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2:05:20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7 22:05:20     小编:紫衣梦

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总结。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仔细学习和参考。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一

(一)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在新形势课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需要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化学教学,提供应有的实验设施,并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研究出版,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本。中职教师也就更新观念,在教学创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新课改中不断摸索适应现在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共同促进中职化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二

摘要:通过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针对目前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成就动机    情感。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1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

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疏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医学化的倾向,就会忽略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误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首先,学校这方面工作者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性不是很强,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实现,而且心理课程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问题,很难能解决个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常常因措施不当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职业技能,然而若只培养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则学生只能是一项技术的容器而不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因此显现出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为高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助力。

一、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经进入以质量及特色取胜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1]素质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一般指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知识传授等途径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气质品德,使学习者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及优秀思想,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优良品德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及政治立场,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深厚的感情,使其树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高贵的个人品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贯彻中国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视野,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者有一定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搞好素质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人文素养就提高了,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智慧的提高,素质教育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创造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化的思想观念,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从认识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文精神,大力落实素质教育,在校园中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家庭积极配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理,一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校领导要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聘请优秀的人文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思想,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努力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质的素质教育道路。对于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说,既可以是显性课程,如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等,又可以是隐形课程,如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图书供学生学习浏览,二者有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体系,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考评体系不仅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要从高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出发,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和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特点,坚持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评价与管理相统一原则。

五、结束语。

只有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在行动上支持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国教育报,.

[2]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4).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四

化学内容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知识还是很多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准确掌握两者的结合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环保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有很多的溶液,有些溶液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被污染的短视频。像平时家庭中使用的含磷的溶液,就是重要的水污染源,赤潮就是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措施,不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但是常规实验中产生一些污染气体、液体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实验的.创新教学,尽量避免有毒和有害物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化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绿色实验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学生在课下进行习题练习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意地安排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作业。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化学练习题册对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还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做好课下的资源搜索,给学生的学习做好补充和安排。比如,在课上学习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白色污染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业思考题。学生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产生过程的了解,就应当找到避免产生的方法,或者不可避免时又该如何优化处理。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多交流,多去搜集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过程,并且会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安全卫士。

化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真实的环境污染现象给学生做环境教育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自觉增强环保意识。首先,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授讲座,让专业的人士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多参加环保讲座有助于他们学到更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学校当地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对污染处理的现场。用事实告诉学生,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持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道,教导他们要时刻关心环境问题,学到化学知识和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环保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或是辩论赛,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就会对这些突出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让他们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高职化学环境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环境教育的教学思想,做好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办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与策略,为后期高职院校社团创办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保证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成长和在校学习与实践发挥中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更多承载了高职院校教育及发展所要求的各类目标及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来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社团创办应思考的问题。

对于高等本科院校教育而言,社团创办与发展有其固有的`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社团创办与发展需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其模式与创新方面正在探索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院校招生中存在较大差异,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理论知识相对较弱,缺乏自信心。其二,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由于长期关注于技能训练,对理论学习较少,长期以来,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及羞怯心理。其三,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社团文化及传统积淀不足等会对社团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二、高职院校社团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情况,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

如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缺乏有效引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管理,部分社团在日常运转中存在自弹自唱,未能有效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如社团成立与解散随意性大,社团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学校社团管理缺乏统一监督,使得学校社团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另,学校社团类型多样化且比例失调,如学校艺术类及体育类社团较多而学术类社团较少,这种不平衡的比例未能有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其结果将使得学校社团难以壮大。

2、学生社团经费紧张,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

目前,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还未出台相应政策,部分学校没有或很少设置社团经费,同时由于社团综合实力有限导致自身经费筹备能力不足,渠道单一,使得社团长期缺乏经费保障,其结果将导致社团创办活动能力有限,同时,对于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目前社团指导老师形同虚设的情况较为严重。还有,社团指导老师一般身兼数职,过大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及空间较小。

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学生学制的不同及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参与社团及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能有效将精力投身于社团建设与活动组织中,学生自身潜力及技能也为得到有效挖掘及提升,其结果使得社团创办及组织的意义不能有效凸显,限制了学生发展。同时,由于这些年我国高校大力扩招,使得短缺的教学资源进一步被压缩,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经费被大力削减,使得其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4、学生社团层次及品味有待提高。

