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0:43:09
绿色建筑论文(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7 20:43:09     小编:笔砚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沉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考和思辨,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指引。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绿色建筑论文篇一

摘要: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实现建筑绿色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举措。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设计、建筑选材、建筑围护等都体现出绿色建筑在节约能源、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今后的建筑业发展,必然是绿色节能建筑占据主导方向和地位,因此本文以概述绿色建筑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作为切入点,结合某绿色建筑工程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以此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建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建筑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等会导致我国大气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所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需要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施工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其成本要高许多,基于初始投资成本的增加,导致施工企业不愿意投资绿色建筑,因此本文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视角分析,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此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

目前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本文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此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1)全生命周期性。绿色建筑必须要全过程具有绿色特性,也就是从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直至运营的过程都强调绿色发展;(2)最大程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的核心是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的关键就是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减低环境污染;(3)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必须要充分借助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二)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全生命周期成本就是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费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以及拆除回收阶段,因此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开发商成本、用维成本以及社会环境成本构成。

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位于西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2.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2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6.5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1m。该建筑充分采取了绿色施工技术,是一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建筑。该建筑的节能目标设定为:中水回用达到30%、节能65%、不占用优质耕地和自然保护区用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高于70%以及隔声和减噪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该建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节水资源利用。由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在该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将节水作为重点标准。具体的措施就是在该建筑中采取中水回用技术,该建筑费水卫生间、厨房经过油水分离的经过采取生化处理后用于建筑内的冲厕以及绿化灌溉,有效地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节能利用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本次工程中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采取双层内呼式玻璃幕墙,玻璃中间设有阳光跟踪电动百叶系统和通风系统,围护结构系统可以根据系统测量的数值对百叶系统进行调控,以此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该建筑物还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根据外界的环境实现对室内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3)室外环境节能技术。建筑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才有利于改善建筑主体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增强楼内的通风效果的结构。同时考虑到该建筑主要临近城市街道,因此在室外围墙上选择具有隔音效果比较好的材料。为了避免建筑顶层温度过高的现象,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采取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的方式;(4)节材技术。由于施工材料的消耗比较多,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材料的应用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本次建筑项目采取简约实用的设计理念,在装饰性构件上降低要求,利用大面积的装饰采取工厂预制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浪费。

由于绿色建筑相比传统的建筑需要投入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设备以及技术,因此总体而言其投入的成本费用也就相对比较高,具体表现在:(1)工程前期增量成本。由于绿色工程在前期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设计等,结合具体的施工前的设计费用计算,本次工程设计由于涉及多个绿色项目的规划设计,因此相比传统的设计费用要高出10%的费用成本。(2)建造阶段增量成本。建造阶段的增量成本主要体现在关键绿色技术上:1)材料资源的增量成本。由于本次工程采取的新型节能材料,比如建筑窗户材料使用的是新型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因此其造成相比于传统的窗户施工方案在费用要高。根据施工方案,本次材料资源的增量成本主要体现在外墙保温费用的增加、节能门窗费用的增加以及中空玻璃费用的增加等,通过计算相比传统的施工材料而言其会增加16%左右的成本;2)能源使用增量成本。由于考虑到空气污染以及电能消耗等因素,在该建筑中的能源使用增量成本主要是新风系统以及自动感应系统等增加的。根据本次工程造价预算,该项目购买新风系统设备花费大约110万;3)水资源增量成本。水资源增量成本费用主要表现在用于中水收回的相关设备以及设备的维护上。(3)建筑运营阶段增量分析。在建筑运营阶段的增量主要是定期对建筑工程的环境等进行绿色检测以及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维护。例如绿色建筑需要进行绿色检测以及环保系统设备的维护等,其费用必然会高于传统的建筑运营模式。

(四)绿色项目增量效益预算分析。

绿色建筑虽然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投资量,但是从长远看,其增量必然会产生经济效益:(1)直接增量经济效益。本次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围护结构、高效制冷机组等措施,虽然其投资金额比较大,但是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高。以该建筑的围护结构为例,该围护结构上比普通楼节能20%,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用户的经济费用。例如本次工程实现了热能计费管理模式,通过构建环保围护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热能的消耗,这样对于用户而言其必然会降低热能消耗量,从而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热能费用。同样经过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所使用的空调设备也比传统的建筑能耗要低得多。传统的建筑每栋楼需要采取800冷吨的空调设备,但是由于围护结构效果好,因此其只需要采取300冷吨的空调设备,空调能量消耗的降低必然会减少电费的支出。除此之外由于该绿色项目装饰以简约为主,装饰性材料占建筑总造价的比率较低,因此用于装饰性材料的费用也就比传统的项目要低很多。(2)绿色建筑回收利用经济效益。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在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应用绿色施工技术,通过对各种建筑废渣的'回收利用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企业的费用支出。以建筑废渣经过加工后形成便道砖,这样不仅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而且还为施工企业节省了费用。通过计算回收各种建筑废渣的资金支出为4.8万元,但是经过再加工之后投入使用为施工企业节省了大约13.3万元的费用;同样绿色建筑采取中水处理措施,经过中水处理后,利用中水进行冲厕、绿化浇灌等,降低了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费用。尤其是在园林绿化灌溉上为物业解决了水费过高的问题。(3)环境影响增量经济效益。环境增量经济效益属于隐性的,由于绿色建筑采取的绿色施工技术,而且其还采取了系统的环保措施,例如种植树木等等,而这些绿化措施可以释放出氧气并且吸收二氧化碳。另外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例如在绿色建筑的实施,为人们构建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样可以降低人们患病率,而患病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减少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人们在绿色建筑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4)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采取了智能化系统管理,在室外运用“四有一卡”、“岗位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了建筑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少了每年的设备维护费用。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基于建筑行业新常态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从长远考虑,积极投资到绿色建筑产业中。

【参考文献】。

[1]李燕,武彦生,何云梅.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xx(9).

