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环境的需求。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需要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效果。贴心分享一些教案的参考,为大家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语文教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暑、达、叔、疾、脱、刀、杀、胡、疾、捕”10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并记忆“达、叔、疾、脱、杀、捕”6个生字。积累词语不少于6个,能正确听写一句句子。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过程中,能正确划出卡达叔叔对待大蟒蛇的句子,并圈出其中表示动作的词,体会作用。
3、知道要善于利用野生动物的特点,保护自己,同时保护野生动物。
重点和难点:
好好读读第二节,根据要求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动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分步出示课题。
1、你对蛇有什么印象?你对大蟒蛇了解多少?
2、师介绍大蟒蛇。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学生字,读读词语。
(3)、边读边想:卡达叔叔是怎样对待大蟒蛇的?在第二小节中用“------”划出有关句子。
说明:读准音,组词,区别和生字有关的形近字,让学生自学后说识字的方法时,学生会带出一些与生字有关的形近字,通过组词来区别形近字,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师引读。
2、指导朗读句子:啊!是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
说明:让学生看图,有种情感的体验,能更好地把紧张、害怕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当大蟒蛇出现时,他们是怎样对待的呢?
(二)、学习第二节。
1、自读。
2、交流卡达叔叔怎样对待大蟒蛇的句子。出示板书,校对。
3、指名读。
4、师引读。
5、再读,圈出写卡达叔叔的动作的词。
交流:脱罩按滚。
6、理解:眼疾手快。
说明:通过多次朗读,抓一系列的动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心领神会,效果很好。
7、齐读。
8、“过了半分钟,卡达叔叔从水里钻出来,竟一点儿也没伤着。”这里可用什么成语来表达?把成语代进去读读。(学生如无法答出,教师可板书相关的成语)。
9、齐读第二节。
说明: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句子,积累词语,让学生明白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一些成语来表示,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和习惯。
三、学习第三、四小节。
1、卡达叔叔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大蟒蛇呢?自读3、4小节,找出答案。
2、交流句子。
出示一句: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随便捕杀的。
3、分角色朗读。
4、说说卡达叔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明:通过让学生找答案,启发学生认识到卡达叔叔凭着丰富的知识,机敏的头脑,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珍贵动物。
四、齐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
2、介绍一种你喜欢的野生动物。
说明: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野生动物的资料,让学生动手又动脑,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六、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达(先里后外)疾(先外后里)。
2、教师板演。
3、学生练习。
说明: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好半包围的字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当场进行演示,让学生看清田字格的位置再下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语文教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教学重点:
1.随诗句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
(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教师示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4)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
(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用自己的话说说挂图里描绘的景象。
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女生读。
(4)男生读。
(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试背。
(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5)男女生背诵比赛。
(6)齐背。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通过对前后景物的不同描写,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在清新恬淡的景色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语文教材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耐心,坚持不懈,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小动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特别爱吃水果的猴子。能把它的名字读准吗?(出示卡片:猴子)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得到源源不断的水果。于是他决定——种果树。
2.师:“种”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我们在识字3里就知道,“禾木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庄稼、植物),读好这个字。种还是个多音字呢,我们课题中读哪个音?再读题。(教学伊始,我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揭示课题。相机教学“种”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认识生字、记住生字、会用生字。)。
二、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1.学生自由读文。师:小猴子到底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划。
3.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过渡:小猴子忙忙碌碌,却最终一事无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
(教师就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明确读书要求。通过第一遍自读,把字音读准;第二遍带着问题圈画、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并相机出示种果树图。师:看,猴子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出示:浇水)解析:“浇”是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换个偏旁你还能想到哪些字呢?认识、区分形近字,用形近字填儿歌。
(在教学“浇”时,通过析形和做动作,以及换偏旁,帮助学生牢记生字,并通过填儿歌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形近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词,再齐读。师:除了浇水他还要做什么?(出示:施肥)。
指导学生写好“施肥”。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4.师:还有哪只小猴子想快点儿吃到梨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着急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心急的小猴子吧。(练读、指读、评读、齐读)过渡:按理说,在猴子的细心栽培下,梨树会长的枝繁叶茂,然后结出满树的果子,没想到乌鸦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的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应注重艺术性,这不仅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评价、指导,而且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默读2、3小节,用“——”画出乌鸦和猴子的话。边读边画。
5.师:一只乌鸦飞来了,他是怎么说的呢?(ppt:乌鸦说的话。)。
(1)指名读,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词语:耐心。(词卡:耐心)。
(1)拔树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对“拔”的理解吗?
