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9:24:12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7 19:24:12     小编:笔砚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学习过程有序、高效。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一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3、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

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4、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三)对学校负责。

1、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3、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四)对家庭负责。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五)对社会负责。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3、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长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思考题: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二

会议室。

二年级学生家长。

xx。

引领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1、引导家长认识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使家长知道“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3、向孩子进行“与人和谐相处“的建议。

1、引导家长认识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使家长知道“心中有他人”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并提出建议。

一、揭示主题。

1、导语: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每位家长要及早地教育孩子具有这一品德。

2、举出具体事例引入主题:“心中有他人”。

二、认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1、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心中有他人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师讲述“烂苹果”的故事。家长就此事例进行讨论: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这种想法?

3、“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对当今独生子女显得尤为重要。

三、“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在小学生中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分享。家长必须克制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请各位家长从生活中找出能及时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契机展开讨论。

2、学会相帮。就是他人有困难,有需要时去帮助他人。

3、学会谦让。谦让就是谦逊礼让,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

4、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以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5、他人在工作休息时不打扰。

6、他人不愿做的事不强加。

四、向孩子进行“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几点建议。

1、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由近及远,逐步提高。

3、加强指导,积极鼓励。

4、潜移默化,角色置换。

5、创设条件,引导实践。

6、利用移情,由物及人。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抓住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时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及早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益处。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三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中能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和互动,让家长明确责任,逐渐掌握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引导孩子从生活和学习做起,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

3、通过收看相关视频和案例分析数据显示,让家长提高认识并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具体做法。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明确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的方法。

讲授与互动。

60分钟。

1、出示视频。

请各位家长朋友看一段视频(内容:清早孩子起床,妈妈代劳为孩子叠被、准备洗脸水,挤好牙膏;孩子上学,家长给背书包。家长给孩子送学具,帮孩子系鞋带的情景。)。

看完这段视频,请谈一谈您的感受?

2、教师小结。

1、出示调查数据。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中的显示数据。

2、展示生动案例。

案例:文文是个聪明的孩子,每天总是乐呵呵的,非常招人喜欢。可与他接触时间一长,他的可爱就打了折扣,只见他的课桌从早到晚总是乱糟糟的,桌面上摊满了东西,要想从桌子里拿出一件学习用品,就会带出一堆书、本掉在地上;每天收家庭作业的时候,别人都交了,只有他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每天放学是他最狼狈的时候,书包半天都收拾不完,原因是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地塞进书包里,有的时候东西多,怎么塞都塞不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书包是收拾完了,好不容易排到队伍里可手里却拉着长长的围巾,问他为什么不系到脖子上,他的回答会让人瞠目结舌:“不会系。”

3、教师小结。

1、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请家长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根据家长发言,教师板书:

(1)过度溺爱,过度保护。

(2)包办代替,不放心。

(3)不能鼓励肯定,简单粗暴,缺乏耐心。

(4)教育缺乏示范性,一致性,一贯性。

(5)教育观念错误,忽视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2、观看视频启发思考。

(1)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内容:放学回家后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的知识家长直接告诉答案,然后家长代劳整理学具发现水性笔和格尺丢失,不停地训斥孩子。作业写完后孩子自顾看电视去了,又由家长收拾书本文具、看课程表整理书包等。

您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是很难生存的,更谈不上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还应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教会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

视频内容:孩子自己洗桌布、红领巾、袜子等简单物品;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擦桌子饭前摆碗筷等;去超市买酱油、自己擦鞋。

3、教师小结。

当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这种失误给小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是长远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的其他心理素质,如独立性、操作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一般来说,他的独立性比较强,依赖性比较弱,动手能力较强;而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大,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并且将来走向社会,会遭受理多的挫折,体验到更多的失败情绪,对工作和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1、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在不断地尝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家庭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家庭:(如果孩子做到了画一张笑脸,没做到画一张哭脸)。

第二个家庭: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个家庭:

2、师:您看了以上这三个家庭的做法,说说您的看法。

3、师: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好的做法,请您谈一谈。

不管我们多么愿意为我们的孩子做一切,孩子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都要离开家,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教孩子学会自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自立。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下面两种心态。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累着,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认为: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早就替他做好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跟在身后忙活,心里就烦。“去去去,一边玩去吧!”便把孩子支开了。而如果在这时家长因势得导,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告诉他笤帚怎么拿,碗怎样洗,孩子会很高兴的。如果相反,家长没有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不但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更无法懂得,应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管理自己以外,还要特别注意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已洗袜子,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等。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时应得到鼓励。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能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让步了,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能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这会给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效果和家长的教育权威还来威协。

