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浦东新区文化中心(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2:13:14
2023年浦东新区文化中心(五篇)
时间:2023-03-13 12:13:1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浦东新区文化中心篇一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

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

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

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浦东新区文化中心篇二

浦东新区文化活力和影响力提升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旅游业和体育事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浦东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影响力,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浦东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三五”时期取得更大发展打下扎实基 础。

1.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着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涌现了周传金、卢伟栋等一批有影响的全国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浦东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着力拓宽社会参与,志愿服务队伍、阵地、品牌和体系建设不断拓展。着力整合社会资源,“三位一体”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合力不断形成。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新亮点。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浦东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浦东样本”。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设施成网、互联互通”的四级网络,有效提升浦东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对接全市“文化东进”战略,推动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和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落地。积极培育引进具有浦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举办浦东文化艺术节、上海简单生活节、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三年行动计划等一 批文化品牌活动,有效提升浦东城市文化品质。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专业化建设,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办民营”、“民办共助”等体制机制创新,震旦博物馆、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等新一批民营场馆成为浦东文化地标。浦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积极成果。

3.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5年底,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377亿元提高到988.18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12.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占据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半壁江山,工业设计比重持续增加,艺术业、媒体业、网络信息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各产业比重差距逐步缩小。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八大产业布局功能形态逐步显现。张江、外高桥国家级园区集聚效应凸显,陆家嘴、世博、金桥、临港等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交易、投融资、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发展,文化创意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

4.商旅融合与体育事业产业迈上新台阶。2015年,浦东新区旅游景区点、宾馆、旅行社收入加总构成的旅游直接收入 为145.36亿元。2011年—2015年,浦东新区旅游直接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均为14.4%,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率12%高出2.4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长率10.9%高出3.5个百分点。新区体育工作按照“上海龙头,全国领先,国际著名”的目标定位,以创新、创优为主线,以“抓特色、创品牌”为突破口,实现了既定的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对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浦东的要求,对照浦东肩负的使命,浦东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问题: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新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人口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的复杂格局中实现对社会各个领域、各种思潮的引领,需要新思路;如何在大规模城镇化和人口导入过程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需要新方法。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新进展。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地区一体化均衡配置亟待更加合理,与社会化、专业化 发展相关的配套机制有待完善,文化品牌仍需做强,文化事业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效能亟需改革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亟待新突破。增速放缓的局面亟需扭转,城市特别是核心区域文化氛围的营造亟待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国际化和开放度仍需提高,文化创意人才瓶颈问题亟需突破。

4.文化改革开放创新亟需新探索。面对自贸试验区扩区、科创中心建设契机,推动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作用亟需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带动作用亟待进一步发挥。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深层次矛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5.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新提升。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亟需提高,商业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步伐亟需加快,旅游产业体系有待完善,新区旅游形象有待清晰和强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待增加,社会体育组织作用亟需发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均衡,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亟待增强,体育产业发展规模有 待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浦东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要求,全面分析、研判浦东未来发展新趋势,是编制浦东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础。

1.浦东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思想文化领域面临信息渠道剧增、社会思潮多元、人们思想多变的局面,这要求浦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大力发扬上海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弘扬浦东精神,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2.浦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社会转型加快,利益诉求多样,这要求浦东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 发展,推进浦东文化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大力提高文化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体育事业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浦东正处于新起点和新阶段,这要求浦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带动效应,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级,聚焦创新主体,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发展和旅游、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4.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浦东将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这要求浦东必须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促进文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多元包容的创新文化环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浦东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使文化成为支持创新转型升级的 新引擎和新动力。

5.上海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要求浦东紧紧抓住上海迪士尼乐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运营,国内外游客持续不断到访,以及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举办,国内外体育交流活动不断增加等契机,有力提升区域文化活力和影响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城市全面创新转型的发展形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不断发展旅游业和体育事业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 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浦东文化活力和文化影响力,为全面推进浦东新突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浦东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内一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核心功能区、全国领先和国际著名的体育强区。基本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和核心示范区。

——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行区。围绕浦东总体发展目标,交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张满意答卷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社会化和品牌特色化,巩固和提升浦东全国精神文明先行区的示范效应。

——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一步巩固浦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 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率先构建具有高度国际化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推进建设一批重要的功能性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街区,“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保持12%以上,在产业领导力、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创意人才等指标方面取得突破式发展,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浦东的支柱产业。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紧紧围绕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整体布局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依托浦东重大文化设施和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对外文化活动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引进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服务于浦东文化和社会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浦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核心功能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区。到2020年,基本构建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满足人民生活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具有旅游金融、投资和科技创新、服务贸易特色与优势的旅游总部经济、平台经济、高端服务业经济,实现旅游收入倍增目标。

——基本建成全国领先、国际著名的体育强区。不断创新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管理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促进国内外体育交流,健全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消费,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浦东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浦东文化活力和影响力提升的灵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核心价值与上海城市精神、浦东创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1.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坚持“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四宣联动,生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把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弘扬浦东精神结合起来,深刻把握以“敢闯、敢试、敢担当”和“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等为核心的浦东精神,在改革创新形势下不断丰富浦东精神的时代意义,使其成为浦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的价值内涵和重要支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六进”活动(进社区、机关、企业、部队、学校、村镇)。注重发挥文化对道德的涵养功能,深入挖掘浦东既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的传承,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等各类节庆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以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目标,强化社会诚信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选择部分街镇开展诚信社区建设试点,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推出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着力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 的良好氛围。