(2)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了杏树。改也是个生字,读好它。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则是二下的阅读教学目标。)。
梨树就这样被猴子拔掉了,那杏树、桃树、樱桃树能幸免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语文教材教案篇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图画,再现农家小院的景象,为第二部分词语、第三部分韵文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第三部分韵文由四小节组成,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
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把课后“我会说”中的图绘成一张张图片;准备一些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要读准“苹”的后鼻音,“少”的翘舌音。在字形上,许多生字都可当堂板书,让学生动态整体感知,认识字形。“杏、桃、苹”的偏旁与字义有关,可让学生注意这一特点,建立形义联系。结合认识“堆”字,让学生认识“”这个新出现的偏旁。
认字要建立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把认字与学词紧密结合起来。
2?写字。
四个要求会写的字笔画都不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四个字中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结合“小”字的.书写指导,使学生认识“”这个新笔画。
(三)朗读。
课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很容易上口,在看图识词后,即可让学生朗读,巩固所学的字词。可采用同位互读、小组赛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等方式,增加朗读的兴趣。朗读时,注意每段尾音的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四)词句。
这课的词句训练,着重在量词上。常用量词“只、个、头”要结合儿歌的学习多读多练;“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数量的对比,理解好多只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图上小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颗”,则可让学生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等,掌握“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五)实践活动。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通过量词的运用,掌握量词。在完成此项练习后,教师可提供一组组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或图片呈现),如:一堆土豆、一个青椒;一个西瓜、一颗葡萄;一袋饼干、一只面包。先让学生用“一××”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物,仿照课文,自编韵文。课后,还可布置学生回家后,就身边看到的事物用量词说一说。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看图识词。
1?提问:这是一个农家小院,看看图,农家小院里有哪些植物?哪些动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学生认读词语。
(二)认识生字。
1?教师板书词语中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
2?学生观察分析认记:杏、桃、苹(都是植物,所以偏旁是木字旁或草字头)。
(三)看图。
就图上看到的东西,从大小、数量上进行比较。
(四)自学韵文。
1?自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互相质疑、解疑。
3?全班交流。
(1)看图比较鸭子和鸟的数量。
出示:一群一只多少。
(2)根据提供的图片上的内容说词组: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
(3)认记“群、多、少”。
“多”中的两个“夕”上下排列。“少”中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4)认记“堆”“颗”。
说一说:一堆(),一颗()。
(五)出示图片或实物,练习正确使用量词。
(六)指导书写“牛、羊、小、少”
语文教材教案篇五
1.了解成语的构词方式,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积累三字经,丰富自己的语言。
3.喜爱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4.向关心帮助你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受到感动的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补充与此类似的成语,如:呼风唤雨、青山绿水、翻天覆地。
二、语海拾贝。
1.生试读,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
3.你通过课外书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互相交流学习。
4.齐读《三字经》。
5.两分钟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
三、点击成语。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再读短文,讨论交流: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愿望。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得到的恩惠,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你准备怎样向关心、帮助、支持你的人表达真诚的谢意?
3.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讲述的代表。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同学补充完善。
(3)集体评议,评出表达最佳者。
(4)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五、习作百花园。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同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选择习作素材,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大家选择新颖有趣的材料。
3.启发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习作计划。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全班交流。
5.书面表达,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表扬,鼓励创新。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全班赏析成功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语文教材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3、种子贴画。
语文教材教案篇七
教学要求: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军、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构想: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讲读一、二段。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本文的意思。
1、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3、画出你印象深刻的段落、句子。
三、集体讨论交流。
1、你读懂了什么?质疑问难。
2、交流分段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
3、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3)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学习第四、五段,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五、总结全文.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坚贞不屈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英勇顽强引上绝路气壮山河。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课后练习.归纳中心.学习写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读一.二段,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讲读第三段。
2、讨论:
(1)理解“悬崖绝壁”、“绝路”.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分别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2、讨论:
(1)第四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是怎样杀敌的?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3)班长马宝玉为什么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4)“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讲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讨论:
(1)“屹立”是什么意思?“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一句,突出了他们的什么形象?
(2)“眺望”和“望望”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心思想。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1、思考问题:课文哪几段写得比较详细,哪几段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2、小组讨论。第二、四、五段写得详细,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语言,做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预习22课。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详写。
二、诱敌上山(抓住人物动作神态)。
四、顶峰歼敌。(子弹打完打石头拉最后一颗手榴弹)。
五、英勇跳崖。屹立、纵身、口号(详)。
语文教材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3个生字,学会“过、各、种、样、伙、伴、这”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啊?