学生社团是否能够长久举办并得到很好发展需要大量学生加入,如何扩大学生社团影响力并吸引学生加入社团生存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多社团为吸引更多社团加入,大力举办一些时尚、娱乐性的活动,以取得学生共鸣。社团这种活动所举办的实际意义不足,形式过于单调,为其后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失去了社团创办的实际意义。此外,高校社团之间交流较少,部分社团在日常活动举办中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使得社团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社团缺乏创新及影响力。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将创新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基本策略加以应对。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关于对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及学生应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应对。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采取多级管理的社团管理模式促进社团良性发展。

学校可建立学校团委、社团指导老师等机构对社团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的思维引导,不断向社团及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不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再如,在社团内部强化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组织审批、监督等细则,并积极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进行管理与规划。还有,加大学生社团审批力度,在现有社团基础上大力扩大理论类等专业社团审批力度,着力打造品牌社团,以扩大社团在校内及校外的影响力。

2、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渠道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积极性。

关于学生社团经费紧张而影响日常活动开展的问题。首先,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与学校教务、后勤等部门沟通,使学生社团活动物质保障得以明确。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向社会个体等组织募集资金,来解决企业经费困难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进行。

3、重视学生社团内部人才培养与锻炼。

对于社团来讲,社员加入可为社团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但社团内部组织干部培养将对社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学生社团发展中,如没有具有一定组织经验及人脉的人对社团日常及未来规划作出有效安排,社团将失去其应有价值,社团是否还应举办有待考虑。同时,在社团成立中,加大干部培养,可有效避免依靠个人现象,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创新。

4、做好不同社团、社会企业之间良好沟通与宣传。

在高校,各类社团有很多,社团之间相互配合及共同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团之间互信,还有利于资源节约及利用。基于此,学生社团应充分重视社团之间沟通,取长补短,使得社团在创办中不断吸收与总结其他社团优秀经验,以实现自身不断成长与壮大的目的。同时,社团应重视对外的宣传与交流,积极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社团及社会企业共同创办活动及互动,以提高社团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如网站、qq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做好社团宣传,也可实现全方位宣传社团目的,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提高社团生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社团创办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同强,刘振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探讨[j]。科技视界,(36)。

[2]胡华南。大学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06)。

[3]田慧。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六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发挥资助平台的正能量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感恩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学生可以与家长、教师以及身边的人和谐共处,会乐于帮助他人,会积极回馈社会。因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感恩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5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强,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尊重与感恩。学校教育应从基本的德育工作开始,而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训练导向无可置疑,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粮食,让其以一种良好的精神和行为状态在社会中生存更为重要。

高职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类学校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纵然很多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对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依旧面临着许多困境。第一,家庭教育的忽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小开始,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因此在家庭中常常被家长所忽视,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会将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第二,学生观念的落后。由于从中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门槛低,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教育前未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对自我的要求较松,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从转化学生的观念开始,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大学生活之中。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针对其自身情况推出合理的德育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助平台,宣扬资助的正能量,设计更为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多样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将感恩教育最终落实到实处。

(一)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通过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其的考核大多是交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对思想观念的引导,让他们通过课程的教育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在行动上有所改变,这才是德育课程教育的目的所在。以感恩教育为例,让学生识别感恩的机会,做到知恩图报,需要体现在行动中。因此,课程考试的方式可多样化,感恩主题演讲,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是学生思维方式转变的行为体现,让事实说话,才能做到教育更富有实效。

在各高校每年都会评定国家助学金,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对获得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资助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惠,以此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回馈母校,奉献社会,这是资助工作应发挥的价值所在。对于贫困生来说,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应存有感恩之心,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资助的平台,在大范围内进行正能量的宣扬和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获得国家资助。

(三)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场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其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就必不可少。如,针对特殊节日―――母亲节、父亲节安排相应活动。也可以设计成按照学生年级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感恩大学,责任意识培育等活动;大二学生的感恩父母养育,感恩教师培育以及自我成长反思等系列活动;更有大三毕业季的感恩学校,一路陪伴的专场教育活动,让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感恩母校,不忘为母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知恩、惜恩,并将其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校园中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将感恩意识内在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学习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4]刘婷婷.“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七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石邮院通过立足行业优势、适应企业需求、注重产学合作三种途径,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打造出一条行业办学、服务企业、互利双赢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之路。

关键词:立足行业适应企业产学合作。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以打造学生两种素质(品格素质、专业素质)和两种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教育,坚持立足邮政,加大邮政企业订单生培养工作力度,积极加强与电信行业及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毕业生协议签约率稳步上升。

