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教案要从简单到难,逐步推进,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教案的范文可以供教师参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藉”,理解“慰藉、一瞥”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这时候”的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小节。
4、感受天窗带给“我”的慰藉,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过读文划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通过读带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
1、回顾预习要求,交流文中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
3、尝试为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4、:从这几句句子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绍了天窗给我的快乐,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感谢的。
(三)学习一、二节,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就是——联系1、2节说说大人们开天窗的原因。
2、交流、: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学习4、6节,理解什么时候天窗是“慰藉”,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过读句子,引导质疑。
1、过渡:原本为了采光用的天窗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到底它带给我什么快乐,以至在离开了家乡,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们就要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段。
2、朗读第二部分中划出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语气。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导质疑。
(二)了解什么时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读第二段,找找哪几小节告诉我们“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2、交流读句,用自己的话来简要说说什么时候天窗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学习5、7节,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
(一)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天窗给我慰藉的。
1、透过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再来读读5、7小节,体会体会作者感受到的快乐。自由朗读第5节。
2、个别朗读第5节。
(二)想象说话,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
1、引读第五节,展开想象,结合平时所见,把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画面描绘得更真切、更实。
2、交流、并积累有关风雨雷电的句子。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风雨雷电威力的描写。
(三)学习第七节,想象夜的世界的美丽和神奇,进一步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背诵积累排比句。
1、引读第七节。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七节最后一句。
3、你从什么地方感到透过天窗,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丽、神奇的呢?再读读第七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尝试背诵第七节。
5、请学生自己编编故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6、齐读第八节,读出语气。
7、: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儿时在夏天下阵雨时被逼进屋,晚上被逼休息时,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带给他的快乐。
四、全文,布置作业,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课文,齐读第九节。
2、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进屋唯一的慰藉。
被逼天窗。
“休息”(小小一方的空白)神奇。
(多彩)。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三
1、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感情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运用能力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样的课堂操作过程比之于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封闭讲问型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无疑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可以这样说,是把阅读活动从教师的主宰下解放出来,还学生以主动权,而教师以对话式开放性的指导,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让学生只选择一般小内容或一个小问题进行研读,这样做学生不再未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也有了充分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选择使研究的重点集中了,教学内容开放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扩大了,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
3、研究要获得结果,是离不开研究过程的,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研读能力的提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特别注重研读过程开放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增加了较多的伙伴活动的环节,即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挑战朗读等这样有利于: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管是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是支持或反对他人的观点都必须经过学生批判性的思考去存同求异,渐渐地也增强了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因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学生的表达言简意赅,用词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明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态度。由于小组讨论,学生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言,听取他人意见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因此问题的解决是集体性的,在讨论中能训练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于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交往,从而具备合作意识与态度。这样也有利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4、在这节课上我尽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悟性与灵气。我们知道所谓的想象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或者回忆起他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这种在人脑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科学家的假设、设计师的蓝图、画家的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想象是创造的先导,那么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想象题目,发展他们的想象,如果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直较重视这类问题的话,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富有悟性和灵气。
自己认为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出示第一题想象题:"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地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学生一下子要把雨、风、雷、电四种自然现象扫荡世界的情景说清较困难,这时教师也没有做相应的教学调整,若能把当时的教学行为改为: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雨、风、雷、电四种自然现象扫荡世界,这样的话即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功率。
我想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继续以"研究"为运行的载体和运作手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研究,那么学生必定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聪明。
刚上完《天窗》,感慨颇多。
这一课是抒情散文,描述了乡下孩子通过屋顶上的小小的天窗产生的丰富联想,天窗就成了孩子们雨天和夜晚唯一的慰藉。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以及孩子们通过天窗产生的丰富的想象。