生:做游戏、看电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
(踩影子、做梦、跳房子、上课)。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前三段开始“正”字说明了什么?(孩子正高兴着)。
4、前三段的“唉”说明了什么?(孩子还不进行,却要终止现在的行为,心理不高兴)。
5、从“不过”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孩子非常积极、乐观)。
6、阅读最后一段,你从中可以看出孩子还具有什么样的心性?(好奇心强)。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材教案篇九
谈话: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大地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你从影视和阅读的书籍中,接触过哪些英雄人物?说出他们的名字(雨来、嘎子、王二小),今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个群体,这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的生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
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
英勇奋战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
大举进犯叽里呱啦坠入深涧纷纷滚落。
分别找男女生来读词语,说说在读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孩子知道把词语进行分类并读出不同的感情,这也是积累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三、学文。
1、读课题,看老师突出了什么?“壮士”何为壮士?(强壮的男人;英勇无畏的人,及时的给与肯定,表扬鼓励)。
2、文中的“五壮士”是谁?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指名说:本文写了五壮士的事?
3、这篇课文较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老师仿照《夜莺的歌声》那样做了小标题。
(罗列小标题,指名读)。
4、在这五部分中,哪些部分写了英勇作战?)学生说教师根据地点的转移坐标注。
迅速默读(2——5)小节。
5、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五位展示的表现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从班长的神态、副班长的心情、宋学义的动作、两个小战士的表情,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下这一部分,指名读。)。
过渡:此时引诱敌人上山,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但他们却走上了一条绝路?什么是绝路?
6、从哪里看出是一条绝路?指名说(无路可走了,死路三面都是“悬崖峭壁”一词中看出)面对这样的一条路,面对这样的选择,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班长表现的义无反顾,从哪个词中看出来?(斩钉截铁)出示字条:随文理解斩钉截铁。指导读这一部分“班长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走’!”
战士们的表现怎样?(抓住热血沸腾)来体会。
指导读这一部分,读出坚定、从容。
7、过渡:是啊,为了群众,为了主力,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绝路。当他们走上狼牙山顶峰,他们发现了什么?形式越来越严峻,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负伤弹尽)但他们仍要和敌人做最后的一搏。
出示:班长马宝玉抢先一步,夺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纷纷滚落山谷。”
是啊,此时他们的新仇旧恨浮现眼前,有哪些仇恨?指名说(“731”部队拿中国人当实验品,“三光”“南京大屠杀”)。
指导朗读,读出仇恨气愤。
小结:孩子们,我们一路跟随五位战士从上山到绝路到顶峰,他们奋勇作战的壮行(板书)让我们肃然起敬。
8、弹尽粮绝,面对这样的悬崖峭壁,他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临行前他们胆怯了吗?退缩了吗?我们先来听一段电影资料的录音。(放录音)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我们放声来读这一部分(6-9小节)。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他们没有投降,选择了壮烈牺牲。
出示:课文插图。
观察他们的表情理解“屹立”“眺望”的意思。从而体会他们跳崖时的从容。
指导读文。(齐读、指名读)。
链接:日本武士向五壮士鞠躬的材料。
小结:板书正是因为有了上山、绝路、顶峰与敌人奋勇作战的壮行,英勇跳崖的壮烈,他们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壮士”
四、总结:
狼牙上五壮士这个故事被千古传扬,清明又至,没到想到这个故事,我们依旧心潮澎湃,在这里把一副对联送给他们。(出示对联)齐读。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的关键词语读出感情,注意人物语气。
3、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4、能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智慧过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从阿凡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2、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描红本、一个钱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阿凡提的图片)板书:阿凡提生书空。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除了阿凡提,还出现了哪些人物?(交流)。
板书:穷人巴依卡子。
2、初读课文,穷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板书:可怜)。
3、可怜的穷人和巴依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出示填空。
巴依说穷人吃了他,他要穷人()。于是穷人就请阿凡提帮忙。阿凡提用()付了饭钱,治服了巴依。
4、那么这个故事中的饭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饭钱到底是指什么钱?指名回答。(板书:吃饭的香味)。
5、巴依不但逼穷人付吃香味的`饭钱,而且还要去告穷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巴依?交流(板书:可恶)。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课文1-4节,理解重点词语。
师:面对这样的巴依,穷人是怎么做的呢?(请阿凡提帮忙),那么,他是如何请阿凡提帮忙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小节。
(1)开火车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了。