[2]基于大型商业地产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xx.

[3]庄白葵.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及其评价[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7).

[4]刘仲秋,孙勇.绿色生态建筑评估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绿色建筑论文篇二

在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目标说和过程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分歧,也造成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全面;政府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政府为人民服务,提倡采用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追求居住的舒适度,而开发商以盈利为目的,选用的是价格便宜,利润大的材料,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的分歧,加上政府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造成对绿色材料的选择不理想的结果。

1.2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3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问题,并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在建筑管理中,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及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绿色建筑论文篇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作为当前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手段之一,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绿色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板块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中的应用。

建筑节能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促进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为了带来相对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社会的冲突提醒我们,人类显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制造者。城市无限扩张后,巨大的隐患埋在人类的未来。问题不在于丰富现代城市,而在于如何规范它。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人类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对待世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在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再到目前的“低碳”的理念,我们逐渐意识到,人类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无限无尽的欲望在发展过程中,否则他们将承受来自大自然的无情消解。于是,绿色建筑理念开始萌芽,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也开始流行起来[1]。被广泛引用的可持续性定义是从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题为“人类的未来”的报告开始的。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利益破坏未来的基础。”这一长期来看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为建筑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它应当是整个人类当代和长远利益的短期利益;应该考虑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个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这颗星球的未来人的有限的地球资源共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劳伦斯在“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说,“这意味着可持续性是使幸福生活比生存,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消费。”在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相当于做有害于人类自己。

建筑节能就是合理的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的建设,包括建筑本身,保温功能,建筑材料在能源消耗和建筑采暖能耗的生产等等。在确保建筑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自然能源的水平到标准。一言以蔽之,建筑节能是指减少采光照明、空调制冷、采暖供热、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调节室内湿度的能源消耗,以及地热能源、太阳能的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于20世纪率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在建筑节能取得进展的同时,又将其扩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居住舒适度等领域。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但目前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分析,目前社区的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了7。7%。

人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必须更环保、更有科技感;因此,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建设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关键问题。可持续性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有关人、环境和社会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研究。可持续城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确定可持续性的`作用加以阐明。事实上,这种可持续性代表了一种新的方法,它包含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基于重新思考的过程,旨在将当前城市的整体实施与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和人民联系起来。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行所需的能源消耗增加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目前国际公认的做法是采用创新的方法减缓这一问题。鉴于此,绿色建筑的能源性能对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与能源的性能高度交织在一起。因此,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和波浪等)不但对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持续能源(包括废物能源)在可持续性的增强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2]。回顾以往的研究,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材料表明,绿色建筑(包括低能耗、超低能耗和零能耗建筑)有明显的交叉在一起的节能设计,以先进的集成技术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消费(加热、冷却和电力等)。

针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能源效率,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基本的准则。在这方面,太阳能可持续系统一直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且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在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设计起着统领作用,协调各专业,发挥自身特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太阳能系统一般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连接器已被利用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冷剂充电的家用热水系统不但制造简单,包括一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而且同时能提供充足的能耗。因此,建议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和开发中利用各自的成果,冷却和加热系统是最近研究绿色建筑的一个主要热点[3]。

建议考虑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未来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这表明,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可能是相当有益的。回顾近年来的学术尝试,主要集中在风力发电的利用、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的利用。但是,它仍然是研究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关键。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城市功能朝着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等特点,是自然界中可以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人们居住环境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时,也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1)因地制宜。可再生能源在不同地区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能源状况和气候条件,有选择、有侧重的利用可再生能源;(2)新技术开发。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加大相变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利用的技术创新或产品研发;(3)可再生能源耦合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术,将分项技术整合,以改善单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形式效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节能优势等缺陷,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绿色建筑论文篇四

摘要: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十分显著。同时现代建筑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本文将就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篇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基于环境发展的实际需要,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环境、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仔细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文主要对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现存问题进行研究。

绿色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把环境发展与建筑行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指导,创新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根据绿色建筑的实际要求进行管理,发挥绿色建筑的优势,适应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在实际管理中,仔细分析研究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根据问题的实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

1.1工程利润较低。

建筑工程的利润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开发商才有动力投入到建筑行业中来。但是绿色建筑工程的利润并不高,这也是推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1]绿色建筑工程在建筑材料、施工材料、工程管理,施工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工程成本也较传统建筑工程高出许多,而从人们的消费水平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绿色建筑工程还要以传统建筑工程的等同价位出售,这就使得开发生的工程利润降低,积极性自然也就降低了,非常不利于绿色建筑工程的推进。