3、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

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用一种归适合孩子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坏习惯,也会逐渐被改正的。指导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要从严要求,从小做起。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家长就要放手,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后送给大家几条家教箴言。

3、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四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广播。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加我校的家长学校的活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学后半个学期的情况,然后谈谈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2.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第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去学习,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第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做出全方位的准确地评价,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要从心理层面上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3.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4.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5.孩子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所以,要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这样去做:

(1)、发现孩子独有的学习优势(学习偏好)和学习类型,为他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发现并且彻底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扰,利用自我管理式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为家长,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许许多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问题与他们和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关联的。因此,我要告诉你们的还有: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成绩如何,相信他肯定能学好。

2、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要适宜,中间要有休息。

3、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

5、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6、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7、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父母要树立榜样.父母爱学习,喜欢读书,对孩子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力,会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五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广播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加我校的家长学校的活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学后半个学期的情况,然后谈谈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 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2.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第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去学习,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第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等。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做出全方位的准确地评价,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要从心理层面上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3.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4.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5.孩子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 所以,要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这样去做:

(1)、发现孩子独有的学习优势(学习偏好)和学习类型,为他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发现并且彻底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扰,利用自我管理式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为家长,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许许多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问题与他们和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关联的。 因此,我要告诉你们的还有: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成绩如何,相信他肯定能学好。

2、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要适宜,中间要有休息。

3、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

5、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6、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7、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父母要树立榜样.父母爱学习,喜欢读书,对孩子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力,会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六

1、引导家长们学习安全知识。

2、使家长学会怎样对孩子安全常识进行指导。

多媒体投影

一课时

1、平时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教给孩子怎样防火、防电、防碰、防划伤、防受骗等。

2、对十来岁的孩子,应适当让他们做一些带危险性的事情,如灌暧瓶、端热锅、切菜、削果皮、做饭等,孩子在学做这些事的时候,家长要给以示范和指导,提出注意事项。

3、使孩子了解家中各种设施、电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不适宜孩子使用启动的东西,要给他讲明危险性,提出要求。

4、如果临时带回危险品,如农药、化学试剂、电动工具等,要及时叮嘱孩子,不要乱动。

1、孩子出去玩时要注意给孩子备好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不要只为漂亮而让孩子穿皮革。并教育孩子不要单独行动,要听指挥,结伴而行。

2、下列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叮嘱孩子别去玩耍。这些地方包括:高压塔下;铁路、公路旁;变压器下;水深的河、潭、坑边;工厂的生产区和仓库;建筑工地;废弃无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窑;水井、粪坑、沼气池附近;屋顶、树梢、墙头。

3、教孩子认识家庭住址。在孩子开始懂事明理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住址,熟悉周围的社区环境。告诉孩子父母所在的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以防孩子走失。

4、为了保证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怎样识别红绿信号灯。告诫孩子横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5、教孩子掌握躲避坏人伤害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轻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了家长和医生,不要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声呼救。不要让陌生人尾随自己回家。

6、当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时家长要冷静,不要惊慌。有的家长遇到紧急情况,自己先惊慌失措甚至吓昏,结果丧失了抢救孩子的良机。 要掌握一些急救的生活常识,如止血、消毒、人工呼吸等常用方法。

1、经常向孩子讲述火灾的危害,教育孩子不玩火,正确掌握炉火,正确掌握炉火、电器的使用方法。小孩子外出无人监护时,要嘱咐孩子防火事项,并注意孩子身上不能带火种。

2、妥善放置火柴、打火机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经常摸摸孩子的口袋,看是否装有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3、大人外出时,切莫把孩子锁在屋里,因为当孩子不甘寂寞时往往有可能做一些游戏,引出危险。如果玩火,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在玩用蜡烛照明灯笼,家长要在一旁照看。

4、带领孩子进入影剧院、餐厅、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首先了解若遇意外时,脱险路线和安全门的位置,并要向孩子说明。这样,万一发生危急,大人孩子都可望从容脱离危险。

5、家中各个房间可供脱险的路线,平时要提醒儿童多加留意。居住在二层楼以上的家庭,有条件的应配备绳索、软梯等脱险器材。

1、经常提醒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要听众学校、老师的安排、指挥,遵守纪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当孩子在马路对面时,一定不要招呼他,最好的办法是您自己走过去。