(2)指名读一读穷人的话。理解“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阿凡提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来读?指名朗读。
(5)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热心助人)。
2、学习5-9节,体会阿凡提结账的过程。
(1)引读第五节。
(2)指名读卡子的话。
(3)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指导朗读。
(4)在阿凡提和穷人到来之前,巴依和卡子正在高兴地交谈,你想想,他们有可能在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说说看。(出示图片)指名交流。
(6)轻声地读句子,圈出动词。做动作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7)指导朗读。(板书:听钱的声音)。
(8)指名读阿凡提的话。
(9)想象说话:阿凡提想:xx。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
四、情境表演,体会阿凡提智斗巴依。
1、生表演5-9节。
2、理解词语:大摇大摆。
3、采访表演者(板书:智慧过人)。
4、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就这样,阿凡提是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可怜的穷人,对付了可恶的巴依和卡子。板书:(帮助对付)。
5、齐读句子: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一
你会写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对每个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许多的帮助。语文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在____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说课稿: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情感目标:
(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师简单叙述上节课的内容。(莫格蹲在水边找鱼吃,身上被雨淋得透湿。等琼斯太太把它叫回来的时候,它一连打了九个喷嚏。琼斯太太赶紧用毛巾把莫格擦干,然后又给它为了点儿掺着酵母的牛奶,让莫格在火炉边坐着,自己带着雨伞买东西去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翻开书本94页,认真读课文4~5自然段,然后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
二、童趣品文,体验童话。
(一)教学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
2、说一说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出示“酵母把莫格发起来了„„”指名读。
4、莫格怎么会越胀越大?
5、酵母把莫格究竟发成了什么模样呢?
指名读句子,读出莫格的变化。边读句子边比划。
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
接着,它大得像一头驴子。
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
再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
最后,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6、莫格怎么会把那么结实的墙壁给撑裂呢?
7、观看莫格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莫格的变化?请看大屏幕。
8、看到这种情景,你想说什么?
9、莫格的变化真是太有趣了!像变魔术似的,一点一点地变大,那怎么把这变化过程读出来呢?先自己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说变化的顺序。
11、有了“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莫格的变化。
让我们把这些词一起读一读。
你们也能用“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说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吗?
12、小结:莫格喝了掺着酵母的牛奶,趴在火炉边睡着了,身体悄悄地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了,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个有趣的过程吧!
13、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第五自然段。
1、你们还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趣呢?
2、指名说。
(1)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歪七扭八的。看图理解“歪七扭八”。
“房子歪七扭八”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2)厨房里伸出粗大的猫胡子,大门里伸出大尾巴,爪子和耳朵分别从卧室的两扇窗户中伸了出来。
平时像头发丝般的猫胡子,现在有多粗?比划比划。
大门里伸出的猫尾巴有多粗?
那爪子和耳朵有多大呢?
难怪现在连房子也被它给撑裂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个莫格的变化也太不可思议了!让我惊讶不已!
(3)琼斯太太回到家,不禁大叫起来:“天啦,我的房子怎么了?”
当琼斯太太买东西回来,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表情?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琼斯太太的惊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莫格。莫格伸了个懒腰,多舒服呀!舒服的莫格可没想到,这个懒腰让整座房子都塌了。
3、齐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莫格的神奇变化。
4、小结:真有趣!酵母让莫格神奇的变化,让琼斯太太的房子都装不下了。
(三)教学第六自然段。
1、这镇上的人们看到这幅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
2、指名读句子。
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了地长,最后把整座小镇给撑破。
3、人们有了这种想法,(师生合作)于是,可怜的莫格被赶出了城门。
4、如果莫格就这样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尽情想象,自由表达,教师肯定。
5、会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明天我们一起走进《面包房里的猫》(二)。
6、现在,有谁来给我们讲今天学的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莫格神奇的变化讲给我们听一听?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伞”、“歪”指名学生读。
2、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伞”?
