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需要真实客观,不回避问题,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和方法,但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思考和观点,避免盲目照搬和模仿。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方向。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一
课题: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能对数目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过程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成功的进行“平均分”,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分一分”的活动体验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1、激发兴趣。以故事《做客》引入第32页主题图幻灯片演示。出示课题“分桃子”。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桃子幻灯片上。提出问题“除了把8个桃子分成这样的两份:1个和7个外,你还有别的分法吗?”师板书第一种分法。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其它分法。
2、有这么多种分法,如果你是主人,你希望怎样分?如果你是客人呢?请说说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法。
4、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分法进行归类。
请记录员记录。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合作。
三、展示成果,评价反思。
1、组织学生汇报分法,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1、2、指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每份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的分法。我们一块给它取一个特殊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一)分一分。
1、判断下面各题是不是一定要平均分。
2、用小棒代替木块分一分、写一写。
出示幻灯片演示。
(二)试一试:
1、逐一出示幻灯片演示。
2、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
3、第4题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探究,帮助理解剩下的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写。
4、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总数”、“份数”、“每份数”,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本节课重点渗透第一种分法。重点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可以先演示,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分,小组合作分,并能够说出过程,能够试着说说“把(总数)平均分成(份数)份,每份是(每份数)。”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二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三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问题。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3)48(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good,very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点评人:孙俊霞(河北省鹿泉市永壁小学)。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四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qing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五
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老猴带着小猴们来到河边玩耍,正在它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它们发现河对岸有一棵茂盛的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又水灵的桃子,它们馋得口水直流。
小猴子们都很想吃。于是它们争先恐后地要过河上的独木桥,可是这座桥又窄又小,只能容纳一只猴子通过。这时小猴黑黑和小候红红为了能先过独木桥争执起来。黑黑用脚一踹,差点把红红踢下河。幸好小猴胖胖抓住了红红的'尾巴。
老猴见状,忙说:“孩子们,这样做太危险了。大家要有秩序地过独木桥。”小猴们听了老猴的话,自觉地站成了一排,迈着整齐地步伐,一个个地过了桥,来到了对岸。
这时,小猴子们飞快地向树上爬去,它们找最大的桃子吃了起来。
老猴看到一个个小猴子吃得津津有味,非常开心,高兴地笑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和72和63和5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八
3、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演示课件“分桃子”】。
同学们,你们瞧,小猪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小猪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了伙伴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猪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猪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猪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出示分得的结果: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双.用小棒摆一摆。
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跳一跳,摘果子.
1、小猪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什么?你能帮小猪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天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板书。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编写的主线: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自主操作、解决问题一观察思考、理解算理-巩固应用。教材创设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教学情境,第一次是2只猴子分48个桃子,学生已经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主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重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讨论等,将具体操作和抽象算式进行联。
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课前热身,小猴子爬山。(课件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40÷280÷490÷3800÷2。
24÷642÷772÷836÷648÷4。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想一想:这两个猴子围在这堆桃子前,在商量什么呢?(引出桃子数、猴子数、等信息)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分一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48÷2的算法及算理”
1、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2、探究方法。
(1)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做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汇报。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谁来说一说分的过程。
生1:我用小棒当桃子,10根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两捆,又分到4个,就是24个。
生2:我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
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谁还用竖式计算的呢?请这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指着同学的算式)你是怎么分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肯定这位同学做法是对的,表扬大胆尝试的`做法,为了能清楚地看出分的步骤,这道题的竖式可以这样列:师与生共同完成竖式,师认真讲解竖式列法。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48÷3的算法及算理。
1、出示三只小猴子的图片,继续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它想干什么?引出3只猴子分桃子的情境。
板书问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怎样列式呢?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应该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有的摆小棒,有的列竖式,有的……)。
师:分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把10根小棒分成一捆,分了4捆,还余8个,3只小猴子每只1捆,还剩一捆零8个,也就是18个,剩下的18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个,6+10=16,所以48÷3等于16。
出示课件:演示分桃子的过程,与学生的分法对照。
谁来说说怎样列竖式计算呢?一生上台板演并汇报。
其他生评价该学生的表现。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
(三)、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齐读一遍。
三、情境再现,巩固强化。
(1)三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
先估计,再计算。
学生独立做,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重点指导竖式的写法。
(2)实际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大青蛙说: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2: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3: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虫多?(课件出示)。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展示反馈,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但竖式除法学得不错,并且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猴子们这节课收获了果实,你们收获了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56页1——4题。
五、结束教学,提出希望。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分桃子》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分桃子”过程让学生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完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经历三次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的学习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桃子、分鱼、分骨头。这三个活动是应该分层递进的,即初步感知过程,然后是合作交往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把自己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在通过分骨头来进行反思性学习,回到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分物体的最佳方法_-几个几个的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同样多。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在这里不做强求:只要能说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同样多”就可以。
设计理念:遵循数学学习“活动化”的理念,注重活动的“内化”与提升。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经验构成了学生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不仅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更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由实际操作有效的转化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注重“活动内化”。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平均分过程中分法的多样性与答案的统一性;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体现在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
(通有层次的操作活动的体验,学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义,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所获得的实际经验,转化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维转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能用简单的符号如:画图、连线、画圈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明确问题。
课件展示:(一):周末小猪请好朋友来做客的情境。
学生进行猜测。说出几种可能。
然后用卡片代替代替桃子来分一分?每只猴子可能吃几个?
