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最后,仔细检查和修改总结文章,确保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是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一
瓜洲镇中心中学。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课文出处。
2、读准生字词、学习断句、熟读课文。
稚藐强唳凹凸砾邱壑。
3、借助字典、注释、弄清有关字词解释。
察故私拟强怡然徐唳拔鞭方之其以为或。
4、口述文中三件趣事、翻译全文。
5、探究作者为何有“物外之趣”
6、口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思路结构(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总叙“物外之趣”
这一节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
第二部分、第2―4节,分别写观赏白鹤之图、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三、写作特点。
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正因为“明察秋毫”能细察藐小之物的“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是总述,是面上的记述。正因为“明察秋毫”,所以能观蚊如鹤,能“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为丘壑,能视蛤蟆为“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样用三个典型事例分述了“物外之趣”,从点上具体记述了幼时的趣事。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4][5]。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二
2、借助字典,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固定句式。
3、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
2学情分析 评论 3重点难点 评论
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幼时记趣 评论
活动2【讲授】幼时记趣 评论
(二)作者简介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
(三)检查预习
(四)正确朗读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活动3【活动】幼时记趣 评论
(五)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小组讨论,分段翻译
2、交流指正
活动4【练习】幼时记趣 评论
(六)总结,巩固
实词积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到极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的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虚词积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无实意。
昂首观之:代词,代指蚊子。
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
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通“僵”
省略句:群鹤舞(于)空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被动,译为“……被……”
(七)作业设计
1、同桌互相翻译全文
2、识记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复述本文作者的相关常识
2、指名解释相关字词
3、指名翻译相关语句
(二)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三)分析文章
1、齐读第一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幼时乐趣的来源是什么?
(综述了物外之趣。客观:眼力好,主观:好观察,观察细)
2、学习第二段,讨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的原因是什么?“如鹤唳云端”的原因是什么?(心之所向 作青云白鹤观)
3、第三段写了什么事?作者怡然自得的来源是什么?
4、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庞然大物”是什么?“拔山倒树”中的“山” 、“树”指什么?这样的变化得力于作者的什么能力?(想象)
5、齐读全文
活动5【作业】幼时记趣 评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文章
2、观察身边的某件事物,思考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记录下来,明天找同学分享。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三
课题:《幼时记趣》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粉娥审核:
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步骤:
课堂展示:
1.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疏通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探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强调重点:
(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2)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
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
以……为……为所……
9、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目标评估: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x藐小x鹤唳x凹凸x
沟壑x庞然大物x怡然称快x
土砾x项为之强x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项为之强
3作青云白鹤观
4以丛草为林
5拔山倒树而来
明察秋毫:
造句:
庞然大物:
造句:
之1)心之所向
2)昂首观之
3)观之正浓
4)项为之强
5)故时有物外之趣
其1)使其冲烟飞鸣
2)常蹲其身
3)神游其中而
1)拔山倒树而来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五找出下列句中表示“看”的词语。
1能张目对日x2必细察其纹理x
3定目细视x4见二虫斗草间x
5观之正浓x
1沈复,字x,x代作家,著有《 》。
2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x,记叙了x,
x,x。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
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独立描述,教师稍加评点,鼓励为主。)
: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目标评估:
(1)《练习册》
(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幼时记趣》
物外之趣:产生原因:
1、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2、神游山林:观察仔细
想象奇特
3、鞭打蛤蟆: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四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
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五
童年是花样的,如阳光射出的多彩,在单纯中沐浴出最真的乐。时光荏苒,年少的我渐渐长大,那些“乐趣”却停留于回忆中芳香沁心。
——题记。
小时候的我酷爱看古装片,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大侠,拥有称霸武林的绝顶武功和过人的天资,一袭白衣,孤身一人,行走于江湖之中,诛灭所有坏人,替天行道,面对那些被我所救的人淡然一笑,然后匆匆离去,从此江湖中留下一段关于我的传说……每当我幻想自己的侠客生涯时,便会不自觉的傻笑,因为这我也没少挨骂!
有时看到电视里的大侠在使剑时,我会激动地拿起吸尘器管跟着舞,准备充分的.时候,还会将毛巾被披在身上当披风,腰间系根红裤带,再挂上用纸做的玉佩,甚至是家里那把古董折扇也会带上。正式开始后,我便手持“利剑”手脚并用,从床上蹿到地下,从里屋跑到外屋,既敲门把手,又敲暖气管,再配上自己的解说词,那玩的是不亦乐乎!