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典型。先进典型是市民身边的核心价值观,着力聚焦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四类”人群,切实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完善模范典型的挖掘、培育和选树机制,做响“全国道德模范”、“感动浦东人物”、“美德少年”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典型评选活动,做强“每周之星”、“浦东微感动”、“浦东文明”等多媒联动的宣传机制,不断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浦东特质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着力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道德讲(总)堂建设,开展“文明星期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搭建多样化参与平台。聚焦节俭养德、文明旅游和市民不文明陋习等重点难点,开展专项宣传整治行动。注重对农民市民化和新市民文明养成的宣传引导。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德治与法治并举,强化执法管理,推动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挥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 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时间记录、服务培训、嘉许激励和志愿文化建设的新机制,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新路径,使浦东志愿服务规模和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到2020年,全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50万以上。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培育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发挥学校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大力拓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平台。到2020年,50%以上的街道建成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浦东区域内80%的高校成为未成年人高校实践基地。

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重在形成常态长效。以2017年和2020 年两次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复评为抓手,在全区形成全民参与、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注重创建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发挥好全国、市和区三级文明指数测评的导向作用,健全组织检查、市民巡访、部门自查和社会监督的考评机制,强化创建工作与部门、街镇当年度绩效考核的挂钩,实现综合测评、数据通用、结果共享,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形成常态,建立长效。

文明社区(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重在体现领先示范。制定完善创建评价管理体系,强化文明行业、单位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注重社会责任和群众满意度的评价。进一步优化网上申报测评机制,强化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到2020年末,市级文明社区(街道)达到100%,探索“管镇联动”、“镇管社区”创建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文明开发园区、文明楼宇等具有浦东特色的文明创建机制。到2020年,市区两级文明小区数量每届不低于10%的增长。进一步提高窗口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继续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类“两新”组织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到2020年,争取建成全国和市级文明单 位400家,区级文明单位1000家,其中“两新”组织比例不低于15%。

村镇精神文明创建重在推动城乡一体。以文明镇、文明村创建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围绕“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建之美”的目标,完善中心城区街道与镇村文明结对共建,推动城市精神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精神文明和人文环境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20年,全区市区两级文明镇不低于80%,文明村不低于50%。

3.提高舆论引导力和现代传播力。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舆论工作格局。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建立全媒体发布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打造引导价值、贴近民意的新媒体,力争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重点聚焦“浦东发布”等新媒体阵地,形成“了解浦东发展、传递浦东声音、传播前沿思想”最及时、最权威、最便捷的新媒体平台。继续发挥《浦东时报》贴近浦东的综合优势,强化导向、引领思想、体现深度,进一步增强浦东 区委、区政府喉舌和主要舆论阵地功能。以浦东媒体大厦建成为契机,推动浦东广播电视转型发展,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实现广播电视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打造成体现国家战略、浦东元素的多媒体主流频道。

(二)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完成浦东未来发展的重大任务,是提升浦东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完善公共文化多元共建机制,发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溢出效应。

1.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按照上海市文化设施发展总体布局,结合浦东新区空间结构特点和开发建设步骤,着力打造一环、一带、一面三个层面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一环”是指环世纪公园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积极配合推进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一带”是指浦江东岸精品文化艺术集聚带,在陆家嘴、世博、前滩等区域导入国际一流文化设施和 文化品牌,推进浦东美术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一面”是指全区特色文化及亮点区块,着力构建主题公园旅游商贸活动中心、航空城、张江科技文化创新中心、外高桥金桥国际贸易商务中心、浦东中部城镇带片区中心、周康综合型片区中心等“八大文化片区”,凸显不同的文化功能和特色。加快浦东文化公园、张江科学城、国际旅游度假区周边横沔、新场古镇、临港等板块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启动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浦东群艺馆等项目。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配置街镇公共文化设施。到2020年,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市化地区居民步行10分钟、郊区村民步行15分钟到达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目标。推进民族、民间、民俗主题文化元素集聚,打造浦东乡村生活体验街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浦东云”项目建设。

2.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按照国家、上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相关要求,制定《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文化实施标准(2015—2020 年)》。根据浦东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水平,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完善浦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提高具体指标。

3.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将财政投入以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使资源配置从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大循环”。探索建立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良好机制,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委托专业社会机构承担文化设施的运营服务、内容供给、绩效评估。大力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文化志愿服务。

4.实施文化项目品牌战略。

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出更多受中青年人群欢迎的公共文化品牌。在“小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品牌活动取 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在张江、金桥等开发区域探索建立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发区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打造更多符合白领需求的文化品牌,形成与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和氛围。推进“东方市民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惠民品牌,探索将民营高雅艺术机构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快与上海市文广演艺集团等机构的战略合作,引进上海轻音乐团等优秀文化院团落户浦东,鼓励中小剧院和文化院团发展,努力打造常驻剧目,深化与上海戏剧学院“浦东实验剧场”试点探索。打造“浦东悦读节”等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健全“浦东文化艺术节”可持续发展机制,办好“陆家嘴金融文化节”、“上海桃花节”、“三林塘——上海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和体育活动。深化与新疆喀什莎车县、云南西双版纳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群众文化交流,加快浦东特色文化品牌走出去步伐。