3、孩子坐在汽车前排时,应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4、领孩子在没有人行道的马路上行走时,家长应走在靠车行道一侧。

5、外出乘车和船,注意不乘超载和三无车船。切忌酒后驾车。

1、充分了解子女的性格、爱好、熟知子女的上下学时间和路途。要按时接送。

2、熟记子女经常涉足的游戏、读书、购物地点,尽可能了解子女经常联络的人及电话号码。

3、善于与子女沟通、交流。对子女在校情况、交友情况以及每日心情等要有所了解。

4、帮助子女养成外出办事、游玩告知家长去向、时间的习惯。不轻易允许孩子在外留宿。

5、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6、教育子女不要与陌生人接触和交谈,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

7、一些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小孩单纯幼稚、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或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们。

8、不向外人泄露家中的作息习惯、经济状况等。

9、家中安上防盗门、“猫眼”和设置有金属链的暗锁都是防止盗窃犯强行闯入的一种有效措施。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七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3、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0xx年11月8日一课时。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

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八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而发生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群体。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征、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 区”。

1、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后代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还需要学习吗?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懂得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家长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读书、看报等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2、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3、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学生尽管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整孩子的低落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2、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

家长可让孩子了解家长的经济收及支出状况,一起进行家庭收支记帐、核算等待。这样,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导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让孩子自我封闭,容易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带来的自卑感,孩子极易形成消极的心态。

4、鼓励孩子多向名人学习。

让孩子多读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让他们了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难所困扰,后经不懈努力奋斗而成功的名人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鼓励自己、集中精力,发挥所长,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就会不驱而散。

5、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为父母无意识情绪的流露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和不满情绪,更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差而争吵,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

父母离异后,常会导致家庭经济条件变差,孩子失去应得的爱,心灵遭受创伤,产生诸如自卑、内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曾说过:“家庭关系的失调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病态的肥沃土壤。”为此,离异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履行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关怀和引导。

1、要和孩子真诚地讲述家里发生的事情。

在夫妻双方的婚姻挫折问题上,忽视孩子是不明智的。什么也不告诉孩子,会增大孩子窥视大人隐私的欲望,或对大人产生种种怀疑的心理。而告诉孩子太多,又会使他处于为父母忧虑的状态。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当地表述你们当前关系的变化。你可以这么说,“我和你爸爸之间有些矛盾,不过我们正在着手解决。”更重要的是,你还要真诚地对孩子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永远是你的妈妈和爸爸,我们会永远爱你的。”

2、离婚后父母双言应继续关心孩子。

3、要满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质要求。

离异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下降,容易使孩子产生羡慕同伴生活条件的心态。若孩子的物质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嫉妒的与憎恨,甚至出现偷窃或其它违法乱纪行为。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离异家庭,其原因即在于此。因此,离异后,作为孩子的父亲、母亲,应加位履行家长之责,尽量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应该向孩子讲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为。

4、还应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业。

家庭破裂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使孩子从忧郁、悲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独、内向的的性格在活动中和到矫正,促进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5、尽可能加强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中学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这一时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因此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长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5、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九

通过这次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艺术,希望通过这次讲座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共同培育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

20xx年12月24、25日晚5点-6点。

讲座。

通过反馈表收集家长的想法。

学习品质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综合体现。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可归纳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善于学习,重在"领悟":

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知识,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素质。例如:勤于思考的品质,它是学习的法宝。思考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俗话说,学问千千万,起之一个问。思考过程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局限于现成学习的答案,在理解现成知识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旧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会学习的基本素质要求。有人把会学习的方法概括成“四轮学习法”,即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是什么,为什么”是指对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思考,“做什么,怎样做”则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思考与活动。无论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获得新知识,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培养“会学”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恰恰是初二年级孩子所缺乏的。

(2)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使人在乐学中探求知识,学会学习,而会学习又可唤起新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兴趣源于对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就学习数学来说:我国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奖金的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在拓朴学和数学机械化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就源于吴老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执著的追求,尽管搞数学是很艰苦的。而我们的孩子学数学大多是为了考试,缺乏对学数学的兴趣、动机、情感的培养。因此,家长不能只让孩子单纯地沉浸在做题中,而要以数学的魅力吸引孩子,要让孩子喜欢它。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时学习兴趣便随之产生,而且能够支配自己刻苦钻研。兴趣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少孩子之所以厌学,缺少学习兴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厌学岂能乐学、会学。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父母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教育孩子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习的社会意义,懂得为谁学习和为什么学习的道理。