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他们惟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通过第4、7自然段里有关孩子被唤回后的动作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对比一下当今社会孩子的游玩,虽有电视、电脑、手机等,但这些无意中剥夺了我们的想象力。
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想象,因为这课描写的内容与现在的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现在的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熟读成诵便于学生接受。
第一课时一上课就采取集体背诵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记忆,更能以读代讲,理解作者通过天窗所产生的想象。学生的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效果非常好。
接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假如是你在屋子里,透过天窗你会想象到什么?静思三分钟后畅所欲言。”这个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天窗对孩子们的作用,那就是让孩子们有了丰富的想象。当孩子被关进地洞似的屋子时,天窗就成了他们唯一能与外界接触的窗口,透过天窗想象外界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这个环节的实施非常成功,学生静思后都能畅所欲言,我表扬了几个说得好的学生,说完后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并对写的好的加以表扬。比如陈诏勇同学写的:“透过天窗,我仿佛看到了外星人的飞碟在天空中翱翔!”还有万梅香同学的“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像无数颗闪亮的钻石装点着夜空”等,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想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弄懂天窗的来历和作者对天窗的赞叹就能解决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问题了课文的结构也就出来了。
在理解“为什么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反复读、缩句、用所学词语概括等方式方法。将“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并缩句,静思三分钟后有答案请举手,请凑到老师耳边说。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缩句理解这句话,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请凑到老师耳边说”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出‘实’,……”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孩子们所得的收获吗?孩子们很快就概括出“无中生有”“虚中见实”这两个词语,理解天窗能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这个设计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
并把答案写下来。写好后举手,教师会给写得好的学生贴上小贴贴。学生能在读中悟写法,即时练写法,活学活用,把感悟、理解、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养成深思的习惯。学生写了好多超乎我意料的句子。比如:
李书宁:谁也不知道一万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模样,也许是城市,也许是沙漠,也许是海洋。
魏益涛:使者要来鸟国颁发奖牌了,群鸟们议论纷纷,奖牌到底是发给谁的呢?也许是骄傲美丽的孔雀,也许是报喜的喜鹊,也许是力大无穷的猫头鹰,谁也不会想到默默无闻的乌鸦。
欧庆:人生道路上也许会经历风雨,也许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许是平平淡淡,但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总之,这课的导学实施得非常成功。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四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要问”的重要。
1.齐读“不懂就要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于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上面左边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上面右边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干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要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2课时
cai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 桃花心木)
(二)初读,自学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
2、抄写生字。
6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六
1.明白如果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让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学会写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准备:课前,做一份社会调查,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以及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的感受等形式弄清楚存在的问题。
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倡议书例文。
预设:
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刚你们说的那些想法、点子,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为缺水地区、疾病重灾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板书:学写倡议书)。
1、翻开书本,阅读习作内容。
2、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学生把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归纳要点:【课件3】。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2.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例如:生活中,人们浪费水,水资源被农药等化学用品污染。浪费电,不随手关灯,无人看电视还一直开着等。空气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滥用,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等。学校中,乱扔果皮纸屑,浪费纸张等问题。
3.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1)师根据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张,生反驳,引发对立。
(2)师生之间在争辩中寻求参考答案::倡议书不仅仅只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应该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板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这么多的不环保现象,浪费现象,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生说出一些建议,教师适当引导看建议是否合理,帮忙梳理。)。
师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要求:合理、具体(板书: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课件4】师出示一份有问题的倡议书。
2.生再次回顾习作内容,明确格式。【课件5:格式要求】。
(1)题目: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倡议书”几个字。
(2)称号:倡议的对象。
(3)正文:写清倡议的事项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写上提出建议的团队名称或个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对应署名位置)写上提出倡议的日期。(板书:格式要规范正确)
3.【课件6】师出示正确格式的倡议书,再次引发学生注意格式。
五、谈收获,留作业。
1.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2.写一份倡议书,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议,格式要正确要规范,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学写倡议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格式要规范正确。
教学反思:
这一次习作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等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资料,二是开展到校园、社区、公园、街道、学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动,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现象。在交流资料时,学生身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憾。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定准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定好了倡议的主题。很多同学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保护学校环境卫生的倡议》等等。这些倡议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议的内容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细致,建议的态度委婉,让人容易接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八