5.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挖掘具有浦东特色的文化产品,以新场、横沔、川沙、高桥等古镇建设为契机,推动各历 史文化街区的经营性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民族民间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消费新空间。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资金补助体系,促进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继续扎实推进文物“四有工作”和“五纳入”,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政府和社会多元投入力度。加强新区博物馆行业联席会议及业务交流工作,提升场馆服务等级。

6.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深化与芬兰库奥皮奥等国际友好城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加强浦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继续打造wdc世界舞蹈大赛、上海简单生活节、爵士上海音乐节、上海世界音乐季、国际龙狮大赛、国际民间舞蹈大会、国际社区文化周、中外家庭闹元宵、金桥国际长跑等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展示项目,引进和培育当代艺术、城市雕塑等领域国际一流文化品牌。争取国家级公共文化学术与实践交流平台落户浦东,搭建更多国内外艺术家与社区群众交流互动平台。

(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浦东文化活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集中体现。要全面融入“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大背景,为创新创业者优化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文化创意资源共享空间,在产业链基础上打造创新链,进一步活化区域资源。引导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把浦东建成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和国内领先的文化贸易基地、文化金融基地、文化科技基地。

1.推动多维业态融合发展。

在自贸试验区框架下,加大文化贸易、金融融合发展力度,大力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交易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发展国际品牌授权、版权贸易产业。推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岸和离岸服务等新兴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共生发展。

融入科创中心建设,在巩固创意设计产业、新媒体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基础上,研发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文化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运用。加强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鼓励对舞台剧目、音乐、美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文化产品,加强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相关产业中的集成应用。

大力发展艺术业,加强艺术品经纪、艺术品市场管理等中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和培育画廊、艺术品经纪公司、艺术事务所、艺术收藏品市场、艺术拍卖行等市场主体,提高浦东在全球文化艺术品交易中的参与度和文化市场的活跃度。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竞技休闲、竞赛表演、数字体验、体育健身等项目领域。以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浦东文化休闲业的国际化进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文化休闲项目与活动,丰富文化消费业态。

利用大众创业对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发展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微经济”。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旅游、制 造业等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创客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创客空间,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形成具有浦东特色的文化微经济发展模式。

2.形成“两带、多区”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浦东城市空间结构、产业载体与产业项目,形成“两带多区”产业空间布局。

两带:

在新区层面重点打造世纪大道沿线及滨江岸线两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重点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功能区、产业项目和产业要素载体,争取成为浦东和上海的文化名片。

世纪大道文化创意集聚带。以世纪大道及其东向延伸线作为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轴,兼顾两侧辐射区域,主要是上海中心、上海金融交易广场等已建、在建楼宇引进文化项目,推进东昌电影院及其周边街区改造,环世纪公园建设重大文化设施,启动文化公园建设,对世纪公园进行品质提升,进一步挖掘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等现有文化地标设施的文化服务潜能,引入文化创意元素,进一步提升新国际博 览中心、证大喜马拉雅艺术中心文化创意活动品牌效应,依托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加快周边区域开发,向世纪大道延伸腹地集聚文化创意要素,形成具有浦东品牌效应的文化创意集聚带。

滨江文化创意集聚带。围绕黄浦江滨江沿线构建以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发展轴,打造成文化消费和文化体验的核心载体,使之成为普通市民和广大游客旅游购物、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健身康体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快导入前滩、世博、陆家嘴地区国内外高品质文化演艺活动,加快民生港码头、中船音乐基地、以及滨江地下空间开发,实现黄浦江东岸慢行步道贯通,引入艺术机构、传媒总部、创意书店、设计博物馆,培育游艇、马术比赛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在森兰、高桥石化地块规划建设相关文化设施,进一步扩大滨江文化创意辐射范围,提升浦江东岸整体文化氛围。

多区:

根据新区各开发区、街镇区域经济、文化特点,集聚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集聚区和文化街区。

在开发区层面,紧扣双自联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扩区 效应,继续发挥张江文化科技核心功能承载区功能,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二期项目引进,进一步巩固游戏、新媒体等支柱产业地位。外高桥和陆家嘴作为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核心功能承载区,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先发优势和金融要素集聚优势,对接国际化资源,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贸试验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大力发展艺术品交易,引进高品质艺术品拍卖会、博览会,规划艺术培训、创作集聚区,推进特色工艺、艺术品小镇建设,吸引文化银行、担保、评估、交易、投资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聚集浦东,构建文化贸易国际大平台。金桥主导发展手机视频产业,进一步加强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努力争取形成百亿级产业链。国际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上海迪士尼乐园辐射效应,推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开发建设,吸引相关休闲消费产业集聚,带动餐饮、酒店、娱乐、康体、健身、体验、观赏等文化主题型旅游业发展。世博地区发挥独特资源优势,突出国际文化交流功能,集中发展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人居,力争构建文化创意营销展示平台。临港依托装备产业基础和城 市宜居环境,建设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集聚区,利用上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场馆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产业。

在街镇层面,要进一步升级、改造浦东新区多个历史文化古镇,改建、扩建多个文化创意街区项目。古镇方面,支持建设富有文化特色内涵的文化古镇和特色村镇,呼应上海迪士尼乐园旅游资源,打造创意、文雅、休闲文化旅游项目。引导相关文化创意项目向新场、横沔、川沙、三林、高桥等文化古镇地区集聚,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名片,推进民族、民间、民俗主题文化元素集聚。文化创意街区方面,推动浦东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业态深度融合,打造陆家嘴文化金融创意街区、金桥文化智造创意街区、世博文化传媒创意街区、文化公园演艺博览创意街区、新浦东乡村体验创意街区等。

