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促进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一
l、通过寻找西瓜虫的家,了解其生存环境。
2、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1、活动过程:12。
(1)寻找西瓜虫的家。
(2)喂养西瓜虫。
(3)小实验:拯救西瓜虫。
(4)给西瓜虫设汁新家。
2、活动实录:
(1)教师提供小木棍、小瓶子、小罐子,引导幼儿寻找西瓜虫。孩子们在水泥墙和草坪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许多西瓜虫,但在草坪上却很少找到。有的孩子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2)小朋友挖到西瓜虫以后放在大碗和小玻璃瓶子里,过了几天,大碗里的西瓜虫有的不会动了,而小瓶子里的西瓜虫却爬得很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嗅两种不同器皿里的沙土情况,鼓励幼儿说出比较结果:碗里的沙土干巴巴的,瓶里的沙土湿乎乎的。西瓜虫是被太阳晒死了。教师再引导幼儿回忆捉虫时缝隙里多、草坪上少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如何救活碗里的西瓜虫。有的幼儿往碗里放饼干、巧克力等吃的东西,有的.幼儿往碗里倒水。结果发现,倒水后的西瓜虫没有再死去。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西瓜虫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4)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为西瓜虫设计新家。
小知识西瓜虫。
西瓜虫属多足纲昆虫,身体分为头部和去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单眼数个。驱干部偏扁而长,有多数体节合成,每个体节有一对足,用来爬行。呼吸器官时气管,生活在潮湿、疏松、有机物丰富的土壤里。
为什么西瓜虫会被晒死?
1、能用各种方式自然真切地表达对西瓜虫的认识。
2、相互分享新经验。
1、活动过程:
(1)创编、展示有关西瓜虫的儿歌、故事、歌曲。
(2)泥工制作、绘画:西瓜虫。
(3)游戏:西瓜虫变变变。
2、活动实录:
(1)教师和幼儿刨编的儿歌:西瓜长,西瓜圆,西瓜爬爬洞里钻。创编的谜语有:有个小虫虫,身穿黑衣褂,遇到危险来,变成小西瓜。请你猜一下,它名字叫个啥。
(2)孩子们利用土豆、地瓜及橡皮泥制作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瓜虫。利用蜡笔绘画出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西瓜虫。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二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对物体膨胀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经验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学前班开展“物体的膨胀”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3、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能理解“膨胀”的条件。
2、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干的木耳、银耳、压缩海绵、气球、冷水、水杯。
教师操作材料:
1、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
2、木耳、银耳、粉条、玉米若干。
3、瘪的`乒乓球、透明杯若干、开水瓶、酒精灯。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进。
一、导入活动、比较干黄豆和水发黄豆的不同。
师:用水泡过的黄豆大了,因为黄豆遇水会变大,这种现象叫膨胀。膨胀就像变魔术一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膨胀。出示课题:物体的膨胀。学生跟读。积累词汇。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小朋友动手操作,知道物体膨胀的现象。
2、了解物体膨胀需要的条件。
3、在生活学习中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三、感知物体膨胀现象。
学生操作。
1、猜一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礼物,谁来猜一猜它们怎么能膨胀。
2、做一做。
教师操作。
学生观察比较。
小结:用热水泡很快膨胀了,而小朋友泡的东西膨胀的慢一些,原来温度也能影响物体膨胀的快慢。
3、感知某些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粒问: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使玉米变成爆米花?为什么?让学生品尝。
(2)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出示粉条让学生说是什么?老师操作。
课堂小结:象木耳、银耳、玉米、气球等有的遇热能变大,有的遇水能变大,有的遇气能变大,这些都是物体的膨胀。
四、利用物体膨胀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启发,学生说、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五、说出生活中的膨胀现象。
1、学生说。
2、看书本。
3、看短片。
六、全课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有很多,如果小朋友还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吧!