3、谁有好方法记住“歪”。
4、指导写“伞”
5、学生自己描红。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包房里的猫》(一),感受到了淘气的莫格因为喝了掺有酵母的牛奶,在火炉边睡觉时被发起来了。变化真是神奇,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点,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读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2.查找收集现代化住宅的资料及图片,了解我们平常所见的房屋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默读课文;识字;学习第1、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5.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新式房屋形状的特别,并朗读。
三、学习生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瓦”,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的3—7自然段,了解新式房屋的特点,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二、自主体验,合作学习。
1.教师提示。
2.学生默读课文第3—第6自然段。(教师巡视,相机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学生小组交流。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估计)有的小组在认真地读相关要介绍的部分;有的小组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体会;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有的小组读完后,将有关内容画出来了。
5.教师巡视,发现小组学习好的方法就相机向学生推荐。
三、多向交流,读中感受。
1.谈话。
大家真会合作学习,研究挺认真的!相信你们一定准备好了,我已经等不及,看看哪一组的介绍,可以找到相应的地方读一读!
2.全班交流。
3.生:介绍的特殊功能是新式房屋的“屋身是一个大型的球形气垫房,气垫房可以随季节变换而自动伸缩变化”。
教师引导。你向我介绍的这种新式房屋是不是就像我们到东湖动画城看到的气垫城堡,而且它还能随季节的变换而自动伸缩变化。(相机板书:随季节变换而伸缩变化)。
夏天能伸,冬天就能缩,这样的屋身就不会破裂了!多有趣啊!谁还能来介绍一下?读读这句话。
4.学生读句子。
(1)生:介绍“那扇既可称门又可称窗“门窗”,是用特别的感应材料做成的,能根据天气的变化调节室内温度,相当于一个恒温器。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自动感应窗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室温调节在摄氏25度以内,房内凉爽极了”。
(2)教师引导。这种感应材料做的门窗还真是很特别!
(出示句子:“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自动感应窗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室温调节在撮氏25度以内,房内凉爽极了。”)。
(3)教师范读这句话,点红“如果”“就”两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评。
(4)此时,屋子里的温度不冷不热,你仿佛把我带进了空调房里。夏天,大家进空调房都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感受。夏天进空调房很清凉!很舒服!
(5)教师拿出词卡“凉爽”,指名学生读,齐读。教师评。我已经感受到屋内凉爽极了!
(6)拓展练说。
如果在其他的季节,自动感应窗又会有什么反应呢?指名学生说。
(7)教师小结。
原来新式房屋就是这样随天气变换而自动调节温度的。(相机板书:随天气变换而调节温度)。
如果我住进这房屋,就能一年四季感觉到不冷不热,那简直太舒适了!这一功能太吸引我了。
5.生介绍(读第4、第5自然段)。
点儿也不必担心了。这样的房子多安全呀!谁愿意再介绍一下。
(2)出示句子“只要风一起……也不会滚动。倘若……根本不会倒塌的。”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教师读这句话。(将“绝不会”“也不会”变红)再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教师评。这会让我感觉到住进这房子更安稳了,是根本不会倒塌的!
(将“根本不会”变红)。
(3)。
来,想介绍的就一起来介绍吧!
(4)。
这样的房屋住着有什么感觉?(安全)出示句子“你瞧,多安全的房子!”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6.生介绍的特殊功能是“从屋内往外看风景,要数晴天最美。白云从屋顶飘过,玻璃瓦将它映得五彩缤纷,实在是漂亮极了’。
(1)这么奇特呀!好,我们就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到屋内去看风景吧!(相机板书:从屋内往屋外看风景)。
(2)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4)教师评。呀,云彩真漂亮,是五彩缤纷的!
(5)出示词卡:五彩缤纷。指名学生读、齐读。
(7)教师反馈。
听了你的介绍,这下我可明白了。你真聪明!能联系前文来学习,真有方法!
好美的景象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8)播放音乐,师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7.整体回归。
哎呀,住进这样的房屋就是一种享受!你们向我推荐的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可真多!我都很需要。这样吧,大家就一起读一读第3至第7自然段,再给我来个全方位的介绍吧!学生齐读3至7自然段。
8.教师交流感受。你们介绍得太吸引我了,这座新式房屋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谈话。瞧!这些生字娃娃也被吸引来了,它们也想住进这新式房屋。只要你们帮我记住它们,它们就可以住进去了。
2.出示。新式房屋外有“换、恒、市、狂”4个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
4.教师引导。
在你们的帮助下,生字娃娃终于都住进了新式房屋,它们可高兴了!可这些生字还得住进田字格里,那它们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3页,仔细地看一看!
5.学生先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然后在小组内说这些字怎么写好看。教师巡视,相机引导学生重点从字的结构上去看。
6.学生描写生字。发现哪个字很难写?