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搜集科学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交流课下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公写了哪些事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德国化学家( )的两件事------其一:( ):其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 )。
3.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
(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
(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
2.交流
问题1:出示句子: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1)填空,抓住所填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2)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
问题3: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
本文以别具匠心的标题、精心的选材、巧妙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家李比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精神。
失败:失“溴“ 浅尝辄止
成功:柏林蓝 吸取教训
更严谨、更认真、持之以恒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九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徐州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
3.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
4.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果实。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3.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4.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一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
(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
读句子,注意红色画线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讨论词句反复运用的妙处。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复与排比的不同。
数量不一样,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四、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课件。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a.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b.“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c.“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d.满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朗读,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说”。
a句是“赞叹”,b句是“婉言谢绝”,c句是“话一出口”,d句没有用“说”,只是用“:”引出说的内容。
4.生活中形容“说”的词语比较多,如“窃窃私语”、“谈论”、“争吵”……请选择表示“说”的一个词语写人物的“说”。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以及词语反复的妙处。
2.“说”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达,请写一句人物的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词语反复的妙处。
2.谈谈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
二、学习“书写提示”
1.出示书法作品的课件。
2.学生朗读。
3.交流两幅书法作品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妙处。
相同点:作品后面都有题款。
不同点:《游子吟》是一首诗,是竖着写的。
《草原》(节选)是课文的一句话,是横着写的。
妙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意行距,给人以整齐端庄的感觉。
4.老师指导:完成书法作品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款式,同时要全面。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不规范的字。
(3)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5.学生临摹,注意要求。
6.老师及时点拨。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选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句诗诠释了文天祥的爱国之心,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证明了中国人是有民族骨气的!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几则爱国名言。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4.学生理解意思,交流感受。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这句话可以看出曹植非常的热爱国家。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这句话告诉了后人要保卫祖国的疆土,神圣不可让敌人侵犯。
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每个人都有为祖国担忧的意识,因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5.讲一则爱国故事,学生谈感悟。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书写作品要行款整齐、布局合理,还要正确。
2.理解、背诵关于“爱国”的名言。
语文园地二。
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
词语反复不同的“说”
书写提示——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正确规范。
爱国名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二
1、能够正确书写“费、商、垃、圾、秀、忆、瞬、养、忠”等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满怀期待、一瞬间、噙满泪水、熬夜“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妈妈写的那段话。
3、体会到妈妈无私的爱。
重点:能够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意。
难点:体会到妈妈无私的爱。
幻灯片。
2课时。
1、能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1、揭题。
1)师:来猜一猜,老师手中的这包咖啡是怎么来的?
预设:是买来的,是捡来的,是别人送的……。
师:这包咖啡啊,是老师去超市购物时,促销人员送给老师品尝的。
师: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免缴费用,不收费),你享受过的待遇吗?
2、初读课文。
1)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一则关于“”的故事,让我们翻开。
课本,再来读一读这课文,注意思考:这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在读课文时,请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商店购物垃圾优秀。
3、再读课文。
1)对于这课文,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2)提问:课文中有两位主人公,一位妈妈,一位儿子,在文中他们是怎么进行交流的?
(利用账单进行交流,一共有两份账单,一份是妈妈的,一份是儿子的)。
4)小组讨论研究。
5)全班交流。
预设:妈妈怀我们的时候,行动不便,很辛苦……。
我们生病时妈妈抱着我去看医生,紧张极了……。
(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想象其中一个或几个的画面)。
6)我们说最让人感动的是妈妈的那份账单,那几个不仅让我们感到了妈妈对子女多年来辛苦的付出,更让我们觉得母亲的爱是那样的厚重和无私。让我们把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深情地读好每一句话。(指导朗读)。
7)把你最喜欢的妈妈的一句话背下来,背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他给你作个。
4、三读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能够背诵妈妈写得那一段话。
2、更深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为自己付出的心血。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你们能够回忆起妈妈写得那段话中有哪些“”吗?
2、合作背诵。
可以同桌之间一起回忆背诵。
3、问题研究。
1)现在我们知道了,妈妈那么多的爱,都是的!
2)提问:我们说文中有两份账单,我们已经研究了妈妈的账单,再让我们来看看儿子的。
账单,儿子在写这份账单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满怀期待)“满怀期待”是什么意思?儿子期待什么?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了吗?他得到了什么?(妈妈的账单)儿子在接到妈妈的账单时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噙满泪水,妈妈我爱你,账已付清)噙满泪水是什么意思?从满怀期待到噙满泪水,儿子的心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后悔了,觉得自己不应该把账单给妈妈)。
3)提问:请同学们来为妈妈的账单来估估价?(妈妈的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4)提问:其实这文章里只有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妈妈对子女的爱)。
5)交流:这笔账他付得清吗?
4、联系自己。
2)提问:你欠父母多少账呢?你打算怎么还?
3)把你们心里的账记下来吧!写下你对父母的爱,并付上自己的“还账计划书”。
5、完成作业。
1)习题。
2)选做作业:金钱是万能的吗?