3.推动形成六大产业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平台。将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信用担保、筹资融资、产权交易、土地交易、会计、审计、评估、律师等服务的服务平台,为文创类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提供咨询和辅导,为企业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和产权转让提供服务,帮助产 业提高融资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将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产品设计、设备与产品测试等服务的服务平台,为创意新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水平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

市场推广平台。将为文化创意类企业提供企业形象、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展览展销、品牌打造和传播等中介服务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制订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服务。

人才服务平台。将整合浦东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市场信息,实现各个人才市场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使区内企业及时、快速、准确掌握各个层次人才信息和供求情况。

创业孵化平台。将为文化创意类初创型企业提供各种孵化服务,向企业初创者提供策划咨询、手续代理、创业场地、人员培训、技术应用、融资支持、登记注册以及工商、税务、能源、运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服务。知识产权平台。将为文化创意类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等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与检索等专业服务。

(四)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浦东商旅文各类资源深度结合,发挥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产业融合和市场要素集聚等方面的重要优势,加快浦东新区旅游业从都市观光型向都市休闲度假型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浦东新区“全域旅游”建设。

1.深化空间功能布局。

以“一轴、两带、七大板块、三条长廊”为核心重点深化浦东旅游发展的空间功能布局。“一轴”:小陆家嘴-世纪大道-世纪公园-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浦东国际机场-商飞(上海)生产基地-临港南汇新城主轴。“两带”:沿黄浦江都市亲水带、沿长江和杭州湾江海岸风光带。“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沿黄浦江三林段(前滩)亲水岸线,积极推动杨家渡游船码头建设,积极推进三岔港、民生港段都市亲水岸线建设。重点提升沿长江和杭州湾北岸江海岸风光带滨江森林公园段、南汇新城段的休闲功能,积极推动华夏—三甲港段风 光带开发建设,积极推进老港段、白龙港段生态建设,重点关注老港镇大治河河口地区生态建设。“七大板块”:陆家嘴板块、科技馆—世纪公园板块、世博—三林板块、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临港板块、滨江森林公园—三岔港板块、外高桥板块。“三条长廊”:沿沪南公路历史文化与乡村风情长廊、沿东大公路历史文化与乡村风情长廊和沿大治河生态休闲长廊。

2.完善商旅文结合的产业体系。

提升景区、住宿业、旅行社、购物、交通等传统旅游业综合服务能力。景区方面: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大幅度提升景区运营、管理、决策水平。住宿业方面:积极引导商务型酒店向综合性、旅游度假酒店方向转变。大力引导发展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建设发展。旅行社方面:创新旅行社经营与服务模式,引导地接型旅行社由单一“全游链”产品向“节点式”产品转化。积极探索在自贸试验区政策支持下的外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争取扶持2家旅行社上市,建立2家跨国旅行社上海总部。购物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购物便利政策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浦东新区临港、临关、临区(自贸试验区)的优势,进一步探索进口商品税制改革,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的渠道成本,努力将旅游购物培育成为浦东新区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世纪大道商业功能提升改造、八佰伴商业中心改造等契机,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购物设施,提供中高端旅游购物服务。交通方面:针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开业运营,通过建立外围“缓冲区”交通分流、导引机制保障游客顺利出游。重点关注在轨道交通线、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交汇处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开通旅游专线摆渡巴士、建立p+r换乘系统,实现游客顺畅出入景区。大力推行以轨道交通为承载的旅游出行方式。

促进各产业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大力促进旅游演艺发展,将高品位艺术表演旅游产品化。积极促进“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开设旅游专题节目,强化宣传浦东旅游发展成就和旅游产品推介力度。与农业融合:创新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休闲农业、休闲农庄、乡村节庆发展。与工业融合:以高端制造业生产基地、汽车生产基地等为主,培育和壮大工业旅游市场。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积极发展旅游金融,发展旅游投资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

易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设立旅游专项保险种类。探索旅游业与租赁业的合作。

培育新业态。“互联网+”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支持旅游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会展与节庆旅游:积极推动会展企业向旅游延伸,形成“会展+旅游”、“会展+休闲”多种经营模式。结合“上海桃花节”等节庆活动,积极推动节庆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文化演艺旅游:积极引导文化演艺公司向旅游领域延伸,探索以高品位艺术表演、顶级赛事等作为旅游休闲目的地重要吸引物,提升旅游产品影响力。乡村与古镇旅游:结合新场、川沙、三林、高桥、横沔等古镇开发建设,做好“农+旅+商”大文章。科创研学旅游:结合张江科学城(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园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整合挖掘资源,创新策划产品,形成现代科创园区向旅游的延伸。结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及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场所,以临港主城区为基地,开创上海海洋研学旅游先河。医学健康旅游:积极配合浦东新区“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创建,结合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规划建设浦东

新区中医药一条街,新建1—3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心,开展以医学健康为主题的专项旅游。近海与水上旅游:积极探索推进滴水湖、张家浜、大治河、浦东运河等陆域水面开发水上运动等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基于洋山深水港等基地开展近海海洋观光旅游。

3.创新旅游产品。

培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传导度假理念,营造度假氛围。依托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培育度假产品。培育“酒店+板块内景区+浦东新区全域景区”的度假旅游产品。在积极推进医学健康旅游、科创研学旅游等业态创新基础上,努力集聚积极要素,探索培育“酒店+医学健康旅游”、“酒店+文化演艺旅游”等专项度假旅游产品。

