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1:56:07
2023年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时间:2023-11-28 01:56:07     小编:文轩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写一封建议信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发现共同的经验和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掌握易错生字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句子和景物,探究并发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兴安岭春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感受祖国大好山河。

教学难点:运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自学课文中描写夏秋冬的段落。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纸卡,相关ppt和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补充课题。

上课之前,教师展示展示茶山竹海,十面埋伏等照片。然后抛出问题“除了这些地方,大家还去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发言,锻炼表达能力。

上课铃响,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处处是美景,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游玩(ppt1)。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课文,观图画。

1,教师分别请6个学生朗读课文1-6段,并分别指导读音。

2,读完课文后,观察四幅图(ppt2),你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了吗?

--图中是春夏秋冬的景色。请学生按顺序在黑板上贴彩纸。

从图画的内容还能发现什么?

--都有树木,小兴安岭的树木多。

3,细赏小兴安岭的树木:

(1)从红色字体“数不清,…….,几百里,海洋”中寻找小兴安岭树木的特点--种类多,数量多。(ppt3)(ppt4)。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设计理念:在第1课时中已经对生字等基础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朗读,教师通过纠正错字错词,让学生加深印象,识记生字词。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教师通过“观图画”的设计,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细赏课文第2段。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去小兴安岭的春天看看,这绿色的海洋是怎样一枝一叶长起来的?

1,细赏小兴安岭的春天:(ppt5)。

(1)自读课文第2段,圈出春天的景物。

(2)品味句子与景物。

树木:抽出,嫩绿(ppt6-7)。

比一比:

将“抽出”与“长出”做比较,通过体会“抽出”写出春天树木生长的速度非常快,感受春天树木的生机活力。

小组朗读。

积雪汇成的小溪:(ppt8-9)。

听一听。

通过图片与音频展示,让学生感受积雪融化,小溪流动的声音,并发挥想象,将句子“小溪淙淙地流着,它好像在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小鹿:(ppt10)。

树木发芽了,积雪融化了,小鹿也出来是赏春了。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的影子。

写一写:(ppt11)。

(3)再读课文(ppt12)。

试一试:(ppt13)。

请学生再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春天,并尝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小兴安岭的春天。

(4)学法总结。

想一想:

跟学生一起回忆刚刚是怎样学习描写春天的段落的--先读段落,再圈出描写的景物,再品味句子和景物,再读段落。

(设计理念:教师以句,段为此环节的重点,细讲小兴安岭的春天,通过春天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最后总结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自主学习,感受不同季节的小兴安岭。

1,教师展示学习提示:(ppt14)。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自由读文。

(2)圈出你喜欢的季节里描写的景物,品味描写景物的句子。

(3)同桌交流:你为什喜欢这个季节?

(4)再次大声朗读你喜欢的季节所在的段落。

2,学生自主学习。

读段落,

圈出描写的景物,

品味句子和景物,

同桌交流,你为什喜欢这个季节?

(设计理念:学生自学前,教师提出学习指导,让学生更加明确从哪里学,怎样学,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1,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让他喜欢?

2,请学生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自己喜欢的季节。

3,请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同学一起读。

(设计理念:此环节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再读课文,体味情感。

1,学完春夏秋冬,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的印象。

2,小兴安岭给作者又留下了什么印象,展示第6段,作者觉得小兴安岭是什么?还是什么?--花园和宝库。

3,作者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花园,是巨大的宝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向人们奉献了什么?所以作者赞美小兴安岭,喜爱小兴安岭,说它是花园,是宝库!(ppt21)。

4,小兴安岭那么美丽,那么富饶,像小兴安岭这样的地方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祖国山河壮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的心中是多么的自豪啊!

5,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的感情再读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全班齐读课文。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美滋滋等词语结构相似的重叠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美丽以及槐乡孩子的纯朴可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槐花的情境图,观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啊?