1.2缺乏相关政策保障。

目前,虽然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绿色建筑工程的政策制度,但是由于这些政策缺乏时效性,在绿色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缺乏保障。特别是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标准、建设标准、质量标准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往往需要开发商以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要求,约束力非常有限,致使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缺乏规范,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相关监督部门也缺乏政策指引,监管力度不足,因此,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形式主义,在落实上出现困难。

1.3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由于建筑工程的类型不同,需要的评估方式和评估方法也不相同。[2]绿色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与传统建筑工程差异很大,因此,传统的建筑评估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建筑工程评估的实际需要。虽然绿色建筑工程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评估体系还是不够完善,没有与之同步发展,各种类型的评估只涉及很少一部分,建筑施工和建筑监督的评估结果差异很大,给绿色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

绿色建筑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在工程管理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进一步发展。[3]目前,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部分管理人员还是传统建筑的管理者,缺乏绿色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对于绿色建筑材料、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等各方面的了解不够,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较低,不能在管理中发挥出实际作用,致使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局面非常混乱,严重制约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

1.5各部分工作缺乏协调性。

绿色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发展还不够完善,涉及到的部门较多,需要多个部门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努力。但是各部门在实际协调过程中,矛盾重重,意见无法统一,各种管理都出现了交叉,协调性不高,致使绿色建筑工程无法顺利实施。此外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一旦产生责任问题,不想推诿,致使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1提高绿色建筑意识,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制度法规。

这是从绿色建筑工程的宏观管理方面来讲的,首先,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要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建筑开发商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认识,能够主动认识到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优势,愿意参与到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发中来。此外,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主动选择绿色建筑工程最为自己生活、工作的场所。同时,国家要根据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提高制度法规的时效性,使绿色建筑建筑工程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2.2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在绿色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总结先进的经验,研究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工程特点,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各环节,再到竣工后的工程维护保养,都要有准对性的进行科学评估,最后把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

2.3提高管理水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

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设计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督管理人员等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另外,也在注重直接聘用先进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其次,要对建筑工程的细节,如建筑与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与施工技术,工程的验收和维护等各方面,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使之符合绿色建筑工程实施的具要求与标准,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4各部分加强合作与交流。

在绿色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划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以促进工程发展为主要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出现矛盾与交叉时,以整体利益为主。发生责任纠纷时,要根据职责化分标准找出直接负责人,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各部门间的协调性。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工程是环境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建筑工程必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因此,必须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认真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之有效的进行解决,才能促使绿色建筑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1]吴明温.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xx(03):151+172.

[2]王爱武.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xx(15):284+288.

[3]郭丽娟.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xx.

绿色建筑论文篇六

在一栋建筑的规模、功能、区域确定了以后,建筑外形和朝向对建筑能耗将有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与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从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较小的体形系数与较小的外部负荷呈现正比关系。而用途为住宅的建筑物外部负荷不稳定其对能量消耗占主要因素。而对运动场馆、影院等大型公共用途的建筑物而言,其内部的发热量要远远高于外部的发热量,所以在设计中较大的体形系数更加有利于散热。也就是说普通住宅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由于用途不一样,其发热量影响因素也不一样,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其体形系数的设计要求是相反的。

2.2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是一项能够大幅提高热工性能的绿色节能工程。其外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与其保温效果呈现正比例关系。外墙保温工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有效地避免室内温度的快速流失,而且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太阳光辐射而导致的外墙温度升高进而带动室内温度的上升,从而减小了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工作载荷。这样一来,通过铺设建筑物外墙保温层不但使夏季的隔热性能得到提升还使得冬季的保温性能得以加强。这样就减轻了冬季供暖压力和夏季的降温电力载荷,从而使得建筑物的能耗得到降低。所以,从考虑降低能耗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工艺与技术进行广泛的实施。

2.3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控制以达到综合性系统节能的目的。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利用空气处理、尽可能地多采用自然光、优化完善自然通风设计等诸多综合系统,整体性多方位地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科学系统地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整体性综合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建筑当中暖通系统占其总能耗百分比高达50%以上。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有机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首当其冲就是要从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入手,其节能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对暖通系统的自动控制。而从当前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效果来看,节能效率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一般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最高可达30%左右。

2.4充分利用洁净丰富的太阳能天然能源。

就目前而言,太阳能为目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具有极为洁净和廉价等诸多显著优点。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对于我国而言太阳能资源相对还是十分丰富的,在我国年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达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的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3000小时以上。这为我国开发利用洁净的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制约着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因素在于其能量转换率过低,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2.5引入中水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使用避免浪费。

我国的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00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属于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在正常生活中使用量占95%的洗涤及排污用水使用的都是饮用水,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饮用水的处理要求极高,但是使用量只占5%。引入中水系统后95%的非饮用水(浇灌、洗涤、冲刷)将不再使用饮用水,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这样极大地节约了对饮用水的浪费性使用,减少了水处理成本,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2.6应用昼光照明技术降低照明能耗。

在建筑的能耗排行中,建筑照明是排名前列的选项。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建筑物中,建筑照明所消耗的电量有时候可以占到总耗电量的30%以上。而且由于照明发光制热的因素,在一些需要降低环境温度的区域空间里,因为照明制热的原因还导致制冷系统载荷的被动性加大。昼光照明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理想和质量更好的照明。昼光照明减少了电力光源的需要量,减少了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研究证明,昼光照明能够形成比人工照明系统更为健康和更兴奋的环境,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15%。昼光照明还能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3结束语。

当今世界对低碳排放的追求越演愈烈、人们对健康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态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适应的开发行为。建筑行为要素是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变和转化,绿色建筑行为在各方面都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有效地开发与推广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并实现节能创效。面对我国各种资源都相对紧缺的现实情况,推广节能建筑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2).