学生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交流分的结果:
师:你猜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几个呢?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
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2、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
师:出示两只猴子一只分到7个桃子,一只猴子分到1个桃子的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两只猴子的表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自然会回答:有的高兴,有的不高兴。
这时师追问:怎样分2只猴子都满意?同位讨论。
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择机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3、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样多。
同桌做小猴子分桃子的游戏,要求: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要分的同样多!
学生活动。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活动进展,分法的多样性,以便为下一步的提问作到心中有数。
学生演示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个,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剩下2个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个,最后每只分到4个桃子。
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两只猴子两次共分到4个桃子。
可能还有的学生会一次分完,每个猴子分4个。
……。
4、老师小结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一份1个,一份7个,也可以……最公平的做法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比如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表示)。
并画图表示:
5、通过小猫分鱼,指导学生完成由操作水平上升为表象水平。
出示4只小猫、12条鱼及要求,让学生复述图意,想办法进行平均分,老师制造困难,没有卡片了,怎么体现出分的过程。
提醒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用符号来代替实物或卡片,把平均分的过程表现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会用圆形、三角形代替,还可能会直接的用文字写出来,也有的可能脱离不了实物,这样也可以,都要给予肯定。因为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这里指导学生完成由操作水平上升为表象水平,只是一个尝试,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小数目的物体进行平均分比较的简单,所以这里加深了一点难度,算是一个小的实验。
无论用什么方法进行的平均分,都要给予肯定。
然后展示。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狗分骨头。
3、出示习题的1、2、3题!
让学生思考:怎样能很快的知道有几双筷子?
4、完成习题的第2题。
四、总结。(3分钟左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内容?
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五、应用与实践。同学们学的真棒,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一些平均分东西的游戏。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能更好的巩固学习效果】。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一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二
知识目标: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三
7月31日,天气非常炎热,我和伙伴们去南汇摘桃子。
终于来到了南汇,那里有三口井,水很凉爽,我们用水洗了把脸,我突然看见一只小白狗,怕狗的本性让我离开,但狗很乖,我们摸了摸它,又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八哥,它不会说话,但很可爱,既然很爱吃水蜜桃。
休息了一会,我们终于去摘桃子了,我跑到桃园门口,看见一排排桃树数不胜数,上面挂满了用报纸包起来的桃子,我精心挑选了10几个向着太阳的桃子,拆开报纸一看,有的是红红的,有的青青的,个头都很大。
我们开开心心的摘完桃子,我吃了一只桃子甜甜的,水分很足,真好吃!
我要感谢弈廷爸爸,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葫芦,我把它放在床边。
今天天气很热,但是我和大家一起吃到了那么好吃的桃子,又见到了一个月没见的同学,真是太开心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四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的:
1、继续巩固双三角形折法。
2、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桃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折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和桃子若干。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桃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双三角形折法。
老师提问: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双三角形的'折法,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折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双三角形折法。
1、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能后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
2、请一至俩名折好的同学上台讲一讲折法,其余同学跟着再折一折。
二、学折桃子。
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桃子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指名说一说。
2、教师出示折好的桃子,请大家说说像不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折桃子。
教师先出示《桃子》折纸示意图,请学生看着示意图跟老师一起学折。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完成一个后,要求他们自己再试着折一个,教师只在旁边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里交流,能后每组再推荐一件作品到全班交流。
四、附《桃子》示意图: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六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
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分一分”第3题的骨头图片,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多少根骨头,再看看要分给多少只小狗。
(2)思考: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3)同桌商量着用学具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平均分。也可以像刚才“分小鱼”的同学那样,采用多种分法去分。
(4)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试一试”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全班同学圈一圈。
2、“试一试”第2题。教师说分铅笔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奥运五环”的含义,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并且进行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圈,然后圈一圈,并填空。
4、“试一试“第4题。
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的分一分,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填空。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八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分桃子。
1和72和63和5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熊笨笨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他的新房子造好了,他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他的好朋友们——小猴、小猫和小狗。可是当笨笨把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时,兄弟两个闹了起来。快,让我们来给他帮帮忙吧!