我的童年生活就这样慢慢过去,慢慢留在心中。
现在,我不再迷恋武侠片,也不再幻想着当大侠,那些旧时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有的也离开了那个院子。
当我以为自己也将忘掉这一切时,不经意间,它却又如此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原来,那些最简单、最纯真的快乐是如此深刻,伴随着我长大,在疲惫时给我力量,我想那些曾经的玩伴们也会有这种感觉吧。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六
一、主要内容:这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的生活乐趣。
二、思路结构:(总——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物外之趣”,这一节主要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第4自然段,分别写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三、写作特点:
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3、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4、语言简朴、自然、生动。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播放童谣《找朋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触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急切兴趣。接着出示幻灯片回顾旧知,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播放课文朗读及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及师生互动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童趣。最后通过出示童趣图片及分发文章《钓青蛙》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升华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了解特殊句式;把握文章的总——分结构;背诵全文。
2.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读懂大意;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提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认识观察与想象的关系,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读音和停顿,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语感。 2.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体会作者幼时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童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教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难点]
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就一个事物展开奇特想象的思维方法。学情分析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模式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七
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这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的生活乐趣。
二、思路结构:(总——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物外之趣”,这一节主要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第4自然段,分别写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三、写作特点:
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3、观察仔细,想象奇特。4、语言简朴、自然、生动。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播放童谣《找朋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触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急切兴趣。接着出示幻灯片回顾旧知,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播放课文朗读及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及师生互动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童趣。最后通过出示童趣图片及分发文章《钓青蛙》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升华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了解特殊句式;把握文章的总——分结构;背诵全文。
2.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读懂大意;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提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认识观察与想象的关系,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读音和停顿,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语感。2.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体会作者幼时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真童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教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难点]。
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就一个事物展开奇特想象的思维方法。学情分析。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模式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八
学目的1、2
:两课时
教学设计:
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
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
(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
教学步骤:
1、复习:
(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和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
(1)练习册
(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
(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九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
作者邮箱:tomato4526@。
第二单元。
单元设计。
一目标:1人是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2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3回忆童年生活9,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真实的感受。
4语言得体。
沈复。
一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4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3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读与自读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4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3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三教学方法:讲读与自读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全体朗读。
二生字词。
三实词积累。
余:我。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神游。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三虚词积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因为。
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一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二
通过四大板块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四大板块。
1: 诵读,整体感知.
2; 疏通文意,说译文.
3 研读课文.
4 拓展迁移.
三 新课导入。
四 板书课题。
幼时记趣,简介作家作品,阅读注释(1)。
五 板块之一:读课文。
a)师泛读一遍,让生标清字音,注意节奏停顿。
b)领读一遍。
c)生自由朗读。
d)学生齐读。
0)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注;师去强调在文言文中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在读顺的前提下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
六,板块之二; 说译文。
a)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b)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解决问题.
c)生说译文,其他同学订正.
d)师强调订正。
e)自己对课文说顺文意.
(此板块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既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检查其对文章的理解.)。
七 板块之三;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本文围绕着污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b-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总洋的童心童趣?
d)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内容。
e)本文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点?从文中举例说明其特点。
(此板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八 板块之四;谈迁移。
a)你在童年时有类似之趣吗?
b)你认为总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c)学习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
d)如何发挥你的想象力?
e)用成语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造句。
(此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单纯的课文中走出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九小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三件物外之趣,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作者的物外之趣产生在于平时观察,想象丰富。这启示我们要多观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十板书设计。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a.以虫蚁为兽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见藐小微物忽有庞然大物。
e.余忆童稚时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项为之强。
d.拔山倒树而来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
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1、ce。
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3、山:土砾凸者树:丛草。
4、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明察秋毫。
5、仔细观察事物,经常会有很多乐趣甚至发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仔细思考写“趣”的方法;
2、归纳总结“记趣”的写作方法;
3、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1、再读课文,仔细思考写“趣”的方法;
2、归纳总结“记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物外之趣”。
计划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幼时记趣》中忆——统领全文(童年生活);小——贯穿全文(神游其中);趣——渗透全文(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再读《幼时记趣》,去想想要写出“物外之趣”,我们要掌握哪些方法。
归纳方法。
一、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概括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二、这三件事都突出了“趣”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趣”的?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4)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这四个句子,都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小物大写,劣物美写,低物高写,实物虚写。
之所以能将“小物大写,劣物美写,低物高写,实物虚写”,是因为加入了作者的。
明确:联想和想象。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不拘现实,大胆想象。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这四个句子,也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声音和形态,刻画入微,文字极富表现力。神行兼备,情趣横生。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绘声绘形,生动传神。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这四个句子,直接抒情,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直接抒情,真情实感。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真情实感,由衷抒发。
小试身手。
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童年趣事》的片段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生幼时记趣篇十五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 :(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板书设计 (略)。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8、作业 :(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2)鹤唳云端。
鞭打蛤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79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