7.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8.学生描写,写完后在小组内评议。
五、想象拓展,实践盾动。
1.说说你们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是怎样的?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伙伴说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试说,相互提出好的建议。
3.全班交流,指名说。
4.布置自由练习作业。回家以后,可以向自己的家人介绍一下;可以查找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新式房屋;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房屋设计;也可以写一写你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
板书设计:
新式房屋。
形状特别。
功能特殊。
随天气变化而调节温度。
随季节变化而伸缩变化。
安全。
从屋内往屋外看风景。
二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二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是蓝本的作用,用它去设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构建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依据作用。语文教材除了教材本身的知识以外,它的教育能力、传授方法、价值观训练都有一定的替换性。对于语文教材适当的取舍、调节,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的差异和文学性能力的差异,采用增、移、换、删教材课文的方法,更好的实现传授语文文学性的目的。语文教材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不能改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选文的局限时,必须学会对教材的创新运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和培养文学性的能力,实现以教材为蓝本,增添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目的。“教而无文,行必不远”,这句话表达了语文教材的局限。语文作为一个个性的摇篮,创新的基地,应当体现创新教育的优势,加强对教材的开拓,保证语文教材的高质量和高水平。随着时代的变更,一代又一代人价值观的改变,我们不能全用前人的观念来取舍和规范当下的价值选择,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接受,应该与时俱进,继承与发扬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增添和开拓语文教材知识层面,必须结合当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缺失和需要,强调对审美的探究,注重文学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典型文化,使学生在教材作品鉴赏过程中,能够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美,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典型形象的魅力意蕴,领略语文文学性的内涵。
针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为了丰富语文知识,拟补教材文学性的不足,教师应扩展语文教材,增添语文教材的外延。教师应在教材上采取“以学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学”指学生或学情,即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材以及教学条件实行教育,也就是对语文教材的创新型运用。“材”指教材,教师对语文教材添加所选内容一定要体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达到对语文教材文学性添加的原则。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文学资料浩如烟海,我们对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文学性的添加要具备一定的原则。其一,以文学性整体感受增强为原则。通过添加文章,加深对优秀作品的语言品味和艺术魅力的了解,梳理语感和对文章的感受。围绕教材文章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文学学习方式。在语文作品的整体上,把握到作者的语言内涵和思想境界,通过增添文章教师可以旁征博引,让学生从整体上更深刻的触摸到作品的文学性的本质,在文章内容上加固作品文学性的感受体悟。其二,以加深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为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具有典型文学性的文章在学生阅读中,能体悟到人生的多姿多彩,自然世界的美轮美奂。所以扩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形同增加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和稳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扩展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增添新的信息和新的知识,加固对文章的审美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扩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承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纵观我国文学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这是一部漫长的煌煌文明史,记载着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岁月,是中华民族最值得自豪的文化瑰宝。它传承着仁、信、礼、义、忠、孝等道德标准,是学生学习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的国学。例如:“四书”、“五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左传》、《楚辞》,等。这些圣贤的传世之作,为中国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王朝传送了无数治国能臣,传统文学的文学性价值是我们最珍贵的文化宝藏。现在的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所知甚少,对于传统文学的了解只是基于教科书中寥寥几篇而已,许多传统文化经典更只是听过名字,对内容知之甚少,缺少深层次的了解。现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语文教材虽然加大了传统文学的比重,但是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依旧还是片面和杂乱。
例如: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新课标教材”第一册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第二册中有战国时期的《离骚》,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北宋时期苏轼的《赤壁赋》;第三册中有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等。从春秋战国到东晋北宋再到唐朝最后又回到战国。如此混乱的时代背景,如此迥异的文章风格,只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对传统文学厌倦,没有起到感受传统文学文学性的作用,在无形之中增添了语文的负担,起不到对经典传统文化的审美的体验。所以,扩展语文教材的文章,加深对传统文学和国学经典的真、善、美的感受是必要的。下面我们就举例分析一下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学的扩展。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二单元选了《诗经》中的《氓》、《采薇》两篇。《氓》描写的是春秋时期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抛弃的全过程。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负心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为学生成功的.塑造了当时社会中女子执着、痴情、坚毅的典型形象。为了加深这种怨妇的典型文学性形象,更深刻的体会到《诗经》中的文学性,就必须扩展语文教材,可以选择《诗经》中的另一首,同样是写女子婚姻不幸的《谷风》加深对这类文章的理解体会。《谷风》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女性,对于自己丈夫的奴役欺凌和喜新厌旧,只会逆来顺受。