教后记:这节课共有两个课时,在第一个课时的教学中,生字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行,但是对于情感目标的完成,还是远远不够的。一课旨在让学生从妈妈写给儿子的账单中体会到母亲给予子女的爱都是的、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但由于自己在指导学生研究妈妈这份账单时的引导和设计不够,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从账单中体会到母亲无私的爱。在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事来理解这份账单时,很少有人说得出来,即使说了,词句也是比较苍白无力的,不能让其它同学有所触动。所以在第二节课时,我就布置了写一写的任务,让学生好好回想选取在生活中妈妈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或是片断来写一写,要求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完成后我请几个写得比较不错的同学起来汇报、读一读,让大家从这些事例中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最后再结合文章中对于儿子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的引导,这才让学生对于母爱的感情认识有了提高。在两节课的教学细节方面,存在的不足是(1)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儿童化,不能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老师的意思,比如:我问“在读了这文章后,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对于其中的哪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些话都过于成人话,应该改成:“读了这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账单中的那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是你对于哪一个还不太理解?”(2)在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这一环节上,做得还不够到位,比如:学生在读到妈妈为了她的病“心急如焚”时,老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词来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我们是多么的关心,但我却忽视了这个好机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三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一课时。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7、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8、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9、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1、学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四
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授法、自学指导法。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
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懂课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2、在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种松树的特点。
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着探寻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只要合理即可,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
(3)、找出每种松树的关键词后,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语句,读中体会作者描写的每种松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从黄山松的外在美与内在气节两方面来谈)。
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检查识字。
教师出示文中出现的生字活着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也可以同桌合作互读,记住词语。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黄山松。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著黄山归来不看松。
黑虎松高大。
连理松缠绕。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梅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蛾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六
1、通过交流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2、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3、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一课时。
一、导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是啊,从我们迈入初中的大门,著名的作家赵丽宏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那老师想知道你们都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呢?(生作答)嗯,同学们读过的好书真不少,也看出来我们的学生都是些热爱文学的人。那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被誉为“男孩子必读”的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去漂流,去感受主人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目标定向。
1、交流故事中人物,了解故事内容。
2、探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3、学习优秀品质,做自立、自信、自强少年。
三、预习检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名著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如何读这本名著的?
2、请小组合作,交流读书心得,谈谈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总结(板书)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在自己感兴趣或能打动自己、能产生共鸣的地方做标签,把它记录下来。
五、个性展示。
我们都知道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生活。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一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那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去感受名著中的人物,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
那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出的三个精彩情节中,选取你喜欢的一个,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文章,谈谈你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
六、悟生活整合提升。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才能读好一部名著,老师总结了下,把其中的部分要点编成一首打油诗,共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七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四季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猜想: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生字卡小组内检查读音。
4、小组交流。
5、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1、学生把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读一读,品味一下。出示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观察。
3、学生找句子,画词语,写批注。
4、小组交流。
1、小组内自由谈读后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文中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4、学生回答:(生机勃勃)(热情似火)(果实累累)(白雪皑皑色彩斑斓)。
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九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3、拓展练习作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全班同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二、了解内容、分析写作方法。
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描写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
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
5、师生交流。
三、拓展写,完成作文集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二十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领袖深切的赞叹之情。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多种形式的朗读。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你能讲讲有关毛泽东的一些故事吗?
哪些语句表达对领袖的赞美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视若珍宝”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二十一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一、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有关诗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鲁迅的《雪》,请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种雪?据此给课文分段。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先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哪些词句描写出“滋润美艳”呢?请再仔细读一读作者描写雪野时,用了哪些颜色,写了哪些事物?(边说边读):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浑黄的(磬口腊梅花)、冷绿的(杂草)。
3、单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边读边想象一下啊!这雪中的鲜花,鲜花中的白雪,交相辉映相互衬托,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呀?(学生读到哪,就指导到哪)。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画面吗?
5、是啊、看到这些雪中的花儿,我不仅想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江南的雪真是“滋润美艳”,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6、作者写了这雪中的花,觉得还没有写尽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写到了什么?(蜜蜂)。
7、如此一来就有了矛盾,这样的冬季,哪来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满生机活力,虽不是春天,我们却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说——(读)“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细细品味一下这一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呢?
9、喜欢这美丽的江南雪野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10、鲁迅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绍兴度过的,成年的鲁迅,为了寻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他还会想起什么呢?(他在故乡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的游戏是什么?(生:塑雪罗汉)。
1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画出,与同桌小声交流)。
12、用雪堆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润美艳”的特点,从哪里可看出?(很清白、明艳,以身、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给孩子们带来如许快乐的雪人,遇上连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强)。
三、小结。
江南的雪象征了哪些美好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让人一边向往,却又一边惆怅。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窗教案篇二十二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0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