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篇一
潘相伟
从2016年7月2日到7月7日,我有幸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讲解,使我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受到了洗礼,自感收益匪浅。下面就我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一、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给我们做了教师职业生涯与幸福力的报告,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师的成熟、发展、心理健康等,并给出了五心十法来提高教师的幸福力。特别是通过郑教授对教师幸福感的讲解,我感到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那么他就很难主动的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的快乐,就无从说起了。郑教授强调,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习的,幸福力是一种自我积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也许会受到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无法发现身边的幸福。如果我们对我们光荣的职业了解不够,职业能力不高,职业幸福感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职业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总之,职业幸福感是我们职业教师工作动力之源。
二、信息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现在,大家对信息化已经不再陌生,国家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给我们的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那就是互联网+中职教育。当今社会,信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先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下那个地方天气、列车时间、旅游景点、旅游路线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华师大学习,特别是对郑之路老师讲的打造中国翻转课堂和吴军其教授讲的信息时代——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热衷于网络,这即是信息化带来的弊端,也是信息化带来的福音。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利用网络,利用信息化的便利,让课堂教学视频化,让专业知识网上共享,让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的技能操作虚拟化。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媒体,使我们的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自己专业,来测试自己的技能,感受信息化带来的知识增长功能。所以说,信息化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经常讨论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学习中,王后雄老师给出了十种教法,我非常赞同,收益很大,这些教学方法,不但适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也适合我们中职生,特别是反思自我和成功激励法则,从内到外激励学生自我学习。在车工教学中,成功激励非常重要,如果设置一些学生无法按时完成的技能操作任务,学生不但学不到技能,而且还会厌烦学习,降低自信心。如果设置的学习任务合适,不但能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我们的中职教学,不能一味的提倡技能教学而忽略文化课教学。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应该回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首先培养社会人,然后培养其在社会中的工作发展创造能力。那种一味的提倡技能,忽视人文培养,结果会造成什么呢?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积极性,技能没学好,人文知识没提高。同时,教师忽略理论教学,学校忽略素质教育,学生创造性和发展空间被削弱,职业教育者哀叹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和素质差的论断应运而生。王后雄老师从十个方面论述的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创新和发展能力。我们教育者培养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发展的社会人。总之,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调节的指导师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历史长河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远不止这些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wifi的随处可用,学生视野的开阔,伴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所以,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汪海燕教授和郑晓边教授都对学生心理指导做了讲解,特别是汪海燕教授做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报告,把危机的概念、识别、反应、干预对象与原则等,做了详细讲解,并列举了学生心理危机和解决事例。使我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心理的重视,认识到教师的心理调节师角色,认同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的调节指导师。
五、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这次培训,我不但进一步学习了教育教法、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熏陶。戴建业教授从诗词分析入手,讲解了诗词对我国文化的贡献。让我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白了诗词对个人感情表达的作用。一种物,不同人的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另外,还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所以说,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总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我心潮澎湃,有幸来这所名校培训学习,是我人生的骄傲!通过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家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讲解,使我对我们的中职教育充满希望,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洗礼。我将倍加努力,不辜负领导给予的学习机会,不辜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职业教育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6年7月9日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篇二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丁烈云书记: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学士(1978年3月—1982年1月),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1984年9月—1987年6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2000年3月——2002年12月)。先后在武汉工业大学(1982年1月—1984年8月,1987年7月—1988年4月)、武汉城建学院(1988年4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003年6月)工作,历任武汉城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系主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1994年8月—1999年3月)、党委书记兼院长(1999年3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兼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产业集团党委书记(2000年5月—2003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03年6月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著作2部,4件工程建设软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科协副主席。
马敏校长:
马敏,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在该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1997年4月至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2003年6月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任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主要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博览会史、教会大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重点和一般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学术著作七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
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奖。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9月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由国务院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10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吴晋生副书记:
吴晋生,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三级职员.吴晋生同志1978年入华中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1982年毕业留校,1985年到1987年在华中师大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读硕士.先后在学校老干部办公室、人事处、组织部、体育系工作,曾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体育系党总支书记等职。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并兼任管理学院院长和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吴晋生同志长期从事高校党务、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党建、纪检监察和高校管理方面的研究,编著有《新形势纪检监察工作研究》、《新编入党培训教程》、《人事行政管理》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何祥林副书记:
何祥林,男,汉族,1953年9月生,湖北省郧县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1978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曾任历史系政治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1984年9月调武汉大学党委办公室工作,任校党委秘书。1988年4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91年3月任武汉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党办副主任。1994年1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1997年10月任武汉大学工会主席,同年12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1998年8月兼任武汉大学纪委书记。2001年2月调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社会兼职主要有:湖北省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湖北省教育工会常委;湖北省高校工会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与编写出版著作17部,其中主编7部;
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荣誉工会积极分子”;2003年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0年特别贡献奖。
乐政龙副校长:
乐政龙,男,汉族,1952年1月生,湖北省通山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93年4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1995年1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乐政龙同志1975年元月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留校,先后在学校团委、宣传部、学工处、物理系工作,曾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学工处副处长,物理系党总支书记等职。社会兼职有:湖北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副会长等。乐政龙同志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管理及行政后勤工作。主要著述有《高等院校共青团工作》等,公开发表了几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方面的学术论文。
李向农副校长:
李向农,男,湖北汉阳人,195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1991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在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1991年-1994年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后历任文学院部门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校研究生处副处长,文学院院长。2004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兼任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8年10月被确定为湖北省部属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为学术主攻方向,兼及语言逻辑和语言应用。从1982年以来,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加部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专著《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2001年10月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评奖1998-1999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杨宗凯副校长:
杨宗凯,男,1963年10月出生,汉族,河南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1988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91年9月-1993年9月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7月-1995年7月在韩国高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9月至2004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任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中心主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系主任。2004年2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
主要从事网络教育标准和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编著并出版《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等五本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权威检索文献sci、ei所收录。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现代服务业重大专项责任专家。
黄永林副校长:
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1983年、1988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副处长、处长。2004年2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会长,《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湖北经济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化和现当代文学,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了财政部、文化部委托的大型调研课题“中国农村文化调查”、“中国农民工文化调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化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
已出版著作《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品格》、《郑振铎与民间文艺》、《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创作》、《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合译)、《学校财务会计手册》(副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合著)和《现代中国文学史》(合著)等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130多篇。
曾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奖,1996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01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著作奖(2007年)、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1994—1998年)著作奖、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07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2003年),以及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谢守成副书记:
谢守成,男,湖北洪湖人,1956年12月17日出生。大学学历,专业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1978年9月至1984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干事;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科科长;1989年3月至1993年7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其间1993年元月至9月,借调原国家教委思政司工作;1993年7月至1995年元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总务处副处长,1995年元月至1996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总务处党总支书记;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总务处处长;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兼人民武装部部长;2006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共20余万字;主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书籍多部。社会兼职:中南高师院校就业联盟理事长,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黄晓玫副校长:
黄晓玫,女,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北襄樊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华中师范大学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工作。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科员、副主任科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9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5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09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09年1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篇三
我的专业和大学
(王嫚嫚临泉一中09届)
学弟学妹们好呀,我是临泉一中09年毕业的,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大家若是对我的我校或者专业感兴趣,可以过来看看哦!
先讲下我的学校吧,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201工程大学之一(目前还不是985哦),处于武汉市区,交通方便,校园风景很美很绿,位于桂子山,是百年老校,人文底蕴很深,有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以免费师范生为主。
学校在安徽招生分数线,在高一本线二十几分左右。