2、是啊,这就是美丽的槐乡,相机板书课题:3、美丽的槐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的槐乡是什么样的,是否和图片上的槐乡一样美丽请大家自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生字,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2、出示生字、词,自由的读生字,指名读。

3、去掉拼音,指名读。

4、请小老师带读。

三、品读第1自然段段课文。

我们来细细的品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句子中能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边读还可以边用自己的符号做出标记。

1、同桌之间谈谈你是怎么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槐乡的美丽的呢?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说到那一句,读到那一句后出示图片课件,直观感知槐花的白、多、形态多姿。再指名读。引读第一段。

四、品读第2段课文,体会重点字词。

1、用刚才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紧紧抓住“美丽”二字,看看这一段里,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你也能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边读还是边用自己的符号做做标记。

2、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3、相机出示句子:

(1)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旋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2)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

请大家看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你能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

4、过渡:朋友都被这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怎么也不肯回家呢,热情好客的小主人们又是怎样招待他们的朋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面的内容。

5、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总结全文: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的孩子的热情好客,成为了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槐乡的景美人更美。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槐乡,继续体会槐乡的芬芳与美丽。

五、作业“超市”: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槐花:多、白、香、甜。

孩子:爱、吃、送……。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三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它们吗?一起读读吧!(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希腊国王麦得斯最喜欢金子,当听到神灵赐给他点金术时,他心花怒放地说――――(生齐答)。

过渡:麦得斯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______”画出麦得斯做了什么?用“﹏﹏”线画出描写麦得斯心情的句子。

2、师:画好了就放下笔,举起手。谁来把你画的句子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导朗读。(体会:神奇、富有、高兴)。

4、来,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三、总结学法:

四、学习5-8自然段。

(一)学生自学。

(二)交流学习情况。

过渡:谁来把你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

第5自然段:

生:我学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师:麦得斯兴奋地来到花园,睢,你们看到了什么?他摘了一朵玫瑰变成了金的,又摘了一朵又变成了金的,所以--这使他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

(2)、三次引读:

a、他的确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有香味的鲜花,而现在的花没有了香味,摸起来冰凉凉的。(女生读)。

b、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而现在花不再艳丽,只剩下金色了。(男生读)。

c、他喜欢有生命力的带着露珠的鲜花,而此时的花没有了生气。(全班读)。

过渡:谁还想把你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6自然段:

生:我学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师:牛奶、面包都变成的金的,麦得斯有了这么多的金子,但却肌肠辘辘,所以他闷闷不乐。谁来读读。

(2)、指导朗读。

(3)师:来,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一段。

第7、8自然段。

过渡:你看,麦得斯喜欢的鲜花变成了金的,吃的面包和喝的牛奶都变成了金的,他闷闷不乐。当他饿着肚子,又一次来到花园,亲吻了美丽可爱的小女儿,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这是一座怎样的金雕像?想一想,和同座说一说。

(1)、个性读。

(2)、是啊,面对着没有生命、冰凉凉的、不会喊爸爸的女儿,麦得斯痛苦地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3)、三次引读:

a、他拥有了这么多金子,却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他痛苦地说:--(1、2组读)。

b、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后悔极了,他痛苦地说:--(3、4组读)。

c、他为自己的贪得无厌忏悔不已,乞求神灵收回点金术,他痛苦地说--(全班读)。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抓住了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品读的方法,一步一步走进了麦得斯的内心,体会了他的心情变化。下面分组读读吧。

六、学习9、10、11自然段。

过渡:麦得斯这样痛苦不堪,那他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一读9-11自然段。

2、三次引读:

麦得斯忘不了这个教训,我们也会忘不了这个教训。所以:

a、当麦得斯失去了点金术,抱着美丽可爱的小女儿时,他高兴地说:--。

b、当麦得斯失去了点金术,却得到了金钱也买不到的亲情,他高兴地说:--。

c、当我们学了这个故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也能高兴地说:--。

七、复述课文。

八、总结。

板书设计:

19、点金术。

“________”做了什么?

“﹏﹏”描写心情的句子。

心花怒放高兴。

扫兴。

闷闷不乐。

痛苦。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学生分析:学生都知道搭配的简易方法,而且很想动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数学原理,还得进一步学习新课。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老师想和家长们成为好朋友,新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

2、老师随意与家长握手,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

3、师:刚才老师已经与多少位家长握手了?(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也没记住呀?(太乱了)。

4、师:是呀,太乱了!老师也不知道握了几个了。下面老师要是再握一次手,你们说应该怎么做?(注意点什么?)。

5、学生说,教师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看来同学们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顺序。

6、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你们刚才所说的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节课我们就用有顺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元旦到了,小红的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装,3件下装。(课件出示)。

提问:从上装和下装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生:5种、6种……)。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1)改变条件: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2)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

板书:248。

3、测验证、发现规律。

(1)再次改变条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36,248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证猜想。

任务:请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3)反馈:

师:你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略)。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祝贺猜想正确。)。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引出要搭配的服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播放课件情境图)。

(课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贝贝,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游乐园。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贝贝从衣柜里挑出了几件衣服。(课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师:这些衣服中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你来。

