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7:06:06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7 17:06:06     小编:纸韵

总结记录了我们经历的点滴,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和教训。总结应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具备实际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一

“立德树人铸魂教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这也是我们肩负重任的职责。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而立德树人铸魂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观点阐述。

在立德树人铸魂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正直诚实、善良友爱的人。这一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授以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对人性的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将学生的思想塑造成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思想,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理解和感受道德和良知的力量。

第三段:实践经验。

在将学生转化成品德高尚的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职责意识。首先,我们要借鉴同行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现状,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其次,为了让学生思考长远的希望,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日常事例,通过鼓励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进行启发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让学生理解到道德教育对人的重要性。

第四段:重点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只有拥有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达成教育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并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来更好地锤炼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从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道理和技能。

第五段:总结。

总之,立德树人铸魂的教学理念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根基。教师在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从日常生活中切入,进行道德教育,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可以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深厚的内在基础。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二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现代教育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教育行业中,教师是传播这种理念的主要承担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段:修改自我认识。

在教育领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作为一名严谨的教学者,自己必须先行修身,懂得立德树人的意义,具备学术素养和道德价值观,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者。更重要的是,我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要求,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的行为举止中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段:教学中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念置于首要地位,设计课程时,我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把科学原理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更为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通过学生的问题和反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教学经验的分享。

在传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以自身为榜样,坚持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始终将班级管理放在首位。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行为言辞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好地传达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最后,需要强调与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第五段: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深入理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念,坚持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同时,要提高自身学识水平、精益求精、主动学习。只有不断的磨练,不断的追求进步,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们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成为更好的人。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三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四

我的十几年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接手的是四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五

xx月xx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六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加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学习心得集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1、统筹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10月9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奋进新时代,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筑梦人,高校当紧紧抓住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检视整改,筑牢全员、全程、全方位“铸魂育人”体系,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畅通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选取政治性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家国情怀、知识广博、人格高尚的教师挑起思政课重担,强化业务培训,并吸纳先进模范人物做兼职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最美教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蓝茵茵,把理论学习变成故事分享、穿越剧表演、历史歌曲演绎、英语口语表达,变成岳麓山上、橘子洲头的穿越体验,让课堂角色在互换中产生共鸣,让思想坐上时光机,让历史不再冷冰冰,为青年人铸魂铺垫了一块块基石,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立了极好范例。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秉承“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铸魂因子,都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宝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党史国史、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到知识传授、技能辅导、实验研究当中。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依托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拓展教育时空。大学生活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宽裕。“学习阅读”“聊天社交”“体育锻炼”及“上网”成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根据大学生课余活动特点,将其开辟成拓宽视野、了解社会、修养品德、发展个性的教育时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规划指导青年学生的课余活动、假期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专题辩论、英模报告、学术报告,通过生动多样的体验与历练,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引导他们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谱写动人的青春之歌。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七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1、统筹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10月9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奋进新时代,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筑梦人,高校当紧紧抓住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检视整改,筑牢全员、全程、全方位“铸魂育人”体系,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畅通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选取政治性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家国情怀、知识广博、人格高尚的教师挑起思政课重担,强化业务培训,并吸纳先进模范人物做兼职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最美教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蓝茵茵,把理论学习变成故事分享、穿越剧表演、历史歌曲演绎、英语口语表达,变成岳麓山上、橘子洲头的穿越体验,让课堂角色在互换中产生共鸣,让思想坐上时光机,让历史不再冷冰冰,为青年人铸魂铺垫了一块块基石,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立了极好范例。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秉承“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铸魂因子,都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宝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党史国史、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到知识传授、技能辅导、实验研究当中。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依托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拓展教育时空。大学生活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宽裕。“学习阅读”“聊天社交”“体育锻炼”及“上网”成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根据大学生课余活动特点,将其开辟成拓宽视野、了解社会、修养品德、发展个性的教育时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规划指导青年学生的课余活动、假期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专题辩论、英模报告、学术报告,通过生动多样的体验与历练,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引导他们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谱写动人的青春之歌。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八

“立德树人铸魂教师”这个词汇,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经典说法。这个理念眼下正在逐渐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这次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老师,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只有真正不断学习、永不止步,才能扎实推进“立德树人铸魂”工作,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段:我是如何立德树人的?

要想真正立德树人,我们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素养。我自己挑选了一本名为《道德经》的经典著作,通过不断的学习、研读,不断地修炼自己,完善自身,我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够传递正能量。比如在紧张得策划一次班级活动时,我常常把目光投向我的学生,试着去看看他们的眼睛里,那些浓浓的喜悦是怎么来的。我要充分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是导航般的存在,让他们在我的指引下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专属价值。

第三段:铸魂:我感悟到的力量。

教师要想铸魂,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的教育理念里,文化传承和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的课堂上,我常给我的学生讲述一些古代的历史故事,比如《白蛇传》,《孔雀东南飞》,唐诗宋词等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学生在感受到美得同时,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其中有着怎样的道理,让我们的学生更有勇气去创造、去迎接未来。

第四段:实践和探索“立德树人铸魂”的方法。

“立德树人铸魂”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更需要我们践行。有道是“教出个童心未泯的你和我”其实这就是我这些年来不断探索和构思的一个策略。我尽可能地将一些情境式小实验和活动带进课堂,并尝试在这些活动中注入一些教育思想。比如,在这学期开课之前,我制作了一份教学计划表,在这份表格上列出了所有该科目的内容,并在其中插入了一些课程实践的科目。希望通过这样的科目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以及影响范围。