[2]邹江,贺珉,朱华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j].浙江建筑,,23(10).

[3]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3).

[5]沈天清.节能省地住宅小区设计新理念[j].工程与建设,,(5).

绿色建筑论文篇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能源紧缺日趋严峻,“低碳、环保”是必由之路。欧美国家为减缓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能源负载与破坏,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绿色节能建筑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综合各项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的消耗,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概念的出现,给当代建筑设计及系统优化节能技术应用带来了理念上的巨大革新。它要求我们在建设适合人们生活、工作和开展其他社会活动建筑场所的同时,不但要全面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尽量地减少环境污染,这不单是时代所赋予建筑工程师和城市规划设计者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和能源紧缺时代的世界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顺应自然与社会发展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绿色建筑在概念上主要包含如下几点:(1)节能,在这里主要是强调要我们减少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2)保护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3)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的使用空间要做到“适用”、“健康”、“高效”。绿色建筑从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到拆除每个环节都有各种各样的节能及环保要求。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的利用,还要尽量地降低建设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且确保建筑在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低耗、舒适、健康的空间,并全力降低拆除时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绿色建筑论文篇八

能源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目前节能工作的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保护,建筑工程中已逐步推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也将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且促进了材料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往企业大都是牺牲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导致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现代的企业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进行,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慢慢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遵循绿色环境为主,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建筑行业的环保节能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原材料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以及新建筑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的浪费。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状况来看,建筑工地的杂乱现状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出行。能源消耗和建筑扬尘问题仍旧十分严重,能源的高消耗使得建筑施工成本大幅提高,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得不到保障,使我国城市建设的施工水平长期处于一个较低层面,因此,推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水平和范围,对建筑行业意义重大。由于国家在环保科技和设计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得以被研究和开发,目前很多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中,使用了太阳能、天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切实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源、材料的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将节能绿色环保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可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其从高能耗的新型建筑材料向低能耗、低污染、多功能发展,满足人们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使用的是水泥、土、石头等建筑材料,这些都是构成建筑的基础。每年建筑材料使用量超过了40多亿吨,由于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导致排放很多污染物,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消耗大量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生产建筑材料需要消耗矿产资源100多亿吨,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使用效率远远低于40%,每生产一吨建筑材料需要直接排放超过1t的废弃物,再加上生产建筑材料的厂商技术落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浪费,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虽然建筑厂商对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但是效果较差,很难解决当前问题。

2.2造成大气污染。

每年建材耗能仅次于电力耗能,建材生产过程中会直接排放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

2.3产生有害物质。

建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例如人们常见的苯、甲醛等,这些有害气体是致癌物,影响人体细胞内的造血功能,所以人们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不但要求美观,也要健康环保。

2.4导致水和土地污染。

建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排放很多废水,建材厂排放污水碱性偏高,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会污染水源,使人们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土壤同样如此,长期受到污染影响,土壤最后变成“渣化”。

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很多人认为多种树草就可以保护环境,这是人们的.误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保证建材绿色环保、无污染。

3.1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目前需要厂商大力发展节约型建材,提高建材利用率,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施工时,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施工,既可以减少废弃物产生,也可以保护环境。

3.2健康型装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建筑材料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无污染建材发展越来越快,建材的“健康”是衡量建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虽然建筑企业在绿色环保材料利用与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利用与环境保护机制仍有待完善和发展,因此必须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1大力宣传,加强环保意识。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才能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环保宣传,加强人们对建材的再利用,严格把控污染源,提高环保建材的使用,选用对人体健康的材料,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4.2制订健全的建材环保法规。

国家需要对建材质量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确保建材安全、环保,从生产、制作、销售、施工环节制定一系列措施进行严格监管,制造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

4.3加强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和研究。

提高我国建材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使环境可以全方面得到保护,让建材企业按照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环境方向发展。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和支持建材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技术,才能促进建材的重复利用。一旦我们与环境成为友好的“朋友”,才能相互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理念。通过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分析可知,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利用与环境保护仍需不断改善。创新需高技术人才,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为了增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为人们赢得一个良好的环境。

绿色建筑论文篇九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我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业仍然是能耗高、建造方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的传统行业,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筑业要改变现状、寻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融合先进的发展理念及科学技术,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是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提前生产,然后运至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结构体系主要分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以及木结构三大结构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装配式木结构不能被广泛推广来解决大量的人口居住问题,目前木结构主要应用分析于高档低层别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虽然耐久性高、可塑性强,但是其预制构件重,运输半径大,运输成本的管理费用偏高。装配式钢结构具有钢材重量轻、抗风抗震性能佳、施工周期短、建筑品质高、有效使用面积大、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优势,与其他两种结构相比,钢材可回收再利用,更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绿色建筑的代表,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