在惨遭抛弃以后,懦弱的她只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丝毫不敢怨恨抛弃自己的丈夫,只是苦苦哀求能留在这个家中,反映了封建社会夫权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通过《氓》与《谷风》的两个思想性格截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学习,感受人、景、情的融合和诗中营造出来那种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哀婉色调,能加深学生对《诗经》中这两首诗文学性的体会。教材第二册中《诗经》的另一篇选文《采薇》,我们可以选择《东山》这首同样是对士卒在战后对战争的回忆的文章,进行文学性的扩展。二首诗都是描写战争的,虽然《采薇》与《东山》的侧重点不一样,一个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痛苦,一个是在生产生活的物质上带来的痛苦,但是对于人物内心的悲苦和对战争的厌恶刻画却同样入木三分,扩展《东山》与《采薇》题材一样的名篇,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加深和对传统文学文学性的进一步体会,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对同类型作品的审美比较能力。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扩展李煜的《虞美人》共同感受文章的抒情美;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可以对屈原《九歌》的扩展,加强对《离骚》的学习和对作者屈原的了解;还有在学习《滕王阁序》时,可以通过与《前赤壁赋》之间的扩展比较,分析两首诗以景生情、自乐而悲的共同特点,感受作者由悲观转而走向豁达的精神风貌,等等。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决定了语文教育的质量,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语文课始终把语文的工具性传授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语文教材的使用中过多地注重教材的工具性,即注重对字词、语法、背诵的训练,使学生因语文的咬文嚼字而失去对教材文章的品味动力,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把语文的学习看作机械的劳动,在语文课上苦不堪言,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只是趋于被动应付,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舍弃了对文学梦想的追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教材忽略学生赏析课文、感受文章的魅力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抹煞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教化和审美的个性,消释了学生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文章的“文学性”,只有充分张扬作品“文学性”才能展现文学课的独特魅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语文教材注重的核心应该是以培养学生文学性的审美为目标,让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看到人性之美,得到丰富的人生启迪,品味出更多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使学生的文学素质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三
晏子使楚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一)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五、板书设计。
匆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相关资料:
朱自清,现代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出示汉乐府民歌的《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三)小练笔:写读后感受。
表达我的小计划。
本次书面表达是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自己策划的能力,初步学会写计划。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这学期担任八年级4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及要求:
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读;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本册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成单元,编排在3、6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的文言文(包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在本册教材六个单元中都有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1、5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2、4、6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安排2次,每次选入4首古典诗词,共8首。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能力的目标:
(一)、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1型、字义。
(二)、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心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1、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三峡》(全部教完)《短文二篇》(侧重预习工作)29月3日—9月9日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及作者巧妙的布局和区科组长教研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六单元的张弛有度的行文结构。
3、感知祖国山川之课外古诗文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9月10日—9月16日《短文二篇》(教学要点1、2)。
1、积累重点文言实《消息二则》(教学要点3、4、5)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精炼的语言。
3、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4、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悍的写作特点。
5、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能够区别新闻特写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点;与消息的异同。
3、了解通讯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
4、学会进行新闻采访,学会写作新闻。
5、掌握“讲述”技巧,在讲述中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任务二:新闻采访区教研。
任务三: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藤野先生》。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9月30日上课第一次月考3法。
3、感悟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0月1日—10月7日。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回忆录的写作方法。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710月8日—10月14日厚仁德、坚韧顽强的美德。
4、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5、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简洁的语言风格。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品味课文反衬手法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10月15日—10月21日《美丽的颜色》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4妇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精神,磨炼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学习写作传记的方法,学习任务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5、搜集整理有关“信”的信息材料,了解与体会“信”的内涵和意义,做诚实守信之人。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琉璃、有感情地背诵全文并默写。
2、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10月22日—10月28日《唐诗五首》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句语言、意境和写法,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有序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父爱的伟大。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六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六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单元需要学习25个部首:第二单元学习6个部首,第一篇看图识字,从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引入。后面分三部分,学宝盖(宀)头、穴字头、广字头、厂字头还有门字框和户字头这6个部首,都是和建筑有关的部首。第七单元学9个部首,学和身体各部位有关的一些名称,和人体有关的9个部首,通过这9个部首来识字。第十二单元又安排了10个部首的学习,先学的是山、土、石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冬冬对话:山上有什么?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关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么?有金属矿藏、宝石,引出了金、玉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么?