比较强的专业有英语和心理。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免费师范生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学费,住宿费全免,每月补助400元生活费(其中二月份,八月份除外)。
考研问题:免费师范生不能本科后直接读研,四年之后就要参加工作,然后在职读研,只能读教育学硕士,不能脱产读研。
就业问题:免费师范生不存在分配问题,不存在大家担心的分配到偏远地区问题,07级毕业生几乎都是自己找的工作,我将把我校07级毕业生就业情况表传上去。
但是免费师范生要回生源地工作(省份),目前只有四川和湖南能出省,安徽还不能。如果大学毕业后要去它省工作,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举家迁徙到它省,二,在它省有配偶(这是要出示结婚证的)。
免费师范生至少要从事教育10年。
只鼓励喜欢教育事业的人报考。
若是违反政策,将赔偿国家所花钱的1.5倍,诚信档案也会有记过。
接下来讲下我的专业——化学。
不要以为化学是副科,学起来就轻松了,其实并非如此。拿我们学校举例,华师课最多的就是——生物和化学。
大学里的化学,实验很多,几乎每一门化学课都会有一门对应的实验课。
大一公共课为主,大二专业可就多,到了大三大四几乎都是专业课了。
全国大学中化学专业比较好的有:南大,南开,北大,复旦,浙大,吉大,厦门,科技大,武大,山大等等。
这些东西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一定参考作用!祝大家心想事成!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篇四
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从2017年6月11日到6月16日,我有幸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关于人力资源工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讲解,使我的人生价值观、工作观受到了洗礼,自感收益匪浅。下面就我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之重。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校长邹德文教授给我们做上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工作的课程,他从习总书记的人才观、国内外的人才竞争、习总书记对广东的批示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人才工作的发展形势、重点问题、新任务等,并给出了解决新形势下人才工作重点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通过邹教授对习总书记对广东的批示的讲解,我感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之重,聚和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聚是前提,只有聚才会有用;用是目的,用得好才能会有更好的聚。针对如何聚集天下英才,一是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如果用求全责备或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才,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几个人才。只有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看长处、看亮点、看未来、看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看得见人才、用得好人才,人才也才乐于一展身手、奉献自己的才华。二是以宽广的胸襟容才。人才大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真知灼见、独到之处。我们要充分信任人才,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广泛征求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即便是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其观点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在包容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以宽广的胸襟对待人才,做人才的挚友、诤友,做到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就能把更多的人才凝聚起来。
二、全国养老统筹是社会保障养老险种改革的趋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曼教授解读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保障的提出的新要求,给我们的社会保障养老险种改革提供了方向,那就是全国养老统筹。赵教授课中提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实行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配套的规章制度、经济的持续发展、金保工程等因素为这一目标实现提供了支撑。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阻力,如各级政府的责任界定,历史债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利益牵动等等。为化解这些阻力,我们要协调各方关系,变革相关体制并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但是事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顺利。不同地区在基本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经济水平、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以及业已形成的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的利益格局,严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根据赵教授的讲解,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为全国统筹遇到的阻力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国统筹的核心内容是全国范围的养老金统一调剂使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县区的既得利益难以调剂基金,甚至至今未实现市一级统筹。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省市可以采取压低工资基数等变通方式来减少上缴、增加下拨,维护本地区利益。在财政“分灶吃饭”、财政包干基数业已确定的情况下,实行全国统筹,上缴或下拨的退休统筹费用会造成地方财政的减收或增收,这种基金的重新分配与调剂势必会遇到阻力。
三、“民主集中,严肃活泼”是高绩效团队建的关键因素 我们经常讨论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武汉大学的杜教授给出了“民主集中,严肃活泼”的团结方法,我非常赞同,收益很大,这个团结方法,不但适合企业,也适合我们公务员队伍,特别是自我定位和激励方法,从内到外激励提高组织人社部门的绩效。在人事工作中,激励非常重要,一些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的工作任务,没有一定的激励,团队的队员不但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而且还会厌烦工作,降低自信心,另外,我们的人社部门工作中,不能一味的提倡民主集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执行民主集中,首先你具有对某个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该集中的就集中起来,该坚持的坚持下去。反之,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统一意志和共识,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四、历史文化是警惕人生规矩的法宝
这次培训,我不但进一步学习了人力资源工作、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胡俊修教授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善若水”分析入手,结合众多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得出了“治国就是治吏”的结论,然我明白了人生规矩要达到的境界。胡教授通过风趣的言语,从“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争最好枕边人”、“低调、永恒的生存法则”、“认真做事、洒脱做人”中所对应的历史人物一一讲解,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公务员,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另外,还能为我们写上不同的人生规矩。
总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我心潮澎湃,有幸来这所名校培训学习,是我人生的骄傲!通过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湖北省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和专家关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讲解,使我对我们的人才和社会保障工作充满希望,使我的工作观念得到了洗礼。我将倍加努力,抓住新形势下的人社工作特点,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的人社工作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篇五
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百年淮中富洲部化学:夏伟
这三天让我又找到了大学的感觉:年轻、热血、充实、激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淮阳中学五年的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在专家教授的点拨下都似乎眼前一亮,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更高的追求。回家之后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能不讲的坚决不讲,晚自习坚决不讲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舍得,放下!这样才能为百年淮中培养真正的尖子生,为2016年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容量大,但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坚决不能让视频代替全部实验,能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还是要让学生做,感受真实的世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力求简洁、精炼,尽可能做到多一字则嫌肥,少一字则显瘦。
3: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有新的想法、设计的时候要及时的记录,形成书面资料。然后及时设计教学实验,验证、改进,形成教学成果。
4: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化学教师。利用这次的两个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坚决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以后的这几天,我将会继续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学到真东西,改进以后的教学实践,绝不辜负学校领导的重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