2.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调整好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孩子学习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超出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再努力也达不到目标,学习积极性必然受挫。对孩子期望值过低,也于孩子不利,因为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是引不起兴趣的。

3.要珍惜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积极评价,就会在鼓励和赞赏中看到希望,从而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4.引导孩子迁移兴趣,学会学习。当前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家长切忌盲目制止,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引到正当的活动中去,引到学习上去,例如:在网上找一份适合自己的题目练一练;买一些辅导学习的光盘看……,要知道“疏”总比“堵”好。

虽然说,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许多类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解的策略问题。

听老师讲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能够听好教师的讲解,并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应该主动的讲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该注意运用一些科学的听课方法和策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听课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

1、做好听课的准备。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的准备。

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听新课需要的知识,如果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这种知识基础,便要在听课这前及时补上。这样可以保证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听得"懂。

(2)、物质的准备。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解的。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还将记录下来。有时,教师讲解需要一定的学习用具相配合。因此,学生在做听课的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准备好用的课本、笔记本和其它的学习用具。

(3)精神的准备。

听课的精神准备有两方面:一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上课前有沛的精力。

2、集中注意力。

阅读、思维和观察等一些学习活都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教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

3、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还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那么,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从听懂到掌握之间不定期存在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耳朵,而且要用“心”想。这也就是说,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跟上。

4、听课要有针对性。

听课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听课方法。这是听课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毫无疑问,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仅仅是一种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听课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听课活动。

5、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装的学习班情况,一方面会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积极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6、正确处理处理听讲和笔记的关系。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是,"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7、听课应该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那种只知道记"结论",如词义、写作特点、答案、得数等,而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课过程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疑虑考试失败。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外部压力大。

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

通过这次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艺术,希望通过这次讲座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共同培育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

讲座

通过反馈表收集家长的想法。

学习品质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综合体现。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可归纳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善于学习,重在"领悟":

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知识,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素质。例如:勤于思考的品质,它是学习的法宝。思考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俗话说,学问千千万,起之一个问。思考过程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局限于现成学习的答案,在理解现成知识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旧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会学习的基本素质要求。有人把会学习的方法概括成“四轮学习法”,即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是什么,为什么”是指对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思考,“做什么,怎样做”则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思考与活动。无论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获得新知识,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培养“会学”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恰恰是初二年级孩子所缺乏的。

(2)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使人在乐学中探求知识,学会学习,而会学习又可唤起新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兴趣源于对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就学习数学来说:我国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奖金的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在拓朴学和数学机械化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就源于吴老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执著的追求,尽管搞数学是很艰苦的。而我们的孩子学数学大多是为了考试,缺乏对学数学的兴趣、动机、情感的培养。因此,家长不能只让孩子单纯地沉浸在做题中,而要以数学的魅力吸引孩子,要让孩子喜欢它。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时学习兴趣便随之产生,而且能够支配自己刻苦钻研。兴趣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少孩子之所以厌学,缺少学习兴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厌学岂能乐学、会学。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父母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教育孩子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习的社会意义,懂得为谁学习和为什么学习的道理。

2. 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调整好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孩子学习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超出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再努力也达不到目标,学习积极性必然受挫。对孩子期望值过低,也于孩子不利,因为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是引不起兴趣的。

3. 要珍惜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积极评价,就会在鼓励和赞赏中看到希望,从而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4. 引导孩子迁移兴趣,学会学习。当前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家长切忌盲目制止,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引到正当的活动中去,引到学习上去,例如:在网上找一份适合自己的题目练一练;买一些辅导学习的光盘看……,要知道“疏”总比“堵”好。

虽然说,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许多类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解的策略问题。

听老师讲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能够听好教师的讲解,并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应该主动的讲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该注意运用一些科学的听课方法和策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听课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

1、 做好听课的准备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的准备

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听新课需要的知识,如果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这种知识基础,便要在听课这前及时补上。这样可以保证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听得"懂。

(2)、物质的准备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解的。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还将记录下来。有时,教师讲解需要一定的学习用具相配合。因此,学生在做听课的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准备好用的课本、笔记本和其它的学习用具。

(3)精神的准备

听课的精神准备有两方面:一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上课前有沛的精力。

2、 集中注意力

阅读、思维和观察等一些学习活都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教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