2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鉴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好等优势,其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分析。日本有三成以上的房屋采用钢结构,在住宅领域钢结构甚至占比超过了七成;美国钢结构被应用分析到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其中在住宅领域钢结构占比超过四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分析,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分析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大跨度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工业厂房等公共建筑领域,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技术较为成熟。而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则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与人们对钢结构住宅的性能优势认知存在局限、对钢结构住宅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改善目前我国住宅因多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而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建筑业人工成本处于上行趋势,并且自xx年以来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价格快速攀升,混凝土结构相对于钢结构的成本优势在逐渐缩小。钢结构建筑有助于化解钢铁去产能困局,巨大的市场空白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留了大量发展空间[1]。自xx年以来,行业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渐向钢结构住宅倾斜。xx年x月,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xx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xx年x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范。

3装配式钢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标准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认可的标准体系,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无法参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执行,企业就不可能进行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工业化水平低导致成本增加、钢结构市场发育不完善,影响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造水平和发展速度。

3.2建筑成本高。

我国建筑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在此阶段,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不足且生产和运输成本过高,建设生产未做到真正提升效率,无法发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价格优势,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不明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大,其造价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偏高,在前期投入资金量大而回报周期长,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3信息化发展滞后。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装配式钢结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造模式既需要实现建筑、结构、机电、内装等全专业系统一体化装配,也需要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一体化实施。然而,目前bim技术虽有一定的实践,但总体上推进缓慢,尤其缺少对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管理及应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4专业人才短缺。

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不同,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模式需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相关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行业内缺少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技术人员都更熟悉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对装配式钢结构缺少了解和实践经验,短时间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专业人才的短缺,将不利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

4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相关政策,构建技术标准体系。

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应以政府引导为基础,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适当推行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如土地供给、科技研发、资金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尤其是住宅领域。同时应健全监管机制,制定配套措施,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现状,应加大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等各环节的标淮化建设,完善和提高技术标准体系;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工法、配套管理方法的研发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及管理水平[2]。

4.2提高工业化程度,降低建设成本。

导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用钢量大,材料成本高,因此需对主体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减少整体钢材的消耗量;二是预制构件加工成本高,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设计,批量生产发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由此可见,降低成本的关键是实现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化,做到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及标准化施工,提高行业工业化程度。同时做好设计优化,加大施工阶段新工艺、新方法的硏发,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整体综合效益[x]。

4.x加强产业协作,提高综合效益。

装配式建筑采用设计、施工、制作与安装高度协调统一的一体化建造模式,需要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共建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产业联盟,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快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提高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利用率,逐步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提高项目各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效率。同时,积极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优势,提升整体综合效益。

4.4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培养机制。

保障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立和完善专业资格认证、技术考核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方面培养专业化的生产、施工、管理队伍。与此同时,可结合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力度研发建筑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人力进行生产、施工和检测等工作。此外,针对人才短缺现象,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协同育人,联合培养钢结构相关专业的人才,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健康发展。

5结语。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装配率高等特点,加之有利于化解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助于构建项目建设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在现阶段,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应用分析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项研究,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定将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泊,刘冰,韦凯杰.钢结构建筑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优势[j].福建建材,20xx(02):x1-x2+10x.【2】廖礼平.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经济,xx,x8(12):1x9-14x.【3】李惠玲,王婷.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项研究[j].建筑经济,20xx,41(0x):20-2x.

绿色建筑论文篇十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以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等产生的无毒无害无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材料为主,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的生态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使其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对绿色建筑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就是建筑材料的选用。政府部门近年来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措施。旨在为人民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环境对建筑的要求。如今空气面临严重污染,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实现绿色环保。欧美国家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占到了50%以上,因此,对绿色材料的使用刻不容缓。

(3)资源的缺乏及不可再生性要求。资源在不断枯竭,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有限的资源,因此,要求建筑必须绿色节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筑材料优势主要是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弥补了传统建筑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不足。具体。

总结。

如下:

(1)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多使用低消耗、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材料。

(2)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建筑材料传统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减低能源的消耗。

(3)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遵循无污染原则,原材料都为绿色环保材料,无任何有害物质添加。

(4)多功能也是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节能环保、安全耐用、有益健康等多种功能。一方面,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今,建材工业中绿色建筑材料已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份额。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有绿色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绿色装饰材料等几类。凭借其节能、节地、减少资源消耗及保护生态的优势带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主要的绿色墙体建筑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态水泥。

生态水泥是用火山灰、钢铁渣等废弃物作为水泥原材料研制出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不会固体废弃物,能够与境相融。与传统水泥比较,其一氧化碳排放量小、节能,其强度等基本性能与通水泥相当。

真空玻璃与普通比较,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太阳光,通过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室内温度,达到了绿色节能效果。同时,它的保温、隔音、透明度、寿命等都较传统玻璃大大提高。

(3)墙体材料。

新型建筑绿色墙体材料主要优势在于其原材料是采用粉煤灰、矿渣灰及混凝土空心砌块,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自重,并且其隔音、节能效果都较好,经济实惠。

我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已成为了新的主题,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内外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我国的绿色建筑材料发展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种:

(1)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式是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一些地区对资源过度开采已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必须本着节省资源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同时,寻找原材料的替代品,主要是寻找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来替代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或者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通过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满足需要。