生: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

师:那是什么样的上装和什么样的下装?(引导学生说出颜色)。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那么你想让贝贝怎样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课题。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师:从同学们的建议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把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贝贝自己选择,好吗?(好)。

四、自主探索,学习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动要求。

2、动手操作。

师:现在开始。

3、学生汇报,到黑板摆一摆。

(1)、请少于六种的小组展示。

(2)、请六种的小组展示。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五

教室的生物角有盆蟹爪兰,非常美丽。

远远望去,蟹爪兰的茎一顺儿朝下,就像一顶撑开的小绿伞,下面还绣着红色的花边。我走近去看,只见下面长着一段仙人掌,原来蟹爪兰是嫁接在仙人掌上的。蟹爪兰长着许多翠绿色的茎。每节茎都是椭圆形的,扁平的,非常光滑。茎的边上像锯齿似的。

茎一节一节连起来就像螃蟹的脚。在茎头和节与节之间开着桃红色的花。有的花盛开着,花瓣有三四层,有的含苞未放,好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通红通红的。

八、谈收获体会。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完了,你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整体感知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根据学习需要和速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息”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并在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先带着学生学习“春天”一段,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三段的学习做铺垫。

学生在学习前一段的基础上,掌握了学习方法,为下一步自学做了尝试。

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为自学做准备。

带着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

这种板书式的图表,便于让学生看清文章的结构。为概括段落大意做好了准备。

做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用重点句概括段意的方法。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六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经过课堂小结的点拨,使得这一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问题:

这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转化方法,但是小组代表上来向全班交流时却只说了一种转化方法(另一种是另外的同学补充的)。难道他们组就这一种?还是他只说了自己的方法,而没有交流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方法?第二点是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当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七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六、板书。

夏根据情况出示。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二、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等。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教法学法选择: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排列。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喜欢)灰太狼喜欢做什么?(抓羊)。

这一天,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把它关在了狼堡里,灰太狼为了阻止喜羊羊救美羊羊,就篡改了羊村大门的密码,以及为自己的狼堡大门设定了一个超级密码。喜羊羊为了救美羊羊,必须要过两道大门,提示:要想闯关成功,必须了解一个知识——搭配,(板书:搭配)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喜羊羊吗?(愿意)请跟喜羊羊一起进入第一关。

2、进入第一关: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

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小组内交流想法。)生:12,21。

师:同学们将1和2交换位置组成12和21两位数,那密码到底是哪个呢?提示:10和20之间的一个数。

生:12。

师:你们真聪明,顺利进入下一关。

3、看,超级密码在等着他去解决,写着什么?

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资料袋,三人合作,有两个人思考摆出数字,另一个人写一写。拿出里面的表格和数字,开始吧。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才能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②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揭晓答案:32。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大门打开了,老师真为喜羊羊和美羊羊开心,老师更为小朋友开心,因为小朋友用你们聪明的头脑帮喜羊羊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

师:我俩握了几次?(1次)。

看课件,师引导:组成的两位数是有序的,比如,1和2能写成12和21。而握手你和他握他和你握是一回事,没有顺序的。

四、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游戏1:搭配衣服,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1)一张5角的纸币。

(2)两张2角的纸币,一个1角的硬币。

(3)一张2角的纸币,三个1角的硬币。

(4)5个1角的硬币课件演示。

师: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比如先从面值大的搭配,也可以先用同一种面值搭配,再用不同面值搭配。

还有一个游戏在书97页,快来看看!

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有一组的同学在电子白板上演示。揭晓答案:6种。

五、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反思白塔岭小学郭丽伟。

《数学广角》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分别将排列与组合渗透其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透,这节课单独教授例1,努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掌握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方法。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以“开锁闯关”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活动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什么是排列及排列的方法。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课节始终用创设的闯关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由“打开灰太狼城堡的大门”这个情境引出2个数字的排列,过渡到3个数字的排列,引导学生探索排列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几个问题:“握手”、“衣服搭配”、“买拼音本”、。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开锁闯关”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猜一猜、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另外,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后续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终极大挑战。

当然,月有圆缺,人无完人,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综合以上几方面,我有几下几点对本节课的改进设想:

(1)学生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汇报时把学生排列的记录卡用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看到学生的排列方法,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不代替学生,呈现学生在排列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排列的方法。

(2)在教学本节课的新知时再做得扎实些,充分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排列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掌握寻找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用符号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符号化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衣服,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机器猫》吗?喜欢吗?