3、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还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那么,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从听懂到掌握之间不定期存在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耳朵,而且要用“心”想。这也就是说,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跟上。

4、 听课要有针对性

听课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听课方法。这是听课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毫无疑问,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仅仅是一种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听课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听课活动。

5、 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装的学习班情况,一方面会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积极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6、 正确处理处理听讲和笔记的关系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是,"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7、 听课应该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那种只知道记"结论",如词义、写作特点、答案、得数等,而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课过程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 、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 疑虑考试失败。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 外部压力大。

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 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一

教学时间:

xxx。

教学地点:

会议室。

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家长。

主讲人:

马俊。

教学内容:

让孩子插上文明习惯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了解什么是文明礼貌。

2、引导家长了解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需要。

3、知道培养孩子文明习惯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确讲文明懂礼貌的相关内容。学习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同时让我感受各位家长对孩子的重视。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行为。

二、揭示课题。

三、明理,(家长看《家长必读》教材23——37)。

(一)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貌”

“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我们通常理解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

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比如: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二)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孩子做人的需要。

师: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

1、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

情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其他学者纷纷赞同。

高山起于垒土,伟大出自平凡,任何伟大的天才,都要从学做人起步。如果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人类智慧的参天大树,那么,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品质与习惯,便是这参天大树得以生长的沃土。

由此可见讲文明懂礼貌是学会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

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非常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通俗一点就是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见到孩子对祖辈、父辈尊敬爱戴,心里总是乐滋滋的,长幼之间也变得特别的亲密。而相反的,孩子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心里就会觉得烦恼,毕竟现在都只一个孩子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但是不少的家长,烦恼也可能是限于那么一会儿,训斥或者打骂一番就算了事,转身就视为“小事”,有的甚至对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公共秩序也不闻不问,结果只会使孩子变本加厉更加粗野、蛮横。所以这种教训反面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我想这点家里有老人的家长应该体会更深刻。

3、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有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小姐总结出影响形象的丑陋表现:贪小便宜、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喊叫、为好友抢占座位等等。如果不文明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将影响整个中国的形象。

(三)文明礼貌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1、语言文明。与人交谈尽量说普通话,使用文明语言不说粗脏话。

2、生活文明。仪表美,卫生习惯好,饮食习惯好。

3、行为文明。言行举止。

4、交往文明。待人对事。

5、社会文明。遵守公共秩序。

(四)家庭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策略。

1、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影响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2、讲故事法。

3演唱儿歌法。

4、综合实践法。

四、经验交流。

五、总结。

师:文明礼貌对于提高孩子的素质、启迪他们的心智、塑造成功的人生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真诚的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点启发,让您的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现代人,让我们共同帮助他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快乐,最后让我们哟还能给一段教育格言与家长共勉:

播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人生!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

2、教给家长们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一、家长们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们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们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们,一问三不知的家长们,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们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们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二、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们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们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当中,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如今让家长们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们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

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们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们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们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3、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

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4、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三)对学校负责。

1、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3、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四)对家庭负责。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五)对社会负责。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3、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长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思考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四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3、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

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4、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三)对学校负责

1、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3、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四)对家庭负责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五)对社会负责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3、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长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思考题: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五

课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广播。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时间参加我校的家长学校的活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学后半个学期的情况,然后谈谈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2、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

第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等等。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做出全方位的准确地评价,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影响学习的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要从心理层面上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3、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4、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5、孩子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所以,要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这样去做:

(1)、发现孩子独有的学习优势(学习偏好)和学习类型,为他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发现并且彻底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扰,利用自我管理式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作为家长,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许许多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问题与他们和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关联的。因此,我要告诉你们的还有: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成绩如何,相信他肯定能学好。

三、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2、要鼓励表扬他每一点学习上的进步,不要过多地批评、做功课的时间要适宜,中间要有休息。

3、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节假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

4、培养孩子独自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要让他明白做功课是他应独立做的事。

5、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效果适得其反。

6、如果家里住房条件允许的话、不妨给孩子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他学习的地方,或是在房间设一个角,放他自用的书桌和椅子,布置成一个读书角,这个角落是“他的”时,孩子有了自己学习的天地,他每天在那里做功课、读书,就会更专心,更爱学习。

7、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父母要树立榜样、父母爱学习,喜欢读书,对孩子是一个无形的影响力,会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六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学习安全知识。