(2)根据绿色建筑材料的本质要求,能源节约、节能要体现在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中。首先要不断优化材料本身制造工艺,降低材料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另一方面,建筑材料使用方面也要降低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能耗、使用时的保温隔热等功能。

(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今后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人们将会更加注重身边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毒害、无放射性的绿色材料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4)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空间绿色建材也将会逐步运用。全球变暖对建筑领域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隔热材料、防晒材料、散热材料等,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空间绿色建材设计理念也不断渗入。

4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已成为了主旋律,绿色建筑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追求绿色建筑的重要生活理念,主动推广和应用新刑绿色建筑材料,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建筑也成为了全民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论文篇十一

摘要:首先对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然后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方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物立面设计;设计方式。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格局也有所扩展和完善,这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发展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显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为了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浪费现象,并完善建设工艺和建设技术,设计人员主张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1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1.1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经济性。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对建设资源的有效应用率,进而实现了对建筑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且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立面的生态化设计和建设,在提高立面建设方案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能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经济性,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设需求和当地环境,应用合理的设备和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向提高。

1.2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建设需求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建设技术、建设装置、建设环境等,进而有效确保了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实现对施工环节的科学监管,并逐渐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2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1季节影响因素。

想要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季节因素,并分析不同季节气候条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影响,如果发现在每个季节光照都会对建筑物有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立面时便应当全面考虑建筑物光照因素。如果建筑物的采光能力超过了日常所需光照强度,则需要结合季节因素建立遮阳系统;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物的遮阳需求,并结合环境因素卡站设计工作。

2.2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必然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是在部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绿色建筑物立面设计会面临一定的经济问题,这回阻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践行。

3.1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植物要素。

3.1.1草本植物要素。

草本植物的茎相对柔软,其生长周期不等,具有适应能力较强和生长力较为旺盛的生长特点,并且其生长局限性较少,适合应用在建筑立面绿色设计中。例如,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立面设计应用的便是草本植物要素。

3.1.2种植基盘植物要素。

植物生长不能缺少种植基质,尽管不同类型的种植基盘能够为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个有所不同,但是每种基盘都能够满足其相规划与设计对应植物的生长需求,而种植基盘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物立面绿化设计效果。下面对常见种植基盘类型及其应用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总结。

3.2加大水体调节方式应用力度。

加大水体调节方式应用力度是保障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功中应用效果的直接方式,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水体调节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水体运动化学性质,科学计算水体的比热容和流动性,同时开展实验调查,进而确保在设计过程中对环境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知。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立面设计中应用架空层设计理念和方式,以此来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实现建筑物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进行中庭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利用烟囱效应来推动空气气流的运转,使其能够转移到中庭的上部,这样中庭上部的空气能够进入到室内,在确保了空气流通质量的同时,能够优化建筑通风设计效果。

3.3合理控制建筑物立面成本。

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立面设计时,需要控制好设计成本,并合理的应用各种建筑立面设计技术,按照建筑要求严格执行施工操作,同时需要注重应用新型建设设备,旨在构建多形态的现代化建筑,在保障建筑立面绿色设计的同时,带给群众以新奇和美观的视觉感受。如果建筑立面设计要求相对较少,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工作中结合无渍化要求,并对建筑立面进行隐藏处理,此外,在设计绿茵设施时,为了保障绿荫建设设备能够有效运行,应当将其施工温度控制在4℃左右,这样才能保障绿荫建设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推动绿色建设设施向生态化方向前进,在保障绿茵设施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建设成本,有利于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应用先进的建筑物立面绿色植物种植技术。

(1)种植槽式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在进行建筑物外墙设计时将植物种植槽预留出来,随后将植物种植在槽中,并确保植物能够得到正常的生长。目前该技术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并且适合应用在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外墙建设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能够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

(2)水培式种植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外墙上制作骨架,并在骨架上固定板材,随后将高分子材料织物固定到板材上,植物则被塞到织物载体中,属于无土栽培方式。

总之,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不但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程度,还需要将立面设计工作和环境保护结合到一起,旨在探索一种自然和谐的设计模式,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充分的分析施工方式、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展现绿色设计理念,以此来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论文篇十二

1.1节能性确保居住者身心健康是绿色建筑需求的根本所在,而资源节约更是基本需求,但其前提条件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应对自然可再生能源加以充分利用,例如生物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等,避免大量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在先进高效节能技术的支持下,环境污染问题可得到有效规避。与此同时,还应确保各专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统筹安排以增强建筑物使用性能,并推动建筑施工逐步趋向于节能、节材方向,切实践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2地域性与环保性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因地制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设计师应从建筑物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盲目照搬其他地域的建筑设计。不同地域间地质构造、地形以及气候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建筑设计首先会因地质构造以及地形影响而在高度、面积以及布局方面有所不同,设计的地域性要求对本土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予以尊重,并对该区域内建筑材料的应用予以强调;而气候差异则具有更为明显的地域性,应尽量通过被动式制冷集热以及自然通风和采光来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能,并降低各类设备产生的污染与能耗。

2.1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应保持有机协调在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绿色建筑理念始终保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首先纳入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理念,进而作用于设计实践。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建筑实际要求展开全面规划设计,确保建筑物能够与邻近环境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设计模式对各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设计者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应从建筑实际要求出发,并深入研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问题。实际上这种建筑设计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为基础,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