师:今天是大雄的生日,他邀请静香带着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

师:去参加生日会,得穿得漂漂亮亮的,静香从衣橱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她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

1)师:你觉得静香可能穿什么衣服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实物投影)。

2)师:帮静香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那么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问题)。

3)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到底能摆出多少种搭配?

预设以下情况:

a、2种----衣1和裤1、衣2和裤2。

b、8种----学生操作重复、手忙脚乱。

c、6种。

问:他们摆的,你们感觉怎么样?(乱,引导说出“有顺序”)。

追问:那么,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生说,师连线)。

a:

3+3=6(种)2×3=6(种)。

b:

2+2+2=6(种)3×2=6(种)。

4)实物连线抽象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作业纸上。

5)出示学生的图式。

引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6)再次展示动态的a。b两种搭配的方式,小结要用有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7)如果老师再加上一件上衣会多出几种搭配方法?(多出3种)。

如果只加上一件裤子呢?(多出2种)。

师:为什么老师加上同样的件数?会出现不同的数量搭配方法呢?

小结再次强调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三、出示点心图。

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你们解决了静香的搭配问题,接下来你们能为大雄解决一下食品的搭配问题吗?在生日会上大雄为我们准备了6种食品。

1、出示饮料和点心。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有优酸乳,可乐,雪碧,饺子,蛋糕,汉堡堡)。

师:你们想吃吗?

2、要求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实物符号化)。

3、展示讲评。

四、巩固知识。

生日会后大家要准备各自回家了,这时静香回家的路线图(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静香可以有几种选择回家?跟同桌交流一下。大雄家————公园————静香家。

师:强夫碰到问题了,他只记得自己有10种方法回家。但是他忘了路线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这10种方法回家的路线图会是怎么样的?把路线图画到作业纸上。

展示讲评。

五、全课小结,深化新知。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啊?(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学好数学知识,让它能真正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

1、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通过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层”“飞舞”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3、有感地朗读课文。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看地图,感知方位。

出发之前,我们得做些准备:小兴安岭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图找找方向吧!(课件出示地图,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生说,师讲解: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北部,与大兴安岭、长白山都是我国重要的林区。

2、观看录像,感知美丽。

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师播放录像)。

3、生谈感受。

刚才老师看到大家看的那么专心,完全陶醉在其中。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生说师评价)。

4、生读课文,找中心句。

小兴安岭的景色真让人陶醉。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美丽的小兴安岭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找一找。

挑生读中心句,师板书(花园宝库)。

5、理清顺序。

在描写景色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生说师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树很多。师板书树多绿色的海洋。

2、指导朗读:你们能用朗读把这一幅画面展现出来吗?(齐读第一段)。

过渡:这是小兴安岭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又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先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

(二)学习第二段。

1、(课件出示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找找春天描写了哪些景物?(生说师出示红字)。

2、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是怎样生长的呢?(师出示课件生欣赏图片)我们来读读描写树木的句子。

品味重点语句: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什么意思,把抽出换成长出,行吗?

让生比较,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怎样的长出才叫抽出呢?同学们想想,树木蓄积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一个冬天的精神,一到春天怎样地长出来啊?(奋力、使劲、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

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一个“抽”字把春天的活力全都写出来了。谁能读出树木生长的样子?挑生读。

b积雪融化了,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淙淙你感受到了什么?小溪的欢快。挑生读。

c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出示课件小鹿的图片生欣赏)。

3、总结春天特点,有感情的朗读。

生说师板书生机勃勃。

指导读:春天的小兴安岭这么富有生机,让我们一起读出春天这生机勃勃的美!

(女生齐读春天景色,读出春天的柔和。)。

(三)学习第三段夏天。

1、生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2、欣赏图片,品味重点语句,有感情的朗读。

(先欣赏夏天树木图片再挑生说)“葱葱茏茏”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密密层层形容枝叶长得又密又多,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夏天树木长得枝繁叶茂的特点。“封”字用的真形象,它让我们看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男生齐读描写树木的句子。)。

b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哪个词写得好?

