excel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创建图表,不信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析]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导学习。
利用“我的成绩表”创建图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
1、图表向导4步骤: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折线图?如何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2、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师用多媒体控制平台同步演示学生直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新知识进行辅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实践操作做准备。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利用“家庭财政收支表”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直观地分析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并对收支情况做出你的判断(加批注)。[分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践操作,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分析。
请一名同学展示实践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确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数据)。
3、图表的动态性。
[分析]学生现场演示,并进行点评,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五)巩固、提高练习看学习网站中的习题库。学生分组,每组各做一题,同组同学(前后左右相邻的)可以讨论,第4题为一个组的选做题,这道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度图、分析图、得出结论。
(六)展示成果。
[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1、各图表的作用。
2、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分析]让学生懂得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如何加以利用及发掘它的价值。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四
《制作一份电子报》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三章第六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相关五个任务),基本掌握了word20xx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xx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 20xx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五、教学准备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情况反馈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导阶段(3分钟)
提出问题:宣传和传达信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3分钟)
提供3个主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已学word 20xx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脑报。(3分钟)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主题。
幻灯展示3个主题及相关制作内容。
通过展示优秀电脑报,解释电脑报的设计要点:(5分钟)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记录要点,思考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让个别学生简单自己的构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作品及制作要点。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5分钟)
1、本地共享中的资料使用;
2、远程资源:如何在因特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
观察教师演示的两种方法,动手实践。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教学软件演示获取信息的方法。
分组协作,完成作品设计(20分钟)
布置任务:分组协作,讨论完成任务。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及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分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设计。
巡视学生制作情况,观察是否按要点进行设计。
成果交流,评价阶段(8分钟)
展示2-3份学生作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
交流展示作品的优点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多媒体展示作品。
小结、推广(1分钟)
简单小结电脑报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困难。 附: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
(1)步入信息时代
可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介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我的多媒体作品
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五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方法。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并发言)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1.1信息的含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1.2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3)依附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思考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这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历史记录。
(6)真伪性。
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那么信息还可以从哪些载体中获取呢?
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征。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效果比较好。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反应热烈,发表了很多意见。课后大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时都比较认真,虽然讲得不全面,但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见!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六
1、掌握文件夹的新建和复制操作。
2、掌握文件的移动操作。学会“shift”和“ctrl”在选择文件中的使用。
3、提高信息资料分类存储的意识
重点:掌握文件夹的新建和复制操作;文件的移动操作。
难点:掌握文件的移动操作。学会“shift”和“ctrl”在选择文件中的使用。
学习方法重点:分组讨论,评价
分层点:通过“帮助”自学。
师:请大家先看看老师的电脑桌面,再看看你们的,有什么感受?
师:看谁是整理行家,将最喜欢的东西集中起来,放到你自己的文件夹中。(出示课题)
1、自行探索(5`)
师:怎样建立文件夹呢?秘密就在鼠标身上,同学们可以找到方法吗?试试吧
2、互动交流
学生在电脑上找寻建立文件夹的方法,最先完成的演示。
你是怎样建立文件夹的?
你是怎样给文件夹命名的?
师:老师要奖励你一个笑脸徽章,你现在就是小老师了,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其他同学完成了小天地的建立,也能得到笑脸,当小老师。
1、自学方法
师:你们的文件夹已经建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师:你知道怎样将文件放入你的文件夹里吗?请你们打开课本p15自学方法,将你的桌面整理一下。
2、共同探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由学生相互协作解决,或全班集体解决。
3、经验交流
l你是怎样将文件放入文件夹中的?
l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师:老师奖励你一棵松树徽章,现在你又是小老师了,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吧,请大家继续整理桌面。
5、深入学习
师:请你在电脑上试着为爸爸、妈妈建立文件夹,并在“我的文档”中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放进你建立的文件夹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对自己的整理工作满意吗?
(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发五角星徽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
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4、学习效果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
2、通过观察出示的小报作品,帮助学生找出电子小报的制作要素及版面设计的特色。
3、通过制作电子小报,帮助学生掌握word文档中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边框和底纹、图文混排等常用操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作品的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小组分角色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美观的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知识制作出完整的作品。
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大家好!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份电子作品(课件出示几件设计精美的电子小报和用word文档排好版的几份文字材料),请大家认真欣赏,说说哪个更具吸引力?(生答)这几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就是电子小报,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大家已经学习了用word制作文档的方法,想不想尝试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份精美的小报?有没有信心做好?(板书:制作电子小报)。
二、探究方法,完成任务。
(一)讨论分析,认识小报。
2、同学们观察小报,小组讨论一下,这么精美的小报都是应用了word中的哪些技术手段实现的?讨论好了可以发言。(分析和交流小报中知识点的应用:艺术字,文字边框和底纹,插入图片,图文混排,分栏。)。
3、我们再来观察小报的版面,谁能说说小报在版面设计上都有哪些特色?(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特色)。
(1)、整体版面布局;(2)、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介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大家对电子小报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接下来就请开始你们的创作之旅吧。老师为大家准了5个创作主题,同学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这5个主题(1、海底世界;2、保护地球;3、我们可爱的班级;4、中国名胜游;5、动物世界—奇妙的色彩)中任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己确定创作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word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设计、制作一份小报。相应主题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到我的电脑/d/电子小报素材库中查找。
(三)小组分工,确定主题。
现在就请各小组讨论研究确定主题,并明确分工,选出组长、绘图师、文字整理员、图片整理员,并根据主题在纸上设计小报版面,完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收集及整理。(指导小组分工,在不同的环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
(四)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设计好小报的小组可以根据设计好的版面上机完成作品。(老师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五)自我评价,修改作品。
请各小组成员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的表现及作品展开自评,并根据小组的自评意见修改作品。(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进一步的扩展内容。留意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三、成果展示,交流情感。
大家都完成了作品,那哪个小组想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欣赏呢?现在就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展示作品,并作简要的介绍,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依据word小报作品评价表给出中肯的评价,我们同共来评选出秀的作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能根据小报的制作要素去设计制作小报,在使用艺术字和图片时能做到与版面的整体布局谐调统一,色彩搭配也很和谐。做的非常好。各小组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我们的作品更完善。
五、板书。
制作电子小报。
报名。
刊号。
电子小报制作要素:单位或出版人。
出版日期
插图。
艺术字。
文字边框和底纹。
技术手段的应用:插入图片。
图文混排。
分栏。
整体版面布局。
版面设计特色:图片、色彩的搭配。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十九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2、信息的特征。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一切可以被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叫做信息;可以作为其他信息传输、储存的媒介叫做载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0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