(出示课题:分桃子)。
二、操作体验,感知新授。
生1:猴哥哥吃到7个,猴弟弟吃到1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猴哥哥吃到6个,猴弟弟吃到2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3:猴哥哥吃到5个,猴弟弟吃到3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生4: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吃到4个。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可以让两只猴子都满意?
生5:猴哥哥分到4个,猴弟弟也分到4个。
生6:两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
生7:两只猴子各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都认为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可以让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8: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
生9:因为这种分法两只猴子不会打架。
生10:这种分法更公平、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对了,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一样多)。
(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或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活动二:分鱼。
师:两只猴子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
生:小猫。
师: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课件出示),该怎样分呢?你能帮笨笨分一下吗?
生:能。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如下:
a.有一条一条地分的,分三次。
b.有两条两条地分的,分两次,最后一次分一条,刚好分完。
c.有三条三条地分的,分一次。
师: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怎么分,“平均分”要求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猴和小猫都分到了食物,还剩下谁没有分到食物呀?
生:小狗。
师:你能给笨笨帮个忙吗?
师: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思考“分一分”的第三题,并拿出铅笔在书上分—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每只小狗平均分到了几根骨头?
生:6根。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刚才我们在帮笨笨分食物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并且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平均分,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分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12根筷子可以平均分成几双?请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2.分铅笔。
14枝铅笔平均放在两个笔盒里,平均每个笔盒放几枝?
3.拼奥运五环。
每个五环由5个圆环组成,20个圆环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4.分气球。
师(总结):平均分里有刚好分完的,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的。
5.拓展:小蜜蜂。
师:什么是一半?16的一半是几?8的一半是几?4的一半是几?2的一半是几?
四、小组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五、总结。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二十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
说说。
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
总结。
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
经验。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桃子—平均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教材从“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即“平均分”的活动,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并能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4、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5、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猴子头部图片、糖果、大红枣等。
学具:圆片、三角形等。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出示图片、课件,同时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动中仍用同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实践运用阶段从分实物、分学具,到观察课件思考,再到举生活实例,最后体会“剩余”,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同时启发学生今后继续留心身边事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你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对了,喜欢吃桃子。有一天,有这么两只小猴子(贴图)它们俩下山去玩耍,路过一座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俩非常高兴,就飞快的爬上树,一会儿就摘了8个大桃子(板书:8),这时它们打算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打开课件),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把你的猜想用8个圆片学具摆出来吧。
二、探究活动:
(一)分8。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份,看谁想出的分法最多。
2、指名汇报分法。
(板书:
8
︷
17。
26。
35。
44)。
4、学生汇报:
(板书:一样多)。
(二)分9。
(板书: 9。
︷
333。
同样多)。
(三)分12。
1、师:说来也巧,猴妈妈也在桃园里,它摘来了12个桃子,把它分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桃子,想想看,猴妈妈分给了几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呢?请你拿出12个圆片学具到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分。
2、小组活动。
3、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
4、学生汇报。(板书:
12。
︷
12。
66。
444。
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四)小结:
指名说。
三、实践运用:
(一)指名分糖果(实物投影)。
2、学生到前面来分。
3、师:他们分的对不对?
(二)全体分三角形学具:
1、师:请你拿出15个三角形学具,把它平均分成3份。再分成5份,每份同样多。
2、生分师巡视,随时指导。
(三)出示课件:14只小手套。
生:(齐说)7副!
(四)课件出示33页第3题:
1、师:同学们快看,这里的圆环比刚才的小手套还要多。这个画面就是33页的第3题。请你打开33页找到第3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把答案填在书上。
2、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指导。
3、师:谁来说一说你拼成了几个这样的图案?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4、生汇报分法和做法。
师:老师觉得这个图案好面熟,你熟悉它吗?你在哪儿见过它?(在奥运会上见过它。)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居世界第几位?(第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真骄傲!
(五)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老师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六)出示课件:下列哪种情况是平均分,哪种情况不是,为什么?
(1)有两棵水草,每棵水草下面有6只小蝌蚪在游动。
(2)一只小兔分到4个蘑菇,另一只分到5个蘑菇。
(3)有9只蚂蚁,每3只划一只小船。
(4)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5枝。
每个花瓶上方飞着2只大蝴蝶。
(5)两个盘子里各有3个苹果,第三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
(七)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问题呢?谁来说一说?
(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平均分大红枣。有的能平均分,有的有剩余,从而体会剩余是怎么回事。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桃子。
8912。
︷︷︷。
1733312。
2666。
35444。
44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7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