有鱼、有贝,就引出了带鱼字旁、贝字旁和贝字底的生字;最后是和厨房有关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厨房中的这个排序,选择了相关的部首进行识字,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识字有兴趣,并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认字475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书上的77页金钥匙有认字方法小结。方法就是看字形来认字,比如是山字就是象形字;看拼音来认字;也可以去问别人,还有看上下文来猜,还有读字读半边,比如说青等一些字;还有查字典。可以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以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了。一年级渗透性的学习了字理识字,但它一直不是作为知识点来讲授的,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思考。在一年级识字量的积累上,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初步认识,有体会。三个集中识字单元都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一个认识,而汉字的形声字,用声旁来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十单元和第十四单元就出现了这类的设计。比如说67页那个小话筒,“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就开始渗透汉字声旁的特点。另外第十四单元93页有一个“比一比,读一读”,就是进行比较,深一步了,让学生想一想字意有什么变化。这一册集中识字是从表意的特点来进行,到下册的时候再来讲声旁。在教学中希望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认字目标应当靠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能当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更不等于能熟练掌握,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来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至少需要半年的努力,教学时也应把它当一个过程来看待,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同时都能掌握,难点越分散学生学起来越容易,积极性也越高。第三,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但它不能成为识字教学的'支柱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形声字、形旁、部首等概念,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它们,适度的渗透字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让他们悟出汉字的特点,可是过分的重视字理分析使学生失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效率,即使是那些学生明白了字理的字,也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一年级上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册是稍做面上的渗透,本册争取让孩子在认识上产生飞跃。但是教材也没有涉及声旁表音的情况,许多部首学了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原意,查字典也并不要求学生要读懂正文,总之文字知识要掌握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不宜要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在分析字形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来学习分析字形)编上一句话等等,这是一种记忆术,老师不必用所谓正规的字理知识去纠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这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老师本人要说的就必须是符合文字学的知识了。
本文章共6页,当前在第1页12345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七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八
1、高一是大量阅读名著的好时机,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时间,多读多看,拓展能力,不要浪费了这一宝贵的黄金时期。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辅导工具书是你的书桌上应有的书具之一。成语,字词,拼音等都要自己去自学积累,老师是很少再像初中那样点着一个一个词的教的。所以,这些书都是非常重要的。
2、态度决定高度,要有良好的对待语文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因为高一的语文,不再是单纯的背诵与默写,而是涵盖了许多包括文言文基础知识,课外阅读综合能力,甚至生活中的细节等知识面。这就要求我们多观察生活,积累自己的语文视觉。
3、多看古文与古诗。因为在高一的语文考试中,不再是课内学习的古文阅读与古诗鉴赏,而注重的是把课内知识的迁移到课外的能力。例如,给一段你没学过的古文阅读或古诗,要你自己去分析文章的内容与主旨等。刚开始会觉得很难,可是当你接触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3、让学生从猴子种果树失败的教训中懂得做事要有耐心。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猴哥拔掉浇水耐心。
梨树改种施肥成功。
(二)精读课文。
生:猴子种了那么多果树,为什么吃不到果子?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议一议。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为什么猴子种了果树吃不到果子?
分小组读课文并讨论。师指导。
师:猴子(图)先后种了哪些树?(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图)开始种梨树,他是怎么种的?(水壶、铲子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怎么会种了那么多果树,吃不到果子呢?
汇报讨论结果:(三组汇报)。
第一组:
正当梨树成活时,谁来了?(乌鸦图)。
他说了些什么?(谁做乌鸦,读乌鸦的话,学生做猴子,读猴子的话)。
是什么使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生答)板书:梨五杏四。
比较: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没有这个耐心。
哪句更能加强语气?(生答)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第二组、第三组同第一组。
师引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那吃不到果子,该怪谁呢?
乌鸦、喜鹊等有没有错?农谚有没有错?(生答)说理。
三、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课后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收集一些农谚和谚语。
语文教材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
教学媒体:
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自主学习第四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2、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
3、概括学法:初读想象画面。
4、“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激发感情。
(1)放影片。
(2)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读,找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好好地品读体会,并作好笔注。
6、汇报:把你觉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朗读的体会。
7、概括学法:品读体会感情。
8、表演读。
9、小结学法: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找—品)。
三、运用学法,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据学法分组合作学习。
(1)分小组自读第五段。
(2)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汇报。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顾。
4、结合课文分组合作探究。
(1)找:哪些语句表现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
(2)品:反复读,体味这些语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反复品读。
6、小结: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所以课文结尾说()。
7、比赛读。
8、配乐读。
9、积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下这一段。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情感升华,课堂延伸。
提供网址,丰富课外知识。
六、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些什么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2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