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一
那天夜晚,长江上秋雨绵绵。而明天,王昌龄在芙蓉楼给好友辛渐送别。
“朋友,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再见!我会记得你的。”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热泪盈眶。一阵凉风飘过,落叶纷纷飘落。辛渐回过身来,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山,也那么寂寞、孤独。王昌龄心想:辛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朋友,一份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的友谊,一颗永远惦记着你的心。
王昌龄回到家里,提笔便写下: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窗外迷蒙的雨滴滴答答的下着,笼罩着整个吴地江天。窗外的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秋雨的寒意不仅仅弥漫整个江城,更沁透在王昌龄和辛渐明天一早就要惜别的两位朋友心里。清晨,天色已亮,一夜都没睡好的王昌龄睁开朦胧的双眼,心情无比沉重,为什么又要分别呢?王昌龄赶到芙蓉楼,看到辛渐凄凉的背影,让他的心无比的寒。友人辛渐要回到洛阳,与亲朋好友相聚。他想:我何时能还乡呢?辛渐转身的热情问候让离别黯淡的气氛九霄云外。送走好友辛渐,只剩下楚山的孤影和他做伴。孤零零的王昌龄望着对面的楚山,哀叹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世间为什么要有分离?”看来只有你楚山矗立在苍莽平野上坚定不移。
在他们道别时,两人已是热泪盈眶。辛渐拍拍王昌龄的肩说:“又要分别了,人虽分离了,但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王昌龄忍着快掉下来的泪,把辛渐拥在怀中。想着自己被人诬陷的一些事会传到洛阳亲友耳里,慷锵地说:“如果亲友们问起我的状况,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永不改变!”辛渐的背影渐渐消失,王昌龄望着小时的背影,寂寞感油然而生在他的心头,作诗的灵感也涣然而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民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仍然弹奏着无比伤感的曲子。空气中,满是淡淡的离愁。吴地的一家酒馆里,一盏灯彻夜未眠。我和辛渐在那里一直饮酒,为他饯行。再多的酒,也浇不散彼此离别的伤感,浇不散那股淡淡的离愁。
朋友啊,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不能和你一起走,你可知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凄凉、孤寂!如同那挺拔的楚山,即使再高大、再雄伟,也没有群山陪伴,是那么的形单影只,那么的孤寂、无乐!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把我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朋友啊!此情此景,我纵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也模糊了你的眼睛。不久,你将踏上归途。我,将会独自留在他乡,只能思念那远在天边的故乡。
在此,我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朋友啊,请你珍重,珍重!
如果,亲人们询问我的情况,请你务必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同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会保存一颗高尚纯洁的心,一定会为官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一定会坚贞不屈地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
抬起头,看着朋友那双发红的眼睛,握住那双颤抖的手,耳边突然萦绕起那忧伤的乐曲,在朦胧的烟雨中渐飘渐远。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二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连绵不断的秋雨正敲打着芙蓉楼的窗子,我和辛渐倚窗眺望着窗外,雨水汇集在一起涌向宽阔的江面。
“辛渐,这雨下的这么大,恐怕只能明天送你去洛阳了。”我望着辛渐说,好朋友辛渐点点头。
“唉!”一想到明天辛渐就要离开我,我的心情顿时觉得孤单寂寞,远处的楚山也变的和我一样孤独。
我叮嘱他:“辛渐,你若回到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要转告他们,我的品德就像那冰玉般的晶莹,我决不会受到功名和富贵的干扰。”辛渐说:“好的,话我一定带到,你自己也一定保重。”
辛渐走了,他乘坐的船只,渐渐的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三
夜晚笼罩着吴地润州,大雨还在不停地下,到处一片灰蒙蒙的,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
第二天清晨,雨后的楚山孤山兀立,王昌龄来到楚山前的芙蓉楼去送他的好朋友辛渐,因为辛渐马上就要从润州去远方的`洛阳了。临走前,王昌龄红着眼睛对辛渐说:“辛渐啊,你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如果你去了洛阳,遇到了你的老朋友,请你不要忘记我;如果你去了洛阳,遇到了你的兄弟姐妹,也请你不要忘记我。我就好像是你的亲人,请你记住我。”
王昌龄过了一会儿,又悲伤地说:“你回到洛阳,遇到了我的亲戚和家人,如果他们问起我,那么请你告诉他们,我在润州当了一个小小的官,所以不能过去看他们了。”
王昌龄想了想,又说:“你要对他们说,王昌龄的心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高雅无瑕。”
说完,王昌龄就牵着辛渐的手,两个人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王昌龄叫来店小二,要了几个下酒菜和几碗酒,两人开怀畅饮,一起谈论了一些难忘的往事,最后两个人才依依不舍地分别了。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四
那天夜晚,长江上秋雨绵绵。而明天,王昌龄在芙蓉楼给好友辛渐送别。
朋友,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再见!我会记得你的。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热泪盈眶。一阵凉风飘过,落叶纷纷飘落。辛渐回过身来,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山,也那么寂寞、孤独。王昌龄心想:辛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朋友,一份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的友谊,一颗永远惦记着你的心。
王昌龄回到家里,提笔便写下: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五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那天夜晚,长江上秋雨绵绵。而明天,王昌龄在芙蓉楼给好友辛渐送别。