(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浸”。一个“浸”,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说(树林里雾很多很浓,水汽很大。从中说明是密密层层的叶子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才使雾不容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浸染在乳白色的浓雾中。)挑生朗读。

c看图理解“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

(阳光穿过树叶细密的缝隙直射进来)生齐读。

d看图感受野花的美(挑生读出野花的美。)。

师板书比喻(渗透写作方法大家也要向作者这样,用上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的更生动形象。)。

3、总结夏天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

板书葱葱茏茏。

(四)总结学习方法,自学秋天和冬天两个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读一读,找景物,赏一赏,品语句,总结特点,有感情朗读。

(五)汇报展示。

1、秋天这一段。

a生说描写了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b品味语句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句写得美,写出了落叶随风飘落的样子。)。

c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师板书果实累累。

d生带着丰收的喜悦有感情的朗读。

2、冬天这一段。

a描写了雪花、树、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b品味语句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风很大,好冷啊!)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雪太大了,黑熊无法出来找食物,只能添脚掌上分泌的养分过冬)。

c冬天一片银白师板书银白世界。

d有感情的朗读冬天。

(六)交流: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渗透写作方法。

1、看板书,说结构特点。总分总。

2、按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出示一年四季描写树木的句子,让生填空。了解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特点也不同。引导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特点去写。

五、作业。

1、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2背诵自己喜欢的季节。

板书。

树多绿色的海洋。

春生机勃勃。

拟人夏葱葱茏茏花园。

比喻秋果实累累宝库。

冬银白世界。

教学反思。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带有录音的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让生谈感受,生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让生再读课文,找中心句,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在品读四季景色时,我准备了许多图片,帮助生理解重点语句,促进生有感情的朗读。

二教法适当。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教法上我采用了导、扶、放的方法。导体现在春天一段的教学中,扶体现在夏天一段的教学中。放体现在秋冬两段的教学中,放之前总结学法,用前两段的学法引领生学习。我认为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考虑,这种教法是很有必要的。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供给了学生更多样化地参与机会。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了语言的精妙,陶冶了美的情趣。

三、问题反思。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学春季时,耗时过多,前松后紧,导致自学秋冬时,时间紧张,没有学透。

2.虽然多媒体课件协助生更好的体会语言,但直观的画面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四、教学重建。

再教此课,我一定做到前面教学时间紧凑,节省时间,并以读的训练为主,让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我要不断进行研究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二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没看见一只骆驼?”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赶嘛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二)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并能够正确读写“骆驼、跛、驮、愤、啃、究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五)教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看?请同学们看电脑课件。第一个,“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第二个,“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大家想想谜底是什么呢?给个小提示,猜一种动物。(生:羊、马、牛……)不对不对,再猜猜,同学们也可以从课本上找找答案。好,你的小手举得又直又高,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猜的是什么动物?(生:骆驼)对啦,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板书),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2页,全班和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课题,找骆驼。

2、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通过刚才的猜谜语,大家发现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这位男生你来,嗯,骆驼有两座驼峰对不对,驼峰里面藏着水。还有吗?这位女生你来,很好,骆驼耐旱,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还有没有?你来,对的,还可以驮重物。那《找骆驼》这篇课文中商人丢失的骆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章,将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好,大家都读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回答,“左脚有点跛”(板书)对不对?你能将文中的句子准确的完整的读出来吗?(生:老人说:……跛)哪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沉默)那请你先坐下回忆一下,我们请另一个同学来回答,好就请你,是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板书)、“缺了一颗牙”(板书),好的请坐,现在还请这位女生来回答,是的“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你回答的真好,请坐,同学们看,刚才她只是太紧张,一时间忘记了。

当商人问老人,“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回答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老师(生齐答:那我可不知道)。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如果你是这位商人,你会怎样想?(生:这可恶的老人把我的骆驼偷走了/一定是这黑心老人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是啊,老人会不会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呢?商人这时的很生气了,于是商人愤愤地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商人的话,你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是吗?好的,就请你。你读的真好,把商人那种生气质问的口吻都读出来了,请坐!

请全班同学一起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读商人的话,感受商人以为是老人把他丢失的骆驼藏起来的那种生气的心情。商人愤愤地说,起。

(3)好的,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老师都感觉到商人那种生气的心情了呢。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现在请男生扮作老人,女生扮作商人,老师作为旁白,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师:从前有个商人……赶上去问:(女)“……”

师:老人说:(男)“……”

……。

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目光,就请你来,生:……嗯,第十段写到,老人看到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还有吗?是的,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那还有吗?对啦。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你回答的十分准确,声音洪亮,真是太棒了,请坐。所以,老人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强?是的。

那么老人有告诉商人去哪里找骆驼吗?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嗯嗯,老人告诉商人要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请坐,那同学们告诉老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是的,找到了。

(4)同学们通过学习《找骆驼》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情,它们往往会告诉人们答案。