第五段:结语。

总体来说,“立德树人铸魂”的理念在教育界是得到广泛认同和追逐的。但想要真正践行,完成,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口号并用笔教学,而是应该实地践行,通过榜样的引领,引导学生去慢慢完成。以上是我这些年来的一些心得,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让我们一起共享成长的乐趣,去创造更好的教育。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九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学懂弄通做实,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合格教师。

1、不忘初心,争做经常实在学习型教师。

坚持集中与自学学习不间断;坚持做笔记写体会不间断。学十九大报告、学习总书记讲话、学党章党规、学“6·26”、“5·25”重要讲话等;读《习近平用典》、《成长之路》、《七年知青岁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书籍;记应知应会、记学习要点;悟习近平的“妙喻”、悟周恩来精神、悟习近平英雄观……为自己工作定目标、定方向、定措施。

2、不忘初心,争做同心用力干事型教师。

自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规矩做事,作风过硬,以大忠诚、大担当想事、谋事、干事。一是筑师者之念,教师要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身体力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的点滴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二是修师者之德,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每一名教师在修身做人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加强自身修养,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展现好老师的人格力量。作为青年教师,要坚守住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操守,自觉恪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三是铸师者之能,青年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锻炼过硬的教学能力,养成勤勉的教学态度,学会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不忘初心,争做仁爱之心践行型教师。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真正地达到感染人、打动人,使学生从内心真诚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必须靠情感的润滑,具体来讲就是要怀有仁爱之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要信任学生,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人格的对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要宽容对待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用宽容唤醒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解除学生的烦恼,用热情和爱心温暖鼓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今后,我将坚定奋斗方向,高举旗帜、坚持信仰;夯实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用心做事;保持奋斗姿态,鼓足干劲、执着笃定;永葆奋斗风貌,朝气蓬勃、激情飞扬,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

古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师作为一盏指路明灯,为的就是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教育应把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置于同一高度,统筹兼顾方能培养国家之栋梁之才。

然而又如何育人呢?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一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二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定内容,丰富形式,提前学、统一学、集中学、灵活学,以理论滋养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

上下联动,全校范围掀起学习热潮。在校党委示范带动下,各二级单位党组织积极响应,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同频共振,同行共进,已开展集中学习270余次,举办专题讲座60多场,通过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思践悟中汇聚干事创业力量,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切实把学习成效落实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中来。

多措并举,营造浓厚主题教育氛围。通过建设党员学习室,打造党建文化墙,办好主题教育宣传栏,开辟“初心和使命”“红色家书”广播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主题教育相关内容,打造线下主题教育学习阵地;官网开设主题教育专题,微信公众号推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征文作品、动画视频微党课,丰富线上主题教育内容。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橱窗有图文、广播有声音、报纸有内容、网络有信息,确保学习教育不间断、可持续、有成效。

创新形式,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组织师生重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平语近人》等书籍,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举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专场晚会、摄影作品展,在沉浸式的氛围里体悟初心和使命。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能、以能促用,组织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应知应会测试、_网络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探索、创新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主题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让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丰富载体,拓展理论学习阵地。坚持将主题教育和特色学科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主题教育宣讲团,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加油干”“守初心、担使命,一直往前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为题,深入党政机关、社区街道、企业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宣讲23场次,覆盖2800多人。宣讲团成员以清晰的条理、生动的语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三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1、统筹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四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体会篇十五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我省大中小学师生热烈反响。

会议室、实验室、教室里,看直播、开班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从校长到院长,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成一堂意义深刻的思想政治课,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湖南师范大学全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院长何祖平教授说:“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直播。这也是该党支部本学期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党史专业的学生,今后我会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讲好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20_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本科生孙林宏说。

南华大学以新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的方式,组织师生观看直播。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旭娟表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等形式,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把爱国主义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表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使命,我们要深入解读抗战精神的重大历史、时代意义和价值,并将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广大师生加深理解,使其成为每个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

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立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主动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让个人梦想更具活力,才能让人生更出彩,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长沙市一中学子的鲜明特质。校长廖德泉介绍,学校将今年9月的德育活动主题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年的心灵深处。学校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和践行抗战精神的良好氛围,指导和帮助学生心怀爱国情、树立报国志,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栋梁。

江华组织8万师生收看纪念活动,其中,该县创新教育集团组织开展了以“铭记历史,追悼先烈,吾辈自强”为主题的留言活动。衡东县杨林镇完全小学学生观看直播时,聚精会神,情绪昂扬。教师肖媛媛说,这些更坚定了她培养孩子们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的决心。

面向未来,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少年就是我们的未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入学即开展了“了解航空,热爱航空,奉献航空”主题活动,该校党委书记陈勇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学校将更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航空报国教育。”

湘潭大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说,湘潭大学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资源育人优势,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的高度、深度和温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时代使命的栋梁之才,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更要积极开展抗战精神主题教育。”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谢永红说,学校将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全面认知抗战;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尤其是本地资源,开展抗战故事进校园活动;持续举办演讲、征文、班会、报告会等系列主题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长沙理工大学环艺1706班静明达同学说:“无论是在75年前还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都冲锋在前,抗战精神永不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报效祖国。”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学生刘叶子说:“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用好历史这瓶‘清醒剂’,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那样,从跨时代的伟大抗战精神里汲取力量,在艰难险阻里奋勇搏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熠熠生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198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