2、使家长学会怎样对孩子安全常识进行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中虽安全,也会出危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生怕孩子摔着、碰着、烫着、电着。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能总是守护在身边,十来岁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总相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为此常与大人发生口角,有的甚至背着大人做。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差,毛手毛脚,容易发生事故,更给家长增加了几分担心。看来,随着孩子的增长,对孩子仅仅看护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孩子自理、自护。

1、平时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教给孩子怎样防火、防电、防碰、防划伤、防受骗等。

2、对十来岁的孩子,应适当让他们做一些带危险性的事情,如灌暧瓶、端热锅、切菜、削果皮、做饭等,孩子在学做这些事的时候,家长要给以示范和指导,提出注意事项。

3、使孩子了解家中各种设施、电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不适宜孩子使用启动的东西,要给他讲明危险性,提出要求。

4、如果临时带回危险品,如农药、化学试剂、电动工具等,要及时叮嘱孩子,不要乱动。

二、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1、孩子出去玩时要注意给孩子备好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不要只为漂亮而让孩子穿皮革。并教育孩子不要单独行动,要听指挥,结伴而行。

2、下列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叮嘱孩子别去玩耍。这些地方包括:高压塔下;铁路、公路旁;变压器下;水深的河、潭、坑边;工厂的生产区和仓库;建筑工地;废弃无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窑;水井、粪坑、沼气池附近;屋顶、树梢、墙头。

3、教孩子认识家庭住址。在孩子开始懂事明理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住址,熟悉周围的社区环境。告诉孩子父母所在的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以防孩子走失。

4、为了保证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怎样识别红绿信号灯。告诫孩子横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5、教孩子掌握躲避坏人伤害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轻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了家长和医生,不要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声呼救。不要让陌生人尾随自己回家。

6、当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时家长要冷静,不要惊慌。有的家长遇到紧急情况,自己先惊慌失措甚至吓昏,结果丧失了抢救孩子的良机。要掌握一些急救的生活常识,如止血、消毒、人工呼吸等常用方法。

三、发生火灾如何脱险向孩子进行防火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消防意识,这是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此外,我国民法规定:无行为能力人对他人造成的损失,其监护人要给予赔偿。因孩子引起的火灾,家庭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家长们平时应做到:

1、经常向孩子讲述火灾的危害,教育孩子不玩火,正确掌握炉火,正确掌握炉火、电器的使用方法。小孩子外出无人监护时,要嘱咐孩子防火事项,并注意孩子身上不能带火种。

2、妥善放置火柴、打火机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经常摸摸孩子的口袋,看是否装有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3、大人外出时,切莫把孩子锁在屋里,因为当孩子不甘寂寞时往往有可能做一些游戏,引出危险。如果玩火,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在玩用蜡烛照明灯笼,家长要在一旁照看。

4、带领孩子进入影剧院、餐厅、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首先了解若遇意外时,脱险路线和安全门的位置,并要向孩子说明。这样,万一发生危急,大人孩子都可望从容脱离危险。

5、家中各个房间可供脱险的路线,平时要提醒儿童多加留意。居住在二层楼以上的家庭,有条件的应配备绳索、软梯等脱险器材。

四、交通安全。

1、经常提醒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要听众学校、老师的安排、指挥,遵守纪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当孩子在马路对面时,一定不要招呼他,最好的办法是您自己走过去。

3、孩子坐在汽车前排时,应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4、领孩子在没有人行道的马路上行走时,家长应走在靠车行道一侧。

5、外出乘车和船,注意不乘超载和三无车船。切忌酒后驾车。

五、遇到坏人保护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与子女是最亲近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维护子女安全是本分,是当然的职责。为保证子女的安全,家长应注意做到:

1、充分了解子女的性格、爱好、熟知子女的上下学时间和路途。要按时接送。

2、熟记子女经常涉足的游戏、读书、购物地点,尽可能了解子女经常联络的人及电话号码。

3、善于与子女沟通、交流。对子女在校情况、交友情况以及每日心情等要有所了解。

4、帮助子女养成外出办事、游玩告知家长去向、时间的习惯。不轻易允许孩子在外留宿。

5、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6、教育子女不要与陌生人接触和交谈,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

7、一些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小孩单纯幼稚、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或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们。

8、不向外人泄露家中的作息习惯、经济状况等。

9、家中安上防盗门、“猫眼”和设置有金属链的暗锁都是防止盗窃犯强行闯入的一种有效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574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