同学们来说说,你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哦,你吃苹果的时候观察到苹果上面有虫眼,你下了一跳。好,请坐。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觉得那颗苹果一定很甜,因为小虫子都爱吃,对吗?还有其他同学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来,你观察到你养的小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你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啊,没错的,小金鱼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因为它没有眼皮。

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然后写一篇小短文,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将“骆驼、跛、驮、愤、啃、究竟”这几个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八)板书设计。

找骆驼。

左脚跛路上的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颗牙啃过的树叶上留有牙印。

(九)课后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

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

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

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

3、生字:骆。

4、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跛驮忿哄啃。

(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

(2)书写:驮忿。

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进行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5、说话练习(出示)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齐读课文。

四、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

跛()齿()忿()。

玻()龄()芬()。

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

(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

(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设计:

33找骆驼。

看到思考知道。

(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教学后记: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四

1、教学描述:

《浏阳河》一课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虽说是一节“失败”的音乐课,却令我感触颇深。

上课铃声过后,在不平等的师生问好下,音乐课开始,之所以说是不平等的师生问好,那是因为我的问好激情洋溢,学生的问好却是懒意洋洋。我还是满腔热情,希望上这节音乐课。于是我压制住内心的不满,脸上堆满了笑容开始了一翻“套近乎”。于是开始了今天的课程《浏阳河》.

音乐这首歌曲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还是比较熟悉。在激情的范唱后,但接下来的学唱却大失所望;有的用低声哼哼的,有的故意学我用尖尖的嗓音怪唱,还有的在自己玩自己的。我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简单的小结后转到下一环节,了解《浏阳河》,然而,他们好象对民歌一点兴趣也没有。课堂学生无精打采,还有一半的时间,难道就这样可不行,马上接着说:“《浏阳河》是一首经典之作,正因为这样,所以也有很多人把他翻唱成不同类型的歌,大家想听翻唱的《浏阳河》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高涨了起来。在同学们欢快的节拍中,我播放了,由超女周笔畅演唱的《浏阳河》,可以肯定学生很喜欢,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后,同学们讨论很激烈也很有序。

“老师,我喜欢《忐忑》……….”

“老师,我喜欢的英文歌曲……..”

“老师,我喜欢动画片主题曲……”

这也让我在叹息的同时不得不陷入了深思。这么经典的民族之作,他们浑然不觉,却对网络的,流行的,摇滚的.津津乐道。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一位四年级的男生,让他唱一首教材上的中国儿童歌曲《春晓》,他怎么也唱不准,可一首时下流行的《春天里》却唱的特有味。现在一曲曲简单的和声练习怎么也唱不好,却对现在当下流行的歌张嘴就来。更有甚者,林俊杰的《曹操》,周杰伦的说唱歌曲从头到尾音准,节奏,歌词可以无一句错误。

2、教学反思: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们这样有什么不对,在人们热中于超女,网络音乐,流行音乐的今天,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关注,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喜欢那些音乐,我不想抹杀他们的喜好,主要是尊重个性。

《浏阳河》就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跑题”。尊重个性,依照音乐专业教学中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而言,这节课我想做到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浏阳河》虽然“失败”了,但也收获了。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五

课    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并能够正确读写“骆驼、跛、驮、愤、啃、究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五)教    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看?请同学们看电脑课件。第一个,“沙漠一只船,船上载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第二个,“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大家想想谜底是什么呢?给个小提示,猜一种动物。(生:羊、马、牛……)不对不对,再猜猜,同学们也可以从课本上找找答案。好,你的小手举得又直又高,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猜的是什么动物?(生:骆驼)对啦,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板书),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2页,全班和老师一起大声的读出课题,找骆驼。

2、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通过刚才的猜谜语,大家发现骆驼有哪些特点呢?这位男生你来,嗯,骆驼有两座驼峰对不对,驼峰里面藏着水。还有吗?这位女生你来,很好,骆驼耐旱,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还有没有?你来,对的,还可以驮重物。那《找骆驼》这篇课文中商人丢失的骆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章,将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好,大家都读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回答,“左脚有点跛”(板书)对不对?你能将文中的句子准确的完整的读出来吗?(生:老人说:……跛)哪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沉默)那请你先坐下回忆一下,我们请另一个同学来回答,好就请你,是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板书)、“缺了一颗牙”(板书),好的请坐,现在还请这位女生来回答,是的“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缺了一颗牙”,你回答的真好,请坐,同学们看,刚才她只是太紧张,一时间忘记了。

当商人问老人,“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回答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老师(生齐答:那我可不知道)。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如果你是这位商人,你会怎样想?(生:这可恶的老人把我的骆驼偷走了/一定是这黑心老人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是啊,老人会不会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呢?商人这时的很生气了,于是商人愤愤地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商人的话,你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是吗?好的,就请你。你读的真好,把商人那种生气质问的口吻都读出来了,请坐!