2.2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从整体规划着眼,并对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予以充分考虑,将生态环境与建筑结构纳入微生态系统中,并区分其功能,建筑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保证畅通性。与此同时,还应对建筑结构的形体、朝向、绿化、间距等予以考虑,整体规划设计集花园、智能化以及中小型化为一体,同时增加绿色占地比例;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注意重点保护水体、土壤以及空气环境,尽量选用绿色装饰材料;应妥善处理废弃物,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应全面考虑沿街绿化布设、建筑绿化以及楼间绿化,创立多层次、多品种且富有立体感的绿化环境,确保居住者与自然更为贴近,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设计师在取景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所选景观模式应尽量与建筑结构保持一致性,二者实现一体化设计。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新旧建筑结构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推动建筑结构全面化、一体化发展。

2.3绿色建筑设计选材的合理性在建筑保温技术中,玻璃材料是生态化节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筑市场上近年来不断涌现低辐射、吸热、电敏感以及热反射等不同类型的玻璃产品。而设计师们能够将此类玻璃材料组合并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实践中,进而营造出一种复合型的高效能构造方式,实现生态保温效果。从诸多建筑实践可以发现,建筑结构在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下能够实现内部升温,通过光电池转化或者集热器可将太阳能集中利用。所以,建筑生态建材中太阳能光电材料的价值不容忽视,设计师们应将其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三、结语。

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助于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筑企业对此也给予了大量的投入。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就此浅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绿色建筑论文篇十三

在当前各行业都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往所使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案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前的施工管理方案或许仍然有效,但已经逐渐跟不上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建筑业施工管理创新是很有必要的。1.1建筑业自身发展趋势需要管理创新。我国建筑业虽然正遇到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些机遇与挑战中,不但进一步暴露了建筑业一直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由于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理念的不同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使其在经济市场高速发展,创新施工管理理念势在必行。1.2管理创新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逐渐改变着社会结构,要想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形下快速发展,需要各行业依据自身的行业特色不断调整行业机制,不但要在技术一进行调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创新,要突破以往的管理理念,找到与时代发展所契合的管理方案。建筑业尤为如此,建筑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方面,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不仅无利于施工进程,更有可能影响施工进程,所以建筑业的施工管理创新才显得尤为紧迫。1.3管理创新是现代化的标志。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包括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都较为良好,但行业的发展要向前看,虽然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良好,不过行业内的竞争也极为惨烈。通过近年来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创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在施工是更快更好地达到施工目的,完成施工目标,管理创新必不可少。除此以外,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要与国际接轨,国际市场也处于不断的市场变革中,所以,我国建筑业要突破旧思维、接受新理念、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可行策略。

2.1提高施工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虽然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但各行各业的竞争,人才才是竞争的根本。当前我国的建筑业越发注重一个工程的完成质量和完成速度,要想使以上两点都能完美达成,优秀的设计施工团队和施工技术固然重要,好的管理人才也必不可少。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把握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可以避免工程受到不必要的因素影响而延误工期或是影响质量。所以,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良好的管理人才,培养合适的管理人才不仅需要人才本身的基础知识和管理经验,还需要在每一次工程开始之前企业的针对性培训,毕竟,建筑行业的流动性极强,每一次施工的地点也各有不同,所以,开工前的专门培训必不可少。2.2创新管理手段。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陈旧的管理方案最终也会被取代,所以,当前我国建筑业管理创新就少不了管理手段的革新。但革新并不意味着一昧的删除,而是有选择地留下传统的管理精华,同时结合企业的管理传统和施工技术发展出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最终制定新的管理手段时,不仅可以向同行取经,也要注重到国际上选找灵感,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国际的,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2.3创新施工管理机制。有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合适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所长。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始时要注意市场的发展现状用科学的手段和人性化的思考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不仅与建筑施工企业有关,也与国家息息相关。我国现有的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说十分完善,要想改革施工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法规,这一点,可以向相关法规较为完备的国外借鉴。

3绿色施工管理探索。

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将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与绿色环保理念相结合而产生的适应于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种管理理念。绿色施工管理其实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管理方法,从初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技术应用到最后的整理汇总,各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在建筑行业,现在的全球环境现状其实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将绿色环保考虑到未来的行业发展中,未来的经济发展势必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好的绿色环保的施工管理方案可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3.1探索绿色施工管理的必要性。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形越发严重,而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又极其激烈,所以如果施工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在施工管理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只有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管理方案与绿色环保的契合度,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绿色施工,才能让经济与环保一起发展。3.2绿色施工管理策略。当前新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的绿色管理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机遇,在施工时合理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不仅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也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比如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的使用可以将那些耗能大的设备替换下来,在工程施工时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就是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有些废旧材料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这时就可以考虑能否将废弃材料进行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成本。除此以外,建筑施工企业也要明白技术开发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实是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保证自己在科技手段上不落人后,才能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兼顾施工管理的绿色环保。

3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和效率一样重要,建筑的施工管理创新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建筑业本身,要用创新的,前瞻性的眼光观察这个行业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除此以外,建筑业也要关注有关建筑材料的科研项目,掌握新兴技术并加以应用,使工程最终所呈现的效果达到最好,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也要注重完善有关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保障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背景下保障我国建筑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冯景武,冯向花.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科技资讯,20xx,13(3):133-133.[2]庄炳聪.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江西建材,20xx,13(22):291-291.[3]何英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智富时代,20xx,13(7x):171-172.[4]赵立武.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门窗,20xx(5):205-205.