深化观光旅游产品内涵。通过策划不同的主题活动,串接传统观光项目,以增加产品文化内涵。通过增强互动体验和个性化服务,增强产品的体验愉悦度。通过提升讲解服务的文化、科学内涵和趣味性,延长产品“保鲜期”。

创建都市休闲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陆家嘴地区、世博园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三处上海市一级旅游休闲区的公

共服务设施和七大板块核心区的旅游休闲功能,积极引导各郊区镇,推进“一镇一处休闲区、一镇一处休闲园”公共休闲空间建设。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培育覆盖四季的参与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创造条件引入乡村民宿,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品质。积极引导开发短期乡村度假产品,提供深度体验农田、农村、农家院生活的综合型、生活型产品。

重构基于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旅游线路产品。以轨道交通世纪大道站、龙阳路站、罗山路站等枢纽换乘站为承载,整合重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旅游线路产品。引导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外围“缓冲区”建设p+r换乘系统,依托轨道交通线路及罗山路站、龙阳路站、世纪大道站的辐射功能,形成自驾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组合的旅游线路产品。

构建以“都市event”为框架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继续深化完善都市观光、都市休闲、休闲度假、节庆会展、乡村古镇、文化演艺六大旅游产品系列。以“都市event”为统领,按照一定的文化主题,系统策划、“制造”浦东新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事件”、“节庆事件”、“时尚事件”,不断丰富六大旅游产

品系列的内涵,统一营销六大旅游系列产品,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4.加大旅游产业投入。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不断丰富六大系列旅游产品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带动和市场培育,积极承接迪士尼客流外溢,努力构建与完善以都市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由目前以都市观光旅游为主打,转变为构建以都市休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着力完成所有a级景区和上海市一级、二级旅游休闲区公共服务设施达标检查,重点针对公共安全服务设施进行检查。着力制定完成浦东新区旅游安全责任制。着力推动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对公共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等设施进行改造,到“十三五”末,实现a级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3a及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着力培育全社会的旅游安全意识。着力建立基于旅游景区大客流分级预警系统的旅游安全应急机制,建立主要景区公共安全实施监控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应对各级各类旅游公共安全事件的应

急方案。

凝练旅游形象。着力完成浦东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形象策划,以及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着力按照形象传播、品牌推广与产品营销规律,在国内外主要旅游市场进行浦东旅游形象的传播、推广,促进旅游产品的整体营销。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将全力配合构建上海市“一三六”智慧旅游体系,即一个中心(上海市旅游云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市场监测预警平台,数字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六大系统(智能道路导览系统,智慧景区集成系统,旅游交通集散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安全保障系统,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高质量完成浦东部分数据采集、整理、集成工作。不断丰富浦东新区旅游门户网站内容,提升信息服务、产品推介、消费引导、形象传播的功能。积极引导景区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五)推动体育事业产业加快发展。1.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

积极推进川沙体育中心、周浦体育中心等区级体育中心项

目建设,配合推进专业足球场等市级体育项目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探索张江、金桥、临港等区域体育中心的建设模式和推进机制。完善以源深体育中心为核心,区镇两级体育中心为支撑,若干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民健身家园、社区健身苑(点)为基础的三级体育设施立体网络。达到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率100%,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开放率95%。在已有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上,实施200公里健身步道重点工程,重点打造世纪公园慢行空间、黄浦江东岸21公里健身步道、张家浜楔形绿地健身步道等项目。继续实施“一街(镇)一品”体育特色品牌建设。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创新体育健身指导平台,创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2.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体系。

把学校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优化优势项目的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相衔接的一条龙项目布局体系,重点打造具有传统优势的篮球和足球项目。发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少体校、体教结合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完善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输送体系。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

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继续保持浦东新区在田径、网球、排球、篮球、游泳、台球、足球、摩托艇和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上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广橄榄球、冰上、马术等项目的社会化办训机制。

3.健全体育产业体系。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以市级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体育产业政策,积极发展体育服务业,适度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优先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创意、运动康复、体育传媒等新兴业态。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等部门产业。鼓励和引导体育赛事策划与咨询、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体育产业国际贸易等部门产业发展。

引入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产业。创新浦东新区体育管理体制,探索组建体育产业集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开发体育产业。发挥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在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方面所具有的专业优势。重点支持社会资

本兴办“专、精、特、新”等中小型体育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体育企业,组建国有控股的体育产业集团,增强浦东新区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市场化运作体育赛事。运用市场化手段,创建“浦东国际马拉松赛”、“射箭世界杯(上海站)”、“水上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系列体育品牌赛事。构建政府支持市场化办赛的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公布赛事举办目录,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三大球”赛事,大力发展职业体育,鼓励多元资本投入和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三大球”职业体育俱乐部。

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利用浦东新区举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契机,积极探索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传媒、会展、教育等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度假、运动康复、体育创意、电子竞技、体育影视等新兴业态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

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大文化发展格局,确保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规划落实机制。各开发区管委会、街道(镇)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将文化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和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推进工作落实。

(二)强化改革创新。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自觉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战略规划、标准制订、政策引领职责。转变职能部门管理方式,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改革,简化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不断提高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效

能。将政府主导的驱动模式转向社会和个体需求引导模式,由政府主办向全社会共同举办转变,由管理文化体育转向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探索推进各文化体育事业单位实行法人治理。