请全班同学一起用生气质问的语气来读商人的话,感受商人以为是老人把他丢失的骆驼藏起来的那种生气的心情。商人愤愤地说,起。

(3)好的,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老师都感觉到商人那种生气的心情了呢。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现在请男生扮作老人,女生扮作商人,老师作为旁白,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师:从前有个商人……赶上去问:(女)“……”

师:老人说:(男)“……”

……。

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目光,就请你来,生:…… 嗯,第十段写到,老人看到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还有吗?是的,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那还有吗?对啦。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你回答的十分准确,声音洪亮,真是太棒了,请坐。所以,老人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强?是的。

那么老人有告诉商人去哪里找骆驼吗?这位男生,请你来回答,嗯嗯,老人告诉商人要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请坐,那同学们告诉老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是的,找到了。

(4)同学们通过学习《找骆驼》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大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情,它们往往会告诉人们答案。

同学们来说说,你曾经在生活中观察到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哦,你吃苹果的时候观察到苹果上面有虫眼,你下了一跳。好,请坐。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觉得那颗苹果一定很甜,因为小虫子都爱吃,对吗?还有其他同学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你来,你观察到你养的小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你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啊,没错的,小金鱼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因为它没有眼皮。

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然后写一篇小短文,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将“骆驼、跛、驮、愤、啃、究竟”这几个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八)板书设计。

找骆驼。

左脚跛               路上的骆驼脚印右深左浅。

缺颗牙               啃过的树叶上留有牙印。

(九)课后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三、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3)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一、复习导入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8、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教学分析: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感知性的艺术,而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本课《浏阳河》正是一首通过歌词的美、旋律的流畅、画面的美为主题的一首湖南民歌,表现了人们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热爱。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两段歌词分别为一问一答,采用男女声对唱的演唱形式。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悟能力、自学能力、我认为应多重视学生们欣赏歌曲和理解歌曲的能力,这也是他们的一个过渡阶段,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的演唱形式,也接触过一字多音的的唱法,但还不够深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初步感受音乐中湖南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和当年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深厚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在丰富的聆听、欣赏、歌唱、对比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古筝等。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播放《月光光》、《采茶扑蝶》、《浏阳河》。

请同学们说出它们产生的地方。出示课件湖南民歌—《浏阳河》。

生:抒情、舒展、流畅……。

歌曲新授——创造表现,爱国爱毛主席。

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首先我们来接龙唱:

1、范唱:第一段学生们唱:第二段师:第三段(评价)。

2、学生们唱:第一段范唱:第二段师生合唱:第三段(评价)。

3、全曲齐唱(同学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呢?最后一句…连音线…)。

4、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要求:完整演唱第一、二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将第三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5、学生古筝伴奏跟伴唱音乐一起唱。

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

6、问答式对唱。

生:齐唱、对唱(男女对唱、组与组对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7、学生古筝伴奏跟范唱音乐一起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师古筝伴奏)。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生:用方言唱《浏阳河》。

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拓展欣赏——简析体验、课后要求。

师:今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歌曲的各种演唱形式,也做了一回湖南人感受了湖南民歌的魅力,体验了湖南民风,大家要尊重各地的民族习俗,同时也欣赏到了时代变迁与民歌的变化,那么,请同学们回家收集各种版本的《浏阳河》和湖南的一些风土人情,下节课我们将一同分享大家的资料哦!最后,就让我们在周笔畅版本的《浏阳河》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吧!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八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填一填,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给文中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探究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3、小组分角色表演。

4、推选优秀小组表演。(生甲:扮商人的服装道具生乙:扮老人的服装道具)。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1、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理解“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合二为一、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如何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进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师板书课题。

2、指导课题里“集”的写法和含义。注意上面的隹是四横表示短尾巴的鸟,下面的木的横要长些。什么叫集合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矛和盾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说师板书:进攻自卫。

过渡:发明家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两个优点集合一起,发明坦克的呢?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悟道理。

(一)学一二段。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

(1)生读一二段,解决问题。(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出示这句话,引导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1)生读有关句子。如果……就……老师相机画出坦克外壳。

(2)小结:用铁屋子代替盾,这是利用盾的自卫的优点。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只能自卫而不能进攻。因而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灵活的进攻呀!