绿色建筑论文篇十四

摘要:在现今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模拟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设计误差和资源浪费。不同科研设计单位大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模拟方法和方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文章对绿色建筑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后,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不同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计算机模式;设计误差;采光;采暖;噪音。

目前,在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成为强制性内容。我国绿色建筑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很不成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同科研设计单位大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模拟方法和方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设计工作,以下从设计基本原则、主要设计内容、设计关键环节、设计优化方法、设计布局模式等方面出发,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1.1设计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环保与节能备受关注,绿色建筑设计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将建筑工程本身和复杂的周围环境相结合,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光环境和风环境等因素都是设计人员所需要注意并且关注的。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密切地结合建筑的预期性能进行计算机模拟,从而能够对建筑性能与强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1.2主要设计内容。

设计人员在确定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内容时,应当合理地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应用进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环境性能信息进行直观和准确的反馈,进而对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与优化。例如夏季,建筑的地面热量可以通过自然风带走,而室内热量则可以利用穿堂风带走,因此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就可以对设计方案的室内热量控制起到很大的帮助。

1.3设计关键环节。

绿色建筑设计实际上对于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计算机模拟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并且在设计工作中持续地总结工作经验,从而更加高效地应用好计算机模拟这一建筑设计的先进辅助技术。

1.4设计优化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类型的优化方法。设计人员在优化设计方法时应当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之后,适当地辅以人工处理,从而确保模拟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这实际上也便于设计人员综合对比各方面的因素,选出最为合适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此外,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实际形态及建筑的朝向等因素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将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等影响建筑使用情况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此为基础确定的优化方向则是尽量地与本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垂直设置建筑的纵轴,然后将正南方或者偏南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从而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1.5设计布局模式。

绿色建筑设计的布局模式需要以周边建筑群的布局为基础来进行。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布局时应当从不同的建筑布局中选出节能环保要求最符合工程预期标准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分析不同建筑布局的风环境,从而进一步发现建筑布局的实际影响因素。此外,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布局时还应当更加充分地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例如,如果建筑所处的地区比较严寒并有较大的季风,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布局时,应当将防风因素放在最为关键的环节中,这就意味着错列式或周边式的建筑布局能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设计布局模式。

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需要从不同方面着手,以下从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合理控制风向夹角、优化建筑采光模式、控制采暖与噪音等方面出发,对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进行分析。

2.1充分考虑外界因素。

设计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模拟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了解主导风向对于建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良好的建筑室内通风模式。此外,设计人员在充分考虑外界因素时还应当更加充分地结合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朝向的选择。例如,如果设计人员想要对于夏季建筑室内穿堂风进行必要的强化,则可以选择将建筑物迎风面面积适当增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自然通风动力,因此可以使用自由式和斜列式的模拟布局来提取数值,然后进行参数的修改与优化。

2.2合理控制风向夹角。

计算机模拟对于设计人员合理的控制风向夹角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人员在合理控制风向夹角时应当严格地控制建筑物朝向和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这也是保证冬季的采暖热损耗得到有效控制的首要前提之一。此外,设计人员在合理控制风向夹角时还应当考虑到部分建筑东西立面只有很低的日照入射角度,因此很难控制光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如何对于夏季的自然通风进行强化。例如设计人员在建筑布局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东西错列式来进行模拟,如果模拟的效果并不理想,则可以使用斜列式以及点状自由式重新模拟,直到获得理想的风向夹角。

2.3优化建筑采光模式。

计算机模拟的进行还可以起到优化建筑采光模式的效果。设计人员在优化建筑采光模式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日光照射量。除了需要在确保南向日照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模拟夏季时建筑的采光模式和日光照射条件,对天窗光漫反射进行分析,进而对于东西向的光照进行最小化的数据计算与分析。

2.4控制采暖与噪音。

计算机模拟对于建筑的采暖与噪音控制有着重要的助力。设计人员在控制采暖与噪音时需要将采暖控制的重点放在冬天,因此模拟的条件与参数也需要符合冬季的气候、温度情况。例如在冬天的时候,大多数绿色建筑的西立面会将额外的太阳能采暖提供出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常规的冬季采暖模式实际上是非常被动的,并且这一模式在夏天的时候还会受到大量热量侵袭的困扰,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绿色建筑的使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光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模拟建筑采暖情况时,需要对立面采暖进行必要的优化,通过参数对比、数据分化等方式来获得更加优秀的采暖方式,并且有效减少采暖对于建筑夏季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建筑的噪音控制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将模拟的重点放到建筑周边的交通噪音控制上,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模拟绿色建筑周边的车流量和工作日人流量等情况,从而计算出建筑不同层数中收到的噪音分贝,最终通过对建筑物形体的改变,在空气绕流的影响下模拟更加均匀的分布,有效减少噪音对于绿色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

3结语。

计算机模拟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涉及到了光照、风向、采暖等诸多设计领域,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于计算机模拟的关键环节与优越性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实际水平。

作者:周鹏单位:安徽省池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796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