一、立足行业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将面向邮政企业基层岗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院校,立足行业优势,加强企业需求调研,针对邮政基层岗位人才短缺的现状,将着眼点放在了邮政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培养上,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力争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邮政企业基层一线岗位要求的科班人才。我们确定了“面向企业、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并争取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各级邮政企业应优先遴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类科班人才到基层岗位就业,突破一些省市邮政企业不接收大专层次毕业生的政策瓶颈,保证了我院邮政类专业毕业生学有所用,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至,学院每年召开毕业生邮政企业双选会,会议规模逐年扩大,会议效果也逐年提升,全国31个省市区均派员参加了学院双选会。随之毕业生在邮政企业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也日益明显,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从届毕业生邮政企业协议就业率不足25%,而届就突破了50%,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适应企业需求,加大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以订单促就业。

学院于开始的.邮政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邮政企业对基层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零距离”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突出的好处是对就业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招生即就业”。它不仅满足了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同时为优秀毕业生明确了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使订单生全心学习,努力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订单生的素质只要毕业时达到企业要求,就能被用人单位录用,这就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稳定的渠道。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渐落实推广的过程中,企业和学院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式招生和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学院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完善订单培养机制,不但有效提高了订单人才质量,也保证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和发展张力。,北京、山东、西藏等省区实行了订单招生面试制度,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面向社会广泛宣传邮政企业发展前景,详细介绍订单式培养的流程和途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京计划招生30人,有200人参加面试;山东计划招生80人,有近800人参加了面试。这种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校企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同时,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制定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专业订单生中开设了《邮政营业员技能训练》、《邮政储汇业务员技能训练》课程,组织全体订单生进行了《邮政营业员》和《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订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在6年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我院依托各级邮政企业,力求专业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教学实践切合企业经营实际,品格教育激发学生忠诚邮政、奉献邮政的情感和精神。订单招生省份已扩展到18个省(区、市)邮政公司和7个省(区、市)邮储分行,覆盖27个专业,累计招收订单生2571人,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扩展到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订单生品学合格,顺利毕业后,均被各省订单企业“照单全收”,现已有855名订单生走上了地市局基层工作岗位。

三、注重产学合作,以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新机制促进就业市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我院既是邮政企业基层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又面向通信企业培养一线人才。作为华北地区知名的通信类高职院校,我们在就业工作中:一是认真分析、确定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明确毕业生推介范围和用人单位分布区域,建立就业工作开展框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通信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通信技术,了解通信营销知识,接受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善于沟通,诚实踏实,企业乐用、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基层人才;把毕业生推介范围确定在通信建设监理公司、通信建设工程局、电信运营商等企业,随着三网融合概念的推广,推进在广电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结合生源地分布情况,把用人单位分布区域确定为以省内城市为主,辐射至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兼顾黑龙江、辽宁、广东等省通信企业。根据这个架构,近年来,在每年1000名电信类学生(河北生源占比80%)中,就业率连年达到了95%以上。

二是探索建立了校企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新模式,为解决就业的源头问题夯实了基础。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即把学生的实习课程安排到企业的工作现场去做,使学生真正进入工作角色,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找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企业通过接收学生到公司实习,可以使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更精准地发现适合企业、认同企业的好苗子,为接下来选用毕业生提前做好准备,形成了学院和企业之间“实训——就业”的双赢模式。同时,校企一体化的实施形成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长久机制,带动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的授课内容更贴合企业的需求。目前,学院与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华航公司、河北易安通讯网络有限公司、中兴、华为等大型公司都有合作,电信工程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及培训服务,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企业与学院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兼职教师任课、共建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就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立足邮政企业、服务通信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建设是石邮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学院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面向邮政企业作为主渠道,电信、金融、物流等其它行业为有力补充”的毕业生就业格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九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主体思路的分析研究,从课程内容改革、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辅助手段和培养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近年来,高等数学在各个理工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效非常显著。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内容的选取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能思考、会思考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也为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另外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也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考核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以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等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使用的通用教材或自编教材,内容经典但涉及现代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容较少,特别与本专业教学结合的不紧密。虽然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有一定的更新和改革,但大的框架本质上没有改变,知识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专业发展的需要[2]。因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如果能与教学评估等其它相关措施协调好,高等数学的教改步子会更大,更快。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实际情况,明确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思路及方法,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就要详细介绍、反复强调向量和空间解析几何知识;管理专业的就要关注导数和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最佳收益方案等教学内容;机械类专业的就应着重强调函数图像的描绘、曲线的凸凹性拐点以及与液体压力压强相关的积分等知识的重要性,因为这些问题跟专业息息相关。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我们应该根据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编著针对本专业发展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等于一身的特定教材[3]。