2.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新变化,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提高文化市场执法水平。建立文化市场征信系统,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公平交易、监管有力、行业自律的文化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基层监管网络,实现文化执法重心下移。健全文化市场动态监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化文化市场执法制度。

3.创新文化决策咨询机制和重大文化项目评估机制。设立浦东文化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一支由专家学者、政府文化管理人员、文化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决策咨询队伍,共同研究、论证浦东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项目、重要规划等事项,指导工作实践。建立重大文化项目评估机制,科学设定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和要求,全面科学地评估项目的质量与绩效。以旅游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形式,组建浦东新区旅游发展智库,以战略咨询、项目论证、高端论坛等形式为旅游发展提供

服务。

(三)完善政策措施。

1.加大财政对文化投入力度。健全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优先安排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重点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确保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科学合理使用中央财政和上海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着力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

2.创新政府资金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浦东文化建设。加强对政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开展绩效评估。鼓励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公益资金加入或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3.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以及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及民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适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进

一步降低民营机构参与公共文化的成本。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税费优惠、投融资便利、中小企业扶持、鼓励创业等各项政策,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创产业政策体系。优先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优先安排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进一步简化文化项目审批程序,对重大项目立项给予一定倾斜。尽快制定颁发促进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建立支持旅游投融资和发展促进基金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政策,形成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信贷品种,鼓励保险公司推出多样化的体育保险产品。明确保障体育产业用地,引导体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四)加强法治保障。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治保障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权利、责任,制定相关工作规则、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规范的采购程序和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的社会监督

机制。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积极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体系,加大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市场开放、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新思路。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推动文化建设和管理迈入法制化轨道。

(五)建设高素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1.全面构筑文化人才高地。率先全面落实上海市“促进人才创新创业20条”,全面实施浦东“促进人才创新创业14条”。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聚全球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和引进浦东文化发展急需的关键紧缺人才,吸引国内外专业化、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文化领军人才,努力构筑浦东文化人才高地。

2.健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机制。

完善政府人才管理的工作方式,广泛采用聘任制、签约制、项目合作制、租借制等用人方式,建立健全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化用人机制。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文化企业,完善实施知识产权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实施扶持创业优惠政策。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同等对待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将其纳入相应人才培养工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和激励机制。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和上海市相关高校的合作,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或创业培训,从事体育产业创业。

3.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完善基层优秀人才发现培养机制,提高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

浦东新区文化中心篇三

公关不仅仅是请客吃饭

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说过这样的话:过去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靠的是高科技、高质量,而现在却要强调高服务和高关系。高服务和高关系就是指企业在竞争生存中的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品牌的打造和管理、政府关系的协调、媒体公共传播以及企业的危机管理等等。

众所周知,同样的技术与产品、同样的市场定位,可由于企业的服务与关系网络有差距,企业的影响力就会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公关工作不单单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高层次的公关需要参与政府的议题管理过程,需要广泛建立企业的媒体网络……本期沙龙的两位嘉宾分别从政府公关与市场公关的操作技巧的角度,剖析了企业应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如何利用政府与媒体的力量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使企业获得更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空间。

用公关策略提升企业影响力

廖为健:公关方面中小企业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有时也会起到大作用,大公司有大策划,小企业可以有小动作。

赵彦红:做公关活动有时不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好的idea,如果idea好就可以不惜余力地去做,把影响做到最大。

公共关系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本期沙龙邀请的嘉宾们,与到会者一起探讨了企业如何利用公关手段提升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在政府、公众中的影响力,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关注“议题”发展动向

廖为健认为,论题管理是企业政府公关的较高层次。

企业公关的宗旨便是要通过公共事务活动影响公共政策,培养一个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环境。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安全、利益、健康保障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或难题,都可能成为企业公共事务的议题。对此,企业应该给予充分重视,通过一系列公共事务,使之成为舆论热点,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制定。

增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对于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廖为健认为,一些企业以为做政府公关便是要走后门,请有关负责人吃吃喝喝,其实不然。随着政府政务的透明化、规范化,负责人也实行轮岗制,经常变动,企业和政府的沟通并不是简单地认识几个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就够了,企业更需要做的是通过正常渠道和政府沟通,关注有关政策的出台,对政府面对的挑战和政策制定的取向要有敏锐的思考和清晰的理解。

廖为健认为,企业还要懂得运用行业协会的力量,以及在需要的时候要与同业者结成联盟,发出共同声音。从公共事务的角度来说,一家企业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应与业界的其他公司更多地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使这个公关事务更加符合这个行业所有公司的利益,而不是仅仅符合一家公司的利益。

赵彦红认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应该是互动式的、双向的。首先,应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保持双向的沟通。互动的含义包括:了解政府对自己所处行业的政策。这样做,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就有把握和不盲目。另外,企业应该经常向政府汇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选择沟通方式上,可采取通过企业设立的公共事务部门进行日常的沟通工作以及让公司的最高首脑定期的来访等,以及企业参加或举办各种公益活动,提升社会形象,在自己的发展策略制定方面符合政府政策发展的方向等等。

浦东新区文化中心篇四

专项调研报告

如何提升新开厅影响力

摘要:每新开一个营业厅都是企业规模扩展的一个部分,提升新开厅的影响力就是提高企业影响力的一种关键手段和必要步骤。本文从善卷营业厅的实际出发,秉承科学的管理理念,从人员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三个方面入手,较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提高新开厅的影响力。关键字: 新开厅 管理 人员 服务 营销