朋友,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再见!我会记得你的。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热泪盈眶。一阵凉风飘过,落叶纷纷飘落。辛渐回过身来,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山,也那么寂寞、孤独。王昌龄心想:辛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朋友,一份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的友谊,一颗永远惦记着你的心。
王昌龄回到家里,提笔便写下: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寒雨连江夜入吴,窗外迷蒙的雨滴滴答答的下着,笼罩着整个吴地江天。窗外的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秋雨的寒意不仅仅弥漫整个江城,更沁透在王昌龄和辛渐明天一早就要惜别的两位朋友心里。清晨,天色已亮,一夜都没睡好的王昌龄睁开朦胧的双眼,心情无比沉重,为什么又要分别呢?王昌龄赶到芙蓉楼,看到辛渐凄凉的背影,让他的心无比的寒。友人辛渐要回到洛阳,与亲朋好友相聚。他想:我何时能还乡呢?辛渐转身的热情问候让离别黯淡的气氛九霄云外。送走好友辛渐,只剩下楚山的孤影和他做伴。孤零零的王昌龄望着对面的楚山,哀叹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世间为什么要有分离?看来只有你楚山矗立在苍莽平野上坚定不移。
在他们道别时,两人已是热泪盈眶。辛渐拍拍王昌龄的肩说:又要分别了,人虽分离了,但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王昌龄忍着快掉下来的泪,把辛渐拥在怀中。想着自己被人诬陷的一些事会传到洛阳亲友耳里,慷锵地说:如果亲友们问起我的状况,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永不改变!辛渐的背影渐渐消失,王昌龄望着小时的背影,寂寞感油然而生在他的心头,作诗的灵感也涣然而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民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迷蒙的烟雨,仍然弹奏着无比伤感的曲子。空气中,满是淡淡的离愁。吴地的一家酒馆里,一盏灯彻夜未眠。我和辛渐在那里一直饮酒,为他饯行。再多的酒,也浇不散彼此离别的伤感,浇不散那股淡淡的离愁。
朋友啊,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不能和你一起走,你可知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凄凉、孤寂!如同那挺拔的楚山,即使再高大、再雄伟,也没有群山陪伴,是那么的形单影只,那么的孤寂、无乐!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把我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朋友啊!此情此景,我纵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也模糊了你的眼睛。不久,你将踏上归途。我,将会独自留在他乡,只能思念那远在天边的故乡。
在此,我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朋友啊,请你珍重,珍重!
如果,亲人们询问我的情况,请你务必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同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会保存一颗高尚纯洁的心,一定会为官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一定会坚贞不屈地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
抬起头,看着朋友那双发红的眼睛,握住那双颤抖的手,耳边突然萦绕起那忧伤的乐曲,在朦胧的烟雨中渐飘渐远。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六
那天夜晚,长江上秋雨绵绵。而明天,王昌龄在芙蓉楼给好友辛渐送别。
“朋友,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再见!我会记得你的。”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热泪盈眶。一阵凉风飘过,落叶纷纷飘落。辛渐回过身来,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山,也那么寂寞、孤独。王昌龄心想:辛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朋友,一份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的友谊,一颗永远惦记着你的心。
王昌龄回到家里,提笔便写下:“芙蓉楼送辛渐”。行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七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古诗,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3、能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第一课时。
一、以情导入:
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4.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5.集体诵读6.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描述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后两句,写的是自己,但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在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也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本诗既写了朋友的离情别绪,更加写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展开想象诵读诗,师生共评。
7背诵:(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三、积累训练。
诵读,默写。
拓展: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五)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一、二句。(出示
一、二句诗)
(六)品诗,悟情。
1、教学
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
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
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十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平明送客,临别托意。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十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人物介绍。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十二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十三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改写篇十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苎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887982.html】