二注重教学与学生本身特点的联结。

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是大一大二的新生,他们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应了在多重监管下的挑灯夜战和题海战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性老师和家长的督导,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不能适应大学松散管理和自主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复杂状况,我们首先要把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中学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强调中学数学知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高等数学是中学数学知识的延续。可以挑选一些用中学数学的知识不易解决或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椭圆的面积、点到平面的距离、点的个数和点的长度等等很多有趣的问题,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则可以完满解决,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借助于中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高等数学中的问题,以彰显中学数学的基础价值。例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等等问题可用中学数学知识轻松解决。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再学习高等数学也很容易,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4,5]。另外,教师在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内容以及以后的工作内容挂钩,多举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另外在解题时,要讲清思路,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老师要强调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大胆探索、大胆提问,尽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共性问题给予集体解答,个人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家对“因材施教”这个字眼都不陌生,在教改措施中也经常被提起。但我们一般以不同专业方向为分类与划分的依据,而常常忽略同一专业方向不同教育个体的需求。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针对具体专业方向的特点调整、教学学期和学时,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改。同一专业方向的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可以拆分成必修课部分和选修课部分。对于欲考研等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通过高等数学数选修课设置、增加课后辅导的方式来扩充知识容量。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高等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容易只按课本内容讲,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过来老师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到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板书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内容生动、清晰,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视性,在某些内容后可以插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当下研究现状,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也开阔了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让课堂又一言堂完全变成了ppt演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6]。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要根据每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制定合适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方式,让二者互为补充,从而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把高等数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翻转课堂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信息社会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能习惯地用数学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树立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一方面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要积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够在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让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互利互助。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

摘要: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新的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这几个方面对未来教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教学方式落后。

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而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一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视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人文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1.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通讯、能源、材料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2.发挥化学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3.结合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此外,在化学学解题方法中,如隔离法、对称法、转换法等,都反映了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生活态度,非常有帮助。

4.揭示化学规律的和谐统一,实施审美教学。

实施化学审美教学,就是要结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方法的应用美、化学规律的内存美。通过揭示化学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二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必须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在理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高职院校语文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许多转向教文秘、新闻、心理健康等其他课程。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从许多学者的分析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学性和鉴赏性,尤其“满堂灌”的倾向较为严重。这样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接受、学生愿意接受和学生应该接受。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语文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是说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学不可的。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来看高职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式各样的日常应用文训练。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实用性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或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材。本科教材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突出作品的欣赏、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材则没有一篇是反映工厂生活的,而且应用文的篇目极少。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教材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教材应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还要增加应用文的篇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3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考试成绩的高低未必是最重要的。对他们来讲,考试仅仅是检查掌握和巩固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社会性。所以教法的改进要力求体现最大的实效性。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不仅指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包括与语文相关的各类讲座,在语文教学课时大量削减或停开的情况下应以讲座为主。

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口语教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语文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读音、吐字抓起。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在各种场合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班级干部竞选演说、举办诗歌小品比赛、参加辩论会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每天记el记、要结合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讲座等都要让学生参与,并布置他们写报道、消息、通讯等佳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教育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近五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形势,这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在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今天,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重视并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当是一个必要选择。为此,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和开发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对此,笔者拟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所谓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是指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的实体人才市场。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区域性人才市场。指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地区性人才市场,主要面向社会,所以辐射性很强,就业量大,但对高校毕业生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2)高校举办的“招聘会”、“洽谈会”。由一所高校或几所高校联合举办,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洽谈,通常也吸纳其他高校毕业生参与。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较有针对性,但一般规模都不大。

3)分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是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从用人单位和高校两方面考虑,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出发,按学科分类,组织高校毕业生与相应的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目前,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4)职业介绍所和猎头公司。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为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这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其目标顾客通常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家政服务等非熟练工以及能给其带来较高单位业务收益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服务范围较窄。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输送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除了要充分发挥以上几种类型的就业市场外,还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拓就业市场。对此,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寻找突破口:

1)拓宽“订单培养”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直至教学的具体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校企协作,在协作中更准确、及时地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直接为其“定制”人才。

2)开发“个体创业”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应包括创业能力。因此,除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外,还应加强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将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的创业型人才,使更多的毕业生通过个体创业的模式实现就业。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有形就业市场虽然仍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它存在明显的局限。一是成本高。如一些大型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开始前,组织者要事先通过信函、传真等方式与各地、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合理安排场地和摊位;各高校组织学生准备好个人简历、求职书等材料后,要不远百里甚至千里急急忙忙去赶场,疲于奔波;毕业生除制作求职材料外,还要支付交通费、购买门票,加上吃住费用,参加一次现场招聘会往往要花费数百元,同时还要耽误学业。二是效率低。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大多数现场招聘会的签约率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招聘会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场地所限,应邀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数额有限,常常是众多的毕业生将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有的学生只是从人墙外将简历扔进去完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和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交流。此外,有的现场招聘会甚至偏离应有的方向和宗旨,主办方想通过门票收入来获利,致使招聘会过多过滥,效率低下。

除了以上局限以外,高职院校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往往还处于不利的境地。一是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仍过分看重学历,在现场招聘会上与众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的竞争中,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明显“吃亏”,而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优势在这种形式下又难以体现,因此高职毕业生往往被冷落,成为一些大型招聘会的“陪衬”。二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通常规模较小,难以单独组织规模较大的现场招聘会。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选择上,应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用人单位举行小型现场招聘会。

2)几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较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

3)加强校企协作,大力开拓“订单培养”就业市场。

4)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拓展“个体创业”就业市场。

5)以区域性人才市场、高校及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举办的大型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为辅。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行业,被称为无形市场的网络市场已悄然兴起并大有迅速发展之势。对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高职院校而言,积极培育网络无形就业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无形就业市场可补有形就业市场之不足。

一是无形就业市场辐射面广;二是无形就业市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无形就业市场直接成本相对较低;四是无形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无形就业市场有利于高职院校扬长避短。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技术、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向为企业的基层岗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私个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于这类企业。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目前仍很少愿意到这些企业就业,这些用人单位为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往往也更乐于接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在有形就业市场上,这些用人单位很少成为大型现场招聘会的邀请对象。而且这些用人单位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有形就业市场也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而在这方面无形就业市场却能发挥其辐射面广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

(二)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沟通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其主要形式有:

1)建立学校专门的就业网站。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利用计算机校园网,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介绍就业政策、本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计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毕业生情况等,发布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利用网络提供人才供需咨询、签约服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知识和技巧培训,进行网上就业指导,设立就业论坛等。

2)加盟影响较大的专业就业网站。利用专业就业网站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在专业就业网站上在设立本校专门的就业窗口,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并实现与本校网站的便捷链接。

(三)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完善与管理。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整个网络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完善并加强管理,克服其缺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和加强就业网站建设。首先要加强就业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需资金投入,保证就业网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其次要配备必要的专业力量,既要进行网站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又要不断更新网络信息,及时高效地提供网络就业服务。

2)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提高就业网站的利用率。要使无形就业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在学生中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并切实使就业网站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就业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知晓并使用就业网站。

3)保证无形就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一是要加强对毕业生信息的审核,每个毕业生的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学科成绩、奖惩情况、在校表现等,必须由院系和学校有关部门把关,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每个用人单位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进行核实,确保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避免欺诈行为。同时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其在网络就业市场上当受骗。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对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并兼顾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并努力保证其良性运行。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四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特殊的“2+1”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学生工作受到挑战。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就尤为重要。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大多是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到两年半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半年到一年为专业实习。这种“2+1”的培养模式在学生专业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却受到限制,由于在校时间短暂,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个人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逊于本科院校学生,这也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团学工作带来挑战。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和服务机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在学院党总支领导和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团委和系部开展工作,以“促学风、抓特色”为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各方面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全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争做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丰富、专业精深、全面发展的学生。

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丰富,但学生素质、能力差距较大。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会在很多方面无法深入人心,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会,有效地发挥学生会的作用,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要完善,赏罚工作要落实,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制定完善的学生会成员考核制度必不可少。现有的学生会制度一般都是各院校团委制定出来,这些条列相对比较宽泛,制定出严格、严谨、严密的学生会工作制度迫在眉睫。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制力较差,对于自己的言行行为很是随性而为,因此便要尽可能的量化考核学生会中的每一位成员,比如值班、查操、查晚自习、活动出席等能量化考核的方面一定要做好签到工作同时备注到达、离去时间,严而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也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出勤率不高的和考核分数低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开除队伍。这样赏罚分明充分调动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