(生: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老师相机画上有关部件,最后画成了一辆坦克。)。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3、引导总结:其实,坦克就是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而成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为一有什么好处呢?这坦克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请你在段落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说一说。

(板书:大显神威,然后反复读,让全班同学站起来,立正、抬头挺胸地读,把气势、威风读出来。)。

2、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四字词语来吗?

词语: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合二为一”怎么理解,谁来告诉大家?

(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引导学生理解。)。

4、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大显了神威?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哇哇直叫、乱成一团,在读中感悟、理解“大显神威”。)。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谁来说一说,说的时候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

(因为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了,所以它很厉害。)。

2、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出示小黑板: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复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坦克就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打败敌人的)。

3、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总结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引导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师举例:带橡皮的铅笔是集合了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擦错字的优点做成的。

2、生举例空调、手机、代表的台灯……。

3、师继续引导从学习、做人、做事……。

(如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到自己身上来,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取长补短。)。

四、我要做。

1、摘抄好词。

2、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

进攻自卫。

}道理。

ˇ

坦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指导学习第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明过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课文的难点,使学生了解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我所用。同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使学生懂得以后写一个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最后“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对本文进行拓展。

可是如何与现实相结合,学生不知如何说,我就给了他们一些提示:铅笔、两用空调等物品是如何发明的,学生从中领悟到集合优点所得,并打开话匣举出了很多例子。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二十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面积=。

的面积=×边长。

2、巩固性练习。

笔算、口算(教材79页)。

3、拓展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

四、小结本课。

师: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为只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足的是少数同学还没真正理解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计算不够熟练。有待逐步提高。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2.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一)槐乡五月的美景。

(二)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2课时。

多媒体课件。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槐乡的孩子。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指名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3.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1.你在课余时间从事过哪些劳动呢?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作业:

1.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这几句话写出了文章所赞美的孩子淳朴勤劳的性格,读中体会,感受槐乡孩子的可爱。

作业的布置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第二个环节,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

叠词在文章中出现较多,找出来并积累达到学会运用。

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让课堂走到课下,达到真正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体现人文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运用。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2课时。

高新区第三小学杜艳梅。

1.出示槐花图片,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

2.导入:

(2)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一)阅读要求(出示)。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辨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辫()篮()撒()碌()炒()。

辩()蓝()撤()绿()吵()。

3.解释下列词语。

旋涡:急速自旋的水流。

惹眼:引人注目,显眼。

显山露水:比喻张扬,突出自己。

耷拉:向下垂。

暮霭:黄昏时的雾气。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4.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4)槐乡的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10)槐乡的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谈话导入继续品读课文的学习。

1.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预设一。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师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2)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对课文的初步阅读的目的。

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自主感悟课文内容,将课堂真正给了孩子。

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应具备。

一种能力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课外延续拓展。

又是槐花飘香时,我想起了老槐树。

“外婆是从贱年那阵子过来的,大人们连槐树叶子都没吃饱过”外婆捏窝窝时总爱向我数落着往事,“那时候,榆树叶子、杨树上的毛毛虫都吃过,只有槐花最好吃,不酸不苦的,而且味正香甜”她说自己老了就变成老槐树,但最好没有刺,免得划破了小孩子的手指外婆是见不得槐花纷纷落地的,即使生活好了,人们不再吃槐花了,她仍说:“这是多么浪费呀!”

()的孩子()的微笑()的钩刀。

()的清香()的歌声()的劳动。

一簇槐米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一缕缕炊烟。

()()。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略)。

一簇槐米一簇簇槐米。

一缕炊烟一缕缕炊烟。

(一条小船)(一条条小船)。

(一朵白云)(一朵朵白云)。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鄂教版三年级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用“果然”练习说话。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于观察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要像老人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说一说、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猜谜语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我们精心设计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让学生重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找准骆驼的特点,他的根据是什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1、左脚有点跛。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3、缺了一颗牙齿。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并注意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让学生想想:骆驼的特点和老人观察的依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符合逻辑,找到老人能准确无误判断的有力依据。

以上的两个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都较顺利地完成并落实到了实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请学生想象:你想对商人和老人说什么?由于在前半节课讨论填表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并且思维较狭窄,只停留在“谢谢,向老人学习留心观察”的思路上。学生参与讨论时,个别学生的纪律约束力不够好,以后我在这方面要多留意,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593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