引言

10年多,500万多用户,伴随着无锡移动一起茁壮成长。如何维系好一个拥有万成员的大家庭,一直是移动人在思考的问题。如果说无锡移动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每个营业厅就是一个小家庭,大家庭要充满生机首先要小家庭蓬勃发展。

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营业厅、手机卖场、超市、百货店„„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购机或入网,但很多时候,用户还是会先奔营业厅,我想他们一定是想念营业厅的一站式周到服务和个性化特色促销活动。

营业厅是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是企业接触客户的第一平台,是客户感知公司服务效果的第一场所,因此营业厅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直接体现为用户是否具有品牌忠诚度。因此营业厅影响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意义深远。正文

随着移动客户规模的扩大,作为对外服务窗口的营业厅的数量就也随之增加,每个营业厅的大部分客户基本上都是稳定的,营业厅客户数量以及市场份额反映了一个营业厅的影响力。近段时间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公司新开了一些营业厅。

善卷营业厅位于张渚镇善卷涌金北路2号,往北三十米方向是宜兴著名风景旅游景点善卷洞入口。善卷以前是一个单独的镇,前年合并给了张渚,原本相对繁华的小镇也显得冷清了一些。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善卷营业厅的人流量比较小,开业之际又正值旅游淡季,更显人气不旺。对于这样一个小乡镇的营业厅,如何提高影响力是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本人从善卷营业厅开业之日起就见习店长职务,持续至今已有将近两个半月了,针对新开厅的一些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新开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社会大众的知晓度比较低,当地一些居民根本不知晓新开厅何时开始营业;

2、新开厅设施配备不及时,在硬件设施上不能起到提升人气的作用,如话单打印机和新业务体验机等设备都未能及时到位。

3、新开厅人员在营销能力和策略上缺乏锻炼,对打开当地市场存在一定困难。

4、客流量偏少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激情不高,业务完成情况欠佳,绩效偏低,营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尝试了一些管理方法改变了一些问题,积累了一点经验。要解决以上问题,本人认为要从抓好以下三项管理入手。

一、人员管理 1.动态排班

营业厅客流不固定,甚至在表面看来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客流量的变化导致暂时的拥挤排队或暂时的服务人员空闲浪费,此时动态排班就非常有必要了。新开厅可以根据近段时间营业厅业务量的历史数据,运用预测的方法对下一阶段营业厅的业务量进行测算,再根据客流量变化,计算出每个时段所需的业务台席(营业员)数量,营业厅引导员等人员的数量来做营业厅班次和台席安排,测算每天各时段所需要的营业员数量。通过动态排班实现营业厅业务量、客流量与台席数量、服务人员业务能力等指标达到合理配置的最佳状态。对于新开厅,动态排班后节省出来的人员可以安排适量的外出,做好营销宣传,推动业务发展。另外动态排班还可以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时间,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热情。2.人员配置属地化,管理区域化

新开营业厅人员的配置应该尽可能属地化,这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网来拓展业务,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提升新开厅的影响力。

如今我们公司已按照乡镇营业厅规模及所在地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将多个乡镇划分为一个大区,成立3个区域营销中心。区域营销中心负责本营业区(下辖所有乡、村)的经营管理,属于营业部管理职能向农村的延伸和下沉,本人觉得这对新开厅的管理比较有益。区域化的管理便于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合理的配备资源,及时进行监督和控制,推动营业厅健康发展。特别是营销经理对营业厅工作的现场指导和监督,及时的发现问题,给予一定的支撑,并能把有关问题逐级上报及时解决。3.客户经理和营业厅配对化管理

客户经理是面向vip个人大客户、集团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维系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良好的交互性。新开厅对于当地的市场状况模糊不清,不了解当地客户的具体需求和消费水平,而客户经理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加快新开厅打入市场的速度,提升新开厅的影响力,同时,新开厅前台业务比较空闲,可以有时间帮助客户经理办理业务。对客户经理和新开厅进行配对化管理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使资源实现最大化最优化利用。

二、营业厅服务质量管理

1.服务环境及设施方面:营业厅现场环境是整体服务概念中的重要内容,体现着营业厅的专业精神和服务水准,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对客户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新开厅的现场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客户走进营业厅,现场环境是给客户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客户对营业厅的感知。建议及时对新开厅全面实施5s活动,明确责任部门和截止时间,完善服务环境。在服务设施方面,新开厅在开业之前就要配备到位,特别是一些能提高人气的设施,如话单打印机和新业务体验机。

2.营业员服务态度提升方面:营业员在服务窗口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分子,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营业员赢得客户最关键的一步,热情接待客户,工作高效有序。新开厅的服务态度是提升人气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保证每位进厅客户下次还愿意光顾。为此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培训,店长加强现场管理,落实考核。每天早上上班前进行晨会,明确相关要求,可针对本厅实际情况设定服务口号在晨会中大声宣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晚上下班后进行工作总结会,对一天工作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点评,多鼓励和肯定员工。店长随时注意营业员的情绪变化,及时交流,做好思想工作。