七、知识延伸。
回去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层里,两天后再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结束后,总的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次活动的成功依赖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很多,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幼儿总以为吸水后膨胀的物体是长大了,他们主动花钱买来遇水膨胀的球球儿告诉老师说,是球球儿长大了。这说明幼儿对物体膨胀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再次证明选材是成功的。
二、活动目标制定科学、明确,内容紧扣目标,几个环节紧密相连,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问题,教学环节清晰,探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始终将目标明确手心,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实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感受并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并获得相关经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教学设计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符合〈纲要〉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这节课成功地把幼儿无疑获得的经验转为了有意的科学探索。难点突破轻松有效。
四、活动中我的教态亲切,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愉快的,师幼关系融洽,作为幼儿探索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最后我在活动结束后留了知识延伸作业,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对冷膨胀有点认识。
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师驾驭幼儿、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语言不够精炼,不够艺术,不够严密。这都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三
1、感知磁铁两端与中间磁力的不同,发现条形、u型及断开的磁铁都是两端的磁力大。
2、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1、磁铁;在每种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贴上颜色不同的小标志,表示磁铁的不同位置。
2、铁制品若干。
3、《科学》下p29。
一、经验重温。
请幼儿回忆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不能吸起什么东西。
二、猜测探究。
2、按照画册《哪儿的'磁力大》,试一试磁铁离曲别针多远就不能吸起来了。
4、实验中培养幼儿通过结果获得认识科学的态度。
三、交流讨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果。
2、小结:条形、u形和断开的磁铁都是两头的磁力大。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提高对5以内加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普通“密码条”每人两张(源包),如31562437、13746583271,可以把里面的几个数字改成算式。
2.特殊的“密码条”每人两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如64354823、15435743126。教师可以将3、4、5等几个数字换成算式,数字3的地方,可以设计1+2和2+1两种算式,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加法的交换律;数字4的地方,可以设计两个相同的算式,如2+2.。
3.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个“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一种),试着破译密码(将算式算出得数写在算式下)。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2.请幼儿尝试破译又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二种,全体幼儿的密码条一样),帮助幼儿复习梳理、归纳并发现简便快速的运算方法。
(1)提出要求:任务紧急,请“破译专家”尽快破译出这份密码。谁先破译完成,就先举手示意。
幼儿“破译”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做得又对又快的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什么“破译”得这么快。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总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就会“破译”得快一些。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还有没有两组特别的算式,这两组算式只是加号前后两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得数不变。()总结: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不用重复计算,可以直接写出得数,这样“破译”得也会快一些。
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评选本次的“破译高手”—又对又快的幼儿班级“破译高手”。
(2)请幼儿再次破译一份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争取又快又正确,争当班级的破译高手。
3.请幼儿自编“密码”。
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自编5位数、6位数甚至7位数的密码。
活动延伸:
1.可以请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上继续做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2.可以把幼儿自编的密码投放到数学区,请幼儿继续破译密码。
活动反思:
《破译高手》是我在前年的国培活动中观摩过的一节教育活动。当时刚过“国庆节”,人家的这节活动就是根据时节的变化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一方面教育幼儿热爱祖国,另一方面学习5的分解组成。而我的这节活动是在原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我是将大班幼儿好思、好问、好解决问题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所看动画片《赛尔号》战胜怪兽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领域的目标相结合来设计的这节活动。我觉得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符合《纲要》精神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8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大班下学期末的教学内容,是加减复习运算,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所以我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注重了内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又少到多。而且通过这个解密码的办法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品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这次活动适合我们大班幼儿,而且所有孩子都乐意参加。因为它趣味性强,富有儿童情趣;目标合理,适合幼儿的发展;接近幼儿生活,幼儿易于接受;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乐于参与。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六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七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xx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八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记录表一张。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同时视频播放: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九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对物体膨胀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经验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学前班开展“物体的膨胀”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3、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能理解“膨胀”的条件。
2、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干的木耳、银耳、压缩海绵、气球、冷水、水杯。
教师操作材料:1、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
2、木耳、银耳、粉条、玉米若干。
3、瘪的乒乓球、透明杯若干、开水瓶、酒精灯。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进。
一、导入活动、比较干黄豆和水发黄豆的不同。
师:用水泡过的黄豆大了,因为黄豆遇水会变大,这种现象叫膨胀。膨胀就像变魔术一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膨胀。出示课题:物体的膨胀。学生跟读。积累词汇。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小朋友动手操作,知道物体膨胀的'现象。
2、了解物体膨胀需要的条件。
3、在生活学习中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三、感知物体膨胀现象。
学生操作。
1、猜一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礼物,谁来猜一猜它们怎么能膨胀。
2、做一做。
教师操作。
学生观察比较。
小结:用热水泡很快膨胀了,而小朋友泡的东西膨胀的慢一些,原来温度也能影响物体膨胀的快慢。
3、感知某些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粒问: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使玉米变成爆米花?为什么?让学生品尝。
(2)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出示粉条让学生说是什么?老师操作。
课堂小结:象木耳、银耳、玉米、气球等有的遇热能变大,有的遇水能变大,有的遇气能变大,这些都是物体的膨胀。
四、利用物体膨胀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启发,学生说、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五、说出生活中的膨胀现象。
1、学生说。
2、看书本。
3、看短片。
六、全课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有很多,如果小朋友还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吧!
七、知识延伸。
回去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层里,两天后再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
3、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同时视频播放: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二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三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幼:甜甜的.、脆脆的。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小结: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五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3.愿意动手、动脑,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观察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干木耳、银耳、胖大海、紫菜、菊花、水壶、温水、记录表、水彩笔、透明杯、盘子、
一、导入部分:感知木耳的特征。
1.出示干木耳。
(2)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用眼睛看,小手摸,鼻子闻的方法,知道了木耳现在看起来黑黑的、小小的、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有点扎手,闻起来还有一股味道。
2.迁移生活经验。
(1)教师:怎么才能把干木耳变成我们吃的样子?