二、选拔过程多把关,德才兼备方可选,打造高素质战斗团队。

严把学生会成员的选拔关,才能避免“另类”成为学生会成员。所以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原则下分阶段进行。

在初期我们采用了自愿报名、竟聘上岗的方法,选出第一批成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实习期间分组在部长带领下进行活动安排,从而淘汰出活动能力差、交流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等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在部门间的互评打分的基础上再结合班主任、辅导员的考察意见最终确定好留任任选。

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尤其是核心干部,首先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德”,即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于为广大同学服务;其次要看的是这些学生是否有“才”,即才能和智慧,也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所以,我们只有选拔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做事光明磊落,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常规活动早准备,特色活动树典型,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院的常规活动很固定,在这些大型活动中便能把每个系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体现出来,也在这些活动中才能找出各系工作的优缺点,学院也是在这些活动中来考核各系团学工作的成绩,所以这些常规活动要抓在先。比如在系列活动中,诗朗诵、舞蹈、健美操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现在各系部都建有社团,有专门的合唱社、舞蹈社等。这些资源可以利用起来,平时就可进行动作的编排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质量,也减轻了大赛来临之际的紧张和仓促。

另外就是各系部的特色活动,围绕系部专业的特色,建立和系部专业挂钩的特有的大型活动节,既可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又可以促进专业教学的开展。还可以加强系部活动在院里的影响力。所以系部特色活动不可少。

四、宣传工作走在前,活动宜精不宜多,与时俱进促人心。

海报、报道、网站这些宣传阵地是一个系的窗口,所以窗口工作尤为重要,关于系部活动的通知、宣传、活动内容的报道、照片一定要准时的发布出来。

系部的学生活动要做大做精做好,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活动,也能扩大影响力。活动的内容要加入时代元素,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比如近年来素质拓展活动很受大学生青睐,所以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道具使用较少,具有团队建设的项目在班级中开展。还可以从电视上搬一些趣味性的可操作的娱乐活动到现实中来,这些活动一般都能得到学生的追捧。

90后的学生性格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所以活动的开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以90后性格缺陷方面来开展,使得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从性格的优点方面来开展,发扬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样可以使活动的进行也能与时俱进。

五、业务能力要提高,自我牺牲要强调,引导作用不可放。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校学生会工作往往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学生一般是大一第一学期通过招新进入校学生会工作,在他们第二学期的时候就要把工作任务放手让他们主持、摸索,而作为老师要尽力去引导,从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工作的各个方面,系部也要给学生一个平台邀请院团委给予学生业务方面进行指导。还可以进行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拓展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多方面因素需要考虑,为此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去静心研究,多求创意,踏踏实实,努力进取,这样就能把学生会工作开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白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5)。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篇十五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新兴的一个专业,我国室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与市场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知识结构单一。

室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家具安置。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知识结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学会了家具的摆放,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是不全面的。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还需要注重世界的潮流变化,要与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才能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但是当今室内设计的课程多数只是学习对室内物品摆放的顺序,很少考虑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2.学生缺少积极性。

学生学习室内设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cad、photoshop、3dmax等一系列画图软件。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就局限在画图软件的教授上,这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不能真正地感受到室内设计的魅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轨的现象。虽然教师理论讲了很多,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很少。甚至部分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有教师的讲解,这种灌输性的教学并不适合室内设计课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与人文结合,创新室内设计教育。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类别的艺术课,不仅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可以与人文结合。因此教师在讲授室内设计的时候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室内设计的人文价值。

2.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展现室内设计魅力。

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内容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设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知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室内设计教学优势。

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室内设计的变化、模拟实验的完成等,对学生多维感官的构建和室内设计理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今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了,室内设计本身又需要多媒体设备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容量较大、直观生动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展现出多媒体设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绝对优势。

4.擅长教学反思,适应室内设计教学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授予者。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擅长反思。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室内设计进行教学反思,考虑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都达到。其次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反思,依据其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采用听评课的方式,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现如今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学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提高其就业率,需要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完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运用模拟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不断反思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浩.高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李宏.室内设计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思维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6(5).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013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