三、营销管理

1.着眼于拉动客户需求

任何一个新的产品,都要经历一个让客户知晓、熟悉、喜爱,进而需要并乐于使用的过程。因此,客户的需求是需要启发、引导、培养和拉动的。对于新开厅,所面对的客户大部分需求已经被原有的营业厅满足了,那么拉动客户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想见,随着3g业务的深入发展,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有大量拉动客户需求的工作要我们去做。着眼于拉动客户需求,要求我们更加主动地贴近市场,全面实现营销服务创新。我们应满怀信心,虽然目前的3g用户似乎不多,但是潜在用户却极为庞大。比如,随着无线宽带功能的进一步优化,随着笔记本电脑拥有者数量的大幅增加、移动网络上下行速率的快速提升,以及移动手机的迅速普及,这些因素会促使许许多多有潜在无线上网需求的用户产生,而这些潜在用户通过我们的需求拉动,是会很快从潜在用户变成现实用户的。关键是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应主动地贴近市场,通过“创造”客户需求,拉动客户需求,而后再充分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在拉动客户需求时要注意让客户参与体验,通过客户体验方能让客户感觉到新产品的精妙之处,从而让客户觉得需要,产生强烈的购买和使用欲望。对于新开厅要在服务窗口设立新产品体验区,让广大客户可多渠道且便利地触摸并体验到新产品的使用价值,进而引发其消费、使用和拥有的兴趣。2.打造一支意见领袖队伍

对于新开厅,而且是在农村乡镇的新开厅,要扩大影响范围提升影响力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慢。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农村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易跟风、爱攀比,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其消费自主性不强。以上这些情况为我们培养意见领袖,创造口碑传播提供了条件。那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新开厅的意见领袖呢?首先意见领袖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良好的口碑和较广的生活圈子。各个新开厅可针对本地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培养意见领袖,以下是本人针对善卷的情况选取的意见领袖,仅供参考。首先是村干部:村干部信息灵通,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界事物,在农民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并且熟悉农民的实际情况,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引导作用;其次是富裕村民:富裕村民思路开阔,市场意识和自主能力强,是其他农民羡慕的对象,而且消费能力比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最后是镇上的司机:他们消息灵通,而且传播消息的速度快范围广,并且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当地居民。新开厅首先必须服务好我们的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我们忠实的拥护者,然后依靠他们的影响力来提升营业厅的影响力。结语

以上是我个人对如何提升新开厅影响力的一些思考,有一些是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一些是本人的一些想法还有待在工作中应用,提升新开厅影响力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维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思考和探索。

浦东新区文化中心篇五

4、东北育才学校:用文化积淀提升学校影响力

高琛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对学校历史怀有一种敬畏,并且能够正确解读学校历史,因为历史是一所学校实现“自我反省”并寻求新的超越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育才学校确立了科学发展育才观,把优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善为“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全面发展、初露才华,培养各方面领军人物的领袖资质”。文化创新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托

所谓敬畏历史,一方面是要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学校的发展,尊重历史;另一方面要在学校发展中留给历史一点空间,令其能够“活”在当下。

学校文化的积淀具有双重内涵:一方面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助推着学校前进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中某些根深蒂固的消极观念和行为方式却往往与文化的积极因素相伴而生。对学校历史心存敬畏,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求我们在传承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努力克制、摒弃文化中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适应学校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学校文化进行适时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实现学校文化的不断创新,这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办学经验实质上是文化积淀的成果

一所学校办学经验实质上是其文化积淀的成果,也是学校进行文化创新的起点。育才学校在确定学校文化建设思路的过程中,把总结、传承,特别是发展学校办学经验作为根本前提,由此确定了新阶段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并将其与学校“2008-2011年改革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规划中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做了如下描述:“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从提升育才文化软实力、提升优才教育实验示范质量和效益、提升东北育才品牌的影响力三个方面,切实提高创建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世界名校的内涵品位。”

为达成目标,学校确立了“一三五”的发展策略。“一”即高举优才教育科学发展实验示范和理论的旗帜;“三”即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品牌扬校三个战略;“五”即实施五项工程:精神文化、队伍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五项建设工程。在实践中探索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注意把握了三点:第一,领导要宏观把握学校发展全局,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凝固在学校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上;第二,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体现时代要求,实现育才办学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三,彰显品牌特色,使育才文化入脑、入心、入岗位,找到文化岗位引领的落脚点。

以育才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例,首先我们认为精神文化关键是要把从历史文化中传承而来的、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的“自信、自强、自豪”的育才精神与师生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逐渐内化为师生的气质与个性,让全校师生认同卓越、实践卓越。具体实践中,我们利用了“故事”这样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讲述育才人的故事”宣讲活动,通过在职教师讲自己、讲同事,老校友讲他们在育才的学习、生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学校还特别注重加强校史文化在学校学生中的精神引领作用,增强师生对育才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育才不仅要提升自身办学品质,更应该辐射资源,回馈社会,提高学校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贡献率。育才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延长服务半径,不仅让沈阳市的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还让省内的贫困优秀学生、优秀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甚至是外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育才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与省内薄弱学校建立了长期支援关系,派遣骨干教师到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讲学、参与教育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网校资源辐射作用。

学校发展进入到文化建设阶段,每个人都必须满腔热情、聚精会神地成为建设者,让文化建设入脑入心,才能找到文化引领的落脚点。学校发展品位经常要靠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品位积淀生发,解决队伍内涵发展,就要解决好提高教职工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品质和思维

品质等自身素养问题。我们通过实施东北育才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创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提倡科学精神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将这项工程与完善学校评价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纵深发展的工作局面。(作者系东北育才学校校长)

2009年04月25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76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