(2)教师:有很多的小朋友说,泡在水里就会变成我们吃的样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二、基本部分:幼儿实验体验膨胀现象。
(一)幼儿第一次实验,感知木耳遇水膨胀。
1.幼儿实验。
(1)讲解实验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将木耳放入温水碗中,仔细观察木耳的变化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提示幼儿保持桌面清洁。
(2)教师:把泡过的木耳夹到盘子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较泡过的木耳和干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干木耳泡水后的样子。
(3)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木耳遇水前后的变化。
(4)小结:泡过水的木耳看起来颜色浅了一些、个子变大了,摸起来软软的、湿湿的,闻起来还是有味道的。
2.膨胀现象。
(1)教师:为什么木耳会有这样的变化?木耳里面什么样子?
(2)幼儿讨论,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原因。
(3)教师:木耳吸水会变大,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木耳膨胀变大后,可以做菜和汤,吃起来不仅有营养而且口感会很好,那就把我们泡好的木耳送到厨房去做美味的食物吧!
2.出示材料:银耳、胖大海、菊花、紫菜(观察认知)。
3出示记录表并介绍使用方法:全班集中猜想,然后幼儿个体实验,最后在分享中全班记录结果。
4.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提示幼儿观察物体泡水前后的变化,体验探索的乐趣。
6.小结:食物遇水变大膨胀,水的温度和泡水的时间对膨胀的快慢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在科学区活动的时候进行探索。
三、结束部分:拓展经验——探索水温和时间对膨胀速度的影响。
(1)继续观察自然角里自己所泡的操作材料。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新变化?
(2)在科学区探索同一种食物不同的水温,膨胀的速度是怎样的?
(3)整理操作材料。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六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七
2: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1:瘪的乒乓球几个,大头针一个,电热锅一个。
2: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黄豆若干,木耳若干。
3:玉米粒一袋,植物油一瓶,小盘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来的时候,有只小青蛙看到了,说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大家欢迎吗?
幼:欢迎。
师:咦,小青蛙怎么哭了?
小青蛙说:“我的乒乓球不小心弄瘪了,怎么办呢?我还想和你们一起玩呢,呜……”。
师:“小青蛙别哭,你看,这儿有那么多聪明的宝宝,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孩子们,你们谁能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呀?”
幼a:“扎个眼儿吹起来!”
幼b:“用热水蒸起来!”
(老师按幼儿的两种说法做示范,先扎眼试验不行,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放进电热锅,再将瘪了的乒乓球放进去,过一会儿用小勺捞出,让幼儿观察说出其变化。)师: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变得鼓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膨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膨胀。
二:出示用水浸泡过的黄豆,让幼儿观察形状并比较与没浸泡过的有什么区别。
幼a:它的个变大了幼b:摸起来比原来的软师:我们把黄豆用水泡过可以变软变大的这种现象也叫膨胀。
三:做一做让幼儿动手把木耳放到小盆里,倒上温水,用手稍微搅动,观察木耳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以愉悦的心情亲自体验木耳在水中的变化,引发兴趣)师:木耳用水泡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a:木耳也变大变软了。
幼b:木耳膨胀了。
师:对,木耳用水泡过也膨胀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用水泡过后可以膨胀呢?(使幼儿顺着老师的提问,联系日常所见,产生兴趣,引发探究)幼a:茶叶、青豆。
幼b:花生、粉条。
四:教师操作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我把玉米粒可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请你们呀当小观众,注意,看的时候要离的远一些,别碰上电线和锅,小心电着或烫着,就是平时在家给妈妈做小帮手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啊!
幼a:变成爆米花了,变大了。
幼b:变脆了、变香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玉米粒啊可以通过加热能变大的现象也叫膨胀。看来有的事物加热时可以膨胀。下面,我们就来品尝一下。
提问:
1:口感怎样(又香又甜)。
2:生活中又有哪些吃的和爆米花相似呢?(a:----------b:-------)五:观看膨化食品盘,并告诉幼儿多吃有害身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示幼儿找出类似的膨化食品并随机进行食品卫生教育)。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做出总结。
师: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可以通过加热发生膨胀?
幼a:妈妈做的馒头、包子、饺子.
幼b:蛋糕、面包、虾条、薯片。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多,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膨胀现象呢!有的事物用水泡过可以膨胀;有的事物需要加热才可膨胀,当然有的事物可以利用向里充气发生膨胀。像平时我们吹气球,往小车子里打气等。还有夏天,晾衣服的绳为什么变长了等。都是膨胀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八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幼:甜甜的`、脆脆的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十九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4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